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孔子春秋》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孔子春秋》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2022-05-25 12:19:2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孔子春秋》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孔子春秋》是一部由张黎 / 刘淼淼执导,朱刚日尧 / 宋佳 / 斌子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 / 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孔子春秋》影评(一):前10集观影感受(涉及部分剧透)

  纯安利无剧透部分:

  张志坚微博上简介的第一个就是“《孔子春秋》饰季孙意如”,无论是因为这是张老师非常喜欢的一个角色,还是用张老师自己的方式在宣传这部不能播出的片子,都有理由相信这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作品,非常感谢上传资源的大佬!

  以前一直不轻易给五星好评,但是豆瓣五星是力荐,并不是作品完美程度,虽然这部剧算不得完美,但值得力荐。

  看到部分低评(在为数不多的评论里面已经比较显眼了),主要就是对朱刚日尧/孔子形象的不满。但说实话张黎自己也说一个角色的塑造不光光靠演员,其他因素多了去了,综合来讲我对这个角色还是挺满意的,虽然有些片段也会对“孔子”形象稍稍不满,但完全不影响整体的感受,况且片头也说得清楚“不能将孔子形象完全展示”,所以姥爷们要揪着不放就太膈应自己了。

  又或许因为没能播,网上资源也非常少,所以七年后能看到的讨论也很少,避免了一大波视频剪辑出的剧透(我实在太爱张志坚的剪辑了,导致很多剧都被剧透光(。))能有幸看到这样一部道具精良、人物丰满、戏剧精彩、叙述独特的电视剧还不因剧透能完整地自己体味一番,太难得了。真心实意推荐给大家,下面评论涉及部分剧透(至少前十集),希望还能见到他播出的一天。

  ------------有些许剧透的安利分割线--------------

  季孙大人·张志坚

  眼神、吐息皆有节奏,言语顿挫、扬抑俱撩我心,举手投足都成风景。

  看他和谁都有cp感,都是自己代入感太强!

  但是这个角色独拎出来是站不住脚的(所以要写他的同人真是哭唧唧),作为配角加上大佬张的演绎才够津津有味。不过张志坚这类角色是不是太多了,我很担心黎叔一找他搭档就又是这种角色(其实吃得也很开心),会更希望能有更多类型的角色出现!达成大佬张张千面表情成就满足舔屏欲望!(看到的最新一集抱鸡、拎起矮砸对视实在太太太太!请给我也来一份!)

  捉鸡那段演绎和剪辑超赞,表面不动声色内心其实炸了!从《人间》里杨立仁教枪那段备受好评开始,黎叔/淼淼这种表达方式真是越来越多了,但还是百看不厌。

  阳虎·党浩予

  开始觉得这个人台词不行,语气故意拿捏加上没有字幕老听不清他说什么。直到他和小姜(毛俊杰)的对手戏,慢慢把这个人物(这两个人物)铺展开。要得到小姜,要成就自己,兄弟们不是障碍时也乐于帮助他们,成为障碍时可以不择手段(角色自己并不认为是贬义)除去。最精彩的在他让小姜做选择,“你只要说你想嫁给我,我们就一起走”,但小姜拒绝了。这部分我评论不了,观众们自己去看第十集体味吧。这个角色真是让人看得过瘾,却又让我真正开始觉得不了解“男性”。懂了这一类人我觉得我自己的角色创作就能上一个台阶了。

  鲁襄公·倪大红

  倪大红的演技不必说了,鲁襄公这个角色让倪大红来演肯定不是一个平庸的君主,这很符合黎叔对剧本的偏好。想说的其实是影视效果(编剧、演员、导演,集大成的意思)在这个角色上的处理,朝会戴耳塞装聋子,啥也都知道但啥也做不了,只能做个欠钱的大爷、朝会上的小丑。知道其实三桓欠他钱时高兴得像个孩子在地上耍赖,不过转眼被提醒也就能皮一下,摔趴在没钱修缮的大殿上。而且也没打算把他刻画成能翻盘的大佬,历史也没能翻盘,他就是一个啥都知道,有无奈的处境和自身的局限的一个人物。

  非常喜欢鲁国宫廷戏,又欢快又危机四伏,把鲁公各卿大夫之间的勾心斗角融进一场场荒诞,这味道捣腾心啊。非主角派之间的斗争,你永远不知道结果是什么。

  孔丘·朱刚日尧

  孔丘一脸坚毅向前走的画面会让我想起《大明王朝1566》里的海瑞。黎叔的男主角似乎都多少在追求大道之行。目前看来虽然还是海瑞触动我更多些,其中的因素太多,算不上归咎于演员一人。这类角色作为主角其实更多是展现黎叔/创作者的历史哲学观,在剧情上很难长期出彩,尤其是孔子这样的主角,先天在每个观众心中已有预设,还在众多配角各个戏份足立体丰富中突破就更加困难,但是作为主角要支撑起整个剧的主题,与配角共同构造世界架构、叙述跌宕剧情,这点来看这个主角是优秀的。目前剧情里,他和亓官击中了我。这样的角色不会让你想嫁,但他们之间的故事和感情就像是春天的花要绽放一样自然和注定。

