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差点改变世界的人》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差点改变世界的人》的观后感10篇

2022-04-04 03:0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差点改变世界的人》的观后感10篇

  《差点改变世界的人》是一部由奥利弗·西斯贝格执导,卡塔琳娜·舒特勒 / 布尔格哈特·克劳斯纳 / 菲力克斯·伊特纳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差点改变世界的人》观后感(一):“无能者"的逞能

  讲真,因为根本无法评价《elser》的拍摄技巧

  或许是我本体陷得太深的缘故

  从头至尾,都以第一视角去观影

  像个扯线木偶般的,任由内心被剧设拉来扯去

  事实上,主线在十几年前早从二战野史中读到

  但仍留下愚蠢至极的眼泪

  这部影片有个中文译名叫

  “差点改变世界的人"

  说的就是那个差点刺杀希特勒成功的Georg Elser

  他是一个小村庄的小人物

  在片中的他甚至都不能算是有正能量的小人物

  他,嬉皮笑脸,不务正业,热爱泡妞

  在私生活上毫无底线

  简直是踩在渣男国的边界线上。

  他一开始甚至没有鲜明的政治立场

  纯粹因为发小是红党的,才和红色联盟一起玩儿

  纳粹还没拿到绝对统治权期间,

  每当红党好哥们和纳粹党人在啤酒馆滋事斗狠

  他总悄悄溜走,被朋友怒骂为胆小鬼

  “暴力,这东西一向没什么用"

  他倒是理直气壮

  没错,打来打去多烦人 不要打扰这哥们泡美人

  他对所有派别的狂热都存在一定程度怀疑

  他从没加入任何党派

  真正让他产生转变的是目睹好友舒尔被捕被虐

  邻居阿姨的游街示众 孩子的出生与夭折

  孩子们那天真的残忍和大人们那愚蠢的狂热

  撕开了他懦弱的皮囊,释放出怒吼的灵魂

  “嗷~~我要改变这一切"

  他差点成功了,差点能拯救了5千5百万人的生命

  就差了13分钟

  结尾处的两次执刑很经典,典狱长和elser

  对比间,暗藏着克制微妙的人伦低语

  不宜拉片,太虐 作罢。

  勾起我少时的回忆

  曾经和我初中挚友争论过一个类似“希特勒是恶魔还是天才"之类的无聊的问题

  好友一句“你所崇拜的拿破仑,和希特勒本质有区别吗?"把我噎得气急败坏 双眼飙泪

  这么多年过去了,

  我开始反思她所说有部分的道理

  没有所谓的正义的战争 战争制造者都是罪人

  ……

  她所说的是军事才能 我说的是反人类的残忍

  是不在一个象限的自说自话。

  我在想,

  假如我在某个平行时空或未来的某个时刻

  被剃光了头发脸上刻满屈辱的黑字

  蹒跚行走在集中营人犯间,

  我那崇拜希特勒的挚友是否会偷偷递给我一个面包,或为我偷偷哭泣。

  幸好,我在此时此刻这个时空里,

  过着平庸的日子,无需去抗争任何残酷的真相。

  而这就是我,这个“无能者"最大的幸福

  Love&peace[爱你][爱你][爱你]

  《差点改变世界的人》观后感(二):浪漫主义和冰冷现实

  本片由2大部分组成:主角浪漫的个性和回忆与现实世界的冰冷环境。

  浪漫的个性由elser唱的歌贯穿始终,他始终活在自己浪漫的内心之中,他不在乎道德也不在乎党派、理想。他是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他只相信自己认为对的事。所以直到最后,警察总长仍然认为他是一个妄想症患者。对于elser来说,他的世界里他就是元首。追求女孩,放荡不羁,他敢于在小镇上和有妇之夫相爱之后还住到对方家里,他敢于在纳粹突击队带走朋友的时候站出来,都表明他不在乎别人的想法。

  冰冷现实的高潮来自于5年以后,1945的绞刑。审判者警察总长先生自己也被吊死在绞架上。导演用了一段长镜头表现他被吊死的全过程。整体画面好似油画一样静止,所有的人和物都没有动,只有受害者的双腿在抖动,而且一再挣扎,总是在观众以为停止的时候又再跳起。整段过程一气呵成,最后除去脏裤子的细节也被还原。

  最后,希特勒惊人的让这个主谋活到了帝国倒塌的一步。可以说这源自于他的浪漫——想让这个反对自己的人亲眼见到自己带领德意志民族走向辉煌。然而当一切尘埃落定的时候,他决不能让这个人活着。看到这里我不禁在想,如果elser和希特勒做个对调会发生什么?我忽然想起了我国的建国之君……一切都让人不断回味。

