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影评精选10篇
《花》是一部由小泉德宏执导,苍井优 / 铃木京香 / 竹内结子主演的一部剧情 / 家庭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花》影评(一):女人花
今天看完flowers 已经很晚了。我喜欢这个结局。这结局完美得耐人寻味。跨越几个世纪的女人们跳在同一个舞台上。似乎都逃不过作为一个母亲的宿命。成为一个母亲是一种冒险也是一种决心与勇气。突然想起了我的爸爸妈妈,特别是我的母亲。在末了的时候我突然想到母亲的咒语。原来是女儿想完成母亲未完成的心愿过母亲想过但是没能过的生活。作为一个背负着咒语的女孩降临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我是否也注定了在职场奔波然后回归家庭的宿命呢?这也是我最近在思考的事情。什么对女人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呢?虽说人各有志但是女人我们巧妙的身体构造似乎已经帮我们回答了部分的这个问题。这是一部从片子本身来讲很好的电影。那些时间的穿插和年代的片质划分做得很漂亮。从黑白到色调不协调的彩色。再到柔和的现在。每个年代的女人分别饰演者时代的的改革者和家庭的推进者的角色。 甚至女人的进步也是社会的进步一点不含糊。
《花》影评(二):关于软广告或者植入性广告
一般多好的电影都不会给一个满分,这次评一个高分给洗发水品牌TSUBAKI。
电影里的女性一个一个出现时,突然意识到,这不是所有代言TSUBAKI的女明星们吗?然而电影里却没有像非诚勿扰,像流星雨一样突然掏出一瓶洗发水来,互相洗起头发来。取而代之的是,只在几处决定命运或命运的豁然开朗处,出现了怒放的TSUBAKI红色花朵。
再联想TSUBAKI的广告词:“展现日本女性的美丽。”让你看完这个讲祖孙三代的女性电影,深刻地理解和品位这种美丽。女性的美丽,并不是涂过多少化妆品,抹上多厚的护发素。取而代之一出来就扯着离子烫的头发甩来甩去的,是女星们演绎的,平凡女性们多姿多彩的花样人生。不安,坚强,独立,自主……
让人不由得想到咱们光电总菊对目前电影过多植入性广告的报告中说,我国的广告还植入得过于生硬。
像这样委婉点的广告不是也挺好的吗,大家也都爱看。
喜欢这部叫《花》的电影,并不是很赞成中文译名恋恋凡花,觉得这样浮夸的名字反倒削减了整部电影优雅从容的美感。
电影中的六位女性,每一位都美得惊心动魄!
苍井优展现出了少女的纯真与倔强,樱花飘落的时节,身着一袭白衣,奔跑在逃婚的路上。但最喜欢的镜头竟是其在结婚前独自于书房看书的场景。
最喜欢竹内结子在家中浇花的那个场景,花儿开得很美,人儿也笑得灿烂,好像没有任何忧伤一样。
电影里最喜欢的女性其实是田中丽奈,因为她追求精神与思想的独立,不愿因为结婚而放弃自己的工作。
仲间由纪惠在电影中的戏份并不多,但是她留给女儿们的信却让我感动了一把,每个生命的到来都是奇迹,每个将孩子带到世界的母亲都很伟大!
铃木京香应该是上了一定岁数的,岁月也许会在她脸上留下皱纹,却夺不走她的优雅和尊严。每个追求梦想的人都会遭遇挫折,现实也许很残酷,但是只有不放弃才能让自己无怨无悔。
最后是广末凉子。凉子的笑不知为何让我想起了宫崎葵,有一种魔力,会把身边的人都感染上快乐的因子。我们对父母最好的回报,就是更加努力地生活,让自己活得快乐,有价值!
这不是一部俗套浮夸的电影,看完电影后,我的心好像平静了下来,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我该怎样活。
不管未来我会选择怎样的生活,我知道我都应该向她们一样活得优雅倔强,to be a better me!
