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们的故事》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我们的故事》经典影评10篇

2017-10-13 21:1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们的故事》经典影评10篇

  《我们的故事》是一部由梁智强执导,陈丽贞 / 李国煌 / 萨米·优素夫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家庭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的故事》影评(一):一份属于异国他乡的中华情怀

曾经新加坡给我们的印象体现在高质量的电视剧上,他们霸占了我们80年代的小银幕。十年前第一次接触到一部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2。轻松诙谐的讲完了一个有点沉重的话题。当时我的笑中是带泪的。

这部电影与小孩不笨都是同一位导演的作品,其中有很强的个人风格。能拍出个人风格的导演都是有情怀的,而最能打动人的情怀就是本土情怀。当年听着咖喱味的英文,重口音的华语,还有时不时冒出的自带喜感的福建话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新加坡是会说方言的。是啊,你说哪个国家从头到尾都充斥着官方的语言呢?方言可能无法登入大雅之堂,但这是我们自出生第一个掌握的真正的母语,没有了它,那一份归属感又能从哪里来呢?本部片子由始至终都在说着福建话,总有一种错觉这是在讲中国的故事。但是人物的命运和国家命运是紧密相连的。通过个人讲述了国家从诞生到繁荣(还好新加坡的历史不是很长)再看如今的新加坡,有种离东亚文化圈越来越远的感觉。这个以华人为主体的国家在建国后将中华文明沉入记忆深处,我也只能在电影中感受一下当年的华人世界

中华文明的情怀不单单是在唐诗宋词中,市井街巷的江湖气和人情味同样是一种让人共鸣的情怀。而我在这部电影中感受到了。导演想要表达的情怀大陆人懂,新加坡人懂,所有的华人世界都能懂,这个就是我们文化的魅力

  《我们的故事》影评(二):新加坡——一个国家的诞生,李光耀——一个穿越到现代的马基雅维利

《晓说》第一期讲的就是新加坡,从此开启了我对这个弹丸小国的兴趣。从一个一穷二白没有任何资源连水都要进口的四线国家,仅仅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就成为东西第一强国,标准的发达国家,说是奇迹一点都不过分。电影借用了《阿甘正传》的讲述手法,以小人物的经历,串联起几十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可惜在人物情感塑造上有型无实,没有留下一个可以感动我的桥段(我是铁石心肠)。电影6分,情怀+1,7分。

《晓说》里讲,新加坡人民善良、虔诚,所以有福报,他们选择相信李光耀,老天眷顾,选对了人,从此过上了好的生活。其实不是的,电影里讲的很清楚,新加坡的华人是怎样一个群体,是一群连饭都吃不起娃都养不活的最底层人民。选择相信政府、相信领袖?对不起,他们连最基本的政治生活概念都没有,选举是什么?国家是什么?政党是什么?他们完全不知道。他们也不相信政府、也反政府,也耍流氓的。新加坡直到今天,并不是什么人民的选择,单纯就是因为出了一个具有超高政治能力的领袖,高晓松那是情怀,信不得。

电影中很少直接提及李光耀的执政理念,只是因为我个人对李光耀先生的推崇,哪怕是一丁点的讨论,我都敏感的捕捉得到。一个老生常谈的争论,马基雅维利主义到底对不对?个人隐约记得李光耀先生是推崇过《君主论》的,也处处体现了《君主论》里的论点:与其让人民爱戴,不如让人民惧怕;惩罚要一次性给够,奖赏要分多次慢慢给;君王绝不能追求慷慨(福利)以讨好民众,钱要花在最需要的地方等等。顺便安利一个李光耀先生的观点:“民主政治最大的问题是短视,大家都知道这个社会有病,得治,但是如果政治家开出的是一副苦口的良药,短期来讲会危及社会的福利,但是长期对人民有利,在民主政体下,这样的政治家就上不了台。我从来不追求民众短期的喜欢(讨好),长远的发展最终一定能得到民众的认同。”事实也如此,李光耀先生目前在新加坡有如此高的声望,其实也不是一直这么高的,也有过反对声音的。