  《差点改变世界的人》观后感(三):可惜没有如果---解析德国电影《埃尔塞》

  1. 名词解释:

  德国国家元首:1871年到1945年间设立的职位。国家元首代表内阁行使权力。

  慕尼黑协定:

  1938年9月29日-30日 英法德意大利四国首脑 (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 墨索里尼)在德国签订慕尼黑协定,英法两国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送给德国,换取短暂和平。

  贝克勃劳凯勒啤酒馆:

  1923年11月9日,纳粹党在酒馆中发动武装政变,预计推翻魏玛共和国。最后失败,纳粹政变份子被捕,希特勒被判叛国罪,监禁5年,在狱中赫斯协助希特勒撰写了《我的奋斗》。此书促进了纳粹的发展。

  1933年之后,希特勒在每年的11月8号,都会在此酒馆发表演说,纪念啤酒馆政变。

  . 11月9日,为柏林墙倒塌的日子, 也是啤酒馆政变和水晶之夜的日子。所以,德国国庆定为东德加入西德的日子,11月3日。

  红色阵线战士同盟:

  德国在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共产党领导的组织, 保卫工人阶级利益,时常与纳粹党发生冲突。1929年,党卫队逮捕射杀其成员,所有资产没收。 1933年纳粹掌权后,更多的成员被逮捕,送进赶死冲锋队中。

  德意志帝国监狱长 Arthur Nebe:

  1931年7月1号加入纳粹党卫队,后被任命为监狱长。称参与犹太人大屠杀。晚年1944年7月20号代表反战者与希特勒谈判。1945年1月16日卷入反政府暴动,1945年3月3日被自己下属执行死刑。

  2. 电影里事件的时间线:

  1923年10月8日: 希特勒在啤酒馆筹备政变

  1933年 1月 30日: 希特勒当选国家元首

  1939年 9月 1日: 进军波兰

  1939年 9 月3 日: 英国法国对德国宣战

  1939 年 10 月 8日: Elser (埃尔塞) 暗杀希特勒

  1944 年 7 月 20日: 多人参加的刺杀希特勒行动

  1945年 3月 3 日: 典狱长 Arthur Nebe 被执行死刑

  1945年5月9 日: Elser (埃尔塞)在达豪集中营被枪决

  1945 年 5月 29 日: 美国军队解放达豪集中营

  1945 年8 月 8 日: 德国宣布投降,二战结束。

  坐进电影院,大屏幕一片黑暗,耳边响起一个男人沉重的呼吸声,接着镜头拉近,埃尔塞(Elser)跪在一个墙边,紧张地装着自爆装置。

  整部影片用蒙太奇的方式,讲述了埃尔塞放置炸药,被党卫队逮捕刑讯最后被枪决的过程。其中穿插着他青年,中年的回忆,讲述了他的心路历程。

  3. 影片的几处衔接:

  3.1.影片开头,希特勒在啤酒馆演讲,党卫队递过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飞机无法正常起飞。由于交通工具改变,希特勒比平时早离开13分钟,躲过了暗杀。炸弹在21:20分爆炸,在酒馆内留下120-150位民众,8人死亡,16人重伤,47人轻伤。

  3.2.埃尔塞放置好炸药包以后,希望尽快离开德国 。暗杀当晚20:45,他试图逃往瑞士,在德瑞边界被党卫队逮捕。他的口袋里放着啤酒馆的平面图,通行证过期,胸前别着红色阵线战士同盟的徽章。他的膝盖带着很深的伤口,因为长时间跪在地上安装炸药造成。

  3.3.影片转回埃尔塞初恋的情景。埃尔塞的初恋情人,现在坐在他旁边,记录着党卫队的审判词,听着他因严刑拷打发出的惨叫声。

  3.4.暗杀动机:他认为希特勒会带给德国不幸与毁灭,工人的工资减少,税收加重。1929年木匠每小时1马克,现在(1933)年每小时68分钱。工人收到监视,无法随便换工作。大批青少年被应征如伍,参加纳粹青年团的孩子不再认识自己的父母。甚至连宗教信仰也不再是自由的了。埃尔塞面对审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一定要这样做,希特勒一定要死,他会给德国带来不幸和灾难。”

  1933年前后,纳粹党刚刚执政,如日中天,几乎所有的节假日,人们都聚在一起,祝福希特勒,祝福国家元首。埃尔塞代表着纳粹时期 的一批德国人,清醒的认识到希特勒四处征战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并且为之奋斗。