  ------------剧透结束的分割线--------------

  每天5集的速度慢慢看,也能仔细整理一下阶段性的感受,可能还会更新,也只是尽自己的可能让更多人看到这部剧。嘻嘻

  《孔子春秋》影评(二):夫子和他的(两个)门徒——记《孔子春秋》

  拖拖拉拉小半年,终于看完了这部剧。

  镜头常常有点儿疯癫,有种惨淡中故作洒脱的魏晋气。徘徊而凌乱,求索而无果。扶剑昂首问苍天,不整乾坤心不甘。

  前面杜撰很多,当然也是因为关于孔子早年的具体事件记载太少。剧中的孔母颜徵在是个天生反骨的奴隶,却能有贵族气,当然不合事实,也不合逻辑,可极讨喜。尤其看到孔子少年时想做季氏家奴,将颜氏气得揍了他一顿的地方觉得十分心动。这真是个好母亲啊,而且是个又美丽又优雅的女人。

  孔夫子当然也是越老越可爱的,大概也是因为杜撰越来越少吧。夫子真是个极美好的倔强人儿,又爱说大实话,还是个最好的老师。有谁会不愿做他的学生呢。他的魅力吸引了那么多能人投他门下,而他的高足们,也因沾染了他的纯气而可爱无比。

  子贡是我的男神啊,子路是我的心头好。

  在结尾处,夫子评说众弟子,说子贡可为良相,但作为儒生失之太聪明。我懂他的意思,并且常常想,在孔子周游列国、不断碰壁的过程中,子贡一定最痛苦。子贡聪明,子贡富有,子贡永远都能拿出解决困境的办法。可是子贡在老师面前,却总是被拒绝,总是被说“赐啊你不懂我”。夫子要原则,要正直,从不在意自己的福祸。可子贡偏偏是个放不下的,他在意他的老师,在意他的同门,也在意自己,希望大家能有好的生活,能够建功立业。夫子不赞同他的聪明,害怕聪明的子贡终会在趋利避害的权变中迷失。到迷失的时候,他的事功,又是为了什么而立呢。夫子常说子贡不懂他,但我想子贡是懂的,他只是不能赞同,又爱戴夫子不忍反驳而已。长袖善舞的子贡啊,面对固执的老师,也只能无可奈何。说起来还不是因为太在意吗。我不能得知最后子贡心里有没有被聪明所困,我只是看到,这个享受了半生荣华、有油滑气的商人啊,一旦追随孔子,就与他同甘共苦,不离不弃,不移不易。还说什么呢。

  侠士子路。我读论语时就爱极了他,剧中子路着墨不多,有些可惜了。子路的野气,子路的真诚,子路的义气,甚至子路的一点儿虚荣心,都太可爱,是会让人咧嘴一笑的那种可爱。夫子认为子路没有被彻底地教化,但我想他心里也一定是爱子路的。说子路没有被教化,也应该并不是说他野蛮,而主要说他像孩子一样淳朴。只可惜,乱世之中,任性而为,到底不得善终。子路惨死,死得英雄,大概也算不负了他自己的心吧。最后夫子评说弟子时,子路的鬼魂也在场,还是老样子。他憨直热情地笑着,大声问道“先生那我呢”,一副求表扬的样子。看到这里我瞬间就泪奔了啊。

  跨年记。

  愿我来年自己奋力。

  《孔子春秋》影评(三):一部因二宗罪而沦为平庸的神作

  5月份经网友的推荐开始观览此片,两个月来忙里偷闲,于今天上午终于一集不落地看完了。

  然而,与之前大部分人的交口称赞相反,我为这部电视剧感到遗憾。

  与市面上光怪陆离的国产剧相比,《孔子春秋》无疑是一部精品之作。这部戏的摄影、表演、布景、道具、服饰都极尽精雅,看得出是花了一番苦心的。编导在叙事设计方面也别出心裁,以孔门弟子对先师的追忆为视角,以孔丘从小到大的经历为主线,两个时空之间来回跳跃,形成文本内部的对话性,使得整部戏张弛有度,并且荡气回肠。

  然而,对于古装剧大宗师张黎而言,这部戏的水准远远不够格。

  孔子是流芳千古闻名东亚的“大贤至圣文宣王”,张黎则是古装剧乃至国产剧导演第一人,这两人在穿越千年面目相对的那一刻,本应激荡而出惊心动魄的烈火霹雳,光耀四野、响彻九天。不幸的是,《孔子春秋》充其量只算是一撮精致的二踢脚,滋呲哔啦地响了一阵儿,仅此而已。

  张黎曾坦言,他在接手《孔子春秋》时,倍感压力。我们可以理解他的感受。孔子这个题材,拍得好的话,那可以追根溯源探寻神州华夏两千五百年道统的精神渊薮;拍得出了岔子,那导演就得背负上数典忘宗有辱先哲的“汉奸”骂名。更何况,无论拍的好不好,《孔子春秋》一出世,就势必要承受无穷的争议和口水——显然,这一切都与张黎的低调作风背道而驰。

