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金衣女人》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金衣女人》的影评10篇

2017-11-18 21:4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金衣女人》的影评10篇

  《金衣女人》是一部由西蒙·柯蒂斯执导,瑞恩·雷诺兹 / 海伦·米伦 / 凯蒂·霍尔姆斯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 / 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衣女人》影评(一):题材厚重而意味深远,人物情感饱满而细腻精准

总的来说,《金衣女人》是一部优秀的电影,题材上画作的背景与女主角的玛利亚的回忆引出了残酷而血腥的二战,发人深省;同时这部电影结构合理,现在线与回忆线的交织都恰到好处,不会让观影人产生错乱感,节奏也把握恰当,不拖沓,看似枯燥的诉讼案也因为加上了主人公丰富的情感的滋而显得饱满生动。而演员方面,大牌云集也是这部电影的一大看点,老戏骨海伦米伦也表现极佳,把女主人公情感上的起伏,内心的矛盾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演律师的瑞恩·雷诺兹虽然演技上不如海伦米伦那么老道,但也是比较符合人物形象的。
不得不说,女主角玛利亚的舅母的扮演者安婕·特拉乌真的很美,比《金衣女人》的画中人更美。

  《金衣女人》影评(二):小人物与大时代

《金衣女人》又被称为《名画的控诉》,是指导了<我和梦露的一周>的著名导演西蒙.柯蒂斯的又一力作。这部电影是根据历史上的真人真事改编而成。二战之后反思纳粹罪行的影片层出不穷,而这部影片更是其中翘楚。
德国纳粹吞并了奥地利,迫害犹太人,同时掠夺他们的钱财以及收藏。玛瑞亚家里收藏的五副克里姆特的画作被挂在纳粹政府的最高领袖希特勒的豪华别墅里,玛瑞亚的舅妈,也就是名画中的女主角艾蒂尔,她最爱的那条钻石项链,也出现在了那副画作中的项链。最后被戴在了纳粹著名头目赫尔林.戈曼妻子的脖子上。这一切,真是莫大的讽刺啊!纳粹也会懂得欣赏人类的艺术!《金衣女人》是奥地利著名象征主义画家克里姆特最盛名远扬的一副画作。原画被叫做《艾蒂尔.鲍赫.夫人一号》,德国人瞠目于这位倾国美人的美丽,但又不愿她和犹太人有什么渊源,为隐藏历史真相,更好的欣赏她,叫她“金衣女人”。
这个犹太家族带有传统的犹太人特色,善于经商,并且发家致富。但先辈不愿意他们的子孙后辈和他们一样只做商人,因此对他们的子女进行了良好的教育,后辈的犹太人中不乏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艺术家,音乐家,诗人等。
而玛瑞亚的父亲显然就是这一类的犹太父辈,玛瑞亚的婚礼上几乎所有维也纳的名流都参与了,那是一个辉煌的时代!那时候的犹太人为自己是奥地利人而骄傲!
而纳粹毁灭了这一切,现在奥地利政府想重新树立自己良好的国际形象,提出了《文物归还法》,因此越来越多的当年幸存的犹太人来到奥地利美景宫去找寻遗失的文物。
但奥地利文化局不可能轻易心甘情愿的拿出那些举世珍品。尤其是被称为“奥地利的蒙娜丽莎”的《金衣女人》画作。
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就是它不仅仅局限于玛瑞亚与奥地利政府的官司,否则这部电影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法律片,毫无乐趣可言。通过玛瑞亚的回忆,我们看到了那个年代二战时期纳粹犯下的罪行,以及整个犹太民族受的苦难,他们流离失所,他们被屠杀,他们被剥夺的生而为人的权利
据说这部电影上映时,世界各地的电影院里都是满座白发苍苍的老人,我不知道他们之中有多少人是幸存下来的犹太人,有多少人是纳粹的后代。他们是否为了父辈所犯下的罪行而赎罪?电影里有一个配角,他是一个奥地利人,也是二战纳粹头目的儿子,他用自己的行动帮助玛瑞亚赢得官司,以此来赎他父亲犯下的罪行。
《金衣女人》最后的归宿被罗纳德.兰戴收藏,以名画拍卖史上最高的价格。令人理解的是,罗纳德.兰戴是犹太人,他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化妆品公司雅诗兰黛的CEO,更是全世界犹太人大会的主席。这幅画之所以会在拍卖史上留名,乃至世界历史上留名,是因为它不仅仅只是代表了克里姆特的高超画艺,更是对那段艰难时期的控诉!
虽然二战已经过去了很久,但二战留下的警示依旧在时刻提醒着我们。人道主义,这是任何一场战争中人类最为关注的焦点了。人性,道德,秩序,这是人类作为高等动物而与兽类形成鲜明对比的关键。
种族歧视 这是少数极端分子对人类历史的错误认识。如希特勒,墨索里尼,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人在错误思想的指导下犯下了反人类的罪行,这是人类历史上的耻辱,也是人类历史上的警示碑!二战时期纳粹犯下的盗窃罪行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盗窃,更是对艺术的贬低。

