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萨冈》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萨冈》经典影评10篇

2018-02-21 21:4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萨冈》经典影评10篇

  《萨冈》是一部由黛安娜·克里斯执导,西尔维·泰斯蒂 / Pierre Palmade / 利昂尔·阿贝兰斯基主演的一部传记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萨冈》影评(一):转载:困困《那个奇怪女人 孩子气又一团糟》

  法国影展推出的电影《萨冈》实在太火了,当天的票卖光了,隔天的票卖光了,第三天,不演了。我买了张《龙珠》票混进去,身边是年轻阳光艺术青年,大多是情侣,互相挨着,或者手牵手。有个留半长卷发的青年,朝高瘦美丽女朋友做临时抱佛脚的普及工作:“萨冈18岁时写了小说你好忧愁》,从此红遍法国……”女朋友表情迷茫。他大概厌倦了文艺女青年的乖张吧,却又不得不承受非文艺女青年的木讷。路过巨大的电影海报背板,萨冈倚在她那辆拉风的捷豹跑车旁边,头发依然剪得像短毛狗,又富贵潇洒,看着跟时尚大片儿似的。女朋友驻足良久,她兴致勃勃。

  电影原本是个180分钟的两集电视片,导演黛安·克丝女士大概对萨冈的凄婉晚年产生了某种感受身受,压缩成个2小时电影。她的少年得志,飙车、豪赌、两次迅捷而荒唐婚姻、肩并肩乘作飞机总统密特朗,还有那个年长30岁被她叫做“亲爱先生”的萨特……,都匆匆一瞥。电影中的萨冈仿佛是倒着活的。喧闹过后,身边只有保姆女友,后来她们也离去,留下一只猫、一跟拐杖和三天没有换过的上衣。去世那刻,儿子丹尼斯还是从广播上听到的消息。诺曼底海滩上,母亲回复青春灵魂与丹尼斯并肩而行,她面孔清晰眼神干净,对着徐落的太阳,写下了18岁的遗言:“1954年,萨冈以一本浅薄小说《你好,忧愁》出道,在经历了令人愉快而又草率的一生和一系列作品后,她的消失只是对她自己而言的一个丑闻。”

  我跟情侣们坐在一起,听到他们默不作声,听到他们窃窃谈笑。他们曾经被萨冈小说里闪烁的海洋与隔离的丛林动物般急速、牙签般尖利的青春打动吗?他们在萨冈高速飙车摔破头骨,爬起来蛮不在乎时,感受到她对于急速的热爱吗?——“只有速度才能血液远离心脏,流进身体末端,流到指甲,流到脚踝,流到眼皮,冲走盘旋在身上的宿命疲惫。”他们是否又会对萨冈关于爱情的断言感到心悸——“就像生病,或者醉酒。我只能够醉上三年或者四年,不能够再长,更不可能永远。”

  就像个吓人的教育片:任性总要付出代价,不是谁想一生轻率就一生轻率的,文艺青年们,在晚年凄婉,与漫长的克己复礼压抑无望自我阉割之间,你们选一样吧。

  然后我又看到一个奇怪的女人,她就像萨冈曾经的自我描述一样,“孩子气又一团糟”。她独自坐在过道上的台阶上,盯着屏幕默默流泪。她没有像萨冈那样在18岁打定主意,去过一种下流、丑恶生活,她在28岁才缓过味来打点人生。某一刻,她就像一个绝妙的寻找作者的小说人物,她的一生都将跌宕、精彩不幸,是那些写小说的终其一生都在等待的人物;在另一刻,她仿佛如此懦弱平庸,不值得一提,就像一群蚂蚁想象自己是背着头大象的那只。小说家们始终都没有找到她,是因为她的结局连她自己都想象不到。

