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蔚蓝深海》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蔚蓝深海》的影评10篇

2017-12-21 20:5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蔚蓝深海》的影评10篇

  《蔚蓝深海》是一部由特伦斯·戴维斯执导,蕾切尔·薇兹 / 汤姆·希德勒斯顿 / 西蒙·拉塞尔·比尔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蔚蓝深海》影评(一):没有脚的小鸟

  从头到尾灰暗的色调低调的大提琴都衬托出了爱情的窒息。

  有一个老实安分的丈夫,Hester却不安于这份平淡的爱,对于这份不用费吹灰之力就能攥在手里的爱,她不屑。她追求那份她hold不住的爱,那种爱里面有激情,有对传统和平淡的宣战。她忘了,她hold不住这份爱。她hold不住一只没有脚的鸟。

  Freddie这样的男人,也不完全是花花公子,不是他不爱Hester,而是,他的爱就是这样的,他的爱就是像洪水一样的,来的时候很凶猛,然后要消失很久,随后又来。而那个老法官William的爱则是像平缓的小河一样的,波澜不惊,但他总是能在你身边陪着。

  这个高大上的片子,说白了,放到现代,就是傍了大款老头的少妻,有了激情四射的婚外情。当初爱上的是小伙的潇洒自由不羁,但是陷进去了又要求对方自己的老丈夫一样能时刻守在自己身边。这样的故事,你还会去点赞么?

  人么,总是该为自己的贪心和糊涂付出代价的。

  片子太沉闷,于是我就边看边YY,在想结尾的时候他们分手了,接下去Hester该怎么过日子呢?回到老男人身边?老头还是会一如既往的爱她疼她的。但是她仍然是会和以前一样不开心,因为她就根本不能忍受老头那样的生活离婚?她连个工作都没有,怎么养活自己啊?要么,像《唐顿庄园》里的某个自强不息从女仆跃升为秘书的那个女佣一样,去报个班接受一下职业培训,学习打字速记之类,然后在伦敦某个小职位,够养活自己就好。女人呐,能经济独立,就有抵挡风雨的底气了。时间会辽好所有的伤,也许,三五年后,她对自己有了更好的认识,能够明白到自己到底要什么。也许到时候,她遇到了一个介于老头与Freddie之间的男人,既不是那么的沉闷,又不算太不顾家。能够开开心心地相伴到老就好。

  女人,不管多晚跌倒,都没有必要爬不起来。

  《蔚蓝深海》影评(二):蔚蓝深海:深深太平洋底深深伤心

  《蔚蓝深海》里没有海,大部分场景都只发生在一个房间里,而且不是靠海的那种。这里的海,指的是心海。而“The Deep Blue Sea”中的“blue”(蓝色)在西方有“忧郁”的意思,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颜色。像“蓝色多瑙河”、“蓝色茉莉”,都用了这种意思,属于典型的语意 双关。“黑天鹅”、“白雪公主”里的颜色也有这种双关义。中国语境里的“铁血丹心”、“赤胆忠魂”,其实也是这种用法。所谓“Deep Blue”,表面是“深蓝/蔚蓝”,双关义则是“浓重的忧郁”,“The Deep Blue Sea”的引申义就是“郁闷要死的心情”之意。

  了解了标题的意思,再来看这部电影,理解起来就非常清楚了。它讲述的就是一个心理受伤的女子,在感情的拉锯中,伤透了心。欲死不能,欲生不得,前后失据,独自惆怅,茫然无措。而且这样的女子还是由向来优雅大度的气质美女蕾切尔·薇姿来主演,更添一份惹人怜爱之感。

  这 个故事,实际上比较老套,一幅《安娜·卡列尼娜》的框架。安娜嫁给了年长她多岁的卡列宁,卡列宁却忙于自己的事物不怎么关心安娜。而渥伦斯基则是年轻的 军官,风度翩翩,正处于事业上升期。本来以安于自身生活的安娜却偏偏遇到了渥伦斯基,原已封闭起来的心门就此打开,爱情如同洋流,喷薄而出,而单身的渥伦 斯基则顺手将安娜的爱情抓在了手中,以抚慰自己寂寞饥渴的身心。但这样玩火的爱情,注定无法长远,当安娜全神贯注投入的时候,渥伦斯基却躲开了,他更看注 自己的事业,安娜不过是他曾经的一段生活而已,在想翻页的时候就轻轻翻去了。当卡列宁的身边再也回去不了,渥伦斯基又不真心接受她,安娜剩下的就只有死亡 一条路途了。

