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安娜·卡列尼娜》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安娜·卡列尼娜》经典影评集

2018-05-09 20:0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安娜·卡列尼娜》经典影评集

  《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由克里斯丁·杜瓦执导,桑地亚哥·卡布瑞拉 / 安赫拉·莫利纳 / 维多利亚·普契尼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安娜·卡列尼娜》影评(一):爱情不属于人间

  意大利果然是浪漫民族。长达4个小时的电影,将那种初见的惊艳、摄人心魄、暧昧心跳加速、激情的抑制与释放透过男女主的眼神和小动作表现淋漓尽致,而这些说不清道不明情愫,我们自身根本无法控制因素,也不过是爱情最原始体现。爱情的本质短暂、是波动、是毁灭……存有理性的爱情不能叫做爱情。真正遇上爱情的人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享受了如毒药般的欲罢不能,却也从此失去了自由,爱情啊,美丽悲剧经典之所以是经典,绝不仅仅是因为它对爱情的诠释,更重要的是,将爱情和婚姻这两个永恒主题放在了一起,相互碰撞,就像天秤的两端一刻不停地上上下下永远不会达到平衡抑或失落

  爱情是奢侈品,婚姻是必需品。我们穷尽一生,也不过是用每日的柴米油盐去填充生命长河这就是生活。此刻,我真正理解了安娜、毛姆和哥哥选择……他们结束方式是注定的、是必然的,他们不属于人间。

  《安娜·卡列尼娜》影评(二):One day I will fly away

  quot;One day I'll fly away,leave all this to yesterday,Why live life from dream to dream."

  quot;Una domanda:ricordi il nome dell'ultimo cavaliere con cui hai ballato ?"

  你还记得最后一个和你跳舞的人的名字吗?

  随即不由分说,将她拥入怀,跟着舞曲旋转。

  她由惊慌失措变得神采飞扬,这样的神态,应该是她整个少女时代都没有露出过,这一刻她真的美得惊人

  他们的眼里只有彼此,耳边只有跟着舞动的交响乐,这一刻他们都忘了自己身份背景音也适时响起:

  quot;One day I'll fly away,leave all this to yesterday,Why live life from dream to dream."

  我的心几乎也要跟着安娜飞起来。

  整个电影我最爱这一段。

  有个朋友说,如果没有后头的故事的话,这一段的确很美。我笑,怎么可能没有后面的故事?这才是生活啊。童话也好,小说也好,后面的故事才更吸引,更真实啊。一对男女,无论背德与否,当他们手里只拥有彼此的时候,故事就不可能有个圆满结局

  爱情本来就是多变的东西,当你有的只有爱情的时候,就等于你把自己交到对方手里,相当于一条藤蔓,依附着,寄生着,恐惧着,恐惧有朝一日对方移情别恋,或者爱意与日俱减不能常新。尤其是出轨的男女,更是深谙爱情多变之本质,于是在与日俱增焦虑和恐惧之下,有的选择在自己最爱对方的时候,双双自杀一同殉情——像失乐园里的主角一样,在爱情这朵花枯萎之前,把它摘下制成标本,以得到它的长存;又或者不得不给对方圈上绳套,并逐渐收紧手里的绳索,直到一方感到窒息然后放弃这段关系,像安娜和佛伦斯基伯爵。

  其实安娜谁也不爱,她只爱自己

  当我看到她宁愿和丈夫协议,而不是和情人一走了之的时候我就知道了,她自私,她谁都不爱,她只爱自己,她两边都不想舍弃,但其实是同时舍弃了两边。她说舍不得她的儿子,但其实她舍不得的到底真的是孩子,还是她丈夫能提供给她的舒适的生活?

  她说她要回去看她的孩子,那为什么当她儿子求她不要走的时候,她还是走了?

  quot;Ci rivediamo, Conte Vronsky .Cercate Kitty ?""No."