  如果,希特勒晚13分钟离开;如果,炸弹早13分钟爆炸,埃尔塞能改变世界。可惜没有如果。

  《差点改变世界的人》观后感(四):可惜没有如果---解析德国电影《埃尔塞》

  1. 名词解释:

  德国国家元首:1871年到1945年间设立的职位。国家元首代表内阁行使权力。

  慕尼黑协定:

  1938年9月29日-30日 英法德意大利四国首脑 (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 墨索里尼)在德国签订慕尼黑协定,英法两国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送给德国,换取短暂和平。

  贝克勃劳凯勒啤酒馆:

  1923年11月9日,纳粹党在酒馆中发动武装政变,预计推翻魏玛共和国。最后失败,纳粹政变份子被捕,希特勒被判叛国罪,监禁5年,在狱中赫斯协助希特勒撰写了《我的奋斗》。此书促进了纳粹的发展。

  1933年之后,希特勒在每年的11月8号,都会在此酒馆发表演说,纪念啤酒馆政变。

  . 11月9日,为柏林墙倒塌的日子, 也是啤酒馆政变和水晶之夜的日子。所以,德国国庆定为东德加入西德的日子,11月3日。

  红色阵线战士同盟:

  德国在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共产党领导的组织, 保卫工人阶级利益,时常与纳粹党发生冲突。1929年,党卫队逮捕射杀其成员,所有资产没收。 1933年纳粹掌权后,更多的成员被逮捕,送进赶死冲锋队中。

  德意志帝国监狱长 Arthur Nebe:

  1931年7月1号加入纳粹党卫队,后被任命为监狱长。称参与犹太人大屠杀。晚年1944年7月20号代表反战者与希特勒谈判。1945年1月16日卷入反政府暴动,1945年3月3日被自己下属执行死刑。

  2. 电影里事件的时间线:

  1923年10月8日: 希特勒在啤酒馆筹备政变

  1933年 1月 30日: 希特勒当选国家元首

  1939年 9月 1日: 进军波兰

  1939年 9 月3 日: 英国法国对德国宣战

  1939 年 10 月 8日: Elser (埃尔塞) 暗杀希特勒

  1944 年 7 月 20日: 多人参加的刺杀希特勒行动

  1945年 3月 3 日: 典狱长 Arthur Nebe 被执行死刑

  1945年5月9 日: Elser (埃尔塞)在达豪集中营被枪决

  1945 年 5月 29 日: 美国军队解放达豪集中营

  1945 年8 月 8 日: 德国宣布投降,二战结束。

  坐进电影院,大屏幕一片黑暗,耳边响起一个男人沉重的呼吸声,接着镜头拉近,埃尔塞(Elser)跪在一个墙边,紧张地装着自爆装置。

  整部影片用蒙太奇的方式,讲述了埃尔塞放置炸药,被党卫队逮捕刑讯最后被枪决的过程。其中穿插着他青年,中年的回忆,讲述了他的心路历程。

  3. 影片的几处衔接:

  3.1.影片开头,希特勒在啤酒馆演讲,党卫队递过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飞机无法正常起飞。由于交通工具改变,希特勒比平时早离开13分钟,躲过了暗杀。炸弹在21:20分爆炸,在酒馆内留下120-150位民众,8人死亡,16人重伤,47人轻伤。

  3.2.埃尔塞放置好炸药包以后,希望尽快离开德国 。暗杀当晚20:45,他试图逃往瑞士,在德瑞边界被党卫队逮捕。他的口袋里放着啤酒馆的平面图,通行证过期,胸前别着红色阵线战士同盟的徽章。他的膝盖带着很深的伤口,因为长时间跪在地上安装炸药造成。

  3.3.影片转回埃尔塞初恋的情景。埃尔塞的初恋情人,现在坐在他旁边,记录着党卫队的审判词,听着他因严刑拷打发出的惨叫声。

  3.4.暗杀动机:他认为希特勒会带给德国不幸与毁灭,工人的工资减少,税收加重。1929年木匠每小时1马克,现在(1933)年每小时68分钱。工人收到监视,无法随便换工作。大批青少年被应征如伍,参加纳粹青年团的孩子不再认识自己的父母。甚至连宗教信仰也不再是自由的了。埃尔塞面对审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一定要这样做,希特勒一定要死,他会给德国带来不幸和灾难。”

  1933年前后,纳粹党刚刚执政,如日中天,几乎所有的节假日,人们都聚在一起,祝福希特勒,祝福国家元首。埃尔塞代表着纳粹时期 的一批德国人,清醒的认识到希特勒四处征战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并且为之奋斗。