  《萨冈》影评(二):关于《萨冈》的观影碎片

  “我不清楚个人东西是为什么和为了谁。我觉得未必是为了读者。是为了你所爱的少数人,他们知道你在脆弱时,能够坚强矗立。他们的一句话就能震撼你的世界。 有时候打击令你摇摆。” 她有天生的好的敏锐度与表达欲,强烈生命能量如脱缰野马,让她的才华横溢,也让她的生活横冲直撞,有天将的好运与财运,也有突如其来车祸与意外。她的生命本身因不加节制的流动而成为戏剧性的跳跃与洒脱,充满浪漫自由不为人知伤痛

  “世上有许许多多个家庭,除了你出生生长的那个之外,他日机缘来临,你会遇上一些家庭,你被爱的渴望将会被分享的渴望所取代,写作也是一样,你会遇上一些不认识角色,跟他们一起分享故事”她的文字是生命的汪洋流泻,无法遏制的哗啦啦的流淌过,“写作,就如一次危险的外遇,是一种肉欲冲动,就像跟一个魅力不凡坚定为你守候的人约会一样,有时,你会犹豫,有时,你鼓起勇气去接近,这份勇气能让你赤身裸体,去变成与你的角色相会的那个人,去将你的思想和他的融合,若要稍后再写,他可能会独居在空白的那一页,让他的思海万马齐奔,提琴齐奏,谁也不会管马儿是否老马,又或者提琴是否跑调。”因其写作是灵感型的,顺流而出的。所以有些粗糙,却很抓人,是那股生命的能量抓人。这股能量在人年青的时候涌泉般的喷薄,若不加修炼,在生命力慢慢消散时就会变得干涩滞留。

  她选择孩子是想逃避前一段失败的婚姻阴影,开启新的人生而做的一次大胆尝试,所有的行动皆非出自什么思考。伴随时间冲淡爱情,渴望新鲜刺激激情的萨冈厌倦了再次的婚姻生活。即使在婚姻的状态中,仍不能抹去她与生俱来的生命基调“流离所爱的孤独忧伤”。“孩子的笑脸能暂时掩藏流离所爱之痛,但只是暂时的。看着我的儿子慢慢长大,我感觉自己在重渡童年的每一段时光,这令我更为忧郁,不论如何,你总是落得孤独,有爱也好,没爱也好,置身于欢呼也好,批评也好,当母亲也好,当作家也好,当然,我们会心碎,但是更大问题是,连自我也破碎,到最后,人生只充斥着孤独。”作家是不是就要是孤独的,这种状态更有利于写作呢?萨冈的语言动人的,她的天生的孤独感萦绕终身。她放纵着自己,也渴望着被爱。有才华横溢之时,就有江郎才尽之时。萨冈的最初是用生命写作,最后更是透支生命来写作,毒品、药剂、酒精,无日无夜,这些都加速着耗尽她的才华。“醒来后,你就成为囚犯,亲爱的”。在她身上,你能鲜明的看到:才华就是生命本身。

  因其荣耀来得太早,伴着才华如同神降,她没有准备好就一头扎进去享尽生命的美酒。才华亦如爱情,你不能预测它的到来,也不能强制它的离去,一如享尽它突如其来的美妙,也必然要去承受它不告而别的失落。生命在开场华丽得愈早,对自身的把握与修为愈难以自控。

  天生的忧郁与孤独,使她即使如此享受幸运财富,都无法让她摆脱终身的忧郁与孤独。为什么看到她即使如此聪明富有却又如此的忧郁,看到她被人追逐宠爱却又如此孤独?不禁想到波伏娃与萨冈,一者理智,一者情感,都过着放任自流的生活,为着自由书写与表达。但在她们身上,以我之妄断,我感受不到她们最终的幸福,反而总有种心酸。那么,不禁要问:幸福是什么快乐是什么

