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百团大战》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百团大战》经典影评集

2022-04-05 03:32:5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百团大战》经典影评集

  《百团大战》是一部由宁海强 / 张玉中执导,唐国强 / 王伍福 / 陶泽如主演的一部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百团大战》影评(一):不行了。我要吐槽。。

  1. 张自忠战死之后,国军和共军都在缅怀。然而镜头一转,就看到毛指点江山,说国际形势日趋复杂,法国战败,比利时投降,荷兰陷落。然后说,日本法西斯怎么怎么样。有点强行拉高逼格的意思,尤其在殉国将领的灵堂前,似乎有点不太合适。

  2. 有个不知道底细的人来投诚,只凭着一张写着番号的破布就打入共党军队内部,政审令人生疑。

  3. 看到挂着红十字的火车,游击队员第一反应是进攻,被投诚的人劝阻。说这是红十字不能打。这让我很揪心啊。如果没有这个人,是不是就已经发动攻击了。或者说,之前游击队都是无差别攻击的。这简直就是黑啊。

  4. 彭总战前动员非常气势磅礴,有种拉起来好好干一架的架势。结果镜头一转,就是一帮人趁着天黑,扒铁路,剪电线,公路挖坑。这让我很是无奈啊。你直接把这段掐了,换成攻打娘子关不好么。

  5. 日军开头的列阵,集合,令人胆寒,感到这样的军队实在可怕。前辈作战实属不易。结果随着剧情的发展,日军的战斗智商开始和国产抗日电视剧看起。最后战斗场景,双方直接探出大半个身位开枪射击。已经无力吐槽。

  6. 最后关于百团大战本身的影响,也不用说了,网上也好,书里也罢,基本都已经分析的很清楚了。其实,共产党应该感谢日军提供了这么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从仅有的三个师,到中后期的百团。否则的话。

  相比之下,『我的团长我的团』实属一缕清风。什么时候能够正视日军的作战能力。八年抗战,从未完整的成建制消灭一个甲种师团,此等战斗力的日军,居然能在电视剧里被八路做宝搞。就这样还得打八年,这是八路不努力?

  《百团大战》影评(二):我问

  《父辈的旗帜》里,有没有罗斯福?《硫磺岛来信》里有没有裕仁?是不是每一部所谓抗日史诗电影里都要歌颂一遍伟大领袖才能说明我们的胜利来之不易?

  彭德怀,左权都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不是基情四射好基友,不是坐在沙盘后面摆POSE的装逼犯。

  眼花缭乱的战斗场面是气氛的烘托和节奏的推进,不是炮火硝烟里张自忠倒了,老班长倒了,梁山也倒了,鲜花草地里左权又倒了——这是战争,不是拍艺术写真。

  姚向武是大题材里的小人物,本无可厚非。可为什么要塑造一个丧妻丧子不到半年就和上级擦出火花的耐不住寂寞的鳏夫形象?

  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拿这样一种“作品”出来献礼,合适么?

  《百团大战》影评(三):打低分来刷存在感请换个地方

  就一部国产电影来讲,百团大战已经属于中上游水平了,无论从画面到人物还是到故事来说。有些场景和情节甚至可以震撼和感动到我这样一个普通观众的,甚至在看一些外国大片都无法体会到这种感觉,因为战斗的血性非常容易感染人,比如搬道岔时敌我两方战士前赴后继给人的震撼,把“向我开炮”这种情节安排到日军守军将领身上毫无违和感,毕竟你的实力是由你的对手的强弱来体现的,左权这个人物的鲜活印象还是十分讨人喜欢的,以至于他的早逝显得那么可惜。对于剧中的基情倾向和女政委的轻狗血段落还是可以容忍的,总之个人感觉此片应该在6分左右的水平。

  如果有些朋友硬要纠缠电影背后的事儿,拿打低分来显示自己历史水平高的话,这样的人不应该在电影论坛里面发言,应该去什么人文历史知识普及论坛去刷存在感发光发热,毕竟很多喜欢电影的人会根据评分来决定是不是去看这部电影,电影本身挺好,别误导了尚未观影的观众。

