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消失的村庄》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消失的村庄》经典影评集

2022-03-21 09:3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消失的村庄》经典影评集

  《消失的村庄》是一部由林黎胜执导,朱雨辰 / 唐一菲 / 王学圻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消失的村庄》影评(一):消失的又何止是村庄

  看这片子想起李志的歌“家乡的小麦熟了,家乡的人老了,他们看着我,有时候就像没有看着一样,而年轻人都去了城市,年轻人都去了工厂”,这差不多就是当代中国农村的现状。

  年轻人胸怀大志,憧憬外面的世界,可是都走了,剩一帮老头老太太、妇女儿童,村子死气沉沉,毫无生气,真要是来个贼,还真像电影里边台词“一个村子的人都打不过”。看完电影有人向导演提问:“到底谁是贼?”导演笑着说“谁是贼并不重要,吕山他爹真正在乎的也不是贼能不能抓到,而是几个常年在外的儿子能回来看看。”

  中国农村城镇化的步伐逐渐加快,口号也喊得异常响亮,群情激奋之下让人觉得劳苦大众的好日子马上就要到了,朝思暮想的城里人的生活已是触手可及了,于是农村人口响应国家口号不断向城镇转移,多为青年男女,这些人一走,留下一帮劳动能力低下的老年守着逐渐丧失生气的村子, 混沌度日。赶上逢年过节,常年在外的年轻人们例行公事似的回去看看,于是村子便突然回光返照一般的热闹一番。

  遗憾的是,这些变革和问题在当下的中国悄无声息的发生着,却鲜有导演用手中的镜头将其以影像的形式记录下来。更多的则是跟风一般的去制造一些所谓的大片和精神快餐,这些被无数观众捧为经典的电影也无非是一些虚拟的魔幻世界抑或异常激烈的枪战,多数观众的审美也仅仅停留在视觉刺激和新鲜元素带来的快感上。实在是电影的莫大遗憾。

  多年以后,中国社会经历的一系列变革,我想更多的将会仅仅是些许文字的记录和老一辈茶余饭后的话语之间,而非更为直观的影像。以至于那时候的年轻人对过去的中国发生的一切都浑然不知,恍如隔世。我们这一辈已经因为当时电影技术手段的不允许造成了对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的中国历史的了解模糊不堪,有何理由让以后的人们依然如此呢?

  电影这一艺术形式,除了娱乐大众和刺激消费以外是否应该承载更多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从现在的中国电影市场来看,显然已经失去了其原本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感。

  从《消失的村庄》这部片子本身来看,导演在尝试着记录农村城镇化这一社会变革的过程中完美的或者说遗憾的将其与环保这一热门话题巧妙的结合了起来,完美是从电影制作上讲,导演在鹤的生存环境问题与农村人口迁移上找到了很好的结合点,从而呈现给大家一个完整的片子。遗憾是从社会角度讲,城镇化本身是一个很大命题,完全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命题进行创作,这样犹恐阐述不及,更何况加上环保这层皮。

  从技术角度上,这个片子,我不说它的坏话,也不说它的好话,重要的是电影工作者原本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这个导演做了,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好的事,再去堂而皇之甚至吹毛求疵的去揪技术问题,我觉得是件很不厚道的事。

  《消失的村庄》影评(二):《消失的村庄》:回不去的世界

  君不见鹤舞高湖天上来,翩跹长空年复年。君不见故老沧桑悲无力,相守桑梓难如愿。君不见白马过隙斑驳影,劝君更尽杯中酒,莫叹息人生忽然。林黎胜编剧、导演的《消失的村庄》,讲的就是被改变的世界,那种传统格局的熟人社会将在新世代成长之后一去不复返。本片藉着为鹤腾地方的由头,来讲空心化的农村之黄昏,这与最初的主旋律电影有关,也在一定程度上回避/强化了中国农村社会正在消亡的趋势,关键就看观察者的角度。

  王学圻饰演的老村长,与一帮老弱守着最后时日的家园,偷鸡贼的出现,终于有机会让几个外出的青壮年回村,从而也带出了父子间的冲突与和解、乡村爱情的困境、道德法庭的解决之道,等等,这些貌似荒诞却又真实的存在,也许都会随着老一辈人的生理学上的消失、那些孩子长大之后基本上都会进城之后,混杂着宗法传统的乡村民俗社会,将彻底的烟消云散。