新加坡的发展之路,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产业升级——资本输出,就是这么简单,我们的政府哪点没有学了?只是中国比新加坡了大多少?人口、国土面积、民族多样、地区差异,如果赞同新加坡走过的道路,那就应该赞同我们目前正在走的道路。严打、控言论、抓左派、关大学,李光耀先生比我们做得还要极端,这些地方为什么就不提学新加坡了呢?还真是选择性失明。

两三百年的时间,根本不足以检验一种政体是否先进。世界近代史当中,还真没有靠民主政治改革让一个国家从落后到发展的先例,俄罗斯、乌克兰、伊拉克(战后)、泰国。。。相反,在集权体制下翻身的例子倒是很多,中国、伊拉克(战前)、新加坡、利比亚。。。我相信这其中一定是有深刻的原因的。邓公当年敢在老慕之年而不顾死后名声,冒天下之大不韪力排民主政治改革,今天看来是多么的可贵,多么的高尚,中国人民是多么的幸运

刚好最近,新加坡宫斗大戏拉开帷幕。威权制的问题就是领导人的权威总是一代不如一代,李光耀先生最大的政治遗产就是人民的无限爱戴与信任,但是李显龙与其父亲能力的差距不是一点半点。当李光耀先生的政治遗产慢慢淡去,新加坡将何去何从,让我多少有点担忧。当年的发展,其实跟整个东南亚经济大发展的背景是分不开的,从殖民地到独立的国家,生产力解放不是一点半点,可惜好光景总不长,如今全球政治生态恶化,像新加坡这样的弹丸小国的国恐怕并非自己能够掌控的(中国人民好幸福)。站队美国真的是个好选择吗?还是拭目以待吧。

  《我们的故事》影评(三):这部别人家的主旋律

文/伍脊六兽授权作者:一张眼,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新加坡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发达程度自是不必多说。同时,作为移民国家,它也像一个大熔炉,包含了多元的文化。梁智强导演的《我们的故事》,作为新加坡成立五十周年的献礼,以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本地家庭为主轴,通过成员的际遇,带出早期的村落生活以及后来的组屋生活,伴随着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为我们展现了新加坡的变迁。

  《我们的故事》影评(四):爱拼才会赢

刚刚看完两部。我是闽南人,影片里面的闽南语正是我们泉州的方言口音。从小到大也会旁听家里长辈提起关于某些亲戚下南洋的故事,很亲切。影片里面从当地华人的家庭环境观念习俗也是一摸一样。很感人温情。我的妈妈也是家里的大姐,她的小时候在家里就因为是大姐也必须承担所有家务以及照顾弟弟妹妹责任。因为当地闽南文化的包办婚姻,她也没办法选择自己的人生,而嫁给了我不争气的爸爸。当我出生的时候,就因为是女孩爷爷奶奶就没来看过我们。接着妹妹的出生,可想而知妈妈在爸爸大家族里面的生活情况,充满了歧视欺凌再加上爸爸的不争气。妈妈为了我和妹妹的成长承受了太多太多。直到我们找到了各自的幸福,她却又独自在老家生活。我恨我自己的不孝,不能常常陪伴她左右…爸爸的离去已经让我体悟到人生的遗憾,我不能再失去我的妈妈。所以,很努力很努力的在厦门拥有了自己的房子,时常把她接下来一起生活。感恩!生活不易,亲情永在!

  《我们的故事》影评(五):杂杂记 乱七八糟的我的傻逼感悟

也有一些些像故事一样凑巧的剧情 但 有打动我的地方 也有让我感同身受的地方 也算是给我一个新加坡历史的初步印象 带来新的可以思考的问题 比如 新加坡的发展历程 一个国家不同种族间的融合 以及旧时代封建思想的消逝历程等等 此外 这类形象的女性角色是很容易打动我的 像是当下的我遇到可以放下一切去守侯的人 有时候觉得人的感情可飘忽不定了 像是大家说的花心 但我们不大都这样吗 遇见的时候热血沸腾 都好像可以放弃所有去追随 但冷静几天就好了 冷静几天后 往往就知道是不是真的喜欢

要这样说的话 我其实看重的是感情吧

所以当招娣晕倒后 到她死前 没有安排阿龙的戏 没有安排他们俩的戏 我其实是失望的 我们普通人不管多与少 都会有感情需求吧 生活也都需要有寄托 不然 容易“空啊 以至于活着不知甘苦