第一次觉得电影的镜头和书本的文字一样重要,给五分是为着这点。就电影的呈现方式来说,唯美动人,欢喜与忧愁都在寂寂静静中娓娓道来。凛低眉垂目中的不安,目光拂过跌落在书本扉页的樱花,一瓣瓣,淡如雪。呵,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那样的敏感踟蹰反叛,怕是少女才有的情怀吧;而深处的迷茫和无力感,又是哪个女性在成长的关键时刻不曾体验过的?凛的出逃缘自被逼上绝路,而逃跑本身却不能为她的困境提供一个出口,因她是那样的无力,除了结婚生子别无选择。看着凛穿着沉重的木屐在暮春的樱花里落荒而逃,我忍不住心酸的与她一同哭泣。
这是最打动我的片段,也是电影的基调。虽然电影从头到尾的主角都是女性,虽然女性能够有自己的事业自己的想法(譬如期刊编辑翠),也能够笑的开怀譬如佳;但在我敏感的触觉里,缺席的男性恰恰是隐匿权力的所有者。
从凛的妈妈那一代说起,父亲威严专断,一句“万岁”吆喝的气场如皇恩浩荡。母亲俨然是“第二性”,一个彻彻底底的配合者和屈从者。
而凛,虽有过反叛,但毫无出路;虽有过质疑和迷茫,但唯一的答案就是相夫教子。怀孕的凛与丈夫走在樱花树下的画面是极美的,但那已然是格式化了的凛,无论如何没有咬着嘴唇准备出逃的那份意气。
惠和佳的生活亦只有家庭和孩子。
翠的想法挣脱了传统的窠臼,希望靠自己的能力吃饭,成为一个“女强人”,喝酒结账时还扔给男友一张票子,爽脆的很。
奏,和男友分手的理由是嫌她年龄过大,这根本就是极端传统主义的男权主义思想。记得有次在微博上看到一句话,如果男人对女人的认可只在于年轻漂亮,那么当年轻貌美的妻子老去,有能力的男人找个更年轻的,没能力的男人就忍着过一辈子。这样的关系根本不是对等的,女人只是被当做审美客体,而失去了灵魂的存在,这是对女人的极大蔑视。任何深刻的关系都必然要涉及双方的灵魂,而灵魂的深度是随着年岁渐长的。“你年轻时很漂亮,很多人爱你的美貌,但我更爱你现在备受岁月摧残的面容”,我以为这才是情之至。
还有一点就是奏为什么要选择把孩子生下来并且在和孩子在一起时才流露出了真心的笑容,我不能理解。
我并不是反对女性回归家庭生育儿女,而是觉得,女性要成为一个独立的大写的人,应该是有多种选择的,可以选择拼搏奋斗成为“女强人”,也可以选择小桥流水相夫教子,只是不应该做没有选择的选择,只有相夫教子这一条路。同样的,在一个开明的社会,男性也有选择的自由,国外有些男人在家里带孩子妻子在外上班也相处的很和谐。我们社会要求男人无论能力还是工资都要比女性强的普遍价值观,是根深蒂固的传统主义。
女性的世界应该更丰富,不应该只有家庭;女性的人格应该更立体,不应该只装着爱情。这是我觉得此电影的不足之处。
============================
题外话:读书的女人危险,爱思考的女人更可怕,哈哈。也许有的女人会觉得,回到传统社会多好,女人只要完成家庭内部的责任即可;现在既要拼死上班挣钱,回到家还要做家务。可是我想说,首先,回家做家务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做家务不是女人的天性;
第二,工作对于女人的重要性。经济地位决定家庭地位,我公司有一位同事很愿意花大钱给他老婆买包,我之前以为他是很爱他老婆,昨天听他无意中的一句话透露天机——“我老婆工资很高的,她用自己的钱也能买下那些包,所以我就让她买咯”。
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被人侍奉一辈子当然好,但是你有能力自立与没能力自立是两码事。有的依赖当然好,但世事无常,自己要有能力在没得依赖的时候也能养活自己。
曾经的女人是产妇+厨娘,这没啥不好;但现在的女人能够看得更多,视野更广,这不是更好吗?
《花》影评(五):不是很觉悟的花们。。。
昨天晚上,很无聊地翻看近来买的碟,喜欢这一张的海报。于是...
