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北京等待》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北京等待》的影评10篇

2018-01-22 21:1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北京等待》的影评10篇

  《北京等待》是一部由张伦执导,凯利·尼克斯 / 宋琇萱 / 塔拉·阿什拉菲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北京等待》影评(一):《北京等待》:等待是爱情中的仪式

  据说爱情是美好的,但让人记住的永远是爱情的悲剧!据说生命是美好的,但让人扼腕的却是战争疾病对生命的无视!据说等待是一种承诺,但失去却是一种常态!于是,将爱情与生命与等待相加,那么悲剧便注定了!

  ―――韩兮

  身为燕赵悲士,本应击剑咏酒,但看这部《北京等待》,正值秋夜秋思,不免小资了一把,于是心有戚戚!

  这绝不是一部完美的爱情电影,但却是一部主题明确情节完整的影片,尤其对于一个初执导筒的新人来说,这是相当难能可贵的了。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爱情故事,云南姑娘朱迪默默地去成全美国小伙乔治的异国之恋,最终却如梦如烟,一切都化成了记忆悲伤情绪显而易见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本片中关于爱情的解构是相当全面的,围绕着爱情这个主题而提出了几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有些是美好的代言,有些则是残酷无奈

  等待,这是片名中强调的字眼,也是乔治的心灵归宿。影片中的乔治家世显赫,长得也算不错,但却在经历着两次无可奈何地等待。一个美国小伙与伊拉克姑娘的爱情,虽然有些斧凿的痕迹,却为等待这个爱情中最常见的情节铺设出相当充足的理由。于是,我们了解到,这段爱情的等待是战争的结果世界电影史上表现由于战争因素而等待的爱情故事有许多,一般来说,会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便是等待之前的美好,第二便是等待的艰难。越美好的爱情,等待起来越是艰难,从而反战的精神也愈加深入人心。可以看出,此片从精神实质上,是极度符合国外这些经典名片的制作方式的,但由于各种条件原因,也许编剧无法将乔治与伊拉克姑娘娜迪娅的爱情美好充分表现出来,于是,如风光一样美丽的巴黎衬托下,这份美好的爱情却显得有些无力。而乔治等待的艰幸却又由于朱迪的出现而淡化了,显然,这段由于战争引起的等待不应该是影片中的主旨。

  那么,乔治的第二次等待便出现了,即朱迪。在忽略了娜迪娅与乔治的爱情之时,我们可以看出,导演所着重体显的其实是这种乔治对朱迪的等待。从故事情节来说,影片用了百分之九十五的篇幅来讲述朱迪与乔治的交往,带着乔治去游览名胜,帮助乔治去寻找娜迪娅的下落,以及最后守护生死边缘的乔治。无疑的,这是一种暖昧的交往,正如前面所说的,如果要反映出等待的艰幸,一定要把等待之前的美好做足!当朱迪失踪之后,乔治的等待也便开始了,影片虽然没有具体表现出乔治第二次等待的艰苦,但却为这种艰苦铺设了极其丰满的理由,于是这一次等待的结果如何已经完全可以留给观众想象了!这一次的等待显然没有第一次那么残忍,虽然也属于悲情的,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显得更加阳春白雪一些,即失去中还残存着的希望,这却极度符合中国女性的读片视点以及心理适应能力

  说到女性,不能不说朱迪。影片几乎完全采取的是朱迪的视点,她的行为贯穿了影片的始末(直到她出走那一刻)!很明显,朱迪其实也是在经历着一场等待,她爱上了乔治,但由于有娜迪娅的存在,她不得不隐藏着自己情感,在这种情况下,她的等待其实是无望的,所以,她只有把爱当成友谊奉献。但娜迪娅由于战争的原因死去了,朱迪的等待便有了转机,这么说似乎有些失了人情,但爱情恰恰是这样的,虽然无法对抗生死,但却可以维持生的希望。于是,朱迪在悉心地照顾着病中的乔治,她等待着乔治的苏醒,当然也在等待着乔治的爱情。但十分不幸,流言成了这份等待的终结者,灰姑娘能否变成公主不但要有王子追求,更要有灰姑娘本人的果敢与无畏。在这方面,朱迪是符合中国女性那份对流言的怯弱性格的,于是,她为自己的等待划上了句号,虽然有些可惜,但却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出,片名《北京等待》其实是相当符合影片实质的,乔治等待娜迪娅,北京是一个承诺,而乔治与朱迪之间的等待则恰恰是一段北京的情缘

