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世界里去》经典读后感10篇
《到世界里去》是一本由宋尾著作,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43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12-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到世界里去》读后感(一):从世界里脱离
这是一本让人无法释怀的书, 就像在恬静夜晚的步道中漫步一般,伴随着一个个故事的转换,路灯渐渐暗淡,一片莫名的黑暗中你却知道脚步无法停下,人生无法停下。也许终有一日我们会发现,到世界里去的目的,其实是为了从世界里脱离而出。
《到世界里去》读后感(二):在书中找自己
是在朋友家偶然看到这本书的,书名吸引了我,我们不就在世界里面么?一股脑的读完,书中有自己的影子,是呀,其实自己的内心才是个更大的世界,这是一本能走进每个人内心的书,需要静静去读,去发现自己没有曾面对的另一个自己。
《到世界里去》读后感(三):世界是一面镜子,在里面,我们都有自己的面目
读了《到世界里去》后,我有很多感受。我很敬佩宋尾,他让人感觉到了一个小说家应有的作为和努力,我们能看到,他的小说力求从生活本身出发,去还原一些小人物(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的悲欢离合,可以让很多人在小说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理想、爱、挣扎、苦闷、希望,全部都被“现实”扼住了喉咙,所以主人公们发出的声音都是如此低沉,每一个故事的结局又都充满了意外。读完这些故事后,我想到了卡佛,卡佛的小说,有时也给我这种震撼。
推荐给大家。
《到世界里去》读后感(四):庸常生活里的不平凡,我们每个人都有体会,好书。
“到世界里去”本是集子中的一篇小说名,被作者弄成书名显然暗含乾坤,有所指向。
通常,我们看到的世界就是我们的庸常生活,无外乎吃喝拉撒睡,没钱了就直嚷嚷,饿了就直哼哼,得势了就瞎咋乎,很直接明了,就像自己眼前放着一张清晰的照片,或者盯着镜子看自己。但他用一篇篇小说告诉我们,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只是表象,还有一个世界存活在照片的背后,那就是底片。或者说,他更关心更在乎底片上存在的那个世界,譬如隐秘的情感世界、悬乎的精神世界。这就有点“高深”了,有点“哲学”了,有点与大众“脱轨”了。
小说集里有一篇《你好,稻草人》,主人公是一个叫小安的女孩,在夜店里遇到一个钢琴师……故事就从这里讲起,所写的内容你我都碰到过。小安为治疗钢琴师的滥爱和酒吧成瘾症,约他去南山,试图用封闭的环境和自己的力量改变这一切。然而预想中的***并未发生。天亮后,钢琴师独自消失。故事并没有在这里结束,宋尾给读者带来了一个意外的结尾,也是他本人的追问,我本想给结尾抄在下面——但,还是卖个关子吧。
他有一首诗:
我们在床上讨论
什么是有意义
我们讨论彼此的过去
然而“消亡”以及
贝多芬说过“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宋尾的小说正是准备在扁桃体上来一下。整个小说集探讨了现实与理想的问题,亦如爱情与性。关于这一点,我想说的是:科学有一种说法,恋爱可以使人的身体内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安非他命,然而凭借双手和你脑海里的幻想确不能实现这一刺激,它只能骗取你的精液而不是安非他命。所以他写诗,他要让他的诗来产生一种专一,激动,美好的兴奋。然而,这几年或许他觉得写诗让他分泌安非他命越来越难了,所以他写了小说。
《到世界里去》读后感(六):多数篇章似乎都写到了性与爱
这篇集子里面多数篇章似乎都写到了性与爱——并非我们从通俗小说中读到了那种性与爱——那其实正是一个肉体单薄而内心丰饶者的外化手段。
,.