作品是2010年的,但是在背景和服饰上很好地恢复了昭和年代不同时代的景致,至少是很好地恢复了70-80年代日本电影里的景致。(我并不知道与实际像不像,只是和寅次郎的故事之类的比较一下觉得采光,服饰等基本很像)。
在那么多的女性角色里,我喜欢开场的凛和她的女儿翠。凛处在女权的萌芽期,她的挣扎是女性觉醒的自然。她的反抗很隐忍,但是很有韧性。苍井优的表演和樱花的场景很好地显示了这位女性的内心。翠则是通过菊池(貌似日本的菊池宽,不知道是不是有影射啊?)关于佛寺里抄经书的隐喻理解了女性解放并不是否认女性自身,而是要走女性自己的路。(感佩她的坚强达观,但是这种醒悟最终也是一种屈服,一种女性商品化:女性利用男权社会所赋予的女性表征反过来利用男性的现象,尽管现在像王安忆啊之类的人蛮赞同这种观点的,她在自己的文论集里评论落落,绵绵之类的作品时对身体写作的评论可证。我倒觉得合理合法化女性娼妓化比较像这种觉悟的本质,《海上花》里的长三和如今的潜规则就是实例,尽管我没有娼妓歧视的意思。女性主义应该是女性和男性的自然平等,应该致力于反对男权社会观念,而不是利用这种精神桎梏。)。她对于婚姻的态度也是不够磊落的,但是毕竟,她的恋人应该会被她逐渐软化吧。这就是日本人所称的“女性的核心坚强”吧。
觉得凛的妈妈(是与江吧),凛的女儿熏、惠、第三代的恩广末凉子演的那个,都是皈依传统妇女的典范的女性。他们人生的不同是时代的不同。她们本书是没有话语权的。他们只是男权社会的应声者。她们在世人眼里是温和的,然而她们又是决然的。比如与江的那一巴掌,熏的never moving on 还有惠对生育的固执。(生育这个问题,我想单独谈谈)他们是站在男权意识一边的,觉得近来沪上的新老娘舅也有这个问题,这样的人永远站在保守的一方,是固有传统或者说传统的卫道者。如果在《祝福》里,她们就是劝祥林嫂捐门槛的那类人,热心,但是不一定真的正确。她们选择一条压抑但是相对懦弱的道路。仅此而已罢了。
故事里有两个人物,凛和奏,她们的价值观是有变化的,相对于其他扁平人物,她们的性格具有立体性(也许有人认为翠也是这样,我觉得她自己肯定不是这样认为的,她以为自己只是找到了女权的真谛)而凛和奏是真的回归了传统。她们通过繁杂的斗争,最后接受了,即使自己作为女性——一个独立的人无法做到真正的独立。她们可以回归家庭,借由繁衍,让抚育后代代替自由意志的实现。(其实只是一种退缩而已,这种繁衍论事幕府武家就灌输给女子的,应该不仅是男权的而且是封建的)
于是,看到片尾凛的父亲的深深万岁,我只是和樱花飘落凋零一样一声声地感到悲哀。到广末凉子快乐的脸和着单车,我甚至有点愤怒了,近100年的跨越。女性又“快乐”地回归到与江的觉悟了??!
《花》影评(六):每个女人都是一朵美丽的花
应该说,我在这个时点看了这部电影,机缘巧合,或许是老天的安排。
恋爱,结婚,接下来的一步,就是生子。虽说是顺其自然的事,却对要担当起母亲的大任,抱有一丝忐忑。然而在看完这部电影后,对家庭,孩子以及什么是女人的幸福,有了一些更深的体会。
描写女性情怀的作品,之前也看过不少。印象最深的,是渡边的《化妆》。《FLOWERS》与之相比,时空拉得更长,横跨三代人,近八十年。在日本八十年的社会变迁中,展现了不同时代的女性对幸福的探索和追求。
凛是第一代受过教育,独立意识开始觉醒的女性。在她抗婚时,她的父亲说:“早知道就不该送你去读书。”可见一斑。后来在神社看到一对夫妻,意识到结婚,也是幸福的一种方式。所幸,父母为她挑选了一个好夫婿。
翠在妇女解放的路上走得更远,她性格泼辣要强,穿裤装不穿裙装,认为女人应该像男人一样工作,一样独立。面对求婚者,内心欢喜却又矛盾。回乡探亲的短暂假期里,让她体会到真正的坚强不是像男性那样要强,而是展现女性特有的温柔和坚韧。
薰温柔贤惠,幸福地嫁给了自己爱的人,可惜一场意外让这幸福戛然而止。她也曾沉浸于悲痛不能自拔,但最终还是坚强的站了起来。幸福来自与生活的点点滴滴。换个发型,吃个美味的冰淇淋,重拾生活的希望,这样的女性,又何尝不是最美的?
惠的故事最感人。全身心的爱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即使付出生命,也要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母爱的光辉,在片尾那一封信里,展现得淋漓尽至。
奏的生活很不如意,在女性越发独立的当代,这样寂寞的女性的背影,似乎常常可见。然而在妹妹和父亲的关爱鼓励下,奏勇敢的生下了孩子,也获得了新生。
佳是最可爱的一个。她总是满脸笑容,元气满满。平凡的她,骨子里何尝又不是透着坚强?“我要把妈妈的生命也一起过回来。”能这样想通并积极阳光生活着的佳,给了银幕前的人们,多少鼓励?