  如果,希特勒晚13分钟离开;如果,炸弹早13分钟爆炸,埃尔塞能改变世界。可惜没有如果。

  《差点改变世界的人》观后感(五):可惜没有如果---解析德国电影《埃尔塞》

  1. 名词解释:

  德国国家元首:1871年到1945年间设立的职位。国家元首代表内阁行使权力。

  慕尼黑协定:

  1938年9月29日-30日 英法德意大利四国首脑 (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 墨索里尼)在德国签订慕尼黑协定,英法两国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送给德国,换取短暂和平。

  贝克勃劳凯勒啤酒馆:

  1923年11月9日,纳粹党在酒馆中发动武装政变,预计推翻魏玛共和国。最后失败,纳粹政变份子被捕,希特勒被判叛国罪,监禁5年,在狱中赫斯协助希特勒撰写了《我的奋斗》。此书促进了纳粹的发展。

  1933年之后,希特勒在每年的11月8号,都会在此酒馆发表演说,纪念啤酒馆政变。

  . 11月9日,为柏林墙倒塌的日子, 也是啤酒馆政变和水晶之夜的日子。所以,德国国庆定为东德加入西德的日子,11月3日。

  红色阵线战士同盟:

  德国在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共产党领导的组织, 保卫工人阶级利益,时常与纳粹党发生冲突。1929年,党卫队逮捕射杀其成员,所有资产没收。 1933年纳粹掌权后,更多的成员被逮捕,送进赶死冲锋队中。

  德意志帝国监狱长 Arthur Nebe:

  1931年7月1号加入纳粹党卫队,后被任命为监狱长。称参与犹太人大屠杀。晚年1944年7月20号代表反战者与希特勒谈判。1945年1月16日卷入反政府暴动,1945年3月3日被自己下属执行死刑。

  2. 电影里事件的时间线:

  1923年10月8日: 希特勒在啤酒馆筹备政变

  1933年 1月 30日: 希特勒当选国家元首

  1939年 9月 1日: 进军波兰

  1939年 9 月3 日: 英国法国对德国宣战

  1939 年 10 月 8日: Elser (埃尔塞) 暗杀希特勒

  1944 年 7 月 20日: 多人参加的刺杀希特勒行动

  1945年 3月 3 日: 典狱长 Arthur Nebe 被执行死刑

  1945年5月9 日: Elser (埃尔塞)在达豪集中营被枪决

  1945 年 5月 29 日: 美国军队解放达豪集中营

  1945 年8 月 8 日: 德国宣布投降,二战结束。

  坐进电影院,大屏幕一片黑暗,耳边响起一个男人沉重的呼吸声,接着镜头拉近,埃尔塞(Elser)跪在一个墙边,紧张地装着自爆装置。

  整部影片用蒙太奇的方式,讲述了埃尔塞放置炸药,被党卫队逮捕刑讯最后被枪决的过程。其中穿插着他青年,中年的回忆,讲述了他的心路历程。

  3. 影片的几处衔接:

  3.1.影片开头,希特勒在啤酒馆演讲,党卫队递过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飞机无法正常起飞。由于交通工具改变,希特勒比平时早离开13分钟,躲过了暗杀。炸弹在21:20分爆炸,在酒馆内留下120-150位民众,8人死亡,16人重伤,47人轻伤。

  3.2.埃尔塞放置好炸药包以后,希望尽快离开德国 。暗杀当晚20:45,他试图逃往瑞士,在德瑞边界被党卫队逮捕。他的口袋里放着啤酒馆的平面图,通行证过期,胸前别着红色阵线战士同盟的徽章。他的膝盖带着很深的伤口,因为长时间跪在地上安装炸药造成。

  3.3.影片转回埃尔塞初恋的情景。埃尔塞的初恋情人,现在坐在他旁边,记录着党卫队的审判词,听着他因严刑拷打发出的惨叫声。

  3.4.暗杀动机:他认为希特勒会带给德国不幸与毁灭,工人的工资减少,税收加重。1929年木匠每小时1马克,现在(1933)年每小时68分钱。工人收到监视,无法随便换工作。大批青少年被应征如伍,参加纳粹青年团的孩子不再认识自己的父母。甚至连宗教信仰也不再是自由的了。埃尔塞面对审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一定要这样做,希特勒一定要死,他会给德国带来不幸和灾难。”

  1933年前后,纳粹党刚刚执政,如日中天,几乎所有的节假日,人们都聚在一起,祝福希特勒,祝福国家元首。埃尔塞代表着纳粹时期 的一批德国人,清醒的认识到希特勒四处征战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并且为之奋斗。