  《蔚蓝深海》的故事跟上面的框架如出一辙,只是作为贵族公务员的卡列宁变成了大律师“西蒙·拉塞尔·比尔”,青年军官渥伦斯 基变成了同样年轻并风流倜傥的“汤姆·希德勒斯顿”。只是安娜死掉了,而“蕾切尔·薇姿”则没有死成。尽管她寻求了自尽,但没有成功。在宾馆的一个房间 里,“蕾切尔·薇姿”苏醒了过来,斜倚在床边,沉在自己的心海之中,开始回溯她整个的感情历程。整部电影就此拉开。

  《安娜·卡列尼 娜》只所以伟大,除了安娜的悲剧爱情,还是因为强大的故事背景,托尔斯泰将俄罗斯社会转型期的元素都糅进了著作中,由爱情串成了一个波澜壮阔的社会画卷。 就像《红楼梦》的伟大也不是因为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而是曹雪芹将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过程展示了出来。《蔚蓝深海》的原著是盛行于1950年代时期的同 名话剧,话剧之所以有名也是因为有着冷战背景,而且剧中充满了冷战的气息。因为冷战早就终结了,所以被改编为眼下的这部《蔚蓝深海》电影时,就过滤掉了那 些陈旧的社会氛围,只留 下了一个爱情悲剧的框架。但也因为这一背景被抽离,也使得这部爱情作品显得单薄了很多。而且这部悲剧没有那种欲抑先扬或者欲扬先抑的情绪来吊人胃口,开场 就很直白地告诉了结果。这样也失去了一些神秘新鲜的元素,显得不是那么感人,也不是那么好看了。

  女人的悲剧,还在于 自身的不自主,作为男人的依附物而存在。离开了男人就不能活,这种的观念实际上也不值得提倡。在现在女孩子满天飞的时代,《蔚蓝深海》依然将女人恪守在女 人的天职上,为了爱情要死要活,活成男人的尤物。有男人爱,就充满激情,没有爱情,就沦落成泥。这不太符合眼下的审美,想来,这也是《蔚蓝深海》不是那么 吸引人的一个原因

  我是因为汤姆·希德勒斯顿与蕾切尔·薇姿而看得这部片子,即便是了解了所有的剧情,只是看看看这两只尤物再相互飚演技,其实就很过瘾了。

  《蔚蓝深海》影评(三):太阳照常升起

  毫无疑问,《蔚蓝深海》的主角不是Tom Hiddleston扮演的Freddie,而是Rachel Weisz的女主角Hester。在这场安娜卡列尼娜式的爱情中,Hester以她柔弱的女性姿态主导着两人的关系,低眉顺目又毅然决然地,站在(按照当时的观念来说)本应由男性掌控的位置上。除去两人并不匹配的社会地位及由此产生的心理落差外,笔者认为这种与传统爱情观相悖的性别倒置也是造成男女主角最后分道扬镳重要原因。

  如果留意电影中的对白,会发现导演还是给出了种种暗示的:当Freddie和Hester在酒吧外吵架的时候,他愤怒地说,I was the one who wanted to wait for divorce, you didn’t. You jumped that particular fence.(我想等你离婚,你不要;你回避了这个问题。)再往前追溯,女主的婚外情还没被发现的时候,她和丈夫在婆家喝茶,因为无法忍受上流社会的繁文缛节,Hester迫不及待地回到卧室给Fredddie打电话订下约会。我们无法推断这是由于她的蓬勃热情、还是对丈夫家的示威——沉浸在热恋中的Hester根本不在乎会不会被发现。一边是社会地位高、有经济实力、年老无趣的丈夫,一边是年轻英俊、满口甜言蜜语的军官,女主作出了选择

