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盗信情缘》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盗信情缘》观后感精选10篇

2022-04-05 03:03:2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盗信情缘》观后感精选10篇

  《盗信情缘》是一部由萨布执导,堤真一 / 远山景织子 / 堀部圭亮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 / 动作 / 喜剧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盗信情缘》观后感(一):假想天堂存在

  一包毒品,一截断指,癌症末期少女,杀手王,突然间,邮差泽木单调乏味的生活因此而变得

  多姿多彩,更无端成为警方头号通缉犯,这一切对泽木来说,究竟是福还是祸?

  这就是日本影片《盗信情缘》讲述的故事,一个都市小人物找寻生活一点点阳光的悲惨故

  事.其实英文名好像更加贴近这部片子给人的感觉,postman blues,我把它直接译为"邮差

  布鲁斯",一个整日奔走于大街小巷的普普通通的邮差,一段看似诙谐有趣的布鲁斯调子,

  然而最终无法抹去那本已蕴藏的深重的忧伤.因为,一个生命已经无可奈何地远去,像一个

  诗人说:"一个人死了可以什么都带走,包括灵魂,可是他带不走他的身体,那具冰冷的尸

  体永远留在了人间,给所有仍然活着的人以无尽的悲哀。"泽木最后是和他所爱的女孩一

  起走的,两人系着鲜红的围巾,笑容灿烂,步履从容.但我还是没能忍住伤感的泪水,因为我

  看到,在他们牵手走去的身后,是慌乱拥挤的警察,是悲愤的野口,是生命已衰竭的杀手祖

  ,而躺在地上的是泽木的尸体,他被数发子弹射中,临死前还在颤抖,身下是殷红的血。蔓

  延,殷红的血在他身下蔓延,像我们曾经拥有的所有鲜活而美丽的青春时光和冲动,最终被

  生活欺骗,迎接我们的只有子弹,枪声响后一切戛然而止,除了倒下,我们又能如何……

  如果没有去给野口送那个无聊的打折广告,或许泽木的生活很难有丝毫的改变。影片第

  一次触动我的地方就是那些纷繁的分信画面与泽木几欲崩溃的痛苦神情。像我们大多数

  人的生活,要命的不是每天重复一样的动作走着同样的路线欣赏同样的风景,要命的不

  是这些事件本身,而是潜藏在所有这些表面下的致命的孤独,或者说,寂寞。寂寞如风

  暴,席卷过我们的冷静,席卷过我们的不安,席卷过我们还能折腾的岁月,席卷过我们

  的美好回忆,最终被放逐的是我们周围的一切,不是世界抛弃了我们,而是我们抛弃了

  整个世界。一个邮差的世界是什么呢,一辆自行车,一个大邮包,一身绿色的制服,一

  张张开门时的陌生面孔,偶尔会有人拍拍他的肩:"先生,能帮我寄这封信吗?"但也仅

  仅是拍了拍他的肩而已,两秒钟后那人就会消失不见,没有人会停留下来看看这个邮差

  或许愁苦或许呆滞的面容,没有人会停留。一个人在唱歌,另一个人从他身旁走过,没

  有回头,不是因为听不懂,而是因为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去听。

  quot;失去激情的生活就像一支劣质烟,每一口吸上去都没什么意思,但你还是上瘾了。"不

  记得在哪看到的这么一句话,很无望,也很真实,刺痛每个在生活的酒精棉球中沉湎的

  人们。什么东西一旦成为瘾就很难摆脱,因为摆脱意味着割舍,而割舍大多意味着痛苦

  。醉生梦死或得过且过都很容易,只要真相不被揭穿,可要是我们偏偏在某一个时刻忽

  然不太开窍地清醒过来,问题就很难办了,因为梦醒了就不能再继续,因为很多事情,

  知道了,就不能假装不知道。所以野口选择了黑社会,为的只是寻找那种三十岁以后就

  很少出现的心慌得扑通扑通跳的感觉。这个理由在泽木和我们看来都太纯粹了,纯粹得

  与生活格格不入,所以我们大多不会追随其后,尽管我们也很渴望那种心扑通扑通跳的

  感觉。于是吃不着葡萄讲葡萄酸的心理开始作祟,我们会开始一段对生命的小小反思继

