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头》读后感精选10篇
《寡头》是一本由[美] 戴维·霍夫曼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页数:6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寡头》读后感(一):要和中国那些年的企业史对比看
这本书要结合吴晓波的那几部《跌宕三十年》讲中国企业史和政商博弈的书一起看,对比看,才能体味这两个国家的异同……我觉得关键是,俄罗斯没出个邓公……普大帝搞经济确实不行,梅姐夫和榕基总理比,也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是这两个国家还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为什么一个国家成功了,一个国家失败了呢
《寡头》读后感(二):从经济政治角度了解了俄罗斯休克的十年
之前只是在历史书中知道,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采用休克疗法,经济停滞了一段时间,到普京时期才逐渐恢复,这本书则更清晰的向我展示了这些寡头是如何跟政府进行勾结,掏空苏联70年的积累的,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我对每个寡头的发家史其实并不是很感兴趣,无非是个人机遇+历史机遇,其中历史机遇占比重比较大,我所感兴趣的是,寡头们在成气候之后的不断斗争,包括与政府的,与其他寡头的,与海外势力的,这些都很有趣。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们扶助叶利钦顺利连任这点,让我感受到了宣传机器的巨大统治力,以及人们的无辨别力和盲从。我们现在其实是活在各种宣传的影子下,商品、政治等等,可能佛教的解脱就是,看透了这些?
《寡头》读后感(三):《寡头~新俄罗斯财富与权力》书评
这本书像政治老师写的,三句话离不开意识形态,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充斥全书。
这本书主观性很明显,虽然读之前我不是非常了解变革后的俄罗斯,但是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很难让读者相信他陈述的过程是不是事实,因为其使用的词语都不是中性的,而都是贬义的。看上去与朝鲜写美国一个路数。不知道是作者原本如此,还是翻译的原因。
所以看了这本书后,反而对普京掌控俄罗斯多年有欣慰感。而实际上全书内容是着力写叶利钦把俄罗斯资本主义化的。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所述苏联解体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国有资产私有化改革的过程与后果,可以引以为鉴,并引以为戒。不过,以后有时间会看看其它书对俄罗斯局势发展的阐述,这样可以形成客观的视角。
《寡头》读后感(四):普京接班前史:寡头如何败坏一个大国?
文 / 郑渝川
1999年8月9日,当时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指派名不见经传的弗拉基米尔·普京为代总理。叶利钦在1996年的俄总统大选后获胜后,将更多的政治权力放手给几家寡头,所以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政坛老手切尔诺梅尔金、普里马科夫,还是技术官僚斯捷帕申等,都经常会因为得不到寡头的配合支持,而不得不狼狈离任。
寡头们同意叶利钦选择普京来当代总理,是因为后者看上去根本没什么政治根基,应该比较容易操控,可以继续瓜分此前几年私有化进程中还没来得及瓜分的俄国有资产。但无论是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还是其他大大小小的寡头企业家,都没有料到普京掌权将成为他们的致命噩梦。
2018年3月18日,普京在总统大选中轻松取胜,将开始其第四任总统任期(其间经过了普京与梅德韦杰夫“换手”的4年,前者出任总理,而让后者作为前者代言人出任总统)。在俄罗斯经济面临转型困难、对外关系陷入美国和欧洲联手围剿的困难局面下,普京仍然能够以叶利钦从未获得的压倒多数在大选中获胜,其实仰赖的就是他终结了寡头对于俄罗斯政治的掌控——他对寡头进行清洗显得十分残酷,这在俄罗斯以外备受诟病,却深受俄罗斯选民的认可。
俄罗斯的政局现状,是不能令西方世界满意的。一个孱弱的俄罗斯,或者说经济上走向复苏,却在几家寡头掌控下,容易成为西方世界传声筒的俄罗斯,显然更符合西方世界的利益。当然,如果俄罗斯走向某种程度上的政局稳定,却不再像沙皇俄国时代和苏联时代那样具备扩张性,安心于扮演西方世界的小伙伴,政府被打造为小政府,确实可能为西方式的自由市场经济、企业家精神、创新创业浪潮的发育发展创造条件,这是西方世界的许多经济学家、政治学家所希望看到的,也是他们用来批评普京时代俄罗斯的理据所在(普京执政后俄罗斯的发展导向大大偏向了西方的愿景)。问题是,作为一个继承了辽阔疆域和复杂宗教、民族、社会矛盾的超大国家,俄罗斯能不能同时兼有小政府、政局稳定和市场经济?作为一个曾经拥有很强专制传统的国家,这个国家的法治建设水平,大大滞后于经济和技术发展,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又能不能搭建起保障财产权和创新的制度体系?