  等待是爱情中的一种仪式,但刻骨铭心的爱情往往是与生死有关的。没有生命,无所谓爱情,但生命最大的敌人恰恰是战争与疾病。于是,战争与疾病便成了爱情的终结者。

  前面说了,在许多反战影片中,都是以爱情为主要表现手法的,因为人们希望美好的爱情能继续,不希望战争对爱情带来伤害。影片中乔治与娜迪娅的爱情便由于战争而终结了,这是极其可悲的事情。如果说人们憎恶战争是由于战争是人为的,有一个可以谴责的对象,那么疾病便是一种宿命,是冥冥之中的伤害,让人无法左右。影片中引入了非典这个非常时期概念,而主人公乔治也处于病患之中,虽然他是由于先天心脏病的原因,但疾病的确曾让人一度绝望,非典反而成了一种佐证。朱迪在看护乔治的时候,透过病房玻璃看着街上的行人,那个路口是相当具有寓意的,这组镜头虽然看起来有些幼稚,却是影片中最精彩的桥断,反复地对切体显着多层意义时间流逝,非典的恐怖终于过去,病榻上的乔治慢慢地好了起来。影片编剧并没有落入俗套地把疾病当成爱情终结的另一大凶手,只是设了这么一个局,让朱迪的等待更令人信服,但客观地来说,这样的不落俗套却在无形中降低了疾病的可怕同时也降低了爱情的艰难程度以及悲剧性。战争与疾病并没有达到统一的程度,使得影片的立意便轻淡了许多。

  爱情终归是个人的,本片所表现的主旨也是爱情本身,于是,诸如战争与疾病这种较为宏观的概念其实的确不必特别强调,立意的轻淡也在所难免。而令朱迪出走的流言倒是极其符合爱情个体性的终结问题。这样便将爱情归于个体化了,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许流言对爱情的终结更甚于疾病,更具有杀伤力。

  等待,终结,奉献等等,这些都是爱情的讲述,本人也一直强调这是一部关于爱情的影片,影片中对爱情的许多方面都给出了一种暗示与表现。但即便这样,我必须说,这份爱情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感人,主要由两方面原因,第一是细节的处理,尤其是乔治与娜迪亚的爱情,其美好几乎令人看不见的,而朱迪前一段爱情史几乎并没有任何作用。当然,还有许多细节是过于通俗,过于阳春白雪,过于高层次了,不是俺这种市井氓民所能理解的。第二点则是影片导演的心路历程

  对于许多导演来说,最大的问题便是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了,电影成为自己心路的一个代言工具,所以影片往往混乱不清。此片多少也有类似毛病,虽然我们可以明显地体味出影片的爱情,但也常常会被一些导演所要表达的意念所影响

  2003年对于中国人和世界人民来说都是不寻常的一年,美伊战争与非典都是人类灾难,而影片中也适时地引入了两件事情作为背景。娜迪娅的死可以说是美伊战争最直接的后果,而非典期间朱迪对病房中的乔治的等待也可以说是相当感人的。但既然是背景,我们更多的是希望得到背景的感觉,很不幸,这一点导演的功力还很欠火候,美伊战争靠剧中人的言语说出来,偶尔有电视或广播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加上淡化处理了娜迪娅与乔治之间的爱情,于是便更让人产生一种游离的错觉。如果片中出现一两个对战事漠不关心,甚至冷嘲热讽的人,也许更好些,当然,这具有相当大的审查风险,那么例入乔治的生活习惯,显得与众不同一些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至于非典,更是一种形式上的,无论是空旷的街道还是带口罩的人群,都没有体显出恐慌的背景,剧中人的接触更是完全游离的。只是前面所说的那个窗口对切的一组镜头是对非典的美丽描述,可怕的病魔终于过去了,被战胜了,虽然与乔治的病在对应着,但还是有些形式的意味。

  导演的第二个思考便是文明古国与现代发达国家关系问题。通过朱迪与娜迪娅极其相似的话表现出来,多少有反电影的感觉。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乔治这个美国财团的公子被两个文明古国的女人所吸引,尤其朱迪的表现以及朱迪身世的古老性,从中我们倒可以看出一种自信自尊,最后导演之所以表现云南那美丽恬静的风景也大多用意如此。但愿这是一个美好的梦,当然,这个梦在爱情的过程中还是相当有份量的,哪怕它仅仅是一种等待。

  爱情的双方往往是吸引与被吸引的关系,所以爱情中最有戏剧性的人便是那个吸引者,而最佳的视点往往是那个被吸引者。在本片中,乔治由于坚守一份承诺成为了朱迪的吸引者,所以用朱迪作视点人物并没有任何问题。但在故事的讲述中却出现了较大的问题,即乔治的等待笔墨过少,并没有特别强调地表现出来,于是这份吸引便显得有些失去力度了。而导演过于急迫解决问题的心态也令乔治失去了神秘感,影片在情节处理上便有了断裂的感觉。

  不得不承认,本片虽然在许多地方尽如人意,但在故事的完整性以及主题明确性方面还是相当不错的,更主要的是,影片整体的感觉是极具商业爱情片元素的,可以说是一部较为国际思维的爱情电影,这一点是它最大的与众不同之处!