  即使在影片的最后,历经沧桑的萨冈不无感慨的道白:“不管任何年纪,你总能学会新生活。事实上,生命就是如此。重新开始,从头再来,再次呼吸关于人生,仿佛你什么都没学到,除了一些个性特点忍耐、坚强、轻松,而不是无能或者怯懦。”但是看得我只想流泪。顺流而下的人生,看似自在自由,超脱世俗羁绊,但因其境界不够,没有对终极的坚定而执拗的追寻,最终拗不过地心的引力与自然定律而只能堕落,才华湮没。

  “我所爱的人,对我而言最重要,那个能与我相处自在的人,那个只为爱我而爱我的人,那个与我同住,和我倾谈,谈啊,谈啊,一直不停地谈的人。”她是自私的,她挥霍着自己的青春与生命,只做自己愿意的事情,她一直追求快乐的感觉与被爱围绕的温暖,这都来自于她对天生孤独感的排斥与惧怕。但她却并不让人讨厌,在我心底,她始终是那个天真而孤独、柔软而脆弱的一身红衣的小女孩,她始终没有成长起来,她害怕孤独而孤独着,这也许是她自己的选择。

  《萨冈》影评(三):。。。。。。

  终于看了“Sagan”,那个我爱恋了好久的女子,那个肆意妄为的女子。

  电影完毕,回家正好赶上热火朝天的犹太pass over晚餐,喝了一碗汤,一杯不太好的红酒,随意聊了一会儿,就躲回房间

  好笑的时候才笑,想哭的时候就哭,也许有时候过于彬彬有礼也许会显得乏味吧。只是做自己比一般人想象的要难,能够全然这样的只有孩童,所以我羡慕你,你总是任性脆弱如孩童,永远也长不大,我也想要像你,抛却所有可能的责任及其他,周围仍有虚幻喧嚣围绕。

  抑制渴望讨好他人的那部分天性诚实的面对自己,即使那个自己并不讨人喜爱

  因为只有完全真诚,才能够真正的书写。书写,是一趟孤独的旅程,如同人生;书写,也是一次心灵治愈,让一切终了时我们不会带着对自我的疑问离世。

  读过你的许多小说以及别人为你做的传记,的确,你的人生比文字更精彩,文字承载思想,而思想构筑人生,这思想的根基沉重,却有轻飘飘形态,于是,你的人生也是灿如花火,一切燃尽后只剩下灰烬,只剩下狂欢后的冷清寂寞。但是,如果可以,我也愿意这样的过,不温不火的日子恬淡的浪漫,但却不免乏味,甚至到头来也是一场空。原谅我天生的悲观,但如果真的是这样,为何不趁年少,抓紧时间去大口的咀嚼疯狂?毕竟不是人人都和你一样,能保护好那颗稚嫩的心,不让时间将它涂成别的模样

  你爱触摸鼻子,你爱把玩头发,特别是在些许紧张的时候;你给两三岁的幼子讲柏拉图和弗洛伊德,晚餐吃到一半觉得乏味了就骤然离席,不爱收拾屋子,花钱如流水,没有任何计划,因为“生活比算计更重要”……

  在那个菲律宾的小岛上,他们问我:“Who is your icon?”我答道:“Sagan,because her life is not perfect, and this inperfection make it more interesting.”

  是的,我觉得我爱你,而且会一直爱下去,我也知道自己羡慕你,羡慕你是因为无法成为你。

  《萨冈》影评(四):会写作的女人都有点作

  没有写作,我只能拙劣地生活。没有生活,我只能拙劣地写作。

  ——弗朗索瓦丝·萨冈

  最初迷恋萨冈的文字是在两年前,那段日子,正是自己第一次在生命中感到失望的时候,也是第一次在小说里看到正在经历的那种无可名状又挥之不去的忧伤。就是在这样一个个重复的夜晚接触了《你好,忧愁》。第一遍看完最大的感觉是,这注定是一个赚不下眼泪悲剧。17岁的少女塞茜尔虽然总把忧愁挂在嘴边,但是人间的离合冷暖,对她来说充其量只是生活撒在身边的一圈作料,是法国大才子鲍里斯·维昂的术语——“流年的飞沫”。