我是很想认真对待生活 品尝每天的甘苦 不让自己过分放纵 控制好自己的舒适度

啊 对待人 招娣 看起来完美的角色自然也不会全完美 对待大女儿会自然偏心 因为那些老一辈的说法在她那早已经潜移默化 人的善恶大部分环境造就的 固然 人没有善恶之分 就像阿龙 想起他时 不会评价他为该死的黑帮混混 因为我们评价他人时 总会以脑子里最近更新的印象为主 但将他定义为帮助招娣的 明道义的 敢爱敢恨 又只悔改的“好人”时 却也不得不说他也有不好的时候

这种人性格的缺点 尤其是在生活的琐碎中 体现地一览无余 就像四嫂(老奶奶) 在饭桌上说句公道话讲“按理说父亲去世后财产理应由大儿子继承”一样 她平时不是对儿女一视同仁吗?这时候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她就是会说出这样的话 因为生活的年代交待她这些基本“常识” 因而我们在于亲近的人相处时 不要因为这些他们身上的缺点而渐渐觉得他们世俗而平凡 记住你接近他们喜欢他们 是因为他们身上有你敬佩的优点啊!

  《我们的故事》影评(六):活着就是逆来顺受

我们这一辈的人,很喜欢讨论活着不活着的问题,微博,豆瓣,知乎,很多地方可以告诉你,别人是怎样活着,而你又是怎样活着。讨论到最后,活着这两个字,变成似乎可以讨论的茶余饭后的闲话,每个人都有很多道理可以讲,他们也愿意听别人的,可是别人说的又是个屁。

我在老爸的大学纪念册里,曾经看到一个当时的年轻人,写的一句话: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是在被时代推着走,从来不知道前面等着我们的是什么。

那是1985年,世间该过去的都快要过去,而那个年轻人,却在明晃晃的刺眼阳光下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又要去到哪里。从过去背负出来的东西,他夜夜与之相对,仿佛深渊,而这深渊,是他自己的。殊不知,这世间每个角落的人都有自己的深渊,时代两个字过于厚重,轻浮的是人生。我们的人生被时代消费了,于是我们变成了时代。

时间再往前推,更古早以前,别的国度,例如新加坡,或者别的东南亚国家。有个女人,叫什么不重要,她不探讨人生,愿想很简单,有地方住,有饭吃,以及,生个儿子。她生活在了某个地方,那个地方曾经很小,每个人都只能看到那么些景色,门前的芭蕉,黄土路上奔跑的孩子,正在啄米的鸡。夜来临之前,黄昏巨轮般沉没,南方的女人开始打扫梳洗,小心翼翼,觉得穷途末路的紧迫感。寄住在别人的房子里,好不容易才生出的儿子,一群面目不清的女儿,冷眼的血亲,看起来没有什么希望。

她开始试着让这样的生活有一点点光,用的方式不是反抗,而是忍,百忍成钢,逆来顺受,做个生活中的怂包,任打任挨,绝不还手。

每天清早上,长街黑暗无行人,推着豆浆摊,一杯一杯叫卖。 别人字里诗情画意的场面,于她,只记得早起黎明的黑,深深浅浅的路。旁边有个人说话,是阿弟,这时候,天光微亮,这样,动荡日子里,她难得的觉得安心。

一个要求很低的女人,这世间大多数女人不这样,很多人也这样。

寄人篱下,女儿和自己被冤枉,她去打女儿的耳光,这不是她第一次打女儿。有一次,她让女儿去找小弟,女儿没找到,小弟自己回来了,后面赶上车的时候,她抱紧儿子,骂女儿,火辣辣的话像耳光一样,抽打在少女脸上。

为什么要这样,因为是女儿,因为是大姐吗?