  韩兮

  2008-10-17于通州

  《北京等待》影评(二):编导放下给广告部乱来的极品

  我善意化地把此片创作人员设想成自己,一个有很多话要讲,并在想象中有了清晰版面呈现的编辑

  接着盛大的支持场面开始了,宣传部、奥组委、市委、广电总局甚至外交部纷纷将此列为重点项目,但一毛不拔。拿着这些大名头,赞助商源源不断地找上门来,甲壳虫、奔驰、LV、卡地亚……纷纷要求至少5秒钟的镜头植入。这还不够,丽江市委宣传部、法国旅游局、工体MIX都给出地盘打上软广。

  如同操作一个大选题时,主编、美编、经营人员什么的都插上一手,这时责编经常的选择时,他妈的,你们愿怎么来就怎么来吧,老子赶快敷衍完走人。

  估计本片编导就是面临此等窘境。

  毫无经验演员想怎么表达喜怒哀乐都是他们的事。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部植入广告大杂烩的烂片!

  《北京等待》影评(三):简单的等待

  这是一部人生有幸才能看上的电影,毕竟,难得有这么一个被群众雪亮亮的眼睛鞭笞的如此体无完肤话题,为导演感到无尽的凄凉,哀悼之!

  况且,我为它的票房曾经作出了80大洋的贡献,看过了许久,印象中确实是很菜菜的,不过还好也是因为看北京等待,中奖了,还是一个哈根达斯的雪糕呢,所以,此篇也就有了情感的寄托基点了,也忽悠了个“毕生难忘”啊!感谢导演,道谢全体的演员,不过更为感谢的应该是所有的影迷们。铁证了一点,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而罗慕洛不是用嘴巴就能盖的。

  好简单的头脑,好简单的童话,想起那句金句“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

  我们是如此的受众,早已习惯了高深,对如斯的手拙之作,简直是锥心之痛,痛心疾首的,很难想象怎么可以有这么纯情的导演呢,辛辛苦苦赚来的人生财富,何必赶时髦淌这趟浑水呢!不差钱的典范,烧吧!呼喇!!!

  只是,我还是想鸣不平,至少该是向梦想致敬,为勇敢者欢呼的!

  向善求真追美的主题,还是略有可取的,judy的心路类似的诗经的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伟大的单恋,却又有令人心惜的慨叹,窒息“情难独奏”!!!

  而把爱情颤声于世界的大环球之中却由于水平未题无法支撑,空余一点点简单的风景镜头罢了!

  比起诸多的诸多,他还是有些思想有些儿想法的,只是太仓促,太心急了,没有时间的足够积淀,弄出来的四不象,也就成了众口之矢敌了。

  呜呼哀哉!仅以文字为简单的爱情故事和简单的等待纪念!

  对导演的感悼则会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杂文遗哀!

  ╮(╯▽╰)╭

  《北京等待》影评(四):没学过戏啊,那就别洒狗血了

  如果《北京等待》作为一部电影而不是一档介绍北京风土的栏目剧的话,四个字评价一无是处

  如果权势是张爱玲的春药,那么政治简直是导演的印度神油,以至于他不到处播种自己的理念就达不到高潮。导演口中的国家关照和民族情怀充斥到影片每一个可以填充和不可以填充的角落:中国女子在勾搭美国小伙的第一次约会,就跑到长城声泪俱下的探讨2000多年封建专制的利弊;美国小伙和伊拉克女友在互相指责对方政府愚蠢大人性泯灭之后,迅速的上床嘿咻;而所有在三里屯酒吧喝酒寻欢的老外,每一个都似长期潜伏于新华社,对伊拉克战争的看法与人民X报社论保持了高度且精炼的一致。甚至带着白口罩依依惜别的时候还不忘嘱咐:“中国人民一定会战胜非典的!”

  除了所有人物不说人话之外,人事儿倒是都干得挺顺。除了偶尔出现邀请老板迷奸女友这种《知音》故事之外,其他桥段每一步都在观众的预期之中,中国女爱上美国男了,伊拉克女就得死了,死了男的就要昏倒,昏倒就得是心脏病,心脏病就要做手术,做手术就要卖汽车,卖完汽车男的就醒了,醒了就该喜欢中国妹了……不是说这样的故事没有起伏,可是要看这种欺负打开电视看韩剧就完了,还来电影院顺便学校中国近代史干什么。

  当然,对于一个商人来说,拍电影能公映拿了个不知名的小奖还号称有机会冲击奥斯卡,已经完全值得他高兴得找不到北京了。

  电影是个砸钱的行当,砸钱可以请来李连杰捧场,可以搞定势利的中影集团,可以公关一个“导演杰出贡献奖”。可是,只靠砸,砸再多钱也鼓捣不出一个好电影。电影这个东西,虽是人人可看,还真不是人人能拍。

  当年程蝶衣教训菊仙的话犹在耳畔:“您挨哪儿学的戏啊?……没学过,那就别洒狗血了!”

