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失踪者》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失踪者》读后感10篇

2018-09-02 05:22: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失踪者》读后感10篇

  《失踪者》是一本由[奥] 弗朗茨·卡夫卡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80元,页数:29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失踪者》读后感(一):迷途的卡夫卡

  卡夫卡,一个梦幻的写作者,他的语言纯朴自然,着眼于小人物刻画,借着主人公卡尔的躯壳展现自己社会底层饱受压迫人们的悲悯之心。一生从未到过美国,为什么要把这部小说发生地点设为纽约?《失踪者》的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中期,当时工业革命已经使美国成为全球最有活力最具生产力国家,淘金热潮吸引着全世界的人们潮水般蜂涌而至。书中人物有来自德国,法国,新西兰等异邦,无论是小说开篇的远洋客船之拥挤还是卡尔工作饭店忙碌,都映射出美国如日中天繁华

  年轻的被放逐者卡尔,他本性正直善良深深同情老实懦弱,任人欺凌却不敢反抗的司炉。卡尔心肠太好,不擅拒绝别人,导致交友不慎,遇到一对无赖,不但被骗钱物,还被连累丢了饭店的工作。虽然卡尔际遇坎坷,他仍然保持着赤子之心洁身自好。但是在这混浊的社会中坚持做一个正派善良的人,何其艰难!在被门房诬陷时,卡尔对现实社会深感失望,“人家不愿意相信你,你说什么都没有用。“ 卡尔选择不为自己辩护,以沉默作答。

  一边是物欲横流花花世界,一边是对正直的坚守,这是一场孤独对抗

  鲁滨孙和德拉马什: 不务正业满口谎言的社会渣滓和投机者。卡夫卡用精炼的语言活灵活现地展现了这两个无赖的嘴脸。比如鲁滨孙醉酒在饭店被暴打后赖上了卡尔:“这次拜访你可让我吃足了苦头。”“我没有别人,只有你可以照料我。” 嚷着“我很可能被打成终身残废了。我会落个什么下场!我至少得躺几个月”却又“似乎对痛感轻微感到惊讶。” 鲁滨孙后来甘心被德拉马什当成佣人,象狗一样乞食住在阳台,不得允许不能进房间,不能跟外人说话,自己被奴役还浑然不觉。欺软怕硬,奴性十足的面目活灵灵地展现出来。

  厨师太太:正直,有同情心,受人敬重,即使卡尔被人污陷且不辩白,她也相信自己判断力。厨师长太太是书中为数不多的善良的人,是这冷酷社会中难得的一丝暖意

  门房领班:公报私仇仗势欺人的得志小人。仅仅因为卡尔没有问候他(将雷内尔认成卡尔)就怀恨在心,就在上司面前煽风点火污蔑卡尔。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他们外强中干喜欢虚张声势狐假虎威,把面子看得极重,:“我作为门房班长某种意义上管着所有的人呢,因为饭店所有的门都受我管辖。。。 所有在考虑之列的服务人员当然都无条件服从我。” “ 我爱怀疑谁就怀疑谁。” 这种人内心实际上非常虚弱自卑。你不可能用辩论击败一个心存恶意的小人,最好的办法保持沉默,然后远远避开。

  书中使用了大量的暗喻和象征,传神地向读者展现了花花世界中的千人千面,比如有众多爪牙,媚上欺下在船上领班,刚愎自用,行事草率的饭店主管等。

  之前看过《城堡》,没有看完,太压抑了,心头象压了一块大石头。最近在看记录片《生门》,深感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有什么样的父母,全看自己的命。卡夫卡阴郁作品风格,与他的童年和家庭有相当大的关系。《城堡》和《失踪者》都是未完成的长篇,大约是因为作者心灵深陷在黑暗中无力再继续下去了吧。 《失踪者》是迷途者,故乡已不是故乡,在新的国家也无路可走,囿于困境不能自拔,这,大概就是卡夫卡自己的写照

  《失踪者》读后感(二):混乱资本主义世界与迷失的卡尔

  总得来说 卡夫卡的这部小说 是善良 的卡尔与无理恶意的世界的故事

  令人奇怪 令人产生一种不真实的梦幻之感的是 人物的行为往往有违常理

  卡尔的舅舅为什么会因为微不足道小事而驱赶他 为什么那些无理粗暴的人认为自己的行为没有特别之处 为什么卡尔受到奴役想逃跑 因为陌生人的一段话而随后 便心甘情愿的为奴役他的人做事 为什么司炉的行为那样的夸张过激 就好像一个蹩脚演员