  对Hester来说,这份爱是她的全部,所以她甘愿住在简朴的公寓里,没有精致的服饰(自从她搬进公寓后一直穿着那件酒红色的大衣),没有高雅的聚会,一心一意等待她漂泊不定的情人回家。她的爱被放到尘埃里,沉淀成不能明言的情意。但这样的情意太过沉重,男女双方都因这份爱窒息。所以Hester再一次采取了行动——她吞了十二片安眠药,打开煤气,静静地躺在壁炉边等待死亡。

  为什么Freddie在得知她企图自杀后勃然大怒?表面上看是因为女主“莫名其妙”的自杀:因为他周末去打高尔夫、忘记了她的生日,她就要自杀?(My God, if all the men who forgot their wives’ birthday were to come home and found suicide notes waiting for them, the line of widowers would stretch from here to John of Groats.*)然而他的怒气更反映其不能处于掌控地位的无力与焦躁。Freddie没法像Hester期望的那样生活(I can’t be bloody Romeo all the time),他也过不惯Hester式的生活。他俩去博物馆欣赏立体派画作,Hester沉醉其中,Freddie瞅了半天才冒一句,……我觉得这就是个罐子;他喜欢待在小酒馆,和一同服过役的朋友们大口喝酒大声唱歌。

  不同阶级间趣味和习惯的不可调和性导致男方的自卑和愤怒。在Freddie看来,他已经尽其所能地让Hester过得舒适,他不明白Hester为何无休止地渴求“已经得到”的爱情。与此同时,导演又多次强调Hester语言的魔力:

  - Freddie darling, would you come home with me please? (Freddie,亲爱的,求你跟我回家好吗?)

  - No, I will not. You’ll start, talking and pleading. (不,我不回去。我一回家,你又会求我留下。)

  - No, I won’t. I promise I won’t. I swear I won’t try to make you stay. I won’t even talk if you don’t want me to. Trust me, Freddie, I swear. (我不会的。我发誓。如果你不想听的话我一句话都不说。我发誓,Freddie。)

  - Freddie stay with me tonight, just one more night. (你能留下来陪我吗Freddie?最后一晚。)

  - No. You’ll start talking and …, I’ll be lost. Both of us will be lost. (不。如果我留下,你又会滔滔不绝地说话……,我又会困惑。这会让我们俩都困惑。)

  Hester一次次放低姿态,恳求Freddie跟她回家,恳求他自己回公寓拿东西,恳求他陪她最后一晚。她的温顺反而换来男主的抵触,为什么?是否男主曾被说服,被“掌控”(这个词不是特别到位;准确来说,应该是两人关系的发展不以男主的意志为转移)?在这段感情中,Freddie是否感到自己的被动和无能为力

  作为一个略带大男子主义倾向的角色,Freddie企图将Hester变为他的“所有物”,以达到两人地位的平衡。比如将Hester称为他的妻子(此时女主并未离婚,两人仍属非法同居),扔给她一先令让她去交燃气费,在两人分手的第二天清晨看着女主为他擦皮鞋。当Hester履行着一个妻子、一个传统文化中女人应该履行的职责时,Freddie的不平等感得到了一定的宣泄,因为他在扮演一个传统男性的角色,一个家庭的强者,一段感情的主导方。分手时,他把高尔夫器具留给Hester去付房租,也是让这个角色善始善终

  这两个金童玉女看似般配,却无法长久地在一起。原因女主已经说得很明白:You know as one of those kinds I brought up to believe it is usually the man who is the one doing the loving part.(我从小被教导说男人才是付出爱的一方。)在这段感情里,Hester可能更接近于传统意义上“付出爱的一方”,她的一言一行推动着两人的关系,也逐渐为男主带来压迫感。Freddie不可能也不愿意作被支配的一方,而至于Hester,娜拉已经出走,不再回到过去**。

  *此处引用的是1994年BBC版本的台词,Colin Firth饰演Freddie Page,Penelope Wilton饰演Hester Collyer。抖森这句台词的前半段未变,后半段大约是the line would stretch from here to XXX,最后一个词听得不是很清楚。但意思一致。

