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观后感10篇
《火星》是一部由森雅弘 / 竹村謙太郎执导,中山裕介 / 优香主演的一部悬疑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终于追完了。近来我看的唯一一部不靠颜值也能追下去的剧。一直到最后我设想的都是武内不是杀害的场一家的直接凶手,而是的场一家被武内逼到无路可走自相残杀之类的,然后以为法官一家也是这样。结果却是想错了。但是无论是哪种走向,这部剧都是想要塑造武内这么一个缺爱偏执的人以及一个本来暗藏危机的家庭。整部剧的进行都是在看似琐碎的家庭里面,但过程却常常让人不寒而栗,套用一个说法可以说是“平庸之恐怖”吧。虽然说结局出乎意料但又算情理之中--武内的存在让法官一家变得更加有爱,而法官一家也终于让人武内认识到什么是真正又正确的爱(我觉得编剧对武内是抱着同情态度的)--但仔细想想,在武内搬来之前法官的家庭也并不是那么糟糕,也就是说,即使没有武内,法官一家也并不需要被拯救。所以武内的存在,说到底不是一个必然。当然我完全能理解编剧的想法---一个危机四伏的家庭是如何在外人/外力的刺激下暴露了问题又如何在一种意外的情况下相爱---只是这中间的力度不够,比如如果让法官一家之前的矛盾更大一些,这样剧情会更有情理。不过无论怎样还是一部好片子。就和恐怖片一样,越是贴近平常生活的越容易让人感到可怕,因为这样的事情你我都可能遇到。
另外,法官和法官妻子之间的矛盾很有意思--文化上根深蒂固的大男子主义和在外力刺激下萌生的女权/独立思想,光这个就可以拍一整个片子了,尤其在日本社会。
以上。
《火星》观后感(二):喜欢变态男主的我真的不是变态——严重剧透
第一次看到这部剧的时候就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思看的,没想到就这么入坑了。第一集刚开始,整个诡异的音乐就有点让人感觉紧张,看到说男主是杀人犯被女主一家人误会的时候,我以为这部剧是男主是无辜的,整部剧是男主在众人误会中洗白自己的一部狗血剧,但是剧中的音乐停顿开始说真的还真有点看悬疑片的感觉,我这个时候开始想,不会这么简单吧,果然第二集,女主奶奶的死亡将一切指向男主,这个时候,男主之前看似清白无辜的证据似乎又不是那么充足。他是个坏人吗?他杀了人吗?好像是,又好像不是。但法官先生无比坚定的认为男主是好人,我刚开始以为是证据确凿,直到结局法官才吐露,他一直觉得男主是坏人,之所以判他无罪,也不过就是嫌犯从无而已。男主角一步步攻略了这个家族的人,不被重视的妈妈,志大才疏的爸爸,甚至是女主角都放弃了对男主角怀疑,认为他是个好人的时候,法官终于告诉了女主这个事实——他是杀人犯。
说到这里我觉得一个亮点就是女主的好朋友,阿紫小姐姐。阿紫一直遭受前夫的虐待,男主角对她而言是给了她一个希望,一个脱离前夫的希望,男主角睿智多金体贴,对阿紫来说,或许就是童话里的白马王子吧,爱上男主几乎是一个必然。但男主心里只有法官一家,于是,阿紫小姐姐黑化了。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阿紫小姐姐去男主角家做饭那一幕,男主角被吓到的表情我莫名觉得爽,叫你一直吓别人,终于被吓到了吧hhh
这剧我给四星因为结局我不太满意,大概导演是想来一个美满一点的结局吧,但我总觉得有些烂尾。我脑补的结局是阿紫杀了女主一家,虽然说阿紫的确为了男主杀了人
《火星》观后感(三):他人即地狱(关于结局的一些感想)
相信很多追剧很久的朋友同我一样,是心惊胆战地看完最后一集的。
据说很多人不满意最后的结局反转,我却觉得十分合情理。在波澜暗生、针锋相对的晚餐后,双方都没有迈出恶的最后一步,武内在震惊之余愧疚感动,回家后毫不犹豫地吃下毒蛋糕,终结了这种矛盾冲突。然而,晚餐前当武内摔掉蛋糕,喊出:”我累了“的时候,已经预示着他肯定会放弃原定杀害一家的计划。智商再过人,演技再高明,悉心维持表面的和平屡次被打破,即使是杀人不眨眼的魔头也无法再戴着面具伪装。
