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金隅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金隅读后感10篇

2018-09-03 04:49: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金隅读后感10篇

  《金隅》是一本由阿里木江·司马义著作,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图书,本书定价:2011,页数:,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金隅》读后感(一):什么才是“金隅”

  《金隅》这部作品,是中国协会员,阿里木江·司马义所著。全书围绕着布拉克萨依由旧转新的过程描述了村中多家人生活状态,并塑造了一系列典型人物

  起:布拉克萨依

  布拉克萨依是坐落在乌奇克里克山西部山谷荒原上的古旧村庄。这里传承着千年文化同时人们也守着这祖宗留下来的古老村落,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活宁静是这个村庄的第一特征。人们每天过着悠闲的生活:在劳作后傍晚,便聚在一起打牌,每天都是“老婆孩子炕头”,体验着这平淡幸福。纵观中国历史,无论何朝何代,总有那么一些地方,在不同时间空间里,过着相似的生活。似乎对于中国人来说,骨子里,便觉得这种生活就是生活的本质。如果说宁静是第一特征,那么对于布拉克萨依来说,守旧就是第二突出本质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已经能很好的概括布拉克萨依人了。守着祖先传下来的破旧土坯房,并且用宗教来麻痹自己,其结果呢?土坯房终究倒塌了,还带走了一条人命,认为受到神感知的那个人,也不过是为了行骗罢了。

  承:爱情婚姻

  书中有几处非常有意思。在受到了家里人反对后,相爱的小情侣们,总是会说出一句私奔的话语。似乎对于一段浪漫动人爱情故事来说,私奔就是必备语录,简直比“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还要动人;比“you jump,I jump”还要激动万分。至于最终李隆基有没有和杨玉环为比翼鸟,连理枝,Jack和Rose跳没跳海,这里就不多说了。作者为了让爱情更加瑰丽,于是加上了“私奔”这一道具,又为了令故事成为中国人喜闻乐见的大团圆结局,便让“私奔”后的情侣们,终成眷属,从此过上了王子公主快乐生活。可就“私奔”造成的最终结果来说,在中国历史上,有几对在私奔之后终成眷属的?(当然要排除真正的君子与贤妇)最后我想说,“私奔”唯一的优点大概就在于,青年男女愿意为了自己的爱情去拼搏去奋斗,去抵制家长制的包办婚姻吧。

  转:女人

  这本书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是为我所爱的。有善良贤淑的帕丽达,有活泼单纯的胡尔西达,有安静懦弱的塞丽玛,还有稳重温和的谢尔瓦娜。这些女性形象,似乎将中国传统女性的基本特质淋漓尽致表现出来。用几个人物反映了整个社会,即使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却有着相同的根性。帕丽达爱上了亚尔买买提,却要被父亲为了能得到修葺磨坊的钱,而嫁给贾拉勒。于是她和亚尔买买提一起逃去了新村,并嫁给了亚尔,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个姑娘温柔倔强的,就如芦苇,虽会随着风摆动,但想将芦苇拔起,却是不容易的。而她的妹妹胡尔西达,虽然和帕丽达是姐妹,但两人的性格完全迥异。她比姐姐更加开朗,也更有反抗性,美中不足的是,社会阅历太浅,才会被骗到城里,受了一系列的委屈。而最终考上了大学的她,似乎是对布拉克萨依传递一个信息:女人的世界,不光是守着家庭,还可以去更加广阔的世界去看看。而悲剧性最浓的,大概就属塞丽玛了。两次遇人不淑。第一次等待着铁依普,等待无果后,嫁给了白克尔。而这时铁依普回来了。他怨恨着塞丽玛,并不停地嘲讽着她。

  对于西方世界来说,他们很不能理解亚洲男人的大男子主义,而其中又以中国男人为代表,甚至还曾提出了女人要“三从四德”。这些愚昧可笑内容,简直成了男人所恪守的“真理”,于是铁依普能够这么肆无忌惮地“控诉”塞丽玛,而塞丽玛的丈夫比铁依普更加可恶。一年不怎么回家,完全不贴补家用,只留塞丽玛一人留守家中。而已经结婚的铁依普则瞅准时机,和塞丽玛旧情复燃了。在得知塞丽玛怀孕后,又百般推卸责任开始诉说自己有家有娃之类的可笑言语。故事的最终,以白克尔殴打塞丽玛,导致塞丽玛流产,而铁依普又假惺惺地给塞丽玛一份工作而结局。两个男人,一个女人,最终受苦最深的,还是女人。为什么男人在外花天酒地就叫做“风流倜傥”?为什么女人和不同男人发生关系就叫做“人尽可夫”?同样为人,同样生活在这世间,甚至你们男人不照样是女人生出来的?又有什么资格把女人看待成一个物件,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对待呢?可悲的女人呵,仍然对男人抱有幻想,仍然对苦涩的爱情充满希望,这到底是单纯,还是愚钝呢?

