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国,我能对你说不吗?》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中国,我能对你说不吗?》读后感10篇

2018-09-14 03:39: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中国,我能对你说不吗?》读后感10篇

  《中国,我能对你说不吗?》是一本由[韩]金宰贤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5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我能对你说不吗?》读后感(一):看到的是对的。。。

  这才是实际。。。

  他看到了,但不知原因苦逼阶层人们夹在中间,背负着道德民族十字架。。。

  上面的是什么,那是依旧挺拔高山,有几座?云雾缭绕的看不清。。。

  这也难怪这两位人士来此作序提拔。。。

  《中国,我能对你说不吗?》读后感(二):看看还可以

  很休闲的读物。没有什么太多的思考。看看别人的想法。我倒希望作者深入的讲讲韩国。 毕竟中国我都了解了。不过作者的中文很不错。 刚开始看,没有分辨出是外国人用中文写的书。 前序是熊培云写的。就跳过去没有看。熊培云有点愤青的感觉

  《中国,我能对你说不吗?》读后感(三):其中的一些数据还是值得一看的

  书的内容标题具有一致性啊……都是温吞吞的。

  里面关于韩国和中国现状历史之间一些对比还是可以一看的。

  至于作者给中国提供的解决问题建议么,我懂得少,持保留意见

  哎,50字的限制真是太麻烦啦……

  《中国,我能对你说不吗?》读后感(四):他说的对

  我觉得金宰贤写的挺好的,入情入理,数据收集的也很认真。虽然有些粗浅,但也不至于像网上那些玻璃心那样让人家滚回韩国。人家不提,存在的问题依然存在。如果讨论为什么中国国强民弱的话,那从民生法制教育农村问题等等各个方面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一个在中国生活了10多年的韩国人说一下怎么就受不了了呢。人家当时提出的二胎政策现在也实施了。人家说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并存的奇异现象出现了。如果对韩国跟中国都感兴趣朋友推荐看一下,对比一下这两个国家是怎么一步步走过来的。

  《中国,我能对你说不吗?》读后感(五):对中国人来说不只十大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在中国人眼中,至少在中国老百姓眼中,所有的十点都是确确实实影响民众幸福因素.尤其是其中几个点,与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作为一个韩国人,他也不会懂中国特色.很多事情他也无法遭遇.他不会遇到城管,不作恶也不会引官司.在中国的生活享受了一大部分政府给外国友人的优待.而这些是老百姓所享受不到的.讽刺的是,你可以说不,但我们却不能说不.当时也有一些利好.就是在这个社会中,如果你处在特权阶级,你的特权无限放大!苦逼的是,这种特权往往伴随着世袭以及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凄凉.

  《中国,我能对你说不吗?》读后感(六):在第182页的 反驳"汉字并非中国文字"

  在最后 作者说到".......虽然这篇报道在中国引来很多关注,但在韩国却无人理睬. .....其实韩国人没有你们想象中的那么极端." 金宰贤先生呐 给你举个例子吧 你有一样属于您的东西 但我却把它抢过来占为己有 这个时候你会有什么反应相信你也会非常"关注"的 而我自然不怎么理睬咯毕竟你抢得回去 大不了就还你咯 有什么 ~这跟韩国报道称"汉字是由韩国发明的"是一个性质的 您明白我的意思吗 不是中国人把韩国想的极端的 是你们触动我们的护国情绪 你们视图抢我们的东西 我们当然会以公正方式对待这个问题的.

  《中国,我能对你说不吗?》读后感(七):一切都源于制度悲观

  全书精彩的是封面和熊培云的序。当然,不管内容怎么样,作为韩国人,金先生对于中国的诚挚不应怀疑。有时候这是一种很难的境地,韩国人也许会觉得你是“韩奸”,中国人则觉得你是“棒子”,在这种境地下,依然坚持倡导沟通,无论如何值得赞赏。基于了解、理解进行沟通,这是我们这个社会缺乏的见识

