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安娜·卡列尼娜》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安娜·卡列尼娜》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6-12 21:5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安娜·卡列尼娜》经典观后感10篇

  《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由乔·赖特执导,凯拉·奈特莉 / 裘德·洛 / 米歇尔·道克瑞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一):有好有坏,但是还值得看看

  一定要肯定舞台剧式的编排和场景变换,很有意思而且加快了进程,不会让人觉得冗长疲乏

  画面处理很美,华丽服饰和室内室外场景都好看。配乐,我不是什么专家,只知道很好听也符合那时那人的情绪

  问题也有不少呢。

  这里的卡列宁可能是无趣的无聊的,但是一点也不可恨啊。那个小情人是帅的,但是那副小身板的瘦弱样,太小白脸了不可靠的无法让人想要托付啊。还有裘德洛那副凄怨的隐忍的神情,无法让我觉得他不爱安娜了。那位小帅吊儿郎当的样子,怎么都像是随时会出轨的花花公子啊。那么安娜这样为了所谓的真爱而抛家弃子的行为,就很难让人心共鸣支持她了麻。原著应该不是这样的吧……

  那个插曲式的农场主的爱情,是想要反衬真爱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吗?还是要说这个才是真爱啊。

  怎么突然觉得导演这样的处理,是不是可能并不认同安娜的选择呢。我们都应该有选择的权利,追求爱的权利,寻求自由的权利,所以她是值得同情的,也是值得佩服其勇气的,但是如果一开始的选择就是错的,那毁灭又该指责谁呢。(当然原著传达的不是这个意思吧)不过同样出轨或者找情人的男人们总是得到原谅,而女人总是不能被宽容对待,应该不仅仅存在那个年代吧,即使女人可以独立了以后很长时间了还是难以寻求到这样的公平

  还有难道是我没看明白,卡列宁拖延离婚,人言的可畏,对情人的猜疑,见不到孩子痛苦,安娜最后自杀。我却觉得冲突的还不够到她自杀呢。呃呃,应该再激烈一点麻。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二):小三都该死,出轨的人都应该生不如死

  没想到乔怀特捣鼓这么久弄了个这种质量片子

  原著还是中二时期为了冲刺阅读量以积攒装逼资本时看的,印象已不算深,但隐约记得双线叙事情节与情绪双方面的到位才使故事丰满。囿于电影篇幅原因,侧重于安娜这条线无可厚非,可是与列文那边的脱节并不是最后那段勉强欲言又止的“我明白了……”可以掩盖的。

  更让人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电影里将三个人物的情感纠葛处理的如此简单粗暴?卡列宁变成了圣母,安娜又渣又贱,渥伦斯基干脆就个花瓶。剧情过渡的像在看连载小说,追的时候一章章倒是能接上,回头想想都是破绽,看完之后想,尼玛这是什么坑爹玩意儿

  KK真的不适合安娜这个角色,虽然我喜欢平胸,可是以她这样的身材去演上流社会任性贵妇的角色真是白瞎了那一套套华丽的服装了,想想之前这个角色的演员是谁,费雯丽和苏菲玛索啊!每次看到她背上那一把骨头我都替她捉急衣服掉了怎么办,虽然有几个场景我觉得衣服已经快掉但是因为她太平了所以没有走光的感觉不对我应该吐槽的是她的演技,导演真的不该给她太多特写的,她根本不会用表情传递情绪的转变,有几处应该出彩的冲突桥段生生被她的皱眉给毁了。

  渥伦斯基这个演员我不认识按理说他长的也算不错镜头也不少,但是看完之后我也只有这两个印象了。渥伦斯基的冲动花心怯懦,这种标准的bad lover的感觉他完全没能传达出来,没办法和他同台的是资深花花公子演绎标杆,尤其是想到这样的角色如果由裘叔版的雷普利或阿尔菲来演,那会是什么样子,整部片只有他和卡列宁在安娜的病床前和解时才让我觉得有火花……

  裘叔真的把这剧弄成了反转剧。编剧前面还记得原著内容的,给他安排了“我不怀疑你那是对你的不尊重而我也有失身份大意)”这样的台词,还是力图让人记住安娜的反叛其实是有卡列宁贵族阶层虚伪又过于看重身份的原因,但后来裘叔完全让人觉得你妹这么一个有钱地位深情大度还愿意帮别人养女儿的高帅富你都不要还在那儿ZUO你有病啊就这么不喜欢秃子吗(喂)!