  合:布拉克萨依

  一开始,看到书名“金隅”,想了很久,也不能从标题窥测到一丝内容,直到书完全读完了,我才恍然大悟。“隅”本意为:墙角角落。那么书名“金隅”就应该是金色的角落。那么金色的角落又是指什么呢?正是布拉克萨依。

  布拉克萨依是个古老的小村落,继承了多年的文化精髓,而在县政府以及干部伊斯拉皮勒的努力下,先是有了电,随后新村也建起来了,之后人发展了旅游业,以及特产加工,每个人的物质生活都得到了提高。而村民淳朴安逸的性格也并没有随着物质社会改变,他们仍然是那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在树荫下乘凉打牌的布拉克萨依人,我想,这正是“金隅”的含义

  《金隅》读后感(二):维吾尔文学的新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不仅成为世界物质产品的最大市场,也日益成为世界各国争相进入的文化大市场。在这种文化发展形式影响下,中国的文化发展空前繁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受国际国内文化发展的影响,各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迅速,尤其是维吾尔文学,其民族文学从无到有,并呈现了繁荣的景象,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作家,像四十年代出生的麦麦提敏吾守尔、阿里木江司马义,六七十年代成长起来的艾合泰木吾麦尔、亚森江萨迪克等。新疆维吾尔文学已经迎来新的时代。

  新疆维吾尔文学开始引进来,走出去。他们引进了国内外其他语言的优秀文学作品,并翻译成本民族语言,让维吾尔人能吸收世界文化的精髓。同时,维吾尔优秀文学作品也被译成汉语或其他语种,以便弘扬维吾尔文化,让世人了解维吾尔文学,让维吾尔文学走向世界。

  当前,大量优秀的的维吾尔文学作品被已成汉语,维吾尔文学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像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的《羊皮鼓译丛》系列图书,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羊皮鼓译丛》系列图书主要介绍使用母语写作的当代维吾尔,哈沙克等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金隅》就是《羊皮鼓译丛》系列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

  《金隅》主要讲述了在伊犁自治州一个偏远的地方,贫穷落后的维吾尔布拉克萨依人是如何改变现状,走向富裕的故事。这一过程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30多年来的奋斗史、发展史的缩影版。虽然这只是一篇小说,但它的素材来源现实。这样的故事在中国的好多地方发生了,有的地方正在发生。

  文中的人物,个个丰满鲜活。伊斯拉皮勒是人民优秀的好干部,有毅力,有思想,勇于挑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赛立玛大姐是走出家庭,踏上工作岗位先进代表,她代表了女性的独立自尊、自强。亚尔买卖提是改革发展中的积极分子。他说:“生活也真奇怪,只要你勤奋、努力,忍受住艰难困苦,你就总能找到一条生路,至于如何生活就取决于你自己。”还有固执的买苏木大叔,无比懒惰的伊莱克,像葛朗台一样吝啬的热依木夏,淳朴、可爱痴情的布拉克萨依的姑娘们……

  小说主要以时间为线索,以简单通俗易懂而又具有民族特色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布拉克萨依人两年来思想、行为、生活的巨大变化部分内容采用插叙的写法,引起读者更大的兴趣文章一开始,作者描述的布拉克萨依人的生活现状,就会让人忍不住期待他们的生活会有一些变化,同时,也让读者对文章充满了好奇,“最后布拉克萨依到底怎么样了?”。随着故事情节的慢慢展开,读者会不禁被这真实精彩的故事深深吸引。

  文章的封皮设计非常独特,新颖。以族维吾尔族的独具民族特色的花纹花色修饰封面。看上去有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气息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灿烂的文化,作为中国人,我们不仅要继承这优秀的文化遗产,更要不断丰富、发展我国的文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维吾尔文学作为中国文化发展的一部分,也应顺应当今文化的发展趋势,让更多的民族优秀作品走出去。我相信,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民族优秀作品问世。

