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美国骗局》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美国骗局》影评10篇

2022-04-06 03:05:4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美国骗局》影评10篇

  《美国骗局》是一部由大卫·O·拉塞尔执导,克里斯蒂安·贝尔 / 布莱德利·库珀 / 艾米·亚当斯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国骗局》影评(一):甘心受「騙」

  大衛奧羅素 (David O. Russell) 近年於荷里活成為炙手可熱的大導演,確是令人意外。他早期的作品中,認識的只有《奪金三雄》(Three Kings, 1999),還要是二十世紀的電影。2004年開始,沈寂一段時間後,憑《擊情手足》(The Fighter, 2010) 再次引起影評人及觀眾的注目。及後的《失戀自作業》(Silver Linings Playbook, 2012),兩齣電影皆贏盡口碑,奧羅素本人亦獲提名奧期卡最佳導演。奧羅素屢屢塑造出鮮明突出,「外露」型的角色 。他們多數是神經質,瘋瘋癲癲的,演員發揮空間極大,兼有「攞獎格」,連帶為基斯頓比爾 (Christian Bale)、梅麗莎李奧 (Melissa Leo) 及珍妮花羅倫絲 (Jennifer Lawrence) 三人奪得小金人。這次《騙海豪情》再一次在奧斯卡四大演出獎項中獲得提名,看來有再下一城之勢。

  反觀香港觀眾對此片的評價則好壞參半,多數的批評集中於故事層面上。以戲論戲,以「騙」為主軸的電影中,《騙海豪情》沒有驚為天人的「扭橋」情節,出人意表的地方被其他「騙局」類型的佳作,如《老千計狀元才》(The Sting, 1967) 等比下去。但千萬不要把它局限於純粹的情節片,《騙海豪情》是人物戲,角色先行,透過互動,刷出火花,主導劇情。角色的對白「啜核抵死」,言談之間行為火爆,往往看似瀕臨爆發的邊緣,傾刻間又復歸平靜。人物爾虞我詐,表裡不一,觀眾每分每秒都要聚精會神,處於繃緊狀態,都頗為累人。

  電影接近兩小時多,這兩小時其實滿佈大大小小的「騙局」。大的騙局,是情侶檔騙子艾榮 (基斯頓比爾 Christian Bale 飾) 與薛妮 (艾美雅當絲 Amy Adams 飾),被聯邦刑警利查 (畢列谷巴 Bradley Cooper 飾) 找到罪證,因而被要挾合作設局,引一班貪污的政客上釣,當中主要目標人物包括市長歌邁 (謝洛美維拿 Jeremy Renner 飾) 。整個大騙局以一個旋渦式結構呈現,不斷來回,同時越轉越深,當黑幫份子也參一腳時,艾榮與薛妮已泥足深陷,難以自救;利查則被利慾沖昏頭腦,不能自拔。最後是如何在旋渦深處,絕地救生的大反撃。

  各式各樣的「小騙局」,反而是電影的精華所在。由一開始艾榮在鏡子前修飾一番:把地中海的禿頭用假髮黏上梳理,在圓鼓鼓的肚腩外穿上上流時髦的衣服,戴上墨鏡,他不斷用形象來遮蔽真實的自己;到艾榮原來已婚,並收養了妻子露莎蓮 (珍妮花羅倫絲 Jennifer Lawrence 飾) 的兒子。他一直瞞騙別人,甚至是要瞞騙自己,瞞騙自己的不堪,所以艾榮不斷強調一直以來的成功是靠「小本經營」,不吃大茶飯。艾榮不是貪生怕死,而是怕一但失敗,最後連自己也騙不了。其他角色其實亦然。薛妮假扮英國口音的貴族人仕,她要相信自己不只是一名舞孃。她愛上了艾榮,因為能共同欣賞爵士樂,有數之不盡的華麗服飾 (客人在艾榮的洗衣店遺忘的錦衣華服),艾榮能使她忘掉真正的自己,相信自己是一個有品味的上流人仕。服裝的浮誇並不只是吸引觀眾的眼球,如何表現時代背景及電影主題,才考技藝。有如此刻骨銘心的角色,擔任服裝指導的 Michael Wikinson 實是功不可抺。

  以騙子為名的電影,基本上「無個好人」。嚴格來是,可能只有多番勸喻利查的上司 (Louis C.K. 飾) 才配得上「好人」的名號。而利查聲稱每次行動都是要捉拿貪污的不法份子,更是著了魔般步步進逼,為的是伸張正義?觀眾反而在「不法份子」歌邁身上,感受到為人民生計著想的好領袖素質,他又是否惡貫滿盈之徒?正邪之分亦是另一騙局,真實的只有利益與否,終極目標是在社會的階梯往上爬。觀眾若把感情錯誤投放在任何一方,內心只會難以舒暢。不妨抽身觀看,你會連最瘋癲的露莎蓮身上,都找到她可愛的一面。她不受控制,非常自我,還令家中失火兩次。兩次失火,具體像徵了露莎蓮在整個計畫中,是引起牽然大波的不確定因素;兩次失火,亦像徵了她渴求逐漸疏遠的丈夫的注意。她只是想得到關心的可憐女人。

  以上五位主要演員的演出,精彩絕倫,但是否出色至「最佳」的寶座,實在是有待商榷。基斯頓比爾時縮時漲的特異身型,曾在《擊情手足》為大衛奧羅素激減演出;而今次則相反暴漲,確實驚人。但不要只看身型忽略演技,基斯頓比爾令艾榮這中年騙子有血有肉之餘,還帶有可悲的色彩,他的人生只是在差劣的選擇中揀選最好的決定。艾美雅當絲奔放的演出,塑造女人仍舊只有攀扶男人的強烈對比感,她不能孑身一人一走了之,只有在兩個男人,艾榮與利查之間往返。她利用男人,是為了生存,艾美雅當絲絕對摸透角色內心心底。畢列谷巴與珍妮花羅倫絲同樣演出生鬼,但與二人合作的《失戀自作業》比較一起,反而失去了些許內儉,但仍然掌握有度,沒有浮誇失實。謝洛美維拿因角色設定,未能突圍而出,卻反而是此片最討人歡心的一角。

  大衛奧羅素與 Eric Warren Singer 合編的劇本裡,前段主要鋪排人物,節奏偏向緩慢。用閃回介紹主角的手法,被影評人與馬田史高西斯的《盜亦有道》(Goodfellas, 1990) 及《賭城風雲》(Casino, 1995) 比較,三者確有相似之處,唯《騙海豪情》亦不比前者高明,但不失為直線敘事以外的變化手法,觀眾仍有新鮮感。整體性而言,配上黑色幽默的劇情紮實而多變,能「從頭到腳」貫徹「騙局」的宗旨,在前段放多些耐性,一但入戲,這兩小時的騙局就能充滿娛樂性了。不要忘記電影一開始已表明內容是部分真實,電影儼如另一「騙局」,但我是甘心受「騙」的。

