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玛 嘿玛》的影评10篇
《嘿玛 嘿玛》是一部由宗萨钦哲仁波切执导,次仁多吉 / 瑟东·拉姆 / 廷里·多吉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嘿玛 嘿玛》影评(一):宗家
梦旅人 《小喇嘛看世界杯》名导、藏传佛教宗萨钦哲仁波切今年推出新片HemaHema:SingMeaSongWhileIWait(台湾译名:《嘿玛嘿玛:等待成一首歌》),全片描述不丹传说中十二年一次的神祕集会发生的故事,以面具、歌舞、仪式等暗喻人生,男神级演员梁朝伟与金马影后周迅更无偿演出,还录製推荐影片。 梁朝伟表示,他因为读了宗萨钦哲仁波切的书深受启发,于是开始看仁波切的电影,也因欣赏与尊敬,于是毛遂自荐想与仁波切合作拍电影,并在电影中客串演出、前往不丹拍片。 影片中,梁朝伟饰演参加神秘集会的成员,虽然戏分不多,但充满惊喜的程度直逼《阿飞正传》片尾惊鸿一瞥的亮相,尤
《嘿玛 嘿玛》影评(二):值得多看几次的电影
看到有人推荐这部电影,心里想,怎样的电影会让梁朝伟和周迅无偿演出呢,实在太过好奇,于是开始认真观看这部电影。
一个男人来到这个类似于寻找自我俱乐部的地方,所有人戴上面具,隐藏身份,隐藏性别,在这里度过两周。在这里没有束缚,有人会安分,也有人选择顺从内心的欲望,于是我们看到在这样的森林里,有人偷窥女人洗澡,有人把男女之间的欲望置于光明正大,有人撒尿在酒瓶子里。好像正因为有了面具,脱去了身份,大家都变得肆无忌惮,文明也随之消失,存在的只是最原始的欲望和冲动。
当男主开始犯下罪恶的时候,森林的戏剧表演也进入高潮,他强暴了那个女人,然后杀死女人的丈夫。善恶就是在一瞬间,恶念一旦被放纵,结果便会是不可控的,他因此活在不安里,24年的时间一直寻找着那个女人,终于在24年之后再次回来,却发现一切都不一样了,24年后的那个世界再也不是独立的了,更像是一个真正的狂欢俱乐部。
电影本身所要传达的,是一种因果轮回,种下什么样的因,便会结什么样的果。电影中对人性的表现看似晦涩,实际很直接,让人想到了自己。导演说,电影灵感来自于网络聊天室,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写照,在现实生活里,我们给自己戴上了多少种面具,加上了多少种的身份,一旦有那么一个地方,可以摈弃所有的身份,摘下所有的面具,人性中最原始的善与恶便会展现出来,好到让人意外,坏到让人不敢置信。
电影中一开始说,要找到自我,而现实里,有几个人能真正的找到自我,或者说,有几个人能够摘下那些身份的装饰而去找寻自我呢。生死之间、因果轮回,若是去掉了所有的装饰和头衔,我们又是谁?就像有人说,面子是最没有用的东西,却是人们最不愿意放下的东西,身份或许也是一样的道理。
回归到电影本身来说,是一部好片子,至少值得多次看的电影。
《嘿玛 嘿玛》影评(三):就当做是场游戏
你就当自己已经死了
在这里 你没有身份
朔月之日 你将获得新生
我们的最后一名访客已经抵达
可以封闭边界了
今天是满月之日
一直到朔月之前 没有人可以离开这里
你必须保护自己的身份 不能暴露
这就是你戴着面具 穿着裙子的原因
甚至不要让别人知道你是男是女
是你自己决定来到这里的
你来这里 是为了发现自己到底是谁 如果没有人知道你的身份 你会做出什么样的事
这样的机会每十二年才有一次
所以别浪费了
尽一切可能 隐藏你的身份和性别
我认识你们每一个人
是我亲自挑选你们进来
应该没有人知道你是谁