  照片上的萨冈形容俏酷,身材高挑,两眼灵气四射,生活中放浪形骸,把跟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的关系掌握在路人皆知而皆不知的程度。那时的她,已经具备了“美女作家”的几种要素:情爱题材的自传体写作、自我包装和对大众传媒的利用。每次看萨冈,就会想到和她处于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时代却为她所不屑的另一个女人,玛格丽特·杜拉斯和她的旷世奇作《情人》。总是不自觉地把这两个女人串联在一起,就像同样不自觉地将《你好,忧愁》和《情人》作比较一样。或许是她们身上散发出太多相同气质,以至于让我曾经混淆过她们的经历。

  诚然,杜拉斯是个无法复制女人。萨冈流露出的却是一种无所顾忌矛盾——那充满魅力深深吸引住我的矛盾——她的道德游荡在恶毒与善良之间,她的作品游荡在爱情与孤独之间,她的文字游荡在轻灵与沉重之间,她的生命游荡在生的纷争与死亡之间。她也许是战后那个年代萨特们中叛逆存在主义者,可她并不是虚无主义者。她支持萨特、加谬等激进的左翼知识分子,继承了法国中产阶级知识分子责任感正义感。如果杜拉斯不是一个作家,就会成为一个妓女,那么萨冈——不是一个作家,就会成为一个激进派。

  萨冈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写作。也是萨冈式的永恒的忧愁:“你刻写在天花板的缝隙里,你刻写在我深爱的眼睛里”。我从不觉得,她是用一生的孤独换取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她一直用写作来维系的自由。她的自由不须只用写作来维系。因为除了写作,她还有属于自己的真正的生活。1994年11月在一次接受访谈时她说:“痛苦,不,我从来不曾有过。”“我从不把活着和对生活的期待混为一谈。我对生命无所期待。我没有预先想过要什么。生活本身就够激动人心的了。”

  十几岁时,我曾向往单纯美好,以为那就是人生所有的幸福。如今我也能喜欢、或者说更喜欢丰富、矛盾、迂回曲折、偏激、抓狂、狂喜、绝望……一切更胜过麻木单纯的美好。甚至连痛苦都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失去对这一切的欲望、只有麻木与冷漠。我不愿自己的激情总是先抽离于真正的生活脱水而死。一如我在萨冈的文字里所体验到的隐隐的羡慕与嫉妒,然而在回到现实的那瞬间强烈晕眩中,我又全然不知所措了,表情局促目光涣散。我没有在十五岁遇见谁也没有一起在路边抽过烟。

  萨冈的一生只属于她自己,与任何人无关。

  而试图通过文字去透析她一生的人都是自作聪明的,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生硬造作。

  关于《你好,忧愁》,抑或关于萨冈,我无法为赋新词强说愁。

  好吧,我还是束手就擒乖乖就范吧。  

  《萨冈》影评(五):给你一些不给一些

  看完《萨冈》归来。

  看银幕里萨冈永远如同少年般肆意妄为,自由洒脱,恐惧孤独,渴望爱情。

  整个人生就是一个漫长的青春期。

  生命果然是给你一些不给一些,而那些得到或者失去并不绝对。

  早些时候,或者我会认为如少年般,轻飘飘地,享受挥霍一切直到结局,是完美的状态,后来发现生命的本质就是孤独的,而少年敏感脆弱,既无视眼前,也永不满足,所以更容易感觉虚无。

  其实很难讲,怎样的人生是更好的。对于某些人来说向上很难,放弃或者沉沦不一定就坏。而对于另外一些来说,活得沉实反而相对轻松。

  而我们从来只选择承受可以承受的人生。

  没有更好的人生,只有自己的人生。

  《萨冈》影评(六):再見,憂愁

  看這部電影前的心態,可能是最近一段時間最差的

  可是看完以後,走在人跡罕至的街頭上,卻是格外的舒心,因為想應該是明白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麽。於是坐在世紀大道的長凳上,記錄著下麵的這些文字...