  您瞧,辉煌如陈凯歌还能砸出《无极》呢,何况一个半路出家的生意人呢?

  《北京等待》影评(五):在神州大地做情圣

  中美合资5000万拍摄的《北京等待》若非偶然参加观影,哪怕拥有美国AOF电影节“导演杰出贡献奖”和“最佳摄影”两大头衔,也难引起笔者关注。即便该片在中国各大城市公映,通篇全英文之对白,也将大幅度缩减了观众数,成不了势如破竹的票房巨作!但论其质量,《北》片有板有眼,不仅摄影与配乐水准上佳,况且剧中两位主角在穿插的历史背景下,守挚爱,重真情,整体效果ROMANTIC,别有回味!

  打工的酒吧里的乔治(凯利.尼克斯扮演)巧遇来自云南摩梭族姑娘朱迪(宋丽清扮演),前者由于誓守女友娜迪娅(Tala扮演)的诺言,苦苦在北京守侯。朱迪昔日曾遭男友出卖,本不相信有真爱,却被男主角的至诚所感动,一颗芳心牵挂于君,伴其在京游玩。

  剧情起初,就将巧遇后两位主角安置于中华古都中,他们共同旅游参观,于是北海、天坛、长城等名胜旅游,完全展露于观众眼前。况且导演闪回到从前乔治与娜迪娅相爱时,再将巴黎风景拍了个遍,凭借着取景之优势,摄影又发挥得淋漓尽致,视效绚丽多彩,配乐也较抒情。最有意思还乃穿插着一位神秘的美国老板,总要见男主角,却屡屡遭对方躲避,几次被涮,惹得观众捧腹,编导们甚至还设计了一场北京街头追车,张驰中改变了节奏,增添了商业观赏性。

  曾出演《律政俏佳人》的凯利.尼克斯以及塔拉分饰的外国恋人,一个帅气,一个美艳,相当般配。尤以好莱坞男星凯利.尼克斯,他风度翩翩的绅士气质,忧郁的眼神,演得非常钟情。至于华裔加拿大女演员宋丽清,虽曾被亚洲FHM读者评为“2006年度世界最性感的女人”,但稍显迟暮的外表,总叫笔者怀疑中外审美差异。但小女子演得轻松活泼,又带着那种为爱惆怅的忧愁,永远默默帮助男主角度过难关,足够有说服力证明情感戏驾御恰当。此外,台湾台中市长胡志强的千金胡婷婷也在片中客串配角南希,颇为有趣。

  在爱情主线之下,片中也把背景联系进真实历史事件,娜迪娅因反对美国开战,远去伊拉克,最后闹得一对有情人难成眷属,故事微妙间批判了战乱。而酒吧中,顾客们因争执战争原由,大打出手,砸毁一切,又告诉着世人美伊之战牵连得实在太多。2003年,世界上不仅有战乱,又是“非典”爆发的危难时刻,北京街头寥寥的行人,还面戴口罩,环境勾画得到位。

  恰恰此时,男主角终于知晓了娜迪娅的死讯,导致心脏病爆发,老套的故事推进,反而让女主角朱迪开始了漫长等候。所以当她精心照料着病榻上的乔治,甚至卖掉了私家车筹医药费,无私为爱的奉献精神,顺理成章打动每个融入剧情的观众。《北京等待》注重细节描写,缠绵之处,配乐幽婉,相对许多庸俗爱情片,还算真情流露。

  初执导筒的张伦,据说筹备该片长达20年,功夫下得够足,流畅的运镜,适当的剪接,配乐、摄影、布景,技术活完全不见马虎,剧情虽未打破俗套,但推进得合情合理,又贴近了历史事件,主要人物刻画得认真,看不出新晋导演的那种稚嫩,作为处女作,已经超额完成任务。当然《北京等待》属于拍给外国人看北京的猎奇之作,虽联系到03年两大历史重要事件,野心十足,但因受题材限制,深度上并未太过挖掘,仅成为优秀的偶像爱情片,稍有可惜。

  《北京等待》其实片名就早点明了主旨--忠贞为爱。片中乔治会等待着娜迪娅回京相聚,朱迪也会默默等待着乔治从病榻上苏醒,而终于醒来的乔治呢?当他发觉真正要爱的人已溜走,立即乘飞机赶赴云南,天涯海角也要寻得伊人......剧中的两位主人翁,即便有战乱阻挡,即便有疾病袭击,即便空间把距离拉得那么遥远,仍尽心尽力痴情等着真爱,此之为神州大地的情圣也!

  《北京等待》影评(六):挑战你的极限!让我们在等待中浪费时间!

  总以为这世界上没有绝对.

  看了这部片以后,才知道,这世界绝对好是没有的,但是有绝对差!!

  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绝对的烂片,这部片绝对一看!!