有些人可能会想要打探你的身份 并因此感到兴奋刺激
你最好学会保护自己
也别去琢磨打探别人是谁
匿名是一种力量
一旦你暴露了身份
也就失去了力量
也许有人已经知道你是谁
正磨刀霍霍 就等着这个机会要害你
隐匿身份能使人上瘾 也会令你胆大妄为
所以从现在起 下半辈子都要小心了 注意你的背后
你的面具是你暂时的身份 同时它也能保护你
没人知道你是谁 这就是你的力量
如果你遇到危险 就吹哨子求救
我们也会举行仪式庆祝生与死
会举办舞蹈 派对 和戏剧表演
如果你决定在我们结束以前离开划定的边界
就再也别想回来了
我知道你们有人会违反规则
如果你们违反规则 我们会摘下你的面具 公布你的身份
你的余生都会为此饱受折磨
我们会让你永远消失
而且没人会知道你在这里
我和我的守卫都会监视着你们
《嘿玛 嘿玛》影评(四):真相 幻相
我们在这个世上的自然中阴中,生死之间的灰色地带,片中与“匿名游戏”像是梦幻或者一场起因结果不明的戏剧,亦如我们的人生。
在因果轮回之中,我们不得不戴上一层又一层的面具,即使像片中一样“匿名”也依然还有一个暂时的面具,这是修行的开始,避免不了面具。在寻找真理的旅途中,男主忘记旅途的目的而升起欲望,因就种下了,痛苦也开始了,(片中在剧情高潮时舞台那边唱诵“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最后造成了果,也就失去匿名资格,再此被安上“身份”,重新去了了这些因果。
尾声,老者说“这个孩子可能是你的也可能不是你的”最后一个镜头是男主面对镜头,看着镜头外的周迅——一切在他的选择。他背负了二十四年的罪恶感到现在要如何选择。选择——然后继续因果。实验的开始老者说“是你自己决定来到这里的”
这个戴着面具的“游戏”(这部电影)可以和太多的事情联系到一起:社交网络、现代社会、人性.....可以赋予它无数解释,因为本身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摘下一层外壳又摘下一层再摘下一层,无穷的摘下去分解下去。而当我们不赋予某样东西以我们所定下的意义之后,还剩什么呢?就像片中老者对参与者的话,“你来这里,是为了发现自己到底是谁,如果没人知道你的身份,你还会做什么呢?”
《嘿玛 嘿玛》影评(五):佛颂依然,良人何踪
可能是导演的上师身份,总觉得他在暗示宗教在当今社会中的意义。影片中宗教被简化成十二年一次的神秘仪式。最初的受邀者戴着精致木雕面具,放下以往的身份乃至性别,恪守诸多戒律清规,期望能由此直面自己内心深处的善与恶。一念之差,哪怕只是被擦身而过时的指间轻触、或是腰间不经意露出的半寸肌肤勾起了一丝情欲,已足够将一位修行者推向毁灭。
二十四年后,山林依旧,但已没有什么是神圣不可践踏的。年轻的组织者敷衍地宣读传统规则时,自己竟先笑出了声。与时俱进的参与者们带着各色毛绒头套、野营帐篷和电子设备,在法会上随着快节奏的舞曲恣意挥动双手。男主角多年前未能守住男女界线的代价,竟是个首次见面时就会俯身耳旁、脱口而出“你养我”的女儿。当苦修遭遇及时行乐,克己自律是否已经不合时宜?如何在飞速变化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和坚定?导演提出了问题,却未做任何解答。无需多说,还是何必多说?也许正应了那句“佛渡有缘人”吧。
《嘿玛 嘿玛》影评(六):While I Wait
最后结尾嘎然而止,让我措手不及:女主角离开、声音消逝、背景暗去、一片黑色。然后呢、没了么、应该还会交待点什么。等待、空白。空白。空白。影名和字幕出现。真完了、好尴尬、结局怎样没有说、失落、回忆些什么吧、喃喃到:最后一句是什么来着。