  从结果上看,黎叔已经尽心尽力了,《孔子春秋》延续了他精雕细琢、鬼斧神工的镜头风格,不要说与电视剧相比,即便是与电影相比,《孔子春秋》的视听语言都堪称是先锋的。事实上,若不是有黎叔惊才绝艳的镜头语言,我或许根本没有耐心把这部片子完整地看下来。

  原因有二,一曰演员,二曰剧本。

  先说演员。《孔子春秋》配备了极其强大的卡司,比如王学圻与小宋佳,比如孙淳,比如刘鉴,比如张志坚,比如倪大红,连出场没几集的老子,都是请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的院长来客串的。阵容不可谓不强大。

  但是,本剧的男一号,男主角,也就是孔子的扮演者,朱刚日尧先生……

  ……我真不知该说他什么好

  这么说吧,在我有限的观影史中,朱刚日尧先生的演技就算不是最差的,至少也是倒数前十。诚然,他的眉目与孔夫子的画像不无肖似之处,可这憋屈的演技与气质,去演孔鲤都够呛,怎么敢挑大梁演孔圣人啊!

  当然,我们可以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孔圣人也是人,说不定还是个貌不惊人的人。夫子自道:“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再加上周游列国累累若丧家之犬,所以一副工农子弟兵的形象也不无可能。但朱君的演技也太让人捉急了些,在长达三十八集的表演中,他的表情不超过三种(微笑、咆哮、痛哭),别说是跟王绘春、周润发这些老前辈比较,即便是作为电影学院期末作业小品表演,这种水平也是不合格的。不知道向来以对表演要求严苛著称的张黎导演,在面对这个怎么都调教不出来的男主演时,是抱着怎样一种心情……

  朱刚日尧是白族人,在出演《孔子春秋》男一号之前,只演过一部电视剧的配角。据制片人说,为了避免给观众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才在孔子一角的选择上大胆启用新人。但毫不客气地说,这一选角失败得一塌糊涂,若不是后期请赵立新老师进行配音,这个孔子根本没法看。

  同样是青年演员,周一围的子贡,袁文康的少正卯,都很精彩。尤值得称道的是周一围对子贡的诠释,恂恂儒雅、温润如玉,又带点儿商贾的油滑气,让人压根认不出他在《绣春刀》里还演过流氓气十足的丁修。

  事实上,在《孔子春秋》这部戏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刘鉴老师饰演的齐景公。编剧把齐景公塑造成了一个昏聩好色之君,形象十分单薄,但一经刘鉴老师的表演,简直是化腐朽为神奇!大家可以细细品味一下齐景公与晏婴、孔丘的几场对手戏,在一般情况下,齐景公的双眼都是半阖半张之间,头微微昂起,双手笼着袖子,佝偻着身子,说话略带些漫不经心,底子里却透着股君王的傲慢与威严。而气急败坏的时候,齐景公须发飘动,挥袖顿足,甚至声线在因急躁而尖促的同时,还掺杂了灰败喑哑!

  要知道,齐景公一角原本是敲定让黄品沅(《人间正道是沧桑》里的范班长,后来在《孔子春秋》里演晏婴)来演的,结果后来晏婴的演员因故离职,才让黄品沅顶晏婴,刘鉴老师顶齐景公。临危受命,还能奉献出教科书般的表演,不禁让人叹为观止。

  演员说完了,再说剧本。我认为,《孔子春秋》一剧未能臻至化境,完全要归咎于剧本的缺陷。

  一言以蔽之,《孔》剧剧本的缺点在于:浮光掠影、走马观花。

  《孔子春秋》的编剧是张挺,他最近的一部作品更有名气,那就是……

  《道士下山》……

  《孔》与《道》在剧本结构上有惊人相似的缺点,那就是情节碎片化、断裂化,每一个故事都是片段性地呈现出来,零零碎碎,前后根本衔接不起来。

  平心而论,编剧的态度还算认真,起码用心研究过相关史料,对孔子、老子、端木赐、南子、三桓等历史人物都有独到的理解。剧本也创作得很工整,每一集的内容比较紧凑,不像大多数注水剧那样不讲良心。但无论如何,剧本也仅限于“工整”而已,基本上就是把历史情节磕磕绊绊地复述出来,一板一眼、呆板生硬,没有丝毫的灵气。要不是有黎叔的摄影撑着场子,完全就流于俗套了。

  是编剧想象力匮乏,不会开脑洞吗?显然不是。编剧的脑洞开得蛮大的,比叔梁纥、颜徵在跨越生死阶级的凄美恋情;比如孔丘、阳虎、少正卯义结金兰,三人还为一个“小姜”争风吃醋;比如少正卯做接盘侠喜当爹……