  而陷入深深的忧郁中不可自拔,泽木则选择了纵酒和私拆信件,一段多姿多彩的生活便

  由此刻开始,身患绝症的美丽少女,梦想得到杀手王称号的一代杀手,当然,还有一帮

  充满社会责任感的人民警察。浑然不知自己已成为全国头号通缉犯的泽木终于开始从以

  往一成不变的灰色生活中挣脱出来,纯洁美丽的爱情与真诚的兄弟情谊,把一堆自以为

  是的白痴警察搞得七窍生烟、晕头转向,一切看来都是如此完美,飞扬的激情几乎要让

  我们开始为理想主义忘情地欢呼,然而结束到来得如此突然,狂欢的乐章一路飞升,到

  高潮处骤然停止,几声枪响是大提琴悲哀的低吟,在还来不及叹息时,一切迅速划入深

  深的黑暗。泽木死了,死于那群自始至终都判断错误的白痴警察之手,甚至来不及为自

  己辩护。传奇般从桎梏中解脱的生命并没有如我们期望般绽放,不管过程多么美丽,一

  切终将幻灭,而在警察局的办案史上,这个渺小生命的消亡会被冠冕堂皇的定性为:"正

  义终将战胜邪恶。"我们曾经那么真实地接近过自由,甚至几乎拥有了它,可"残酷现实

  quot;几个大字像一座大山一样横亘在我们面前,任何翻越或穿越的企图都将破灭,若不忍辱

  负重,苟且偷生,就只能慷慨激昂,粉身碎骨。不甘绝望的人给了我们很多粉身碎骨的

  理由,柯本说:"与其苟延残喘,不如从容燃烧。"鲁迅说"要烧完而不是冻灭。"或许关

  于这个话题还有n多个人的n多种说法,可问题是,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死而无憾,又有

  多少人在反抗绝望的同时不陷入更深的绝望?兰艾同焚需要的或许不是勇气,而是绝境

  。也许是导演不忍心把泽木追寻的所有卑微的幸福全部剥夺,他最终让泽木和心爱的女

  孩在死后相会了,他们携手走去,走向何方,天堂吗?有情人终成眷属,而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把这样一部表面上看来妙趣横生情节跌宕的可能被称为爱情黑色爱情幽默剧的影片理解

  得如此无望或许是言过其实,也或许纯粹是个人的胡思乱想,但不管怎么样,它让我停

  下来思考了一些问题,尽管我的思考对于这个世界或许没有丝毫意义。正如泽木悲壮地

  到黑社会老大面前拯救野口,可野口还是没能保住他的右手小指;正如他竭尽全力送给

  杀手祖的获奖通知其实只是一个误会,可它们确实发生了,它们让泽木的生活有了那样

  一些闪亮的瞬间,让泽木在回想起来时会美滋滋地傻笑,让一个假想中的美好天堂,在

  那时,那刻呈现,或许,这也就够了。像女孩对泽木说过的那样:"我很珍惜现在的每一

  刻,什么我都喜欢,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因为过去已经不存在,而将来也不会存在,

  至于明天会怎么样,谁又会知道?"是的,明天会怎么样,谁又会知道?而此刻我们要做

  的,只是假想,假想那个美丽的天堂确实存在……

  2003-4于昆明

  《盗信情缘》观后感(二):黑色的解构、白色的爱情以及布鲁斯的谐虐

  一如本片的英文名:Postman Blues,一个刻板邮差生活的blues小调。反观中文译名《盗信情缘》实在差强人意,流于表面,完全忽略了故事背后时而欢快时而低泣的激情演奏。

  我观看这部片子的经历颇为奇特。

  记得大三的某一个周五的晚上,我百无聊赖的流窜到某个宿舍,和同系的哥们有一搭没一搭的胡侃,目光在桌子上厚达一尺的废纸、武侠小说、A片、包装袋和塑料水杯间漫无目的的游走。

  不经意间,一个从故纸堆里伸出的、红黑相间的盗版碟盒吸引了我。抽出来一看,便是这个《盗信情缘》。大略看了看简介,主演“北野武”三个字让我有了观看的欲望,心想大概是一部和《菊次郎的夏天》相仿的作品。跑回宿舍,我用尽收买、哄骗甚至恐吓的手段让老三从《星际争霸》中退出,和我挤在14#显示器前看这个从没听说过的北野武电影。

  观看的第一感觉是被骗了,因为主演根本不是北野武。

  然而片子里跳动的轻快旋律让我有了看下去的动力,因此也忽略了盗版商的欺骗行为,毕竟这是他们的一贯伎俩。

  随着剧情的进展,我逐渐被完全控制和吸引,直至电影高潮部分的前奏:星空、水畔、巨大的摩天轮之下,龙一向小夜子许诺:明天的三点,一定接你出去!

