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个女人的史诗》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一个女人的史诗》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3-15 20:2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个女人的史诗》经典观后感10篇

  《一个女人的史诗》是一部由夏钢 / 孟朱执导,赵薇 / 刘烨 / 孙海英主演的一部剧情 / 家庭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女人的史诗》观后感(一):写 一 篇 女 人 如 诗

  lt;一个女人的史诗>看完很长时间了.剧中我不想多描述其他人,只想说说我对小菲这个人物的理解,也许捎带的能谈谈她的妈妈和善真的妈妈以及小菲嫉妒了一辈子的孙百合

  小菲让我看到了很多"别人和自己--人之初,性本善"的影子,让我爱怜,也让我痛惜,让我骄傲,也让我难过.她的人生象琥珀,透明的,里面凝固着什么样子的昆虫或者什么别的东西,一看便知,非常纯粹.也正是她的心太过于容易发现,从而导致一系列误解精神世界生活模糊或者不纯粹的人根本不懂她心里的活动,也不理解她的一些"奇怪"的行为

  善良天真活泼热情简单无私,这些美好词汇都是小菲的.她的第一件"傻帽"事,用她妈重复一辈子的话说是--8岁那年,让一个拍花子把身上一件崭新的棉袄拍去了。我看那,不是人家抢的,是她自己傻,经不住人家两句好话就自己脱下来送给人家了,跟她那死鬼爸一样.她的第二件"傻帽"事,用她妈打她骂她时说的话是--人家善贞家在城里开了好几处厂子,人家有没有钱啊?人家多有钱啊,可是人善贞穿你这么时髦的绿毛衣了吗?这是上海带过来的时新样子,我没舍得卖了,织完拿回来给你穿了,你可倒好,被女学生做家政课借去就不还了,你就骗我蒙我吧,你这一辈子啊,脑子永远搅不匀,不是太稠就是太稀.她的第三件"傻帽"事,是放着忠诚可靠的都汉师长不嫁,和一个清高自闭有艺术才华的团级干事欧阳萸发生了一夜情并怀孕了.被她妈妈发现再次狠狠的骂了她--你说你,人搀着不走,鬼扶着直转,你到底是什么东西?她的第四件"傻帽"事是婚外情,为了刺激欧阳萸能在乎她,和比她小六七岁的大学生演出完一起散步,并坐他的自行车回家.男孩子哭的时候,她还傻乎乎的出于安慰拥抱他,结果被团里发现并对他们进行了处分.这次她妈妈骂她的话改了--我告诉你,你和谁相好我不管,小雪是我的孙女,是我的命根子,你要是敢把这个家弄散了,我把你的腿打折.她的第五件"傻帽"事,是欧阳萸被隔离审查后又被下放,革委会让她写大字报,让她揭露欧阳萸的资产阶级作风和对党不忠的事实,并让其离婚划清界限时,小菲从不听话,最后被贬到锅炉房烧锅炉.用一直暗地里敌视她的同事马丹的话说--你小菲终于也有了让我佩服的德行

  这是主人公一生做的五大"傻帽"之最,当然了,其他小"傻帽"还很多.连妈妈都把她骂得惨不忍睹可想而知其他人在背后是怎么样嘲笑她,他们怎么知道小菲是如此简单善良又热情的女人?他们怎么会明白呢?有些事有些人,永远也无须沟通,因他永远也不会懂.可是现实是多么的滑稽交友不慎,或者祸从口出,一句玩笑话,或者你叮咛需要保密的话,没过几天发现朋友知道后,朋友的朋友以及朋友的同事大家都说的热火朝天.让人伤心问题是,几个人乐此不疲地贬低你时,熟悉你的人不但不站出来辩护还微笑点头.从小菲,从明星,到我们普通的女人,似乎无一例外的都对这种事情采取沉默态度,大家都认为风波会过去,不要跟俗人一争高下,优秀的人要把时间留给自己好好利用,不需要找当事人理论(朋友劝我的话).换做我,至少在别人贬低我朋友时,我会当场纠正并指责大学时还因此把一女生骂了一顿).闲话少叙,言归正传.当小菲和那个小白脸(她妈管那个第三者叫小白脸)东窗事发后,那个大男孩居然因为害怕在审查时把责任都推到了小菲的身上,哭着说是因为小菲勾引他才犯的错误.而小菲呢,在单独审查时一直沉默,什么都不说,也不解释,也不哭泣,最后把小白脸都感动了.我觉得很多时候,往往在事情尘埃落定才能发现很多你不曾预料的结果,只是这时后悔已经晚了,顶多是亡羊补牢.有些女人的可悲就在于此,有些男人可恶也在于此.凡间的天使学会自己疗伤,因有些人长了嘴主要就是为了吃饭和批评别人的.

