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品类战略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书笔记 >

品类战略读后感10篇

2018-10-09 04:15: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品类战略读后感10篇

  《品类战略》是一本由张云 / 王刚著作,山西人民出版的212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011-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品类战略》读后感(一):强大品牌都是品类的代表

  作者说到,获取利润最大的方式主导一个品类,随着品类的扩大,随之带来的利。就好像,一个小孩,想要获得更强壮身体,最根本的方式是小孩成长成年人,当然新品类的成长需要耐心

  作者介绍的品类战略就是这样一个从根本上打造品牌的方法。很有意思

  《品类战略》读后感(二):聪明经营企业

  “傻瓜都会生意,但要建立品牌却需要天才忠诚坚忍不拔”, 一个企业如果不知道建立品牌是自己的首要任务, 那么这个企业的最终成果(生产力)将是低下的, 做品牌首先要搞懂品类, 如果能从顾客角度透析所在行业的品类结构, 你将会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 找出可以生存和发展的品类分化机会, 这或许是经营成功关键!

  《品类战略》读后感(三):有些疑惑

  按照《营销战》的说法,开辟新品类是阵地战的做法,当然,邓德隆还说中国人也发明了一种战法叫突击战。无论是阵地战还是突击战都强调一鼓作气广告跟进,而本书却一再强调慢慢来,不是很明白。有达人答疑解惑吗?

  本书关于选择新品类、命名等方面倒是真的比其他书要实操性好得多。值得表扬,听说,劳拉要出一本《视觉锤》,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

  《品类战略》读后感(四):苹果是否应该开放IOS系统

  苹果是否应该开放IOS系统?答案是显然的,否则在与Android的竞争中必将因势单力孤,而处于劣势。开放IOS,不仅可以做大IOS品类,苹果亦可以通过授权来增加收入,随着IOS系统手机保有量的增加,在应用分成收入方面也将水涨船高

  而谷歌如果不再开放Android,光靠Moto,也必将使Android体系越做越小,给微软和三星推出新操作系统的机会。而如果Android继续开放,则根据二元法则,微软的机会很小,除非苹果持续推出让人失望产品,导致IOS的衰落。

  《品类战略》读后感(五):浅论

  天图推荐的52本书,我看的第一本。

  1 有一些地方,归结于“品类管理”,虽然不能说毫无道理,但也难免牵强附会。不过也可以理解,品类管理的专家自然用这套方法论,营销、公关、产品自有自己的。而于我而言,市场规模是悬在看项目头上的第一把利剑决定这个公司未来发展前景个人认为“开拓品类的市场”绝对没那么容易。抢占一个大市场会成为一家大公司,抢占小品类市场,会成为一个美丽的公司。

  2 聚焦于品类的策略,之前没考虑过,所以好多观点,与我而言,可谓独到了,而且作者对案例信手拈来,势必要对每家公司如数家珍,读起来深入浅出又易于理解,读起来有滋有味。品类策略也不是虚头巴脑的掉书袋,而是总结归纳给出结论,这些结论怕是要反复回读和思考,自己做些研究才行。

  3 消费者心智、品类聚焦、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而非从公司出发,是让我眼前一亮的观点,我自己之前也经常走入“闭门造车”想当然误区。要时刻反省

  4 于自己而言,这也是可以用于人生道理的一本书,有一个最突出的点,也很重要。不能太贪心

  《品类战略》读后感(六):战略的唯一正确

  看完这本小册子最大的启发是,创建品牌的战略模式选择具有“唯一正确性”。我试着这样理解,创建品牌就像爬一棵树,若是将创建成功的标准定义为爬上树的最高树梢,则到达树梢的绝对正确路径只有一条——树干,或许沿着某些旁枝也可以非常接近最高树梢,但你若是想要到达树梢则必须先从旁枝返回树干,再沿着树干向上爬至终点,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因此,我们在做品牌战略规划的时候,必须苛求一种绝对的正确性,因为我们做的是战略规划。“正确的做事”的方法或许有千千万,但是你“做的事是正确的”这种选择绝对是唯一的,这是战略与战术本质差异

  册子里面提到了创建品牌的两种模式——A模式与J模式。A模式是美式品牌模式,追求聚焦、狭窄深入;J 模式,也就是日式品牌模式,追求分散、宽泛而全面。对于这两种模式,作者态度鲜明的给出了自己的判断——长远来看A模式正确,J模式错误

  或许J模式也成就了很多企业,诸如松下、索尼、日立、东芝、富士通等国际大企业都是J模式。但是,他们的盈利水平如何呢? 1994 年到2004 年中的财务业绩

  日立销售收入 7186 亿美元,亏损 17亿美元;松下销售收入 6647 亿美元,税后净利润 7 亿美元,销售净利润率为 0.1%;索尼销售收入 5561 美元,税后净利润率 48 亿美元,销售净利润率为 0.9%;东芝销售收入 4770 美元,税后净利润 8 亿美元,销售净利润率 0.2%;富士通销售收入 4052 亿美元,亏损了 16 亿美元;三洋销售收入 1636 亿美元,税后净利润为 2亿美元,销售净利润为 0.13%。这六家公司销售收入共计 29522 亿美元。税后净利润总计 32 亿美元,税后净利润率为0.1%。

  2000 年迈克尔•波特出了一本书《日本还有竞争力吗?》,对J模式提出质疑,他甚至认为“事实上日本企业的资本使用几乎是免费的,这是它们尚能存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日本的丰田盈利能力基本接近美国公司的平均水平,净收益率为 6%左右。但是它不是典型的 J 模式的企业,它的成功得益于长期在美国市场竞争发展,率先接受并引入了 A 模式的战略观念,例如,丰田则主要集中在轿车领域发展,而且采取了多品牌战略——雷克萨斯是一个和丰田完全无关的品牌,现在已经是美国销量第一的高档汽车

  所以,在认可作者的基础上,我觉得中国的海尔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必然是战略转型不然,命不久矣。海尔的成功是在中国的特殊环境发生的,而且这种成功只是战术层面的成功,随着中国市场化的成熟,海尔的现有模式将明显不适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品类战略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