  所以,不是编剧不会开脑洞,而是脑洞开得太烂俗。市面上言情戏那一套牛黄狗宝屎尿棍,一股脑儿全给用上了。到了该开脑洞的地方,比方说”受教老聃“”诛少正卯””子见南子“”受困陈蔡“”编删诗书“,却又老老实实地平铺直述起来。

  可以看出,编剧是用力而没用心,许多戏剧冲突塑造得幼稚而又拙劣。前一幕三桓或者少正卯想出一条奸计,下一幕转眼就被孔门弟子三下五除二化解了。刚有人对儒家学说提出质疑,孔子三言两语就嘴炮得对方哑口无言了。在情节和逻辑上,根本不具有信服力,更不具有戏剧张力。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剧本刻意营造出一系列的戏剧高潮,愣是搞出了种种迷之感动,莫名其妙地自我煽情起来。比如说颜回之死,颜回这位最能继承孔子衣钵的高徒,在之前数十集中几乎一点戏份都没有,结果一出场不久就死了。紧接着就是哀乐大作,朱刚日尧一把鼻涕一把泪大喊回啊回啊,搞得很催人泪(niao)下的样子,折腾了足足大半集。整部剧活脱脱像是为了表现孔子的伟大而刻意编排的独角戏,显得孔子因“必须伟大”而伟大,让观众因“必须感动”而感动。

  诚然,这部剧确实把孔子从”神“还原成了”人“,可惜这个”人“是个”完人“,他唯一的缺点,也只是”固执“”严格“而已。孔子历史形象中的很多缺点,包括”礼教“等儒家学说中的糟粕,全都给隐去了。这实际上不过是伟人传记式电视剧的另一种拍法,只是披上了古装这层外衣而已。

  不知道是否是因为江苏广电、湖南广电联手参与此剧制作的关系,才让这部剧显得那么伟光正。

  同样是因为剧本呆板生硬的缘故,剧中的人物,也显得单薄片面,甚至变得脸谱化、漫画化。

  比如说阳虎、公山不狃、仲梁怀这三个人,还有鲁国三桓这三兄弟,完全成了功能性的角色,不是阴险狡诈,就是野心勃勃,跟革命戏里的黄世仁差不多,坏得一点特点都没有,还阴阳怪气的,换谁吹胡子瞪眼都能演,浪费了那么多优秀的演员。

  再比如说李耳、季札、子产这些当世俊杰,每个人昙花一现,装一装13,接着就下场了……让我瞠目结舌,不知所对。

  再比如说孔门弟子,除了花大篇幅展现的子贡还有些神采外,子路、子夏、冉有、伯牛,甚至是伯鱼、颜回、曾子,给人的印象还不如《史记》《论语》中的只言片语来得形象鲜明。

  这还是当年呈现出慈禧、李鸿章、袁世凯;嘉靖、严嵩、赵贞吉;杨立仁、楚材、董建昌这些立体多面、血肉丰实的形象的张黎作品嘛?

  所以说,这是一部立意很高,格局不大的作品,一部因主角、剧本二宗罪而沦为平庸的神作。

  另:很多人物的离场台词太出戏了。

  比如季孙氏临死前的台词是:”鲁国若没有我,不知早已有几人称霸、几人称王?“(曹操)

  子路临死前的台词是:”人生五十年,如梦亦如幻,有生斯有死,壮士何所憾?“(织田信长《敦盛》)

  孔子临死前的台词是:”我的《春秋》《诗》编纂已成,无论天地震怒,还是山崩地裂,都不能把它化为无形!“(……奥维德《变形记》序言)

  《孔子春秋》影评(四):生于微末,却一生非凡

  一、少也贫贱 我们讲孔子之前,需要来看他的出身。孔子的父亲是叔梁纥,先祖本来在宋国是很显赫的一支,七世祖正考甫是宋闵公长子弗甫何的曾孙,辅佐过戴武宣三公,而正考甫身居高位,却对待任何事都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目的就是希望别人不要对他抱有敌意而使自己莫名的掉进各个派系斗争中,但是,他没事,他的儿子孔父嘉却作为他所在的政治势力的代表被政敌干掉了。一时显赫的庭门一夜之间被毁,宗族四散逃开,这里头就有孔子的五世祖木金甫,从宋国跑到了鲁国,从此何很多外逃出奔的人一样,除了在姓氏上保有对先祖荣耀的证明,其他的,根本就不值得一谈。 木金甫生下祁甫,祁甫生下孔防叔,孔防叔生下伯夏,伯夏生下了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纥是一个武人,曾经给鲁国立下战功,最终封为緅邑大夫。但是好景不长,孔子出生不久,叔梁纥就逝世了,刚刚复苏的家道也中落了,当然,说这事之前,我们要说孔子的出生。 叔梁纥在娶孔子的母亲颜氏的时候,家里已经有两个夫人了,但是两个夫人的子女生下来,只有孔孟皮,庶出的长子,不知道怎么跛了一只脚的孔子的哥哥。在春秋那个时代,任何有残疾的子嗣,本质上说会被别人看不起,认为这是家中有什么过错导致的。或许就是因为这一点,叔梁纥才会着急再取一个。但是关于叔梁纥和颜氏的资料太少了,我们不清楚,只知道是叔梁纥以高龄娶低龄的颜氏,而这个少妻最终,给叔梁纥诞下了一个健康的孩子,就是仲尼丘。仲尼丘三岁的时候,叔梁纥就去世了,而自己的母亲是身份地位不正的,因此仲尼丘也没能够参加父亲的葬礼,并且最终和长兄孟皮一起随母亲居住到了曲阜阙里。 离开緅邑的孔子,没有任何可以称道的出身,他只能和母亲过着清贫的生活。大约七八岁的时候,孔子为了生计,就不得不去干一些农活,以至于后来发出一句“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的话。这是孔子的第一段人生