  **这片子的结尾太像《乱世佳人》了,连配乐都有点像……。一开始不大理解Hester那个充满希望的笑容,总不会为了表现tomorrow is another day加个情绪过度跳跃的致敬。希望从这个角度来看能稍微解释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Hester也获得了解脱。

  最后的最后,姑妄言之,姑且听之,不必当真:)

  《蔚蓝深海》影评(四):心痛留给现实,美好留给记忆

  然而首先说,大半夜看这种想法太多的电影真的不好,电影刚开始5分钟我就发现今天注定要对着床板瞪眼睛了。

  关于为什么要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因为这两天重新看了《空王冠》不小心中了抖森的毒,开始各种扒拉软妹的作品。刚开始接触这部电影时,以为是一部浪漫的爱情文艺片,而当女主海斯特自杀时回忆起初见弗莱迪的美好当初,才发现这其实是一个极其纠结的故事。海斯特的律师丈夫和他的母亲扮演了保守又自视清高略带腐朽气息的英国贵族的角色。海斯特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上层社会的姑娘,受阶级思想的影响,嫁给了年长自己许多的正牌绅士,从而开始了毫无激情一成不变的生活。这时年轻活泼的弗莱迪的乱入在海斯特在向往激情的心里种下了不安分的种子。如果导演顺着这条路子顺风顺水的拍下去,那就是活脱脱第二个《泰坦尼克号》,但情节的发展却让我感觉就是英文版的《花样年华》和《2046》。退役士兵弗莱迪为什么会爱海斯特,是因为在暴戾的战争气息中生活久了的他,突然见到了一位岁月静好的美女子。而海斯特为什么爱弗莱迪,是因为一颗年轻却跳动缓慢的心脏突然注入的新的血液。但是经过三个月的相处,他们都发现对方并没有想象中完美。当初吸引弗莱迪的来自上层社会的书卷气息有时会变成无法忍受的矫情与小题大做,而当初吸引海斯特的活泼和灵动时常会转换成突如其来的暴怒。很多小细节都可以看出,二人在这些问题上争吵过许多次,因此在这段感情中他们都是自私的,无法为对方改变,所以爱和恨交织在同一个点上才会使海斯特选择自杀,于是这种极端的举动直接导致了弗莱迪的崩溃和离开。

  影片表现力最强的时候是在弗莱迪决定留宿直到清晨离开。前一晚弗莱迪的决绝使海斯特动摇了留下他的心,当第二天早上两人又面对面时,弗莱迪又拖延时间想让对方把自己留下,而此时坚定的却变成了海斯特。

  关于选角,觉得抖森挺适合,试想如果是一个五大三粗的糙汉怎样吸引到这样优秀的女子?所以必然是一个外表看上去符合贵族审美观的人才能继续制造出诸多矛盾点。话说抖森在酒吧外突然吼的那一嗓子把我吓了一跳,寻思一直温文尔雅的伊顿公子发起火来也挺吓人。

  关于结尾, 很高兴电影给了一个看似令人伤心的结局,但实际上分手是把对方变成了一个完美的记忆,如果再生活下去,当初吸引自己的那份美好只会被时间消磨的一干二净。实际上我在看的时候一直特别纠结,一边少女心作祟希望一方突然松口留下,另一方面暗暗担心万一编剧真让皆大欢喜,这种一哭二闹三上吊最后来个玛丽苏拥抱的结局真是对不起我失去的睡眠。

  关于悲剧,相对于郭敬明式的主角配角死光光的硬式结尾,更喜欢这样心痛中带着的一丝不舍和庆幸。

  《蔚蓝深海》影评(五):关于爱的不同评价标准

  这是一部让我膝盖躺枪的作品,关于真爱的不同评价标准,这是我对于这部作品自我的,浅显的理解。

  Hester的丈夫William是通过责任与义务,来表达自己对妻子的爱的,我对你的生活负责,让你生活的体面,衣食无忧,便是我对你最大的爱;