  《金衣女人》影评(三):金衣女人:名画归家路漫漫


风云激荡的二十世纪上半叶,有太多传奇性的故事上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尚未完全平息,第二次世界大战又卷土重来。审视战争,它不仅仅是教科书上那一串串冰冷的死伤数字,它包含一些民族对另一些民族的践踏与藐视,而这种践踏与藐视不仅仅包含了对国民生命健康权的践踏,也包含了对一些民族文化上、艺术上、价值体系上的强盗式的掠夺与占有。
我们是逐渐远离历史的一代人。我们生来就不知道战争为何物。对战争的了解,只是凭借影像塑造的英雄和书籍构筑的血肉。我们无法穿越时空,去触摸到战争中的人性。千篇一律的战争片里炮弹横飞、火光冲天也难免审美疲劳,能触摸到的活生生的死亡毕竟是战争带给我们的最直观记忆
严格来说,《金衣女人》这部影片是一场小人物对抗强权的“维权之路”——出生于一个高贵的犹太裔家庭的女主人公玛利亚.阿尔特曼联合自己的律师兰迪,要夺回68年前被纳粹掠夺、现存于奥地利美景宫的一副家传名画——《金衣女人》(画上的女主人公是玛利亚的舅妈阿黛尔)。这幅市价高达一亿美元的画作是当年阿尔特曼的家族好友,一位当时颇有名望的画师——克里姆特所作。画作完成后,玛利亚的父亲就将这幅画挂在了家里最显耀的客厅正中央。1948年,纳粹扫荡了他们的家,带走了那幅《金衣女人》和克里姆特的其他一些画作。
“我是不得不耗费一切力量,让记忆活下去,当然,还有正义。”固执而坚定信念支撑着年逾古稀的玛利亚暗暗发誓要让属于家族的记忆得到延续。她在与政府博弈的漫漫诉讼之路上,只为讨一个正义的说法——要求奥地利政府承认他们当年的掠夺是非法的。(当然这遭到了奥地利政府的强硬回绝)。不过,该片在拍摄手法上又与一些“维权片“有着显而易见的高下之分。它并不是冷冰冰的讲述整个“民告官”的艰辛过程,而是在讲述过程中,回忆与现实交错并置:玛利亚在收拾妹妹的遗物时,在妹妹的信件中发现了这幅背面印有金衣女人的明信片,旧时光跃然眼前,呈现出古旧的暖黄色,她的舅妈告诉她,她唯一的问题就是恐惧。正是这如同神一般的已逝的舅妈的“指引”,给玛利亚在潜意识里注入了坚定的力量:玛利亚决定战胜恐惧,独自面对这个棘手的难题,她连夜打电话给兰迪,于是他们二人踏上了漫漫的维权路;飞机上的玛利亚做了一个梦:梦见纳粹的军车在街道上堂皇驶过,她突然被震醒;坐在汽车上,望着车窗外的景色,突然又想起了自己的舅妈,玛利亚看到闪着金光的政府大楼,舅妈阿黛尔仿佛坐在露天咖啡馆里对她微笑,这仿佛是舅妈暗中给予玛利亚的又一次希望之光,预示她的诉讼的前途将是光明的;到了酒店以后,玛利亚从镜子中望见了自己的过去:玛利亚的婚礼现场,一大家子人正在跳舞。到目前为止,回忆与现实交错的画面一共出现了4次,这第四次时光倒流的画面,是玛利亚正式作为主人公出现在旧时的画面中,因为此时的她,刚刚结婚人生即将展开新的篇章,舅妈的指引退到了后景;玛利亚在博物馆参观金衣女人这幅画,解说员讲解着,她又一次陷入了沉思:她的舅妈抱着她,然后她看到了纳粹游街的情景,之后纳粹的军警将阿尔特曼家族的所有人软禁起来。