  二、有志于学 颜氏应该和孟子的母亲是一样的,从小记得给他们讲他们先祖的荣耀,不然,作为后世的子孙,他们也不会志于学,因为当时的学与不学,完全就是两个概念。年少的孔子长到十五岁的那个年纪,做出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选择,志于学。家族的荣耀,远祖的显赫,父亲的伟大,这些都是藏在孔子心里的重担,他需要自己去奋斗一个出一个身份,一个足以扛起这些的身份。而在当时,唯一的路途,是学而已矣。但是命运对他下一波的打击随之也来了。 两年后,孔子的母亲死了,是因为清贫和对家务的过度操持导致的劳累死的,这个是一个对孔子的打击。这意味着孔子此后要和哥哥相依为命了。母亲死了,孔子需要安葬自己的母亲,他的想法就是让母亲和父亲合葬,可是他不知道父亲的葬所,孔子就干出了一件在当时看来也很超常的事情,披麻戴孝的跪在十字路口,以问父亲的葬所。 终于,一个赶车的挽父知道这件事,告诉他的母亲,这位老太太为孔子感动,亲自带着孔子去他父亲的葬所。最后,父母合葬的事搞定了。孔子就在父母身旁筑庐守孝,兼以读书。三年期满之后,孔子说,古代没有在墓上起坟种树的先例,可我是一个要奔波的人,要是不起坟不种树我就要找不到父母的葬处,于是孔子做了历史上第一次起坟。 三年的孝期满了,孔子回到了曲阜,这一年恰好季氏飨士,孔子学略有小成,且自己本来就是大夫之子,他也去了。可是季氏的管家阳虎不让进,他说,我们季氏大人飨士是请士人来,你算什么东西?孔子听完以后(没有见史籍记载孔子的反应)就默默退回去了。身为志于学的士的他在等一个机会。 三、初入仕途 孔子在鹿鸣宴事件之后,还是在乡里刻苦读书,一直到了娶妻的时候。这个时候,鲁国和宋国交好,宋国来使恰好问鲁公叔梁纥的事,并主动谈起这是宋国没落的宗族。于是在两国的相互促进下,由鲁国主持,宋国协力,由孔子娶一位宋女,亓官氏 ,也就是孔子的糟糠之妻。一年后,这位妻子替孔子生下了孔子的长子,这件事被鲁公很重视,特地给孔子送了一尾鲤鱼表示庆贺,孔子认为这事是值得纪念的,于是特地将儿子取名鲤,也就是我们看到的。