琴音的出现是一个刺激,一览无余地暴露在爱过自己的人面前,武内看着她为自己无悔奉献却始终不愿和她在一起,不正违背了他自己”无视他人好意即是最大的罪恶“的原则了吗。男主终于意识到,自己的意愿本来就是一个可笑的矛盾,用上帝视角审视别人的他,用血和生命的教训捍卫的所谓真理,也有被自己所打破的一天。与其说是法官一家对男主最后一丝残存的善意拯救了他们,倒不如说是那点信任给了摇摆不定的他最后的致命一击。这种情况下的自我了断不是畏罪逃避,是陷入了对自己整个人生的否定的巨大痛苦之中。
“他人即地狱。”即使不乏温情时刻的渲染,此片的主题依然透着一股股凉意。家庭成员因为过去的种种选择而组建,一念之差,可能二十年后的今天就无法围坐在一桌吃饭闲聊话家常。如此值得珍视的感情,却随着时间推移,彼此的种种暴露无遗而加深嫌隙,直到忘记感恩对方的一天。而这个家庭的修复却是定了心一致对外才有了转机。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武内这种外力,或许家人会过上一辈子相互埋怨的生活。婆婆忍耐,儿子自暴自弃,父亲专断,妻子强势。
火之粉发展到现在,即使对男主最后一点美好的幻想也破灭了。但本人仍然支持梶间法官的判决,因为证据不足,即使怀疑也不能判一个人有罪,即使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法律上他也是无罪。话说原作者写这部书的目的是什么?不是单纯告诉读者不要宁可错杀不能错放,梶间法官一直在说我坚信自己是正确的。他的怀疑也好,法律的威严也好,他对死刑的恐惧也好,都不能抹杀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杀人证据不足。
罪是什么?罪不再是伦理道德上的口诛笔伐舆论导向,法治社会里,罪就是有明确证据证明某人触犯了法的简称,正像剧中说的,疑罪从无,这才是健全法治社会的缩影。与之相反的望风而报却是从武则天时期以来发展,到文革期间达到顶峰,直到现在也一直作为天朝法律准则的审判标准。我怀疑你,所以你是坏人,这是多么简单的逻辑,或许我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为非作歹的恶人,但我们也确实冤枉了甚至枉杀了不少无罪的好人。
即使整部剧是阴暗的,惊悚的,令人胆战心惊却欲罢不能的,即使剧中丝毫不见其他犯罪剧里出色的侦探刑警和他略显无知的跟班,无论是失踪还是死亡都变得那么简单就逃离刑侦的法眼,显得一切犯罪都变成挑战傻子智商的游戏,但它就是为了借此营造出当愚蠢的警察就是无法发现任何蛛丝马迹的时候,单纯的法律应该如何做出判决。
如果我是法官,我一样会在煎熬之中笃定地下达无罪的判决,即使我也会最终接受因自己对法律的维护而应得的最坏的下场,因为法就是法,它不代表绝对的正义,只代表进步与文明。
《火星》观后感(五):編劇你真是夠了!
原著里據說武內全黑,TV劇情做了很多反轉,首先是琴音突然黑化跟武內做對比,然後是溫情式,日式結局。
有人也發出很多質問,人在恐懼之下是如何控制住自己行為的。暴權下的人們生活在恐懼中,沒有達到臨界狀態,人是不會反抗,甚至成為一種習慣,按照驢子拉磨的形式繼續原地打轉。旁觀者可能看的很清,為什麼不反抗,為什麼不報警,遺憾的是法官一家被控制住了,的場一家沒控制住被全部幹掉了。
武內的武力值果然很高,幹掉了的場一家,還砍了自己後背不止一刀。僥倖存活的林桑,編劇先讓我們誤認為被武內幹掉裝進行李箱,然後突然出現,倒數第二集領了便當盒飯,便當盒還是黑化的琴音送的也是十分搞笑,悲壯有那麽點就被詭異的氣氛沖的七零八落。
編劇對武內曖昧不明,我們除了沒有法官一家的恐懼,更多的和法官家一樣,是又恨他又氣他又心疼他,最後一集,餐桌上的兒子突然的全家表白和雪見吃蛋糕的態度也多少安慰了武內孤獨的心靈。家人間都是有羈絆存在不是那麽好融入的,焦急又有智商的武內按照原著是想把法官一家按照自己的意識當玩偶控制,編劇編的這個結局,雖然不符合武內的心理,但是符合我們大眾的心理,用最後的晚餐和武內自殺強制洗白也是符合邏輯的。
劇情配上詭異的BGM,更使得劇情十分的緊湊詭異出彩,儘管結局有些倉促。
最後呢,編劇你也是夠了,留下琴音留下半截話,是打算讓琴音復仇拍第二部嗎?