  本片应该属于戴着主旋律电影天然应该低分的帽子被错杀的冤大头,为此我多给一颗半星星,打五星,心里星位三星半。

  看了一些朋友的回复后我决定加一个本影评中心思想总结,免得他们不明白我的意思:不看电影就打一星的行为不适合任何一部电影,包括百团大战,也包括小时代。

  《百团大战》影评(四):作为商业片爱好者,我给四星。

  作为一个商业片爱好者。按理说《百团大战》这种片子不是我喜欢看的类型。但是奈何同期的电影实在不是我等品味不高的观众能品味的。凭着上周贴片广告里面战争场面的印象最终选择了百团。

  上座率还行,观影的年龄层偏大。

  开篇就是枣宜会战的战场,满目苍夷,坦克压着死去战士的尸体前进,没有现在抗日神剧里面的那种血腥,但是反而更加能感觉到战争的残酷与绝望。这是国军的正面对抗战场,有种无力感。张自忠的殉国(这个多亏了旁边大爷的提醒,墓碑写的张自忠上将,大爷说了剧,中将升大将)。

  百团的节奏很快,一场战役接一场没有喘息的时间。八路军和日军的会议室交替出现,紧张感很高。

  其中印象很深刻的一个就是抢铁道闸,八路军和日军一个接一个的冲上去。后面的一个小妹妹说了句,日军也是很拼啊。

  还有一个分队的队长,那个荣誉奖章。还是反应出了日本人的一种武士道精神,为了天皇命令,不计性命。甚至要航空队轰炸自己的驻地。

  我不是一个历史爱好者,我也是这次才知道左权这个人物。才知道他是抗日战争中共军这边牺牲的最高将领。旁边的大爷补充了一句,你知道国军死了多少高级将领么。。其实这个影片开头的日军开会提及了。还有蒋介石听说百团大战时候那个意味深长的表情。能理解,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牺牲巨大,死伤无数。而八路军一个军居然发展出来了一百多个团,这也就是左权最开始说的把底牌亮出来了。

  总结就是,这个电影还是很好的,战争场面拍摄很震撼。可惜不是3D。去看的话,找一位年纪大的人陪着去挺好的,他们会更加详细的讲解一些历史细节。

  《百团大战》影评(五):2015主旋律电影--百团大战国产主旋律的高水准。

  看到豆瓣的一些所谓电影评论,我困惑了许久,发现一个规律,凡是主旋律电影,一些无脑观众就自主打分,说这电影没剧情,特效差,人物表演不足等等的。。。

  作为纪念抗战70周年的电影,其实这部战争片算是当下很高水准了,拍战争片有几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其一:制作团队必须对历史的理解是精准的,比如百团大战,如果要拍成电影,至少一些主要的历史细节及历史往事,是需要准确的还原的;有几次战役,高层的战略战术是怎么布局的,那个年代的国际国内环境等等;这部电影做到了!

  其二:电影场景与剧情的融合,恢宏的战争画面这个是必须的,镜头的切换下战争的残酷现实的还原,剧情连贯叙事紧促,一波接一波高潮不断,这部电影也做到了!

  其三:人物表演对于历史的还原,战争年代人的性格特点是很鲜明的,演员准确表达人物的在特殊环境下的心理活动,这也是历史战争片的一大特色;这部电影也做到了!

  整部电影的剧情线索其实就是这样的:国军张自忠在枣宜会战战死,道出当时华北华中已被日军攻破,华北地区日本为了限制共党发展,制定了囚笼政策,为了反击展开了战役触发;

  这部电影的优点很明显,叙事上面非常清晰明了,高潮一个接一个,很是振奋人心;

  《百团大战》影评(六):一部完全剧透过的电影的正确打开方式

  电影的受众是广大群众,不只是文艺青年、更不只是五毛、带路党或者美分。道理大家都懂,行动也都很明确,一颗星给特效?