  这一切的一切给整部小说带来了一种漫画式的夸张 一种涂鸦式的随意 一部夸张的舞台剧 似乎作者不在乎这些书中的人物的行为是否像现实中那样真实 。他并不想临摹现实 他想说的 隐藏在这些不真实的人物背后

  卡尔刚刚来到美国时因为对陌生人的信任而丢失了自己的箱子 随后因为善良和真诚而被新结识的朋友无耻的占尽便宜 花光了所有的钱甚至保不住自己的行李 因为正直而遭到门卫长的解雇与没来由的羞辱 因为善良而受到肥胖女人的奴役

  那么在这个资本主义的混乱的社会里 信任 善良 真诚 正直 这些属于基督教的善意味着什么?在这个混乱的资本主义世界里它们还有存在土壤吗?在残章里我们看到卡尔使用了假名 欺骗了他的面试官 在这部未竟之作里卡夫卡似乎隐约给出了我们答案

  《失踪者》读后感(三):读《失踪者》得几点感想

  这两天在多看书城下载了《卡夫卡全集》,花了近20个大洋,基本和爱奇艺的月租相当了,不过细算起来还是性价比高的。《变形记》我早看过了,非常精彩,很多构想出人意料,真的让人读后有种绝望和孤独的感觉敏感的人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因此就没再读,读了他的长篇小说《失踪者》。还没看完,只看了前三章:司炉、舅舅和别墅。不用多讲,作者的述事状物的功力都很高,看后能在头脑描绘出当时的场面,《司炉》一篇尤其如此。不过长篇小说不仅讲究文学技巧,更讲究故事结构设计。在第三章,舅舅把卡尔赶出家门,我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仅仅因为外甥听话的一次外出,就把他赶出家门,无论于情于理都不合。我知道卡夫卡的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形象和象征直觉手法。但这个桥段既不变形荒诞,也不符合社会现实。如果只是为了表现主人公在现代社会的无助,尽可以用其他情节表现。此外,在别墅中,主人公和别墅女主人冲突也让人看不明白,两人的冲突莫名其妙

  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感觉,难道我真的听不懂歌剧交响乐,只会听流行歌曲

  《失踪者》读后感(四):依然在最底层挣扎,亦然怀揣梦想...

  读完卡夫卡的《失踪者》,卡尔的生活算是美国当代甚至中国现代工薪阶层职员缩影,大抵是由于他本人也是一个小职员,才得以将卡尔的心里描绘的如此恰当微妙。故事略显平淡,但主人公被赋予了一双发现眼睛丰富情感全文也是在大多数时间里靠着卡尔的眼睛和内心独白描述那个时代的阴郁,人物的个性,已经时代对于人的冲击,那种孤独已经无助的感觉,从卡夫卡朴实无华字句里一点点的,像一条河流一般缓缓的流淌出来,慢慢充盈读者的感情

  小职员在权力面前只能通过踏实吃苦才能获得希望,这也是主人公卡尔一直在追求的,全书到最后也一直在贯彻这个观点。又通过,各种误解以及权力阶层的自以为是打破这种这种凭借勤恳便可成功的希望。对主人公的境遇形成对比,激发读者的怜悯之情,以及对于时代的无奈

  谁都不可以信任谁,人本就孤独,时代本就孤独。卡尔本来替锅炉工申冤,最后却跟随舅舅走了。舅舅本来要照顾卡尔,却因卡尔的威胁而不再接受他。路上的伙伴各怀心思,最终走向决裂。卡尔被开除后又因各有所需而走在一起。小说开始就已经点出,母亲在卡尔口袋里缝了一个暗袋。这个暗袋点明了,时代和人心阴暗。这个暗袋即是对时代的反抗又是对自己的束之高阁孤独感愈加强烈

  小说并没有完结。后面几章,懵懵懂懂。

  女歌星被盖上布匹推出门,因为差点被发现而痛苦流涕。性格怪异冷漠强势,都是对自己的保护禁锢

  卡尔被招入马戏团,在我看来那大概也是一个人集团

  卡尔依然在最底层挣扎,亦然怀揣梦想...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