好东东。推荐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v
《到世界里去》读后感(七):动物之心——读《到世界里去》
作为一个优秀诗人,资深记者,宋尾自然有他的写作优势,起码在职业生涯中的众多见闻,都会成为他写作的素材。但我好奇的是,宋尾在小说中如何去处理他描述的那些事件,这描述的过程,会不会像春秋战国时候的齐宣王,面对用来祭祀的老牛流下的眼泪,让下臣放了这头牛,换一头羊来祭祀。那么,宋尾心中对诸多社会悲剧的不忍,会不会变成一种形式上的煽情或发泄,或者是在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悲剧之间,只是冷冰冰的描述,而放弃了社会责任和内心自省之间的平衡。
解放碑赤身裸体的流浪汉、暴力的拆迁、收养的流浪狗、与三陪女的一场恋爱。单从题材来看,《到世界里去》好像是宋尾所做的一场场新闻报道。而翻开书页仔细阅读,却不难发现,这些并不像新闻报道的文字,弥漫着奇特的荒诞气息:流浪汉身家千万、狗会说话、三陪女内心纯洁得像圣女……。那些书中的人物或悲喜,或沉沦,都像极了童话世界的人物,晶莹剔透,完美无瑕,而他们身边的世界,光怪陆离,牵曳着每个人向着茫然的未知走去。前面是2012世界末日或者中国民主世界大同,宋尾丝毫没有去预测的想法,他书中的世界,好像是希腊神话中的米诺陶洛斯迷宫,每个人都貌似那七对内心充满不解的童男童女,慢慢在现实中惊悚,恐惧,等待忒休斯的来临。
宋尾的小说世界里,米诺陶洛斯迷宫并没有那个半人半牛,嗜食人肉的怪物米诺陶洛斯。那些男女在广阔的迷宫里不停走着,不断经历,纯洁的心灵蒙上尘埃,最后,都变成了米诺陶洛斯。或者,米诺陶洛斯在纯洁光芒的感召下,变成了人,成为了一个阳光帅气,新世纪的好青年。在《到世界里去》这本书中,宋尾丝毫没有利用自己身为作者的优势,把自己当作忒休斯式的救世主,给每个故事留下一个可以判断其标准的尾巴。从他庞杂的社会生活细节和柔缓的叙述语言中,我感觉到一种哲思的无力,而这种无力似乎在告诉我这样一个观念:这世界发生的一切事实,远远超过了作者的想象力,作者做出的任何判断,都会成为被利用的陈堂证供,歪曲作者本身的写作意图。宋尾好像信奉的是进化论,一切未知但有知,短篇《到世界里去》中,主人翁被全家人血淋淋的解剖改造,胸腔里放入了那条流浪狗的心脏,根据我的理解,动物之心才是人类本能,在此之上,神马人类文明高尚人性啥子的,都是浮云。
《到世界里去》读后感(八):到世界里去微凉的漫步
到世界里去微凉的漫步
★李若行
现代社会就像一个巨大的工厂,它接纳的原料是厚重的生命,最后却又产出随风飘散的虚无。每天我们都试图在人潮中保持自我,却被五光十色的霓虹冲击了双眼,川流不息的载具监控了我们的身体。在不可避免的分崩离析中,一切行为和财富更像是站在解放碑顶端,为生存本身说唱着没人听的段子。宋尾的短篇小说集《到世界里去》,用这个“到”字将真实的世界召唤来,究竟是要表现一种微观,还是一种逃避?“关注”和“无助”的微妙平衡构成了《到世界里去》的核心意向,而这其中似乎有种重要的“选择”。
很早前某个夏天的傍晚,我读了宋尾的一首诗,名叫《吃货》。这首诗像聊斋故事,用儿童、动物和社会讨论了一遍“人之初”的本质。鬼故事吓人并不是因为鬼的外表,而因为我在童谣形式的背后看到了可怕的真相。夜晚静静到来了,一片燥热中我却不敢出气。后来的一个严冬,我在这本小说里看到了《到世界里去》,那几乎就是《吃货》的导演剪辑版。由家庭、伙伴组成的“社会”担当更多戏份,一幕手术台上把人性的残酷进行了全新演绎。我的思绪一下子从冬天的冰冷转回那个夏天的燥热,然而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吃货》,大概是因为当初几行短字像捏住了我的喉咙的泛白手指,而且再也没有松开。
后来我从宋尾那里了解到,这是一个发生在他身上的真实故事。所有人都会有审视自己的时候,也许是当下的有感而发,也许是在回忆里纠缠不清。但是最终我们的思绪会停止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之前,停止在理智与情感的眩晕中。我们面对大都市里百花世界,有没有想过生存所要付出的代价?