  裘叔的演技真的很棒,这句话即使我是他的粉我也可以毫不心虚地说出来,尤其这部戏里有另两个主演的对比,他的微表情与肢体节奏完全不负他英伦出品的名声。只为了裘叔,我一定会再去二刷。

  :这部片不知算不算是先锋实验系,场景转换运用的多是舞台剧的设置,看起来漂亮大气省钱(? 这点倒是颇有新意,只是有几处运镜过快显得有点炫技之嫌,并不是十分必要影片的配乐也挺不错,里面有几处的曲子我听的很耳熟,等OST出了之后我要去扒一扒看到底是哪段,果然粉上了钢琴家之后对古典乐都敏感了。

  五星里三星是给裘叔的!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三):安娜的灵魂属于地狱

  看了2012版《安娜·卡列尼娜》,感觉拍得很不错,华丽的场景,有创意的镜头方式,以及深刻哲学思考

  首先,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卡列宁这个角色。也许这个卡列宁与原作略有不同,但这种改动绝对水准,是基于一种更深的思考。在本片中,卡列宁是深爱安娜的,这一点毫无疑问。虽然极为痛苦和羞辱,但在安娜产下渥伦斯基的女儿后,他还是宽恕了安娜和渥伦斯基,我还犹记得,当安娜恳求卡列宁宽恕时,卡列宁抬头向天,这显示他在那一刻寻求信仰,随后同意了安娜的恳求,并对渥伦斯基说:“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我的灵魂充满喜乐。我宽恕你。”作为一个高级贵族,一个帝国有头有脸的人物,蒙受如此大的羞辱,卡列宁仍然宽恕了深深伤害了他的安娜和渥伦斯基,并且自愿承担起渥伦斯基私生女的监护责任,这体现了一个基督徒自觉,毫无疑问,这是伟大的。影片最后一个镜头,一片青草地上,对的,一片青草地上(如同《圣经·诗篇》第23篇描写的那样),卡列宁带着谢廖沙与小安妮,慈祥安宁。这暗示了卡列宁的灵魂已经得到救赎,他将因为爱和宽恕而归向天堂

  再看安娜和渥伦斯基。我国评论传统的所谓安娜追求自由爱情之说荒谬至极。一个已婚妇人,已育有一子,即使不是自由恋爱结婚,即使她一点也不爱丈夫,但婚后她就应当承担起妻子母亲的责任,岂能因为自己所谓的爱,在没有离婚的前提下抛夫弃子,和别的男人同居?这是毫无疑问的通奸,是令人汗颜的羞耻行为。我始终认为,所谓爱与不爱,是婚前讨论的问题,一旦结婚,那么责任将成为爱情的上位价值,不能再以爱的名义破坏神圣婚姻契约,否则就是滥用权利,是一种亵渎,正如片中列文所说的那样。话说回来,安娜和渥伦斯基的行为是爱吗?安娜真的爱渥伦斯基吗?她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将毁了渥伦斯基的前程吗?渥伦斯基真的爱安娜吗?他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让安娜名誉扫地吗?这根本不是爱,这只是兽欲的放纵,如果说这是爱,那就是对爱的亵渎。如果安娜真的爱渥伦斯基,那么她就应该和他断绝来往;如果渥伦斯基真的爱安娜,那他就应该自己走开,让安娜归复平静。这两个人不计后果的,没有任何自控的放纵行为给各自的家庭,给爱他们的人们以及给他们自己都带来了深深的灾难。这是罪孽,绝不是爱。

