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孤獨的美食家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孤獨的美食家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8-29 05:56: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孤獨的美食家经典读后感10篇

  《孤獨的美食家》是一本由久住昌之 / 谷口治郎著作,圓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250,页数:20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孤獨的美食家》读后感(一):一個人,肚子餓了,吃飯去了

  “噢我的肚子餓了,我要找點東西吃了”

  漫畫的每一卷的故事都很簡單:一個大叔,走在路上,肚子餓了。自己走進一條巷子,進了一家店,找點東西吃。

  有時候是一家很隱秘的餐館,有時候是聽別人提起的地方,有時候是年少的回憶,有時候只是順路走到,有時候僅僅是一間簡單的便利店,有時候只是列車上隨意的一頓。吃的東西有很多,壽司、烤肉、料理、包子、麵條、牛扒、便當……

  常常,他都會說,真好吃,噢真是太好吃了。

  這個大叔有一些特別的習慣,不喜歡看菜單,不喜歡重複的食材,不喜歡服務員來服務。關注飯店的氛圍,關注食材。念念叨叨想吃的東西,吃不到會很難過。

  有時候,他會想起自己過去的一點故事;有時候,他在店裡看到一群奇怪的人,或者聽到一些對話;有時候,他只是簡單的吃完就好。

  他就這樣,一個人,肚子餓了,吃飯去了。

  我覺得,這也可以是我的生活,現在的生活,乃至以後的生活。我想像孤獨的美食家一樣消遣我的生命,不僅是吃。

  一個人,肚子餓了,就吃飯去了。好好吃飯,就是天大的事。

  我聽說臺灣有一種火鍋,每一桌都是單人隔間,每個人一個小鍋。我喜歡吃白蘿蔔和玉米,吃肥牛。

  我常常感覺到肚子好餓! 我們都好孤獨、好孤獨。

  2014年4月12日晚寫於宿舍

  《孤獨的美食家》读后感(二):一个人吃饭有什么大不了——《孤独的美食家》

  很少读漫画

  《孤独的美食家》是特例中的特例。

  乍一看,这本书的名字有点唬人——孤独?

  其实就是一个人吃饭。

  但是为什么一个人吃饭,会受到日本本土,包括后来的欧美的热捧呢?

  而且这个人还是个大叔。

  那就先说说这本书的题材

  忙碌生活中,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往往很少。特别是日本的上班族,自己吃饭的时候居多。

  而这本书中的主人公,似乎是一位单身的四十多岁的男士

  讲到这里,就忍不住要说一点题外话,因为这本书的大热,日本拍了同名连续剧

  这一部连续剧非常受欢迎

  所以,在谈这本书的情节的时候,直接来讲电视剧的情节,更能让大家明白

  井之头五郎(松重丰 饰)独自经营着一家杂货店,他的小店虽然不是实体店,却接到不少客人订单

  每次接单他都亲自登门拜访客户,也因此发现了隐藏在城市里各个角落的美食。

  每当完成工作任务后,饥肠辘辘的他放下一切,专心地寻找着东京街头巷尾能勾起他食欲的小店,美食总是与他不期而遇

  每当沉浸在一个人享受美食的过程中,井之头五郎内心除了美味心无旁骛,填饱肚子后烦恼一扫而光

  接着再谈谈这本书的风格。这本书的作者叫做久住昌之,学习的是社会专业。是一位漫画家书籍设计者。

  画作是由谷口治郎。

  无论是文字,还是绘画,风格都是“小津安二郎風格”。这样带着一点淡淡的忧伤和对生活的一点无奈,以及奋斗热情的风格,在少女系等漫画风格中,自然脱颖而出

  最后多嘴一句,因为这本书没有大陆版本,所以书叔买的是台版。

  台版的好处就是,书的装帧设计很清新

  去年很出名的《深夜食堂》也非常好看,和这本书有一拼。

  而且同样是漫画,但是风格完全不同,却都非常引人入胜

  如果想看《深夜食堂》,建议也购买台版,实在比大陆版本的用纸和印刷好很多。

  欢迎关注

  私人阅读思考平台book-life

  《孤獨的美食家》读后感(三):一点也不孤独的美食家

  当然不是为煽情孤独的题材而看这个漫画的啦。不过也想吐糟一点都没看出来的孤独诶,应该说是一个人,一个享受一个人乐趣的人(和本人一样)。

  同样作为独食者的本人,有时候真的觉得主人公的鸡婆…比方说一个人吃饭还将就氛围啊,食物搭配啊,吃饭的速度啊…对于本人开始好吃就是关键啦~再说一个人跑出去吃饭总是会觉得周围怪怪的啊(天音:其实是自己心里怪怪的啦,周围的人才不会注意)…

  不过主人公会鸡婆中晒晒让众人眼前一亮的身材

  挑几篇唠叨下:

  鳗鱼盖饭。主人公边吃边观察周围吃饭的人——这真是独食者的特权哦!一个人吃饭有时真的会看看周围的人然后开始脑内剧场。这段真的很有趣味。

  银座的关门店。想来稍微有点年纪的人都会有同样的感触吧。那句“明明我的身心都化为牛肉烩饭的了说”真是太赞了。

  便利店内的深夜“定食”。看主人公挎着篮子的在便利店购物,越买越多的样子,真是有够家庭主妇。看漫画里火腿肠、罐头食物、冲剂汤等等摆满桌,虽然都是平时不会吃的食物,但看着黑白图画还是会想“还好现在有吃饱”。最后在配上主人公的OS“我到底在做什么啊”,就直接在办公室狂笑出声。其实并不是笑点,顿时好想吐糟自己。

  最后大赞谷口的画风——朴实踏实。像这类描写街头巷尾的生活,能把每个路人甲的衣服举止(甚至领带)像主人公一般描绘的踏实风格。更不要提他的街景,根本就是“界画”嘛。虽然不是很喜欢这种没有起伏的横平竖直,但是能这样仔细画满所有犄角旮旯的人也数不出几个。“烤肉”中的工业地带,“牛肉烩饭和牛排”中的地铁上的扶手,还有“烤馒头”中的油泡泡——这些像是彩蛋一样,只有捧卷阅读才会细心发现的乐趣。

  顺便说一下印刷,不是很懂这个行当,但是封面凹凸的胶板真的很让人惊喜

  《孤獨的美食家》读后感(四):如果没有地沟油

  如果没有地沟油,这本真的会改变我外出觅食的态度

  在刚发着烧只能喝粥或中药的时候看这本,简直是“具有自毁性人格”,但还是看得感动:开头总是浓浓的饥饿感,淡淡的都市风景配合下来,徐徐的觅食脚步紧接香喷喷的大特写,然后当然是大口大口吃的分镜,最后来个潇洒的“事后烟”。几乎每篇叙述如是却不让人厌倦,大概是那种淡淡的快乐伤感通过朴实的毫无矫揉造作手法慢慢沁出来了吧。

  合上书的时候真太有冲动要马上穿个鞋就下楼觅食,像书中那样走到哪里算哪里,走到哪里吃到哪里,边听那方风景人情,边让当下的心情充分享受食物。但一想起路边的食档(还包括相当一部分的大酒楼吧),很可能会有地沟油、工业盐/醋精、毒大米、苏丹红孔雀绿、农药残留各种蔬菜、催熟剂各种肉类、额…或者最近新闻里的敌敌畏鱼干,就让我觉得……个么还是算了。

  人家是孤独的美食家,我就孤独地在家随便做做饭。

  (究竟追逐各种富丽堂皇发展之时我们还失去了多少?)

  《孤獨的美食家》读后感(五):从今往后我要吃独食

  嘴巴再长大点!咀嚼在用力些!让空气,调料和你的唾液充分混合在一起!鼻子眼睛都用上!用你全部的力气感受那份食物!唯有如此,才不愧对你那能觉察到稀释200倍的甜味、400倍的咸味、7.5万倍的酸味和200万倍苦味味蕾

  进食是严肃的,是的,没跟你开玩笑,一份料理在端到你面前时就不单是食物这么简单了,先不论那经历了几万年才摸索出的烹饪手法和在贫瘠土地上长出各种作物,动植物拼死长彪,就是那份料理的心意,你量的出多重嘛?

  所有生物最初最本质欲望便是饱腹,在进化了几千万年后,有些人突然发现,几千年文明历程附加的本以为是进化了的欲望是多么虚伪,衣服,女人金钱,这些得到的得不到的根本不会影响你的生命指数,唯有吃,生以此始,死由此终。唯有吃,不用伪装不用刻意,好吃且叫好,难吃请停箸。

  那些猩猩作态丢了吧!什么时候人活的都不像人了,村头90多的老奶奶也许最懂得生命的哲学,"人呐,要吃好睡好!"活的像个人些!

  不被时间与社会束缚幸福的寻求饱肚时,那一刻,他可以随心所欲,变的自由,不被任何人打扰,无需介怀的大快朵颐,这种孤高行为正所谓是现代人平等赋予的最佳治愈~

  《孤獨的美食家》读后感(六):读完饿了

  随手翻开,看了前面两个故事,觉得能继续往下看。

  很庆幸它没有像深夜食堂(电视剧)那样,每道菜后面都塞个故事,吃饭就单纯地吃饭嘛。主人公作为进口杂货的商人,每每忙完生意后,寻觅一些小餐馆或者其他日常可见的就餐地点来填饱肚子。他自己戏称“我的胃是熔炉;五脏为庙”等等。从始至终,一个人吃饭,偶尔也会碰上不好吃的菜,或者是时间不适宜,比如为外甥棒球比赛加油,大热天点了份香肠咖喱,简直是“火上加油”啊!