  但Hester所向往的,是那种可以触发荷尔蒙分泌的感情,我的心和我的身体都能感到,我是这么爱你,我要的不是“合适”,而是占有的满足感;

  抖森扮演的Freddie则认为爱是自由的,但不应该失去自我,最终,自我的独立性是最重要的。

  人与人的感情,没有哪种是对,哪种是错,对错只在你爱的人,或爱你的人,彼此追求的是否是同一种定义下的真爱——是责任、是全身心的占有,还是自由的爱。

  如果你的爱情最终是一场悲剧,那也只能说,你的那个人与你追求的东西截然不同而已。

  《蔚蓝深海》影评(六):假装客观的NC影评

  知道这部电影是因为当时看到缺同学的After the dance的review,爱情压抑什么的我最好这口了,Rattigan又是出了名的只会写upper middle class,完全没有抵抗力。但After the dance毕竟是他secondary作品,有了上次看Tennessee Williams的the loss of a teardrop diamond的教训,我决定还是从代表作入手,找出了55年vivien leigh版的电影。

  Leigh的演技就不用说了,如果你对她本人的风格或者个人生活有任何了解,都会明白hester这个角色非她莫属。纠结,脆弱,悲情,用电影的原话来说,她爱上的人真的是“the whole of her life”.这样的表演很subtle,所以给leigh配戏最出彩的必须要raw,像gone with the wind里的Garbo,像a streetcar named desire里的Brando,像the deep blue sea里的More。

  所以55版的成功在于表演的contrast,在于对原著,对rattigan最拿手的unreciprocated love theme的忠诚。所以这里的freddie真心不爱hester。

  同样是terence,davies对rattigan的改变还是很大的,但是必须承认挺deft的。Davies始终不愿舍弃他最爱的长镜头,比如地铁里那段,我觉得突然把故事提升了一个层面,终于用电影讲故事了,而不单纯再是theatrical adaptation onto the screen.

  好了,重点终于来了—tom的freddie。必须承认要是leigh版hester,这个freddie真是温柔地要死(虽然我知道有同学还是想拿锤子砸他)。但是rachel来演,就是totally different story.虽然我不想穿越,但是rachel是constant gardener那样拿奖的表演,她的风格确实赋予了hester勇气和坚强,配tom这样的“真爱”,其实刚刚好。

  我的问题是看11版的时候我已经是tom的超级脑残粉了,这部片子所有的多伦多采访我都翻过了,知道tom的take是非常sympathetic的:他爱她,但是经历在50%飞行员上了天就着不了地的战争后,他不能理解或者忍受一个人对自己的生命如此的不珍惜。Ok, I get it.所以我也觉得hester自己把生命寄托在别人身上很pathetic,但是最后一幕我还是无法接受的。Freddie,you cry too much!这显然是davies的subjective artistic choice,我这种普通小观众没什么资格质疑人家,但是作为普通小观众,小NC粉,我都觉得freddie太温柔了,太caring了,那这个freddie是不是真的有点太温柔了呢?我可是做好准备defend我家tom如何不是坏人的!

  Tom说davies在片场给他很大自由发挥的空间,即使是direct,也是给他背背T.S.Elliot之类的,我很想知道那个哭戏对应的是哪篇elliot,我改天去拜读去。即使是freddie用他能给的方式爱hester,那个哭戏算什么?同情?离别的伤心?还是他不忍心?

  Tom, answer my question….

  《蔚蓝深海》影评(七):爱情过后,满眼唏嘘

  充满激情的爱恋迷人但却短暂,默默相守的感情平淡却能永恒。

  明知这种爱欲情狂一旦步入便难以自拔,但人世间还是有太多的义无反顾、种种的矢志不渝。假如在错误的时间真的遇到了那个能给予你所需的人,在你平凡淡漠、波澜不惊的生活中惊起了一池涟漪,你该怎么办?是飞蛾扑火孤注一掷?还是克制己欲继续向前?也许老之将至回首往事时你只会莞尔一笑,也许年华逝去追忆往昔时你依然肝肠寸断……不要紧,你所经历的这一切都不过是人生旅途中的一道道独特风景,是自身在世间存在过的长久印记,“May there be enough clouds in your life to make a beautiful sunset。”这句话怕是最好的诠释。