  可是女人也会嫉妒的发狂.这也是女人的可悲.王菲在<笑忘书>中唱到--从开始哭着嫉妒变成了笑着羡慕,生活是怎么样把握了我皮肤,只有我自己最清楚是的,只有经历了才清楚.小菲得知丈夫和孙百合谈恋爱都谈到结婚地步了,心里非常清楚对于才华横溢品德高尚目空一切的欧阳来说,孙百合在他心中的地位,她就开始了漫漫嫉妒的路程.欧阳写小说,里面有百合的影子,清丽,脱俗,才华横溢,卓尔不群,这些小菲一辈子也做不到,她于是拼命地和欧阳吵架,甚至用婚外情来吸引欧阳对她的重视和嫉妒,可是人家欧阳压根就没任何感觉,不嫉妒,不生气,还帮小菲把下放农场的处分改成在团里闲着暂时不演主角的处分.这确实是一种无比的信任,可是这也是一种讽刺,小菲在欧阳的心里只是女儿母亲和给欧阳操持生活的妻子爱情只是个影子,小菲她很难够到.经历了许多波折和生活的磨难,在四十多岁时,因为欧阳身患重病被上海著名主治医生孙百合治愈后,小菲终于开始变成了笑着羡慕.她有一段和欧阳的谈话--欧阳,从前我很嫉妒这个女人,可是现在我不再嫉妒了,我为什么要嫉妒呢?你能和一个这么优秀的女人为伍,我应该高兴,这说明我的丈夫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她治好了你的病,从此以后我要一辈子感激她.现在她还是单身,我觉得很可怜,你正好要复查,有时间多到上海来看望她,我没意见,我是真心的. 

  每每剧中有如此感人优美的谈话出现时,会配一段钢琴曲,很动听雅致的一段曲子,(我一直想在百度里搜出来,也没找到.)叫人自己也想变成天使.另外一段配此钢琴曲的话语也让人很难忘.小菲生完小孩不久(7个月)就想回团里和同事一起到朝鲜表演话剧,欧阳反对理由孩子太小.这也是小菲说了一段让欧阳凝住呼吸的话(前半辈子,欧阳很少对小菲的话在意过),小菲说--欧阳,你知道吗?每当我站在舞台上,就好象忘记了自己,完全投入到了剧中的人物.我觉得表演让我的生命丰富了,延长了. 这段话配上优美的钢琴曲和欧阳对小菲少有的凝望表情,真是画龙点睛之笔.

  小菲是一个有着许多缺点的女人,可是小菲也是一个优点非常鲜明非常突出的女人.平常小巷里出来的平常的女学生,被人稀里糊涂带去参加革命,凭着热情和皮实在演员当中成为一个小有名气备受团长和战士喜欢年轻女孩.也是由于都汉师长的公开追求,让善贞及其他一些女孩心生嫉妒,冷嘲热讽.在欧阳当上艺术学院校长后,备受女演员羡慕的官太太小菲却出人意料的来了一次婚外情.欧阳喜欢和作家一起喝酒作乐,小菲不管妈妈骂得多凶,把存折的钱都拿出来给他们买菜买酒,花光了还借钱.都汉寄来的n多部队的肉罐头,小菲不舍得吃,都把它们做成了下酒菜.后来欧阳的胃出血犯了,她出来当着酒友的面和欧阳吵架.谁知被当中的一个酒友诬告到省里,说院长的太太是河东狮吼,影响院长和他们的创作,哎,真是滑稽,白吃白喝那么久,还要反咬一口.在欧阳下放到红星中学农场干活的六年里,小菲不离不弃,一直等他,把家里不舍得吃的鸡蛋,鸭蛋,用各种线头织的毛裤都送给了欧阳,不肯划清界限被派到锅炉房烧锅炉,从无任何怨言,还告诉欧阳,锅炉房暖和,冬天不冷,人都长胖了.如此一般的好女人,欧阳做为一个男人能不感动吗?他开始爱小菲,爱她的真,她的纯,他开始看小菲的戏(此前从不看小菲的话剧,说她老使蛮力表演,不够含蓄.),在都汉去世,小菲连着哭了三天,他不嫉妒,不烦,一直陪着她,还准备了小菲最喜爱的萨其马等她哭饿了吃(弄的我那段时间老买萨其马吃,都10年不吃萨其马了.).一个女人如诗,不是穿的漂亮,不是锦上添花时别人的奉承,不是犯错误时受到的诋毁,是用一生谱写的光辉篇章,读一首女人如诗,读一生方知.

  《一个女人的史诗》观后感(二):一次又一次对着空墙壁发球

  离奇感冒了两天,窝在床上不舍昼夜的看了两天电视剧

  是《一个女人的史诗》。

  和原著有相当大的改动,线索和人物多起来,伸出去一大块,

  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情节是不是有点太淡了?

