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簡單就好,生活可以很德國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簡單就好,生活可以很德國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8-26 04:55: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簡單就好,生活可以很德國经典读后感10篇

  《簡單就好,生活可以很德國》是一本由門倉多仁亞著作,商周出版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240,页数:18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簡單就好,生活可以很德國》读后感(一):【书】真的简单就好——简单就好,生活可以很德国

  一直想看这本书,改正自己生活、工作上的混乱

  当然,书的内容并不深刻一个美好封面已经完成了我对她的所有期望。一个东西带给你一样的美好,已经足够

  下面写下,真的可以给我带来帮助的方面

  1、净空头脑

  对每天需要做的事情进行排序,肯定有想做的,不想做的,对于想做的,排序;对于不想做的,给自己一个期限,什么时候要做完。

  专注,专注。“身体和头脑只有一个,因此工作职能逐一完成。依序逐一烦恼,再依次解决就好。”好的,再次提醒专注,任何的人任何的事情都害怕专注,真的全身心投入了,解决问题只是时间问题,投入的感觉真的是太好。

  2、养成一些习惯

  养成每天写成功日记的习惯。

  养成每天积极面对生活的习惯

  。。。。

  让生活有规律

  3、绝对分类,而且立刻分类

  对于工作上的东西,先放进“待归档文件夹”,每周五下午拿出10分钟时间进行归档。

  4、随身携带笔记本

  把随时的想法写下来

  5、创造个人风格的习惯

  衣服要分类,要舍得扔,整洁,分类。

  6、穿越斑马线不要奔跑

  不要再认为风尘仆仆就是好的,做个淡定的,简单的风格的人,更好

  一切简化,往简单的方面发展,活的才会自在

  《簡單就好,生活可以很德國》读后感(二):简单的小书。

  初见这本书,是在生活饮食书架

  先是被书名吸引,打开之后,大字的排版,读起来也很轻松

  书中的一些生活习惯,很看会心中微微一笑:因为自己也一直在践行着,比如:

  早晨制定计划

  收集资讯

  归档文件夹;

  周末总价计划;

  寻找自己最试用的工具

  固定衣服风格;

  等等~

  可是人太懒,所有的一切,并不是习惯。只是某天兴致上来,会强迫症一下,好好的收拾一下家中,梳理下自己。

  ---------------------------------------------------------------

  公司今天搬了新地方,新的桌面只有鼠标键盘笔记本,一部电话,一个杯子,一个小盒子。不需要太多的杂物。这样简单的桌面,也能让自己心情好一些。清理了电脑桌面,只留下必要的文件/图标。其他的统统丢在硬盘里。

  接下来,要继续的做好记录跟收集整理。

  说到底,还是要行动的。

  做个至简的人。

  简单生活。

  简单工作。

  《簡單就好,生活可以很德國》读后感(三):自律 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当时看到书名就决定要买来看看

  德国,在我印象中就是严谨极致,鄙视看地图

  这个书名倒是给我一些有点反转的印象。

  正好,近期要重新归置一些东西,觉得需要好好看下这边书,一天读完。

  看完就像翻完一个会生活的人的个人博客。属于一个人的生活笔记。

  没有太多技巧性的内容,主要推崇一些个人生理念。每每感觉要细说技巧时就打住了。可能作者为了自己写别的几本书吧<德国式家居收纳术><无须断舍离的德国式简单生活>《德国式厨房规则》<德国式简单料理><德国式简单烘焙>估计全部看完,才有完整感悟

  影响最深刻,是阅读时间的妈妈不允许被打扰,即便回答也是“现在是妈妈的时间,等一下再说吧!”以及90岁外公从容有序退休时光。无论是年少,中年,老年,都是满满的从容不迫,有序享受的工作生活。适合家人食谱