  之后便陷入了黑暗和寂静……

  三秒钟之后,身边的老三嗥叫一声:“熄灯了,睡觉!!”,端起杯子、拍拍屁股绝尘而去。剩下我一个望着黑暗中的显示器发愣:“然后怎么样了呢……”。随后的三个小时,我在床上辗转反侧,构思了无数种可能的剧情,终于忐忑睡去。

  因为睡得太晚,周六醒来已经接近正午。床头电脑前依然是老三统帅一队老弱口水兵、做着“文成武德、一统星际”的清秋大梦。

  “昨天的片子看完了?怎么不叫我起来!”

  “没有,起来后碟找不见了。”

  “!!!……”

  于是整个周末,我在所有认识的宿舍间奔走,打听那个“红黑相间的碟盒”的下落,而最终毫无结果。

  故事的结尾发生在毕业后一年,冬天的寒冷的傍晚,我从立交桥下黑瘦的盗版碟贩手中接过这张碟,同时奉上八元人民币;物是人非,当初的svcd已经升级为dvd5,不变的是红黑相间的封皮,以及熄灯后期待的心情。

  我对本片导演Sabu一无所知。但我敢说他肯定不是如岩井俊二一般拍广告出身的导演,虽然他对色彩的驾驭能力非常出众。原因是他不单单追求画面的唯美。相对色彩而言,更为突出的是Sabu对情节的控制能力,以及对演员表演张力的把握能力。几位主角甚至是几乎所有的配角都能够本色的完成对角色的塑造,导演功不可没。

  如上所述,Sabu没有借助画面的色彩来进行主人公的心理描写。但是我却分明在故事背后读到了三种颜色,也就是本文题目所说的黑色的解构、白色的爱情以及布鲁斯(蓝色)的谐虐。这三个色调是在90分钟里相对独立、但又紧紧交织在一起的三条主线。

  一、黑色的解构:

  励志的内容在日本影视作品里相当常见的。Sabu当然不会轻易放过这么典型的反讽对象。于是在电影中,曾经是奥运集训队员的警员,骑着高级公路自行车,在探长的鼓励下,踏上奋斗的道路。过程中,这名警员的脑海里产生了幻想:这是奥运会的赛场,所有的同事亲友、甚至他正在追逐的嫌疑犯都在为他即将的胜利夹道欢呼加油。这本来是最普通不过的励志桥段。但问题是励志的目标愚蠢得难以置信:用自行车撞倒同样骑行的嫌疑犯。结果也不难猜测,奋斗以可怜的警员与罪犯擦肩而过、撞上停在路边的汽车而告终。

  如下一组镜头也很能说明问题:

  路旁的汽车里,几个身着笔挺西装的男性,严肃的面部曲线随着手中烟头的一亮一灭而若隐若现。熟悉日本警匪片的观众早已猜出,这是潜伏在路边监视的便衣警察。

  主人公龙一,骑一辆单车经过。

  车中的男性开始对话:

  “这么晚了,还会有邮差在送信吗?”

  “可疑!”

  “对啊,伪装成邮差,就可以不受怀疑的四处兜售毒品了!”

  “可恶!狡猾的家伙!”

  ……

  倘若是一般警匪片,我们或者会赞叹便衣的睿智,或者会不屑桥段的老套。然而这次,我们只能无奈的笑笑,因为我们事先知道谜底:龙一正是个如假包换的邮差,他的确在兢兢业业的送信。

  二、白色的爱情:

  很难形容Sabu的残忍。

  一个浪漫若此的相逢,一段灿烂若此的相知,却要加上一份凄美若此的归宿。我简直要为此而痛恨Sabu了。然而我也确实难以想出一个更加符合这个片子的结尾,毕竟在反讽和解构的世界里,任何符号化的内容都显得苍白和无知。不过好在Sabu终于发了善心,于‘凄’之后添加了个‘美’,让纷乱世界中两个真正无辜者的灵魂牵手走向远方。无奈之下,我们尚可祝愿他们会在另一个世界得到幸福。

  说起来,Sabu决不是在作品中虐待爱情手段最过分的导演。然而他“引君入翁”的手法实在让我愤怒。两个人初次见面是在一个纯洁的白色世界里,感情的发展中又有如火般热情的红色在跳动。可谁能想到,这白色预示着飘荡的灵魂,而红色的围巾竟然要映衬鲜血呢?