  我不知道以前拍的那部百团大战,无论是否我看过那部老片。这部电影早已在10多年前的初中课本给我剧透了无数遍了。

  当我拿着票走进电影院时,我就知道该如何正确的打开这部电影。

  我不会避讳其宣传目的,也不会把它当做一个记录片来看,这就是一部电影,一部历史战争题材的电影。

  我把国共以及日军想象成与我完全无关的几个事物,比如我是个生活在南极的土著。

  我除了发现火车撞铁甲车有些脑洞大开之外,其余均是一部上乘的战争片。

  《百团大战》影评(七):不想去吐槽的主旋律电影 算是个好电影了

  上午在家看了“卧槽”“牛B”的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

  下午和儿子去万达看了《百团大战》。

  几乎座无虚席。

  总的说来,是个不错的商业片。

  打酱油的邓超开场,战争的残酷就显现出来了。

  一共拍了三场战役,娘子关,西营邬和关家垴。

  画面和音效的震撼力很不错,如果做成3D是不是更赞? 但我向来支持2D电影。

  描写鬼子如何烧杀抢掠,贪吃好色是免不了的,

  描写八路英勇无畏,牺牲自我是免不了的,

  描写军民一家亲是免不了的,

  好在没到让我反感的地步。

  主旋律的电影很难与观众产生情感对接,此片也是差强人意。

  娘子关扳道口那段,战士的无畏倒是让人唏嘘。

  西营邬班长舍身救民女就显得太刻意了。

  无论如何, 作为了解一下抗日历史,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熏陶来说,

  此片是值得一看的。

  我也第一次知道 左权 这个在百团大战后牺牲的八路军高级将领。

  总之,

  不想去吐槽的主旋律电影该算得上是个好电影了。

  尤其在今天,

  作为中国人,我骄傲!

  《百团大战》影评(八):百团大战

  还好吧,不算太“高大全”,主要选取了三场战斗,也以许多大小人物为切入点,讲述他们的惊人、感人故事,这是泪点所在。

  印象最深刻的是扳岔道那段,战士们前仆后继,最后敌我战士的尸体在扳手下堆成一座山!

  看完后了解了百团大战是在1940年战略相持阶段,为粉碎日本的囚笼政策,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彭德怀、左权的领导下,在华北地区进行的“多点突破,全面开花”的破袭行动。这场战役的胜利在那个我军节节败退,人心动荡不定的背景下,显示着特别重大的意义。

  不足之处也有,首先是对于战争的激烈艰难体现不够,虽然有很多人牺牲,但还是有弱化日军的感觉。其次,昨天刚刚看了果壳上的“立flag”,这部片子也有,不能说这样不对,这也是一种表现手法,但就是你立了这个很明显的flag就很容易猜到后面的情节。然后稍稍吐槽一下彭总,感觉演员演得不太到位,台词听着也不太顺……还有一点挂红十字旗那段感觉略多余。

  总的来说,还不错吧,能让人了解百团大战,教育意义很浓,通过人物的情感渲染也很好,虽然看着看着我也开始打呵欠,因为有些战斗镜头还是那样,没有给我很强的冲击。

  《百团大战》影评(九):致《百团大战》——纪念民族的血战

  在2015年8月底上映电影《百团大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献礼影片,是对那段先烈们为民主、为正义、为和平浴血奋战的回顾。这是一场英勇的人民反抗战争,一场殊死搏斗、一场捍卫民族生存的战争。在胜利70周年的这个历史节点上,有必要对这段历史进行重温,让后辈们明白今日和平、今日生活的来之不易。

  对这段历史,现今大多数年轻人是比较陌生的,发生在1940年中国的华北。在正面战场惨烈的情况下,八路军在敌后战场组织了一百个团对日寇的交通线、要塞、据点进行破坏,粉碎了日寇消灭敌后抗日武装的目的,给正面战场赢得了宝贵的空间、为抗战的胜利带来了巨大的信心。

  这应该是一部让人激情澎湃的电影,这应该是一部让人热泪盈眶的电影,这应该是让人反思战争、珍惜和平的电影。很显然,这部电影让影迷们失望了。在演绎英雄方面他远不及《智取威虎山》,在讲述历史方面他远不及纪录片《东方主战场》,这部电影也就成了电视剧《延安颂》的电影版。

  显然这是一部不算是大成本的电影,显然这是一部赶档期上映的电影,显然这是一部不太成功的电影。

  讲述近代历史的电影本就处境尴尬。在今天已票房化商业片主导的中国电影市场,别指望在大荧幕上如纪录片般的讲述历史,这种电影会在“出生”的时候即被票房所抛弃而成为一部艺术片,而非商业片。对于当下的快餐文化,没有多少人愿意认真思考70多年前的反侵略战争,能把时间地点说清楚已经是万幸。更没有谁会在电影院考虑这些一点也不休闲的问题,毕竟电影在当下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休闲娱乐而不是社会教化。在讲述近代战争的电影里《建国大业》可谓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引用百余名明星阵容,至少从观影的角度来展示了历史时代的波澜壮阔,也引导青年人对历史的兴趣。可这需要长时间的运作和大成本的投入,显然是本片不具备的。