  《金隅》读后感(三):遥远乐土

  说起家乡人人都会露出温暖表情,因为家乡是每个人心中最眷恋的地方。生活了多年的土地,怎么会没有感情,不论她做么贫穷落后,仍然是哺育了几代人的乐土。看到家旧貌换新颜,没有人能不为她欢欣鼓舞

  新疆伊犁的布拉克萨伊就是这样的一块遥远的乐土,维吾尔族人世代生活,劳作在这里,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耕生活。直到新乡长伊斯拉披勒的到来,才打破了这里平静乡村生活。《金隅》这本小说主要讲述了新乡长伊斯拉皮勒带领布拉克萨伊的维吾尔族人民脱贫致富的故事,其中也描写了布拉克萨伊人勇敢求爱情以及想要突破求变的心情。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要告诉读者的是,只有转变思想,加上辛勤劳动农民才能富裕起来。要想富口袋,要先富脑袋。如果愚昧无知好吃懒做好逸恶劳,就像书中热伊木夏的两个儿子,一味靠政府救济,是不会有幸福生活的。

  作者用细腻文笔,多次包含深情的对布拉克萨伊的环境描写表达出了作者对这片乐土的依恋之情。对人物的描写更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借助维吾尔人喜欢给别人起外号这一习俗,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让作者看了会心一笑。书中的人物大体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作者通过书中的人物描写,使读者对维吾尔人民的性格,生活,劳作,变化有了一种更具体,更直观的了解。对于第一次读维吾尔族作家写维吾尔族人民的小说的人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小说中的人物都很生动,形象,很生活化。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更是彰显了人物的真实。“他从来也没有想到布拉克萨伊是这样的破烂、贫穷。转完整个村庄后,他对自己信誓旦旦保证要改变布拉克萨伊的承诺感到有些后悔。“看来我爸爸说的没错,我为什么这么着急呢?”他自言自语的说。这是伊斯拉皮勒刚到布拉克萨伊的一段心理描写,表达了他在看过布拉克萨伊贫穷落后的面貌之后的后悔选择来到这里的心情。这段描写让伊斯拉皮勒这个人物真实,立体,丰满了起来。

  小说中大量出现口语式的对白,让人读起来很亲切。作者把握住每个人的性格特色,使他们说出来的话符合人物特点,且风趣幽默。书中出现的几段歌词,让我们管中窥豹,看到了维吾尔族这一能歌善舞的民族的热情

  《金隅》读后感(四):涌动的希望

  本书是一部中篇小说,主要在讲布拉克萨依人(清代从南疆迁往伊犁的维吾尔农民)所住的危房改造房屋拆迁中整个村的变化及这其中发生的事。在这个危房改造过程中,党政府想方设法地改善当地老百姓的生活环境,为老百姓福利。本书描写了多个人物的鲜活形象,主要以村民的心理活动、对话凸显小说人物的性格特征。文章的故事情节发展自然流畅,村民之间幽默生动的对话吸引着读者。 

  随着现代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巨大变化,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也随之发生的巨大转变。本书表现了封闭的与开放的思想、意识、行为之间的冲突,反映了人们在生存状态、生活场景思维方式、文化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变化,展示了整个民族是如何以自己特有的形式步入现代化进程的。

  在房屋拆迁过程中遇到了层层阻力特别是当地老一辈住户们宁愿住在破烂的危房,也不愿搬新房,因为他们对这块土地,这些房屋拥有深厚的感情,而且这些多是祖辈基业,舍不得离开。这样的说法做法年轻人眼里可能很难理解。

  在这片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年轻奋发图强,为自己的将来谋划,努力打拼,为了更好的生活不断出谋划策。而依来克一家天天领着国家的救济金,丝毫没有自己去拼搏的想法,天天到处混吃混喝、晃悠、睡觉、打牌娱乐,总之无所事事。他们几乎没有独立的意识,也没有什么能够刺激他们去改变目前的状态,他们能做的就是被动地去接受一切。

  书中围绕着迁移计划乡土观念的冲突、年轻人和长辈不同生活方式的冲突、开放和保守的冲突、城市农村的冲突等矛盾展开深入。通过对这些冲突矛盾的细致描写,使情节更加生动感人。