  提到本片的爱情主题,就很难绕开女主人公小夜子不谈。她清纯可爱的相貌和因病面无血色、不施粉黛的装扮让人觉得这是一个透明如水滴的、天使般的人物。有个镜头让我记忆非常深刻:

  小夜子坐在病床上,护士送来了龙一的信。当小夜子接过这封期盼的信时,她夕阳笼罩的脸上露出了兴奋、甜蜜、害羞的笑容。

  清纯若斯!唯美若斯!当真是“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三、布鲁斯的谐虐:

  相比上面两个主题,这个主题所占的成分相对较轻。她是在上面二者的推进中不时闪现的。俗话“敲边鼓”。然而正是因为她的存在使得这部影片的风格完全转变。很难像对待其他解构或者爱情影片那样严肃的审视主线,因为我们不时会被Sabu的鬼马桥段打乱思绪。

  表现这一主题的内容很多:帮会私刑斩下的手指被当成碎尸案的证物;因公壮烈牺牲的警员被擒凶心切的同事开车撞死;得知身患绝症、想要了结生命的女主人公,因为想吃一碗面的原因而选择继续活下去;难以尽述。

  本片的高潮至结尾是最为彰显布鲁斯风格的部分。男主人公龙一为了兑现对恋人的承诺;末路杀手终于发现身负的终极使命;混黑社会的小喽罗迸发了男人的勇气;于是三个男人如同《Desperado》中的三勇士一般在公路上疾速狂奔。骑士倒还有模有样,只是坐骑被Sabu换成了脚踏车。经典发哥式的、“风衣、墨镜、大背头”的杀手车后,还驼着一筐鲜鱼。

  你可以说,这叫煞风景。因为你有权力抱着一本正经的态度看电影。而我则更喜欢这种谐虐的风格,大约是因为我不正经。

  不知不觉又是一大堆废话。

  不过还想再废话一句:有些这种小成本电影真的能够打动你的心,值得一看。

  《盗信情缘》观后感(三):Sabu知道的人不多了吧

  豆瓣是个好地方,之前我从来不知道日本还有个叫Sabu的人在拍电影,还很好看。

  现在通过网络传播快了,所谓小众的CULT电影不那么多了,一部电影动辄几百万下载量,比小泽玛丽亚知名度还大。像昆丁和盖里奇这样的,看过他们的电影的人肯定比看过红宝书的人多。

  所以我说,现在这社会,你做件好事坏事不出名就很难,连芙蓉姐姐都能红,impossible is nothing。我也没明白Sabu怎么就这么不起眼了,丫电影拍得不错啊,可知道的人还真不多,我以前看《看电影》也从来没人提过,不过《看电影》就那素质,几百部好电影一年四季在那炒冷饭,炒了几年还是那几百部,一点都不长进。

  abu的风格就是近几年最流行的了,几条支线通过偶然事件串成一个故事。不过他还没到10个主演每人分10分钟演群戏的地步,它还是有非常明显的一条主线,其他只做辅助剧情处理,至少这部《盗信情缘》是这样。

  一个邮差从每天昏昏沉沉的单调生活到最后无厘头的被警察全国通缉,这个故事Sabu由黑色喜剧的方式慢慢道来,节奏并不快,倒还算有趣,那些一本正经的警察是电影最幽默的地方了。

  幽默仍不失温情,邮差给女孩的承诺,为同学送手指,再跑去给杀手送那份其实不合格的“合格书”,多少都有点感动,但看到他送手指时对老大做的手势,和老大揭开的那个“不”字,我又笑翻了。

  我不喜欢电影的结尾,如果让他到在血泊中肯定好过最后那段多余的人鬼情未了,实在是感觉画蛇添足。

  abu很喜欢王家卫吗?不仅有名叫“青霞” 的杀手姐姐是重庆森林里的王菲扮相,鱼老板的戴的帽子也是“2046”,97年王家卫就有《2046》的计划了吗?