  但是慢慢看下去,开始发现导演用心

  作为一位第五代导演,试图呈现出一部“史诗”,

  而不仅仅是“一个女人的史诗”这样的用心。

  和一般主旋律革命题材不同,内部散发出冷冷的讽刺和反省,

  这种东西倒是出乎意料,让我感觉到惊喜

  已经不能客观的看待我那位著名女同学的表演。

  就是看到漫长岁月中,她一次又一次对着一堵墙壁发球,一次又一次落空,

  没有对等的回应滋润,天真和性情慢慢从眼睛黯淡下来,

  总有一种下意识觉得自己哪里不对劲或者做错了的局促,

  看着她在暗夜里默默的流泪。

  我看得非常难过。

  这一回,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什么都不会赦免她,再也没有任何幸运

  她浑然的,惘然不知,却又坚定的走下去,

  周遭的人越凉薄,越精乖,越衬托出她的可贵

  是那种在生活里踏实生长着的女人,带着一种朴实的安然,

  就算是没心没肺也不会飞起来,就算是笨拙也不是闹腾。

  这个分寸,她把握得蛮好。

  《一个女人的史诗》观后感(三):呃~怎么说呢

  每个人都会碰到一个她们的欧阳萸,苏菲一个追随了欧阳三十多年的女人,为了爱执着的走过了几十个年头,一直在想,这样的一个女人如果最后还是没有得到她追随了一生的欧阳,这样的故事是不是太过于残忍无奈,只是还好,最后,当欧阳雪说“爸爸最近看你的眼神很奇怪,就像初恋似的”觉得欣喜牺牲青春,换来的是最后这个男人的爱和怜惜。

  欧阳萸,一直说他是闷骚的男人,一直觉得他冷他对小菲太不在乎,或许他苦闷,苦闷与不能和自己喜欢的女人结合,苦闷与他的孤芳自赏,苦闷与在那样的现实中他内心感情无处爆发。只是,当小菲对他说“我们有孩子了”,他的拘束他的不安,他一下子的“我们结婚吧”,是责任,只是这种责任背负了太多压抑。从革命战争文革起起伏伏几十年,或许在他心里,小菲一直流离于他的世界之外,或许他喜欢的女人是那种清新脱俗可以和他谈诗谈文学谈人生梦想的人吧。只是小菲最后还是用她的真心、不离不弃打动了她,就像他自己说的,他喜欢小菲的单纯,也正像小菲满足的“只喜欢一点也够了”。

  看下来一直觉得这个剧有点平淡如水,那种感情只是淡淡地在剧里渗透,只是或许就是这种细水长流吧,三十几个年头一路走来,忍耐、猜疑、跟踪、爆发、坚持、守护,小菲就这样因为自己对欧阳的那份执着的爱,一步步走下来,呵护着迟早会让欧阳接受的幸福

  那样的年代,那样的感情,是真是纯,是一部女人的史诗,为爱执着坚持的史诗,那样一次战场上的邂逅和欧阳无意间的掩护,就这样改变了小菲的一生。

  都汉的爱她可以坦率地拒绝,她也可以坦荡荡地承认自己对欧阳的留恋和追逐,她可以为爱嫉妒为爱吃苦为爱做一切一切,只是为了守护她认定的一辈子的男人。很喜欢都汉,一个叱咤战场的军人,一个大肚坦荡的男人。记得那样的镜头,看到苏菲演戏时的投入和热情,给苏菲寄去的一大箱罐头,看着苏菲时的眼神。如果苏菲和跟了都汉,或许这辈子她无需再这样辛苦,只是或许她的生命就不会有这么般刻骨铭心的爱了吧。

  细细回味,欧阳萸和小菲从革命中的无意结合走到文革接着会一直走下去的两人,会这样幸福下去的吧。因为欧阳萸改变了,苏菲也变了。

  《一个女人的史诗》观后感(四):用鸡零狗碎拼得荡气回肠

  “仰慕一生,追逐一生,却还是在各自的世界里悲戚欢乐。”

  有些东西,努力可以得到,有些东西,穷尽一生,却无法走进。

  就像田苏菲,走进了他的柴米油盐,却走不进他的精神世界。那样的米色风衣,那样洋气中略带小资的打扮,都只是他心中的那一个影子;那笨笨的爱,那为丈夫的衣食而奔波付出,也只是他的一阵沉默。

  是爱么?用他有着优雅侧影的一瞬,锁住了她光辉灿烂的一生。

  从此,拒绝了都汗的温暖安逸,走进了生活的苦辣辛酸。在病房,在农场,捉青蛙,弄鸡蛋,尽力去满足他的生活,而他,轻薄的一句用“我需要一个能与我说话的人”来掩盖身边红颜,是的,那份精神上的昂贵奢华,岂是小菲靠读名著就能满足得了的?于是,她只有在充满猜疑和假想的生活中执拗的付出着卑微的爱,用一份简单的情感笨拙却细腻的书写出一生。名为史诗,用鸡零狗碎拼得荡气回肠。