  如果,希特勒晚13分钟离开;如果,炸弹早13分钟爆炸,埃尔塞能改变世界。可惜没有如果。

  《差点改变世界的人》观后感(六):可惜没有如果---解析德国电影《埃尔塞》

  1. 名词解释:

  德国国家元首:1871年到1945年间设立的职位。国家元首代表内阁行使权力。

  慕尼黑协定:

  1938年9月29日-30日 英法德意大利四国首脑 (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 墨索里尼)在德国签订慕尼黑协定,英法两国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送给德国,换取短暂和平。

  贝克勃劳凯勒啤酒馆:

  1923年11月9日,纳粹党在酒馆中发动武装政变,预计推翻魏玛共和国。最后失败,纳粹政变份子被捕,希特勒被判叛国罪,监禁5年,在狱中赫斯协助希特勒撰写了《我的奋斗》。此书促进了纳粹的发展。

  1933年之后,希特勒在每年的11月8号,都会在此酒馆发表演说,纪念啤酒馆政变。

  . 11月9日,为柏林墙倒塌的日子, 也是啤酒馆政变和水晶之夜的日子。所以,德国国庆定为东德加入西德的日子,11月3日。

  红色阵线战士同盟:

  德国在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共产党领导的组织, 保卫工人阶级利益,时常与纳粹党发生冲突。1929年,党卫队逮捕射杀其成员,所有资产没收。 1933年纳粹掌权后,更多的成员被逮捕,送进赶死冲锋队中。

  德意志帝国监狱长 Arthur Nebe:

  1931年7月1号加入纳粹党卫队,后被任命为监狱长。称参与犹太人大屠杀。晚年1944年7月20号代表反战者与希特勒谈判。1945年1月16日卷入反政府暴动,1945年3月3日被自己下属执行死刑。

  2. 电影里事件的时间线:

  1923年10月8日: 希特勒在啤酒馆筹备政变

  1933年 1月 30日: 希特勒当选国家元首

  1939年 9月 1日: 进军波兰

  1939年 9 月3 日: 英国法国对德国宣战

  1939 年 10 月 8日: Elser (埃尔塞) 暗杀希特勒

  1944 年 7 月 20日: 多人参加的刺杀希特勒行动

  1945年 3月 3 日: 典狱长 Arthur Nebe 被执行死刑

  1945年5月9 日: Elser (埃尔塞)在达豪集中营被枪决

  1945 年 5月 29 日: 美国军队解放达豪集中营

  1945 年8 月 8 日: 德国宣布投降,二战结束。

  坐进电影院,大屏幕一片黑暗,耳边响起一个男人沉重的呼吸声,接着镜头拉近,埃尔塞(Elser)跪在一个墙边,紧张地装着自爆装置。

  整部影片用蒙太奇的方式,讲述了埃尔塞放置炸药,被党卫队逮捕刑讯最后被枪决的过程。其中穿插着他青年,中年的回忆,讲述了他的心路历程。

  3. 影片的几处衔接:

  3.1.影片开头,希特勒在啤酒馆演讲,党卫队递过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飞机无法正常起飞。由于交通工具改变,希特勒比平时早离开13分钟,躲过了暗杀。炸弹在21:20分爆炸,在酒馆内留下120-150位民众,8人死亡,16人重伤,47人轻伤。

  3.2.埃尔塞放置好炸药包以后,希望尽快离开德国 。暗杀当晚20:45,他试图逃往瑞士,在德瑞边界被党卫队逮捕。他的口袋里放着啤酒馆的平面图,通行证过期,胸前别着红色阵线战士同盟的徽章。他的膝盖带着很深的伤口,因为长时间跪在地上安装炸药造成。

  3.3.影片转回埃尔塞初恋的情景。埃尔塞的初恋情人,现在坐在他旁边,记录着党卫队的审判词,听着他因严刑拷打发出的惨叫声。

  3.4.暗杀动机:他认为希特勒会带给德国不幸与毁灭,工人的工资减少,税收加重。1929年木匠每小时1马克,现在(1933)年每小时68分钱。工人收到监视,无法随便换工作。大批青少年被应征如伍,参加纳粹青年团的孩子不再认识自己的父母。甚至连宗教信仰也不再是自由的了。埃尔塞面对审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一定要这样做,希特勒一定要死,他会给德国带来不幸和灾难。”

  1933年前后,纳粹党刚刚执政,如日中天,几乎所有的节假日,人们都聚在一起,祝福希特勒,祝福国家元首。埃尔塞代表着纳粹时期 的一批德国人,清醒的认识到希特勒四处征战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并且为之奋斗。

  如果,希特勒晚13分钟离开;如果,炸弹早13分钟爆炸,埃尔塞能改变世界。可惜没有如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