  血浆质量好差阿,跟颜料似的,邮差死时的场景可能cut太多,太阳照得都干在地上了。。。

  《盗信情缘》观后感(四):SABU的节奏,活力和命题

  按照译名的直译《邮差蓝调》可能更符合影片的实情和氛围,而现在广为传播的《盗信情缘》则有些宣传似的一相情愿,一股日式纯爱片的片名感觉估计会让一部分人大呼上当,而另一部分人则会把它轻易忽略。

  实际上,SABU在他这部最为人所知的电影里,展现的最多的就是他的创作激情,一股完全属于他的创作活力。影片开始,就是缇真一扮演的普通邮差泽木隆一,在机械性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苦躁和乏味另到隆一头痛的同时,观众也会感到强烈的窒息,关于男主角的头痛,之后会在SABU的另一部作品《驾驶》里找到,其实这种症状,我们可以理解为都市的现代病--在越来越现代化工业化的社会里,压力和本我无法得到释放而造成。之后,泽木来到了以前的同学修二家,那位老兄如今混的可是黑道,虽然只是小混混,但看上去志向远大,刚把自己的一根手指垛下的他对着泽木说“你多久没有尝试过心扑通扑通跳的感觉了”或许就是这句话,直接影响到了泽木的最后命运。

  回到主线上来,如果可以定义的话,SABU的电影完全可以归类为公路片模式,主人公为了一个目的或者慢无目的的向前,他所碰到的人和事情,都能让人有所思考。隆一在找到小夜子的时候,意外的碰到了大衫连扮演的杀手 。可以说,杀手这个角色是这部作品里最为吸引人的亮点,从其衣着到神态,还有那段对于杀手标准和着装要求的理论,足见导演的调侃精神,杀手杀人时职业和潇洒,以及在事业落魄,身体虚弱时的愤懑和不甘都让人唏嘘。引入杀手角色之后,SABU拓展了他自己对于电影的游戏和怀念精神,越来越多看似于主线不相关的主线人物登场,比如可以称为“番外番”的全日本杀手选拔赛,冠军选手的奖励竟然是出国考察。而里面登场的各路角色,SABU摆明了是对“莱昂”和 小马哥,香港电影的崇拜和致敬。

  随着多线索的推进,影片越来越精彩,而所有线索和人物汇集的时候才是SABU电影最激动人心的时刻,隆一为了完成其他人的愿望而骑车奔驰,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已经成了全日本的头号危险通缉犯,而在SABU营造的剧情里,邮差隆一已经变成了一个他要表达的符号,追求自由的本我和人类生存的梦想源动力,而愚蠢的警察们则变成现实体制的压迫和囚笼。所以片尾的自行车追逐战才有了另人激动和成为经典的意义。隆一不再是为了他自己而奔驰,而是为了完成包括观众在内所有人心底的梦想。所以影片最后的枪声和结局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但至少它唤起了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这也是一部好电影应该带来的感觉。

  ABU把所有的人物和线索用阴差阳错和机缘巧合联系在一起,看似荒诞不经,其实是在用最戏剧化的方式求解命运和宿命的终极方程,巧的是,在香港,与他几乎同时期崛起的银河映像组合,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探讨宿命,说的上是各擅胜场,但相同的地方,也是个人最欣赏的地方就是他们电影的娱乐性,并不生硬说教的探讨,也没有故弄玄虚,而是让你感同身受又恍然如梦。从个人观感来说,SABU似乎相信宿命,一个人最终会有自己的本我和归宿,但你一生的经历和命运则是要靠自己掌握,梦想和现实可能相差很远,但如果没有追求梦想的行为,你永远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一如隆一和小夜子的短暂和永恒的爱情。

  影片另一个优点是人物的刻画,似乎每个人物,无论出场长短,包括脸谱化的人物都有自己鲜明的性格特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杀手的发小,那个戴着‘2046’帽子的鱼老板,当他惊愕的发现当年的小兄弟已经是血债累累,杀人不眨眼的职业杀手时,面对杀手最后的嘱托,依然坚定的说“放心,你去吧,记得把我的自行车骑回来”---这才是最感人的友情。

  《盗信情缘》观后感(五):一路骑行的我们,最终驶向何方

  作为一个刚刚挤入85后阵营的我来说,马上也要步入而立之年了,平时除了朝九晚五的工作外,也就看看电影打打篮球给看似平淡的生活注入点激情和乐趣。有一天和朋友打球的时候,我很认真地跟他说,我觉得我得好好练练自己的左手运球,加强弱侧的进攻,这样就能丰富自己的进攻手段。我朋友看我如此认真的样子突然大笑了起来“哥们,你好好叫,你又不是去打NBA,年纪也不小了,再练也练不出来了,平时业余玩玩么就可以了,干嘛这么认真,弄得跟真的一样。”