  近来发现电影院的影消费直线下降,我想去电影院看电影好久了,终于在昨晚一鼓作气杀到电影院.因为是一时意气风发,也没查什么相关咨询.选了一家最近的电影院,查看时间价目表,发现在我们那个时间段里可供选择的只有四个:动画片牧场什么的----男友不爱看,剑蝶---看看海报就够呕了,画皮和北京等待,我对画皮的感觉是看看宣传片就差不多看完了.

  本来打算打道回府了,走到门口时男友忽然突发其想:我们看北京等待怎么样?我们对此影片一无所知,演员导演没一个认识的,预告听都没听说过,说不定会有什么惊喜!可以挑战一下,我想,电影院里放的电影再怎么也不能差到哪儿去吧,反正都来了.

  拿到影票时着实让我兴奋了一下,看了看离开演时间还有二十分钟急忙杀到超市买了些吃喝坐到舒适的坐位上时已经开始了各种影片的预告.

  果然不同凡响,音响,环境,无可挑剔.

  心里美滋滋的期待着,同时也想,现在看来大陆电影越来越有了好的形势,也不是什么都得一棒打死的.又想到了<独自等待>....又想了想令人怀念的北京.......

  就这么想着,

  电影开始了,

  画面色调很怀旧,有点八十年代电影的味道,然后人物出场,对话竟然是英语,呵呵,不错啊.还整了点洋的.男一号那口标准的美语,足足可以让人当教材用了......女演员长的实在不敢恭维.....化妆服装,都很怀旧......难道这是讲八十年代的故事的?

  故事情节梗概:

  一位来自云南在北京外企工作的女白领,因为在公司不会恭维献媚拍马屁被老板开除,心中苦闷于是独自来到北京一个各种白领和老外聚集的酒吧喝的烂醉如泥,在酒吧里结识了正好是她所在公司的老板的儿子,这位美国年青人为了实现和自己心爱的伊拉克姑娘的承诺,隐姓埋名藏身到这家酒吧里做一个酒保.此工作也可谓白领工作,可以随时出去和云南女白领游览北京各大旅游景点,当然游览观光时也要四处躲避正在追寻自己的父亲.在女白领的帮助下酒保终于找到了心爱的伊拉克子.......

  当确定那个喝醉呕吐表情做作的就是女一号时我想,靠,这演员是不是业余的?也许大陆能说口标准英语的好演员太难找了.所以找了个也许真的是哪位会说标准美语的白领来客串,可这位白领穿的也太土了!也许导演出不起钱了让演员自己找服装,演员一气之下找了几身最土的衣服来调导演胃口.台词设计比我们学英语的短片还不如,幼稚的无话可说,男一号和伊拉克女友大谈国际形势,女友在抱怨了一通美国的不耻后两人深情拥抱接吻......简直荒诞!

  有点如坐针毡了,幸好不是我一个人来看的,和男友调侃着:算了吧,咱当喜剧片看吧!

  如果好导演找了烂剧本,那么剧本也会有好的体现,如果烂导演找了好剧本,那么好剧本也成了烂剧本,如果好导演找了烂演员,那么烂演员也会有好表现,如果烂导演找了好演员,这个演员又有足够的素质的话,那么演员也会把导演提高点层次,如果烂导演找了一部烂剧本又恰好碰上了烂演员的话那这片就是<北京等待>!影片画面土气十足,场景俗不可耐,演员一个个面目可憎,台词幼稚虚可笑无聊至极!别说我花了银子跑到电影院里看浪费了这钞票,这点钞票在这里比起来根本微不足道,简直浪费了我的时间,我的生命!

  这部电影让我知道了电影院里也不是随便什么片都能看的,同时让我见识了真正的烂片,再烂的片还能烂到哪儿去?不要以为大陆电影在蒸蒸日上,那是假像!

  影片后来又用非典时期做为背景,酒吧内顾客与老板们的祝词简直像春节联欢晚会一样虚伪,此时我们连买来的吃喝都有点难以下咽.

  急忙逃出影院,避免自己的呕吐增加了电影院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为了表示浪费了我们时间的愤慨,更为了及时把自己失去的时间找回来.罢了罢了,天气如此寒冷,我们就当坐在那里取暖!本以为可以当喜剧看,后来笑都笑不出来,只想拍桌子跺脚蹦高骂人!

  如果你想体会一下什么叫做烂片,又想测试一下自己对烂片的承受能力,那么这部影片我给你一百个推荐!