  王学圻所代表的,是否可以认为是乡村里的文化保守主义者,这本身其实有待于观众的判断,他们的坚持,与四处寻找机会的下一代人(朱雨辰饰演的次子就是典型的流氓,流动的向导;长子在民政部门工作,主持本村的迁徙;此外,还有在城市里做保安的,尽管只是四六不靠却也是新的思维;兽医转型做牙医,也是一种自我提升。)有着根本的不同。我在寻思其中的区别,或许在于时代的发展,但未必就是对传统社会的眷恋。电影中很明确的说出,王学圻是在1974年结婚,那么他们那代人的青春其实也是相当躁动,王学圻都荣获过省级射击冠军就是证明。所以说,本片还是阐述每一代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出口。唐一菲饰演的村姑,有个智障弟弟,这让她几乎难以找到合适的婚姻,也在变相说明了社会救助的乏力,爱情或许不能保障现实的拖累。

  作为权威老父的王学圻,难以放下自己的固执,但又在心底默认了形势比人强,最终通过纵火烧掉老宅的方式,解决了桎梏难题。即便他与鹤相望于江湖,然而那是彼此的故土,山下统一的新房子,将会让本已经在崩解边缘的乡谊逐步散失。对于绝大多数走出故乡的人来说,故乡都是回不去的世界,即使在老家起大屋,逢年过节大肆折腾,都沦落为舞台上的表演。回到老家,再无宁静生活的惬意和从容。回到故乡,却是过客。我有一个在北京、青岛教学的远房表哥,他和我多次说想收拾了老家的祖屋,我问他“你有时间吗?再回到过去那种静谧的夜、温煦的阳光里,鸡犬相闻中看书吗?”正如我们不同两次踏入完全相同的一条河,历史的长河在变,我们自己也在变。

  我不知道朱雨辰、唐一菲饰演的人,未来会如何。当然也有人可能以某种方式回去,或者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创造。唐师曾在微博中,讲了一个他北京大学下铺的兄弟“石松”,“1989年辞去北大教职、与夫人北大英语系教师一起进山,牧耕为生,连儿子都自己接生。风生土长,与大自然为友。无电、无电视、无网络。20年来,小嫂子出山时间累计不到十几小时。老鸭发问:儿子逐渐长大长,是否该送他回归‘被教育’?”“以第一名成绩考取汤一介博士,深谙“民主科学”北大精神,擅易经玄学。他认为,功利社会迷失人性,牟利为第一,生化、核子……污染社会每个层面,人人都是不洁的病人。彼此防范,壁垒高墙……总有崩溃极限。退出“最高学府”,退隐耕读才是保命大智慧。学兄自己接生的儿子已经能山野放牛。”这个强硬的对撞,是彻底归隐的极端办法,与折冲的现实世界表示决不妥协,然而毕竟只是极少数人才可能做到。

  对于绝大多数,又平凡进取又随波逐流又茫然失措的现代人来说,有时也会稍微停下来想想现在和过去,于是那个过去的“美好世界”,只能在心底重建。我们都在主动的撕裂,过去的苦中未必没有甜,如今的奋斗中一样还有苦,然而没有人能够回到过去了。道是无晴却有晴,只是当时已惘然。我也来自农村,我也很明了乡亲们的狡猾、快乐和坚毅,在叹息中彼此祝福,看戏一样围观彼此的生活。林黎胜的《消失的村庄》,有他自己的私心,物质化的欲望确实将过去冲击的一塌糊涂,但在我看来,过去也并非就是桃花源。与王学圻的年代相比,我更愿意支持当下青年的选择。或许1980年代的孩子是最后一批相对有着完整童年的一代人,1990年代之后的孩子,再也不会那般轻松自如,父母绝大多数像陀螺一样,而他们在学校里都明白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无论如何,感谢林黎胜,让看到这部电影的观众,都会有自己的联想。