  我看看他,再看看周围都有点肚腩的一起打球的球友,觉得他说得还是蛮有道理的。

  泽木龙一是个过着味如嚼蜡搬生活的邮递员,影片一开始,萨布就用密集的镜头语言彰显着邮递员工作的机械和无味,把信投递到每个收件人的手上,这是龙一认为的他作为邮递员存在和工作的全部意义,但是这种卑微的存在感在被他的高中同学野口撕碎优惠券后就彻底崩塌了,且无以复加

  “我他妈到底在干嘛,这样做到底有什么意义”,和望着屋里一堆信件的龙一一样,我们也曾经经常的这样质问自己。

  虚无主义的代表人物加缪及内格尔等人宣称,“生活没有意义因为一切无益”。是的,从极端的角度上说,人活着终有一死,所有生活方式指向的终点都是死亡,无人例外。但是正像小夜子对龙一说的那样“我珍惜此刻,不必为过去为未来烦恼,过去已经不存在,未来仍然没存在,明日会怎样,说不定,今日可做的事,我不留待明天”

  这是一个生命濒临终结的女孩对于她生命状态的诠释,是她自己赋予自己的,不属于任何人却能感染别人,我想,就应该是这样,生命的意义是自己赋予的,从来都不是客观存在的。

  同样是递送,被赋予全新意义的信物最终让一路骑行的龙一却踏上了自我救赎的疯狂旅程。

  第一次看萨布的电影,一看就是个和昆丁一样迷影型的导演,捧花的杀手Leon和林青霞的登场颇让人捧腹,值得一提的是,杀手祖的发小戴着一顶2046的工作帽出场的造型实在令人印象深刻,看到过很多向经典致敬的导演,但是有幸目睹如此超前的致敬还是第一次

  最后,我虽然没有像科比那样见过洛杉矶凌晨四点钟的样子,但是我经常见过上海梅陇地区早上六点钟开球馆大门的老大爷,当然,NBA各个球队的阵容名单中没有也永远不会有我的名字。

  《盗信情缘》观后感(六):盗信情缘

  一个都市中的小人物,机械的劳动令他了无生趣,然而由于机缘巧合,他找到了爱情和友情,由此燃起了生活和工作的热情,然而最后却以悲剧告终。影片的前半部分不乏滑稽荒诞之处,带有轻喜剧的味道,比如全国杀手大赛、奇异的骑自行车方式等场面都让人忍俊不禁,然而主人公突然无辜被杀未能实践诺言的结局却一下子用无比的沉重和悲凉压倒了观众。本片揭示出工作和理想的矛盾,生活的乐趣和无奈,是一部构思巧妙、发人深省的佳作。

  邮差、杀手、警察、黑社会、癌症、断指、通知书、信,这些不搭边的职业和元素阴差阳错纠缠到一起,杂糅成了混乱、无厘头又黑色幽默的闹剧,最大的讽刺是当事人到死都不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回看海报上这三个男人激动的骑车前行,突然有种莫名悲凉,撩骚漫长的过程最后竟爆发成了一出悲剧。

  《盗信情缘》观后感(七):三星

  看到前三十分钟的时候我真的觉得这个电影足够强大了,强大的编剧,这么多巧合,强大的导演萨布却这么沉稳,用着这么冷峻的镜头,(我想如果换成盖里奇,镜头指不定要多好莱坞mtv呢)好吧,还有黑色幽默,我想豆瓣的萨布电影最高分应该是名不虚传。然后接下来电影的节奏出问题了,巧合的就不冷峻了,黑色幽默的就不含蓄了,编剧强大的也都不严谨了,好吧,不严谨不是错,但开始就给人一严峻冷峻的感觉,又不了,这就让我接受不了了;好吧,下面有人说萨布是粉王家卫,好吧,那我也可以想萨布是在粉吕克贝松 粉让雷诺吧,但就算是粉吧,我就搞不明白就算粉为什么非得粉得如此不严肃,好吧,萨布是个诗人导演,好吧,我笨拙理解不了他,有可能人家牛逼就牛逼在这吧。

  《盗信情缘》观后感(八):不是爱情故事,不是悲剧结尾

  虽然片名有《情缘》,但这并不是一个爱情故事,虽然男主角最后死了,但这也不算是个悲剧结尾,我更愿意认为这是一个普通人的故事,就像它的英文名《Postman blues》,这是一个人的一首布鲁斯,有点淡淡的忧伤,小小的高潮,一点点恋爱的味道。