俄罗斯20世纪90年代的寡头掌控,让苏联时期的国家财产甚至大多数居民的个人财产,被集中到少数人手里。尽管寡头们纷纷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21世纪初开始了所谓的合法化转型,将自己控制的企业转向合法经营,许多经济学家毫无疑问认为就应当因此豁免其“原罪”。事实上,正是因为没有豁免寡头们的“原罪”,普京才会在21世纪初以来的10多年时间内,持续被西方世界批评,这种接近于妖魔化的批评或者说抹黑,并不是或者说并非主要出于普京本人及追随他的人被传腐败。反过来,如果普京沿用叶利钦时代的政策,继续宽纵寡头甚至将之作为执政的基础,是否就意味着西方世界会对俄罗斯的腐败问题不闻不问,赞赏普京宽宥了企业家的“原罪”问题了呢?
当然,《寡头:新俄罗斯的财富与权力》这本书仍然非常详细的介绍了苏联解体以后,至叶利钦辞职、普京成为俄罗斯掌权者的近10年时间里,俄罗斯寡头阶层的形成过程,特别是这一过程中寡头财富聚集所造成的社会和经济代价。
书作者的翔实记述,使得读者可以在忽略其有倾向性的观点评论的前提下,较为完整的了解几个基本问题:
苏联晚期的经济困难究竟是如何造成的;
而在这一时期,后来成长为寡头企业家们的霍多尔科夫斯基、古辛斯基、别列佐夫斯基等人,以及寡头掌控时代以寡头政坛代言人身份亮相的盖达尔、丘拜斯和卢日科夫等人,是如何寻求到生意或政治成长机会的;
叶利钦从排斥寡头到接纳这些对于国家资产有着无休止榨取渴求的“巨蠹”,究竟是出于怎样的政治考虑,而这又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
叶利钦选择普京接班的动机是什么;
俄罗斯20世纪90年代的私有化浪潮,为什么说是完全失败的改革、转型设计,相比之下,卢日科夫为代表的俄罗斯地方主政官员,所开展的国家资本主义实验对于普京时代的俄罗斯政策又有着怎样的影响;
……
总而言之,《寡头:新俄罗斯的财富与权力》相当深刻的揭示了在一个没有政治权威,也没有推行民主政治所必备的政治秩序的时代里,资本与权力的媾和是如何演化为逐利巨兽,甚至要把整个国家的发展前景统统榨干的危险性。这本书的记述对于读者理解俄罗斯是怎样发展到今天的制度结构,理解俄罗斯选民的选择以及俄罗斯官方在国际国内重大政策问题上的选择,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
(完)
授权转载自:经略 [ 微信ID:jingluewangkan ]
原文编辑 :马乐瑶
《寡头》读后感(五):2018魔幻现实主义中国最值得读的一本书
给我一个读这本书的理由?
给你三个。
读俄知中。
Jini系数0.42,人民币汇率接近破7,半年贬值10%,P2P千亿资金baolei。某位经济人士如此总结:两年之内,一手好牌打烂了。
在现在的出版管控下这本书能出版是个奇迹。
《寡头》是《华盛顿邮报》驻俄罗斯站长根据90年代在俄罗斯对数个相关人物的访谈和对后苏联社会的长期观察而写成。做为一个来自西方世界会说俄语的记者,戴维霍夫曼以客观的角度记录了苏联解体后的金融危机,以及寡头们是如何快速崛起的。在追问事情如何发生的时候,戴维霍夫曼采访当事人或交叉采访,在给寡头们阐述的机会的同时,也以旁观者的身份铺陈不同的事实和相左的看法,从而让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段历史。而所有这些最珍贵的一点在于,霍夫曼是在当事人“成名”之前而得到了相对来说他们未加掩饰的态度。
《寡头》中对六个人物进行了侧写,包括政治人物卢日科夫和改革核心人物丘拜斯,另外四位从籍籍无名的,包工头,戏剧导演,工厂主任和科学家一跃成为全俄罗斯最富有的人,别列佐夫斯基,古辛斯基,霍多尔可夫斯基,和斯莫伦斯基这四人全都带有犹太血统。戴维霍夫曼并没有强调这个标签,只是在介绍每个人的过往经历,来自哪里,何种家庭背景的时候,据实写出。而在整个苏联几十年的控制下,当局实质上是十分排犹的,犹太人在政治,科学,甚至艺术领域都受到打压或者限制。而当链条打开,齿轮开始运转的时候,第一波攫取了最大化利益的,具有代表性的几位,的确都是犹太人,这实在是值得研究。