  《消失的村庄》影评(三):故乡是那软软的痛

  故乡是那软软的痛

  王传言

  《消失的村庄》是一部小成本制作的片子,在全国各大影院也少有上映的机会。这样的结局彰显着悲催的故事。而这样的故事却深深打动着内心的灵魂,就我个人的眼光看,这是一部不错的片子。它讲述了一个村庄消失的过程,不仅是物理上的消失也显示着民俗上的消失,这样的消失背后是整个中国社会的变迁,所谓乡村变成城市。而城市变成什么呢?城市化真的犹如描绘的那般美好吗?而自己的故乡一旦消失后,难以找寻的将不再仅仅是故乡本身,宛如你的心灵没有了归宿成为孤魂野鬼。

  在未观看之前,以为是一部以拆迁为主的片子,真实却是因为保护黑颈鹤的。黑颈鹤的故乡和人的故土交相辉映,最终人们选择了离开。而离开的过程异常艰辛,不断的动员不断地的劝说。而最关键的也是我最关注的却是乡村中那个道德法庭的消失。故乡的文化体系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道德法庭所代表的是文化的内核,其消失,人存在也毫无意义。当然,连同这一起消失的还有年轻人的爱情故事,青年人在村子中的感情纠葛等等,一并消失殆尽。在新的居所内远远不能回味这些故事。此刻,中国文化中安土重迁的因素再次卷土重来,让每一个人思考无限。

  这样类似的影片,乡土题材的影片永远都是我喜欢的类型。因为其中浸淫着自身的情感,裹挟着很多故乡的因子。而这样的片子看多了,重温旧梦,回归故里。这样的情节便会出现。而值得思索的就是,那些被拆迁的人或者移民的人到底生活过得怎么样?在中国当今最大的移民当属于三峡移民,他们的生活有没有变化。而一个悲催的现实就是曾经书写报告文学《大迁徙》的人竟然被跨省追捕乃至通缉,我们或者可以通过贾樟柯导演的《三峡好人》来看看其中的变化。很多记忆连同建筑物的消失而消失,而更为重要的是记忆属于情感的部分,用这样的方式来埋葬一群人的情感显然是暴力手段才有的。而情感的消失最是难以补缺的,深情款款的纪念远远比不上旧时母亲熬出的粥香甜。

  《人生》《老井》这样的经典之作的经典不仅仅在于故事本身而更感觉到这样的影片本身就有着故乡的影子在内,这才是观看电影的一个情感归属。尽管很多时候,我们会看见很多都市题材或者穿越题材的片子,而尤其是古装片乃是自己最不喜欢的类型。当然,故乡不能决然将城市和乡村分野。至于本人,对于故乡故土的留恋乃是看电影的根本出发点,对于那些好莱坞史诗巨作的不屑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从内心深处真实不喜欢这样的制作,对于商业可能是巨大的成功,对于个人却没有丝毫意义的进步。于是,当看见或者听见有的人在对于这样的影片手舞足蹈的时候,我真的开始沉默和无语,从民主的角度上看,这样的评价尤其是外人的评价将无关紧要,而无论认同与否,都应该秉持收听的姿势。

  这样的片子裹挟着青春梦想,携带着很多乡土气息,《黄土地》《一个也不能少》可谓这样的典型之作。而电影史上,无论中外,似乎都对故乡产生浓厚的兴趣。意大利著名导演托纳多雷曾经导演的回家三部曲《海上钢琴师》《天堂电影院》《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贾樟柯导演的故乡三部曲《小武》《站台》《任逍遥》也是如此。同样,在作家的眼中,同样离不开故事,莫言曾在讲座中提到说,一旦打开故乡的闸门,思路和灵感便会喷涌而出,甚至一发而不可收拾。此乃箴言也。

  但是,当我们渐行渐远的时候,尤其当我们身处逆境,失魂落魄的时刻,蓦然回首,思想最多的,或者说最先想到的岂不就是那曾经魂牵梦萦的地方,那曾经养育过你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里才是你最原始的地方,无论你已经到达何处,那里始终是你出发的地方,那是你灵魂深处软软的痛处。