  顿感自律简单的生活方式其实不分国界,人生都是一样的结局,何不享受每一分钟。而不是为拖延而内疚,为错过家人相处的时间不值,也不把出门前的时间都花在找钥匙手机上。

  一本闲暇时的随手书,看起来无压力,也适当给自己理理思维

  《簡單就好,生活可以很德國》读后感(四):启发总结

  1. “我因为好奇,而开始阅读《简单就好,生活可以很德国》这本书,但读着读着,却从本来我自己是绝不德国,竟然变成虽说不‘很’却‘颇’德国的人了。”(“很”和“颇”的区别立见)

  2. 送家人出门之后顺便把门前的地垫拿起来弹一弹;推开窗户让室内空气流通后,会顺便去浇浇花等。

  3. 活用玄关处。把出门要办的事贴在门附近;门后要贴“记得锁门”;鞋柜里贴几个挂钩/小碗,钥匙、面纸可以放在里面;装上一面镜子,出门前再照照镜子。

  4. 某些广告信件保持原封不动,在收件人那里写上“拒收”,加上签名,丢回邮筒。店家就会把你从收件人名单中剔除。

  5. 管理手册

  1) 家内要有一本收录所有重要数字的管理手册,内容大致如下

  2) 信用卡护照会员数据

  3) 家人亲友地址、电话。

  4) 家人亲友生日表。

  5) 忌日表。

  6) 宽带密码

  7. 日本知名有机保养品:薇莉达(Welda);浴盐克奈浦(Kneipp);德国有机保养品:德国世家(Dr. Hauschka)

  《簡單就好,生活可以很德國》读后感(五):极简进行中

  一个成年人总是有很多需要处理的事情,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把所有的事放在脑子里和心上,人容易疲于奔命急躁效率更低),被堆积如山的待办事项压得喘不过气来

  每天早上,一杯水(蜂蜜,淡盐水

  一,不要将事情放在心上,写出来!

  将脑海中要做的事变文字,一一列出来

  然后逐一分哪些当天要完成,哪些可以明天或者下个礼拜完成,拎清主次

  一次只做一件事

  一天只考虑当天的事

  二,重视自己的私人时间,重视他人的私人时间

  晚上九点以后,双休日与家人相聚,自己安静独处时不接任何工作电话

  领导的,vip不得不接的,接了,立即要处理就处理,不急的,记下,再说

  私人时间:休息放松时刻陪伴家人

  也尊重别人的私人时间

  三,养成早起的习惯

  早起不过是一种习惯,当闹钟响起时,大部分人往往还想继续睡,如果能在那一刻不假思索,马上掀开棉被,并让这个动作成为每天的惯例,久而久之,你的身体也会按照规律行事。

  身体力行一些例行工作,这样就可以不用动不动就大扫除

  一天只浏览一次邮件,当下就处理完回复或者删除。

  《簡單就好,生活可以很德國》读后感(六):每年40天带薪年假,德国人真实生活到底什么样子

  一提到德国,你会想到什么?

  我呢,首先会想到一个高大的,站姿挺拔穿着西装干净整洁,不苟言笑的德国帅哥

  一直以来德国在我的印象中就是严谨的,理性的,勤劳且自律。但是在《简单就好,生活可以很德国》这本书里,我看到了德国人生活的另一面。

  德国式的生活,紧张中也包含着惬意轻松,甚至还别具情致。

  ①假客套不是真礼貌

  在国内,受邀到朋友家里玩,当主人问到想喝点什么的时候,我们通常会说:随便,什么都可以。

  在中国习俗里,这是一种礼貌又体贴的回答,告诉主人不要太麻烦准备什么都可以。但是在德国,如果你说“随便都好”,反而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因为你自己不去决定要喝什么,主人就需要替你决定,需要耗费心力去揣测你想喝什么。呈递上来之后,还要观察你的表情,看看你是否满意

  “随便都好”在德国会让人觉得很幼稚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替别人着想,最后反而给别人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既然心中已经决定喝咖啡或者茶都可以的话,就清楚的告知对方:请给我一杯咖啡吧。这是一种更与人方便的礼貌,对方不用费劲心思猜测你的喜好,还因为可以给客人提供他喜爱饮品而获得满足感