  “我们又见面了,佛伦斯基伯爵。你来找吉蒂的?”“不是。”

  我还是最爱看她面对着伯爵,惊慌失措,借口有事躲在墙壁后,听着自己的心跳。

  还有在火车旁,听完了伯爵的告白后逃回火车上,却忍不住露出的笑。

  《安娜·卡列尼娜》影评(三):电影是伦理爱情向 个人见解

  这部电影版更偏向语爱情伦理方面,从原著一定会读到更多东西。个人的见解,不强求认同:安娜是无奈,但是她到后面已经不是因为爱情了,是付出的太多、优越感太大,而不安于现状、觉得应该得到更多,所以自己疯了也快把别人逼疯了,对于出轨本身就不应该踏出第一步,不知道为什么,看了没多少我就知道她的命运是死亡。基蒂选择列文是正确的,沃伦斯基可以说是不成熟懦弱,这样的男人真是应该庆幸没有和他在一起。所以说不能沉溺于恭维,也不能把自己看得太高和太低,而错过眼前的幸福,列文太爱基蒂、觉得自己配不上她、害怕失去她,也可能因为觉得她还小没那么信任她,就捧在手里,很多事情都自己憋着,还好基蒂主动,他们才能继续在一起,这时候也说明坦白和信任有多重要。我还挺喜欢卡列宁这样的男人的就是太不会表达自己了,也不懂的爱,这是家庭因素影响的。

  《安娜·卡列尼娜》影评(四):在婚姻以外遇见真爱

  安娜的婚姻是不幸的。姑姑说“他是个好人”,“他可以照顾你和你哥哥的生活”,所以她嫁了一个能够给她提供上流社会生活的男人,却没有得到爱情。

  其实这就是婚姻的价码,你想要什么就必然要放弃一些什么。安娜通过与卡列宁的婚姻,获得了上流社会的贵族太太身份,衣食无忧的生活,也给自己的哥哥谋上了职位。当她还要怨恨“不爱他,从来都没有爱过他,看到他都觉得恶心”,为了自己的心去追求真爱的时候,她就太不知足,而已经忘了她的责任——妻子的责任,母亲的责任。

  没有爱过的人,一旦爱情来临,像是被一阵风席卷,整个人都迷糊了发了疯吃了魔。只一个眼神,只一段舞,就足以沦陷。沃伦斯基跟着安娜乘火车到了圣彼得堡,站在雪地里她的城堡下,两个人明明知道前途未卜,人言可畏,仍然不悔的相爱了。

  有一幕是沃伦斯基准备参军时,得知了卡列宁同意离婚消息,穿起大衣就向城堡跑去,而呆若木鸡坐在窗下的安娜,在看到沃伦斯基的那一瞬间,整个人都被点亮了,在阳光里她的眼神她的面孔都在发光,实在是太美了。那一刻我相信安娜是幸福的,深爱的感觉原来是可以传递出来的。

  只是两个人相爱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安娜放弃婚姻、儿子、尊严、社会地位;沃伦斯基放弃军衔、事业,也失去了自己母亲的经济支持。两人除了彼此,一无所有,除了爱情,一无所有。终有一天要回到现实的两个人,也终将被现实拖垮。

  事实也如此,安娜不断的猜疑,不断的渴求他的爱,“你不爱我了!” ”我爱你爱到我自己都害怕“,看到他和别的女人在一起就心生妒忌,就怀疑他的忠贞,不安全感不信任感愈发强烈。她把他和他的爱情放大到了生命的第一位,最后得到的只是空虚疲惫吧,对两人而言都是如此。

  卡列宁说,维系婚姻的稳定,单靠爱情是不可能的。一段感情的稳定,只是靠爱情也是不可能的。也许吉提的选择才是对的,嫁一个你爱的人,不如嫁给一个爱你的人。当然最好是相爱。