  本书不但展示了维吾尔族独特的生活民俗,更体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纯真、善良的美好性情以及朴实的优良传统。不但有利于激发各民族同胞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更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传承和融合。

  纵观本书,也让我们对哲学意义有了一定的感悟。解放思想是我们在农村开展工作的主要任务,如何解放思想?那就是用实实在在的变化去带动他们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让他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新时代的风采。

  《金隅》读后感(五):布拉克萨伊人的爱与恨

  金隅》是一部反映南疆维吾尔族群众现实生活的小说。

  小说以乡长伊斯拉皮勒努力改变布拉克萨伊贫困面貌为主线,围绕着买苏木、亚尔买买提、铁依普等几个主要人物的生活渐次向我们展开了整个布拉克萨伊人的生活面貌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书中始终围绕着迁移计划和乡土观念的冲突、自由婚姻和传统婚姻的冲突、年轻人和长辈不同生活方式的冲突、时代精神和少数民族民族性格的冲突、开放和保守的冲突、城市和农村的冲突等矛盾展开深入。通过对这些冲突矛盾的细致描写,给了故事以张力,使情节更加紧凑感人,引人入胜,也时时让人感觉到了一种对立的紧张感,让人对布拉克萨伊人在面对巨大的变革中的傍徨、苦闷和追求有了更加强烈的关注思考。

  本书作者充分运用娴熟的写作技巧,在人物和事件的刻画方面独具匠心,更是让小说锦上添花。尤其是在叙述帕丽达的私奔后,偏偏从买苏木大叔口中说出他与妻子的私奔,而后又有帕丽达妹妹胡尔西达的“疑似私奔”,最后又加上图尔干和孜巴的私奔,四场私奔,作者写来一点不重复,反倒生出许多悬念,最后形成了独特的喜剧效果,令人解颐。

  该书在人物刻画上也是非常成功的,它通过大量的对话描写,生动表现了懒惰且喜好吹牛的依来克、勤奋懂事的亚尔买买提、善良勇敢的帕丽达、维吾尔“葛朗台”热依木夏等等人物各具鲜明的个性。初读作者的文字,时不时会自己偷着乐一回。募然间,会让读者对维吾尔族朋友们的可爱之处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这些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乡民,有日复一日对打扑克执着迷恋的牌迷,有性格淳朴但有不失乐天、好客与善良的“阿凡提”式的人物。他们对传统习俗的坚持和对宗教的虔诚,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想往,无不向读者展示出维吾尔民族生活中的真实画面。同时作者对个别人物内心深处的挖掘,也使书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更加真实可信。如事业有成的铁依普有着不幸福的感情生活、买苏木大叔的固执背后是对乡土的深深眷恋。这些都增加了故事的内涵,给故事带来了变化,让人读来如曲径探幽,不嫌直兀。

  小说的语言幽默、有乡土味儿,许多描写都很有独到之处,像这样的比喻:大地一片灰蒙、干裂,热得像囊坑一样滚烫。让人一看就想到了那些可爱的维吾尔族朋友们。

  此外,书中一些段落的文字十分优美,意味隽永,让人读后难以忘怀。

  书中的民歌,更是为全书增色不少。摘录其中一首与广大读者分享。

  雅尼亚尔的羽茅,

  叶片儿已经金黄。

  那情人的眼睛啊,

  像清澈透明的水泉……

  《金隅》读后感(六):一个不孤独的世界

  新疆,一个离天很近,离俗世很远,一个山水和人心都没有被污染的地方。

  在这里生活着五十六个民族,他们祖祖辈辈在这块土地上生活,新疆各民族作家汲取着这块土地的精华,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他们书写着这块土地的神奇,书写着对这块土地的那种特殊的感情,书写着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敏感细腻而宽广辽阔的心灵世界,书写着这块土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书写着在这种变化中的人们的困惑和超越。

  长篇小说《金隅》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金隅》又译《孤独的世界》,是中国少数民族作品汉译本《羊皮鼓译丛》中,维吾尔族作家阿里木江•司马义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以极强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语言韵味使读者耳目一新。书中讲诉了位于新疆乌奇克里克西部山谷北侧的荒原上,一个名叫 “布拉克萨依”的偏远维吾尔族小村庄里人们远离世俗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塑造了一个个朴实而真实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敏感而细腻的感情世界。叙述了布拉克萨依人由于不愿离开自己原来生活的地方而安于贫困的现状,到最后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改变,并且通过自己的勤劳和努力改变贫穷的生活环境,最终走向富裕的经历。书中还描写了不同的人性特点:冷漠的热依木夏和热心善良的买苏木;生性懒惰的依来克最终自食其力;勤劳坚毅的亚尔买买提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最终收获美满的幸福生活。