  走出電影院的時候,風起,人已稀...還是從IPOD裏找到了合適的音樂作為回程散步的伴侶《Cash Back》的OST...不時能在馬路上看到有用手機或相機記錄陸家嘴夜景的人,也同樣少不了招手等待taxi的人~~但是一切都遊離與自己之外~~腦子里閃現的是薩岡最後背對鏡頭的背影,面對夕陽下的大海,娟秀的法文記錄下她給自己留下的墓誌銘。人終歸還是要一個人走完自己的一生的,這是生活對於每個人最公平的地方,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同樣一個人離開這個世界~~唯一不同的是當中所經歷的過程。

  很容易將這部電影同去年上海電影節的時候己所看的《Piano,Solo》作對比,都是人物傳記電影,所記錄都又都是在自己的領域內有著卓越成就的人。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故事,以及非凡的經歷~~只是《Sagan》導演或編劇拿捏得仍然覺得有欠火候,講述了Sagan富有個性的一生~卻只是展示了她性格的一面~~一如電影中Sagan自己所說的“人們不關心她的靈魂”,而導演做的也正是電影中後來那位代理書商所要求的記錄了“她的故事,她所見地風景,她所交往的人”。看完《Piano,Solo》后的自己是絕望的...仿佛自己也如Lucas一樣將要陷入無盡的深淵無法自拔~~之後的很多天都未能平復。《Sagan》確恰然相反,出來后,確清晰地明瞭明白了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麽,也使自己很快從觀影前的沮喪到觀影后的如釋重負。雖然電影是用第一人稱來拍攝的,但觀者並未完全融入到她的生活中,而只是以一個第三者的眼光來看待她所經歷的一切。

  通過電影,我所認識的Sagan是自私的。她肆無忌憚地揮霍著她的天賦給她所帶來的財富,因為沒有節制,也導致了她最後晚年的潦倒。她的些許任性,導致能夠真正留在她身邊的人,未必是對她最好的人。遇見煩心的事情,她選擇的是敬而遠之...保姆的離去,家中經常失竊的現象...都是如此...她沒有一直陪伴佩吉走完最後的路,而在得知她離去的消息時,最早爆發的原因是,竟來沒有人能夠陪她睡覺...但這樣的自私,只是她直接的一種表現,她喜歡隨性地表達自己的觀念與意識,而不理會周遭所發生的一切與別人的感受~~這也是爲什麽她能夠達到她現在所能達到的成就,寫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不僅僅是爲了取悅於觀眾...

  到最後她還是沒有見兒子最後一面。我想她是不想在最後讓她兒子看到她最後憔悴的一面,她對兒子的敬而遠之,一來正如電影中所描述的“看著他成長,就好似回憶自己過去的點滴,讓自己唏噓不已”二來她也不想她的兒子變得和她太像,所以寧願把她扔得遠遠地...她兒子的父親是她對男人最後的幻想~~從此以後,她的心中不再有對男人長久的愛

  還是被佩吉最後的那段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面對死亡的時候,有時更希望自己愛的人先離開這個世界,因為這樣失去愛人的痛苦,就由自己來獨自承受~~~把悲傷留給自己~~

  可惜這次電影展 Sylvie Testud未能到來~她所塑造Sagan是深動,鮮活的~候者背,低著頭,左手撥弄自己的留海...這也是這部電影即是在劇本有薄弱的情況下,依然引來許多人的推崇~~將那個特立獨行,有著傳奇經歷的Sagan再次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推薦《Piano Solo》(http://www.douban.com/subject/2121860/?i=0) 在電腦上最後打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放的是Malaika

  : 明天要去找她的書來看了...

  《萨冈》影评(七):你好,放纵!