  这就是女人,无论是以花为貌,以鸟为声,或淡泊如水,枯如落叶,在记忆深处,或许都有那样一个影,在有月无月的夜晚,想起,便且叹息且祝福。

  《一个女人的史诗》观后感(五):也许会看

  今天一天看了这部小说。刚刚看完就上来找正在拍摄的同名电视剧的相关资料。在土豆上看了几个视频,简单说几句感受。

  首先在演员选择上,我在一边看小说的时候心里面就在想选哪个演员来演会比较合适。男主角刘烨,以为是我心目中的欧阳萸的人选,虽然骨子里少了些书卷气,但是在大陆的男演员中,应该算是最合适的了吧。刚才看了几个片花,刘烨的表演也很好,至少感觉还是挺对的,而且骨子里的那种闷骚劲儿,还是很贴近人物形象的。对刘烨,我是充满期待的。

  再谈赵薇吧,这是这部戏里面绝对的女主角(如果剧本改动不大的话),说实话,一直觉得赵薇不太适合这个角色。因为看小说之前是知道赵薇演田苏菲的,所以在看书的时候,也努力地在脑海中把赵薇放在这个角色上靠,但是总是看着看着小说就偏了,到了后来,就怎么也不能把赵薇和田苏菲联系在一起了。刚刚看了一些片花,说实话,觉得赵薇并没有给我书里面的那种感觉。怎么说呢,一是赵薇的气质虽然和年轻的田苏菲比较相近,但是只是最开始的年轻的她,故事越发展下去,就越不贴切了;第二,算是赵薇的硬伤吧,她的台词,确实会给表演打折。关于赵薇的表演,我不是专业人士,不敢私自评判。田苏菲这个角色很有挑战性,如果能够演好的话,真的可以是经典的。

  虽然赵薇演这个角色让我觉得不太合适,但是,确实也很难找到和这个角色的气质比较贴切的演员。我一边看小说一边想,就是想不到一个各方面都合适的女演员。在看小说后面的部分,文革中的那一段时,想起了电影《活着》里面的巩俐;在看田苏菲和欧阳萸结婚之后的那段时,想起了《中国式离婚》里面的蒋雯丽。可是非要找到一个能从头到尾演这个角色的演员,我是想不到了,呵呵。

  对小赵同学,我现在还是有些好感的,我也希望她能将这个角色演好。就看编剧的功力和她的功力了。

  至于都汉这个角色,我是觉得选角选得最不好的。我多喜欢书里面的都汉呀,从头到尾都让我感动的一个硬汉,一个有情有义的好男人。当我看到选的是孙海英的时候,我就崩溃了。第一,他太老;第二,他太土;第三,他给人的感觉太没文化。可能有人会说,书里面的都汉也差不多呀。可是,整部书读下来,都汉给我的感觉应该是真性情的侠义之士,就像书里写的那样,爱就爱一辈子。而孙海英呢,总是让我看到《激情燃烧的岁月》里面的那种感觉,私以为非常不合适。如果让我来选的话,个人觉得柳云龙应该要更合适一些。

  关于改编,私以为编剧的功夫一定要强。严歌苓的小说里面,对各个历史事件的讲述,文笔都是很犀利的。如果照着书里面的东西拍了,定是通不过广电总局的审查的。对于故事的改编,我是不抱太大希望的。刚刚在看片花的时候,就在想,千万不要把它拍成《激情燃烧的岁月》或者《金婚》那样的片子,那是完全不对路子的。

  总之,这个片子如果拍完,也许会看吧。但是现在还是不抱什么希望。电视剧总是难以还原原著的,想是很难很难拍出严歌苓文笔当中的风采的。

  《一个女人的史诗》观后感(六):一生去追

  我真觉得好看,那样的大背景我没经历,也不了解。可无论发生在哪个时代背景下,我都可以读通、读懂那些人的感情。它不会让你痛彻心扉,只是轻轻地拧干你的皮肤,干而不裂。

  我崇拜小菲,她一根筋地朝着太阳狂奔的力度,让人折服。虽然她嫁了个爱他甚于爱己的人,辜负了爱她甚于自己生命的男人。

  可欧阳萸这个男人在多年后看着她离开的背景,嘴角抽动,他一世的狷狂、孤傲、放荡不羁都被这个可爱女人所融化了。

  我们知道这个如史诗般的女人胜利了,她用爱征服了这颗才子的心。像牛轧糖粘度般地柔软。

  我喜欢最后的那个情节,小菲哭得娇嗔地喊饿了,欧阳从口袋掏出她最爱吃的沙琪玛,女人抹干眼泪微笑。在我看来,有个男人在意你有没有吃饱,有没有穿暖,就是最幸福的所在。

  《一个女人的史诗》观后感(七):值或不值

  在看这个电视剧的过程中,这个问题就一直在脑海里转."爱上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并为他付出所有,值得吗?"