默默的到楼下吃了一碗香菇汤面。突然想到了最后那句话的意义。前面和我预设的感受一样:即使带着面具,你也逃不过内心。进入这场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找到自己。沉默、去掉身份与过去。但是发生的事情终究和他人有关,你所处的环境、与周围人的互动,在这张大网中,你本来什么都不是,却可能因为与他人互动中的起心动念行动,而陷入不能逆转的轨道。于是,他痛苦了24年,以为有了尽头,却像多米乐骨牌一样造就影响了另一张牌。这张牌最后出现。未知的未来。
每一刹那都有上万的心识产生,这些心识交融、延长、成长、彼此扭曲环绕、你以为那些开始就消逝了么,那些起心动念,鬼魅地说:“等着吧”。
“不要为死去伤心、不要为出生欣喜;你在一场梦中死去(此世),然后开始另一场梦(来世)”。你以为活着那么简单么,那些诱惑与欲望,“等着吧”。
《嘿玛 嘿玛》影评(七):起心动念即是修行
置身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我们戴着各种面具穿梭其中,努力表现面具应有的特质、行为、修养。有的时间一长,潜移默化为自己的习惯,甚至面具揭都揭不下来。而有些还是为表演行为,但还是会沉醉其中,乐此不疲。
一旦有机会,在陌生的环境,不需要面具,没有观看观众。有多少人是本性出演?是放纵自己的欲念,把贪嗔痴发挥的尽致淋漓,随欲所为,还是本着初心的模样,自律自省。其实都在一念之间。
人的一生都在善恶两念间修行,行必果,自己积的善业行的恶业像天平的两端,那些起心动念、手起刀落自己怎会做不到心中有数,善业可能容易淡忘,但做的恶业会刻骨铭心,一直追随着你,折磨着你,直到有一天,你敢直面自己的过去,揭开尘封的秘密,也将自己释放。这一刻,可能无比轻松自在。
不同宗教、不同信仰,九九归一,初心都是教人向善,保留自身最大限度的善良。
. 梁朝伟自带一双辨识度很高的迷人眼,即使带面具只一下即可辨认。他那一笑,就像宗教,深不可测。
《嘿玛 嘿玛》影评(八):他不想给予过多的提示,你想懂的却恰好在那
还真是差一点没看下去,断断续续三次才把它真正看完。电影色调没得说。前期灯红酒绿丝袜夜场里的喧嚣,再到中间森林深处戴着面具的超度仪式,中间那几个问句更是直入人心,在世几年,多少你我都是玷污他人心灵或被玷污的人,哪怕是十二年一次的仪式,有着不能摘下面具,各种规矩都不能让他们放下心中的欲望,欲望是一切罪恶的开始,但当它真正发生的刹那,却是最美的时候。后半部分对跳舞女孩的特写,美,美,美!所以当你产生欲望的时候,不要就地去解决它,扼杀它,试着用心去接受它,观察它。 BE HERE NOW . 面具底下的面孔不重要,面具本身更不重要,重要的是那颗心。 结尾女儿在夜场对其父亲不知情的挑逗,和影片中那几句对乱伦之情的反问,貌似有巧妙的回应。
影片中最能理解的地方就是对中阴的描述。“即使你找到了回家的路,却没有人跟你说话,因为没有人看得见你,不要叫喊,因为没有人能够听见。” 作为佛教徒的我,再一次切身体会到真实的孤独感,这种孤独,仿佛从会思考开始就一路伴着我………
宗喀语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没能记住怎么说,可简简单单八个字,比一万个字的鸡汤都好使。从当前来看,不可能凡事都有前因后果,但从轮回来看,今生的每一步都是前世的种子。