  书的内容,尤其是对中国社会问题的讨论,确实有不痛不痒之感。这里回到了我一直的观点:一切都源于制度。如果不看一切都源于制度,那都是雾里看花,如果不说一切都源于制度,那都是隔靴搔痒,这甚至可以包括金先生说的“不说对不起”等国民性问题。金先生的逻辑简单,中国的很多问题韩国也(曾)存在,韩国现在解决了或正尝试解决,效果不错哦,不如搬到中国来试试。但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在自由民主法治制度下的良性制度,搬到专制制度下,将可能完全是另外一个效果或结局。金先生在书中说的很多做法几乎不用尝试就可以想见在中国的样子

  当然(又说回去了,好混乱啊),当说到一切都源于制度的时候,马上回变成熊培云在序言中说的知道问题在哪儿却无力改变,从而迅速陷入悲观,进而消除了行动力。如此,“没用的”还不如“试试看”,尽管会扭曲,尽管会失望,但至少是试过了。当然烧掉的还是纳税人的钱,咳,不烧也不知道去哪儿了,管他呢,不是吗。

  《中国,我能对你说不吗?》读后感(八):相同的十年

  这书名和作者引起了我的兴趣, 虽然评论是一片骂声.

  前几篇真是写到我心里去了, 原来他的十年和我和十年大同小异, 都曾对周遭都充满了不解, 对价值观产生错乱, 对人性开始疑惑. 幸运地, 我坚持下来了, 我还是我, 当周遭人们认为我固执不知变通时, 认为我强硬不够柔软时, 对别人过于礼貌不够融入时, 对强权贿赂太过批判时.

  融入当地文化民情不只是口头说说. 曾经几次在过年的时候, 搭火车一天一夜, 再转大巴, 再转小车, 最后只能步行, 到那山里老屋住上一周. 在冷得连穿羽绒服都觉得冷的房间里, 睡在稻草铺的床上, 然后在没有暖气寒冬早晨醒来, 打着冰冷的井水洗脸, 整天只能在大厅里烤着火盆, 动一下都觉得冷. 也曾端着贴红纸猪头尾巴祭祀, 帮忙在小灶烧柴煮大锅猪肉; 几天不洗澡只用水擦擦手脚; 在地里摘葱, 爬进洞里拿土豆, 却连一担也挑不动; 走着几乎看不见的山径到山林里去上坟, 却对祭拜的对象那么陌生…. . 我想, 这十年来, 我真的是尽力去融入当地人的生活, 言语, 甚至思想, 让自己看起来像个本地人. 只是, 口音, 举止, 还是无意间一再泄露了我的来处.

  我的大多数同胞, 在这土地上仍过着自己过去熟悉的生活模式, 连沐浴露洗发水都一趟趟扛来, 成天批评这个不好那个太差, 学着本地人对服务员大呼小叫, 在自诩着优越教养高度发展时, 我看到的却是他们工作打混, 花天酒地, 压榨员工, 短视近利等等恶行, 连在机场看到同胞拿不动行李也只是漠视却絶不会伸出援手….这是到这片土地来的人的行为, 我深以为耻.

  但是我仍然希望, 中国能慢慢改变, 也许真的会很慢, 但有坚持就会有希望, 有改变就有希望, 有期待就有希望. 我不知道那一天我还能不能看得到, 但是, 我仍然希望, 它像曾经的唐宋明清一样强大一样繁荣, 人心, 也一样淳朴.

  《中国,我能对你说不吗?》读后感(九):摘要

  作者观点

  1.美国像甜瓜,中国像西瓜。不身临其境,很难了解中国。

  2.中国人过于追求中庸,很少把责任追到底。

  3.网络堵车成本——网络交通拥堵而付出代价

  4.人们过马路时(无论绿灯还是红灯敏捷地跟着他们过马路。

  5.火锅包容性使得它更加丰富,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中国文化。

  6.“文革破坏了包括孔孟之道在内的许多传统中国思想,旧的等级制度消融,”改革开放“后开始形成新的等级制度。(等级制度是基于某种道德观的。)

  7.教育是社会阶级流动的最佳阶梯

  8.“文革”早期西方评价:以民众的自觉性和献身精神颠覆既定权威社会的改造

  9.如果中国的快递员到美国做快递员,而且假设能解决语言问题的话,他们可能会享受比在中国更好的生活。不巧的是他们出不去,而恰恰能出去的中国精英不一定在发达国家能得到体现出自己的竞争力机会