  《北京等待》影评(七):搞笑评论:一个美国人眼里的北京等待

  我从美国来北京时间不长,但已经看过两部电影。一个是《画皮》,一个是《北京等待》。后一个叫狐狸的中国朋友请客看的。虽然这个朋友叫狐狸,但他并不能变成《画皮》的性感美女小唯。非常遗憾。

  看完《北京等待》之后,狐狸说,这个片子实际上是给我看的。我说为什么,他告诉我虽然这部片子是在中国拍的,并且叫作《北京等待》。但它和以前的电影都不一样,它是给全世界人民看的故事。并不只是因为电影都是英语发音,也并不只是因为所选用演员大都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内地人。他说,你会比我更对这部电影着迷。

  是的,我很多次被震撼了。长城的雄伟让同一部片子里的埃菲尔铁塔显得锈迹斑斑,后海胡同的味道让巴黎的街头显得宽阔却冷清,天坛、颐和园、十三陵、香山……都让电影的名字有了特殊的含义。我想,每一个到过和没到过的北京的人,都会认为这个名字是为他们起的,他们相信,北京在等待他们。而他们也非常期待着,在北京与电影里看到的这一切相会。当然,更让我们震撼的,还有云南的风景,群山之间的浩荡水面上的三艘小船,所带来的视觉享受并不比《特洛伊》里无边的舰队逊色。当然,北京的味道并不影响了它作为北京大都市的一面。高楼大厦、现代化的办公环境,都让你感觉到这个城市,是一个国际之都。他们的医生都说着流利的英语。

  走向现代的当然并不只是北京。整个中国都在给全世界带来安全感。相反的,看看我们美国,成了一个怎样的角色!在这个爱情故事里,美国人的角色非常尴尬。一个叫美国人乔治和伊拉克美丽女子狄亚娜的爱情,因为美国政府发动的战争而毁灭了。而中国人,成了两个异国情侣相约会面的地方。然而,美国人到了中国,但伊拉克女子,却没有能到达这个他们安详之地,没有在中国实现他们爱情故事的圆满结局。

  如同,狄亚娜所说的,伊拉克和中国都是有着古老文明的地方。但是伊拉克在现代却迷失了自己,最终被美国趁机蹂躏。但中国,却依然在世界上屹立。她和乔治讨论了这个问题之后就上床了,并没找到答案。但在长城上,中国女子朱迪,在她对长城的评价上,却给了我们答案。她能那么如此客观地看待中国古代的文明和现代中国人的心理变化,充分展示了一个古老民族在新时代的审慎和清醒。这大概就是这个民族再次崛起的原因。

  我想,这是这个电影带给我,一个美国人,最重要的感受。

  好莱坞电影曾经广泛地影响着全世界,包括中国人。但如今,他们的电影也开始了国际化路程。全新的视角对他们来说是新鲜的,但却很快就适应。他们会更成功。我相信。

  I love Beijing!

  I love China!

  《北京等待》影评(八):侧视|本可以拍的好的故事

  一部电影还能有多烂,作为观众我们的意志力不断地被挑战。如果看完诸葛亮对赵云说我们都生活在美好的回忆里我们只得感叹导演的想象力之丰富,那么看过这个中国话都说不清楚的中国女孩儿爱上了大财团公子的故事,就只能说北京还是一个挺漂亮的城市阿。

  什么是真爱呢?伊拉克姑娘为了祖国和父亲离爱人而去,美国男子日日在北京天坛等待着大叫三声就会重新出现的爱情,中国女孩儿听了动人的爱情故事之后对男主角悄然动情,得知爱人死去的消息轰然晕倒,默默的卖掉家当位爱人治病,大病初愈的第一个念头是死去的爱人希望自己好好活着从而转向身边人,还是在爱人的父母出现之后立刻消失在他的视线中,不知其死活。导演在安排情节的过程中把一切都归为爱情,在政治文化与爱情的冲突之中,人物的选择又不断的退位。而在对政治和文化表达看法的时候,导演的观点实在比身在中国的我们还要和政府步调一致,长城是几千年以来封建王朝对内忧外患的恐惧,非典是一定会被中国人民战胜的,虽然酒吧里的外国人一个个都带着口罩飞回老家了,伊拉克战争到底是不是因为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一个问题,但伊拉克人民是一定要为祖国而战的,小布什作此决定也一定是情有可原。当然还一定要上个高调,今天的北京在传统文化面对西方文化入侵的时候,一定是飞速发展,比原来更好了。

  猪跑我没见过,但猪还是很容易见到吧。城市与爱情,能把这样的题材拍到如此在我有限的观影经历中还是头一回,我想导演不会没看过《情归新泽西》或者《布拉格之恋》,更不会没看过《罗马假日》,《卡萨布兰卡》,而在北京,每天发生的爱情千千万万,中国妞儿爱上外国人的故事,酒吧里一见倾心的爱情故事,就跟街头的麦当劳一样几步一见吧。

  北京,中外文化的碰撞,因战争拆散的爱人,从旧爱中解脱看到眼前人……都是好题材,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拍的好的。

  《北京等待》影评(九):《北京等待》:Just it

  《北京等待》:Just it

  文/九弦日

  等待,是动词也是一种状态,是内心对某些人和事物的追求夙愿下的情感释放和冲动。无论是从剧情方面,还是导演对自己作品的真实初衷,都可以当成是对终极目标的渴求心愿。而以最原始的触觉去抚摸片名,可以理解为在北京等待什么,也可以是为了什么去等待北京,显然电影用了一个最简单的故事去打动人心,而我们获得的最直观最浅显的印象,就是爱,只不过这份爱,剧里剧外都承载了太多的意义!