香港把片名翻译为《恋恋凡花》,是很精妙的。尘世之中,又绽放着多少这样平凡而又美丽的花朵?坚韧,温柔,勇敢而又美丽。
《花》影评(七):家族故事,女人心事
[也要開始組建自己的家庭,擁有自己的家人]是每個故事里女主角們都在面對的事情。
第一代
大婚當日,新嫁娘著華服,整嚴妝,鐵面硬漢的父親也掌不住贊嘆:這樣的女兒無論嫁誰都不慚愧!
她卻對嫁人這件事鄭重表示[果然,還是做不來。]
原因是,面對未知生活的恐懼?
那麼恐懼態度的來源或者說根本,是甚麼?
是自己對自己家庭多年觀察得到的感受?
還是對自己能力的質疑?
還是對父親為自己選擇對象的不支持態度?
她後來被子孫認為一直都是個前衛的美人。在那個以美惠為對女子最高評價的時代里,她的前衛和麗質站在了並列使人銘記的位置--身為女人的人格與別緻。
這是因為在女子學校上學過的緣故?如果是受過教育的女子,在擇偶上,是會希望自我意志的達成排在首位的吧。舊時代婦女長久以來不自認存在自我意識(即使有,也位居不足道之末列),於是[滿足]和[取悅]眾方,會被自動接納為人格中的必備特質。她卻沖着父親強調:[你就那麼自私?我的想法從來都不那麼重要嗎?]然後起身離開。
這就是她的自我意識。她未必清楚,當下的自己需要怎樣的伴侶,或者組建怎樣的家庭,卻很明白甚麼是自己不要的。也正因此,她只能那樣離開,以強硬的逃避態度來面對--的確,她不能說出自己到底要的是甚麼。
故事最後她在神社門口有一段兒時的回憶。這段回憶與之後和母親兩人的對話奇蹟般地給了她勇氣。很難說出[這]到底是甚麼,有多大的啟發力作用在一個年輕女孩身上--或許稱之為,它是一種世代傳承的使命感,並由此帶來的責任。
不論和甚麼樣的人結婚,這樣的使命是無法推卸的。私以為這的確勇氣可嘉,又有些遺憾。她到底還是在這一天之內勇敢地面對了未知的未來,又到底還是放棄了深入去想自己到底要甚麼的機會。當然,時間和情境,不容許她繼續在自己的路上走遠了。她回到身後的正軌上。
接下來的幾代女人,雖然故事都更為詳盡細化,卻多少因為是設定上的複雜性製造了看點。
從家庭葬禮開始延續的一節比較可看。姐姐猶豫於是否要做單身媽媽兼大齡產婦;妹妹從小自認為是不該出生的孩子,有弒母的負罪感,由此一直以來活得特別在意與積極--以額外能感知快樂的方式。兩姊妹就這樣互相影響,姐姐的決心也由此堅定。
再有是新婚夫妻甜蜜旅行熱情生活卻橫遭不幸,妻子一直鬱鬱寡歡走不出陰影。但最後還是,走進了美容院,走出了美容院,天輕氣朗,萬事萬物暢快美好,順利move on。
新婚旅行的段落拍得情意綿綿。但扔肥皂那節,丈夫久久沒有回應,作者差點以為是扔出了意外。。另外明明是夫婦,泡溫泉卻分池,又不是高中生修學旅行。
最讓我覺得角色被臉譜化是田中麗奈一篇。故事本身帶著非常理想化和美術化的設定。田中小姐的外型和扮相也徹底帶著游離角色外的格格不入。雖然本意上這個女性角色就是超前的,不過田中的感覺是,浮油一樣浮在表面;而這本該是,起碼,荷葉撐出水面。
結局也很不明不白。如果說蒼井優扮演的奶奶,她的遺憾還有可諒可解之處,那麼田中扮演的女職員之妥協(至少作者認為是種妥協)就顯得底氣不足--對比之前的強烈性格來看。
有一個場景使自己感動:
她去夫家之前,跪拜下來,對父親禮別:我實在感到非常抱歉。之前的自己,一直以來都勞煩您費心照顧了。
父親聽後,再次明確意識到,女兒真的要從此離開自己,成為別的家族之一員。
但他不哭,也沒回應,轉身敞開大門,面對院子,及滿院親朋,開始大聲吶喊[萬歲!]