  也许作为一个旁观者,才有心情有精力去这样想."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人还是喜欢自己的人,或是完美的两情相悦才是最幸福的?"

  爱可以是自私的,就像欧阳对苏菲,也可以是无私的,就像苏菲对欧阳.

  说到底,亲情才是最无私的,如果没有妈妈的支持帮助爱护,苏菲无论有多坚强,也不大可能独自带着女儿,带着单向的爱,度过那段不分黑白的岁月.

  珍惜喜欢自己的人,珍惜家人

  《一个女人的史诗》观后感(八):如何让我静下来仔细看呐~~~

  这部收视顶呱呱,评论一级棒的电视剧我还是不能很好的静下心来看呐~~~

  赵薇,我最喜欢的一人,凡是她的电视剧我必看,可是这部电视剧我自看了前面6集之后我就实在没耐心看下去了,其实我还是很喜欢赵薇的表演的,眼的也是棒!我一直觉得薇的演技是毋庸置疑的,可是这部电视剧我想还是比较吸引女性收看,特别是年纪稍微偏大的中年妇女看。所以,我想我没耐心很好的看下去也是情有可原的吧。

  还有剧中最令我不待见的就是刘烨了,我真的很不喜欢他,至今为止我一部他的电视剧都没看过,因为我是真的不喜欢他,也不喜欢他的表演方式,为什么要请他来演呢~~~~~~郁闷。

  《一个女人的史诗》观后感(九):史诗般的爱情,史诗般的人生

  所谓史诗,宏大,浪漫,轰轰烈烈,荡气回肠,

  什么样一个人的故事能够称得上“史诗”?

  一个小女人的爱情故事,又怎么能够和史诗联系在一起?

  看完了,我才豁然开朗,

  严歌苓真正写出了一个女人史诗似的爱情,史诗般的人生。

  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到文革结束的30年间,

  一段革命的历史,充满了追求真理的理想主义,浪漫情怀,同时又充斥着暴烈,残酷,扭曲和混乱。一面的它是纯粹、质朴的纯真年代,而另一面的它,时代巨变,新旧交替,错综复杂,个人对自己命运的把握显得那么无力和空洞。

  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变化比翻日历本还快的大历史下,这个故事的女主人公却是始终如一的田苏菲,这个始终如一成就了她的史诗。

  无论是战争年代面对成为师长夫人的诱惑,还是建国后一波波政治运动的冲击,她始终坚守着自己对欧阳萸的爱,相濡以沫,甘苦同当,不离不弃。她不懂诗,不懂含蓄,她的爱简简单单,坦坦荡荡,明明白白,单纯得不含一点儿杂质。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欧阳萸的爱情世界,那个被文学诗词,高雅艺术、和哲学理论错综编织的世界,多愁善感,含蓄压抑,百转千回,顾盼多情。因此田苏菲始终不懂欧阳萸那若有所思地一脸忧郁,不明太他借酒消愁愁更愁的痛苦。对于她,爱就是爱,不绕弯子,痛痛快快,就像她演绎的一个又一个戏剧角色,一上台就把自己对角色的真情实感彻头彻尾的呈现,没有隐藏,毫不保留。也只有这样简单,纯粹,毫无顾虑的爱才能在那样的时代变迁中始终如一,即使在文革时期残酷的政治斗争下,多少夫妻决裂,父子反目,她却宁愿去烧锅炉也不和自己的爱人脱离关系,是她的不离不弃,她一脸阳光的笑容温暖着欧阳萸,让他终于有勇气在精神绝望和肉体折磨的痛苦中活了下来。古今中外,多少爱情故事在文人墨客笔下呈现,从来没有人吝啬笔墨来描写爱情的美好,爱情的浪漫。相比之下田苏菲的爱是那样的拙,那样的粗糙。然而严歌苓告诉我们最真的才是最美的,最纯的才是最动人心魄的。

  田苏菲让我感动的另一点是她积极生活的态度。无论面对怎样的环境,她都是勇敢的、乐观的,不会自寻烦恼,不会逃避畏缩。因此她可以快乐投入地当话剧团的台柱子,也可以甘之如饴地跑到郊区抓蛤蟆,在锅炉房里烧锅炉。她不关心政治,不追名逐利,当欧阳萸忧国忧民又只能逃遁在高谈阔论,饮酒言欢当中的时候,她在想尽各种办法酬钱维持家庭生活,当欧阳萸下放农场,周围的人都在忙于阶级斗争,如何揭发撇清自保的时候,她在夹缝中找各种机会去探望丈夫,送饭送衣,还要不顾一切地保护她们的女儿。你可以说她是没心没肺,不识时务,但是她用自己的智慧、体力和执着与各种困难做斗争,积极地解决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这种在残酷、动乱环境下爆发出来的顽强的生命力,不也正是这个女人的伟大之处吗。

  看完这部作品,我常常想起“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的诗句,这个“人”既包括他人,更包括自己,其实爱可以很复杂,也可以很简单,生活可以很深奥,也可以很透明...