  最后专门说说安娜,她即使不爱卡列宁,也不应该以此理由放弃自控力而迎合欲望的驱动;她即使真的爱渥伦斯基,也应当在离婚后再与渥伦斯基结合,而不是在婚内就与别人同居甚至怀孕,这种行为真的很羞耻,是对婚姻的羞辱,对丈夫的精神凌虐。而后,病重中的安娜恳求卡列宁的宽恕,得到许诺后竟又再次伤害卡列宁,与渥伦斯基旧情复燃,乃至私奔,最后又陷入多疑焦虑中。如果说安娜因为爱而和渥伦斯基在一起,他们的“爱”实质上深深地伤害了卡列宁,伤害了两个无辜的孩子以及各自的家庭,这种忘乎所以的“爱”是不是有点太自私了呢?最重要的一点,安娜虽然作了一连串错事,备受舆论压力,但她应当坚强起来,因为她自称极爱她的两个孩子,极爱那个男人。如果爱,那么她理应承担相应的后果,相应的责任,但她没有,她最终选择了自杀,从而毁掉了爱、责任以及忏悔重新的机会。毫无疑问,虽然某种意义上安娜是有可怜之处的,但她的灵魂终将属于地狱。这是她自己的选择。

  我在这里批评安娜的堕落,不是表明自己就是正人君子。其实,真正能做到片中卡列宁那样人的很少,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可能成为安娜或渥伦斯基。当欲望来袭时,我们是应当自制呢,还是应当放纵呢?当我们面临选择时,是应当多看看自己呢,还是应当多仰望星空呢?道德总是意味着痛苦,而放纵总会带来一时的极乐,继而是长久苦痛。我们应当正确认识爱,并将她与单纯的欲望冲动相区分。真正的爱,如《圣经》所说,“是恒久忍耐”(哥前13:4),“是永不止息”(哥前13:8)。爱意味着痛苦的担当和无怨的付出。爱绝不是放纵的借口,爱绝不是为自己换取浅薄快乐工具

  人生艰险路途漫长,我们应当在人生的路上谨慎选择。天堂或地狱,一念之间。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四):.我的心里有一万只草泥马在欢腾

  昨天去看了传说中被称为俄国百科全书的《安娜卡列尼娜》的电影 。。。。然后内心就有一万只草泥马在欢腾了 !!说电影之前,偶先说一句,阿西吧,我混迹影院这么多年,惊世好片看过,举世烂片也看过不少,从来没有一场电影能让这么多人中途退场 。。。。牛掰的

  废话不说,咱来说下欢腾的过程

  首先,骨瘦如柴平胸的已婚妇女安娜出轨了~~然后和情人大摇大摆偷情。。。草地上打野战那段,我旁边那姑娘说:尼玛整的好像在拍玉兰广告

  后来怀孕了,尼玛怀孕也就算了,居然理直气壮告诉丈夫!丈夫更是个神人,居然很淡定滴说要拯救妻子的灵魂!然后转眼间肚子就好大好大了,不晓得拯救灵魂的丈夫是不是一直伺候着怀着别人孩子的破鞋老婆。。。

  然后孩子就出生了!

  出轨妇女得了产褥热,要死了~可爱的演员把要咽气的安娜演绎的及其霸气,都快死了还中气十足命令两个倒霉男人。。。

  然后捏,狗血来了,他丈夫守在他床前,他情人也来到她床前,而且还是他丈夫叫来的。。。女的以为自己要死了,拉住情人的手跟情人说,我丈夫是个灵魂高尚的人,来,你们握握手和解吧。。。。。尼玛然后俩男的就真握手了!!!! 这到底是怎么个世界啊!!!

  你以为完了吗?!!木有啊!!!!

  然后俩男的互相搀扶着离开了女人的病床。。。。丈夫后来把手放在情人肩膀安慰,说我宽恕你们,然后我会永远照顾安娜。。。然后!!!然后!!!!情人靠在丈夫怀里哭外!!!!!!传说中的连襟抱在了一起!!!!!!激情洋溢啊!!!!!!!!!!!!!!!!啊啊啊啊,满影院都是猥琐笑声啊啊啊!!!!这时,一对情侣终于hold不住,手牵手离开了。。。。我默默目送他们的北影,唉~

  好吧,你以为完了吗?木有啊 !!!!

  出轨的贱女人后来居然木有死,而且神奇般滴更健康了外!!!!然后更欢腾滴跟情人又搞到一起。。。尼玛丈夫心里一万只草泥马欢腾了。。。。敢更不要脸点不?!!

  然后捏,女的不顾情人老公三人行的诡异情况,非要公共场合抛头露面歌剧外!!尼玛,情人苦苦哀求别去,去了会被人戳脊梁骨啊。。。。女的最后执意要去啊!!!