  原文部落格:http://oscarkit316.blogspot.hk/2014/02/american-hustle-2014.html

  《美国骗局》影评(二):American Bullshit

  文/公元1874

  比起《美国骗局》,导演原定的“American Bullshit”这个片名其实更符合影片内容。影片本身叙述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大腹便便、开始秃顶的中年职业骗子,一方面遭遇着家庭危机,另一方面爱上了性感的舞女,除此之外自己的职业生涯也不耽误,还和老婆小三们知根知底,一起合作。这么搞,这位家务事剪不断理还乱的骗子自然漏了马脚,被FBI抓个正着之后,他被游说成为一位“卧底”,开始成为美国政府的诱饵,去抓更大的骗子——贪污腐败的政府官员。

  为什么说这么一件事是Bullshit?因为影片远没有上面我所写的故事梗概这么“伟光正”。克里斯蒂安·贝尔扮演的男主角干这些事,充满着怀疑,充满着胁迫,他也根本处理不好自己和老婆的关系,自己和小三甚至还成了工作伙伴——对于任何职业来说,让自己的情人掺和进工作都是大忌,何况你还是一个行走江湖,刀尖上舔血的老千?所以你的生意黄了,黄得理所当然,不黄都没天理。

  反观布莱德利·库珀扮演的那个FBI,也不是什么正面形象。他的确心存正义,要抓坏人,但是这个人只会按部就班,死读书,以为警校学堂里学的东西可以用得上,严重缺乏实战经验,做事的果断力也地下,一个好警察需要的敏锐判断力也欠奉。而且,此人没才华就算了,还极度缺少耐心,连自己上司一个冰钓的故事都从来不听完。所以,让他执行这么大的案子,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波折重重。好不容易,他才发现女骗子不是英国人,而是装出伦敦腔的美国人,也算是他做的这一堆纰漏里唯一一个有点成绩的事了。

  至于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员就更加显得疯狂。这些西装革履的男人们是这个城市的精英,原本他们应该在这个时代里成为行业里的榜样,用我们主旋律的话说,成为人民的公仆。可是,这些人从头到尾就没干过什么正事,只是想着拼了命的捞钱,完全是一群衣冠楚楚的废物。看看骗子老婆和市长老婆第一次碰面的谈话,两人其实根本不认识,各自的老公也没什么交情可言,可这两个几十年的人生里毫无交集、各自身份地位千差万别的女人,竟然能够十分投入地尽情聊着指甲油的选择,而且各自都曝着自己老公的糗事、趣事,在这一刻,两个十分钟前根本不认识女人,居然成为无话不谈的闺蜜了!她们拼命的在各自老公面前展现自己的社交能力有多么强大,都想讨好对方、让老公重视自己,于是这虚伪到极点的一幕,不正好就是“American Bullshit”的注脚嘛!这一幕看得我击掌叫好,太他妈的赞了!

  当然,我也可以理解有观众不喜欢,觉得片子絮絮叨叨,平铺直叙。其实大卫·欧·拉塞尔的风格一向如此,他擅长的,就是把可以拍得很商业,很爆米花,很起承转合,很PG-13的片子,弄成《美国骗局》这样平淡。不过这平淡是看似平淡,内里的味道很多,那么多一大段一大段的对白,看的时候不觉得,看完了回想起来,诶,好像还挺有趣的?这就对了,这就是大卫·欧·拉塞尔,这就是《美国骗局》,一个精彩的钓鱼执法故事。

  如果不理会上面这些Bullshit的东东,《美国骗局》这片子最大亮点是其璀璨的明星阵容,克里斯蒂安·贝尔+布莱德利·库珀+艾米·亚当斯+杰瑞米·雷纳+詹妮弗·劳伦斯+罗伯特·德尼罗,蝙蝠侠、宿醉男、魔法公主、鹰眼、饥饿女、愤怒的公牛齐聚一堂,而且全都为了影片自毁形象,真是何其壮观!这次贝叔搞了个大肚子胖了几十斤,他又变身了。观众们,颤抖吧!

  《美国骗局》影评(三):《美国骗局》美国人也缺存在感

  提起美国,在我们的印象中总是金碧辉煌,通过电影,我们多数时候看到的是一往无前的音乐家,永不言败的拳击手,惩恶扬善的特工、大兵和超级英雄,还有盗亦有道的黑帮,通过世界杯,我们也看到了无畏的美国队在比利时的狂攻下镇定自若,但有些时候,美国也是混乱的,迷茫的,就像《华尔街之狼》《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以及这部即将被入进的《美国骗局》,美国,在这些电影里呈现出分崩离析的一面,好莱坞的电影人在展现华丽之余,也不回避现实中溃烂、腐朽的一面,这也是好莱坞电影与国产电影一个重要区别。

  《美国骗局》讲述的是一个离奇到不可思议的故事,一对情人档骗子被FBI探员软硬兼施的挟迫去组织骗局,给高官下套,以达到探员反腐倡廉兼邀功获赏的目的,用现在话来讲就是钓鱼执法。

  他们干的是骗人的勾当,其实骨子里是在刷存在感。无论骗子还是探员,自身都不是什么善男信女,贝尔饰清空的骗子生平最爱获取目标的信任,取不义之财似乎都成为次要目标,能够让对方对自己产生信任感甚至依赖感,危难时刻送上救命稻草,然后再坏笑着抽走,让对方陷入对人性的绝望中,这种病态的快感似乎才是他亡命于江湖的精神支柱。为了达到目的,他甚至不惜全身心的投入,像吸毒一样上了瘾。

  库珀饰演的探员更不是什么好东西,为了完成工作,他可谓不择手段,除了钓鱼执法这种方式值得商榷,还有与骗子合作,挟迫骗子配合这种行为亦是知法犯法,加上情感方面的不道德心态,都算是碰到了底线。相比之下,艾米•亚当斯饰演的西德尼虽然身为三人组中的重要人物,但其以感情为基础的执迷不悟,值得一张谅解卡。

  影片在喷薄酣畅的节奏中把这个骗子与骗子互相欺诈的骗局讲述得行云流水,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又线索分明,70时代美国现实的混乱,迷失,病态,都在故事中尽显无遗。当然,除了对一个社会层面的病理解剖,曾执导《斗士》《乌云背后的幸福线》等佳作的大卫•欧•拉塞尔也没有放弃对特殊角色的关怀,一票大牌明星塑造的角色都是乱中有序,都有可耻、可恨的行为,也有其可悲的命运,他们在狂刷存在感的同时,其实哪一位都无力挣脱美国政局这张巨大的骗局,都不是真正的赢家。

  生存的艺术,永无止境。最困难的,往往是看清楚自己!是的,在美国的整体大骗局下,没有人能真正的看清自己。

  《美国骗局》也是近年来表演含金量最高的一部好莱坞电影,橡皮人贝尔变成秃头大胖子,詹妮弗•劳伦斯演得兴起,喧宾夺主,布莱德利•库珀、艾米•亚当斯也都进入了最佳状态,配上极具年代气氛的配乐,奢华的视觉画面,这部电影强大到让人没法拒绝。