  情节比较离奇,一个邮差,厌倦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结果把要送的信全部拆开,却意外遭遇一连串意外。他后来送了三样东西,黑帮小喽啰切下的小手指,冷面杀手的杀手联盟和合格证书以及一个身患癌症女的退信,却因此被警方怀疑是变态的连环杀人碎尸凶手。于是警察,杀手,黑帮小子,癌症少女和邮差,一起演绎这个奇怪的却意外温馨的故事。

  不是我喜欢的风格,为此我在床上看的时候还睡着了一次。又或者是前面的节奏太慢,线索又有点凌乱,因此直到所有的线索慢慢彼此相关,片子的节奏越来越快的时候,我才慢慢进入状态。

  是的,这是一部很有节奏感的电影,正如导演萨布借杀手(北野武演)的口说的,“做杀手是要有节奏感的”,一部好的电影也要有节奏感。这部电影就像一首乐曲,开始是无聊而沉闷的黑管,接着加入一点大提琴,跟着象爱情一样美妙的小提琴也来了,偶尔还有一些鼓点,最后,所有的乐器都汇合在一起,奏响高潮部分,男主角死了,当所有的乐器都安静下来的时候,又有一支长笛余音缭绕。

  这也不是一部特别宏大的电影,有点小聪明的导演愿意处处玩弄他的小聪明,比如杀手大赛中拿着植物的里昂和戴假发的杀手王菲(重庆森林里造型,据说小配角渔店老板的棒球帽上是2046字样),比如以自行车追逐邮差的前世运会选手的警察,有时候有点好笑,有时候又会觉得该戴一个手镯的漂亮女子偏要戴一串手镯加一对耳环和发箍,不是不好看,只是稍微有点过。

  但我还是喜欢另外一些小细节,杀手说“杀手也会得癌症”“杀手也有小学同学”,以及他回到故乡时,小学同学和他老婆那些温馨的对话。邮差和癌症少女交换的,以后一直在他脖子上飘扬的鲜红的围巾。还有邮差骑车时的一些长镜头,不知怎的,很有感觉。

  最后在警察的误会下,男主角被枪杀了,我并不觉得怎样的悲哀,似乎事情本来应该是这样的。我一向受不太了花好月圆的结局,也受不了控诉命运的歇斯底里的结局,反而这样平静的,在背景音乐声中的死亡来的比较自然。

  最后赞一下扮演癌症少女的演员,非常清纯自然,不是好看,可是比好看还是多了点味道。

  《盗信情缘》观后感(九):錯摸的藍調

  一個郵差,拆開別人的信件,闖進了病危女子的倒數生命。

  這是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

  一包毒品,一隻斷指;碰上古惑仔舊同學,與職業殺手結成友好。

  這也是一個警匪的追逐故事。

  兩個故事因錯摸而交疊,又在錯摸當中完結。

  單純的郵差只管幫助他人,對自己捲入了警察的妄想懷疑中仍矇然不知。

  他拚命地踩在單車腳踏上,為古惑仔送上遺失了的斷指,也為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殺手送上安慰。

  他還要趕在病危女子接受化療前送上祝福關懷,可惜在連串錯摸下,神經緊張的警官就把郵差年輕的生命從腳踏車上給射下來了。

  此片的情節或有一點點堆砌,連串錯摸也嫌太多,但故事倒把玩了當代常人普遍患有的妄想性精神分裂。

  尢其諷刺的是警察以此為由判定郵差的動機並設想了一連串的罪名到無辜的郵差頭上,而事實卻是,真正在作精神分裂式妄想的倒是警官本身。

  總的來說,本片包含了不少流行的電影原素,比如是殺手、絕症愛情和警匪追逐等等,拼湊味道濃郁,妙就妙在導演把原素有機溶合,讓觀眾在大路橋段中得來全新體驗,算是一部比較圓熟的CULT片。