  女的去了歌剧院果然n多人来戳脊梁骨。。。。女的郁闷外!!!回家发飙外!!!还不要脸滴跟情人说 你***爱我肿么不把我反锁在家里呀!!情人又囧了。。。。。

  后来女人觉得自己活得水深火热,于是就剽悍地卧轨了。。。擦好痛啊有木有?!

  你以为完了吗?!木有啊!!!!

  然后最后一幕狗血升腾到又一高度!!!丈夫慈爱地看着一双儿女儿子他俩的,女儿人家俩得)欢腾滴玩在一起,儿子还抱起了小女儿!!父慈子孝的结尾啊!!!丈夫剽悍人生不解释。。。。老婆公共场所和人调情他原谅。。。。坏了别人孩子原谅。。。。还安慰连襟。。。。孩子生下来了更原谅。。。人死了还帮连襟养女儿!!!我靠!!而且一脸慈爱喔!!!!

  电影结束的时候所有人都松了口气。。。尼玛毁三观节操碎一地无底线啊。。。。

  传说中的俄罗斯百科全书我没有体会到,只是深切体会到了不要脸的无极限境界憧憬这部电影的亲么,你们要做好充足心理准备啊。。。。。。。。。。。。。

  故事的后记:电影看完了,我忍着内心草泥马的欢腾回家去,走到小区楼下的时候终于决定石凳上坐坐,发条微博,平息下内心的波涛汹涌。然后。。。。。一辆车正正停在了我面前。。。。窗子摇下来之后,一位老大爷慈爱地跟我说:小姑娘,迷路了?我送你回家吧~这么冷的天。我赶紧解释,没有没有,我家就这栋了,我楼下坐一下而已。。。老大爷更不放心了:哦,小姑娘你是不是吵架了呀,别呀,回家吧,你说实话是不是真迷路了,我送你啊~唉,那一刻心里暖的呀,遂决定带着欢腾的草泥马回家去了~~老大爷很不放心目送我进防单元里后开车离开了。哎呀呀,所以说,还是好人多啊,能出轨还如此无底线的还是少数的。。。。话说,是少数吧?!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五):2012年度最文艺

  #2012年度最文艺#

  1.整个一部华丽丽的舞台剧,镜头表达太舒服了,单冲着这点也值得去电影院看。

  2.记得高中读原著的时候,被庞大的人物谱吓到,直接跳掉了列文这条线,导致看完电影还得回来补剧情。建议大家还是文学科普一下再看。

  3.看完心里很难受。从女性的角度看,我以为安娜的悲情在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使得女性在还未懂得爱情的时候便走进婚姻,在心动的时候却早已被剥夺了选择的权力。最后安娜的癫狂和失控,不能全怪她。

  4.当然,出轨是不对的!出轨后让俩男人同时存在更是不可容忍的!!这一点上卡大人太能忍了。

  5.130min的伦敦音听high了!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六):导演戏,值得一看

  Keira火候未到,演安娜难怪被英国举国上下鄙视:安娜是贵族中的任性的姑娘,不是学艺术的叛逆姑娘;

  Aaron很不错,就好像士兵突击里面的陈思成一样合适,本色表演。漂亮,情感丰富,脆弱,冲动,年轻,怯懦⋯⋯

  裘得洛啊,活活让剧情翻转了啊,让安娜彻底变成淫妇啊。

  不喜欢改编剧本的人肯定是惦记着托尔斯泰的层次被玷污到琼瑶一样的电视剧层次,但是我们要不要对一部一气呵成的爆米花电影要求太高呢?镜头漂亮,小清新小文艺的桥段手法都很到位,但是英国这边一些报纸神经错乱的歌颂这部有望冲击奥斯卡的影片,我还是内心翻涌,尼玛英国人办完奥运会三观都不正了!!