  《美国骗局》影评(四):救心丸和傻媳妇这条线为什么不加戏

  一

  啤酒肚,地中海秃头,假发,茶色眼镜,妆发够七十年代。

  七十年代,以行骗发家的Bale在干什么,虚假放贷,冒牌画商,与艳舞女郎Amy一拍即合, 此桥段为全片的一个引子。

  其实这是个彻底的群戏,导演根本不想讲什么骗局。FBI的蠢和官僚,Bale骗局的漏洞百出,狂妄自大的BC,哪里有骗局啊,明明是一场一团乱麻的七十年代讽刺戏。

  要说群戏的动人,乃是这穿插其间的各种情愫。Bale对鹰眼那份由钦佩而假想出来的友情,Amy对Bale那种珠珠联璧合灵魂伴侣的惜“真爱”之情,JL对Bale那种傻得自信的糟糠夫妻之情。当然配之以点缀的,还有鹰眼的雄心壮志,BC的好大喜功,Amy和BC的擦枪走火,Amy和JL的争风吃醋,Louis.CK对BC故事会式的启发教学,佐之以德尼罗的老谋深算,各种让人过瘾到拍大腿的情节一波接一波。

  二

  ale到底爱谁?

  看到最后,惊觉这是一个谜一样的男人,和鹰眼有一样有作为一家之主的担当的好男人。谨言慎行又不失胆魄,吓破了胆,还要和敌人拼个你死我活。 这条人物性格线是说得通的,Bale和Amy骗局败露之后,Bale当然不会像BC一样使出拙劣的离间计拆散两人,也没有反咬Amy一口自己脱身,而是选择了替政府卖命换自由。就算Amy企图劝服两人逃走,Bale也没有动摇。

  中段可以说一直忍辱负重,BC羞辱他的假发,调戏他的爱人,他都点到为止,既没有发怒也没有迁怒Amy,似乎有点认怂。但是,等他终于受够了官僚的FBI,无能的BC,即将到来可以预见的人民公仆鹰眼的倒台,他最终选择了反杀。他想了一个计划,能救所有人的计划(听到这句台词,是不是觉得很有英雄光环)。灵光一现,不慌不忙,单枪匹马,我的崇拜之情油然而生,当然这中间仍然还是丑陋的大肚汉造型,依旧被黑手党吓到脚软,随时吃救心丸。

  傻媳妇JL的鸡婆和无脑,浑身散发出一种婊里带萌的气质,夸张的盘发和肉嘟嘟的脸,一幅养坏了的金丝雀嘴脸。明明想用孩子和名声圈住自己爱的男人(十足犬儒),又要天真地卖一出“混球我们一起混,坏蛋我们一起打天下”的苦情,那种“我这么了解你,我们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我们是是患难夫妻,你也必须不辜负我和我的仔。

  没有谁能救他,只有救心丸,傻媳妇JL埋怨Bale抛弃自己才投入黑帮男友的怀抱,口无遮拦的让一家人陷入危险,还以为自己求仁得仁,用灵修书激发了Bale的救亡计划(真的傻到让人发笑)。企图以自己的移情来换得丈夫回头。“你不是说期待我找个好男人吗?”这种台词让人觉得傻媳妇这条夫妻情的线,迫于篇幅限制竟反而恰到好处埋得很妙,到底Bale有没有糟糠之妻的感情,我认为是有的,可是Bale不得不承认糟糕的婚姻,这傻透了的女人,连微波炉使用都要交代的夫妻情,你能说没爱,没感情?我不信,最后编剧还要写JL吃醋鹰眼和Bale的英雄惜英雄的bromance,看来Bale真是博爱的多情种子。

  说说Amy和Bale吧,似乎他们的关系更正常一点,就像飞天大盗里面的雌雄骗子一样感情纠葛,难解难分,或许骗子这个行当总是有扑朔迷离的恋情,像是对女骗子的诅咒,你何时能看清你面前的男搭档,聪明自信,神通广大,即使是个头发稀疏外加啤酒肚中年混球,还是爱他爱的双眼猩红,毫无办法。只有车里吃完救心丸双双躺在座椅上仿佛要一起殉情的瞬间,Amy才算爱的心安理得,Bale似乎也有了她以为可以相互依偎,永结同心的样子。

  三

  ale即使一直吃救心丸,也还是个英雄人物。

  到底是有胆有谋,处处放情的“英雄”气质太吸引人,不管是面对正邪,面对家庭,面对选择,绝不逃避,救心丸吃一吃继续上路的老混球也惹人爱。对傻媳妇的隐忍,知道带她去赴宴就会让一家成为敌人的标靶,放任她一次又一次以家庭威胁他就范,收拾她可笑的烂摊子。对Amy的移情别恋也多是无奈,对猪队友BC也绝对是耐心可嘉,如果说这一切都是小男人的懦弱和苟且,那么心系大局,全身而退的机智,以及对人民公仆鹰眼的由衷钦佩就是一个大男人的胸怀了,脑中闪念的那些鹰眼的口号和焦虑来回踱步的良心谴责,急是急,狼狈是狼狈,也越来越觉得Bale有血有肉丰满起来。至于编剧一定要拔高主人公,还要强拉Bale去鹰眼家道歉,虽然有点儿多余,但毕竟省掉我脑补俩操心命的大男人的bromance的戏,也是极好的。

  四

  关于结局

  你要说Amy和BC整部戏没有演技,没有作用也是不对的,毕竟衬托了救心丸和傻媳妇,这个故事才可以圆满,救心丸和傻媳妇可以再加戏,加到这个电影能定义为喜剧就好了。当然我很喜欢最后这个相夫教子好好做人的结局,毕竟主人公原本就不该是个骗子,救心丸也可以少吃点了。