  想来想去,其实最重要的是明白自己对婚姻的期许,在婚姻的价码中,想要的是什么。一旦作出了选择就不要不满足

  《安娜·卡列尼娜》影评(五):谁渴望的太多,谁爱的太自由

  Crazy love也不见得会让人幸福,快乐倒很容易。可见幸福并不是从口中讲出来就可以实现的,幸福的外延太大。

  安娜与沃伦斯基一见倾心,再加沃伦斯基的大胆追求袒露爱意,安娜不动摇的话才奇怪。既然不该来的爱来了,那就干脆闭目塞耳深陷爱河吧,总好过内心受煎熬。不过安娜没有意识到她对沃伦斯基的爱其实是源于在卡列宁身上得不到的那部分促成的。而卡列宁一身仁义道德责任尊严,为它们隐藏情感不露声色。虽然二人形成鲜明对比,可沃伦斯基虽然疯狂大胆,可他的爱也仅给了安娜疯狂和快乐,终究解不了安娜内心的谴责与良知折磨冲动毕竟是魔鬼,在那种教条社会下,安娜的爱情不仅会深受自己良知的折磨,还要承受背叛忠诚两个对称点的碰撞下的来自丈夫儿子情夫三方的取舍抉择。安娜既然要听从内心不顾一切,那势必是要付出代价的,而去求得卡列宁的原谅显然是不够成为代价的。

  安娜对于卡列宁不过是自身的一种形象包装。卡列宁才不是个绅士,虽然安娜的出轨会让他难堪,但最终他是受了尊严与地位委屈表面心照不宣,私下使用城府,他这种出于对于面子保护才形成的饶恕与善良更让人气愤。谁知道卡列宁爱不爱安娜,即便是爱也是由于丈夫的义务吧。卡列宁就是典型的大男子主义,死要面子活受罪

  善良驾驭不了爱情,理智驾驭不了爱情,疯狂也驾驭不了爱情,人就不该妄想得到真爱的垂青,就保持单着,多好。

  三人的情感纠葛却促成了吉蒂与康勒斯坦,康乐斯坦说的对,他捡到了便宜。二人皆被拒绝,都逃避所有,远离城市动荡。命运会让一些错过再让一些成为可能,就像缘分未到,时机不成熟。安娜的疯狂式爱情终究还是难以安宁以及长久,但康勒斯坦这种秉持理智与尊从的爱情同样也给不了,只不过理智对待有一点好,就是可以帮助我们超越自己,安抚内心。

  所以啊,爱情就是这么烂,就是这么让人头疼,敢死的就像安娜一样去死吧,不敢的那就为也许还有可能遇到的好人好事活着,或者为爱情里仅存的一点憧憬活着

  《安娜·卡列尼娜》影评(六):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看完凯拉的精致豪华版,又看了这部俄语版。凯拉版本更着重表现情感,女主矛盾痛苦以及情欲下的挣扎和爆发,人物内心的情绪细节都展现出来了,尤其喜欢开头跳舞那场戏,虽然没有台词,可那种嫉妒痛苦以及初遇时的天堂般的迷醉都在音乐舞蹈中暗潮汹涌。俄语版本相对平淡些,女主展示的更多的是无奈和悲哀的基调。

  由于未看原著,就电影塑造的安娜写点文字,无非是些内心感触,谈不上影评。

  电影中有凯蒂和康坦斯丁的爱情对照安娜和渥伦斯基的爱情,前者两人都是失意的人,一个去乡村务农并努力改造生存环境,在劳动创造顿悟,在挥舞镰刀心灵获得宁静,不再被心魔操控,心灵获得某种层面上的自由,而另一位去德国战区照顾伤员,在宽慰他人中受到上帝博爱启示,心灵获得救赎。而安娜陷于情欲的陷阱,享受爱情的同时又伤害了丈夫儿子,受到社会道德的职责,尊严荣誉也被污损,生活关系一片混乱冲突痛苦矛盾此起彼伏,她无法摆脱对情爱肉欲的迷恋,电影中,尤其凯拉版本,渥伦斯基的形象更接近妖孽,他的性感美丽无疑是致命的,那夜的爱欲一旦有过一次,便如吸毒一样,无法忘却摆脱,安娜沉迷于斯,最终被命运推向绝境,跳轨自杀。

