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最后的漂流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最后的漂流的读后感10篇

2018-09-25 04:37: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最后的漂流的读后感10篇

  《最后的漂流》是一本由山水社/主编,刘鉴强/撰文著作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最后的漂流》读后感(一):感觉内容不够充实

  本书有大量图片文字偏少,内容不够充实,作为一篇文章还行,但作为一本书则显单薄。本书对参与活动人物介绍着墨过多,有些刻意强调人物有多牛掰,这样如果多一些对主题深入讨论背景挖掘会丰满一些,本人对杨勇回忆1986年长江漂流的部分比较喜欢

  语言过于平实流水,不是传统意义上吸引人的“美文”。由于本书主题思想比较善,出于政治正确考虑不便多加批评

  《最后的漂流》读后感(二):矫情的书

  因为我对漂流很感兴趣,乍一看到书的介绍,就被深深吸引。到手后迫不及待开始读,扉页上印了一句“你的探险可能拯救一条河流”,简直吊人胃口。再翻下去,看到前面好多页都是参加这次漂流成员的介绍,吕植呀,王石呀(咦,不是登山的么,啥时候开始玩水啦,看到这个名字我更来兴趣了)杨勇呀,……好多认识大腕!好想知道接下来发生故事!于是用一下午时间口气读完,结束后愣了好一会儿,不,我不是被内容震撼到的,而是因为感觉被忽悠了!

  说是漂流,其实关于漂流的体验内容并不多,也不精彩,较多内容都是谈理想经历生活,流水账般的对话记录。合上书印象最深的是与美国争长江首漂的故事,因为这是真正的漂流,何其悲壮,但是这个故事早在好几年前就已经读过两三遍了,不能算到这本书中去。与此对比,书中所谓“最后的漂流”更显矫情,我甚至到最后都理不清这么多人物的关系。在我看来,这本书唯一值得肯定的是,起码它是一本倡导环境保护的书。此外,附赠的《简明漂流小手册》挺不错

  《最后的漂流》读后感(三):一篇关于漂流的新闻报道

  如果奔着漂流这项运动而买这本书,那么注定是要失望,更多是介绍参与者的探险经历,对于金沙江漂流缺乏总体描述,未能抓住漂流这项户外运动的实质,以及挑战激流勇气技巧,对于注重运动体验的读者来说,无疑是缺憾的,只能靠图片来慰藉,毕竟作者是相当业余的,依靠东拉西扯来填充书籍的内容,更像是新闻记者写出的通讯稿;大量美妙的抓拍图片,的确能够抓住读者的视线,但是缺乏身心体验的文字却是败笔,平铺直述,只能满足浅浅好奇心,很难激起内心深处共鸣,看完之后也只能留下初步的印象:金沙江要建水坝,有这么一群人曾经漂流,漂流需要读水,观测地质水文等。

  如果本着介绍漂流运动,记录一次漂流事件目的,本书的确会让读者有所收获,但是内容杂乱跳跃、不够紧凑容易让人分散注意力,使得读者对金沙江漂流丧失一个整体概念。相比较而言,更加喜欢田中《不会去死》中关于加拿大境内的漂流经历,更有真实体验的感觉。

  购买这本书,缘于对漂流的好奇,误认为是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漂流,购买之后才注意到金沙江漂流。毋庸置疑,书籍的卖点是漂流,却花太多的文字描述参与人员的各种经历,将侧重点部分地立足于金沙江的环保和参与的名人,怎么看都像是新闻报道。此书适合户外旅游体验不够多的读者,会觉得新鲜精美图像,但是,对于户外运动热衷者,可能会很失望。

  总之,我不到一小时就翻完了,实在耐心仔细看下去,找不到理由继续再读一遍,属于束之高阁型的书。或许,我抱着太高的要求,希望能够对漂流运动有个总体认识的缘故吧。上述言论谨供参考

  《最后的漂流》读后感(四):消失的根

  在读这本书时,我不时地想到一个问题。我常常会做梦,梦到自己童年时的旧居,宽敞院子荒草萋萋,我总是渴望回去,却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前两年我终于没有忍住回去探访的好奇,但见那里路不在,山不在,家园不在,无情的楼宇蛮横地霸占了我的童年,将记忆摧毁得遍体鳞伤

  我不知道说这个世界有点儿疯狂是不是过分,但是我们知道,我们是再也没有童年与故乡一代,一切都被高速前进的时代抹却了,如果你忍得住不走回旧时的故乡,那么你的故乡或者还能永生,但你一旦忍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你便会发现,沦陷是如此难以避免,新的城堡不能代替旧的家园,你已无家可归