  你好,忧愁

  “这种从未有过的感觉以烦恼而有甘甜的滋味在我心头萦绕,对于他,我犹豫不决,不知冠以忧伤这个美丽而庄重的名字是否合适。”弗朗索瓦•萨冈在写《你好,忧愁》的第一行字时刚满18岁……

  萨冈很有名麽?紫光拼音里有词组,豆瓣上也有不少人叫嚷着“我想看萨冈!”,电影院的上座率也说明了这点。虽然开场已经9点半了,开场还因为莫名其妙的放错了拷贝,在围观群众一片“莫名其妙”的责难声中《伯纳德行动》那流畅的中文配音只持续了不短不长的五分钟,就变成了法新银行那稍稍有点扭曲走调的广告背景音乐。要说走调,我总幻觉每部电影开头的中国电影总公司片头音乐走调严重,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

  萨冈是一部半传记体电影,“半”字是我加上去的。即使如电影海报描述的那般“她的一生是一部精彩的传奇”,但我还是理性的认为,加上一个“半”字可能更加妥当。因为我实在无法相信,一个在晚上8点前输掉大约1万多法郎的小女人,会在两个男人等在车旁的一小会时间里,赢到300万法郎……

  不过电影太较真,就会大无趣。A flawed but entertaining movie,大约就是指这种电影吧。

  太过理性的分析,也可以称之为太没有艺术细胞。

  从一个疯癫者的眼中,全世界才是疯癫的。如果这个疯癫者恰好有那么点艺术细胞,而他或者她又恰巧非常幸运的生活在一个世人比较欣赏疯癫的年代,那他的叛经离道、他的肆虐癫狂、他的自我毁灭都可以被社会公众贴上“猛士、先驱、大师”的标签。可惜大师们往往肆意践踏那些把他们供上祭坛的信众,而这些信众却从被践踏中享受到了无上的快感……多么美妙的双赢!

  可惜萨冈在年轻时候挥霍她的钱财、才华、青春太过无度,大约50多岁(根据百度百科弗朗索瓦丝·萨冈Francoise Sagan,1935-2004条目,她活了69岁)就挂了……

  《萨冈》影评(八):随便说两句

  在18岁凭借Bonjour tristesse一举成名

  在看电影之前,这是我所知关于萨岗的全部。

  大学里曾买过《你好忧愁》,忍着粗制滥造的翻译看了一半,直到出现一句“偷鸡不成蚀把米”彻底崩溃,老天,一个生活闲适布尔乔亚阶级的18岁巴黎姑娘,都不知有没有见过真的鸡和米……看了一半的感想是,同波伏娃的mémoire d'une jeune fille rangée(这个貌似没有中译版?我就随便翻成一个循规蹈矩的女孩的日记好了)差不多(虽然我也没有看完)。主题不外乎是离经叛道,讽世,迷惑,空虚,性解放。

  回到电影,不知是不是我只听懂了7成的关系,感觉就是一部没有特色中规中矩的传记片,萨岗大事件串联,然后冠以孤独的主题:她出书,名利双收,于是狂欢豪赌;用赢来的钱买下乡间别墅(你看,如此洒脱愤世嫉俗视金钱如粪土的前卫女文青也知道,名气也好男人也好都是过眼云烟,晚年“一无所有”之时总还有8百万法郎的房子陪她空虚忧愁寂寞);车祸,结婚,离婚,同丈夫的第二任妻子一起吸食可卡因,再婚生子,结果丈夫爱上男人,于是又离婚,因持有可卡因被捕,晚年名气日薄西山,千金散尽,于是食尽鸟投林,病床前只得女佣陪她面对死亡的恐惧。

  好几个时间段的衔接都感觉突兀,开头与结尾呼应的记者去萨岗家拍照被拒也看不出有什么值得重复的意义。而且主角萨岗,似乎是被一个接一个的事件淹没了。在对女主角和导演的采访中,说她说她是非常聪明的人,所以才那么寂寞。可电影里那个,飚车,去Casino豪赌,完全听不进负面批评的萨岗,哪里聪明了啊……她最后的孑然一身,与其说是悲哀,不如说是咎由自取,她又真正在意过任何一段感情么?一直支持她的父亲,联系少到只来得及参加葬礼,因为毒贩和唯一的诤友闹翻,毫无理由地无赖忠心仰慕她的秘书偷窃……寂寞,难道不是因为从未付出么?