《到世界里去》是一本平淡的书,里面没有那种能够放大你瞳孔的人物和场景转换,却拥有展开你视野的深长意味。宋尾没有回避对方言的使用,以及对本地风土人情的细细雕琢。所以,无论是《那天你在解放碑干什么》,还是《去喜马拉雅公园》,其中并不刻意地描写性文字都让我们倍感亲切。然而随着故事的进行,悲欢与离合浮现,最后故事往往落得一个荒诞的结局,留给我们一片无边无际的虚空,我们终于感到现实之遥远。然而,谁又能说荒诞不是现实的一部分呢?谁又能说残酷不是生存的一部分呢?就像在夜晚的街道上漫步一般,随着一个个故事谢幕,路灯悄然暗淡,一片黑暗中,你却知道脚步无法停下,人生无法停下。也许终有一日我们会发现,到世界里去的目的,其实是为了从世界里脱离而出。
《到世界里去》读后感(九):有喜感的小说
《到世界里去》是宋尾新写的短篇小说集。
说起来是朋友,我们几乎几年都不会见到一面,在他们眼里我只是一个传奇人物,他给我微博留言: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其实他们听到的只是不连贯的只言片语,但是他们硬是可以拼凑成一个完成的故事,而且看起来还那么像模像样,所以在他的小说里,有时候我貌似能看到某个朋友的影子,但我知道这当不得真,我觉得小说不是让你去找事实真相的。
我们需要透过故事看人生,这点宋尾就比较奇怪,他的小说穿梭于虚实之间(到目前我还只看了半本,最近迎来送往太多)比如他说房子丢了。。。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房子怎么会丢嘛,除非地震,强拆,但是显然他不是想写一个有常识的小说
我比较喜欢的是,一个老是“三陪”的男人,在和一个小姐上床以后,大谈一个诗人的流亡生涯,我觉得真太有喜感了。。。
宋尾听到我用喜感来形容他的小说时,下巴差点掉了,他说很多人都觉得很压抑
我第一次意识到写作是有情绪的,其实阅读也是有情绪的,当你自己处于一个喜感的状态,你看什么都喜感,不是作家牵着你走,而是你在阅读时创作了一个“你的小说”
我觉得宋尾的小说很有吸引力,总是吸引着你想去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当我在换书会拿到这本书时,在公交车上我就迫不及待的开始看,结果差点吐了,和书无关,是感冒了
当我自己开始码一本书时,我觉得写字真是***体力活。。。于是我不再开口和朋友要赠书,我觉得必须要尊重一个写作者,一定要买一本,虽然我丝毫不怀疑,即使我开口和宋尾要,他也不会给我
换书会的那天,宋尾只发了一次言,虽然在强雯吹捧了他一番以后,他也没有要互相捧场的那种意思。他谈到他的独眼狗,他说所有的人都欺负他,他谈到孤独,他谈到他害怕的父亲,甚至当他慈祥的给了他一块他的狗的狗肉,他不想吃,却又不敢不吃。那给我一种很奇怪的场景感
但是象宋尾这种,他不用到处走,他创造一种人
《到世界里去》名义上是一本小说,但是我觉得里面有很多问题,你却找不到答案
我是个不求甚解的人,我一直觉得人简单点好,容易快乐,所以我就随便读读,跳过问题,只记住那些有喜感的事
文/舒蠹
一个女子,被女友拽着去了一家幽暗的酒吧。在酒吧里,她结识了一个帅气的钢琴师。他们之间,开始了一段绝望的爱情。他是酒吧动物,每天都要更换不同的女人。爱情与否,似乎与他无关。她,内心深处则非常渴望一份爱情。与她相对应的,他是一个稻草人。为了“矫正”他,她费尽心思邀他上山露营。这个夜晚,他把她的手放在自己的胸膛上,告诉她,“我的心脏每12个小时跳动一下。”换句话说,他不允许自己有心跳的感觉。现实,真是冷得残酷。
诗人宋尾笔下的这个故事,其实是一则现代钢筋水泥丛林里的寓言。进入后工业和后现代社会以后,当代人终于凭借伟大的科技发明和繁荣物质改善了自己的生活。当代红男绿女们唯一的任务,就是思考如何通过夜生活消耗掉多余的荷尔蒙。很难说清楚,我们今天的生活究竟好还是不好。同样很难说清楚的是,奢华的物质生活对我们而言,究竟是幸还是不幸。
宋尾的短篇小说集《到世界里去》,反复讨论的就是这么一个问题。在这本小书里,一个身家千万的富豪,跑到重庆的解放碑下去露宿。在所谓功成名就以后,他唯一收获的,是对物质现实的反感和无奈,于是试着选择一种隐秘的流浪生活。在《失窃的人生》里,宋尾让一个买了房子的青年人到处寻找自己的住所。一夜之间,他苦苦奋斗得来的房子被人窃走了。通过种种正规渠道,他都无法找回。但,有人告诉他,只要再花上一笔钱,你就可以在“地下市场”把自己的房子背回家……
现实世界的无奈,在宋尾的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反复强调的,无非是要那些忙忙碌碌到处游走的现代人,偶尔停下来关照一下自己的内心世界。当人类一代代被绑架成了物质的奴隶,我们很难说,自己是否进入了一个非人的世界里生活。这些小说“用荒诞但细微的文字,探讨了广泛存在但不被关注的有关情爱、心理的现实困境。每个人物身上都布满了时代的无力感,每个故事都带着无可消除的惘然,每位读者都能在这张合照里找到一些自己的影子”。
作家波兹曼在《娱乐至死》里宣称,人类已经消解了几乎所有有价值的东西。所有严肃的话题都被现代社会拿出来娱乐。我们不再关注人类的苦痛与精神困窘,而斤斤计较于物质感官的刺激和一时的得失。如果用波兹曼的这本书来对照,那么,这本小说集无疑是对前者理念的一个绝妙注脚。这本小说集总共收录了11个短篇故事,每个故事的背后,都隐藏了对现代都市的质疑。而一个诗人的严谨和控制能力,使得这本小说充满了奇思妙想和对现实生活的追问。这种实验,应该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