  在国内,如果不好意思直接开口做决定,不妨先看一下主人家的饮品备料,如果看到了红茶罐,就可以问一下主人:红茶准备起来方便吗?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再说:那就来一杯红茶吧。

  客套有时候反而会给对方带来麻烦,需要来揣测你的喜好。真正的礼貌是自己先去揣测对方最期待我们有什么样的回答,然后再明确的给出这样的回答。

  ②身心平静才是真的休息

  德国人工作的时候认真负责,极度严谨。不过,他们不会过度消耗自己的身体。在德国,周末是所有人休息的时间,没有人会在周末加班,德国人每年还有30至40天的带薪休假

  这对于我们来说,好像有点奢望。在国内,大部分的企业,工作年限满一年的员工才有5至7天左右的年假。周末加班的情况很多,也有些企业直接是单休制。

  本来我们的假期就比德国人的短,我们对待假期的态度,还没有人家重视。在德国,休息日的时候,一定会做到身心的完全平静,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享受属于自己的悠闲时光。

  如果有个长达2至3周完整假期的机会,德国人大多都会前往景色优美并且很宁静的养生度假中心,在那里享受一段在自然运动,阅读,野炊,与家人共度的怡然自得的时光。

  再看看我们的假期,在家睡到日上三竿,醒了之后叫个外卖,然后就开始包天打游戏,一天下来没有真正的休息,反而觉得浑身疲累。有的人,是不玩游戏,全年365天,天天沉迷于工作,没有一天休息时间,这样的疲惫会让人为了工作而工作,忘记了工作其实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对德国人而言,休闲时光极为重要,即使热衷于工作的人也清楚地知晓,身心唯有充分休息才能彻底充电,恢复活力。所以,成天拿着手机的你,日夜工作的你,一定要找出一天远离工作,远离网络,享受宁静的时光。不要觉得浪费了时间,不会休息的人,也很难维持饱满的工作状态

  对了,德国人的家里大部分都是没有电视的。躺在沙发上吃零食电视剧,还是出门散步放松心情,德国人一定会选择后者。

  ③愿意为幸福“浪费”时间

  按理说珍惜时间,严谨自律的德国人应该是一板一眼很没有情致的。恰恰相反,他们在很多小确幸的事情上,很愿意“浪费”时间。

  作者门仓多仁亚的母亲是德国人,父亲是日本人。受到母亲和外公的熏陶,她一直保持着德国式的生活习惯。

  有一次,她在一本英国杂志上看到一张十分喜爱的照片,是关于某知名意大利主厨回到故乡旅行,在那里与全新料理邂逅报道。刊头首页照片的那位老婆婆的神态令作者印象深刻,于是她将这张图片剪了下来,长期保存。

  如果我是作者,也许我根本不会剪下这张照片,虽然深有感触,但是剪下来又如何?放在哪里都好像显得不合适,最后也就放弃了对这张照片的收藏。也许,我就是这样把一份可以时常回味感动给弄丢了。

  作者和我想的不同。这张照片虽然是从杂志上剪下来的薄薄的一张纸,但是作者精心的将她裱框入画,装饰在厨房的墙壁上经常欣赏。每一次看到那位老婆婆因为常年揉制面团而粗壮手臂,还有她昂首而立,认真地向主厨介绍自己拿手料理所用材料神情都会令作者感动。

  这是一个一直挚爱烹饪并以此为傲的婆婆。想着婆婆对烹饪的热爱,作者在制作美食的时候也会更享受这个过程

  回想一下我家的厨房,嗯,还是别回想了。每次做饭都好像打仗一样,完全无法享受这段时光。只有煮咖啡的时候,因为咖啡的香气可以让我享受一段美好的烹饪时光。

  也许在厨房装裱画是一件看起来有点傻,有点浪费时间的事情。但是,因为这样一件小事,可以让我们更享受烹饪的时光,时常给予我们感动,难道不是很值得的吗?