  很平淡的故事,但却很实在。主角也不是我憎恶的吹毛求疵的专业美食评论家异常挑剔与苛求,虽然往往是他们职业素养使然,但我喜欢没什么距离感的人。或许是因为自己的味蕾不能那么精准区别出食物的微妙之处吧,所以觉得评论家的言辞全在“胡说”吧。因此,创作者大众视角出发,创作作品,往往能引起人的共鸣

  《孤獨的美食家》读后感(七):一個人才能理解的孤獨美食

  看到這本書的簡介:“一個人吃飯的甜酸苦辣,點滴在心。每一口料理,咀嚼的都是人生況味。“馬上就產生共鳴,更因為自己曾經想過出一本介紹一個人去吃也不會有壓力的香港美食餐廳的書,頓時覺得太陽下真的沒有新鮮事,創意真是一個必須趕早的事。

  孤身在異地,沒有太多朋友,於是自己吃飯便變成十分平常的事。但是並不是每一家餐廳的氛圍都適合一個人前往。坐在成雙成對、高朋滿座的餐廳裡,孤獨更加無法抑製地放大。所以我一直很佩服獨自一人前往這種餐廳的人的勇氣,昨天才在最近很熱門的希慎“南小國”遇見一個做自己的男生,在暗暗佩服他勇氣的同時,卻也和朋友低語:一個人有什麼好來這種餐廳的。我相信這也會是很多人的心聲,所以讓一個人吃飯的人情何以堪。

  其實也沒有這麼悲哀,正如張國立(是台灣媒體人張國立……)在推薦序裡所說:“一個人吃飯,最大的孤獨似乎莫過於此,可是最大的享受也藏在其中。“一個人吃飯,不用顧及其他人的喜好、消費水平,衹需要遵從自己當下的慾望,由自己完全掌控,慢慢專注品味屬於食物的真正味道

  《孤獨的美食家》读后感(八):一个人的美食家

  若谈到最难平息的论战,其中一役必然是对吃的看法。比如作为南方人的我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西北人吃面的热情,反之亦然。当下人观点常受外界潮流影响,进而变得随波逐流。唯独——我以为——唯独在吃这件事上,人们表现得颇为固执和独断,只相信自己舌头经验

  这本《孤独的美食家》,名字取得过于寂寥了,我觉得更像是《一个人的美食家》。独自觅食且默默对食物做出自己的评断,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时刻

  关键是“专属于我”的调调喜欢卖咸粥的甜品店,腐皮卷配鳗鱼盖饭多少有不伦不类,吃关东煮时喝哈密瓜汽水味道会变怪,不论吃烧肉还煎饺都很想配白饭……

  这类一家之言平凡琐碎绝对称不上正统的美食家观点,却让人倍感亲切。我想对于口味,每个人都会有专属的看法和执着。沿海地区的人大都更爱水产,靠山而居的人多数喜欢山珍,对草原上的兄弟姐妹而言,只有牛羊肉才能称得上鲜美。令湖南人魂牵梦绕的各式辣椒:剁辣椒、干辣椒、白辣椒、酱辣椒、辣椒油、辣椒酱、辣椒粉……在我们眼里层次高低各不同,在其他地区的人眼里可能都是一个辣。豆腐脑到底吃咸还是吃甜这种事,必须各执一词天涯海角。若分得更细,连荷包蛋都有各家的做法和各人的偏好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美食家。

  作为一个同样经常独自在外吃饭的人,特别理解大叔在书里表达的那些小意趣小讲究小执着,比如一定想好了再点菜不喜欢服务生反问,比如满心想着要吃什么结果没吃到的那种空虚,比如在不熟悉的店点菜时尽量避免点到重复的食材……

  跨越年龄种族,在这种平凡却细小情感层面上能获得共鸣,确实能带来微妙的愉悦感。

  当然,这本书还有很多妙处。我想作者只是旨在记录自己的真实,没有事先将主题挂上房梁,惟其如此,产物才能意趣无穷。

  《孤獨的美食家》读后感(九):尊重每一件小事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在吃饭的时候特意观察了一下,有不少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在玩手机。所以他知道自己刚才吃了些什么吗?他能体会到这一份饭的滋味吗?现在有太多东西可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很多时候我们都像没有意思机器,只是麻木地做着手上的事情。所以我们怎么能责怪自己的生活停滞了呢?明明是我们自己用一种不负责任地方式将自己对生活的敏感关在门外。

  你说主角吃的那些食物都很美味吗?我看不见得,那种美味也许来源于一份对每一件小事的尊重。把每件小事都做好,那才守得住自己浮躁的内心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