  爱情本无对错,无论何去何从,请尊重自己的决定,善待他人,善待自己;无论何时何地,爱情也不是生活的全部,因为“我们都爱过,但生活中还有和爱情同样重要的事情,也许还更重要。”

  《蔚蓝深海》影评(八):爱与自我

  最后Freddie离开的时候,Hester看着他遗留下来的手套,在壁炉前跪地痛哭,抽泣着烧了手套,然后走到窗前拉开窗帘,面带笑容,镜头拉到了窗外的景色,至此我相信她至少理解爱情了,以后也会逐渐过上自己的生活。

  说Freddie负心真的是有失偏颇,当一段关系笼上死亡的阴影,很难再继续下去,分开虽然不是最好的选择,然而事已至此,分开对彼此来说都会是解脱。这段关系给了他们很多的记忆,美好和挣扎,Hester应该有很多的成长,人物性格也更丰满。Freddie,不知道他会怎样理解,也许就是一段记忆,会想念Hester,但不会被羁绊吧,不懂男人,无从知晓咯。平心而论,如果他们真的结婚了,也许会变成另一版本的革命之路……

  Whatever,生活还是要继续下去,爱情从来不是生活的全部内容,吃饭睡觉上班打球喝酒旅行,该干嘛干嘛。借用房东太太的话来说,当一切无可挽留时,请保有最后的尊严。

  《蔚蓝深海》影评(九):三观不同何以为谋啊

  想了一下儿还是点了“推荐”没点“力荐”,总体来讲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片子,表现手法很文艺,但是点名的主题却很现实,唯一让我觉得别扭的就是女主的三观,实在很难理解。不过这还是回到了一个老问题上,也许就是扭曲的三观和每个人面对自己生活迷惑的态度,才让人觉得有拍成片子来讨论的必要。

  几个突出感受写一下吧,首先:不是一个世界的人真的可以在一起么?这一点我非常悲观,如果有那么1%的可能的话,也是要双方非常非常地努力去了解彼此不同的生活,并且愿意放弃自己一直以来的某些想法而照顾对方的感受,想做到这些非常难。

  Hes出生长大的传统家庭和他所接受的教育,注定她对出轨这件事儿还是心有顾忌,但她又注定是她那个圈子里的异类,受不了平平淡淡甚至有些装逼的上流社会的日常生活。这样过了一些年之后她发现能够从另一个世界里的人身上找到生活的乐趣,所以她开始了另一个平行世界的生活,试图从中找到平衡但是最后失败了。

  William希望过一个稳定的生活,他有令人羡慕的工作,很好的家庭背景,美丽和善的妻子,尽管还有个无趣的老妈(大概William本人并不觉得)。每次Hes和老妈拌嘴的时候,William什么话都不说,顶多静静地圆个场儿,说明他并不觉得这样的生活有什么“需要逼得他决裂”的地方,他爱她老婆,并且不明白这样过一辈子有什么不好。

  Freddie就是我认为那个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他的家庭背景我们并不清楚,但战争的经历很显然已经占据了他某一段时间全部的生活,他在引以为豪的飞行经历里面找到自己人生的价值,他知道现在这样稳定的生活来之不易,但也因此迷失。他有些害怕别人的不认同,害怕自己给不了深爱的人什么东西,害怕与他完全不是一个世界的Hes总有一天会打破他们之间微妙的平衡。说到底Freddie的敏感和隐藏很深的暴躁造成了最后的结果。

  从最后William送了一本十四行诗给Hes做生日礼物就可以看出来,他懂得他们这类人珍视的东西,认为相爱就应该记得、就应该让我高兴,而Freddie爆发的诱因就是他以为“没给生日礼物就要自杀是一件莫名其妙的事儿”,其实在此之前Hes应该已经偶有崩溃的时候了,绝不是这一件事儿造成的,但她可能解释不清楚也不想去解释,所以缺乏交流的两人总是莫名其妙吵个底儿朝天。