  *這是SABU於97年的作品,其鬼馬瘋狂的後現代風格可說奠基於此。

  《盗信情缘》观后感(十):从《盗信情缘》看生命无常,死亡必然——刀还是枪,以及这样的枪

  上厕所被人干掉,这是在无数电影里出现过的场面。这种事情也发生在日本导演萨布的《盗信情缘》里,两位持枪保镖由于只是在厕所门外保护,没有任何自卫手段的那位小角色大人物被杀手祖轻松搞掉。所以,上厕所是否需要带枪显然不是个问题,我们应当这样问:既然随时随地都要带枪,那么,怎样才能让枪成为我们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有着严格枪支管制的地方,不像美国时不时发生枪击案,而是乱刀砍死的居多。但很多不法份子目无法纪,非法自制武器。《南方周末》就报道过以民间制贩枪支闻名的贵州省东部的松桃县。这些非法黑枪流入民间,给老百姓带来了极大的危险。就在这篇报道中写道:“今年(注:2002年)1月5日,渝怀铁路松桃段的工人修路时挖断了沙坝乡芭蕉湾村农民的输水管,因赔偿达不成共识,矛盾激化,最后双方近百人挥着锄头铁钎发生械斗。激斗正酣,其中一个村民掏出仿‘五四’手枪朝人群中打了一枪,致一工人重伤。”而有一种手枪叫做“六四”式手枪,这更加让人想到,如果恶人有枪而好人没有枪的话,世界将多么黑暗。

  《盗信情缘》。一、邮差龙一用两把玩具手枪和小夜子调情。当小夜子水一般化在龙一的怀里时,谁都得承认那两把玩具枪起到了浪漫催化剂的作用。二、杀手祖和儿时玩伴谈论小时候打水枪的游戏。当祖从土里挖出埋藏了几十年的塑料水枪时,谁都得相信这把水枪起到了纯真催化剂的作用。

  导演要告诉我们的是:枪并不是仅仅用来杀人的,它有人性,只要你会耍会调情,枪就是温暖的。

  中国人显然不懂这个,没有一个玩具厂家能生产出一流的玩具枪。带“枪”的,都是些……比如,“双枪”牌三轮车,“三枪”牌内衣。

  我觉得,做工精细的玩具枪能够释放人的暴力欲望,不会让人过度迷恋真枪,从而非法取得,然后杀人。但是,如果玩具枪和真枪混淆怎么办?这绝非空穴来风,前段时间珠海一澳门老板被人用玩具枪绑架,勒索300万。台湾的解决办法是将玩具枪的枪柄涂上容易区分的颜色。但不知道这样会不会使玩具枪的质量下降,反而激起人更加渴望真枪的欲望。新新人类明显愿意要一把真枪,比如《去年的烟花特别多》中李灿森演的小混混,以及谢霆锋和冯德伦拍的《恋爱起义》。

  香港和台湾与我们大陆两制,他们的枪他们管。南方网讯:“从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获悉,该站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查获军用枪34支,仿军用枪22支,子弹17000多发,手榴弹442枚、地雷226枚、爆破筒124具……枪贩作案手段花样百出,兄弟贩枪、夫妻联手、枪毒并贩,草中藏步枪,甚至还将冲锋枪藏到棉被中……”早就听说部队腐败,这些武器让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担忧。

  《盗信情缘》。杀手祖给邮差龙一讲他参加杀手之王比赛,用一只易拉罐当作枪来比划。这不得不使我们折服:枪已经变成他身体的一部分了,枪就是易拉罐,就是易拉罐中的啤酒,就是生活。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杀手里昂、杀手青霞的出现告诉我们:多看电影!

  不过话还是要说回来,我国是一个有着严格枪支管制的地方,不像美国时不时发生枪击案,而是乱刀砍死的居多。那么,枪和刀到底有没有可比性?上厕所不带枪,带刀行不行?正好,萨布导演在他的影片中给出了强有力的回答。

  当然是《盗信情缘》。片中关键的三处出现了刀——有两处为黑社会野口用刀切自己的手指,还有一处为野口去救龙一时顺手拿了切手指的刀跑出门去。前者告诉我们,刀是用来切自己手指的,后者呢?在警察的枪阵中,那把刀早就被导演忘到九霄云外里去了,再也没有出现过。

  总结一下就是:枪和刀没有可比性。上厕所不带枪,死定了。

  受美国人本尼迪克特的蛊惑,现在的人谈起日本言必称“菊与刀”。萨布在《盗信情缘》中超越了这一切,他让我们改变了对日本的看法。龙一的玩具枪、祖的水枪和易拉罐都证明,枪已经溶进了日本人的血液中,“菊与刀”是日本的过去,过时了,现在的日本是——“菊与枪”。

  不过,不知道萨布导演听说过一个美国的了不得的不得了的乐队没有,叫“枪与玫瑰”。

  2002/12/15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