  《美国骗局》影评(五):一场骗局的美利坚反思

  故事开始于一个雄心勃勃,希望在反腐战线上大干一场的FBI探员里奇(Bradley Cooper饰)的一次“钓鱼执法”:里奇成功色诱到金融女骗子西德尼(Amy Adams饰), 于是后者色令智昏,和自己的骗子搭档艾文(Christian Bale饰)一起吞钩落网。里奇并没有满足于捉到这一对恶劣且嚣张的诈骗犯,而是想玩一把更大的,要求这俩骗子发挥所长,帮他继续“钓鱼”,骗到四个政客,向他们行贿而后收网扳倒他们,里奇为此支付的对价是,对于这俩骗子的罪行免予追究。而这钓鱼三人组在盯上一心想重建大西洋城却苦于没有资金的卡姆登市市长麦卡因(Jeremy Renner饰)后,里奇的胃口越来越大,他想发掘出更多的可能贪腐的政客以满足自己对于名利偏执的狂热,于是里奇开始下很大一盘棋:让艾文和西德尼接近麦卡因,谎称有一个阿拉伯酋长的王子要为大西洋城计划注资,麦卡因被巨大的资金诱惑冲昏头脑,落入彀中,为了解决这位“王子”的国籍以及资金运作等诸多问题,麦卡因在钓鱼三人组的帮助下向州和联邦的一些有分量的议员行贿。不想麦卡因也是个办事不嫌动静大的主儿,因为其推动赌博业的合法化,于是重建大西洋城的计划中他还邀请了迈阿密的黑手党参与。尽管艾文和西德尼都劝里奇及时收手,不过里奇却异想天开想要一举拿下黑手党。其间艾文极富正义感、有点神经质的妻子罗瑟琳(Jennifer Lawrence饰)心直口快、疯疯癫癫,差点坏了钓鱼三人组的“大计”。电影到这里不过是一个猫捉老鼠的故事,只等最后的猫鼠相搏就好,可事情的转折确是一个微波炉——因为艾文“帮助”麦卡因找到了令其焦头烂额的重建资金问题,这位出身贫民窟、多种族混血的模范市长也是好爸爸的麦卡因送给其视为朋友的艾文一个并不一定昂贵却很贴心的礼物——“非常方便、可以加热任何东西”的微波炉。或许是作为一个资深骗子,久居尔虞我诈之中,这样一个出自友情的真诚攻势瞬间瓦解了艾文的全部防御工事,直触他心里最柔软的部分。随着交往的不断深入,艾文和西德尼越发觉得麦卡因并不是大奸大恶之人,他推动博彩业的合法化、力图重建大西洋城不过是为了解决自己治下的有色人种和劳工阶层的失业和生存问题。于是两个骗子化身盗侠,利用精湛的骗术摆了里奇一道,不仅自己全身而退,还为麦卡因争取到了减刑,而野心膨胀的里奇却落了个身败名裂,连庆功会的一杯香槟都未曾得到。

  以上就是电影《美国骗局》的内容提要,这样一部汇集了五位影视帝后级大腕作为主演,获得奥斯卡多项提名却又铩羽而归的电影,必定是看点多多,也注定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的确,光是看五位戏骨互相飙戏就足以让人大呼过瘾,更何况还有充斥其间的美式幽默不断,而艾文、西德尼、里奇和罗瑟琳之间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情感纠葛也让无数观众甚至评论人各种思量和举证;就连作为一部单纯的“年代剧”,它都是非常成功的:片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滞涨期的服饰风格让多少人为之怀旧和倾心,说不定下一季时装流行款就会是这种七八十年代的复古风也未可知呢。但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为法学院下的蛋,我以为这部《美国骗局》最值得我们关注的,确是影片对于美国司法甚至是整个政治体系制度层面的深层剖析和冷峻反思。

  首先来看里奇与艾文、西德尼的合作,这种诱发犯意的恶意“钓鱼”行为其实是非常恶毒的。如果说影片已经交代艾文和西德尼行骗多起,里奇冒充受骗者与他们“交易”只是为了拿到证据,抓他们个“现行”尚情有可原,那么后面三人对于麦卡因和几位议员的行为简直是“构陷”了。片中从未交代麦卡因或者这些议员有任何行贿受贿的“黑历史”,里奇盯上这几个人也只是因为他们是政坛响当当的人物,扳倒他们,里奇会获得更大的名声而已。于是一个子虚乌有的“阿拉伯王子注资”骗局开始,把这些政客全部罗织到一张预先设好的大网之中。我们都知道,法律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只调整人的行为,而不调整思想。因此退一万步讲,即是这些议员都是龌龊贪腐之流,成天坐在家里幻想着有人送钱上门,我们可以在道德上鄙视他,但一个健全的法制社会是不能以其思想追究其法律责任的。因此,如果没有这个所谓的“阿拉伯王子注资计划”,麦卡因不用去解决投资人的国籍、议会的审批等问题,就不会向这些用得着的议员行贿,那么这些议员就没有受贿的客观可能性,自然也不会面临法律制裁。可以说,在这个“阿拉伯王子注资计划”之前,麦卡因没有行贿的犯意,议员们也没有受贿的意图,是被里奇生生诱导出来的,这种“钓鱼执法”看似形式合法:我向你行贿,你收下了,我全程录像了,有第一手证据,于是我可以以受贿罪起诉你。但是实质上却是违背法治精神的,司法应当是被动的,只有人们触犯法律时,司法机关才能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决不能主动去引导人们触犯法律,否则社会必将倒退到“道路以目,妄语者族”的那种人人自危的境地了。《美国骗局》改编自真实的历史事件,可见这种“钓鱼执法”在美国社会一定的历史时期是普遍存在的。这就暴露出法治社会一个严重的问题,无论是成文法还是判例法,都是实然之法,某种意义上说都是形式上的法,“钓鱼执法”就是披着“形式合法”的外衣行实质违法之事,它违背的是法的精神与本质。但法治越健全的国家越会遇到这个问题,形式违法容易审查,因为你不符合哪部法哪一条哪一款,一清二楚;实质违法就比较难于审查,不能找到明确的法律条文而要适用一些法律原则甚至是法学理论,但这本身又容易和法的稳定性、可预期性等法治要求产生龃龉。

  再说向议员行贿的问题,影片的这个情节可能会让许多中国观众有些纳闷:如果说卡姆登市要重建大西洋城,这个计划应当要找议会审批,那么麦卡因向议员行贿不难理解,不过片中这个重建计划似乎早就提上了日程,只等投资到位了。麦卡因他们要解决的问题是这个“阿拉伯王子”的国籍问题,要把他变成美国人,而国籍变动背后真正的目的则是巨额投资的税收问题,国际注资可能会面临更高额的税收。为什么麦卡因不找移民、税务等“现管”的对口行政部门,而要盘马弯弓兜一大圈子找联邦和州两级的参、众两院议员行贿呢。这其实就是对民主代议制和三权分立的考问了,各级议员作为民选的代议士进入民主代议机关,他们当中的领袖级人物完全可以通过操纵拥趸手中的选举权决定行政权利的上台,也可以充分运用手中的弹劾权迫使行政机关的“下课”,这种权力分配格局下,行政机关往往不得不受制于代议机关。如果有巨大影响力的议员真正为选民着想,当然是对行政权利非常有利的一个监督;但如果说那些大佬议员们都如影片中那样贪墨的话,行政机关则会沦为他们谋取私利的寻租机构了,这正好印证了政治学的一个经典理论:民主从来不是最好的制度,它只是最不坏的一种制度而已。