  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三观不同背景不同的人真的很难在一起。因为要我们做到去了解另一类人真的太难了,我们可能是朋友可能是知己,但是要每天踏踏实实过日子处理一切繁杂的琐事,同时又要在精神层面找到安全感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这些要做起来都太难太难。

  举个例子我觉得生日这件事儿真的无关紧要,早一天晚一天庆不庆祝都无所谓,如果有一天是特别的,会是因为其他的事儿而不是与生俱来的生日这一天。但是我知道有的人非常看重这件事儿,很看重某个纪念日,一旦身边人忘了,他们就会迅速认定你是不关心他们。我可以理解这种敏感,我也可以接受,并且努力改变自己,但如果对方真的因此作出我认为“出格”的事儿,我也会觉得他们不可理喻,赶紧躲得远远儿的好。

  其实说到底都是缺乏交流,缺乏相互理解,缺乏放弃自己想法去深切体会对方生活的勇气。这是一件很无奈的事儿,每天都在发生,如果我们是个旁观者我们可能能择清楚,但当我们身处其中,很多时候想到的只是“你为什么不理解我”,而不是“我要怎么做才能理解你,并且让你理解我”。

  然后再来说说片子本身吧,整个故事都发生在一天之内,其间穿插的美好回忆都停留在女主的脑子里,用她的视角叙述出来。Hes和Freddie之间的美好时光,他们之间发生的冲突,还有面对以往“正常生活”的无奈。无数次我都得按暂停键,停下来想想清楚,然后再继续看下去,因为它叙述故事的风格实在有点儿太文艺,很容易就看晕了。

  细节表现很美,女主的某个表情都有很多故事,我最喜欢的一段儿就是她冲进伦敦地铁,然后在列车呼啸而过的瞬间想起了二战期间大家聚集在已经被当做防空洞的地铁道里面唱歌相互鼓励又担心未来的情景。还有就是最后女主站在窗前看着萧条的城市街道,但其他人的生活仍然日复一日地发生着,孩子在废墟上玩儿,也许这一瞬间她能够理解Freddie心里的纠结?无论战争为他带来多少骄傲,那毕竟也是战争。而人们的生活不需要这些,大家需要健康温饱的生活,需要安静的下午茶时光和站在画廊里欣赏艺术的心情。就像楼下大妈的丈夫,退伍海军,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家人在照顾他,鼓励他活下去给他信心和温暖。

  战争总是会过去,而停留在过去的人,却需要我们拉一把他们。我想起抖森演的另一个片子Midnight in Paris,那里面Gil也说,怀旧是永无止境的,但只有当你把自己融入现在、当下你的生活里的时候,你才能发现人生真正的意义。Freddie接受了在南美试飞员的工作,他虽然说过“我再也不会去开飞机”,但还是不得不承认,这是他最擅长的事儿,也是通过这个工作,才能真的直面现在的生活,不说对整个人类社会做什么贡献吧,至少不会让他仅仅停留在回忆过去,能够让他找到当时当下的他,存在的意义。

  再来说说抖森吧,我估计大家都是因为这货全裸出镜又是主角所以才来看片子【捂住鼻血……查了一下儿IMDB发现这个最早在爱尔兰和英国上映,过了快半年才引进美国,又因为是文艺片的关系所以好像并没有上过什么大的影展。本来抖森是带着这个片子去多伦多的,结果TIFF的采访很少有人提到deep blue sea,也可能因为他2011年片子井喷了大家没空关注到每一部吧。相比其他配角或者客串的片子,这部他的戏份很多。尽管大家都说女主是唯一的主角,其他人都只出现在她的视角里,但不得不说两个男主的演技都非常牛逼,我们观众通过女主的视角应该可以体会他面对这样两个人,两个世界的观念和生活的时候,我们会有怎样的纠结。