  《消失的村庄》影评(四):《消失的村庄》:商业和艺术之间的艰难取舍

  文/公元1874

  这部电影让我感到非常困惑的,是电影最后的镜头:王学圻饰演的村中长老,慢慢的前行在整座人去楼空的村庄里。他在每一个平时应该有人的地方叫着过去常说的话,表情一脸的落寞。

  虽然我很清楚,导演想表达的意思,是通过这个镜头,描述出这座村庄不再之后,村中老人追忆昔日的一种手法。可是,这样的方式显得太生硬,太做作,反倒不如一个个描述鹤飞鹤走的镜头来得写意自然。

  这也是《消失的村庄》最尴尬的地方:它想在商业和艺术之间有着自己的取舍,结果融合得相当不成功。

  故事讲述了一个和鹤平和共处的村庄,因为要保护这些危殆的珍稀动物,政府在山下建立了新的楼房,让村里的人让出地方来给鹤栖息。另一条故事线,村中青壮男子都出门打工,留下的妇孺老人无力抗拒偷鸡贼,因此老村长召回了一群出门在外的年轻人,回来保护村庄,设计抓贼。

  很显然,第一条故事线是不折不扣的艺术线,而第二条线则是商业的故事线。对于这样一个农村题材,想拍出商业的味道,一定需要一些手法,故事底子不错,兵贼对抗的桥段,如果铺排进每个细节,将每次兵和贼的交锋写出味道,也会让观众感到有趣。可惜同为编剧的导演在这个层面上并未太过用心,几乎每次叫出“有贼”,都是只闻楼梯响不见有人来,反复几次之后感觉审美疲劳,而最后这条线竟然无疾而终,也让人感到莫名。本来这条线如果和第一条线相辅相成,会让故事无论是可看性还是艺术性都提升到一个档次,但因为导演对这条线的漫不经心,最终使得整部电影给观众一种疏离感,你作为导演都不用心,你让观众怎么能喜欢呢?

  电影使我感受特别深的,还是关于保护鹤的这一段。这是一个非常冷门的话题,但导演用电影这种特别的方式记录下了这个时代,所以即便本片在手法上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电影本身的内容和传达出的主题,都是值得鼓励和尊敬的,虽然在商业和艺术之间《消失的村庄》顾此失彼,但在精神内核上,这部电影还是有着自己的韵骨。言之有物的辞不达意,总比言之无物的敷衍了事要好。因此《消失的村庄》,仍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电影。

  《消失的村庄》影评(五):正在消失的,不仅仅是村庄

  当我们跟随一群在城里打拼的年轻人急匆匆赶回乡村,却发现老村长并没有离开人世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和影片里的两个儿子吕国、吕山一样,不禁要问王学圻扮演的父亲(即老村长)——你整哪样?

  一开始,电影《消失的村庄》就用荒唐的奔丧事件牢牢地抓住了观众。村子里到底有没有偷鸡贼?父子之间的矛盾能否成功化解?小儿子吕山与同村姑娘芸草之间的爱情能否圆满?大儿子吕国能否说服父亲一起搬迁?影片巧妙地设置了诸多悬念,通过多条叙事线索,充满张力地讲述了云南某村在整体搬迁之前发生的一些事情,重点展现了老村长对儿子、对搬迁的态度逐渐转变的过程,而在影片最后,父子二人冰释前嫌,整个村子也为构建黑颈鹤生态园区一起搬迁,一个旧式的村庄即将彻底消失。

  在影片结尾处,有两个悬念设置尤为精彩。老村长爬上屋顶,像疯子一样手舞足蹈,突然间摔了下来,影片并没有立即展现他摔下来的结果,而是让我们首先看到众人的惊愕反应。鉴于老村长对村庄的眷恋之情,我们猜测他可能会因为这次意外事件而离开人世,随着这套旧房子一起消失。然而镜头一转,我们却看见老村长拍拍身上的尘土,坚强地站了起来,还低沉地说了一句,搬吧。悬念给观众带来了误会,误会之后就是极大的惊喜。同样的悬念设置,还出现在老村长射出最后一颗子弹那个段落。众人都在忙着搬迁,老村长却不见了,于是大伙一起去找;同时,影片又展示了老村长在旧房子里取出最后一颗子弹的情形;就在众人快要赶到旧房子附近的时候,一声枪响震惊了大家,也震惊了所有的观众。大多数观众都认为,老村长一定是舍不得这个将要消失的村庄而饮弹自尽了,然而众人赶到现场之后,却发现老村长端着枪,正在瞄准什么东西。得知老村长并没有自寻短见之后,观众的内心又一次充满了惊喜,同时也加深了对老村长这个人物的认识。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导演还通过夸张的叙事手法,给整部影片披上了一件农村喜剧的生动外衣。放马抓贼、敲锣抓贼的情节使整部影片非常热闹,充满了笑料,通过抓贼这一线索,影片多次曝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偷情事件;而道德法庭的召开,也令人捧腹大笑。由于巧妙的悬念设置和笑料营造,影片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能够一直吸引观众看下去,这一点往往是很多沉闷的农村影片难以做到的。