  如果下次我看到令我感动的画面,一定会将它珍藏

  《简单就好,生活可以很德国》这本书中,除了我写出的内容,还展示了很多德国人严肃活泼生活状态,有计划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如果你希望摆脱工作的压力,心情的烦躁不安,休息却也无法喘息的生活,你可以看看这本书。

  《簡單就好,生活可以很德國》读后感(七):读书笔记<簡單就好,生活可以很德國>

  第8页

  简单纪律,其实就是理性文化,德国文明就是特别尊崇与实践理性价值的。

  如今的我真的变得像德国人般:二十多年来我都有个小册子纪录每日行事,每天早晨会查看今日必须完成之事,其余的事就不会放在心上;家中所有重要文件会固定放在一个抽屉内,从此就不怕找不到;重要的数字密码已经分别抄在随身小册子中及家中手册中,养成从容不迫的习惯;生活中区分启动与关闭的时刻;饮食、衣着大体从简小处从繁(毕竟美食、美衣是生活中的美丽烟火);花钱也是大体简朴小处浪漫;与人交往大疏小亲;工作态度大认真小随意……总之,我慢慢找到了日常生活的平衡感,用理性精神为准则,以感性精神为内蕴。

  第10页

  将每天必须做的事当做例行公事去执行,让这些事成为不经思考就能完成的部分。至于其他事情,一律抛诸脑后,不要时时惦记着。

  工作态度一丝不苟,但也相信,持续工作不休息,工作效率必定变差,因此德国人非常重视休闲生活。对德国人而言,休息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域,未曾听过有人会在周末工作……

  第18页

  净空头脑

  我会随时在桌上摆放一张待办事项的清单,将脑海中计划“必须做”的事形诸文字,将它们一一列出来。

  排列并不代表是最佳的优先级。

  我就是借着每天早晨浏览待办事项清单的时候,逐一将那些事项必须在当天完成、哪些事项可以等到明天或下礼拜再处理也无妨,一一重组排列先后顺序,同时也依据这个顺序决定我当天的行程。

  当你脑海中输入“现在必须做的事情”之后,请务必全心全意去处理。

  同一时间担忧许多事情势必会造成脑容量超载,特别是担忧明天的问题并没有任何益处;担忧明天的事情不仅无法集中精神处理眼前的事,反而浪费时间,徒增负面情绪。

  眼前最重要的是做好当下的工作和不出错。

  第21页

  在生活上区分启动和关闭的时机

  母亲通常会花二十分钟的时间阅读适合当下心情的书籍,这是她心灵的休憩时光。母亲阅读的时间是不容许任何声音打扰的。“现在是妈妈的时间,等一下再说吧!”

  母亲想表达的是,应该做的事一定要确实做好,做完之后就可以大大方方休息。

  我承袭母亲的思考与行为模式,总会利用丈夫外出不在家的这段时间,把所有该做的家事逐一完成。当丈夫休假的周末假期来临,便可以从容享受两人的休闲时光。如果遇到夫妻同时得上班,只能利用周末来打扫的情形,就得在周末设定启动和关闭的时间,比方上午打扫时间的话,下午就是放松休闲时刻,好不容易到来的周末,应该好好休息才是。

  母亲不仅重视自己的休憩时光,也非常注重他人的休息时间。平日的晚上七点钟过后和周末假日,她都不会打电话到我家(当然有急事另当别论)。夜间和假日是用来休息放松的时刻,这不仅是让夫妻培养感情,同时也是让家人团聚的私人时间。

  第23页

  早晨,一天开始之前的例行工作

  早起不过是一种习惯。

  用完早餐之后,我会开车送丈夫上班。回家之后,我会泡杯咖啡,厨房收拾妥当后,在端咖啡到计算机前坐下。基本上我一天只浏览一次电子邮件,并且尽可能当下决定如何回信。读完电子邮件之后,我会开始查询数据并撰写文章。当然得好好利用专注力最好的晨间时光来做这些事。运用这段晨间时光处理不擅长的事务,往往出乎意料的顺利。最后再对照形成表规划今天一整天的时间分配,这时候通常才早上七点钟而已,于是我开始打点自己,展开一天的工作。(四点半起床)

