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正常》的影评10篇
《呼吸正常》是一部由李云波执导,张兴超 / 叶锐洪 / 李会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呼吸正常》影评(一):当我们谈论一座城市时我们该谈论些什么
“怪鸡”、“麻甩”、“肉酸”......这些听起来让人会心一笑的熟悉,恐怕只有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才会明白其中的含义与时代感。若然脱离了粤语在广州的语境,《呼吸正常》琐碎的片段和寡淡的剧情顿时变得无比苍白无趣。
对一座城市的记忆,若然要在一段对话中描绘,大多会是爱、恨、梦想、快乐或心碎这些或耿耿于怀或长留于心的饱满情绪,却忘了难以启齿、害怕对方觉得沉闷的日常才是最真实最长久的情感。李云波想抓住的,恰恰是每座城市最质朴的东西:无论外来的过客,还是土生土长的“土著”,不是任何地方都是“爱乐之城”,平凡人的卑微困惑,没有澎湃激情的琐事,浑浑噩噩就虚度的时光,对于片中年轻人相对而言的“老人”们,仿若隔着3米的时空观看着自己曾经的岁月,其实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是比衬托追梦人绿叶更平凡的泥土,哪有那么多动魄惊心?把戏剧性的冲突留给闲谈时其他人的故事,我们只摘取最不受瞩目的冗余,其中折射出的共鸣感,反倒是整部电影最触动人的地方。
跟着导演的镜头从暨大走到琶醍,遥望破晓时沉默的猎德大桥,走万兴的煲仔饭到骑楼下的百花甜品,走上大雨滂沱的白云山,还有被远处霓虹散景迷醉的滨江路,这些从过去、现在都将来都一直陪伴的景致,唤醒那些忘却的记忆,如水岁月里闪过的凉意,那些曾陪伴过一起玩实况、看球、喝酒、恋爱的人,大多已下落不明,或是展开另一种新的生活,再不能重复的片段,再被旁人漠视不屑,依然是心口最温馨的暖意。所以我才会喜欢电影里那些场景和对白,就像醇酒里重温着过往,那些城市宣传引以为傲的景观,其实并不是我们生活真正的一部分。
关于广州,这是我看过最喜欢的影像,李云波电影技法语言的稚嫩与平庸,或许就是热爱电影又志大才疏的自己尽力达到的最高境界,借他的眼睛去表现自己,又有何不可?
《呼吸正常》影评(二):呼吸太急促了,不要(这真的只是影评= =)
107分钟过后,我在想,这部电影想告诉我们什么。
中段人物对话纷呈,画面频切。
结尾无言,留白绵长。
还是只是对年轻人的一次群嘲罢了。
剧中,小张正式在2015年,迎来了自己“双失青年”的身份,无女友,无工作。
孤独的写作,仿佛想给之前逃离多份工作的现实,找一份借口——老子不是找不到工作,老子只是目标远大,想将人类兴亡写出。
阿洪与阿浩,一起看球一起打机(地板上的那种)。
想反击,却不知从何说起。
头头是道的外表下,是阿洪对工作的迷茫,对于劈腿的纠结,是阿浩闲闷时找好友的无聊,也是他看不起自家工厂时的心虚。
Mr.Chicken Soup,承担了许多笑点的人物。
他们告诉你要积极,要向上,要为了成功不怕失败跌倒跌死,也不要怕倾家荡产妻离子散。
因为他们的世界只有虚无缥缈的光,没有触手可及的黑。
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
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
我们找不出一个人的思想,可以代表全部人的思想。
正是因为思想是模糊的,所以倒不如将他们剖开来给大家看看。
“喏,我就抓几个年轻人出来,让你们看看他们是怎么过的”
所以他可以不在乎,机位切换是不是足够多样。
后期调色是不是足够夸张。
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
如果说《呼吸正常》有什么缺点的话,
那就是团队太想讲电影讲好,以至于不确定观众们有没有“接受的能力”。
诚然,有好几个镜头,是打动到我们的。
我们中的很多人
看到自己的影子,并能感受到自己不是孤独的人,也许就是这部电影想告诉我们的。
不过………
也许伴随时代变迁的我们,停不下来。
房子不得不买,加班不得不加。
因此我们只能孤独的行走,尽管身体相互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的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
但是,我们还是要呼吸。
如果我们不能睁眼去看看,这个世界到底有多真实。
那么我们也只能在日渐重复的生活上,做一条没有想法的咸鱼。
倘若有机会撕开一道口子,
你会不会去尝试着,大口呼吸一点?