  最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在生动的外表下,蕴含着十分独特的意念表达。这一点主要是由老村长这个人物传达出来的,由于他思念儿子,希望和儿子一起商讨搬家的事情,于是就托人报信,说自己被偷鸡贼打死了,让两个长年在外打拼的儿子回来抬棺;后来,老村长又极力抗拒搬迁的政策,因为他对这个村庄有着难以割舍的眷恋之情,在叙事过程中,影片已经表达清楚了这一点,所以导演在结尾又安排了一个梦境式的变色段落,来凸显老村长对整个村庄的眷恋之情,反而有点画蛇添足的感觉。然而,无论怎样评判,这都是一部立意独特的农村影片,关注了当今社会城镇化进程中家庭亲情所面临的考验,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正在逐渐消失的惋惜之情,具有形象记录当今社会变革的重要意义。正在消失的,不仅仅是村庄,还有村庄生活所独有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那种淳朴而美好的感觉。

  《消失的村庄》影评(六):《消失的村庄》:父与子,农村与城市,个人与体制

  文:赵猪

  在中国,甚至在东亚文化范畴之内,父与子从来都是最为重要的一对矛盾关系体。年轻的男人在青春期莽撞地挑战父权,希望借此来证明自己的强大和无所畏惧,但是当撞得头破血流之后,却总会在某一个时间点蓦然发现,自己突然之间理解了曾经敌对过的父亲。这与中国社会个人与体制的关系也有着极其相似的共通点。个人总是希望挑战体制的规则,以成就个人的辉煌,但是在打破一切自以为陈旧的体制之后,才发现体制的烙印早就深深地刻在自己的身上,打破的一切,还必须通过自己的手,重建起来,并最终让自己融入这个体制之内。

  至于农村与城市,则是近百年以来,才逐渐形成的一对矛盾关系体。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当中,曾经有过的田园生活被异化,牢笼般的城市蜗居却成为人心所向。农村的人盼着进程,小城市的人盼着走向大城市。中国的城市与农村就在无限制的城市扩张膨胀过程中,成为一对凌驾于父子、个人与体制之上,更为迫切,更为强烈的矛盾对立关系。

  所谓矛盾,客观存在,不可调和,但是作为人来说,却总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尽管委曲求全,尽管卑躬屈膝,只要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哪怕其实行走在矛盾极端的两面,总有中国人生存的空间。

  林黎胜导演的最新作品《消失的村庄》想要表述的主题大概就是如此。老驴和吕山父子毫无来由,或者其实有具体事由,但是已经不重要的对立;吕山与吕国兄弟俩从个人和体制两个方向,漫无目的的对峙;以及即将消失的村庄,与集体搬迁的卫星城市的对立关系。充斥着整部电影。林导演并不奢望通过一部仅仅八十来分钟的电影,就彻底解决这么多复杂的命题,他只是想提醒观众,在盲目追求一些东西的时候,也请稍稍留心一下自己身边,已然逝去,不可能再追回的美好。比如与鹤同生共存的桃花源式的美好村庄。

  很喜欢影片中淡淡的远景,星星点点白鹤飞舞在青山绿水之间,基本朴实或许也有那么一点小狡黠的农民,此刻早就忘记了你争我夺的那点生活资源,与鹤和谐共存于天地之间。这其实正是陶渊明笔下,令几千年世人向往的桃花源。可惜的是,最终因为体制的关系,因为城市的关系,个人、农村终究还是得要让位于全国一盘棋。尽管为的其实是那些根本从来未曾与鹤好好相处,只是想当然而做出决策的领导者们。