  《一个女人的史诗》观后感(十):再看“史诗”——电视剧《一个女人的史诗》观后感

  我很喜欢严歌苓的作品,原因在于她的作品里,总是带着藏在视觉或者说镜头背后的深味,荡气回肠,余音绕梁。严歌苓的文字尖锐,也不避讳更为平实丑陋的描写,大气而写实,她笔下的人物透着不甘又无奈,好像主人公小菲的女儿面对母亲的那种感觉:有些难堪,有些难过,有些轻蔑,又好像小菲的母亲面对女儿的那种感觉:一目了然的看透,一针见血的指出,把女儿剖析到无从遁形,电视剧的改编把原著温情脉脉化了,它省却很多阴暗和滑稽,也厚道的掩盖了更多丑陋的人与丑陋的事情,最大限度弱化原文字中尖刻的部分。薇说:“《一个女人的史诗》是严歌苓老师最得意的作品之一”,其实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作品。大时代与小背景交相辉映,绝对女性色彩的唯美却大气的人生历程,让我在感慨的同时更多了几分积极。我虽然没能完完整整地读完这部书,但对于严歌苓亲自操刀的电视剧版,我还是很喜欢的。

  第一次看史诗的时候,我更多地停留在对女主角赵薇的震撼上,《还珠格格》依然热闹银屏,转个身来十年时光她就可以变身为严歌苓笔下集少女,妻子,母亲于一身的时代人物——十七八岁的单纯,欢蹦乱跳,中年以后的体态臃肿步伐老重——即使只是电视剧,也足以呈现时光变迁铸就的沧桑感。我震撼于演员本身的艺术创造力,也震撼于时间改变世界的能力。

  再看史诗,我对于人物本身的思考更多于演员。一年以来,背井离乡让我见识了更加形形色色也残酷着的人,作为群居动物,身在此山中,我也只好借助电视这个平台来填充我无知且尚未着色的头脑,提高自己未来出入社会辨别人造地雷的能力。

  我很喜欢田苏菲这个人物,她单纯执着,热情善良,没有利益的权衡,她以一种很本真很性情的状态存在着,不是一帆风顺,却拥有痛并快乐着的精神极乐世界,我不赞同她的选择,但却欣赏支撑她做出这些选择最原始最本真的品格。很多人喜欢胡天胡地的小燕子,羡慕她随性却又强势的生活状态。我却更喜欢田苏菲,有自己的坚持,执着和信仰,却没有小燕子身上太强势的固执和太自我的任性,仿佛山间的小溪,清澈,婉转又自我陶醉着一路高歌。看电视的时候,我常常看着看着就笑了,她报幕报错了;她在舞台上骑的驴倔得不走了;她瞪着大眼睛很认真地对小伍说:“他救过我的命”;她夸张地演绎舞台上的角色以至于苏联导演不得不提醒她:“不必太夸张!”她会和一本小说里的人物较劲;她被女儿形容成爱的笨人;她省吃俭用为文革中挨批的丈夫送饭;她为去世的都汉流了许多眼泪。。。。。。都汉讲到小菲的时候说过:“那时候你是个多么单纯漂亮的小丫头啊,欢蹦乱跳的,那精气神,谁比得了,在我心里,这世上所有人都会老,只有你不会老。”简单的小菲,绝对是一个让交往者都放心的可爱之人。我头脑简单,很害怕如今社会上越发变态且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我崇尚简单,舒适……于是,我看得上简单到笨的田苏菲。虽然,这种错位于社会的性格必须依靠像都汉这样的实惠支撑着,才能活得很好。虽然,有的时候,聪明的旁观者也会对她的行为表示鄙视。

  然而,田苏菲只是我蓝图上渴望的人物,属于头脑幻影。我自己的性格里,更多的是伍善贞和欧阳萸的影子,青春期的时候,我有种酷似英雄崇拜的情节,那是个价值观模糊不清的年代,我把世界想成绝对的两截,没有丝丝缕缕理还乱的联系,对即为对,错便是错,容不得混淆。那时候的我,和伍善贞一样,为了坚持一些扭曲的原则而狠心伤害身边的人;嫌东嫌西却没注意自己身上也烙着那种环境带来的无法根除的弱点;以为自己最无私,其实做出来的事却是最自私。现在,我当然没那么革命,愚昧了。但是,我还是带着某种孤傲,像欧阳萸一样,心里有想法,却情愿憋给书本,而不是公共场合各抒己见的大讨论。这也许是种天性,或许是种性格上的缺陷。