林小虾米 2016.10.23
《呼吸正常》影评(三):平凡又普通
《呼吸正常》对我而言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只是从硬盘里挑了一部电影来打发周六干燥烦闷的上午。
这部电影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情节不波不澜,甚至你可以说它沉闷。人物也没有给观众留下太深刻的印象。每个人都像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我看不到任何活力在里面,充满暮气。
这样平凡又普通的生活,像是我们每个人真实的生活,一点也不特别。
电影的叙事像是邻居的老太太砸着嘴,摇着扇子,把年轻时候的故事讲给你听时一样。从二八芳龄到初为人妇,从记忆里抽出几个片段,小心揣着轻微的得意,又端着像不让人看出来,平平淡淡地讲给你听。
其实故事本来就平平淡淡。
没什么冲突、起伏,像是流水账。从开头到结尾,几个主人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改变。只不过是世上又多了几个人,了解到他们的烦恼,又想起了自己的烦恼。平凡又普通的人,平凡又普通的电影。
生活就是这样,不精彩,不狗血,像冬日的地平线,苍白地在远处延伸着。
《呼吸正常》影评(四):没有合格故事构造的电影,我呼吸不正常
云舅说他拍的是广州,毒sir说这是今年最争议的中国电影,影评人说这是轻盈超脱。可是我看到的依然是老套的,屌丝缺女人的戏码。设置成没有一个成功者的电影,除了广州的风土人情,你想和全国50个城市众筹的观众感叹啥?well段子、对话也能笑笑,反正打发时间也就这么过去了。但是还是忍不住来这里吐槽下。伪散文的剧情设计让我很是尴尬,如果不是广东话版本的,更本忍不下去。不知道云舅以后再写影评的时候,会不会想到呼吸正常的剧情硬伤。毕竟这是大家众筹得大电影,不是你一个人的散文游戏。和小花拍的商业大骗异曲同工,上海大雨天,来回打车120元,有种蛋蛋的忧伤~~~算了,强功底的说故事导演不会蹭一下就出现在你面前。
《呼吸正常》影评(五):说台词时,呼吸就没法正常了
本来,是想给《呼吸正常》四星的,但又想了想该片仓促且失控的结尾,三星打住。
讨论导演创作者之外的身份,其实对于这部电影来说,没什么意义。就作品本身来说,它细碎,形而上,哪里该藏哪里该漏,还没有形成节奏感。作为一部带有地域风情的弱情节影片,它多多少少还带有一丝新鲜气息,值得鼓励,但这当然不值得夸大和吹捧。
以台词提示作为章节结构,彼此之间的联系不强,有的章节跳得很突兀,这表明了创作者对于剪辑点把控的稚嫩。角色塑造上,三人组里最失败的是处理很表面化的文学青年。陷入三角恋的男孩话太多了,而暗恋马尾辫女孩的富二代,又话太少了。真是可惜。
穿插在三人组之外的民科小胖,再给他加一点点性格属性,就会很立体。他身边的眼镜妹,就比小胖更让人相信她真实存在,因为她有着更重的生活气息,不说教,喜怒不会只通过话语表达。
毕竟,人,不是只长了嘴。
电影中,不说话的场景,都很值得延长和重视,尤其是最该受到打磨的结尾。
可以说,这部电影毁于台词。
作为种子式的作品,《呼吸正常》确实有很多可以发育出来的张力节点。如整部电影弥漫出的,对“日常”本身的关注;如努力的张贴地域化标签;如试图不给答案的创作意图。
这些东西对于内地电影来说,还算宝贵。当然这更改不了《呼吸正常》勉强在及格线徘徊的水平。但总算,这是个不那么差的起步,虽跑得歪歪斜斜的,但路还长。
《呼吸正常》影评(六):呼吸正常,不疾不徐的缺憾美
《呼吸正常》这部片子做出来了,经历了北影节在中国电影资料馆不足700人的小考之后,豆瓣打分一夕之间从9.4分跌落到6.7分,平心而论,6.7分这个分数并不离谱,此前的9.4分,无疑是创作团队对自家宝贝一种爱不释手的表现。
片中以4男4女作为主要人物去铺陈,剧情就是没有剧情——将他们的日常生活又演绎了一遍,最初的剧本只有3页纸,由编剧导演把控的台词很少,大多数都是由主创进行发挥。其中又以4个男生为主体(当中3位又会组成小圈子较为侧重地进行叙事),取景基本就是广州的日常街道、店铺等,可谓零成本,演员均是非专业素人。基于对这些背景的了解,最终端出来这个成品,我还是挺喜欢的。