(不知道自家那個tough的老爸將來,會怎樣隱忍動人的表現
(引用台詞無責任翻譯,歡迎糾錯
《花》影评(八):至少很温暖~
对于电影的主题是歌颂女性还是强化男权,到底是不是资生堂的广告……争议的沸沸扬扬,似乎已经证明电影的成功。更何况人物、画面已经足够养眼了,音乐也不错。
不是故事的故事。一个女人生了几个孩子,孩子又生了孩子,孩子的孩子又生了孩子。谁的奶奶(姥姥)都一样。
没有情节的情节。青年丧偶、难产死亡、未婚先孕,没有发生在一个人身上,从情节的创作上讲,既算不得命途多舛,也说不上经历曲折。而婚前和产前的恐惧,更是哪个女人都一样。
唯视角特别。把三代女人的经历穿起来看,让人不禁惊叹生命奇迹般的美好。
还记得一个日剧里大概有这样的情节:一个女孩被强奸后怀孕,犹豫要不要把孩子生下来。没有父亲的孩子生活得多难,独自抚养孩子的女人有多苦,她心里最清楚。因为她的爸爸在她没有出生的时候就不在了。她问母亲:你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把我生下来的呢?母亲叠衣服的手突然凝固在半空中,然后缓缓落下:我想,能见到这个孩子真好啊!
生命,同母亲系在一起,都有值得仰望的伟大。影片开头错乱的镜头,在剧末苍井优释怀和甜蜜的微笑后才彻底理清。大概所有的人都会感慨:如果当时没有出嫁……
没错,正因为每个人的生命中都充满了如果,每个人都可以选择成为另一个人存在的原因,世界因此生生不息。能看到自己的后辈,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结婚生育,对于男权主义者或者女权主义者,都是幸福的一部分。将自己的基金传续于世,是上帝神圣的意旨,男人女人都一样。或许因为观念和经历的不同,对电影所呈现的感觉会存在不同的判断,倒也无可厚非,本来也不是所有的电影都需要观众思考。即便是广告,同样无可厚非,受人之财为人消灾,比起国内电影还是要含蓄多了。
参演的都是一线女优,至少把电影演得很温暖。
《花》影评(九):好好的结婚好好的生孩子
优酱我妻
这就是我为什么开始看这电影的原因。嗯,是这样的。
优酱我妻。
好了不吐槽了,三代人,女性,随着时代变迁,生活改变,工作改变,生活环境变换,不变的,是责任。女性的责任,生儿,育女。组建自己的幸福家庭。
剧情相对简单,着重刻画女孩,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从孩子过度到大人的过程,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结婚。不知道以前的人们,主要还是女性,自由恋爱不过百年,按剧中来讲,那样,素未谋面的男子,也可以这样托付终身嘛?
这样一想我这个单身dog莫名的得到了安慰啊。
然而,总能领会到,做一个,妻子,自己的家庭的主人,母亲,长辈角色,抚育下一代的,幸福,责任,向往。
生儿育女,千百年来不变的主题。
其次不得不说剧中强大的阵容,当然,最喜欢的还是苍井优,其次,就是铃木凉子了。
再其次,说是唯美也不为过(电影标签),确实,景美人美,也有动情泪目的场景,也有幸福的温暖结局。
这就是,家,一朵朵,花组成的家的味道
《花》影评(十):何必上纲上线
一个家族,六个女性的故事,典型的日本电影式地娓娓道来,细腻温馨。回过头来看,似乎如其它影评所说,无论男性在这部电影中如何缺席,但故事围绕的始终是男性,宗旨是告诫女性应该回归家庭,离开男性就无法开花结果。这样的说法未免上纲上线了。
凛的父亲包办婚姻固然失之武断专横,但通过母亲的讲述我们知道他是在欣赏男孩的基础上才决定这桩婚事的,通过凛的回忆我们知道他对女儿的宠爱,通过女儿出嫁时的老泪纵横我们知道他的不舍,他在女儿回来之后抑制住暴躁的脾气只是问了句“饿了吗”,能说这是电影中要表达的男权吗?
凛的二女儿翠在穿上裙装,在这里是有极大的象征意义的。谁说打扮得跟男人一样就是男女平等?这种强加给自己的形式主义才是真正对自己性别的不自信。就像翠说的,要变得坚强起来,不只是形式上的。内心足够强大的人并不需要刻意矫情来彰显。
关于婚姻和家庭,倒不必强求,当然更不必以抗拒来标识女性意识的独立。顺其自然,有合适的机会就去感知体验,没有也不必勉强。何必上纲上线地赋予婚姻、家庭、生育那么多形而上的、非此即彼的男女对立的观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