  抖森演的人物非常易怒,所以就看到很多龇牙咧嘴炸毛的桥段。我记得有人写Henry V的影评的时候,说抖森可以举重若轻,但是举轻若重的时候不尽如人意。我非常同意这一点。大段大段的念白和同一种情绪即便持续很长时间,他都可以表现得很自然,但是到了用细节来诉说内心的时候,他的表演让人觉得稍显僵硬。用眼神儿和小动作来表现性格,我觉得是塑造人物的关键。相比起来我觉得他演的Scott,那种浪漫又有些不安的感觉,比这里的Freddie要有意思得多。Freddie的情绪都在某一特定的场景下表达,是故意设计出来的。但是客串Scott短短几分钟几个小桥段,就让我们能管中窥豹看到这个人复杂的性格。

  然后我记得抖森采访里面大夸Rachel的演技,不得不说女主塑造得很成功,尽管故事里面女主的三观我实在不能认同,但这种纠结还是完全被表达出来了。一个本身并不勇敢的人,有那么多热情和不甘心,又特别害怕失去。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不都如此吗?这里的Hes面对的是选择适合自己的爱情,我们面对的更复杂的事儿的时候,也肯定不可能痛痛快快地抉择。

  最后大赞电影配乐。我个人喜欢交响乐团或者室内小弦乐团的BGM,尤其在表达人物内心的时候,一段悠扬的旋律比任何语言都来得直接。音乐可以表达心情,也可以表达冲突。我之前对这个导演和配乐的团队没有任何了解,但看过片子之后确实觉得很棒。冲这个也要多打几颗星啊。不过话说回来了,它毕竟是一个在小场景里唧唧歪歪的文艺片,个人觉得在自己电脑上看和去电影院看宽屏没有什么区别,所以默默偷笑一下XD

  《蔚蓝深海》影评(十):不可理解的爱?

  总有些爱情,看起来似乎是不可理喻的。

  家境良好美丽高贵的女人,有着完美的婚姻,丈夫优秀高尚,尊重宽容,也许还会有个聪明可爱的孩子,看上去就是那种可以印在广告宣传页上的美满家庭。

  但是她爱上了别人。

  还往往是个旁人看来无甚优点,轻浮放浪,只会甜言蜜语,有着动物的单纯和冲动的男人。

  她却义无反顾,离开了家庭,放弃了名声,将自己隔绝于世,只要爱,只有爱。

  但爱都不持久,于是她的爱将情人窒息,爱情显示出来另一副面孔。最后她被情人被弃,下场凄凉。

  很多人会咬牙切齿的说一句活该,很多人会哀其不幸恨其不争的怜悯她的命运。

  但其实她并不需要这些。她甚至一开始就能预见结局。

  爱过的人都会懂得,没爱过的人,怎么也不会懂得。

  爱情到来的时候,什么家庭财富地位, 统统是浮云,甚至你爱的那个人面目如何都不重要,你只是被上天选中的棋子,毫无反抗之力的迎接从天而降的命运,被裹挟,被淹没,被毁灭。

  在命运到来之前,她和所有人一样,对爱情的汹涌无甚了解,对被爱情催眠的人群无法理解。在命运到来之后,爱情是她唯一的养分。

  爱情从来就不是安安稳稳过日子,长相守细水长流,从来不是。爱情一定程度上是痛苦,是信仰,是灵魂的撕裂,是极致的欢愉,是身不由己,是末世癫狂的舞蹈,一场狂舞将自己献给神灵。

  所以爱情无法和生活比较,生活在爱情面前丢盔卸甲,毫无还手之力。所以勇敢的女人为爱离开丈夫离开家庭,字典里没有后悔二字。

  而爱情总无法持久,尤其在生活面前。生活落落大方的扳回最终的胜利,用平淡和空虚淹没所有的独特和激情。

  胜负无法言说,对很多人而言。不存在什么胜负。是这样,事情就是这样,爱情被瞬间点燃,然后燃烧殆尽。区别只是你是否有幸被选中进行这一场燃烧。

  幸运的人不会去想什么胜负。而没有被选中的人,会庆幸自己安稳的躲在人群中,细水长流的生活,于是他们把这叫做真正的爱情,于是他们鼓吹手牵手的老年人是爱情的楷模。

  爱过的人才知道什么叫爱,无法言说,不屑解释。

  这世界向来是这样,苟且偷生,安稳度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