此时,回忆中的色彩趋向于苍白,不再是舅妈出现时的暖金黄色,预示着阿尔特曼一家即将遭受一场灭顶之灾,画面的色调格外冷峻;而到了第6次时光倒流的画面,是现在时空中的玛利亚在维也纳的一处橱窗中望见了过去和自己的歌唱家丈夫出逃前的情景:他们两人历经艰险,从药店的后门逃了出去,机智的玛利亚在过安检时编了个谎言,说他们夫妇二人要去科隆接替一个男中音演唱,所以走的匆忙没拿行李,混过了检查官,紧接着,却又被告知去科隆的飞机延误。到此时,回忆里的色彩的温度已经降至近于浓黑色,天上飘着雪花,不过,玛利亚夫妇二人终于还是坐上了飞往科隆的小飞机,从此与家人天各一方;当法院最终判决玛利亚胜诉的时候,玛利亚倒在兰迪怀里哭了,泪眼朦胧中的玛利亚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父母身边,那时她正与父母告别,三人抱头痛哭;影片行将结束之时,玛利亚来到了昔日自己的家,现在是奥地利政府所在地大楼,她礼貌的走进去,推开门,回忆的气息扑面而来:她依次看到了过去的亲人,她结婚时大家跳舞的情景,她像一位观众为自己和家人鼓掌,一扇扇门自动敞开,她径直走到挂着金衣女人那幅画的客厅里,画上的舅妈正向玛利亚微笑,而玛利亚看着这幅画,也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两个女人,穿越时空的68年,终于,在最后一刻,完成了精神上的交汇。舅妈终于可以回到属于自己的家了,而玛利亚也光荣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应该说,《金衣女人》的结局还是美式的“大团圆”。换句话说,是一场“美式正义的胜利”。因为最后的审判地是在美国。影片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弱化了这种尖锐的对立,在整个影片的行进过程中,闪回画面与现实境况共同连缀起玛利亚断裂的记忆,而这种温情脉脉的夹杂着暖黄色回忆的拍摄技巧,也给影片镀上了一层诗意的色彩。观众借由玛利亚的回忆看到了那段黑暗历史的另一侧面:在这个故事里,没有血腥与暴力交织,但同样让人毛骨悚然:对文明的掠夺就是对民族之魂的漠视,它同皮肉之损有着本质的区别,一者伤经动骨,一者摧毁信仰
该片鲜见玛利亚对纳粹的激烈控诉,兰迪作为她的代理律师,已经替玛利亚充分阐明了他们的立场。他们要的,仅仅是一个公正的裁决,而这迟来的名画归家路,他们走了68年;这场迟来的道歉,他们等了68年。儿时鲜亮温暖的记忆与恐怖战栗的记忆穿插在玛利亚的生命里,终其一生,她都要背负着这些或明或暗的记忆坚强的活在这个世界上,而舅妈的面容也会像金色的阳光一样,照耀她前行的道路。