  就像这本书一样,虽然这些环保人士竭力试图阻止,但终归挡不住贪婪与短视的人类步伐,一座座疯狂上马的水电站终于还是将美丽的长江撕扯得失去了几千年的风光,人类的记忆永久消失,宝贵精神财富再也没有落足的栖息之所,多少年自然财富从此断流与哭泣。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心中是有那么一点儿疑惑的,是因为对于漂流的意义的不甚理解,但是读完这本书,就像是打开了心灵的另一个视角,不仅是理解,更沉重的是疼痛。多少人被城市麻木已忘却了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感受,于是这麻木不断漫延,误以为一切都与已无关,误以为山水保护是自己能力所不及,倒不如不关心。但事实不是这样的,人类今天的贪婪与麻木,将带来祸患无穷的明天,多少人已经不愿去想,失去了希望?

  漂流绝不仅仅是一次惊险刺激的冒险,它是更多人心中的如锥如刺的痛,是对滚滚而来的车轮却无力阻止的悲怆,它想借着自己对它最后的瞻望而给更多人以呼喊,以力量,哪怕只是最后的挽留。这挽留有血般的鲜艳,有泪般的嘶喊。

  是的,假如你见过它,你便再也不会遗忘,假如你接触过它,你便再也不肯伤害它。大自然便是有如此神奇魅力,可是却总是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伤害更多人的利益。

  书上说,一次漂流,可能拯救一条河流。但是我们无奈地得知,他们没有拯救成功。当初的豪迈,几年后却只能报以深深的一声叹息,这份无奈,我们又如何不能体会?除了叹息,面对大自然,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最后的漂流》读后感(五):青山仿佛还在,绿水是否长流?

  “你的探险可能会拯救一条河流。”

  这是一本很特别的书,封面上的照片非常惊心动魄、摄人眼球陡峭险峻的岩壁,惊涛骇浪的激流,显示出这是一段峡谷激流,激浪中一条小小的皮划艇,上面一位勇士用力划桨冲上一个浪头。书名“最后的漂流”也引发读者的疑问:为何是最后的漂流?封面上非常显眼地用红色标注着“中国国家地理”,于是这个红色标签又可以给读者一个保证:中国国家地理出品,必属精品

  这是一本很特别的书,全书用8万字,非常多幅精彩的彩色照片来讲述了一群人用野外用8天的时间来漂流了金沙江的140千米流域的故事。这一群人,来自学术企业、环保、媒体、探险、学生不同职业,来自不同的国籍年龄从64岁到12岁。他们当中有从未参加过漂流的12岁的孩子,也有热爱登山等极限运动的著名企业家王石,既有60多岁的老学者,也有专业探险的探险家。他们因为简单的目的聚到一起,通过漂流的形式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精彩。

  这是一本很特别的书,用一段漂流的故事来讲述探寻漂流的意义。当听到住在金沙江岸边的村民说就要开始修建大坝了,水电公司的人都来测量了,几个外国人先后听说了,就坐在那石头上放声大哭。并且积极筹备组织了有中国人参与的在这条河流上的漂流,就是为了做这个非常艰难的环保事业,就是为了拯救这条河流。但是就像书中的参与漂流的12岁小女孩所说的:就算把要修建大坝的那些官员带来亲自漂流,可能也改变不了他们要破坏这条美丽河流的决定。但是,他们仍然要去漂流。就是为了在被大坝蓄水淹没掉那些美景之前,去感受、去记录、去拍照,把那些即将被淹没的景色努力地留存在世人面前。

  这是一本很特别的书,里面的文字非常的精彩,里面的照片非常的漂亮。通过这本书,可以看到这个世界上还有着许多默默地为这个世界保持一份纯净而努力奔走疾呼的人,可以看到探险家们用非常专业的漂流技术与河流做亲密接触。原来探险,也是很有环保的意义。因此,可以理解书中扉页上的那句话了:你的探险可能会拯救一条河流。可惜,书中最后还是说,金沙江被截断了,大坝已经在修建了。唉,青山仿佛还在,绿水是否长流?

