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稻田里的人们》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稻田里的人们》经典影评10篇

2018-03-03 20:2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稻田里的人们》经典影评10篇

  《稻田里的人们》是一部由潘礼德执导,Peng Phan / Mom Soth / Chhim Naline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稻田里的人们》影评(一):田地女人歇不得-影像现实中的谷农

  太阳歇歇么歇得呢,月亮歇歇么歇得呢,女人歇歇么歇不得,女人歇下来么,火塘会熄得呢。

  冷风吹着老人的头么,女人拿脊背去门缝上抵着;刺棵戳着娃娃的脚么,女人拿心肝去山路上垫着。有个女人在着么,老老小小就在拢一堆了;某得个女人在着么,山倒下来男人就扛起了。

  苦荞不苦么吃得呢,槟榔不苦么嚼得呢,女人不苦么咋个得?女人不去吃苦么——日子过不甜呢。

  天上不有个女人在着么,天就不会亮了;地下不有(个)女人在着么,地就不长草了;男人不有个女人陪着么,男人就要生病了;山里不有(个)女人在着么,山里就不会有人了。

  和很多人一样,我也是从杨丽萍的朗诵中听到的这首蒋明初歌词高原女人》。或许从小习惯家乡语境,从来不觉得云南话有多好听,直到这首歌从伟大的孔雀杨口中幽怨地送出。它在《云南印象》这部伟大的舞台剧和地方文化品牌适时出现特殊而又不抢风头,恰当地融入进原生态表达意图中,高原女人的芊芊细语通过舞台无限放大,振聋发聩

  我要说的是另外两个女人,一个现实中的,一个通过这种现实进入影像中的,她们都是辛苦操劳着的高棉女人。

  暹粒除了有着柬埔寨的民族瑰宝——155平方公里范围内600多处的吴哥建筑遗迹,更交错和蔓延着更大范围的田野森林战争和内乱虽已结束多年,但田地间依然埋藏着太多没有除尽的地雷,与毒蛇猛兽一道威胁着经波尔布特血腥改革进程后剩下的谷农。

  22岁的简是我在吴哥游览时的摩托司机,在这里外国人是不允许租机动车的。他曾在遍布全国城乡的佛学院读过7年,包括文化课,并做过三年和尚,后来进了正式学校,17岁退学后还做过两年警察,之后才驾驶摩托或Toto为Guesthouse做载客服务。简总爱用自己词汇储备极少的英文跟我努力表达着他对家乡美丽田园赞美以及对农活尊重。其实这满眼的绿茵跟越南湄公河三角洲的水稻、跟罗平初春塞满盆地的黄灿灿油菜花、跟元阳云海下的梯田相比,景致相去甚远,但作为客人,我还是礼貌地表示同意和赞美。五谷不分的我更是不知所谓的农活该有些什么。像没见过乡下的城里傻子一样,看到田地里一大排弯腰插秧的谷农,就拍照不停。

  在吴哥的最后一天,我跟随简去他那乡下的家里看看。坐摩托烦了,我和简也换了个位,我变成了他的司机,由他指着路,带他穿过众多的田埂去他家。穿过众多烂泥巴路后,我们来到田埂边,简指着田间一小木屋,那里是他姐姐的家。姐姐生了两个小孩后,就搬出了原来村路边的家里,住在这间小木屋里,里面非常简单,只有床铺、蚊帐和一台黑白电视,从小木屋窗口只能看得到一望无际的田园。正当中午,我非常困倦,席地而睡,刚忙完早耕的姐姐看到,就让她的小孩把唯一的枕头拿给我,几番推托后,我也就在他们软软的高棉语交谈中靠枕睡着了。

  简的姐姐,这个田地女人,支撑着自己的家庭,操持着繁重的劳务,关心城市里赚钱的丈夫,或许就将这样穷其一身了。

  以吴哥为家或为邻的谷农们还算幸运的,被炸到的可以在景区内作为地雷受害者表演吹拉弹唱收取游客援助,他们的小孩们不必早早到田间去磨练甚至探险,而是在景区内通过向各国游客的乞讨,练就了多门外语。如著名的旅游丛书LP所说:“这些小孩们大多儿时花一个月赚得就比他们在田地里的父母一辈子赚得还多,但也仅能够他们吃饱穿暖。”长大后他们还可以到暹粒或金边城市里导游或摩托司机。

  没有旅游等特殊资源可供依赖的柬埔寨谷妇又如何呢?潘礼德电影里的《谷农》的女人是集田间谷农生活一体,通过持续悲剧命运塑型并得以被观视的个体。电影里的女人一家住在和简的姐姐一样的田间木屋里,只是在这更早十年的电影里,这女人还没有放着高棉语字幕的中国武打片的14寸黑白电视,甚至没有我在这样的木屋里小憩过的枕头。电影集中了一系列家庭悲剧发展元素,让故事矛盾不断加剧,女人被蛇咬一段时间不能参与农活,丈夫又被竹签插伤腿,虽心急如焚却也照顾不了田间地头,等到女人完全支撑起这个众多女儿的家庭时,男人却在稻谷熟透前死了。后来女人疯了,被村里押禁起来,懂事的大女儿担当起了女人以前一切的责任,歇不下来的她即将成为下一个女人