  《金衣女人》影评(四):Woman in Gold

以下是抄自豆瓣的故事简介
“犹太裔美国妇女玛丽亚(海伦·米伦 Helen Mirren 饰)为讨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纳粹掠走的传家宝——《艾蒂儿肖像一号》,向年轻律师兰迪(瑞恩·雷诺兹 Ryan Reynolds 饰)求助,兰迪被名画不凡的价值与传奇的经历所吸引,决定陪玛丽亚追讨名画,这本是正义行为,但他们却发现奥地利当局使出种种手段,只为留住被视为“奥地利蒙娜丽莎”的国宝画作,玛丽亚与政府机器不屈不挠地抗争的同时,重回维也纳故地,掩埋超过半个世纪的痛苦记忆再度浮上她的脑海…… ”
这幅画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当年拍卖出1.35亿美金据说也是拍卖史上的奇迹。虽说电影始终强调追回这幅被纳粹抢去的画是为了家族而非画作背后价值一亿多美金的巨款,但即使是为了钱,去追回一个被强盗抢去的私人物品,于理,也绝对是正当的。然而问题的复杂在于,如今这幅《艾蒂儿肖像一号》的地位之于奥地利,就像蒙娜丽莎之于法国,她成为一个国家的标志和符号,成为所有奥地利旅游纪念品上印刻的图像,于情,玛丽亚好像就应该将这一艺术珍品慷慨馈赠给国家,就像我们在新闻上看到的无数收藏家做的那样。其实作为从小就被教育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我,在心底还是希望画被留在一家博物馆,还有一点私心是这样起码我还有机会可以欣赏到这幅画。电影的结尾是画作被归还,但经过拍卖还是在曼哈顿的Neue Galerie继续公众展出,算是“大团圆”结局。
但是看完电影我总是想到有一个朋友说过的他欣赏村上春树说的一句话“假如这里有坚固的高墙和撞墙破碎的鸡蛋,我总是站在鸡蛋一边。 ” 这仿佛也是一个高墙与鸡蛋的故事,只是这里的高墙不再是体制,而是每一个希望画能够被公开展出的你和我。
站在第三方的角度说出站在鸡蛋这一边这样的话并不难,但如果我们也是高墙的一部分,甚至是受益者,我们还能从心里支持鸡蛋吗?如果玛丽亚最终将画作为个人财产收藏起来,我还能这样无条件地支持她追回这幅画吗?当人们内心的正义会随着自己的角色改变而改变的时候,这所谓的正义还有什么价值呢?

  《金衣女人》影评(五):一杯烘焙焦糖玛奇朵的时间

不喜欢在看一部电影之前做功课。也许是懒,但也许是喜欢被剧情正面击中的感觉真实的、毫无防备的瞬间。影片《金衣女人》便是如此,在铺天盖地的厚重的音乐衬托下,我几乎是全程握着纸巾看完。她像一杯经过烘焙的焦糖玛奇朵,初初入口是不经意的甜美,之后便是玛奇朵的苦味本色。但最终,在焦糖的润色下,味蕾回归喜悦。

  《金衣女人》影评(六):值得一看

典型好莱坞电影,但我不会说好莱坞电影就是俗气的象征。这仍然是一部值得推荐的电影。
德语最美在于她的冷淡。当Frau Altman最后用德语说出那句说话,像是一种身份的殊途同归,是对奥地利人的认同,是一种好莱坞式的圆满的结局。纳粹的暴行,在现如今的德国,已经被隐性的抹去。纵然现代德国人对纳粹的罪反省——像这部电影里出现的年轻的德国演员——但这仍然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并不仅仅从被纳粹伤害的人的角度考虑。
当我看到Klimt的Küssen时,我确实被震撼了。那种美,并不是不到现场的人能够体会的——所有语言也确实显得无力。所以我想,这幅美丽的女人画像,也是值得Frau Altman执着争取的。对被破坏的美的惋惜,令我认同这部电影的主题。那个不想提起的时代,存在很多惋惜和痛苦,然而却依然不得不面对。
woman in gold,本身就像一个乐观的题目。海伦贡献了一场精彩的表演,但我不会说是她最好的。主观的说,德国演员可以有更好的表现,如果他们得到更多的机会。这场戏,是令人动容的。所以仍然是成功的。对于无聊的普通观众——并不读很多书,并没有很多知识的大多数人——这值得一看。也包括我。