  在影片最后,吕山终于蓦然发觉自己与父亲其实是站在同一阵线上的,曾经以为不可调和的巨大矛盾,早就在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以及共同的利益目标面前化为乌有。而自己一直追求着的个人无限自由,其实也不过就是父亲在体制内生活数十年,并逐渐游刃有余,知天命而不逾矩的规则。父子,体制与个人的矛盾迎刃而解。唯一无法再逆转的,只有农村与城市之间那巨大的鸿沟。

  村庄已经消失了,城市仍在无限制地扩张着。不知道再过上几十年,当我们都已为人父母,甚至更年长一点之后,我们要如何向后辈子孙去解释,那已经不复存在的村庄和田园?

  《消失的村庄》影评(七):该把农民当回事!

  1938年,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根据自己在江苏省吴江县开弦弓村的调查资料,用英文写了题为《开弦弓,一个中国农村的经济生活》的博士论文。次年,该论文在英国出版,书名为《中国农民的生活》。1986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中文本,书名题为《江村经济》。

  2000年,时任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原党委书记的李昌平,写下《一个乡党委书记的心里话》并寄给国务院领导,其“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呼声至今振聋发聩。而在十年后,李昌平则说:“十年前的诉求都实现了,但没想到的是走向了农民共同体的瓦解。”他表示,中国农村反而日渐被新的问题困扰。不解决的话,会比2000年之前的情况更严重。

  2011年,电影《消失的村庄》在弱不禁风的中国艺术院线,悄然上映。影片描述了在小村庄中发生的故事。为了给鹤腾出栖息地,村庄将从山中搬迁。在搬与不搬、家庭矛盾、爱情矛盾等交织之下,演绎出了这个即将消失村庄的人生百态。在一次看片会上,导演林黎胜说,希望能有1000个人进影院看此片,并去关注一下正在消失的“村庄”,他就心满意足了。平心而论,艺术电影进入院线是难事,而反映农民问题的艺术电影,走进院线更是难事。《消失的村庄》的出现,让观众看到,在高唱“多快好省”的大片时代,还有游离于商业电影话语之外的声音,哪怕这个声音很微弱。

  《消失的乡村》所反映的农村问题,林林总总。搬与不搬,村人唯老支书马首是瞻。而老支书却连自己的两个儿子都管不了。这样的情境,不禁让人想起农村治权的问题。在往昔,农村治权是相对完整的,老支书所说的话恐怕没有人敢不听。而在今天农民共同体的瓦解,农村治权分散的情况下,这种“老支书”的话语权,已经不复存在。看看今天在农村的征地矛盾、小产权房、环境公害、“维稳”成本上升等问题,就会了解这种变化。而原本是800元的拆迁费,被吕山撒谎说是5000元时,又体现出这种治权分散下农民的优势。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农民能争得自身的利益,而不是旷日持久地去补工农业的“剪刀差”。

  影片中的“道德法庭”,则反映出了农村的另一个问题。所谓消失的村庄,所消失的不但是具体的现实空间,还有文化上的空间。《江村经济》能历时70年还有现实意义,在于是从经济体系、地理环境、社会结构等多维角度去研究问题。经过数千年的文化积淀,所形成的共同道德体系,在乡村消失之际,也会受到空前的打击。试想,搬到了山下,他们的“道德法庭”将在哪里召开?而由于地理空间上的疏离,他们还会再开“道德法庭”吗?在缺乏了这种来自民间的润滑剂之后,所产生的社会问题,将向哪里释放?

  再从经济上来说,影片中的大儿子吕国,在政府部门工作,颇有鲤鱼跃龙门之感。而小儿子吕山,在和父亲闹翻之后,去山里当导游,在村人的面前,似乎也是小有成就。但吕国要靠劝村民搬走以此作为政绩,吕山的导游事业也不尽人意。而漂泊在外的年轻人,也不见得会有真正发财的。从相对意义上来说,这个村子还是贫穷的。吕山想娶片中唐一菲饰演的村姑为妻,但却出不起财礼。出得起财礼的一方,送的竟然是只种羊!而这种结合,象极了一些“工农结合”。例如“粮贸公司+农民”、“棉花公司+农户”,经常会公然不执行国家政策,压价克扣农民。而经常所说的缩小城乡差别,会在短时间改变吗?