  这是一本由少民族作家使用母语创作的,不仅反映时代风貌还具有浓郁民族生活气息的优秀作品。其题材、表现手法、叙事风格和特色的多样性丰富着我国当代文学,具有很高的阅读和收藏价值

  随着现代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巨大变化,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也随之发生的巨大转变。作品表现了传统的与现代的、民族的与外来的、封闭的与开放的思想、意识、行为之间的冲突,反映了本民族在生存状态、生活场景、思维方式、文化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变化,深刻体现了“民族性”同“当代性”的结合,展示了整个民族是如何以自己特有的“民族形式”步入现代化进程的。告诉人们,兄弟民族观察时代、人生、社会和自然的视角和体会,表明了他们的传统和文化的特点,突出他们在经历了很多复杂、多样的变革、矛盾和冲突,以及多种情感演变后,在历史进程中所经历的曲折但乐观向前的心路历程。还对这个时代、对生命、爱情、死亡进行了新的思考和探讨。

  我们每个人都固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这个门只能由我们自己去打开。在当代的中国,五十六个民族都在经历着巨大的社会、文化和心理转型,都处于向现代化奋勇迈进的历史转折时期。维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加强思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跨文化转变,对于进一步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维护国家统一意志、增进民族团结与和睦、实现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从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作用。

  《金隅》读后感(七):维吾尔风情的瑰丽画卷 维吾尔文化的动人诗篇

  “两位老朋友坐在坡上悠然自在地吸着莫合烟,静静地欣赏这片迷人的景色。一缕淡淡的烟雾在村庄上空缭绕着。此时,他们望着连接着遥远过去的这片羽茅之地,怎么也舍不得离开……”看完这最后一段文字,一幅恬淡的,笼着淡淡烟雾的金黄色画面也渐渐凝固在我的脑海。阿里木江•司马义以其平实的语言,刻画出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小说人物形象,而这些人物之间发生的事,构架出一段段有趣的、生动的故事,这一位位生活在布拉克萨伊的人们带着他们身边发生的故事,一点点走近读者,作者就这样将一幅边疆农村的充满民俗民趣的画卷缓缓展开,带领读者慢慢走进布拉克萨伊人的生活中去。

  《金隅》这部小说讲述了布拉克萨伊人如何由贫困潦倒逐步走向富裕的生活故事,本书以伊斯拉皮勒为串联整个故事情节发展的人物线索,以如何将布拉克萨伊由原来的贫困村改造为村民自力致富的富裕新村为主要故事框架,以居住在布拉克萨伊村的村民之间发生的故事,一步步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整个文章描写了多个人物的鲜活形象,主要以村民的心理活动、对话凸显小说人物的性格特征。文章的故事情节发展自然流畅,村民之间幽默生动的对话吸引着读者。或因伊斯拉皮勒奉公为民的工作态度而感到振奋,或因买苏木的倔强顽固而叹息,或因亚尔买买提的勤劳聪明而感到欣慰,或因帕丽达、孜巴等姑娘向往美好自由的爱情而感动,或因热议木夏的抠门吝啬而感到荒唐,或因依来克一家的异常懒惰而感到无奈。

  这部长篇小说由维吾尔族的作家所作,这就更能够成熟地掌握维吾尔民族的一些独特的民族风俗,并将这些民俗用生活化的语言介绍给广大读者。而这部民族文学著作的翻译出版,更能将瑰丽神秘的维吾尔族文化广泛地在社会上传播,让其他民族的同胞也能更好地了解维吾尔族的风情风貌。本书不但展示了维吾尔族独特的生活民俗,更体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纯真、善良的美好性情以及勤劳、朴实的优良传统。不但有利于激发各民族同胞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更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传承和融合。

  另外,对于本书个人有一点小的想法,即可在书前加上一个作者写的序言,可简要介绍创作该小说的目的或创作背景,或许这样更能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更容易使读者与作品产生共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金隅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