  既然关于爱,很自然会让人想起那部带来很多惊喜的《独自等待》,如果是抱着这种心愿,难免会让人失望。两部电影都发生在北京的胡同口,讲的也都是关于男人女人之间的那些事,只不过,那部更平民化有股糖葫芦味,这部挺小资,甚至往高尚里奔,甭管伪不伪总透着点艺术气。

  抛去“北京”的意义,单说电影里的爱情。爱情到底是什么,此处可以用N个省略号代表一切解释。如果爱是确定的,男主角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在等待什么,就是远在战火中的她和那份山盟海誓,至于在北京,不过是剧本里他被动呆着的一个地名,在哪其实无所谓。当他得知女朋友永远无法兑现两人的承诺,他丢失了对一切的批判和牵挂。而北京的她也在等待,虽然她明白他的爱根本不属于自己。随着她的出现,他开始苏醒,她的等待让他的这份北京等待开始有了真正的意义。她等着他接受北京,接受北京的她,慢慢的,两人原本平行的追求终于有了交集。那一刻,爱情、北京、生离死别、死灰复燃,男人女人,确定,未知,因为一切都在等待,这不是终点,正在进行。

  爱情的结局无论是圆满还是破碎,都可以用美来形容,就像片中多次出现的对北京风貌的展示一样,很浪漫。即便因为战争,因为一些不可抗拒的外力,它会让人心酸,很无奈,也是残酷的美。电影的整个背景是08年全球瞩目的城市,还有些我们只能在明信片或风景纪录片中才有机会看到的自然风光,那就是自然,别管影像里是否有了技术和艺术的修饰,美不美只在人们心中,无论俗套与否,只要随着心脏的跳动有那么一丝涟漪的起搏是因为电影的画面和故事,足够了!

  说实话,导演很与时俱进,也很务实,这里没有在主旋律熏陶下的一点夸奖或鄙视的意思——伊战离我们很远,我们只是生活在被和平覆盖下的旁观者,甚至可以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普通观众,顶多对战争产生一些原生态的情感走向和评价。但,非典很近。导演就是用这样又近又远的特殊事件,让我们的思绪若即若离,感动、悲伤,诸多感慨,篇幅并不长,不泛滥,不缺失,哪怕只是一丁点共鸣,足够了!

  电影关注了人性,关注了社会,貌似保持着自我宣扬的准低调姿态,体现了国际文化和自我情感以及理念的冲突,但至少,第一冲击是来自于故事,来自于被传诵了时间意义的上千年和距离上的整个地球的一个名叫爱情的无法被定义的东西,它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微笑、一滴眼泪、一次生死、一个人、一段事,当然,可以就是这部电影。

  说小了,与狭隘无关,这是一部我们自己的电影,因为它关于北京关于中国关于在本土发生的与国际亲近的爱情;说大了,与高尚无关,更与导演的野心与理想无关,它只是一部拍给全世界的电影,可以看跨国恋,可以看对战争的反思,可以看对某国家文化的不同认识和理解,更可以看美丽城市的风俗文化,当然,对于非汉语国家,就是为了看北京,看中国。

  借用电影的风格(中国电影但全是英文对白),OK,Just it!一切都要等待,爱情,文化,如何理解,接受与否,开始了,没结束,结局如何,......waiting!

  九弦日原创影评,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联系QQ:6256450

  新浪娱乐:http://ent.sina.com.cn/r/i/2008-10-30/18502229101.shtml

  《北京等待》影评(十):《北京等待》:北京风情画

  文:十一月的雨

  1973年,乔治·卢卡斯还未因《星球大战》红遍全球的时候,曾经执导过一部电影, 描述一群刚步出高中校园,即将因不同的人生选择各自发展的哥儿们,在小城一夜之间的经历,这就是《美国风情画》。那时的卢卡斯还不是后来的技术狂人,他用对一群人的单纯描慕折射了美国在肯尼迪遇刺和越战爆发前的一段纯真年代,自然且深刻,丝毫没有说教造作之感。

  后奥运时代的2008年,借着北京在世界舞台上的余温,中国导演张伦却用一部《北京等待》反其道而行之,用大时代背景和北京的风景做华丽的陪衬,最终只给我们讲了一个跨国爱情童话故事。