  不发达国家地区的电影被关注更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其国家名称和特殊历史,而远非电影作品本身,《谷农》也不例外,因为它的产地和导演叫“柬埔寨”。之所以看此片,更因为我一段经验,并且仅仅只是限于旅游的走马观花。有的人因为电影的某个地方而上路,也有的因为去过某个地方而关注那个地方的影像。

  这个“谷农”的故事其实非常简单,它就是我们的中央七台的农业科教节目加上个家庭悲剧故事,投放去社会经纬栏目吧,还会嫌它不够特殊和戏剧化。这个朴实的悲剧在柬埔寨以及全球看来是如此普遍,以至没有任何传奇性。里面的女人也只能是众多世界家庭传奇中普通的一员,和高原上一样,田地间也要有女人在着,谷妇歇不得,不苦稻米怎么会甜呢?

  《稻田里的人们》影评(二):《谷农》观后小结

  第一次看柬埔寨地区的电影,感受颇多。影片的基调很低,故事的节奏紧凑,传统蒙太奇手法的运用自然流畅。潘礼德在学习了欧洲电影理念基础上,将自己的作品承载了更多故土的情感信仰以及宿命。所以我认为这是一部十分明显的东方电影,它融合了东方佛学中的大悲阐悟。故事又或者说是内容的载体,讲述了一个柬埔寨农民家庭生死病狂的坎坷命运以及战天斗地的生存遭遇,以此为点,呈现出整个柬埔寨国家的文明落后于世界的文化断面。可以想象,在红色高棉之后,柬埔寨人民从一种水深火热的生存状态下获得自由,只能很脆弱地去面对自然,考虑最基本的食性生存问题。如果说这是一部农村题材的类型片的话,与以往所看过的众多反映农村生活现状的影片不同,它没有表现城市工业化给农业制带来的矛盾利害,却只呈现出低程度的农业文明以及人对自然的抵抗。这在同类型影片中是很少见的,也充分说明了柬埔寨落后于文明世界的客观现实。由此而论,影片带给了我很多思考,我很喜欢它。仅仅不喜欢的地方,是独白太多,干预了我的想象。

  《稻田里的人们》影评(三):明天我要下田去

  这是老师课上播给我们的看的一部电影,老师说那个灯光打得很好,很自然。可是我觉得这也叫自然吗,画面里的灯在那边,光却往这边打,即灯有人物的左面,画面外的光却打在右脸上。

  还有对白,其实农民的话语没有那么直白,像“我不会让你一个人这么孤单的,我不会丢下你的”之类的肉麻话,他们只会用行动去做,孩子他妈用围巾包住一手稻苗,拿给将要死的老公看,他颤抖着用手抚摸着那一扎青绿色的希望,有太多的遗憾在这一刻,我也落泪了。

  人生本来就有很多的不圆满可能这在某些人看来是不圆满,可是这些不圆满也会造就某些人。像大女儿索哈,她撑起了这个家。照顾妈妈,照顾妹妹们的她,此刻格外动人,虽然已为死去的爸爸剃去了漂亮长发

  “明天我要下田去”是孩子他妈和他爸都说过的一句话,妈妈对小女儿说明天要下田去帮爸爸忙了,后来爸爸脚受伤了,用刀子狠狠地说明天要下田去。

  《稻田里的人们》影评(四):稻梁谋

  《谷农》平铺直叙了柬埔寨一平凡农户的悲惨生活:丈夫劳作时被一根刺扎到脚,死了;妻子拖着七个女儿艰难度日,思念丈夫的伤痛保护稻田的辛劳,让她不甘重负,疯了;幸好有女儿们,她们年纪尚轻,坚毅眼神中贮藏的希望尚未被时间磨难侵蚀,她们挑起了家庭重担,继续耕耘稻田,还送妈妈去城里治病……当然没有用村子里多了个疯女人而已。

  川流不息苦难是影片的主题,导演回避或者说有意淡化了历史政治背景,人物的苦难似乎很纯粹,为了填饱肚子,是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古老命题。片中的热带农村是个严酷的自然,一点儿也不适宜,处处和人类作对。旱涝、螃蟹、麻雀等等都是隐形杀手,究竟要多少辛劳才能迎来稻米的馨香?但当母亲被圈进笼子时,自然忽然被赦免了,正常/非正常的区分蛮横地嵌入了那片“纯粹”的生存苦难。母亲疯了,维系土地经典意象的核心崩溃了。

  “现实主义”总和此类影片如影随行,似乎是最易理解的一种叙事模式,几乎是生活的镜像式表达。若现实果然是双手劳作建造的世界,最迫切的竟是个劳作,延续苦难并创造流动的意义。现实是个流水线,摈弃了所有停顿空白,否则就崩溃了。而动人的“现实主义”作品总爱聚焦在那些停顿的瞬间:被顽固拒斥于“现实”之外的空白竭力突围,如跳虱般让人不安。疯妈妈,就在这样的空白中无所适从