  在讲述历史方面,电影是一个很好的传播平台。电影中的英雄人物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南征北战》《地道战》等影片经典依旧,而在现今的电影市场和文化氛围下,依循老路讲述英雄们的故事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在这方面,革命题材、历史教育题材的电影还有很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方向,仍需涌现更多像《智取威虎山》一样叫好叫座的电影。

  每一个时代都需要英雄,年轻人不会忘记历史,而是更期待用更接地气的方式给年轻一代讲述先辈们真实的英雄故事。

  《百团大战》影评(十):《百团大战》之印小天:战地玫瑰分外红

  文艺青年们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谈一次轰轰烈烈的爱情”为青春的梦想,如果“轰轰烈烈”这个虚指的形容词变成了“轰轰隆隆”实指的拟声词时,不知道还能不能文艺起来。吉他、咖啡、单反漫天飞舞,只剩下枪林弹雨、血肉横飞,那时候的“你死我活”就不再是一句耳边的甜言蜜语,而是生离死别的真实写照。七十五年前的那个八月,战火纷飞,印小天背着中弹的吴越在战场上奔跑,在他们的背后,炮火像烟花一样迷人,但又残酷。“战地玫瑰分外红”,那样的爱情是用生命保卫生命,用信念支撑信念得来的。

  印小天的奔跑就发生电影《百团大战》中,《百团大战》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抗战影片,由宁海强执导,董哲编剧,唐国强、王伍福、陶泽如、刘之冰、印小天、吴越、邓超(客串)等领衔出演,再现了“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当时的总指挥彭德怀在自传中写到: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对日寇当时的诱降政策以及东方慕尼黑阴谋以很大打击,给蒋管区人民以很大兴奋。此役也给了投降派又一次打击,提高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的声威,打击了国民党制造所谓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谣言。

  大时代中也有小人物,小人物也有伟大的情怀。印小天饰演的姚尚武本是张自忠部下,黄埔四期的炮兵学员,枣宜会战中逃生,回到家中发现村里的所有村民惨死于日军的“三光”政策之中。国恨家仇,让他咬牙切齿,然而也让他一度绝望,对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乃至中华民族的抗战。直到八路军来到姚家村展开救援,在延安地区的生活、观察和学习,让姚尚武重燃抗日救国的希望。第一次参演抗战题材电影的印小天,在《百团大战》中越发坚定、逐渐英勇的抗战青年形象惟妙惟肖,像是骨子里透出来的激情和热血。

  印小天在电视剧《大院子女》(2006年)中饰演坚守在唐山地震前线的军人乔念朝,在《东方有大海》(2014)中饰演中国近代著名的海军将领萨镇冰,也在《大河儿女》中饰演了由学生到教师再到爱憎分明、以德报怨的共产党员贺青,但这或许还都不能解释那来自骨子里的激情和热血。“我记得我小时候就喜欢坐在父亲的旁边哼唱这首歌,因为它的歌词特别给劲,让人浑身充满力量,旋律和歌词都是我最喜欢的”。那首歌的名字叫做《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这首振奋人心的歌曲是家人的“最爱”,印小天出生于沈阳的一个传统的军人家庭,爷爷是抗日革命老干部,父亲印平平也是一名军人。“小的时候,我们家里有一台录音机,当时,我的姥爷让我父亲唱首歌,我父亲马上一脸严肃,两手放在裤线上,激情地唱了起来,虽然我还很小,不太懂事,但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就爱听这首歌,唱起来特别过瘾。”在片场,印小天不畏风沙、烈日的残酷环境,克服困难,形象地表达了一个虚构的军人形象的铮铮铁骨,真实地还原了这段光辉岁月。看着半夜几千人撬铁轨的雄伟场面,印小天感到很震撼。

  “念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太平盛世,正是因为有无数印小天饰演的这样无畏的抗日青年和抗日同胞的牺牲才换来今日的幸福生活。《百团大战》中印小天在失去家庭和爱人后坚持战斗,现实生活中他将迎来自己的幸福家庭,七夕情人节他公布了将于9月10日举办婚礼迎娶圈外女友的好消息。相信他能够拥有自己“幸福的完美”和“完美的幸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