  《北京等待》讲述了2003年2月,美国一跨国公司老板的儿子乔治在法国巴黎与伊拉克国家博物馆馆长的女儿娜迪娅相爱的故事。由于伊拉克战争日趋逼近,留学在外的娜迪娅被迫返伊,两人相约去北京见面。纷飞的战火使娜迪娅没能如约到达北京,痴情的乔治只有选择在北京等待深爱的恋人。在打工的酒吧里他结识了来自云南丽江泸沽湖的摩梭族姑娘朱迪。热心的朱迪知道乔治与娜迪娅的爱情故事后,决定通过自己在巴格达的记者朋友帮助乔治找寻娜迪娅。可当娜迪娅即将出现时,朱迪却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乔治。

  可以看得出,在构思剧本时导演显然是绞尽脑汁颇为用心了。设置每个情节前似乎都恨不得问问观众:这个你们都听说过吧?用伊拉克战争把美国人乔治和伊拉克姑娘娜迪亚的命运串联了起来,用浪漫之都巴黎作为二者爱情的始发地。再用一个约定带出本片的核心地北京和中国姑娘朱迪。如果你觉察出被影片反复强调的朱迪的身份是云南的摩梭族时,理解导演的意图其实就没有任何困难了。

  这是一部中美合拍的影片,目标是在全世界的市场上通行。如果这样打击范围过大难度系数太高的话,那至少要保证在美国市场上流通没有文化障碍。如果要取得这张无形的通行证,只有两种方法,或者如李安这样的大师,兼通中西方的七经八脉,能把两国文化隔阂化于无形之间;或者就只能如《功夫之王》一般,把最为外国人熟悉的中国元素再三精简,直到浓缩成最为外国人喜闻乐见的一个个符号,方能满足对神秘东方的想象。

  《北京等待》显然属于后者一列。伊拉克战争举世皆知,这样的背景安排想必是为了谈情说爱期间顺便强调下国家冲突中个体的牺牲。不管是哪国人,谈论爱情必然得到全世界都知道的巴黎去,于是他们只能都在巴黎上大学。可能你要说了,与美国小伙邂逅的中国姑娘没什么刻意的了吧?我不禁莞尔,不是我想四处联想,可是每当听到片中那个尖刻的女上司用尖刻的声音说朱迪她只是个来自云南乡下的人时,杨二和她头上的那朵红花就会立即映入脑海。多年前那个摩梭族姑娘走出大山最终与挪威王子相恋的传奇故事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恐怕比任何宣传语更畅通无阻吧!

  于是,这样一个看似偶然的爱情故事,在导演的精心安排下发生了。于是,北京的壮美风景在一幅幅宣传画般的镜头中向全世界展开。长城,后海,天坛,香山,一个个熟悉的文化符号让人应接不暇,每一个都急不可待的要凸现自己所代表的“北京风情”的身份。此时此刻爱情的刻骨铭心或两国的文化冲突等画外音都无关紧要了,能让更多的外国人在画面中欣赏北京的美丽风景才是王道。在2008年美国A·O·F国际电影节上,本片获得的“最佳摄影奖”就足以概括本片的全部特点了。

  把最容易为人知的国际元素都集中到了一起,在用一幅幅宣传画把它们剪辑起来,讲完一个爱情童话故事后,如果外国人看了会啧啧称赞北京真是美丽啊,乔治朱迪的爱情真是感人啊。如此,导演这层用心良苦的文化包装就达到效果了。

  当乔治得知娜迪亚身亡的消息后昏厥过去,医生诊断是先天性心脏病所致。于是朱迪卖了自己的车为他筹款治病,但却在他醒来之后黯然离去。爬过死亡线的乔治终于意识到一直以来这个姑娘对自己浓浓的爱意。于是,天南海北,地老天荒,誓死要找到她为止。至此,导演终于剥去了最后一层文化包装外套,露出了这只是个童话故事的本质。影片也从北京风情画转到了云南丽江的悠远画面,仿佛这份追逐的执着将带领主人公走遍中国的名山大川。

  朱迪和乔治在长城上的一段谈话其实颇值得玩味,她说到北京是一个处于现代和传统文化碰撞的都市,有着转型时期所特有的迷茫和困惑。而其中的个体呢,是否也如大环境一样没有方向?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挖掘的话题,正如《迷失东京》里男女主人公迷失在钢筋森林之中的两颗心灵,有着穿透人心的力量一样。时代背景下对个体的关注最能体现一部影片的人文价值。但是导演显然没有心思在这个问题上停留,稍作休息,一笔带过,以示深刻。

  没能体味到主题升华的快感,不免觉得怅然,于是我索性自己进一步思考一下,作为本文的结尾:正如片名一样,奥运之后的北京继续等待着来自世界各地全方位立体式的关注和探寻。与此同时,如何继续对我们自身进行认识和反省,这同样是一个问题。

  摘自我的博客:http://www.mtime.com/my/mxl117/blog/1503539/

  QQ:1075723

  邮箱:nicolas_mi@163.com

  MSN:mxl117@yahoo.com.cn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