  最后说说麦卡因,这个人物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情英雄,尽管艾文他们迫使警方减轻了对其的处罚,但他仍旧因为这次“钓鱼”行动而面临牢狱之灾,他的名声、地位,更重要的是他的复兴蓝图、政治抱负统统化为乌有。我想,很多中国观众应该是很喜欢这个人物的,因为他很符合中国老百姓心中“好官”的标准:他清廉,没有收艾文他们的贿赂;他有为,为解决人民失业问题而各种奔走;他亲民,他可以在嘈杂的小酒馆和劳工阶层一起喝廉价的啤酒;他温情,他是个温柔丈夫,更是六个孩子的好爸爸;但遗憾的是,他违法了。其实麦卡因有点生不逢时,他其实特别符合古代中国“贤人政治”的要求,周公旦就是“贤人政治”最典型的代表,他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为了周朝的基业可谓是鞠躬尽瘁,但是别忘了,他“践祚”了,这是不守君臣之分;他伐管、蔡、霍,这是不顾兄弟之义,这些都是严重违反传统礼法的行为,但是中国古代在所不问,因为他做这些都是为了江山社稷、人民福祉这些正义的理由。而麦卡因也是如此,他行贿是为了重建大西洋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拉动经济增长,使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因此如果在人治社会,他这样的人一定会受到表彰和提拔;但在法治社会就不一样,我法律上制定了行贿罪,你的行为符合行贿罪的各项构成要件,那么你就要承担行贿罪的法律后果,至于你的目的、苦衷等等在所不问。这就是法治社会一个很难解决的尴尬:以行贿罪为例,从宏观角度抽象来看,用金钱贿赂他人来换取自己的利益,社会普遍认为这个行为是不对的、不能被接受的,是有损其他人的合法权利的,因此我们认为这是一种罪行,于是设定了行贿罪,这个逻辑看上去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往往具体到个案就发生问题了,比如影片中的麦卡因,他并不是处于任何有损他人权利的目的去行贿,他不过是为了尽快完成重建计划以造福更多的人民,他顶多就是向黑暗的官场潜规则低了一下头而已,而整个政坛的污浊却要由他个人来买单,这本身就是不公平、不正义的,是有悖法治精神的。

  因此有人说,引进这部反思美国民主与法治问题的影片是为了秀优越,而我以为更应当看差距,人家的问题也是发展到相当水平之后显露的问题,而我们自己的民主法治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政治家应该思考,怎么在建设我们自己的政治文明进程中努力规避西方先进国家的前车之鉴;文艺界也应当思考,如何发挥文艺作品应有的反思作用,几十年了,从《烈火中永生》到《杨善洲》,我们的政治题材电影为什么还都是一个味儿?

  更多文艺评论请关注我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1652034293;

  欢迎搜索我的微信订阅号“邱唐的文艺记录”,感谢您的支持!

  《美国骗局》影评(六):A Lying Reality, A Genuine Con.

  quot;You see whatever you want to see."

  Irving repeats this twice, in the beginning and at the end.

  Are we tricking ourselves? Is reality some kind of factual stories we made up by connecting the dots of fact just the way we like?

  The truth is it happens, actually, a lot.

  We consider what we hear and see facts. We put them together and make a story out of them, and then sell it to ourselves until proved otherwise.

  The truth is we're wrong, actually, often.

  Just as Ian McCallum once wrote, "We are all, in our own subtle ways, manipulators and con men, ...", Irving seems to share the thought: We con ourselves so that we may get through our lives.

  He's married. He has a wife he once fell in love. He has a step son he truly loves. When he says no to Sidney, rejecting her suggestion to get away with Danny, he states, ” I give him my name."

  This is the moment you know this con man is real.

  Your conclusion will be confirmed again and again, when Irving doesn't want to bring along Rosalyn to a party to which Sidney is invited too, when he appears uneasy when hearing Carmine genuinely thank and applaud him, and when he's having a heart attack after being kicked out of Carmine's house.

  Then you know this con man is so very real.

  Maybe it's true that the reality we're experiencing are just stories we're feeding ourselves, but deep down in your heart you know sharply when you meets the genuine.

  《美国骗局》影评(七):领略一个骗徒横行的时代

  每年的奥斯卡颁奖过后,总有几部获奖影片引入国内公映,这已成为影迷习以为常的一种惯例。虽然在商业大片争锋的市场里,这些上映滞后又往往缺少大卖座元素的批片总是表现不佳,但能沾一回学院的光,陶冶一下观众的艺术情操,赔本赚吆喝的买卖仍是值当的。不过今年引进的《美国骗局》与往年有所不同,该片虽在提名阶段领跑全场,却在颁奖典礼颗粒无收,徒有奥斯卡之名,并无其实,正如影片从内容到形式,与同台争宠的那些种子选手有很大区别一样。

  有别于《贫民百万富翁》、《一次别离》、《艺术家》那些头顶奥斯卡光环前来的先辈,奥斯卡对《美国骗局》来说只是个幌子,反正观众哪管你批片还是分账,得了几尊小金人,奥斯卡只是锦山添花、叫大多数人不明觉厉的噱头而已。《美国骗局》本身具有的商业看点,更具作为批片引进的原因。其五名主演,个个都是我国影迷如雷贯耳的好莱坞一线大咖,海报上一字排开,辉映着年代秀风格,精致考究的着装,走在70年代时代前沿的复古发型,大可叫板去年《盖茨比》的华丽。主打的骗术题材也十分讨巧,令人想起计中计、局中局的猫鼠游戏,利益的算计和隐匿的动机,以及最后一秒钟的逆转;加上骗术电影产量极低,记得去年《惊天魔盗团》受到的追捧吗?此外,从预告片到海报的基调,影片还隐约暗示这是一部《十一罗汉》那样妙趣不断的轻喜剧,轻松诙谐,谁人不喜呢。

  打住!再这么写下去,都要叫人怀疑这是一篇宣传新闻稿了。我不厌其烦列举了多项卖点,似乎每一条都足够引发一次捞金潮。但看过影片就会发现,其实一条也站不住脚。比如,片中五大明星确实不打酱油,个个浑身是戏,熠熠生辉,也确实装扮得时髦无比,但仔细一看,全都是以怀旧之名自毁形象,保准吓坏一大批脑残粉:“蝙蝠侠”贝尔成了大肚腩中年胡渣男,顶着一个秃到惨不忍睹的头顶;大帅哥库柏那一头小卷发风骚入骨;“公主”亚当斯穿着深V满街跑,还大跳艳舞;“鹰眼”雷纳的飞机头总令人忍俊不禁,角色也蠢萌得可爱;唯一没有遭造型师抹黑的劳伦斯,演的却是有胸无脑,粗俗暴躁的家庭主妇。至于喜剧和骗术元素,更与套路相去甚远。当然,这并不是说影片不好看,但它的优秀之处,与寻常众星云集、炫耀智商的偷盗片大有不同。

  《美国骗局》与本片导演大卫·欧·拉塞尔的《斗士》、《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可以构成“冲奥话唠三部曲”。虽然影片里有很多夸张嬉闹的言行举止,但这些情节之所以好笑,不在于它们是那种经过精心编排的巧合、误会、机关效应形成的段子,反而像极了现实中见到旁人失态、出糗的真实情境。很多人观念中的喜剧,要像卓别林、周星驰电影那样,让人一看到就笑得弯下腰去,但《美国骗局》追求一种余韵深长的tough in cheek的效果,你也许一时琢磨不到好笑在哪里,却在不知不觉间被逗到了。客观来看,拉塞尔的风格,注定了在国内商业市场不会获赞。由于文化差异、翻译对艺术效果的损耗等等,他擅长的话唠幽默处处制肘,精雕细琢的精彩对白,可能会让人观众觉得冗长且莫名其妙,只有多次观看才看悟出其中巧妙。