原著小說中文版的沒有,有機會看看原版,希望故事情節出彩。
在营造悬念这一点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准。前期抛出“大叔是否有罪”、“接近主角一家得目的”“年轮蛋糕是否真的没问题“三大悬念,开篇即引人注目。此后,每集也必定抛出精彩的疑问给观众。乍看的时候,深受《家族游戏》的影响,觉得大叔是无罪,真的来报恩。很多观众也是日剧党,在《家族游戏》、《家族狩猎》、《欢迎来我家》等类似悬疑日剧的潜移默化下,认为大叔是真的来报恩,调和主角一家表面和谐内里潜流暗涌的局面。结果,下一秒打脸,编剧不走寻常路,没有用”大叔是否无罪“这个悬念来拖剧情。在很靠前的集数的片尾里来了个大叔独白自己杀了人。
后面紧接着推出了“被杀害者的弟弟神秘消失的原因“,作为烟雾的是大叔深夜拖着巨大的行李箱回家,天天在院子里喷药水杀虫,虫子的特写,让观众造成:男主用行李箱运尸体并把尸体埋在花园之下,喷农药是为了杀死尸虫的错觉。
这是一个让人心碎的大叔,大叔没有常人的对犯罪的认知,认为杀戮只是一种创造幸福的手段,当自己的付出遭受到拒绝的时候,就可以由自己决定结束这段“家人的相处”。母亲在小时候总是给自己读童话绘本,说了《丑小鸭》的故事,并告诉大叔丑小鸭永远是丑小鸭,并不会和天鹅生活在一起。还告诉大叔要好好表现,成为一个好孩子。故事对大叔的童年没有过多的描写,都是从大叔的口中吐出关于母亲的只言片语,但仍可以感受到,这是个有着童年影响的大叔。大叔努力讨好被杀害人一家,一味地给别人自己觉得是为别人好的东西,当这种付出有一日被拒绝,大叔就觉得我对你这么好,你就应当表现感谢然后接受就好。我这么努力”成为好孩子“你这样决绝别人的好意,应当被抹杀,于是造成了之前的惨案。
最后一集的心理战,我给满分。主角一家虽然被搅得经历浩劫,男主被揭穿并遭到拒绝,但还是没有下毒并恶作剧了下大叔。大叔在出门前扔掉了即将送给主角一家得毒年轮面包。主角一家及大叔共进晚餐,第一次像家人般谈笑。这是最后的晚餐,大叔得到了救赎选择了自杀。
最后, 被变态大叔的故事感动了,有点虐。变态大叔游走法律和道德的边缘寻找爱,以温柔的方式施暴,主角一家从接受到察觉直至觉醒反抗,“如果你没有杀人,不是杀人机器,和这样的你生活很好”最后主角一家以柔和的方式对大叔表达了真心的感谢,大叔终于感受到了久违的家人的温暖。大叔的暴虐与天真,中山裕介赞赞赞。
音乐和《为了N》相似,在有特殊意味(恐怖)的剧情段落就播放温馨的稍带天真的童瑶,令人细思极恐,毛骨悚然。
在色调的运用上,主角一家虽然有着裂痕,但用的是暖黄色。而大叔冷清宽阔豪华的一家则是冷白色,两家对比明显。剪辑很有特色,也不走寻常路,生硬地掐断,表现人物或情况的剧烈波动。
《火星》观后感(七):别把糖果交给魔鬼,别把关心的机会留给变态(已更新第九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作者:苏唐
链接:http://zhuanlan.zhihu.com/p/20723951(这个是自己在知乎的日剧综艺专栏,欢迎关注哦。)
来源:知乎
(会随着剧集播出持续更新,欢迎关注,一起讨论哦~(≧▽≦)/~,非授权请勿转载,谢谢合作。)
如果想看后续评论,可以直接ctrl+f搜索“第二集”哦,以此类推。
前两次做2016春季日剧备忘都没有介绍这部剧,不是因为没有看到,而是心里有点抗拒,是的,对于这部新番一开始是拒绝的。《欢迎来我家》(豆瓣:欢迎来我家 (豆瓣))留下的心理阴影啊。
《火星》观后感(八):关于「火の粉」的线索分析
个人很喜欢这部剧的情节和节奏,就随看随总结一些信息点,以备以后预测结局。
第一集