  最后说一下,以后投资人想花少钱赚大钱,要象这部戏学习,找个剧场拍个话剧的电影版,找琼瑶似的编剧,漂亮的男女演员。

  最后,安娜卡列尼那耶,剧情透露有必要么?⋯⋯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七):值得一看的版本,演员也很不错

  虽然离我心目中完美的电影版安娜卡列尼娜还有好些距离,但是这一版无论在演员布景剪辑上都可以看出是下了功夫的。带有舞台剧风格的布景和画面切换,风格感十足。至于过多的是否符合原著精神,以及对故事本身的讨论,事关文学,没有好好看过原著的人都应该闭嘴,以免惹人笑话。至于有人把安娜,卡列宁和沃伦斯基的关系扯到潘金莲,武大郎和西门庆,我只能表示人有选择无耻和哗众取宠的权利。

  我同意这一版把安娜没有塑造的很全面,首先奈特莉的漂亮程度略微差,舞会那场戏虽然十分好看,但是让安娜惊艳全场的努力似乎还少了一点火候。片头对安娜穿衣服的细节描述也看得出无论是导演还是奈特莉都想努力还原安娜的绝代风华,但是无奈,奈特莉材料有限。但是不得不说,开始安娜在火车上那场,奈特莉的双眼放光,在面纱掩映下,是非常动人的。其次就是安娜的内心世界的变化,并没有表现的很自然,尤其是后半段的安娜,歇斯底里的有些突然,以至于让人难以同情她。所以,既没有完美表现安娜的外在美,也未能完美表现安娜的内在美,对安娜的刻画令人叹息。但是不管怎么说,奈特莉的演技还是比较强大的,楼梯上充满紧张感和泪花闪烁的回眸,那不是盖的,比那位号称女神的苏菲玛索,演技好了何止几倍。有人居然说什么英国没有别的女演员了吗,孤陋寡闻,乔怀特与奈特莉是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不找自己人找谁?

  演沃伦斯基这个正太,今年才23岁,但是已经是俩孩子的爹了,而且老婆是个46岁的老女人,看过他的生活照,一头卷发加上唏嘘的胡渣子,印象不深,没想到沃伦斯基的扮相帅的惊人,也比那个一身匪气的肖恩宾好多了。

  其他的不多说,摄影很好,灯光很好,布景和服装都很好。草坪上那一场吻戏,令人砰然心动。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八):事实证明我是无法接受一个干瘪的女人去演少妇的

  安娜被毁了。

  事实证明我是无法接受一个干瘪的女人去演少妇的。

  古典剧王牌编剧Tom Stoppard 与青年才俊导演Joe Wright 把托尔斯泰的《安娜 卡列尼娜 》改编成了一部华丽丽的舞台剧:那些绫罗锦缎的戏服,那些超现实主义的舞台设计,那些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那些朦胧的灯盏效果,那些流畅的场景切换,都如此浮华梦幻。

  可是这些浮华的装点,别出心裁的改编,比起选择真正适合的角色,哪一个更重要?导演似乎本末倒置了。让Keria Knightley 来演安娜,这绝对是一个错误。

  托尔斯泰笔下的那俘虏了Vronsky的安娜是这样的:Because in the expression of her charming face, as she passed close by him, there was something peculiarly caressing and soft. 然而我们看到的是Keria 招牌式的撅着嘴的傲慢与凌烈的冷漠。这用在Elizabeth身上或许恰当,但安娜的柔软,妩媚,风情,被毁了。

  苏菲1997年的版本虽然是一个平庸的改编,但我们至少能从苏菲的眼睛里看到柔顺,看到娇媚,看到婉约,看到带有轻微挑逗的含情脉脉。Keira 的眼睛里也是有挑逗的,但那是一种令人畏惧的挑逗,一种冷冽的清高,一种高傲的姿态。有时候她会让我想到章子怡,一样凶狠固执的表情。她们这类的表情总让我感觉欠她们好多钱,要还。

  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是美丽与迷人并存的,托儿斯泰用的词是charming, radiant, blushing,striking beautiful。我不否认Keira 有一张striking beautiful绝美的脸,她穿着一身华丽的黑色丝绒裙子,在舞台中央翩翩起舞。谁都不能无视她的美丽。

  但我拒绝认同她演的安娜是迷人的,我看不到blushing,radiant,charming,看不到一点少妇的光晕,一点少妇的丰润, 一点少妇的秋波微转,我们看到是那华丽黑丝绒下的一把瘦骨嶙嶙,可怜的安娜,舞台生风的裙子却衬不出她的娇媚,那条华丽紧致的黑裙在她的胸前显得松垮无力。在这点上,苏菲的适合度再一次更加明显。同样的striking beautiful, 不同的是苏菲同时拥有另人着迷的身体,那柔润的胸脯,婀娜的蛮腰与那修长的姿态。而Keria 的身材:单薄消瘦的上身,粗壮的双腿,显得有些男孩子气。这样的身材或许也有一种别致的性感,像她代言的Coco Mademoiselle, 但是那不是安娜。