  《金衣女人》影评(七):很久没写长评了,写长评,因为这是部好片

       不认同很多人所说的煽情,这只是片子的升华,为了表现玛利亚的回忆,表现“将记忆留在心中”玛利亚的初衷,也显示了玛利亚对抗整个国家的胜利。
       片中其实许多细节很值得回味,例如第一次,玛利亚擦了下兰道的眼镜,表现了她对兰道的关怀,这是一个很值得回味的镜头,因为那时候的兰道几乎是愤怒的甩下了手中的餐巾纸。然而第二次,玛利亚擦拭兰道西装上的巧克力时,兰道终于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仔细回想可以发现,第一次兰道是想为了钱而帮助玛利亚,第二次的时候,说明兰道已经对这位永远保持善良和小孩子气的玛利亚产生了感情,对这个单独对抗整个国家的女人产生了敬意,也对自己的root对千千万万个被纳粹夺取艺术品的人们产生了共鸣,因为这次的胜利不是一个人的胜利,而是对艺术的尊重,对纳粹罪行的反思。
       海伦米伦和梅姨一样,有着比同龄女演员更深的造诣,我想如果让梅姨饰演此片,肯定又会被她那忽闪忽暗的大眼睛所分神,然而海伦米伦,却将这个度控制的很到位,无论是发呆回忆回到现实的迟钝,还是包含深情的凝望,你无法确定她眼里的泪水,但是你能感受到她心理的波澜。海伦米伦真的将一个有着贵族气息的女人演出了贵族的味道,将一个内心善良的老奶奶,演出了老人独特的气质和真实的感触,这点不是很多女演员能够做到的。
       瑞恩雷诺茨演的是自己从未饰演过的角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至少这点还是演的很到位。饰演兰道时,有一点很重要。如果找到其他人说不定演出的又是好莱坞式的胜利,又是一堆煽情的语气,但是至少瑞恩没有破坏整部片子平和的氛围,倒是在歌剧院听自己爷爷的演出时,可以将诡异的微笑改成呆呆的凝视可能会更好。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塔提阿娜·玛斯拉尼饰演的年轻玛利亚,在片中的饰演同样十分精彩,最后几分钟与父母告别的落泪完全戳中我的泪点。另外,阿黛尔的饰演者也真的是把我惊艳到了。
       片中的演员保持着极高的水准,但是有些地方可以做的更好,例如玛利亚最终只身来到奥地利,可以多多刻画下那时候她的心理。
       总之本片的故事本身与钢琴家等电影一样,利用一件物品或者一种象征,揭露纳粹的最新,宣扬人性的善,最后一幕的升华,其实特别到位,海伦米勒的每一次露镜,你都能从满是皱纹的脸上读出不一样的感情,我想这就是老戏骨的魅力。

  《金衣女人》影评(八):個人电影清单#149.《金衣女人》

個人評分:★★★☆
豆瓣的分又虚高了,不过瑞恩雷诺兹和女王陛下的演技还是算挽救了一把这部电影节奏和剧情氛围上渲染的不足。读下面这句话请先深吸一口气:女王陛下这次不演女王而演的是个二战时期出逃美国半个世纪后的现在想从奥地利政府夺回当年属于自己家族的画着自己auntie的名画的犹太女人,而Ryan Reynolds则是个辅助女王夺画的同样祖籍奥地利贵族的小律师。
乍一听梗概其实也能猜到是个感性基调的人文故事,不至于很难看,但高潮部分并不出彩。但由于电影的真实故事改编背景会让你顺带了解一段历史,所以不至于太无趣吧。
Ryan Reynolds在可遇见的未来应该有机会能有一樽小金人,起码提名问题不大。