  拉塞尔的电影有一种打了鸡血的爆发力和肥皂剧般的喋喋不休,看看他此前几部代表作,《夺金三王》、《斗士》、《乌云背后的幸福线》,主角们都是没心没肺,神经大条,天塌下来当被盖的无限乐观。他曾经的作品很通俗搞笑,以《夺金三王》为例,三个大兵也爱扯人性,但无厘头的情节和刺激的战争场面会让你放松下来。因家庭问题陷入一段时间的事业低谷后,拉塞尔最近的几部片开始丢掉嬉皮笑脸,注重起人物的表达来,从《斗士》开始,他镜头下的角色越来越真实,他们有出众的品质,更有一大堆毛病,但影片不会做出任何主观评判,而是把这些人真实地置于银幕上,让他们的可爱之处发光,供观众品夺。

  因此,拉塞尔电影的一大特征是,角色塑造非常出色,而故事情节则相应被挤压至次要位置。《美国骗局》延续了用人物关系推动情节、用演员飚戏来撑满叙事的传统,这一手法收到了比前两部作品更显著的成效。拉塞尔给演员预留出充足的发挥空间,通过大量的中景镜头赋予他们充分的飚戏机会。五个主要角色的关系是影片最重要的张力来源,他们妙语如珠的争吵纠纷,夸张的肢体语言,使故事充满生动的趣味,甚至有点卡通式的浮夸,比如亚当斯首度扮成英国贵族亮相,那优雅撩人、旖旎性感的姿态,简直是迪士尼动画片里那些夜总会交际花的翻版。如果你喜欢琢磨、品味演员的表演,那么本片的群戏绝对不容错过。五个主要角色之间两两的对手戏,随便截取一段,都闪烁着耀眼的演技火花。

  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骗术片,观众爱欣赏妙贼瞒天过海的精彩布局,奥斯卡也青睐过《骗中骗》那样的高智商绝活。这些影片都能让你嘴巴开成O型,拍案叫绝。但既然《美国骗局》的特色是表演大于情节,那么骗局本身如何精妙,反而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骗局折射出的社会型态和人性真相。其实Hustle一词被翻译成骗局,多少会引起误解。片中的Hustle,指的是一种忽悠人、不择手段利己的处世智慧,就像旁白所说,这是一个生存的故事。影片的主线是一对鸳鸯骗子从被胁迫反败为胜,在同样名为《Hustle》(飞天大盗)的英剧里时常见到,但故事的重心显然不在骗术的高明。行骗高手欧文谨慎持重,名义上是为联邦调查局戴罪立功,但在整个诱捕过程中一直牢握行动的命脉,与女伴西德尼配合无间,将每一步经营地精确无误,如果是寻常偷盗片,结尾不外乎雌雄大盗逃脱法网,趁机狠捞一笔,但这两位只想在这场博弈中生存下去,全身而退。与之相反,年轻的探员里奇就像一个头脑发热的赌徒,神气活现,趾高气扬,其实满腹的急躁冒进,从他用一头小卷来掩饰正常的发型就可以看出,此人外强中干,心理承受力差,职业素养不达标,一方面雄心万丈,不断给行动加码,从抓几个骗子一路升级到想扳倒政客和黑帮大佬,一方面无力掌控全局,被骗子牵着鼻子走,诉诸暴力解决问题,且不断犯各种业余错误,差点被欧文的撒泼妻子坏了大计。

  其实,欧文和西德尼的骗术大行其道也好,诱捕行动中反客为主也罢,不是因为他们的骗术有多么的犀利,而是他们懂得利用人的弱点,他们展览的正是别人需要的。所以能愿者上钩,一钓一个准。甚至想坦白,别人都不肯信。全片最核心的台词由欧文说出“人只相信他愿意相信的”。这是一切骗局成功的前提,也是一切悲剧的源头效应。在影片呈现的那个尔虞我诈的世界里,这简直是达成任何目的的点金魔咒。举个例子,艾米·亚当斯的英国口音完全不正宗,却照样骗到了一大批见多识广的探员、政客和黑帮分子(那个老家伙连阿拉伯语都会说呢),无非是因为他们“愿意相信”她就是所声称的身份。其中最悲剧的莫过于小探员里奇,满心以为这个英国贵族佳人对他倾心不已,惊闻真相后几近崩溃。上司三次讲起冰钓故事,小探员都没有耐心听完,勾勒出他人生的写照:永远自以为是,妄下结论,从不想着搞清真实状况。所以在这场智慧博弈中,他输得极惨,肠子都悔青了。

  骗术是如此的称手好用,伪装是如此的无往不利,所以欧文要一丝不苟地打理他那稀疏的毛发,西德尼要躲在英国口音和爱尔兰出生地的身份背后,似乎这样才能使他们保持自信。他们给自己找借口,费尽力气自欺欺人,无非是为了生存。但影片的结局表明,他们这样有头脑有门路有行动力的人,完全能够不违法就养活自己,甚至活得滋润。然而,在那个浮躁的年代,人人都急功近利,梦想一夜暴富,不择手段地寻找通往财富金字塔顶端的捷径,而财富总是与罪恶相伴相生。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透过锦衣华服、旧式汽车、古董微波炉等视觉表象,展现了这场年代秀的真正魅力和价值所在:它让我们身临其境领略了一个时代。

  影片中另一条重要的支线是西德尼的爱情,有趣的是,关于爱情的价值观也通过欺骗来表达。西德尼先后爱上了两个男人,小探员迷恋于她英国身份的伪装,一旦伪装撕下,双方的爱意顿时荡然无存。而西德尼与欧文一开始就互相袒露最真实的一面,她舞女的出身,他秃发大肚腩的不扬外貌和不光彩的职业。所以即便被欧文的妻子一再羞辱,对欧文的某些举止搞得堵心不已,西德尼依然能毫无保留的爱他,并在最后愉快的与他组成家庭。就像欧文在旁白所说的,他们俩在一起,可以坦诚,不必掩饰,没有尴尬,没有秘密。能找到一个如此自在相处的伴侣,对行骗为生的灵魂来说,该是一种极致的奢侈吧。(文/方聿南)

  《美国骗局》影评(八):慢格调大片

  当时光回转于八十年代的美国,看《美国骗局》应当带上一幅时代的眼镜,经济的滞胀,让投机客们把目光投向了更多的地方,也就有了这场真实故事改编如此简单的美国骗局,但如果抱着看一场紧张刺激的惊天骗局大冒险的想法去看这部电影,那一定会非常失望,因为人家走的是心灵复古风。

  朴实的叙事手法,真挚的感情流露,大卫·欧·拉塞尔的电影一直都是如此,从自已看他的第一部电影《夺金三王》,在到后来的《乌云背后的幸福线》与《斗士》中这种手法更加的圆熟,他在《美国骗局》中给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并非是剧情推动角色而是角色反推动剧情的手法的运用,在电影中的开头并非以往的单刀植入,贝尔扮演的行骗高手梳理装饰着自已的秃头为引索,将一个鲜明注重细节,谨慎的高端骗子形象塑造的入目三分,在以倒叙与正叙的共进手法推动铺开整个剧情,这种手法的精准运用使得整部电影在开头美国八十年代的时代带入感非常强,而电影的配乐摇滚和经典爵士乐的搭配,让整部电影至始至终围绕与一种浓郁的老旧美国风情中,虽然我不曾经历过那个时代的美国,但透过《美国骗局》却能让我仿佛感触到那个时代的脉搏。