  Keira 作为一名青年有为的女演员,她的努力是不可置疑的。但我觉得她若要有所自我突破,去尝试更多样性的角色,还需要刻苦的修炼与丰富的人生阅历:

  她有一张精美的脸庞,她的脸在静态的时候特别的美,那冰雕一样的美,最适合做没有表情的迷失装。但是一旦转入动态的时候,她的脸部肌肉显得紧张,僵硬,机械。失去了含情凝睇的生动,也没有嫣然一笑的妩媚,更谈何专递眸含秋水,眉目传情的神态。她的脸部表情永远在0与1之间彷徨,0是愤世嫉俗的高傲,1是惊魂四射的悲痛,剩下的那些是机械的抽搐。至于她的笑,总是如此勉强,如此不自然,如此没有感染力,仿佛她知道自己不笑才是最美的,所以克制着。

  再有,她似乎特别中意悲剧,贵族也是她的特长,无法想象她去演农民,妓女或像Emma Stone 那样犀利自嘲的女孩或是Anna Hathaway 在 Devil wears Prada 里那样草根的角色。这并没有什么不好,各有所长嘛。但问题在于这一系列雷同的悲剧角色加剧了她紧张的脸部肌肉,她哭起来更美了,笑起来也就更不自然了,那冷峻的双眼里似乎只有悲楚与挣扎,却无办法传递在爱里的感觉,在欢乐里的娇媚,在幸福中的柔情。

  所以Keira演的安娜是一个渴望悲剧的女王。她到那里都是最显眼的,最锋芒的,最得爱的,然而当一切繁华富贵渐渐远离她时,当甜蜜锦簇的爱情渐渐消失后,她开始怀疑这一切,怀疑自己的美丽,自恋的她无法容忍这种落差带来的耻辱,心甘情愿地走向悲剧,她死得时候,那血迹,在她的额头星星点点排列得整体,如印象主义的画一般,美,死都要这么美。Guardian 的影评人说她演的是:she is the artless wife and mother, suggesting a new subtlety and maturity in her acting. 但观众们遭到了观众们的抨击的:Personally I can’t think of an actress less suitable for the role than Knightley. Apart from the fact that her range, thus far at least, consists of pouting and yet more pouting, she simply looks wrong. Yes, I know looks aren’t everything, but my idea of Anna is as a rather more mature woman. (“我个人认为没有再比Knightley 更不适合演安娜的演员了,她的表演除了噘着嘴,还是噘着嘴,她是一个错误。我知道外形不是一切,但安娜至少应该是一个真正的成熟的女人”)。她的评论很快就有了555条10086 +1 。看来我不是一个人在刻薄着。

  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并不是一个自恋者,她渴望爱情,渴望被爱也义无反顾得去爱别人,为了爱情而走向毁灭,同时她也渴望被救赎,被道德救赎,挣扎矛盾的她最后走向了绝路。有点像是《魂断蓝桥》里的马拉,说到《魂断蓝桥》突然想起美丽的费雯丽,或许她是可以把安娜演活的。

  如果说女主角是失败的选择,那么男配角绝对是一个笑话。怎么想到让Kick-ass 里的男童,去演一个英俊风流的军人,托尔斯泰笔下的他是:squarely build, dark man, not very tall, with a good-humoured, handsome and exceedingly calm and resolute face.。如果要找Aaron Taylor-Johnson 和Vronsky的共同点的话,那恐怕就是:Not very tall 了。相比97年的Sean Bean, Aaron 只能说是一个更加不合情理的选择。至少Sean Bean 还是有男人的英气的,Aaron 只是一个金毛乱发,青春痘印满面的少年。选择他,无非是为了商业上的成功吧。