  丈夫的死带走了她的灵魂,她迷惑了:我一直求佛拜祖,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就为一捧稻米?她一心想着稻田,可如今稻米除了填饱肚子不再能带来更多安慰心灵空虚已不能仅凭劳作来消耗。现实为她出了难题。谷农的生存依附于稻田,连稻田都怀疑了,还能怎么办。是的,稻田是个象征,是人人为之辛苦的目标,是不能深究的无主之地。“著书都为稻梁谋”——这句子拎出来单看,难得地清醒通脱。

  《稻田里的人们》影评(五):我们无惧忧苦

  1。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喜欢那些平铺直叙的悲剧,比如《破碎的四月》,比如《暴雨将至》,仿佛我们自己的命运,充满悲伤,却无法改变

  像那热带稻田里潮湿而濡热的气息扑面而来

  那一块饱受阳光温暖却充满苦难的土地。

  因此,在那样黑暗一样广阔的土地上,所有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甚至我们在另外的时空可以想象的,都变得平常起来:苦难。

  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默默地承受着命运的煎熬。

  然后还有战争,那些以**主义为名进行的疯狂屠杀,其实是披着美丽外衣的法西斯。

  2。

  稻田。

  那是我多少个暑假躬身其中的地方:那些与脚下的污水融为一体的汗珠。那些爬满小腿的水蛭。双臂上一道又一道红色的划痕。一片又一片白色印渍的上衣。早已忘记酸痛的腰背。傍晚时小雨般密集的蚊虫。当然,还有那稻叶碧绿的清香,还有抬头看见的旖旎的稻浪,和那永远爽怡的清风

  盘中餐。

  所以,我自己也会惊讶甚至无法接受自己的逐渐改变,这么多年。所以,在这钢筋水泥空间里,当那些所谓浪漫的人谈起田园风光时,我还能说些什么。

  我们的乡村,直到现在还是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仍然是某个小小的疾病都可以夺去一样鲜活生命。和几千年的历史一样,生活在那里的人习惯了忍受各种各样的剥削,为五彩斑斓的GDP做着无谓的贡献

  还是,盘中餐。

  而新的一场圈*地*运动刚刚开始,我们又能说些什么?

  3。

  无法找到那些可以让人落泪的画面。

  结尾处引用的那句诗“我们无惧忧苦”是里尔克的,我也无法找到出自哪一首,于是将自己一直深爱的这首《沉重时刻》抄录如下,却是同样的感受:

  此刻有谁在世上的某处哭,

  无缘无故地在世上哭,

  在哭我。

  此刻有谁在夜里的某处笑,

  无缘无故地在夜里笑,

  在笑我。

  此刻有谁在世上的某处走,

  无缘无故地在世上走,

  走向我。

  此刻有谁在世上的某处死 ,

  无缘无故地在世上死,

  望着我。

  2008年11月18日

  《稻田里的人们》影评(六):柬埔寨

  这是我看过的第一部柬埔寨电影,会是最后一部么

  柬埔寨,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国家

  在印象中只是中国南部边境旁的一个小国家

  是拥有被叫作吴哥窟的历史遗迹的国家

  一个<花样年华>里周慕云将痛苦秘密藏在洞穴的国家

  好像安吉丽娜朱丽领养了一个孩子的国家

  全球化带来的是发达国家的话语权越来越多

  发展中国家,落后国家逐渐被边缘化,甚至被遗忘

  所以我从来都不知道原来柬埔寨的政治形态

  就如同以前从来就不知道原来斯里兰卡一直有持续的内战

  缅甸仍是个军国主义国家一样

  我们看到巴以又冲突了,因为美国支持以色列

  看到美国向伊拉克,阿富汗发动战争了

  美欧引起世界经济危机了,

  主流媒体给生活安逸的人们提供海量信息同时

  也进一步让人们只看到了那些强国导演的戏剧里

  忘记了那些小国家,不关心,或者无能力搜寻

  最后那些小国只沦为地图上无关痛痒的名字来填充地图

  可是每个国家的人都会有自己的生活

  他们的生活甚至因为更挣扎而更牵动人心

  故事很简单,很普通的剧情片

  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七个女儿和父母,相亲相爱

  后来父亲被毒蛇咬后无钱医治而病逝,

  母亲一个人扛起家庭,还要干农活

  失去爱人后的悲伤终于把她打倒

  她疯了,收成不好

  她被乡亲嫌弃

  她的背影蹦跳着消失在稻田中

  我从来不知道原来柬埔寨有那么多大片大片的稻田,那么美

  原来他们住在竹楼里,如西双版纳的人们

  原来他们的语言和泰国的,越南语一样甚至和闽南语一样,都很轻柔

  原来这部电影获过金棕榈讲

  讽刺的是,若不是描写柬埔寨人民贫苦的乡村生活

  这部电影还是否能入围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