  伍善贞不是坏人,却是个聪明反被误的人,她和田苏菲做了一辈子的好朋友,一辈子都带着优越感,她不愿意田苏菲没头没脑却打下来个师长;她自认最革命,看不起自己世俗的父母,却没注意到自己身上不自觉地带着这个家庭的特点,就是那种老成,世故的味道;她一直认为自己最无私,其实骨子里却又很自私。她有理想,却没有协调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想极力处理好现实却被现实击得粉碎。她在一次次的碰撞中千挑万选做抉择,却都选了错误的答案。这种聪明最终给她带来了痛苦。我庆幸自己没有顺着青春期的愚昧走伍善贞的老路,庆幸自己能以旁观者的身份看清这种生存状态下存在的危机。

  欧阳萸是个很有才华带着一点上海小资情调,以精神食量赖以生存的精神派。冷淡孤傲,甚至固执得有些不可理喻。他很有思维,会为不妙的局势担忧,他说的很多话都在理上,却因为缺少合适的交流方式令自己陷入了孤立的状态。他在精神上过于苛刻的追求却使得他不断陷入精神出轨的泥淖,这样的人,不断嫌弃自己柴米油盐为生存而奔波的妻子,他说他们没有共同语言。然而,我们都明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道理,就像欧阳萸的爸爸说的:“平常人家的孩子,过日子行!像欧阳萸这样不会照顾自己的人,找了小菲,算是有福了!”我常常想:如果夫妻两人都是精神派,那家里的气氛一定会像欧阳萸的爸爸妈妈家一样,礼貌而淡泊。但是,生活处理不好,就只能捧着一堆书一起喝西北风了。没有信仰固然是一堆行尸走肉,信仰遮盖了生活,经济不稳吃喝都没着落又何尝不是一出生存之悲剧呢!可见,什么东西都是适可而止的,要把握一个度。我们得学会为自己的人生做个量尺,尽量做到心里有数吧。

  欧阳雪——算是欧阳萸的极品女儿吧。她从性格到做派,爱好,完全是一副欧阳家的模样,记得书里写道小菲带着女儿去上海拜见欧阳萸的父母时说:小菲发现女儿很自觉地把自己调整成欧阳家的状态,礼貌而淡泊。有人说: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用在欧阳雪身上特别合适,她的父亲,一辈子都在寻找可以精神对话的红颜知己,而欧阳雪的成年版本,就像这个虚无的知己。欧阳雪是早慧的,她六七岁就会解读大人从脸而内的情绪变化,知道妈妈不高兴就要学会保持沉默,属于敏感一派。另外,她很自动地和父亲一致,希望升高妈妈的害羞基因,厌倦妈妈的人来疯派头,所以她总是说:“妈,别唱了,人家都看着我们呢。”她十五岁的时候就看透妈妈对爸爸笨拙的爱,眼里头脑里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样。所以都汉第一次见她的时候就说:这个小丫头,无论走在哪我都认识她父亲是谁。然而,就是太像父亲了,她骨子里也带着遗传而来的孤傲冷淡和固执,所以,她干起事来很自我,自己花钱,自己打架,自己逃跑。当然,这里面还掺杂了外婆过度宠爱骄纵带来的任性,是个让人费心的家伙。童年时代的欧阳雪选的是个会文艺的小丫头,虽然戏份不多,但还是能感到她那种内心小小的明白。我看的时候,总觉得她和女主角赵薇的母女味,还不够,带着一种原生的疏离,我想到了曾经看到过的另一个早熟的小戏精——林静,她更有演员的感觉,很容易对戏上手。然而,我又想到林静是北京人,略胖,而且性格里活泼的成分居多,而欧阳雪的感觉是傲气而冷淡的,沉默的时候更多,所以还是喜欢梁咏欣小妹妹的感觉——土生的徽派风格。十岁的欧阳雪,已经带着更加鲜明的傲气和淡泊了,所以她在爷爷奶奶家,没有表现出初来咋到的拘谨,所以,保姆问她是不是乡下来的,她昂着头很强势地说:“不是,我是爷爷奶奶的孙女。”至于后面景甜的戏份,网友都持批评态度,作为初出茅庐的年轻派,她的表演固然有其尚未克服的缺点,但也不能否认她塑造欧阳雪这个角色也有可取的地方,她看起来是很聪慧,明白的,所我期待这位校花级的学院派MM能有更加灿烂的未来,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相信她会在一步步的实践中摸索到适合自己的一条。