这些寡头到底是如何崛起的?Pujing是这么看的,他在一次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公开表达了他的不满:“我们有一部分人在一夜之间成为亿万富翁。是国家把他们指派为亿万富翁。实际上是国家无偿给了他们巨额的财产。他们自己说的。‘我被指派为亿万富翁了!’然后他们就认为他们自己就是上帝,能够拥有任何东西。” 不知道多大比例是出于运气而多大比例是出于能力,这些人掌握了从前属于国家的,工厂,石油,银行,和电视台。至于第一桶金,则大部分是权力寻租带来的一本万利甚至空手套白狼的生意,和当年中国价格双轨制下的“Guandao”类似,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在绝大部分地区,最容易也是最罪恶的赚钱渠道都是利用权力,中国在jiagechuangguan失败,tonghuopengzhang超过28%之后一年发生了大规模抗议,而俄罗斯走得更远,问题更大,“瓦希列夫曾经说,俄罗斯资本主义化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在改革后第一次冲击波后没有能够及时地建立起有效的法律及制度来规范市场行为。” 到底他们如何通过行政或金融手段拿走了民众的利益,我们可以去阅读专业文献,而简单一句话来说,套用丘拜斯的观点 “这实际上就是偷窃国家资产,但并不违法,因为如何把资产从国家转移到个人手上并没有法律依据。”自发私有化的结果就是政党分赃制:只对工厂经理和政治老板有好处,其他人都被排除在外。丘拜斯对保守派从事的这种粗鲁的挑衅行为非常生气。他回忆说:“这种事情的本质就是,只要你脸皮厚,大胆,坚决,你就能得到一切,如果你脸皮薄,胆子小,你就在一边老实坐着。” 而丘拜斯之所以给予这些是因为他信仰市场经济,致力于将资产从国家的掌控内转移向私人,至于何人得到,得到多少,他并不在意,因为他坚信市场会调节,不适任的拥有者自会失败,而资产会为自己找到最合适的持有人。
如同看完《俄罗斯史》的感触,为什么会想要了解俄罗斯的历史呢,因为中国处于某种原因有着相似的历史和政策,可能因为民族性迥异所以进程还是不同的。不用多少花多少脑筋,我们就会意识到中国和苏联或者说是俄罗斯,可以玩一个找不同的游戏,比如,将以下的主体替换成中国,毫无违和感。
· 因为没有真正的政治选择,许多俄罗斯人选择退出。俄罗斯人现在与政治渐行渐远,反而进入了与普京达成“不参与协议”的时代;如果普京不干涉俄罗斯人的私人生活,那么他们也不会干涉政治。在苏联时期,国家是无处不在的,但在今天,俄罗斯人能够享有“几乎无限的个人自由。”
· 这样的体制早已不是自上而下的控制。并没有什么ducai!相反,官僚计划体制已经彻底沦为了无法琢磨,没完没了,不讲规矩的菜市场。
卢日科夫与俄罗斯金融改革操盘手丘拜斯之间的分歧就是国家资本主义与自由市场经济的分歧,“卢日科夫对苏联制度的失败并不陌生,他认为自己是市场经济的鼓吹者。但他对市场和个人资产的理解是,必须由领袖来管理,资产是通过艰苦的劳动得来的,不是通过象征性的价格买来的。在谈到把资产分到私人手里时,卢日科夫首先想指导的是资产新主人的能力如何,而丘拜斯想做的是首先把资产分出去,然后让市场来决定谁是有能力的资产主人。这就牵涉到俄罗斯资本主义不同模式的核心问题。卢日科夫说:“人有工作积极性不是因为他有资产。”卢日科夫把丘拜斯创造的新的资产主人嘲讽为“寄生资本”,指那些完全不了解工厂和生产企业而把他们的钱存入瑞士银行账号或变为“外国别墅,汽艇,轿车和其他享乐品”的人。”
但正本书最为反讽的是,别列佐夫斯基,那个从数学科学家到最有影响力的寡头,也是四个寡头中最有政治野心的人,他在pujing初入政坛的时候就全力支持了他。pujing成为总统后,参加了别列佐夫斯基妻子的生日晚会,别列佐夫斯基这么评价:“他表现了超乎政治的个人对朋友的忠实和感情。”后来,在车臣战争和是否政府应该拥有对电视台的管控这些观点上两人产生了分歧,在书中对别列佐夫斯基展现了大概的轮廓,而对pujing,只有寥寥几笔,估计是戴维霍夫曼远远没有机会了解他,在俄罗斯的改革浪潮席卷全国甚至西伯利亚的时候,他是一个驻扎在东德的克格勃,远离改革中心,回国后因为忠诚和能力为叶利钦所认可,在换了四,五个总理后,这个十年前还是克格勃的人成为了俄罗斯的总理,也许总会有人问,为什么是pujing?这本书并没有给出答案。无论如何,别列佐夫斯基因不明原因2013年死在了伦敦的家里,在2000年接受戴维霍夫曼的采访时,他意识到他对pujing过快的zhuanzhi进程的恐惧是有根据的。“他说他仍然相信我们会在俄罗斯建设一个ziyouminzhu的国家,但是我们必须使用强制手段,因为人们还没有做好准备。”他补充说,“普京相信一切都要自上而下进行管理,所有就有必要实行权力的集中,大众媒体的集中以及商业管控。”别列佐夫斯基奋笔疾书给普京写了封短信。他在信中写道,普京一次又一次地犯了同样的错误,首先是逐步扩大与车臣的战争,借着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政府长官,最后还要接管广大媒体。别列佐夫斯基悲叹总统正在试图“通过简单方式解决复杂问题”。普京在试图实行ducai。但这不会有用。
这一切是不是感觉又在玩找不同的游戏?
所以,可以看看这本书,《寡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