  最后要说的是,人们往往会把农民问题看作“他人”的问题。1949年时中国的城市与农村比例为2:8。直到现在,农村人口还是超过城市人口。对于一个人口上占优势的群体,在话语权上却总显劣势。而今天的城市人口,上三代有多少不是农民的?这说明,我们已经经历过了“一个村庄消失”的时代,为什么不再去回头看一眼呢?

  《消失的村庄》影评(八):诚意推荐之二消失的村庄

  这才是真的无意,完全是因为时间刚刚好,所以在看完《钢的琴》后接着看这个名为【青年导演新影像x先锋光芒第六回:镜容】的先锋电影展上推出的电影。从主演的名单上也比较好奇,王学圻老师自不必说,但是从这样一部看起来很农村的片子来看,居然另外的主演是朱雨辰和唐一菲? 说实话,这两个演员的名字出现在这样一部影片中也让我有点意外,不否认是带着那种“看看他们演的怎么样”的探奇心理走进影院。

  喜欢影展的另一个原因是映后总有导演和观众的交流,可以比较直接地知道拍摄片子时的真正意图,由于总是没有人提问,映后交流呈现短暂的冷场。对我而言,这真的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好片子,于是也就没有什么关于影片本身的问题,但是大家老也不提问,实在忍不住又举起来手来,其实自己也不知道这样的问题恰当不恰当,会不会给导演带来困扰,但是还是忍不住心中的疑问,“这么好的一部片子,为什么没有上院线呢?”(注:我问这个问题是因为之前在查《消失的村庄》的剧情时,看到网上有链接称这是一部仅仅在百老汇电影中心放映的片子)。导演的回答让我有点小汗颜,还是自己功课没做足啊,不过我想导演自己会觉得更尴尬,因为这片子其实在6月9日就上院线了,但是没有人看,所以才被从院线上撤下来,一部很好的片子,其结果居然和它的片名一样惊人地重合,从院线上悄无声息地消失。

  交流会后导演的祈愿叫人唏嘘,他先是诚恳地感谢了每一个来看电影的我们,随后发自肺腑地说,希望你们推荐你们的朋友来看《消失的村庄》,在网上下载也可以、甚至是买盗版碟也可以,我只希望能够多一些人来看这部电影。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小成本电影导演都有着这样的希冀。

  导演谈到,故事源于真实,一个村庄没有了青壮年,当某个晚上传说有贼的时候,全村老弱无人敢前去抓贼。故事就在这个真实的故事基础上展开来。其实导演本意是想拍一部去城市化的电影,反映当代农村劳动力、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一个只剩老弱妇孺的村庄其实已经不能称之为村庄,不过后来由于投资方的一些介入,片子又加入了一些保护黑颈鹤,村庄迁移等环保元素。而事实上鹤与人世世代代共存,并无为鹤搬迁的必要。

  私下问到导演,会不会因为投资方的意图使剧本偏了方向,导演摇头说不能这样讲,至少大家沟通地都还蛮愉快,他甚至戏谑地说,原本投资方还打算是拍养猪和环保呢,这样改成了为何迁移,已经优美许多。下来后和导演又聊了聊演员,其实朱雨辰和唐一菲的表演真的不错。至少我刚开始第一眼都没有看出他们来,这种把自己往丑里扮的造型本身就是一种成功。其实让他们二人大红特红的电视剧《奋斗》也好、《回家的诱惑》也罢,都是从新闻里才看到那么一眼半眼,于我来说,是没有什么兴趣的,但是就是这部小成本电影,却至少让我认同了他们真得在很认真地做一个演员。这部片子好像也是朱雨辰的大屏幕之作的开始,我会持续关注。希望他早日摆脱那个叫华子的名字。