  《最后的漂流》读后感(六):漂流是有钱运动

  曾经有过三次漂流的经历。

  一次是在大雅河。漂流时间两个小时,河面不宽水流不急,我独自驾一只像皮舟漂流到终点,其间遇到一处急流,几次犹豫是否推船靠岸等待救援,最后还是一咬牙一跺脚(跺在了橡皮舟的底部),冲了下去,提心吊胆有惊无险浑身冷汗

  另两次漂流均在红河。这个红河比那大雅河要惊险刺激许多,四小时的漂程里充满急流浪滔操蛋的暗礁。漂到终点时,“漂员”们除了浑身精湿(打水仗那叫一个热闹),都带着未曾落水的侥幸和掉到水里呛得晕头转向暗地里发誓再也不漂流的决心狼狈地爬上了岸。

  其中一次,一只不大的橡皮舟挤上了我们八个老爷儿们。几个年龄与王石差不多老先生坐在船肚子谨慎驾驶任由对方用手中的水枪铁盆塑料盆往自己个儿脑袋上倒水而无还手之能耐。饶是这样,一位年龄肯定比王石大的老哥还是不小心朴咚咚连人带桨掉到了水里。船上的几个家伙无师自通地以向后仰身的姿式将其从激流中拉将上来,却也着实喝了几口水膝盖处还挂了彩。最惊险的桥段还在后面,在经过一处礁石纵横河水落差有一米的急流处,我们八个人也未能驾驭顺溜那橡皮舟。一只隐藏在水里的石块拦腰把我们的橡皮舟截住,在骇人的涛声中,我们惊惶失措脸吓得脸都绿了,如果此刻翻船落水,估计生还者仅半。在岸边的安全员大声音呵斥和指挥下,我们那只已经被急流和石块挤得变了形的橡皮舟,终于冲将下去,载着我们八个老少爷们儿。

  比起《最后的漂流》里王石(我只知道这个大名鼎鼎的人)和他的28个漂友为期八天八夜的漂流经历来,我的所谓漂流,其实更是一次旅游。无论是旅游性质的漂流还是王石们“拯救一条河流”的高调漂流,都是高消费的一项运动。现今的大自然,皆有价码。青山绿水蓝天,需要你交换汽油面包可乐门票欣赏。王石们虽然举着“拯救一条河流”的旗帜,所费更是以好几位数字人民币计。饶是如此,他们那动心人魄的金沙江漂流也还是一次《最后的漂流》,在这条江上,拦腰斩断江流修建电站的企业正破坏着就算你花钱也难再享受山山水水

  除此以外,漂流的意义还在于,回归自然,创造更美的世界,更近的人生

  这是《最后的漂流》真正向读者诠释的。

  《最后的漂流》读后感(七):一条河流的记忆

  书的封面上有两行不容易看到的字母写着A River Memoir(就像木质器具上涂的清漆一样,需要把书弯折过来才能看到),书中曾强也拿起一件T-恤上面的英文翻译过来就是:你的探险,可能会拯救一条河流。很实际动人

  书里描写王石,这位现在中国业余各类探险的“大佬”,写的妙趣横生:他登车一瞧,悔意立生:只见车上老少妇孺,一应俱全完全是一个家庭旅游团嘛!作为在04年就完成世界七大洲最高峰攀登的极限运动者,他可是放弃了去长白山的的旅程来参加这次金沙江的漂流活动的,这个七天难道确定就要拿来浪费么?其实说“老少妇孺”并不能算十分准确,还漏了两个字“中外”。到正式的漂流开始,王石意识到,这也许会是人生中有意义的一次活动,甚至没有之一。

  在资源总量大但个人拥有量居世界倒数的中国一旦谈起江河人们首先就会想到水力发电,迄今为止,中国已经建立起八万多座水电站,就像数十年前的彩电生产线,看别人吃豆腐自己也牙齿快,拼命的上马,结果本可以继续生存下去的厂家也面临倒闭,金沙江一段其实审批下来的水电站并没有多少,但现在偷偷摸摸到光明正大的违规开工仍有不少,一旦建设当地人居住成问题,存在的古迹也面临被毁,在这样的状况下,当地居住的少数民族们虽然很舍不得,却仍然表示服从国家的安排,对于安土重迁的人来说,别说任何组织都没有向他们许诺住房,就算许诺了又怎能和自己数百年以致上千年前就开始居住的村寨相比,这里有他们的气味,他们的记忆……对于这样以国家名义进行的肆意破坏,首先感到痛心的不是自己的同胞,却是外国人,漂流队成员马军提到自己有次曾夜宿虎跳峡,一位当地客栈老板娘告诉他要建坝炸山的事,旁边来自国外的三位徒步者听到后失声痛哭。而那么多听到这件事的中国人却没有一个哭的,他们脸上的表情麻木不仁。最为令人痛心的是,在我们这个国家里,不论怎样的麻木,它都是清醒的。此次金沙江的漂流也许就是这条河流最后一次进行这样全程性的漂流了,在一个什么都要为经济让位的国家里,发生什么样的事都是不值得奇怪的,读完书中关乎金沙江都为生态与人文环境的介绍,只觉得我们这样一线教师对教育,对人的反省是何等的无力,我们扭转不了什么,只会让更多的人会在一条条母亲河中流淌的血液被榨干时感到片刻的痛心而已……