  不过最后一个镜头绝美,夕阳,沙滩,她穿着白裙面对大海,这种画面完全让我抵抗不能……

  本来觉得就三星,因为最后一个镜头加半星,再想想没看懂的地方就再给半星好了。

  《萨冈》影评(九):La solitude est immortelle.

  有个年轻人,18岁没考上大学,在暑期编了部青春小说,一夜爆红,名利双收,签售签到手软,所有的记者都奉承他,所有的文坛老大都酸溜溜的恭喜他。

  不,他的好运还不止!8月8日,在彻夜狂赌返家之前,他有如听到神谕一般回赌桌,连投几次8号,赢了80万法郎!大概在8个小时以内吧,他用塞满80万法郎的信封(可能比80万略少些,因为从赌场出来时,他很高兴地把信封扔给伙伴看,花花的钞票随风散在美洲豹的车厢里和车厢外)买下了人生第一处不动产,一座宽敞漂亮的乡村宅邸,然后邀请他的朋友们一起来住。

  他整日和文坛的帅哥或者漂亮大叔混在一起,得到他们的提携;天天开party,喝大量的酒,很凶地抽烟,疯狂到天亮,花钱如流水,可是怕什么呢,他的书的英文版给他带来50万英磅的收入,他父亲说,以你这样的年纪,理智的办法是快点把钱挥霍掉。这真是烈火烹油的景象,想来只有李白的将进酒里有这种豪气“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不同的是他这时没有任何财务羁绊,他有一辆性能顶好的小车,用来兜风再好不过。

  直到有一天,他在载着朋友去接人的路上飚车,车子开进农田翻了,他受了伤,而一个朋友死了,在医院的那段时光,他染上毒品。出院后还是照样的挥霍人生,挥霍金钱,身边走马灯似的换男人女人,酗酒赌博吸毒,然后奋力写书挣钱...可是他知道,所有的一切都不一样了,再也回不去了。

  啊对了,请把以上的【他】,替换成【她】。

  她就是Francois Sagan, Sagan只是笔名,发表作品前为了不牵连自己的家人而改动。在看这部电影以前,对于我们这种出生在半个世纪以后的外国人,即使接受了系统的法国文学课的训练,我们知道的也不过是她18岁就成名,写了《Bonjour, tristesse》《un certain sourire》等小说,是50年代法国小年轻的偶像,除此之外,就是一片空白。而她的小说,也因为不怎么高明的译本,读了几页就难以为继,不知不觉中,会把她当成被法国文艺界捧得太高的仲永。

  但是另一方面,这些年里每次出来一个新人,我们总是兴奋地交头接耳“嘿,萨冈第二”“新萨冈”,只是,全天下只有一个萨冈,她本人也几年前过世,再次大规模纪念她说不定要等她百年诞辰或者百年逝世了。即便是在法国,当年追着她她疯狂报导,揪着她私生活和吸毒被起诉不放的记者和读者也老了,和她绯闻不断的密特朗等人也早死了,现在的年轻人还知道萨冈的故事吗?