  第27页

  订定规则

  “厨房每晚八点钟打烊。之后的时间麻烦大家自己动手。”

  制定时间规则

  周日是休息日,基本上不做家事,不过若夫妻俩共度周末的话,还是得做饭。另外,我将周一和周四定为不进办公室的日子,这么一来就可以利用这些时间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这段时间我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或者去看牙医之类不需要耗费心神的事,想做菜时就尽情挥洒,感觉疲乏的话就外食,遇到工作忙碌时,这样的时间我会呆在家里好好放松,若日子更悠闲,我会去看展览或逛街购物。周二、周三、周五、周六我会进办公室工作,利用周五晚上陪父亲外出用餐。

  第31页

  和自己预约

  你是否会经常将不想做的事暂搁一旁,借口因为今天很忙而合理化这种行为呢?我就有这样的坏毛病,针对某些特定非做不可的事总是再三拖延迟迟不动手处理。一旦暂搁一旁的事越来越多,最后肯定会堆积如山。这时候,你必须拿出和别人预约时间的观念,来跟自己预约,并且要像与他们约定不能随便取消一样,一旦和自己预约,也要信守承诺。

  检视你的行事历,仔细记下每项行程的预定时间,事项,不需要凡事记在大脑里。

  第37页

  让生活有规律

  德国人非常重视日常生活的规律。好的生活规律与好的习惯息息相关,都有稳定情绪的作用。

  我会留心包括接送孩子的时间、睡午觉时间、吃饭时间、游戏时间等,尽力让这一切有规律。这么一来,不但能减缓肚子饿、睡不着等压力,也能让母亲与孩子获得充分休息,减轻孩子睡不着而产生的负面情绪。

  我德国的外公今年已经九十岁了,他同样重视生活的规律性。

  外公每天早晨八点钟起床,立刻将棉被铺平,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接着九点钟前往自己所喜爱的咖啡馆,一边看报纸,一边喝咖啡。不论刮风、下雨都坚持开车去咖啡馆报到的外公表示,这段路刚好让他练习开车。

  回到家之后,外公稍微整理一下卧房,再外出到附近的老人之家用餐,下午回家睡个午觉,晚上自己动手做晚餐。另外每周一,他定为自己的洗衣日。

  我认为外公之所以能长期过独居生活的秘诀,在于他力行“物品使用后,立刻物归原处”的原则。若我们想避免丢三落四、不停导出找东西的窘境,最佳对策就是彻底实施“物品使用后,立刻物归原处”以及“回家马上将重要物品放在固定位置”这两个动作。

  外公总是将他的房间整理得井然有序,不会让人感觉是一位独居老人的住处,而是一个令人心情平静的恬静空间。

  第40页

  绝对要分类,而且立刻分类

  制作“待归档文件”盒

  以删选资讯取代剪贴数据

  随身携带一本笔记本,记录行事历意外的提醒事项一律记录在这里

  只收集常用的资讯

  做一本专属自己的食谱

  将重要的数字密码记录在一本管理手册

  把必须管理的事物减到最低

  德国谚语

  (1)学习整理、整齐,喜欢上它。你就能省下很多时间和心力。

  (2)脱下鞋子换拖鞋,鞋子同时请收好。到家脱外套,立刻挂衣橱。

  (3)小时候没学的事,长大了也学不来。

  (4)不用大脑,只好靠双脚去努力。

  (5)床铺得如何,觉也就睡得如何。(勉励个人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起责任)

  (6)整理、整齐就是成功的一半。

  (7)明天、明天,就是不要今天,所有的懒惰虫都会这么说。(困难的事情最好先解决,况且今天做好的话,明天就轻松了)

  (8)不开始,就没有结束。(就算你放着不管也不可能自动打扫好,还不如一点一滴慢慢做,总有一天可以收拾完成)