  抱怨了一堆,休怪说我刻薄,我们谈得是19世纪最伟大的文学作品,岂能任人不负责任的为了纯商业目的而搬上银幕。

  另外我手头只能找到一本英文版的安娜,所以只能引用英文,还好些段落都是直白的描写,不应有太大歧义。再说这片本来就是英国人拍,英国人演,说的是英语。

  注:这是一篇差评,建议keira的影迷,特别是喜欢人身攻击的朋友们不如看好评吧。

  至于谁才是真正的安娜,感谢下面淡茶同学的推荐,大家可以看看这篇:http://movie.douban.com/review/2310426/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九):只谈爱情

  首先我要承认我没看过原著

  托老的书我只看过复活

  复活的结局最后归于精神上的寄托彻底让我无语了

  作为一个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无神主义者

  托尔斯泰的思想对我来说是带有很大的时代局限性的

  而同样的他的著作也充满着时代的色彩

  有些重复的历史轮痕会让人不断产生共鸣

  但是还有一些却过于陈旧,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原著讨论的很多社会问题在现实世界已经不复存在

  这种情况下彻底的复原小说无异于浪费时间

  更何况之前已经有过许多版本

  只是换演员然后重新翻拍一边有意思么?

  因此我对joe的改编表示非常喜欢

  作为一步我期待了超过一年的电影

  它完全没有令我感到失望

  我不知道原著讨论的到底是什么

  也许是社会改革中阶级的矛盾?

  生产力跟不上思维的进步?

  社会等级对女性的压抑?

  可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很明确

  英文的海报上大大的印着

  AN EPIC STORY OF LOVE

  这部电影讲的只是一个爱情故事而已

  如果说它讨论了什么,讨论的也只是爱情

  很多人说原著的卡列宁不是个好丈夫

  也有人说其实原著的卡列宁就是个好人

  总之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卡列宁不肯离婚

  而因为丈夫不好而离婚这件事在这个时代已经完全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而相对的这部电影里的卡列宁是一个非常好的丈夫

  他宽容,隐忍,对安娜充满了深沉的爱

  可是他又古板,无聊,是一个无法激起女人爱欲的男人

  他是一个好男人,却又无法吸引女人

  就如同很多现实世界被发好人卡的男人一样

  现实的生活往往最后被那些玩够了看透了的女人当作婚姻的伴侣

  可是对于安娜这个没有过爱情的人来说

  她无法安逸于卡列宁的世界里

  她面临的这个情形才更接近于现在世间人们更普遍面临的问题

  当你的另一半没有做错任何事,甚至还很优秀

  可是你不爱了,你遇到了真正的爱

  当道德和爱情产生矛盾的时候

  到底应当怎样抉择?

  安娜选择了爱情

  据说托老的本意是写列文为主角的

  而在创作的过程中突然对安娜这个支线人物产生了强烈的情感

  于是改编了初衷,变成了安娜为主角

  但是他又不舍得舍弃列文

  于是列文就成了和安娜并列的一条主线

  也许他在书里两条线处理的很好

  可是对于任何一个电影导演来说,怎么处理列文都是一个难题

  Joe在这部电影里的处理我认为是不错的

  将列文降为一个安娜的对照组,却不删去

  列文的故事本身不是讨论爱情的

  但是这部电影却将他的故事改成了相对于安娜的另一种爱情

  Kitty的爱情历史无疑是和安娜恰好相反的

  先是有一段爱情,然后失败,最后找了一个卡列宁一样的好丈夫,列文

  这是一个很标准的现代女性生活轨迹

  安娜的悲剧产生因为她从来没有过爱情

  所以爱情到来时她奋不顾身

  而kitty经历过爱情的挫折,所以即使未来再有诱惑,可能也会心如死灰

  我认为kitty对列文是没有真正的爱情的

  但是列文对kitty却是真正的爱

  和安娜对沃伦斯基的爱是一样的

  只是列文没有道德包袱而已

  因此他餐桌上的那段话在我看来更佳符合他理想主义者的形象

  不过最后导演又借用他来表现爱情这个最基本的情感才是电影的主题

  表现手法上导演将舞台的元素大量的融入到了电影之中

  这在我看来是一个伟大的做法

  不仅可以借由舞台来运用夸张的颜色和服装

  而且场景的迅速变幻省去了很多相似电影的不必要的细枝末节

  因此即使2个小时的片长,节奏却从头到位都非常紧凑

  另外还节省了一部分资金

  导演也并非完全将整部剧放在了舞台上

  列文的乡下用的是真实场景

  还有一些其他的片段

  这样舞台的部分就形成对人物所处生活的一种讽刺

  而且我非常喜欢这种华丽的换场景风格

  说真的,你在乎导演用的是真的还是假的火车吗?