  不错的开场虽让人吊足了胃口,但庸长散漫的剧情在接下来时间里让这部电影让人感觉是如此的无趣,从稍带暗色调的镜头色彩来看《美国骗局》力图于打造一场独到的黑色幽默,但散漫随意的叙事手法,让这部电影找不到一丝的紧凑感,倒叙与正叙的共进手法电影的剪辑也让人感觉混沌无序,电影找不到一丝同类型电影的紧张和惊险,而对比前作《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又缺少一种让人浪漫的治愈色彩,两个女主与男主纠葛不清繁琐的关系,情感伦理的表现占据了电影大量的时间,心灵路线却没有给人一种明快的方向感,贝尔扮演的骗子男主这个人物感觉随着剧情的发展不但没有让人更加的深刻,反而越发的单薄,人物情感的发展全部都陷落与不断唠叨的谈话之中,剧情依靠角色的推动开始的成功在之后变得毫无说服力,克里斯蒂安·贝尔,布莱德利·库珀等大牌出色的演技,也无法挽救这部电影苍白无力的剧情。

  华丽的复古情怀,这个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是对美国80年代物质与爱情的美式解读,或许这就是《美国骗局》斩获无数大奖的原因所在,但于我这就是一部慢格调庸长的美式大片,虽耐人寻味,但也可说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因为我毕竟不是一个美国人。

  《美国骗局》影评(九):《美国骗局》——浅笑即止

  其实昨天第一场就跑去看了,不过今天才找到时间坐下来写影评。首先要说的是关于本所谓喜剧的期望值问题,其实看这片很难没心没肺地狂笑,更可能的是和你生活中的某个细节产生共鸣时各种吃吃地笑。剧情上3.5,演员必须拿五分。

  晚上7点开映,四点多去买票的时候被告知你最好早点儿回来哟票已经出了一半,我说那我6点半回来总行了吧。结果六点半回影院一看,大半都坐满了,空的位置也被衣服啊包啊什么的占了七七八八。幸好我是一个人去的才勉强在两对夫妇之间找了个还算不错的地理位置坐下。等到照Cineplex的尿性7点的电影放够了广告7点20开演的时候,连屏幕最前三排都坐了个3/4。话说此等盛况只在上次看50 Years On Stage的时候才见过,不由为本片的号召力赞上一个。

  其实片头之后那句"Some of it actually happened"啥的就已经笑昏了一帮,然后第一个镜头就是贝叔那肚子的近距离全景特写,只见他老人家无比淡定地套上衬衣,移步到镜子前全神贯注照着秃顶粘假发而且从头至尾都是用基阳红里的台词就是"He's very decent about it."的表情,我估80%的人已经决定直接就给贝叔跪了……没错,开场三分钟,你已经果断想给贝叔跪了,真心滴,不解释……

  接下来是贝叔和艾米姐的恋爱史大回放,艾米姐看上去特别美且和贝叔在一起年龄相当特别搭调,贝叔那毫无形象袒着肚子岔着腿坐一窄椅子上在最爱的音乐里一摇一晃的样子,和艾米姐那种陷入恋爱的中年男人的神魂颠倒状简直神来之笔。但还是没法让人忽视这段剧情的松散……开场五分钟剧情就开始散,也够能让人无语的……当然后面也是神句多于高明剧情,单看对白都不错,合起来看就觉得欠火候。整个局也特别简单,简单到你憋着一脑子劲去看正联单挑复联,结果最后发现自己白瞎激动了一场那种。

  不过这片的看点就是群戏。超级喜欢片里贝叔和艾米姐的互动,绝对的棋逢对手。其实贝叔的角色虽然有善良闪光点,但总体也不是什么好人,并非特别狠厉,除了最后的反转也基本没怎么活得特别抬得起头来过,各种的市井智慧生存本能,跟许多无奈妥协,特别是面对劳伦斯扮演的年轻妻子时各种憋气的小样儿尤为真实。而艾米姐的舞女也亦充盈着这种非常接地气真实感——天性里的桀骜不逊,骨子里想要出人头地的狠劲,恋爱中的柔情似水,真心爱上才会有的各种患得患失,名不正言不顺带来的焦虑与不安全感,在诈骗对象面前笑颜如花,但在自己人面前却很少笑,皱着眉头,或者忧虑,就像突然卸下了面具。一眼望去俩人都没什么主角气场,因为在故事里总被男女配欺压,也不特别夸张搞笑,不特别脸谱化得黑白分明,你看着他们甚至有时不会觉得很舒服,因为他们就是现实中去除了光鲜掩饰且不能事事如意的你。

  劳伦斯的表现当然很不错,角色也比艾米的脸谱化得多,有着一目了然的明晰,鉴于绝大多数人也不会蠢到那样(连劳伦斯采访的时候自己都说觉得这女的蠢毙了)也就更容易带着优越感喜欢上,但如果说凭这片的表现就非要给她发一大堆奖的话,个人意见实在是有点儿跟风过头了。

  库珀的成名作《永无止境》对我而言就是个超级大坑爹(个人血泪史不堪回首好么),因此我实在喜欢不起他来——但也不能否认他表现非常出色。至于被华丽丽各种忽视的杰瑞米童鞋,其实我觉得他还不错啦,刚出场不久那口意大利腔的英语还挺是那么回事的,演他老婆的那位也不错。库珀的直属上司绝对是熟人!(就是忘了是谁了)一路憋屈到底的样子真是囧萌到不行。

  总而言之,这片的剧情薄弱,说当喜剧吧俩主角真心黑色喜剧,但俩配角又都没心没肺得可以,而且节奏也各种问题。但既然看点是一众大牌飙戏且人家也的确飚得十分到位,就老老实实看大牌们飙戏好了。最后剧透:贝叔的肚纸君超级抢镜,结尾的超级狗狗眼也绝对是萌死全场级的~

  《美国骗局》影评(十):花絮

  1.Christian Bale 和 Jennifer Lawrence 在卧室发生的打斗场面完全是两人的即兴演出。因为两人对于原本的剧本的表演总是感觉有些问题,所以导演 David O. Russell索性决定让他们自由发挥。

  2.Christian Bale 说本片很多地方是即兴发挥。所有他在拍摄期间曾问导演David O. Russell,“你意识到这样会对剧情有很大的改变吗?”导演回他,“我不在乎剧情,我在乎的是角色,就这样。”

  3.导演David O. Russell说,Robert De Niro根本没认出Christian Bale,即便是在导演介绍之后。De Niro曾经将Russell拉到一旁,指着Bale问这是谁。他的第一反应根本就没意识到这是Bale,直到Russell跟他确认。De Niro才表示说“他看起来完全不同了。”并点头称赞。Russell不得不重新介绍他俩。