  从这个角度来说,《萨冈》是一部恰到好处的及时的片子。导演Diane Kurys着眼的不是让萨冈成名的书和文艺界,或者是她的艺术创造历程,而是把目光向下向内,描述了萨冈乱糟糟的个人生活,给观众们描述了一个天才少女作家是怎样成长为一个高曝光率的名作家最后孤老死去。

  这部片子请了萨冈的儿子作为影片的艺术顾问,可以认为本片的情节都是真实可信的----没有美化的嫌疑,整部片子几乎是她的丑闻集。这么高调“堕落 ”的生活,是中国作协成员们想都不敢想的吧!放眼世界,除去浪漫主义时期的诗人们,其实也不多。(倒是和查理·布考斯基的那股劲头有点像。)

  agan的特别在于,她清楚地选择了这种极度自由放荡的生活。她一直吸食毒品,并且在宴会上众人面前咆哮着承认“我吸毒,那又怎么样”。她花钱一点也不节制,常常花大钱买没有任何用处的东西。她写作,绞尽脑汁,是为了补财务上的漏洞。她脾气坏,听不得别人的批评,非常任性。

  她的人生一直停留在18岁,即使经历了两次婚姻并且有了孩子,本质上来说她一直保持这这种未成年人的气质。她如此害怕孤寂,以至于她靠为朋友们慷慨买单,讨好他们,来抓紧身边的每一个朋友。甚至她逼迫自己一直写作也只是为了养活她一家(包括常住在她家的朋友)。她对朋友是完全不设防的,她在家放了一个瓷罐,里面有钞票,供朋友取用。她被“朋友们”的赞美和马屁所蒙蔽,一心信任他们,分不出谁是真正为她好谁是为了自己的目的接近她。

  而所谓的朋友,眼睛里只有她的钱。当她老了,再也榨不出钱的时候,Astrid就头也不回的抛弃了她,留她一个人和老女仆相依为命,成天坐在沙发上,呆呆的望向窗外,指望着有一天会有朋友过来。这样的萨冈,敏感、脆弱、倔强,这才是她虽然丑闻缠身却依然得到我们的同情的原因吧。Sylvie Testud的表演,她的小男孩似的神经质,让整部电影流光溢彩。

  年轻时候的萨冈意气风发,是文艺界和新闻界的宠儿,而到了垂垂老矣却是如此的孤独。确切得说,她的一生都是用金钱和妥协与孤独感作战,但是最终她失败了。孤独是她的宿命,即使是被众人围绕的时刻她的内心也是一片孤寂的。只不过,到了穷困的老年,没有了身边熙熙攘攘宾客的掩饰,她的孤独暴露无疑。

  一部允许我们走入萨冈生活的电影,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当然最好选择中文字幕或者法文字幕。在AF看完的片子,用的是法语原声+英文字幕,真有目不暇接的感觉,漏掉了若干重要信息。

  《萨冈》影评(十):曾经的看后摘抄

  “恋爱开始时总是美好的,发展中的感觉更好,到了最后,取决于谁先厌倦,不论如何,结局总是悲伤的”

  “为什么爱情失去了,人们还在坚持。几年之后,还剩什么?微温的感觉和背叛,充其量是一种索然无味的友谊。孩子的笑脸能暂时掩藏流离所爱之痛,但只是暂时的。看着我的儿子慢慢长大,我感觉自己在重渡童年的每一段时光,这令我更为忧郁。不论如何,你总是落得孤独,有爱也好,没爱也好,置身于欢呼也好,批评也好,当母亲也好,当作家也好。当然,我们会心碎。但是更大问题是,连自我也破碎。到最后,人生只充斥着孤独。”

  “

  我不相信有永恒生命,也不相信有投胎转世,但我不信我再也不会看见那些我爱的人,回忆会在毫无警告的情况下扑向你。你会发现自己,闭者双眼,嘴里嘀咕着某人的名字。”

  “我本来已经跟他们一起死了,但我没有那份勇气,最难做到的是继续前进,最令人惊奇的是不管怎样,你也成功了。不管什么年纪,你总能学会重新生活。事实上生命就是如此。重新开始,重头再来。再次呼吸。关于人生,仿佛你什么都没学到,除了一些个性特点,忍耐,坚强,轻松,而不是无能或怯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