  《消失的村庄》影评(九):《消失的村庄》:远去的故乡,时代的剪影

  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紧密,数以亿计的农民正在完成从农民到城里人的转变,没有几个城里人可以避开自己的农村背景,中国农民是一个很可爱的群体,他们很复杂也很乐观,因为贫穷他们吝惜每一分钱,因为乐观他们不畏惧困苦,用《消失的村庄》的导演林黎胜的话来说,他没有见过农民自杀或者抑郁症的,他认识的农民朋友都有一种乐观的精神,这也是他这部电影所要展现的内容。

  1、 环保与住宅

  我们人类都有家,离家千里,终有一还。不管离开故乡有多远,你始终想到有一个家等着你回来,那样你或许会更加勇敢的前行。老村长的儿子吕山(朱雨辰饰)从外地打工回来,这个在云南大山环抱中的村庄仅剩百十口人家,年轻人绝大部分都出外打工,留下的老人和妇孺在家里面守着。这是目前中国农村很普遍的景象,青壮劳力都外出寻求发展,老年人和妇孺只能眼巴巴地盼望着男人们归来,这是工业化社会发展产生的后果。当一个农民工在城市站住脚之后,他甚至会把妻子和父母一同接到大城市生活,城市中优越的物质条件会让农民们逐步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一个村庄可能就会逐步消失,而城市也就越来越拥挤和扩大。直到以后,更有钱的人会往郊区生活,重新过上山水田园的安逸生活,其实,人们的生活轨迹只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圆圈,但手中的存款还是有很大的变化。在未来,能享受农民一样的恬淡生活的人,只能是富人了。

  《消失的村庄》的主要矛盾是一个环保问题,政府为了让黑颈鹤有一个更好的栖息之地,便动员这座小村落的人全部搬到山下去,政府在山下盖好了房子,每户人家还给予800元的补偿。这是一个不小的矛盾,老年人是故土难离,他们都希望能够安稳在村子里度过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但负责动员搬迁的政府小官员又是吕老村长的儿子吕国,村民们不好说吕国什么,但都盯着吕老村长(王学圻饰)的行动,很显然,吕国很难调动他老爹的积极性。

  2、 爱恨情仇

  人丁不兴旺的小村落同样也有各种各样的矛盾,人们同样也会苦闷,但农民们面对生活困难和压力时会选择坚强面对。村长的二儿子吕山是村里的矛盾共同体,吕山和父亲向来不和,用老村长的话说,父亲就是要整儿子。三年前,吕山一气之下用猎枪指着父亲的头,最后误伤到了他哥哥吕国的小腿,毫无疑问,在那一枪之后,吕家就散了。吕山出外打工几年之后回到村庄,他和父亲肯定不和,他睡着柴房里。吕山还和村里的姑娘芸草(唐一菲饰)有过感情纠葛,三年前他远走高飞,三年后吕山重新归来,也把芸草的生活给打乱了。

  《消失的村庄》中人物关系的结构就很复杂,吕国是政府的代表,吕山站在村民的立场,吕村长根本不想离开村庄,村民们左右举棋不定,小村人不多,但事儿不少,偷鸡摸狗、家长里短样样不少。但这个村庄还是残缺的,用吕村长的话说,即使个偷鸡贼都比你们这些年轻人强,至少他还喜欢我们这个村子,愿意和我们这些老倌老奶们呆在一起。从村长的话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村中老人的寂寞,子女都进入了大城市,村子要荒了,这种落寞的感情非只言片语可以描述。

  3、 非主旋律

  对于一部反映农村的城市化进程、环保、亲情等主题的电影,《消失的村庄》不是一部主旋律电影,但它肯定是一部文艺片,它记录下中国当前的社会进程。我们正处于一个社会的转型时期,农村和农民都会逐步减少,村庄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商业化的城镇,到任何旅游景点都是有很多消费的问题,纯朴的东西越来越少,所以我们需要有这样的电影来记录下这个时代的剪影。

  精彩的文艺片会让人产生共鸣甚至是感动,《消失的村庄》就是如此,这个村庄的缩影代表了整个中国农村的转变进程,珍惜这些即将消失的村庄,有时间远离大城市的喧嚣到故乡的山村去走一走、看一看,或许,那就是最后一面。

  崔汀/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