  都汉是个军人,仍然由孙海英出演。这不免让我想起了《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的石光荣,同样是抱着枪杆子一路从战场上走到社会主义里的军队干部,一样面对的都是文工团里活泼可爱的女兵,石光荣的做法显然就粗暴简单得多。而都汉却更有人情味,他因为害怕小菲成为寡妇,自行提出了暂不结婚的要求;小菲辜负了他,他生过气却又赶几小时的路一场不落地去看小菲的戏;小菲的女儿不安分了,他即使欠一屁股人情债也坚决解决她的实际问题。。。。。。他没有欧阳萸那样诗意的追求和文字上令人着迷的才华,却能给小菲最实惠的帮助,雪中送炭。小菲说:“我小菲现在比几十年前参加革命的时候还无产阶级,在这个城里,能求的也只有你了!——我只要想到他病卧在床上还让那些士兵去看我演戏,眼泪就止不住,都汉这一辈子是欠了我了。” 这个恋旧的老头,用他最宽广的胸襟和最无私的关怀爱了小菲一辈子,不图回报,真正做到了柳下惠的风度。真是一个让人感动细腻而温存的好男人。

  田妈妈是一个很有特点的人物,她历经风雨,市侩却又在厉害下埋藏着脉脉温情,她可以看透众生,知道欧阳萸得过肺病,说小菲是人搀着不走,鬼搀着直转的东西。她不满意竹竿女婿欧阳萸,却又在几十年的岁月里,为他们的生活奔波。为了女婿的工作,她连家里最后一点装饰门面的家具都出让了。她属于傲视生活的自强者,又能在琐碎而无奈的生活中觅到智慧和乐趣。田妈妈的台词精辟又出彩,厉害得可爱。她的身上,有许许多多中国社会传统父母的影子,“打是亲,骂是爱”爱得不动声色。

  伍妈妈则属于社会上算能干的精明派,她理财上的才干可以同王熙凤媲美,被时代逼得走投无路仍然可以把两个儿子拉扯成人。虽然在很多场合,她过于强烈的算计气息会让我们这些看重感情的传统派多多少少有些鄙视,却又不得不承认,这的的确确是中国社会的现状,我们的身边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现实主义者,利用自己的精明在拮据的生活中活出自己的姿态。

  陆琳和老刘一样,属于社会压力下有些变态走形的类型,活着活着就不知道自己的原则在哪了。老刘是个极度小气的自私者,他和小菲的关系,不谈欧阳萸,也算是一道出山的老战友了,就是这样的战友,在小菲面对被贬下乡的艰难困境时仍然玩着他蒙骗小菲老奸巨猾的把戏。其原因当然是小菲最爱的欧阳萸和他水火不容,他显然成了爱屋及乌的反面教材,既然恨,何不连带着小菲一起呢。玩不过了,只好陷害别人。他一直以为自己和妻子都是玩转时代的人,最终,被时代玩弄了,下场难堪。但是陆琳比起老刘来,就多了更深层的圆滑,老刘靠陷害别人生存,陆琳却是靠自己假装热情上进的态度赢得了满堂的喝彩。这种人会让别人心甘情愿为她所用。尽管符合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却让人看起来有很难认同的别扭。我很怕这种人,就像金三角的罂粟花,带着灿烂的阴暗。这对因为表象而结合的夫妻,最终让实实在在存在的现实搅得分崩离析,我有点幸灾乐祸。

  不仅如此,戏里还有许许多多让人难以忘怀的角色,陈益群,孙小妹,三子,蒙蒙。。。。。。这些人多或多或少存在性格上的弱点,有不完美的地方,却也在适当的时候,发挥了他们各自的作用,展现了人类最原始的真善美。

  我很喜欢史诗唯美的格调,红砖小屋,徽居民风,淡色调的裙子衣裳,仿佛清淡的下午茶,步调缓慢又可以松弛人的神经。它的叙事不是以激烈的矛盾冲突见长,更没有玄机四伏、你死我活的情节纠葛,它是在时间长河的流淌中,将个体的命运与历史的推进、国家的发展巧妙地纠结成一体。故事走到最后,大家都老了,历经沧桑的人们终于在半辈子的追求,挣扎和凌乱中发现了自己倾慕的东西,开始表现出一种看透的平静与宽容,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理解别人的付出。就像片尾曲里唱的那样:“幸福再远不过一生找寻,夕阳满归径,一片暮色万里晴;岁月再苦不过一杯残茗,将往事撇清,于沧桑处,品真情。”时代变迁伴随着人物趋利避害的本能上的挣扎,最终回归到了经历后的人性复归与思考:亲情不是嘴皮上划清界限就可以割断的;爱不是限制,编织牢笼,而是放开双手见证着的陪伴;理想不是用心机来玩弄的,而是需要脚踏实地的努力。这是一部笑中带泪的戏,就像我们真正在经历的年华,喜忧参半。我是旁观者,见证史诗,见证温暖。

  2010-8-8 3:30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