  孔子经过这样一件事,总算有了一点认可度。于是不久,就被季氏委任为管理仓库的官。管理仓库是一个肥缺, 历任或多或少都会做假账以中饱私囊,但是到了孔子这,他一方面处理日常事务,一方面将所有账目进行从新整理。结果怎么样,没有明确记载,但是不久季氏就委任他做乘田,管理牛羊。 春秋的时候,牛羊是个大事,关乎祭祀的时候三牲好不好。孔子做了乘田,这属于提拔。做了乘田之后的孔子,改进了当时畜牧的办法,结果年终献祭的时候,季氏家所奉上牺牲最肥硕,这给季氏争了光,好好秀了孟氏仲氏一把。季氏很高兴,赏赐了孔子,并继续委任他做乘田。但是,孔子是不会满足这个小职的。 不久,郯子来访问鲁国,孔子趁机向他求问了关于官制的事,这也是韩愈师说里头关于孔子师郯子的典故由来。郯子之后,齐景公和晏子聘问鲁国,据说期间还特意召见了孔子。总而言之,孔子声名鹊起了。另外在这个时间段里,孔子做出了对中国文化及教育极其重要的一件事,开私学。 说到私学,不得不提到孟僖子。这位孟氏家主,在不久前出访楚国,楚国敬重鲁国是保存周礼的国家,特意问礼于鲁国国君,结果当时出去的鲁国代表团没有一个人能答问的, 僖子认为这是耻辱,回国不久,鞍马劳顿加上年事已高,病了,临死前,嘱咐两个儿子一定要拜在孔子门下学习,这两位就是孟懿子和南宫敬叔。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孔子已经因懂礼而出名的事实。 在齐景公和晏子离开后不久,鲁国发生了内乱,鲁昭公出奔于齐,孔子也舍弃了官职,一同出奔于齐。到此,孔子生涯里第一次出仕就结束了。 四、出奔于齐 逃到齐国的孔子,因为之前和齐公晏子的相交,所以很快就得到了齐公的礼遇。但是,这样子的礼遇只是对于一个宾客门客的礼遇,限于当时齐国的内政,孔子作为一个外人,和亲近齐公的人,在齐国政界人士眼里,多多少少不愉快,后来一度传出有人要谋杀孔子的传言。因此不久,孔子还是回到了鲁国。 在这个由鲁逃齐再归鲁的阶段,孔子的主要任务就是开门授徒,很多人也是这个时候成为孔子的徒弟,比如端木赐,冉求。并且这一段时间里,孔子除了授徒讲学,还十分关心国内国际政治事件,对很多人做了不少中肯的评价。 值得一说的是,这一段时间是鲁国内政的敏感期,阳虎把持了季氏的政权,所谓的陪臣执国命让孔子对前景有所忧虑,他将这一段时间作为韬光养晦的时间,闲余时间就和弟子一起编订教材。想来,这段时间,夫子也是快乐的吧! 五、再度出仕 夫子想闲,可是有人不愿意让他闲。阳虎把持了季氏的政权,他想找一个人来帮助他,这时候他看见了当年被他骂过的孔子,于是他就去见孔子,请他出仕。孔子不见。阳虎没办法,于是馈豚(馈豚是一种礼仪,受馈者必须登门拜谢馈者)。孔子见到如此,只好打听阳虎何时不在家,然后去登门拜谢,孰料在路上两人相遇了,阳虎就趁机用指责的方式说孔子逃避现实,孔子随口敷衍,但是最终恪守一个读书人的本分。 之后等到阳虎之乱平定,孔子随后趁着被征召就出仕(我就是不认阳虎你这个乱臣贼子,你咬我啊)。先任小司空,主管鲁国的城市建设工作。在其位谋其政是孔子的信条,他工作期间勤勤恳恳。期间,并随鲁定公去夹谷与齐国会盟,不使鲁国在会盟期间有屈。随后不久调去管理中都,任中都宰,差不多是中都市的市长,治理中都很有成效,于是随后升任大司寇,调回曲阜,主管鲁国的司法工作,结果鲁国大治,鲁国大治之后,孔子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匡公室,于是他着手准备“堕三都”。 季氏因为有阳虎之乱,成为第一个同意的人,仲氏因为当时公山不狃尾大不掉也同意,孟氏随了大流同意。于是堕三都开始了,公山不狃果然叛乱,孔子因为老早预料到,所以立刻就平乱了。堕三都进行了一半,结果身为孔子学生的孟懿子,在家臣公敛处父的教唆下,违逆堕三都的主张,并且由公敛处父主手,把另外两家也教唆反水,让孔子的堕三都的计划因为这么一个欺师灭祖的徒弟失败了。随后不久,孔子被褫夺实权,定公为保全自己只能不理,三桓则是对其不屑一顾。 当然,鲁国在孔子的管理之下,一片大治的态势还是有的,为此,齐国担心自己旁边这位邻居强大起来是自己吃亏,于是给当政的送去了宝马香车美人奇珍。果然,当政的失败于糖衣炮弹的攻略。这时候,孔子已经十分伤心了,处境也不好,弟子们都劝他不要再当政了,而孔子说要等等。 终于,孔子等到郊祭,却没等到分赐的祭肉,这是当局对他的否认,终于他失望透顶,踏上了最后的路------那最富传奇色彩的历程,周游列国。 六、周游列国 孔子离开鲁国是伤心的,他走的时候甚至都仓促。但是,幸好,还有一批跟随他的弟子。身为一个被祖国抛弃的人,哪里知道那个地方是容身之所呢?幸好,有弟子安排,孔子先去了卫国,暂居在弟子子路的大舅子家。卫灵公听说孔子来了,特地召见了他,并按照他在鲁国的俸禄每月给他发生活费。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是放之历代都成立的道理,孔子这样的厚遇,令一些卫国当政者不满,扬言要杀了孔子,孔子没有办法,仓促之间离开卫国。期间,郑国的子产去世了,孔子很伤心。 离开卫国路上,孔子路过匡城,被匡人劫持了,据说因为孔子长得像阳虎,而阳虎对此地的匡人又有过不好的来往,于是他们把孔子扣留了,这是周游列国过程中第一次如此直接的面对死亡。不过在搞清事实之后,匡人就放行了。