  4.Christian Bale为了符合角色性格增重40磅。

  5.Christian Bale说由于他在电影中的体型像一尊佛像,因此很多同事会揉他的肚子,说这样会带来好运,甚至很多并不熟识的同事也会如此。

  6.片中有一个Jeremy Renner在Camden市街道上亲吻一个被人抱在怀里的婴儿的手的镜头。这个婴儿是Renner的新生女儿Ava Berlin Renner,她出生于影片制作期间。那个抱着Ava的女子,就是Ava的妈妈,Renner的女朋友Sonni Pacheco。导演David O. Russell 曾让Renner的妈妈也出现在镜头中,但被她婉拒。

  7.Christian Bale曾因为档期冲突退出了剧组,而后剧组决定由Bradley Cooper代替他,又找来Jeremy Renner来出演Cooper剧中的角色。但后来解决了档期冲突的Bale重回剧组,Cooper也重新回到他的角色,David O. Russell为了Renner特地写了Carmine Polito的角色给他。

  8.电影有超过200个特效镜头,其中大部分是用来移除那些不应该出现在1978-1980年期间的汽车和建筑。

  9.本片根据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名为Abscam(阿拉伯骗局)的丑闻改编。是FBI原本调查的一桩销赃案件,却最后牵扯出来了政治腐败。

  10.Richie DiMaso的烫发造型,以及在自己公寓里带着小卷发器,都是Bradley Cooper自己的主意。

  11.和2002年的《纽约黑帮》及2010年的《大地惊雷》一起成为影史第二高的10项入围奥斯卡却空手而归的影片。在他们之上的是1977年《转折点》和1985年的《紫色》11项入围却一无所获。

  12.一些Angelo Errichetti(剧中Carmine Polito的原型)的同事和朋友,特别称赞了 Jeremy Renner的细致表演,称他几乎“克隆”了Errichetti的外表和举止。特别是一些戏剧性的场面,Renner的表现,让他们感觉到Errichetti在银幕中又重新活了过来。

  13.Jeremy Renner饰演的角色Carmine Polito的原型是原新泽西州Camden市的市长Angelo Errichetti,他在Abscam丑闻中因受贿指控被判处3年监禁。在2013年本片上映前几个月,他去世了,享年84岁。

  14,.影片开头Bale梳头和粘假发的场景原本不在剧本中,这是本片的首席发型师Kathrine Gordon的主意。导演David O. Russell很喜欢这个想法,就把它加了进去。

  15.这是Christian Bale第四次展现他不可思议的身体重塑,其中两次是在David O. Russell的影片里。第一次是2010年的《斗士》(减重30磅)。此外,他在2004年的《机械师》(减重63磅)和2006年的《重见天日》(减重55磅),也有过这种自虐现象。

  16.剧本最初名为"American Bullshit",是2010年好莱坞黑剧本第八名。黑剧本是指还没有被制作的剧本。

  17.导演David O. Russell称他很高兴让Jeremy Renner扮演Carmine的角色。他说Renner在《周六夜现场》中幽默和赋予冒险精神的表现让他印象深刻,他有信心Renner可以突破动作明星的定型。

  18.影片在13年4月19日被推迟拍摄,是时正是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发生, Bradley Cooper, Jeremy Renner, Christian Bale 和 Amy Adams 都去大波士顿地区的医院看望爆炸案的受害者。

  19.服装设计师Michael Wilkinson为Amy Adams设计了一个具体的服装风格,来展示他情感和身体上的脆弱性。他故意设计她服装为贴身,并不要胸衣。在一些需要展现Sydney在诈骗上极度自信的场合里,他大量使用Diane Von Furstenberg的服装。另外Halston在70年代的服装,也被大量使用。

  20.所有的五个主要演员都在扮演漫画中的超级英雄。Christian Bale在黑暗骑士三部曲里是蝙蝠侠,Amy Adams在《超人:钢铁之躯》中饰演Lois Lane,Jeremy Renner是复联的鹰眼,Jennifer Lawrence是X战警的魔形女,Bradley Cooper给《银河护卫队》的火箭浣熊配音。

  21.这是David O. Russell连续第二次导演的影片入围奥斯卡全部4大表演奖和5大主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最佳剧本),第一部是《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并且两次都有Jennifer Lawrence 和 Bradley Cooper,上一部他俩提名最佳男女主,这次是最佳男女配。

  22.David O. Russell特别为Jennifer Lawrence扩展了Rosalyn这个角色,其灵感主要来源于09年的真人秀节目《新泽西贵妇的真实生活》。Rosalyn的原型是Melvin Weinberg(Bale饰演的Irving Rosenfeld的原型)的妻子Cynthia Marie Weinberg。

  23.早在上世纪80年代,法国导演Louis Malle就曾经准备拍摄一部关于Abscam丑闻的电影,定名为"Moon Over Miami",由他和John Guare一起撰写剧本,John Belushi饰演一个骗子,Dan Aykroyd饰演FBI特工。但1982年3月Belushi的去世搁浅了这个计划。

  24.David O. Russell与大部分主演都不是第一次合作,Christian Bale 和 Amy Adams曾在2010年的《斗士》中和他有过合作。Bradley Cooper, Jennifer Lawrence, Paul Herman 和 Robert De Niro 都在2012年的《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和他有过合作。

  25.Christian Bale因本片而增加的体重,差点影响他下一部影片《法老与众神》的拍摄,好在他努力及时减掉了体重。

  26."Irving Rosenfeld"这个角色仅是大略的基于金融诈骗犯Melvin Weinberg的真实人生。他的故事在Bob Greene写的书"The Sting Man"中有描述。

  27.Ben Affleck曾被考虑执导本片,但他最后退出,去导演一部叫"The Stand"的电影。不过最后那部电影,他也退出了。

  28.本片是三部被提名奥斯卡所有四个表演奖项却没赢得任何一个的影片之一。另外两部是1936年的《我的高德弗里》和1950年的《日落大道》。

  29.Irving的儿子Danny,也只是大略的基于Melvin Weinberg (Irving) 和Cynthia Marie Weinberg(Rosalyn)的儿子J.R. Weinberg而创作。因为当Abscam丑闻结束的时候,J.R. Weinberg已经16岁了,而不是片中演的仅是个小孩。

  30.本片是2013年北美票房第17位。

  31.本片的演员阵容包括三个奥斯卡得主: Christian Bale, Robert De Niro, Jennifer Lawrence;和三个奥斯卡提名者:Amy Adams, Bradley Cooper, Jeremy Renner。

  32.这是Bradley Cooper 和 Robert De Niro的第三次合作,前两次是2011年的《永无止境》和2012年的《乌云背后的幸福线》。

  33.Jennifer Lawrence在厕所亲吻Amy Adams的情节,是Amy Adams自己的主意。

  34.据Louis C.K.说,他饰演的角色所说的关于冰钓的故事是即兴发挥,结尾也是虚构的,而且还被电影剪掉了。他在《杰·雷诺深夜秀》节目中说了这个故事的结尾,是他(角色)的哥哥正在冰上大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