因为是非专业演员出身,会感觉到演员演技的拙劣——尤其是刚开始,还没入戏的时候,刚好又是演员演技发挥得最差的一段时间,从一开始会给人一个并不好的观影体验,随着时间的推移(拍摄的时间和电影的时间都是正序),演员的演技有所提升,稍稍入戏,也带出一两个小高潮(跨年KTV处,和胖子问猫是否活着的两处),这时候差不多是电影的70分钟处,对于一般电影来讲,这个时候「好戏来了」,而这两处剧情恰恰好似一处信号灯将观众的期待值提了起来,但后面的剧情立马泄了气,预想中的高潮并没有出现。演员的演技+无高潮的节奏,这恐怕会是遭受最多观众诟病的地方,同时也是这部电影的特色——因为素人,所以真实,因为真实,所以稀松平常,鲜有波澜,呼吸正常,不疾不徐,可以说是一种缺憾美吧。
类似的「缺憾美」在这部电影里都有很多。
譬如,这部没有刻意去编写台词的电影,诞生了无数的金句,以至于金句之多,要么让人反感觉得有些刻意,一种「正常人哪有这样说话」的即视感,也正是这些金句,在稀松平常的剧情里面投射出亮点,如同平静的湖面丢进去的小石头,激起阵阵涟漪。
又如,这部电影没有什么讲述人生大道理的野心,没有多么崇高的立意和中心思想,但是就用广州4个颇具代表性的男青年,经历24、25岁这个关卡的日常,经历各种选择,经历各种为势所迫,关照了刚步入社会两三年的第一批90后青年,在恋爱、工作、家庭、理想、现实之间的抉择,其实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宏大的命题。
对于云中这部处子作,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平心而论水准当在6-7分之间,这还只是经过电影节的「小考」之后得到的分数,当真的跻身到院线之后,这才是一场更大更严峻的考验,同时还会出现很明显的地区分化。但在我这里,我觉得可以给到8+以上的分数,加分项是以下两点:
1)广州作为我上大学的城市,自然很是熟悉,老家距离广州很近很近(片中神秘女主的老乡),生活节奏很一致,所经历的冲突也很相似。广州这座城市作为"香港周边"屡次出现在香港电影里,近年来一直缺少它自己的代言作品,如今终于有一部,将广州城市风貌拍的很纯粹。云中在广州呆这十几年,虽然没习惯讲广东话,但也没有白呆了。
2)从这部电影的构思到诞生,经历了很多电影爱好者的努力,首映后,主创在门口交谈,说到看到某个段落的时候很想哭,想起了拍戏的时候。2014年开拍的作品,2016年才与大家见面,可见背后也有不易之处。将自己的兴趣转变成事业,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尤其是习惯站在背后评论别人之后,需要站到台前给人批判,更需要很大的勇气。而且这部作品,并不是迎合市场,只是为了心中喜爱的电影,喜爱的城市,喜爱的人群去讲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这真的真的真的很珍贵。
这是我豆瓣仅有的一篇长评,还是很珍惜这样的作品…最后,如果可以避免掉那种拿着一个完全无关的手机界面来冒充微信聊天的低级穿帮,这个片子可能我还会再爱半分。
《呼吸正常》影评(七):《呼吸正常》
内部放映会。。。前30分钟非常精彩,两条线索:几个24岁左右的大好年龄男青年各种找工作找女友找人生意义的故事,以及科研猥琐中年男和一TB相亲的故事~ 后一条线居然有志明与春娇的感觉,好看,有趣,粤语普通话混用,开头各种物理知识,最赞是两人旗鼓相当比如,比如男说那你现在是有工作还是没工作呢,她说我现在估计是薛定谔态吧……
对于一部电影,节奏感很重要。。前三十分钟两条线索的相互交错还算紧凑,我一直认为台词必须有趣必须让人不打瞌睡而后一条线索的两人对话就很不错,眼睛男的粤语毒舌粗口也很赞,会看到明显段落的分布是有节奏感的~~ 穿插一下广州的经典场景--暨大毕业礼、荔湾花街、糖水店(很喜欢那一段对想象力的吐槽)、白云山等等…………
然后,后面开始就崩了……