  河流的记忆,人类血脉的记忆

  (读完这本书后对80年代长漂和黄漂我依然不认为冠以为国争光之类的名义就显得高尚,尽管勇敢,却只处于莽悍,金沙江的漂流范围与危险级较前者小得多,意义却远比前者重大,影响也同样深远,值得致敬)

  《最后的漂流》读后感(八):《最后的漂流》自由江河,探险见证

  根据自我的认知,所谓的漂流作为一种户外活动由来已久。尽管自己也曾跋山涉水地游历过祖国的大好河山,但是因为漂流活动中的险象环生,总让我会不由自主地放弃这个环节的旅程。只不过,也正是因为它的惊险和刺激性,我个人对于这样的活动还是比较地怀着一份好奇和刺激。虽然自己可能不会去尝试挑战,但是我还是非常乐意去欣赏他人的漂流记录。毕竟这无疑也是一次文字上的分享和精神上的弥补吧!

  不过当我看到这本《最后的漂流》书时,我心底其实更有着一种想不通。漂流的前缀是最后。不知道书中漂流的人物遭遇了什么变故又或是发生了什么危险。但是,真正读完了这本书后,我其实更对于前缀的“最后”有着一种灵魂的震颤。不为别的,只为了如此精心设计的一次金沙江漂流。所谓的最后不在于旅途之上的人,而在于旅途之中的河;所谓的最后不在于旅途之上的风景,而在于旅途背后的河流际遇。金沙江在变化。漂流的河流之上有着新的人造工程出现。于是乎,这条漂流的河段也许在若干年后便再也无法如此畅通无阻地迎接新的漂流人员------事实上,这次旅行中的人们的确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完成如此有着重大意义的漂流活动。他们不仅真正地享受了一次最为真实的认识自然,享受自然的人生经历;他们更是以其创建一个河流上的“乌托邦”。在大自然的面前,的确人人都实现了平等和风向。事实上,书中参与这次活动的人们的确非常完美地实现了他们最初的漂流目的。而书外的读者更是可以通过阅读此书而去感悟着书中人们所经历的一切。最后的漂流,拥抱着大江,激情着体验。一切的一切便是在这样的漂流中展现于读者的面前。从参与漂流的人物介绍开始,到读到详尽的漂流地图,到了解书中人物漂流的缘起,到漂流的故事继续,到漂流中经历的落水事件----虽然自己只是这个漂流故事的阅读者,但是强烈的文字记载和作者挥洒自如的贴切笔墨让我的思绪也跨过屏障地一起见证了这样一个具有相当纪念意义的漂流全程。

  事实上,读着这样的一部作品很让人会发自内心地有所触动。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繁衍,我们已经在越来越多地透支着地球母亲所能给予我们的一切。江河湖海,山川河流,森林极地,天南地北-----事实上,也正是因为我们人类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地球在遭受着伤害,而我们也时刻接受者自然给予我们的报复。如何寻求自然与人类的和谐之美;如何维护好地球这个我们赖以为生的家园?或许我们在阅读《最后的漂流》过程中,不仅可以品味些许的内涵和深意,而且还可以引发更多的深思和探究。我们人类在自然界究竟该何去何从呢?至少在这本书书,我有了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

  《最后的漂流》读后感(九):改变我的旅行价值观

  关于旅游,我们有太多美好的向往,旅行更是对经济实力和个人意志力的一场严峻考验,在所有的旅行项目中,探险称为最,一直觉得有旅游特色的地方,一定可以是富足一方的,对于出行者来说就是放松和放血的过程,但从来没有想过一场旅行可以变得有除了自我满足之外的其他价值,这本书改变了我的旅游价值观,原来旅行也可以是一场拯救地球自然的公益举动。

  此前关于漂流所有的印象,就是其他各地小景点举行的漂流活动,至今有着渴望却没有尝试过,据说很是刺激,但却没有料到会有书中这样的地方可以有这样一场漂流,在这本书中看到很多的名人去参加,还有年幼的孩子也跻身其中,真的很是动容,因为看多了知名企业家们放下工作去参加登山等各种探险活动,一直认为这是一种对自己的挑战,也是一次心灵的净化,就好像有的人会选择去寺院静坐来沉淀内心一样,其实,每一次旅行之于个人的意义都是非凡的,可以净化灵魂,甚至改变人的一生,因为这样的一次旅行就是一次自我的托生,而人活着,就是一场修行,何况是在这场漂流探险中还可以发挥更大的效力呢?