  《金衣女人》影评(九):消失的个人世界

早于时代一百多年,卡夫卡预言了个人在官僚时代的生存处境。
卡夫卡准确的预见了这种处境的本质,却猜不出它会以什么样的具体形式出现。
也许还要过上一百多年,人们才能站在一段距离之外,看清集中营和社会主义,其实就是卡夫卡预言的实现方式。
比起死去的千千万万犹太人和十多万个被抢夺的艺术品,让我触目惊心的是Aunt Adele 变成了没有名字的 Woman in Gold。
个人时代的财富是一种精致的生活。Cello因为拥有者对于音质的追求而有价值,黄金因为独特的色泽而融入了一幅浑然天成的艺术品中,钻石因为闪亮而复杂的光影衬托着主人高贵而独特的个性。
非人时代的财富是一串数字。Adele的脸消失在了黄金之后,钻石戴在毫不相称的人身上,匹配的只是地位和售价。人们在艺术馆欣赏的不是一位优雅女性的灵魂,而是一种想象中的民族荣耀。
个人时代的精英将世俗的财富变为精致的艺术品,将意志上升为国家机器的大众们将精致的艺术品变为高速公路和大众汽车。
大音乐家的孙子成为了律师——这个时代的精致是围绕着追求数字本身而构建的制度丛林。Aunt Adele在画中想留下的是时间,留给自己和自己的家人,但是她再也没有了家,只能呆在博物馆中,无从选择的被千千万万只看到黄金和民族主义的过客打量。
这段历史的确应该记住,但是值得记忆的不是罪行,而是那个曾经真实存在过的个人世界。

  《金衣女人》影评(十):国家意志和个人财产

一口气把所有的影评看完,发现居然没有人聚焦到国家意志(国家利益)和个人财产的关系上来。
电影传达的价值观除了包括奥地利在内的曾经经历过纳粹的国家应该如何正视历史,还有一个层面是“美国的法律保护个人财产”。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当代西方标榜的最重要的价值观。如今,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细则为“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我不清楚奥地利有没有类似的关于私人财产和公共利益的法律。看片中的裁决结果,我猜怕是没有。
       因为女主太太国籍的变化,导致了一幅本该属于奥地利的文化遗产易国,对于已经失落了文化的奥地利人来说,恐怕是丧宝之痛。而对于美国这个现代经济中心,一幅名画的到来带来的不仅是旅游业的繁荣,艺术中心的地位重塑,更是外交尊严上的胜利,国家形象的塑造。1.35亿美元的拍卖价是后话,我能想象在奥地利政府面对国宝商业竞拍时的无力抗争。这使我联想到同样从我国流出的、本该属于华夏大地文化遗产的文物流落他乡,多少是文物贩子非法走私的,又有多少是强取豪夺的,那些打不完的官司如果放在美帝,不知能不能打赢。好在如今经济上的崛起使得不少国宝被中国藏家或是机构排得,得以重回祖国,不少机构也在通过国际仲裁手段寻得遗落他乡的文物。和此片上映差不多同时上演的还有福建肉身佛的跨国起诉,我国要求荷兰藏家归还此国宝。仿佛和此片上映形成了某种默契。
       奥地利一如《昨日的世界》一般在昔日的文化光辉中式微,同样的,它也因为抛弃了曾经的国民而受到了惩罚。作为始作俑者的美帝用包容的态度拥抱了世界各地、各个民族的优秀的子民,也得到了来自“难民”的馈赠。
       都说第二次世界大战让欧洲倒退了100年,而美国却是最大的受益者。如今看来二战已经过去了快80年,美国仍然在受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