女儿哭着问。

她打完她,也哭倒趴在沙发上,那个年代的女人,哪敢问问题。只是活着,就耗费完全部力气了。

活着是一个个具象的动词,不是希望或者光明等抽象的词,她养孩子,养鸡,洗衣服,养猪,每天的生活具体在劳动中。受冷眼,嘲讽,一次又一次失败。人情比刀子还尖锐,当然也偶有温情。她在电影中出现的时候,头发衣裳总是尽力整洁, 然后把事情一件接一件做下去,前方似乎有路子,不想太多意义,日子也就这么过下去了。很多女人说活不下去了,但她们似乎没有一件件的把事做起来。人不想活的时候,就容易变得懒惰,活着,就是牛马一样的劳役。

她没得选。

这个女人,她身上有所有被推崇的传统的美德,忍耐,逆来顺受,把自己放在最低的位置,教自己的女儿,贞静,守德,跟自己一样活。

那些觉醒者说,绝不这样卑微的活!

但在时代与命运面前,普通人,谁不卑微。

能守住自己的寸土,已属不易。

所以我喜欢这部所谓主旋律电影。我不懂历史或政治,尽管它粗糙,鸡汤,像一部很老的苦情剧,于今天看来,这个女人可叹可悲可恨。但它更接近生活本来的样子,粗鄙,艰难,没有道理可讲。

觉醒者觉得未觉醒者的粗鄙,未觉醒者不明白觉醒者的骄傲。

逆来顺受,再把日子一步步走下去,谁说又不是另一种反抗?

我们的故事在时代与命运面前微不足道

但,卑微就是活过的证据,这就是我们的故事。

  《我们的故事》影评(七):慢慢变老

在Eric Clapton的反复吟唱中,Bruce对着镜头说,我觉得最浪漫的爱情故事就是,两人偶遇,坠入爱河,然后五六十年后,其中一个撒手人寰,没过几天另一个也告别人世,因为无法忍受失去对方独活。其实这也是我认为最浪漫的爱情故事。两个相爱的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是,中间那五六十年的光阴,那琐碎的磨人的生活的真相,不可能像小说或童话一笔点过,它要我们分分秒秒实实在在去感受。那其中有love也有hate,有欢乐也难免争吵,而我们都需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全情投入。 故事很简单。曾经相知相爱的两人,度过15年的婚姻生活,育有一双儿女,在孩子面前维持温馨和睦的假象,实际上却倍感疲惫倦怠。当节节升级的争吵由偶尔爆发变成家常便饭,当两人独处时只剩沉默,直视前方无聊的电视节目,目光从不相交,当两人之间除了对孩子的爱已找不出任何共同点,对于这段看来无路可走的婚姻,两人都已力不从心,于是分居,甚而协议离婚。即使PPS抽风得单词几乎是一个个蹦出来,从两人商定离婚起,我几乎一路哭到尾。我怕,同样的情形会发生在你我之间。

  《我们的故事》影评(八):他们的故事

看这部电影时值昆明瓢泼大雨,昆明北市区及大量街道被雨水淹没,新闻记者照常走上街头报道洪水新闻,讽刺的是这大概是昆明遭遇水灾的第N个年头了,ZF对街道进行了无数次修缮、改造、施工,但该淹起来的地方照淹不误。当我看到故事主人公一家被水淹到齐腰,政府解救灾民(自动忽略狂蟒之灾),并大力修缮疏水工程,我由衷地为这部新加坡主旋律影片感到敬佩,你要知道昆明是一座高原城市降水量不算大,但一场大雨还是成了城市建设的照妖镜。有人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但是这句话说得时间之久,都快变成陈词滥调了,高唱GDP的今天,普通的雨水仍然是困扰普通市民的“天灾”。

虽然新加坡的言论自由仍然受国际社会的诟病,但是新政府为国民做的实事搬到了大荧幕,我居然毫不厌烦的看完了,这里面有主人公一家人的苦难史,有不同民族邻居间友情,也有政府作为执政者的反思和转变,暴力的城管变成了说着马来语和英语的印度居委会协调员,这种转变夹杂着一边倒的明珠选举和严厉的管制措施,竟然神奇地建立起了亚洲四小龙之一的经济奇迹并延续至今。我说不清楚新加坡的成就到底是时代的幸运还是社会的努力,后来我知道中国政府很多方面都借鉴了新加坡经验,譬如公积金、廉租房等等,我只简单地觉得当十字路口积着排不走的雨水我没办法走过去,那永远是他们的故事。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