男主成为判其无罪的法官的邻居绝非偶然,这是必定的了。在故事开端男主捡到飞出来的竹蜻蜓后的细心擦拭可以判断是先前作案的惯性,保有擦掉指纹消灭证据的习惯,他不难感觉到这家人的戒备,但仍接近并步步掌握着每个人的行为,性情,能看出目的性明确,但暂不知法官和他先前的细节和判决的理由,所以不清楚目的为何,和主妇谈到“我理解你”,应该是也有过类似遭遇,估计以后要穿插男主历史。
最后打狗的目的不太懂,如果为了谋取信任未免过激,但大概可以确定主人公是对事执着不择手段的性格,感觉像以暴制暴的人物,感觉偏白(直觉告诉我不!是!黑!)当然随剧情发展也可能改变主意(不要问我为什么那么多大概,应该,或许的,还不是怕以后推理错了啪啪打脸么。。)
《火星》观后感(九):星星之火,燎原之火----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行为观察
《星星之火》这个翻译特别好,老毛名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似乎正是说此剧所欲表达的”琐碎的恶意可以毁灭整个家庭“这么个主题。抱歉在开头就剧透,B站上看到好多弹幕对武内的清白无辜充满了期待,不过小说结局已定,剧组也已经把本剧主旨暗示的非常明显了。
本文不讨论小说详细剧情,也不讨论遇上变态的邻居大家怎么防(其实说白了就是防不胜防),只大概讨论下武内属于哪种变态,他的行为模式和目的是什么。现阶段光从第一和第二话就能看出武内的偏执型人格,因此我想”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并不是家人之间的摩擦或者恶意,而是武内的偏执,可以将最微弱的不满放大为凶残的恶意的那种心理痼疾。
真的有人会为了对方不喜欢自己送的礼物而杀人吗?法官难以接受这个理由,认定是警察逼供,判武内无罪。在一般人看来,不存在合理动机的杀人是不可能存在的,恶意都当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星星之火》中,武内展示出来的却是另一个更可怕的真相。放在一个偏执型人格者身上,点燃杀意的火星之小,可以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偏执型人格障碍者,百度百科总结其的表现为:固执,敏感多疑,过分警觉,心胸狭隘;自我评价过高,体验到自己过分重要,倾向推诿客观,拒绝接受批评,对挫折和失败过分敏感,如受到质疑则出现争论,诡辩,甚至冲动攻击和好斗。这类人经常处于戒备和紧张状态之中,寻找怀疑偏见的根据,对他人的中性或善意的动作歪曲而采取敌意和藐视,对事态的前后关系缺乏正确评价。
以psychopath塑造恐怖悬疑的作品也不在少数。其中精神分裂和多重人格已被无数恐怖片用烂。不过三年前有个塑造的比较经典的反社会型人格患者——伊藤英明在《恶之教典》里扮演的莲实三三。这位星星之火的主角武内先生,和莲实三三是有千丝万缕的相似。首先,和莲实一样,武内也是个彬彬有礼的社会人,亲切友善,处理人际关系游刃有余,还是个钻石王老五,很快就获得邻居的信赖,哪怕他曾经是杀人嫌犯。除了情商之外,武内的智商也不可小觑,可谓出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玩得了魔方。他得以被无罪释放,除了律师高唱的杀人动机不足以及法官智硬之外,也可见检察官根本没得到他杀人的决定性证据,虽有点日剧习惯性黑JC的嫌疑,也可见武内是个灭口不留蛛丝马迹的极度谨慎的杀人魔。还有个相似点是,武内同志在杀了第一家之后以弄得自己满背刀伤的苦肉计逃脱惩处,这个做法跟14岁的莲实是如出一辙的(不过后者在无罪脱逃上显然更有年龄优势)。这两位psychopath也都因为同样的动机犯案:不顺己意则皆杀。莲实想打造一个符合自己控制的完美班级,失败则灭班;武内想打造一个完美的家庭,失败则一家灭门。