硬伤是配乐严重缺失,经常出现一个两个人自我宣言揭示文中中心思想让人看得无聊抓狂的状况!!~所以我会评价为:一部几乎没有配乐的广州加长版MV么?~~ 当然,成本限制。。但是哦,有一段是中年男在弹电子琴几个音之后背景钢琴音慢慢引出BGM这种方式过渡自然而且舒服(比如《爆裂鼓手》的鼓声BGM),所以其实有想法,有能力实现改善这个问题的……所以接近两个小时的用心之作,前30分钟可以打三个星到四个星之间~~ 后面就……
后面就讲讲如果这样玩会不会有趣一点呢(前提:本片所有演员基本都不是演员,所以演技什么的都是靠本色演出,台词也是自己想,所以不应该有太多要求啦,以下纯粹说说玩玩):
1、既然是广州宣传片,多加点粤语民谣当BGM,多拍点漂亮景色比如沙面的美景啊,饮早茶烫杯碗的餐前仪式啊,哦哦,可以让眼镜男带记者说我和你广州一日游啊然后拍拍照谈谈心也好增加一个噱头:如果带女友游广州啦~~~
2、很喜欢中年男女的对话!眼睛男怎么看都是本色出演负心汉,台词算是很有趣的了最赞一段情节是白云山上把同伴鞋子亲切拿过然后无情扔掉那一段哈哈哈~~ 鸡汤男可以更加发挥他的鸡汤台词,更加励志,更加主旋律正能量(正好前一段让中年男女解释一下什么是暗物质正负能量之后让他KTV继续重复絮絮叨叨),作为一个梗,每次鸡汤每次呼唤爱观众会笑得很开心啦~~
3、还有工厂太子屌丝男,片中最赞是他和麦当劳叔叔一起坐着那一段,可以增加他屌丝的成分,总感觉他有《奸人坚》中林子善饰演的小跟班的感觉,又贱又屌~~~ 然后小说男增加他讲述自己的作品的次数,白云山上他说自己写了麦克白的时候全场笑翻了哈~~~ 小说男每次普通话表演自己的作品的时候,屌丝男就粤语制止他,眼睛男就毒舌吐槽,这些梗可以用很多次啊~~·
4、2016国产电影当中最有诚意的就是唐人街探案,我喜欢的原因是里面梗的重复运用比如警长鼻子的不断磕破,主角两人的叔侄关系的重复吐槽等等~ 所以呼吸正常,笑点还是不够,特别是后面随着分段的更加随意拖沓,随着中年男女的fade out,随着空调越来越冷,我们几乎睡着了的………
总结:瑕不掩瑜,看着身边的朋友熟悉的广州在电影屏幕上出现,听着熟悉的话语想着熟悉的故事,还是会有很有趣的体验的……不过的确,受众会很少,很少,所以,加油,加油…………
《呼吸正常》影评(八):有些故事别人看不懂
他们从各种电影业的专业角度,甩出一个个差评,骂得体无完肤。
嗯,确实不够好。
但我喜欢。这讲的是广州的故事,对于广州长大的人,每一个场景都很熟悉,都有回忆。虽然演技生涩,但是电影里的故事确实合情合理地在羊城这偌大的却有温度的城市里,发生着,存在着。里面有着我们的影子,或者,我们未来自己的影子。
好电影能产生广泛共鸣,但不能让每个人都心有触动的片子,不一定就是烂片。
有些情怀,有些人不懂,也懂不了——就如电影里很多粤语方言的笑点。
片子,自己喜欢就好。
《呼吸正常》影评(九):别人看到的是风景,我看到的是自己 -------《呼吸正常》影评
感谢毒舌电影,有幸看到云舅的《呼吸正常》。此前在毒舌公众号毒sir已安利过。在看之前已经和七嫂打好底,这些小众电影不像商业片,没有高潮起伏没有感动人心。再者,你拿什么杨德昌、香港时代的彭浩翔、还有同由影评人转来当导演的翁子光来对比其实真不太公平。当然电影都有借鉴很多大师的手法,Woddy Allen式的音乐和转场提示,每一幕的标题提示下一段落的台词,但这也一定程度上割裂了电影的整体性。记得毒sir说过,这些手法搞不好就破坏电影本身,烂片惯用手法。
首先是故事本身,其实我更觉得像是一篇记叙文,时间地点是广州的春夏秋冬;人物是几个年轻人,事件是毕业后的各自遭遇;高潮?可能有,也可能没有;结局?会一直延续,没有终点,希望 “呼吸正常”。一直在奔跑,一直向前追寻,电影中还有经典的“日剧跑”,我们什么时候能“呼吸正常”?最后看完,我有想哭的冲动。
不知道是矫情还是确实被云舅踢中了左胸。看到那几个年轻人的遭遇,想到了刚毕业的自己,想到在广州四年的春夏秋冬,想到了木棉花、想到了沙面、想到了公交车、地跌、想到了明记糖水、想到了北京路……那些曾经的自己,曾经的梦想。毕业的时候总会希望自己有好工作,好女朋友,好的收入,以后买车买房组织家庭美满生活,但那时候只是想,拿着800块的工资,能做什么?到现在真的开小车,买房子,有家庭有孩子,但中间的过程也不是毕业时候可以想象,没有经历没有进步,现在回想起那个时候的自己,多少有点可笑和悲哀。四个人,不同的状态,但又有可能我们身上都找到他们各自或者组合的影子。我是什么,我需要什么,我能做什么?