  Joe作为一个非常注重感官刺激的导演

  在照顾视觉的同时也在听觉上作出了极大的努力

  甚至可以说这部电影是先有音乐再有表演的

  在和The chemical brothers在hanna惊艳的合作之后

  Joe又重新找到了多次合作的Dario Marianelli来制作电影音乐

  而这部电影虽然不是一部歌舞剧,但是却配合舞台的效果

  大量的运用了歌舞剧的元素

  从最开始人物的盖章,到后面的收割

  无疑不是音乐和舞蹈的配合

  而其中的交手舞更是我看过的最美丽的舞蹈表演

  音乐节奏的渐快,旋转的镜头,突出的光影

  最后呈现出最美丽的安娜

  这部电影的原声带我已经听了两周了

  这部电影的阵容方面

  凯拉·奈特莉是我最爱的女演员

  所以我对她是没有任何意见的

  我不觉得她不漂亮,也对她不丰满没有任何意见

  她的造型我不理解为什么有人会吐槽她的头发,我是觉得非常漂亮

  演出方面,我认为她演出的非常到位

  为了配合舞台的效果,她有一定程度的夸张的表情和语气

  另外内心方面她已经演过一部The Duchess来练习

  我不认为还会有另外哪位女演员比她对这个角色诠释的更出色

  我所有朋友第一次听说jude演这部戏都以为他是沃伦斯基

  可是没想到他是卡列宁

  我认为他的卡列宁也非常经典

  完全达到了他表演的另一层境界,彻底突破了以往的演法

  而Aaron的沃伦斯基则的确达到了漂亮的地步

  不过导演并没有展开他太多的内心

  可能也和他资历太浅有关

  另外影片的很多桥段也显示除了导演的苦心

  列文和kitty的拼字是多么浪漫的安排

  在紧凑的节奏中舒缓了所有人的情绪

  还有把赛马也搬到了舞台

  这绝对是一个壮举,没有人再敢这么做

  导演不断加强每一个可能的戏剧冲突

  然后还删去了许多平淡的细节片段

  使得托老那冗长缓慢的叙述方式立刻变得吸引人起来

  这一切努力如果都化为一句“导演太追求视觉,忽略了内涵”是不公平的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我非常爱的电影

  它的创新意义对以后电影的发展都有着推动性的作用

  时间会慢慢证明的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十):戏剧和电影的结合

  乔怀特的《傲慢与偏见》我看了无数次,虽然我说他的版本是书虫版可是至少把干货都挑出来了。

  《安娜卡列尼娜》我特别傲娇的说那本大部头的书我啃完了,因为如此所以关注更多的是表达方式上的东西。这部巨作乔怀特是用了drama的舞台效果和电影在时间空间上的切换同时表达那个时代,那些人物,情绪到位,充满了戏剧的张力又不至于呆板。有几点很突出就是火车站的场景与我当初看小说时想象的一模一样,很戏剧很寒冷的夸张,似乎那个时代的俄罗斯小说就是严寒,冰天雪地,让每个人的命运都看起来既冷酷又悲凉。 用了戏剧与的方式最好的一点就是,表演性怎么做都不过分,不同于他前两部的作品,《安娜》无论是人物的情绪,场景的设置还是色彩的运用都以故事的延续,逐渐的毁灭感为主题,加大渲染。而镜头的流畅也让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故事很明晰。

  对人人物来说,导演还是多少增加了人情味在里面啊。

  这次节选了邦尼微博的评论【昨晚看了新《安娜卡列尼娜》,极美,目眩神迷。打通了戏剧和电影的界限,很多转场都是天才的想法,很见导演才华。很悦目,但是不走心。但是真的很悦目,很催情。如果你不介意《安娜卡列尼娜》拍得像《红磨坊》,那么你会喜欢它。我还是有点怀念老版电影,火车飞驰雪原,黑熊落入陷阱,那是安娜的绝望。(http://weibo.com/bonniebaker?topnav=1&wvr=3.6&topsug=1)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