但是武内跟没有任何情感(同理心)的莲实又有少许不同。最典型的就是情绪化以及偏执。武内的很多行为并没有逻辑或者理性可言。在他那比玻璃还脆弱的自尊心受损的时候表现出的暴躁是其中一点,甚至在第二话就已经把自己的犯罪动机自爆出来(男主人听得目瞪口呆,最后却相信那是他的玩笑话,也是醉)。另一点就是武内对法官一家“报恩”的莫名其妙的使命感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对亲密家庭的渴望。第二话的结尾武内借告诉母亲之口告诉观众,他把邻居视为自己的亲人。他表达”对亲人的关爱“是以一种欲望极强的控制,接近各类家暴男、家暴父母的以爱为名的控制。他的偏执根源也很明确,就是打造一个自己理想中的家,有点像鸠占鹊巢的心态,有什么不和谐因子,能解决则解决,不能解决则像他一开头在除院子里的害虫一样消灭掉。比如说他为了解决法官夫人的烦恼而弄死了的老太太,为了男主人而让讹诈他的社长被失踪,第三话为了小圆(也算是为了自己)而陷害并从家庭中排除多疑的女主人。正常人在杀人时都会有点罪恶感,但是武内可是个能够在法庭上大声谎称自己没有杀人的杀人犯。毕竟在他看来自己做的并不是杀人,那一家三口也只是自我毁灭,他的所谓都是正义的审判而已。因此当女主人怀疑他对老太太下手的时候,武内说了一句类似于”人在做,天在看“,他以此表达自己毫无愧疚之心,错的明明就是老太太,他是在为这个家铲除“害虫”。在武内的世界里人只分两种:可教的孺子,以及害虫。
在剧中,他的偏执人格通过两句口头禅来反复着墨:1)在遭别人退货时说”您对这有什么不满意吗“ 2)听到他最爱的道谢/渴望得到他臆想中的道谢时”不用谢“。这两句意味深远。乍看来似乎是武内同志对他人善意的表现,力求自己做的事情让所有人满意。但是受武内施予善意的对象,是没有任何选择权的。当他将自以为善的行为施加他人时,容不得任何拒绝。武内的行为准则始终是几乎唯我独尊的自我中心主义。他人只不过是他的世界的附属,而并非独立的个体。这是许多人格障碍者的痼疾。”您对这有什么不满意“当然并不是他的自我检讨,而是对对方的怀疑;”不用谢“则是他脑海中认定的自己的所作所为必须得到的结果——我为你们做的事情,你们必须心怀感激地接受;你不接受,那一定是你有问题,一只害虫可能坏了整个花园,所以我也必须除掉你。
像武内这种力求施舍别人好意、得到别人的感谢、以此为自己的极大满足的偏执型人格很有意思,估计是有童年阴影,爹妈教育失败之类的,说不定武内还跟爹妈的死还有关系。武内得到了父母的遗产成为钻石王老五,但是他每一集片尾都在录像寄给他妈,如此变态的行为肯定是要在剧中解明的。期待本剧接下来的表现。
-------------------
追加吐槽一句,又看到神奇的弹幕说是不是接受武内的好意就相安无事了。好吧,这个逻辑就相当于是被老公家暴了他也道歉了那是不是只要不惹他就没事了?你说呢。。。
《火星》观后感(十):贯穿全剧的信任——年轮蛋糕
从武内的狗吓到官梶雪见和小圆,武内携礼登门致歉开始,武内掏出一堆名特产,并拿出亲手自作的年轮蛋糕。
被家人一再追问下,前法官说武内是无罪释放的。其后,除了儿媳雪见,全家轮流吃一块年轮蛋糕表示信任。自此,武内开始渗透官梶家,成为官梶老太太的临时看护并促使其咽死。与此同时,觊觎遗产的官梶姑姑在遗产挥霍一空后下落不明,为下集埋下导火索。
第二集,官梶家儿子惹官司和勒索,打遗产的主意落空后,瞒着家人向武内借贷。武内赠其衣服鞋帽、为其请律师摆平官司,并亲自出面和社长“详谈”。这一集,赠送的年轮蛋糕,雪见因为池本的告诫,依旧没有吃。
值得一提的是,本集“彩蛋”是武内在打算寄给天国的母亲的录像带中,坦诚自己是杀人犯。
第三集,武内给官梶家孙女小圆做了零食,却被疑心重的雪见回避了。于是武内策划从官梶家排斥雪见计划并成功,雪见难过地离开家到好友琴音家中暂住。这一集,武内给小圆做的果汁,魔法是“变好吃吧,变好吃吧!”