  10.幸福=财富/欲望

  11.钱钟书:'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

  12.中国文化由“方形‘与”圆形“构成。方形(道)强调”原则秩序“,圆形(术)强调”随机应变与变通'。例1:为去西天取经,“三藏法师代表重视名分的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而为了三藏法师的成功,与各种妖怪打斗的“孙悟空”则代表注重实利的中国人的思考方式。例2:社会主义是道,市场经济是术。

  13.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多元化的世界才会拥有融合的机会。

  14.解决七年之痒,要么离婚,要么负责

  15.我无法回答我是否爱你(中国),但我喜欢你,在乎你。

  16.四条腿的除了桌子,带翅膀的除了飞机,中国人都吃。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不是为了工作而吃饭,而是为了吃饭而工作。

  《中国,我能对你说不吗?》读后感(十):一个韩国人眼中的中国

  这本书是一位同学推荐给我的。当时感觉这本书应该不错的,何况又是熊培云推荐的,应该可以定位在较有深度普及知识类读物。

  十一期间,京东图书做活动,在“赚点便宜”的心理下,我一共买了六本书,《中国,我能对你说不吗?》就是其中之一。本来要买的书还是比较多的,可这本韩国人写的“中国”书从名字上就吸引了我。

  今天,我用了大约四五个小时时间把这本书读完了。不是说这本书的内容少,而是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浅显。当然,这不是这本书不好,对于作者来说,能写出这样的书毕竟不容易,而且其中的一些内容也是很有见地的。PS:作者名叫金宰贤,而我眼快,时不时地会把其看成“金宰相”。呵呵。

  这本书的架构设计还是很好的,大体有三个部分:中国自身的问题,中韩之间的比较,中韩乃至东北亚地区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作为一名中国人,我认为作者在第一部分中的内容是十分客观和较为全面的。本来嘛,转型期的中国问题就是不少。而对于问题,我们又不能回避,只能面对,并采取积极措施去解决,其中作者有对韩国在发展过程中解决各种问题的经验方法进行的介绍和建议,我们不妨看一看,借鉴一下。第二部分则是对第一部分的深化和具体,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理性、全面地对比中韩下,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一个光明未来。中国和韩国两个国家,两个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团结合作,然后在此基础取长补短实现两个国家的共同发展。我认为,这一内容中,作者对中韩之间在历史、文化等方面客观、直接的认识和分析,不得不使一些中国人感到羞愧。还是那句话,有问题不应该掩盖起来,直面之,分析之,解决之,才是王道。第三部分总体上来说还是不错的,但稍微有些乱序,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或许各篇之间也就是独立的,但我感觉各篇之间有联系会更好。作者在这部分的眼界宏大的,眼光长远的。作者在中韩两国的范围上,对朝鲜、日本等周边国家进行了较为深刻、客观的分析,强调东北亚地区的和平和发展的重要性。作者提出朝鲜半岛如今最重要的不是统一,而是和平稳定,这一点真是“亮瞎了我的眼”,一鸣惊人一语中的,一针见血......你认为呢?

  差不多口气读下这本书,作者的态度立场是最最最值得肯定认可的。可以设想,如果中韩日朝这几个国家里多一些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在本国和他国多一些号召力和影响力,那东北亚的前途将是不可限量的。作者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上文多处提到的全面,客观,理性。

  当然,书中还有一个亮点——对中国问题的四大概括和总结,即,团队意识缺乏,服务意识缺乏,细节意识缺乏,创新意识缺乏。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我都深有同感,读得深了,心竟然痛了起来。可见,作者见解之深,功夫之强。

  我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看待当今中国的不同视角,让我们有机会了解别国人民对我们的看法,为别国人民了解、认识中国提供了窗口和舞台,也就是加强人民之间的交流将心比心,促进共同发展。

  正如作者所说,我希望将来有一天,我的常识与我在中国接触的人的常识是一致的。那个时候,中国也就会更加强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