  (9)整理整齐就从有大垃圾桶开始。

  第62页

  3 保持居家舒适的习惯

  家事例行性与工具美化法

  有效率的保持清洁法

  摆放物品以方便打扫为考虑的原则

  宁静的空间

  (电视机和垃圾桶)

  (我家客厅没有电视机。我想或许是德国人天生对声音很敏感的缘故。日常生活我几乎不曾将电视或音响打开,任由它们发出声音。工作室里虽然有电视,但开启的时间仅限于晨间新闻和傍晚的休憩时刻,基本上白天维持关闭状态。开电视的时候我不会边看电视边做事,而是会好好坐在电视机前认真观赏节目。或者是因为从小养成的习惯,我必须在安静无声的地方才能觉得安心。I cannot hear myself think. )

  新生活运动

  ***摄取营养食物

  ***呼吸新鲜空气

  ***照射日光

  ***适度运动

  ***冷天锻炼体魄

  ***喝干净的水

  ***学习正确呼吸法

  ***珍惜宁静时刻

  ***整理思绪,每天保持情绪稳定

  ***在生病之前先努力维持身体健康。

  对人类而言,最重要的是生活步调。

  透过各种意义传达维持均衡的重要性。

  第111页

  4 创造个人风格的习惯

  衣服风格上不迷失

  固定风格的服饰在四季的变化

  不佩戴饰品

  不拘泥化妆品牌

  自助餐取用的礼仪(挺有用,前菜、主菜、甜点三盘)

  礼貌就是“不让对方感到不舒服”

  第133页

  5 培养宁静心灵的习惯

  穿越斑马线不要奔跑 / 目的性购物 / 不被广告迷惑 / 知足 / 自己收拾善后 / 动手榨新鲜果汁 / 户外散步胜过上健身房 / 外公快乐的老年生活

  知足:“今天这样就好了,刚才的展览已经令我非常满足了。”“要是再看的话,我怕会忘记刚才参观时的感动,若不是最初看的展览让我那么感动的话,我会想再看看其他的。”她的想法正是指一天之内心中所能消化的感动量有限。

  自己收拾善后:住酒店的细节

  户外散步胜过上健身房:散步,理想的周末生活(早出门、早用餐、早回家、早睡觉),步行时的速度对大脑而言是最具放松效果的律动。“骑脚踏车或开车时速度不要太快,速度不要快过于让你无法真实感受正在看的风景。相较之下,步行的速度是能让你体察事物,同时思考的最佳速度。”(《步行速度与思考速度》)

  第182页

  后记

  聆听他人言谈时保持兴趣,能从中学习到许多事情。我尽力追求让自己乐在其中、活在当下。从众多思考模式中,慢慢培养出具有个人风格的习惯。

  生活天天有新的变化,一度定下的规则也会经常与时俱进。我认为人生的要务,是让自己的思维保持柔软度,能定睛审视形势,以及寻找舒适自在的生活律动。

  《簡單就好,生活可以很德國》读后感(八):简单 又不简单

  评价的选项就五个,我选择了“还行”,但我心里觉得“很好”这个选项才是我想选择的。我不想“推荐”或者“力荐”,因为我知道肯定有很多人吃不惯这道小菜。

  这本书其实通篇没有多少字,但是我并不觉得作者是在坑人。这就是她的风格,简单明了,而这种风格也完全贯穿了她的家居风格、饮食以及其他生活点滴。

  我是月巨蟹(如果你明白我在说什么的话),对家居环境要求很高,这个“高”是我自己定义的,基本是要保证干净整洁,其次讲究实用温馨。所以我喜欢作者在书里提到的整理房间、浴室、收拾电线这些办法。另外保持生活规律、对工作计划胸有成竹这些都是我喜欢的感觉。

  此书的配图大多在作者的家里面取景吧,清新的图片,其实很日本的。

  看这种书,会很静心。简单却不失品味,生活中的美好本无需用奢华去证明。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