  任何挑战性的活动都是存在一定风险和危险的,漂流也不例外,很多人还对此前的漂流惨痛事件记忆有心,尽管已经过去了N多年却还是心有余悸,这本书在开篇也给出了很好的解说,因为这类事件的发生概率并没有那么高,同时随书赠送的漂流手册也很实用,对于对漂流一知半解或者已经熟知的人来说都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当然,在这本书中除了漂流的图片外,主要记录回望了漂流者们的漂流现场大事记和点滴,并没有对这里的美景进行过多的论述,但在照片中我们已经看到了那份唯美,就好像一个漂亮的可怜孩子等着人去疼爱,随着该地区多地区的大坝不断建起,它们,这般的美景也正在逐渐陷入消亡,在农村长大孩子一定都清楚的记得,儿时村外河流中的打闹嬉戏,如今,干涸已不见沟壑,可见,不保护不重视会让我们丧失很多美好的记忆,而这些资源亟待拯救,为了今天的我们,为了今后我们的子孙后代。

  看完这本书才发现,原来漂流除了自我升级外,还可以具有如此重大的社会意义。尽管我没有能力,也没有胆力去进行诸如此类的漂流,或者此生会与如此仙境和险境交臂,但还是想呼吁一下大众,如果你愿意,如果你有这样一颗温暖的心,行动起来,去拯救这些江河吧,原来你的一次漂流,就可以挽回一条江河,很值得。

  《最后的漂流》读后感(十):保护江河,保护江河之美

  20多年前长江第一漂的悲壮和哀痛依然在人们心尖徘徊,而后追行者的漂流身影持续不断在壮美河山之间逗留。漂流的意义是什么?答案总有无数种:通过漂流史册留名?通过漂流纪念伟大的母亲河?或者单纯地通过漂流感受河川的美好,通过漂流感染更多人体会江河旅行的快乐?也还有人性的自由,自我的挑战,人力胜天的征服等等。或者再深远地讲,让更多的人了解江河生态环境的脆弱,更能了解江河的价值。

  2008年7月,北大教授吕植与孙姗一起建立了一个名为”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本土民间组织,目的在于回归自己,回归自然,感受自然。也因对金沙江大拐弯河段即将建起大坝,历史上有名的危险河段的即将消失的婉惜,联合对漂流在行的业内人士,组织起这场旨在保护江河,让“自由江河 自在生活”的漂流活动。这次漂流号召起一批各界名人参与,如万科地产的王石,中星微电的邓中翰,鑫根资本的曾强,央视传媒牟正蓬美国漂流专家Travis Winn 等等。八天八夜的金沙江漂流,因“你的探险,可能会拯救一条河流”的美好愿望而形之于笔墨记录。

  山水社 主编刘鉴强以时间顺序,以自己亲历所见所闻所感,在这本《最后的漂流》里以简明生动的语言细致描摩出对人生中第一漂流探险的难忘。 壮美的河山峡谷在这里一见神秘,漂流队员们紧张的筹备实录让人如临现场,漂前各种知识的讲解训练也让人对漂流又多了一些了解,而实漂开始,不幸落水而队友互场面也分外感人,漂行平稳间,笛声与江流水声的相应和更让人如在世外桃源间,而在自然天穹下的新婚幸福一吻更让这次漂流多了人生的美丽回忆。

  除了本次八天八夜的漂流实录,作者文中还穿插了对20年前长漂和黄漂的记忆,参漂人员放下工作事业生活齐聚金沙江的背后故事,如王石的探险人生。那些怀着想为江河做些什么的朴素心愿,舍了工作和生意,花钱来做漂流志愿者们,比如传承划浆的Rob和Adam父子。 漂流途中,江边老百姓对母亲河的情感和保护家园的呼声等内容。无论是对想了解漂流,还是想认识漂流的意义的朋友,都有极大的参考价格。

  书籍装祯精美,图文并茂,每章节通版设计让人印象深刻。随书附赠的简明漂流小手册,漂流的基本常识,漂流船种类,漂流等级,漂流准备,水体认识,以及衣物食物等都有涉及,让不懂漂流,害怕漂流或者从那些种旅游打打水仗式的漂流来认识的朋友们重新认识漂流的庄重和严肃。

  大坝将起,金沙江上纵深的大弯角即将消失,这段流域的一切都将被江水消弥,而这次历史上最后的漂流,也必将以这亲历的视角在历史上留下痕迹。保护江河,保护江河之美,保护自然留给我们的不可再生的宝贵遗产的使命,以这次挽歌般的记录,唤醒更多人的关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