  但若谴责安娜,似乎有些不公之处,安娜和凯蒂处于不同的现实环境中,安娜是被诱惑主动上门,而凯蒂则是接近诱惑却遭到拒绝。在某个层面上看,凯蒂的失恋也是对她来说也是一种幸运,在深深的痛苦和孤独中,才能细品到深邃的甘美。所以对安娜的命运更加危险深不可测。虽然心灵的意志在命运走向中占一部分,但大多数时候对大多数人现实状况,命定的因缘际会,更起决定作用

  深陷诱惑,不由自主地狂放迷醉,哪能看清命运的愚弄和现实真相呢?谁又愿意去看呢?毕竟真相和现实,理智冷静,道德禁忌,生与死的考量,对儿子博大母爱,这些东西,都在极致的爱情漩涡里粉碎了。越来越敬畏世间那些看不见的无形力量了。

  敬佩为爱而死的人,敬佩痴情的人。可安娜让我悲哀的地方在于她最后的后悔,她在死前对自己说渥伦斯基的爱是缘于虚荣心,她愿意做任何一切事物,除了做渴望渥伦斯基爱抚的情妇,她的渴望如此强烈,以至于不满足就发狂暴躁。这样的自己让她讨厌,也让渥伦斯基讨厌。她一开始的痴情坚决勇猛纯粹的,如同燃烧的火焰般让人敬佩神往,可她最后后悔了,否定了原本的痴情,由此推断她开始时的痴情是不由自主的,是未洞悉命运和事实的,那只是一种未经反思的激情。

  相比痴情女子霍小玉,她从一开始便也预料李益终将辜负,但她还是不负痴情,她洞悉自己的命运,同时也甘守于命运。这便是真痴情了,痴情容不得悔意,虽以痛苦乃至死亡为结局,却不失贯通生命的诗意

  安娜的爱情,欠缺“不悔”二字。

  《安娜·卡列尼娜》影评(七):出走的安娜

  安娜·卡列尼娜 真是翻拍过无数遍的电影了,这版的女主比较像俄国人。但是为什么同样是从封建家庭里出走,娜拉也许还有一线生机,但安娜最后却选择了卧轨自杀哪?

  根本问题在于,安娜的出走是在于她把渥伦斯基当成了她出走后的救命稻草,在还没有结束前一段婚姻前,安娜就选择了出轨,即使渥伦斯基坚持没有抛弃她,这也是不被社会认可的不道德的事情,这种不被大众观点认可的爱情终究不能长久的快乐。

  另一方面,安娜没有经济来源,一旦和丈夫决裂,她所有的情感和生活都寄托在渥伦斯基一个人身上,变得没有自我的安娜逐渐也让她的爱人感到了压力,最后就只剩下了无端猜疑和争吵,再多的感情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最后渥伦斯基的离开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位风华绝代的美人最终选择了卧轨自杀来完成对爱人的报复和对上流社会的抗议。

  《安娜·卡列尼娜》影评(八):世上有两种悲剧

  安娜卡列尼娜 写了几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吧 都说卡列宁冷酷虚伪 官僚主义 没有感情 可是哪有一种性格是那么简单的呢 哪有一种人真的会没有感情呢 托尔斯泰厉害的地方 这本书之所以被称为百科全书 全书150多个人物 大概就是他写出了不同人物不同又相似的心理活动 人性复杂 卡列宁就算如安娜所说像个机器 也会在看到电报毫不犹豫的赶回来会最后带走安娜的女儿。而安娜和渥伦斯基 就是一个封建时代的叛逆者和归顺者不可避免的破裂 一开始就注定不会有好的结局吧

  我最喜欢的还是基蒂 懂得拒绝懂的追求 也有理智 最后结局也很美好。

  想到王尔德所说的 世上有两种悲剧 一种是得不到想要的 一种是得到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