不要质疑别人的天马行空,不要揶揄别人的不思进取,不要诋毁别人的朝秦暮楚,不要看轻别人的不断努力,那都是我们曾经犯过的错误。记得看《年轻气盛》的时候,我想,到了他们那个年纪,我还能这么有雄心吗?
富二代是不是真没有得选择?只是懦弱罢了。阿洪想改变却胆怯。小张,到处碰壁最后寄情写作,希望寻找出口,最后被说“年轻人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再来吧”。老K,整天量子力学,薛定谔挂嘴边,缺乏人际沟通的能力,没有谈资,只能用自己的知识,但却不知道那是否是别人需要。高个女孩子则是得过且过的类型,喜欢漫画,吃饭还是用匙羹。女记者有主见但目的不明确,自我中心。到最后,电影的两个女孩子碰面,虽然都说另一半“走了”,但依旧会记得他们的好,他们的习惯。
当然,作为处女作你说很好也不见得,但至少给了我们一个情怀,一个提醒自己的作用。再想想,条件有限能有这样的完成度已经很不错了。所有的不好自有评判,看电影有自己的得着就够了,众口难调,不是么?
《呼吸正常》影评(十):嗯?你拍的是个啥?
听闻著名影评人云中老师要拍电影了,看着他晒出自己电视台的履历,身为同行的自己觉得心有戚戚焉,一度因为不能去探班而心存遗憾。后来听说片子出来了,但是只是个别城市放映,于是又一次擦肩而过。没想到在标记想看两年后,终于得以在爱奇艺欣赏到这部各位耳熟能详的老师们广为赞誉的佳作。
看完不禁感慨,拍的是个叼毛!
身为影评人的云中平时没少品评他人,不过这一次站出来给了大家机会,我也就不放过了。
开场的镜头就尽显尴尬,固定镜头相比追焦或者跟拍,暴露预算不足,演员站在那里呼吸不正常的尿急屎憋之态并没人让人觉得揭示此片之内核,反而让我觉得害羞,云中老师,这就是你调教演员的功力?
后来看罢全片,突然觉得云中老师调教演员的功力比他其他能力强多了,真是不比不知道,没有最差只有更差。整部片子除了声音水准在线之外,其他统统无可救药。
爱拍长镜头,但是构图不行。
虽然可以理解预算有限,但是你后期调色把本就不怎么地的暗部完全丢掉是什么思路?
大部分演员面色黑成一坨屎。
为数不多的戏打了灯,但是因为痕迹太重可以让人一眼认出,比如银行男到客户那里谈贷款那场。
整部片子没有人物大特写!你对自己没信心,更对自己的演员没信心!
没有正反打,一谈话就是中景,远景,洪尚秀是这样拍的?
人家黑白片子也不是这个质感吧?
广州的饭好不好吃去过的人都明了,但是你片子里的饭菜什么质感心里应该有点B数吧?
片子想营造一种味道,却在大多情况下都让演员说出来,这种视听语言也是Low的没谁了。
还记得两年前我追问看过的影迷,片子怎么样,他闪烁其词的言语让我不甚明了。现在我明白了,他是不好意思开口喷啊。
那我可不客气了,毕竟这种还电影学院学生作品都不如的片子,太让人失望了!
@樹君 会在电影院看《甜蜜蜜》睡着?
出现个几秒钟的镜头也不给化妆脸色拍到蜡黄?
一星不能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