看完这部电影,除了感受到欲望之火可燎原之外,女主角婀娜的舞姿,还有手势,也算是艺术了吧。 BE HERE NOW AND BE A KARMA BELIEVER 努力当一个悲观主义中的乐观者吧 Btw 结尾的不丹少年 唱歌真好听
《嘿玛 嘿玛》影评(九):人生无常,及时醒悟
宗萨仁波切.我的偶像。整部片语言很少,靠的都是眼神传递和肢体动作表达情感。这样的片子需要含金量很好才能出作品。恕我愚昧,对佛教了解的太少,只看懂了皮毛。1.一失足成千古恨--男主经不起诱惑,误奸了梁朝伟在剧中的女人,更是误杀梁,导致自己内心受折磨24年。2.在森林里的舞台剧还是音乐剧?额...随便啦.内容绝对真实靠谱,都是佛陀宣讲后,弟子以文字形式记录在佛经里的内容,真实性是某仙侠剧渡劫飞升所不能比的。剧里所有的舞蹈动作都不是随便乱跳的,都有一定的密意,密意懂么?不懂去恶补一下藏传佛教里的名词理解。整场剧里,提到了无常、死亡、中阴身,包括人死时眼耳鼻舌身意的退化,以及出现的种种虚假之相--最执着的亲人呼喊你的名字等,经书里讲了,如果这个时候你不能提起正知正念,内心有一丝不舍亲人的念头,那就完了,下辈子还在六道轮回里头不得解脱。所以啊.这部剧我还得多看多体会,温故而知新
《嘿玛 嘿玛》影评(十):为什么要诱惑呢?
据说这部剧的灵感是来自现在的网络世界,人们在虚拟网络世界,扮演不同的角色。我们都不知道对方的真实情况,可能是上小学的学生,也可能是政界风云人物,其实到最后,我还是没有看懂这电影说什么。开头和结尾的周迅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梁朝伟扮演的面具人为什么要诱惑男主?只是为了好玩吗?而被强奸的女人为什么要在河边裸漏,甚至在偷情的时候故意漏出身体给男主看,我觉得从头到尾,那两对夫妻都是在暗示着性,自作自受,要忏悔和谅解,其实不光是男主一个人的事情。
我觉梁朝伟扮演的夫妻应该从某种意思来说代表人的本性,暴露性。为什么有些犯罪分子,总是很诧异的做一些暴露行为。在美国有个故事,一伙抢劫犯,成功抢劫了一个银行,而且并没有漏出任何蛛丝马迹,其中一个抢劫犯带着账款去了一个陌生地方,在哪里愉快的生活,并且有了女朋友,有一天他实在憋不住自己的秘密,把自己曾经抢劫的事情告诉她的女朋友,并告诉她的女朋友不要告诉任何人,可是他的女朋友得到这个秘密后,她不得不找个人诉说,于是她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她的闺蜜,没想到,她的闺蜜又告诉了自己的男朋友,最后这个抢劫犯就这样被抓了起来。
这就是人类的暴露性,和分享性。
男主角应该就是代表人的偷窥性。男主角几次潜进别人的地方,翻找东西。
在男主角杀了人的时候,撞见了一个带着马脸的男人,这个马脸的人应该就是代表人的围观心理。就是默默的站在旁边看你,不打扰,不举报,也不帮助。
最后,我还是想说,这部剧我有些看不懂。可能我看到的阴谋论太多了,或者我的逻辑思维,我的判断力,探究欲在作祟。还是开头,梁朝伟扮演的角色为什么要去诱惑男主,又为什么要和自己老婆互换面具。这不是故意让男主睡他老婆吗?
又或者,如《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小屁孩,一切别的情节只是男主角的遐想,是男主角看到红面具女郎在诱惑自己的老公,恰好被男主看见,被当做在引诱他。
一切都只是臆断。我们看东西习惯去想事物背后的意义,也许这部电影本就没什么意义,只是在诚实的讲个故事。一个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