本集中,由于家庭内部不和,代表信任的年轮蛋糕未登场。
第四集,雪见决定相信池本的说辞,在丈夫的怂恿下,池本和武内的对质失败,池本逃走。雪见向武内致歉,挫败地回归家庭。同时,武内支线开始:和琴音组CP。
这一集开头,武内于家宴请官梶一家,并威胁法官“您不满意吗?”。
第五集,池本失踪,法官和雪见深信是武内下的手。同时,律师被真正灭口。法官趁晚饭期间,偷偷到武内家开行李求真相,却被回家拿甜点的武内发现。
本集中,希望成为一家人的年轮蛋糕在真相窥破后,被蒙上薄薄的假象,被官梶一家吃下。
第六集,琴音被前夫DV后不堪忍受,武内误导前夫琴音已死去,并设计前夫死去。懦弱前法官坦诚自己的当年带有私心,比起判有罪死刑,更倾向于证据不足、无罪释放。但并非裁判他真的无罪,其被释放的原因是:证据不足。
本集中,法官和雪见已知悉武内是杀人犯事实,代表信任和家庭的年轮蛋糕并未登场,但琴音试探并希望成为武内家一员,琴音说:“下次教我做年轮蛋糕,好吗?”。
第七集,法官和雪见试图携家逃跑,计划失败,被武内一个个面谈摊牌和威胁后,佯装一家,到武内母亲坟前拜见。
这集中,武内扔了全家餐具,年轮蛋糕在摊牌后并未登场。
第八集,琴音黑化,儿子和重归的池本演戏逼武内认罪,看穿真相的武内在和儿子争执中,儿子滚落楼梯受伤。在开头邀请武内成为一家之主的妈妈看到儿子受伤后,决定反抗,她对武内说,他们家并不欢迎他。
本集中,取代年轮蛋糕进驻官梶家的是餐桌,象征一家的餐桌。
第九集,在模拟“再审判”中,武内终于知悉法官的心。试图用氰化钾杀死官梶一家的武内,在黑化的琴音交(威)谈(胁)中,厌倦了过家家游戏。在官梶一家自白和表白下,在全剧初怀抱怀疑的琴音却表示信任第一个吃了年轮蛋糕。
本集中,第一个带氰化钾的年轮蛋糕在全剧最后被武内独自吃下,第二个无毒的年轮蛋糕却代表信任,被官梶一家吃完。
在这一部名副其实的致郁戏中,除去软掉的和原著迥然不同的日式结局,欢快却时常骤然停止的BGM和摇晃的镜头代表着武内真伍的心情。还有,贯穿全剧、代表信任和家庭的年轮蛋糕。
个人评价:
如果有机会的话,很希望看看原著。
听说原著的结尾,武内再次发动杀人,为了保护废柴儿子的法官不得不杀了武内。由于警察在开门时听到法官的“去死吧”,而判定是杀人,非正当防卫、过失杀人。
在看第九集前,我就查阅过原著结尾并一直期待着,也或许影视作品需要正面形象,在原著全黑的武内时不时被洗白,我的心情像是官梶一家,对武内又好气又好恨,却也有于心不忍。编剧摇摆不定的偏好,让本剧乐趣减少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