  既然在楚国不被重用,楚昭王死前不久,孔子就离开了楚国,沿陈国,宋国到了卫国,这一次,孔子要打算回国了。“世家所记子贡使吴事”,应当是孔子使子贡回鲁国探视情况,恰逢吴国索缯,季康子乃使子贡之吴,才勘定此事。 这时候卫国表面安静,内部却各个政治势力相互暗斗,孔子早已厌烦。再加上鲁国动乱中孔子的弟子展现风采,冉有趁机向季康子建议请回孔子,季康子驱逐了一批小人,终于颠簸流离十四年后,一身疲惫的孔子回到故国。 七、退政于鲁 孔子回到鲁国,早已对政治失去了热情。任何国家的征召他都推辞了,他所要做的事只剩下“述而不作”的述了,他要将先人的思想传下去。于是,他收了第三批弟子,将私学事业推上了历史的第一个高峰。 但是不幸的是,回国不久,他的独子孔鲤去世了。孔鲤是个孝子,谨守“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古训,一直在家里照料事务,侍奉母亲。老年丧子,是老天对这个老爷子的第一次打击。 孔鲤死后不久,颜回也去世了。作为孔子最看重的传人,颜回之死,似乎是老天要断了这个老爷子的学术传承,噫!天丧予!天丧予!不仅仅是哭颜回的事,还有对自己这个要传承思想的使命有所担忧,甚至颜回死了,夫子有一种绝望了。 颜回死后不久,子路也死了,死于卫国内乱,但是这个弟子死前,谨恪教诲,君子死不免冠,堂堂正正的赴死。孔子听到这件事,倒掉家里所有的肉酱来祭奠他。 这些接二连三的打击,早已让这个伤心的老人步入了绝望,他一病不起,自知大限将至。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他的贤内助妻子早已经在他周游列国的时间里先他而去了,留给他的,是一方浅浅的墓,我每次都试图设想这个男人是不是也会在心爱的女人的墓前面前流泪,但是我总是得不到答案,大概,一者爱之深,一者愧之切,我是无法体会的。故国三千里,离别十四年,寂寞对浅墓,谁人解空弦? 八、哲人其萎 哀公十六年夏天,孔子的精神好了一些,从内室移出,坐在门口晒太阳,眼睛一直注视着远方。过了不久,一个黑点出现在他眼睛里,那是远行回来的子贡。孔子看着子贡走近请安,流着泪对子贡说:“赐啊!你为什么回来这么晚!”于是流着泪唱到:“梁柱断了,泰山崩了,哲人要枯萎了!”过了一会儿又说到:“昨夜我梦见夏人在东阶接受祭祀,周人在西阶接受祭祀,殷人在两柱间接受祭祀。我就坐在两柱间,我的先祖是殷人。” 这次,子贡没有在出去,亲自侍奉老师,七天后,作为一个从底层向上凭着正道不借助任何政治势力赢得各个诸侯国尊重的、一个满怀理想又遍尝理想破灭滋味最后还是不放弃自己理想的、一个为了思想能够流传下去而诲人不倦的 ,在弟子眼里如同亲生父亲般的孔子,安然死在自己的卧室里,就好像平平常常的睡去一样,只是这一次,他不用承受风餐露宿的磨砺,忍受冷眼相待的敌意,遍尝理想破灭的绝望,颠簸流离的疲惫的滋味,也不用再提醒自己需要吃生姜来暖胃。他只是安然的睡去,他太累了,他只是需要休息。 孔子睡着以后,鲁公亲自吊唁这位宿儒鸿儒伟儒,哭的像个孩子一样。子贡替夫子安排着诸位弟子服心丧。然后一个人默默的守了老师六年庐。他还记得,当年那个和他诗书论道,谈笑风声的时候,那个至真至性的像父亲一般的老师。 而在子贡结庐后不久,那些思念老师的弟子,纷纷来到这里定居,授业,传道;一如当年,夫子在杏树下,对待他们那样。

  《孔子春秋》影评(五):《孔子春秋》日版DVD即将发行!

  《孔子春秋》再不能在内地电视台播出,日版DVD就要出版了。

  发行消息:

  DVD1 全盘10张碟今年(2015年) 7月2日发行;

  DVD2 全盘9张碟 今年8月4日发行。

  参看亚马逊日本和HMV日本。

  =====================

  孔子春秋 日版DVD 预购网址

  亚马逊日本

  DVD1:

  DVD2:

  ~~~~~~~~~~~~~~~

  HMV日本

  DVD1:

  DVD2:

  《孔子春秋》影评(六):择善而固执

  剧集讲述了孔子从生到死、由凡而圣的历程,从19集开始渐入佳境,此前主要交代历史背景和孔子家世,稍乏味,自子产去世、孔子醒觉开始渐入佳境,因为那也正是孔子三十而立的重要阶段,他开始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凡事敏而好学,人人皆可为师,而且无论世人如何非议、排挤、讽刺,他依然择善而固执,不改初衷。

  他一生心系苍生,投身大道,恢复礼乐,碰了多少壁,吃了多少苦而依然安贫乐道,让人钦佩。他超卓的精神让俗世对他的一切咒骂揶揄都显得不足挂齿,因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他晚年的悲苦让人心痛,夫子归鲁、获麟绝笔部分让人潸然泪下,感佩他的伟大,心疼他的凄苦,概叹他的生不逢时。

  然而,怎样才生而逢时呢?两千余年,王朝更迭,儒学几经兴废,他都首当其冲,“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诚哉此言!

  但是作为剧集,本片配乐违合,是减分项,老妆较差,下雪的场景很假,而且被滥用;尤为重要的是,少正卯形象太扁平化,有被丑化的嫌疑,历史上的少正卯是有才学有声望之人,而本片却将其矮化成一个自私自利的宵小之辈,当然可能是为了剧情需要,但在少正卯作为历史角色,又被编剧涂成了小丑。

  《孔子春秋》影评(七):孔子留下的精神

  孔子出身于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徵在生下孔子。孔子的伟大思想与母亲有很大关系。 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身处乱世,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但在治理鲁国的时间里,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其中有很多为各国高官栋梁,又为儒家学派延续了辉煌。 现在看来,孔子的性格确实偏激执拗,但也能理解当时他为恢复周礼,禁止酷刑,实现人类的小康社会、大同世界的伟大中国梦所做的努力。孔子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他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直到晚年返回鲁国,可他归而不隐,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进行文《春秋》的整理工作。 从《孔子春秋》中感受到,我应当学习孔子钻研学问的严谨态度,以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一个有学问、正直、光明磊落、对国家有用的人。

  《孔子春秋》影评(八):剧评

  5月份经网友的推荐开始观览此片,两个月来忙里偷闲,于今天上午终于一集不落地看完了。 然而,与之前大部分人的交口称赞相反,我为这部电视剧感到遗憾。 与市面上光怪陆离的国产剧相比,《孔子春秋》无疑是一部精品之作。这部戏的摄影、表演、布景、道具、服饰都极尽精雅,看得出是花了一番苦心的。编导在叙事设计方面也别出心裁,以孔门弟子对先师的追忆为视角,以孔丘从小到大的经历为主线,两个时空之间来回跳跃,形成文本内部的对话性,使得整部戏张弛有度,并且荡气回肠。 然而,对于古装剧大宗师张黎而言,这部戏的水准远远不够格。 孔子是流芳千古闻名东亚的“大贤至圣文宣王”,张黎则是古装剧乃至国产剧导演第一人,这两人在穿越千年面目相对的那一刻,本应激荡而出惊心动魄的烈火霹雳,光耀四野、响彻九天。不幸的是,《孔子春秋》充其量只算是一撮精致的二踢脚,滋呲哔啦地响了一阵儿,仅此而已。 张黎曾坦言,他在接手《孔子春秋》时,倍感压力。我们可以理解他的感受。孔子这个题材,拍得好的话,那可以追根溯源探寻神州华夏两千五百年道统的精神渊薮;拍得出了岔子,那导演就得背负上数典忘宗有辱先哲的“汉奸”骂名。更何况,无论拍的好不好,《孔子春秋》一出世,就势必要承受无穷的争议和口水——显然,这一切都与张黎的低调作风背道而驰。 从结果上看,黎叔已经尽心尽力了,《孔子春秋》延续了他精雕细琢、鬼斧神工的镜头风格,不要说与电视剧相比,即便是与电影相比,《孔子春秋》的视听语言都堪称是先锋的。事实上,若不是有黎叔惊才绝艳的镜头语言,我或许根本没有耐心把这部片子完整地看下来。 原因有二,一曰演员,二曰剧本。 先说演员。《孔子春秋》配备了极其强大的卡司,比如王学圻与小宋佳,比如孙淳,比如刘鉴,比如张志坚,比如倪大红,连出场没几集的老子,都是请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的院长来客串的。阵容不可谓不强大。 但是,本剧的男一号,男主角,也就是孔子的扮演者,朱刚日尧先生…… ……我真不知该说他什么好 这么说吧,在我有限的观影史中,朱刚日尧先生的演技就算不是最差的,至少也是倒数前十。诚然,他的眉目与孔夫子的画像不无肖似之处,可这憋屈的演技与气质,去演孔鲤都够呛,怎么敢挑大梁演孔圣人啊! 当然,我们可以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孔圣人也是人,说不定还是个貌不惊人的人。夫子自道:“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再加上周游列国累累若丧家之犬,所以一副工农子弟兵的形象也不无可能。但朱君的演技也太让人捉急了些,在长达三十八集的表演中,他的表情不超过三种(微笑、咆哮、痛哭),别说是跟王绘春、周润发这些老前辈比较,即便是作为电影学院期末作业小品表演,这种水平也是不合格的。不知道向来以对表演要求严苛著称的张黎导演,在面对这个怎么都调教不出来的男主演时,是抱着怎样一种心情…… 朱刚日尧是白族人,在出演《孔子春秋》男一号之前,只演过一部电视剧的配角。据制片人说,为了避免给观众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才在孔子一角的选择上大胆启用新人。但毫不客气地说,这一选角失败得一塌糊涂,若不是后期请赵立新老师进行配音,这个孔子根本没法看。 同样是青年演员,周一围的子贡,袁文康的少正卯,都很精彩。尤值得称道的是周一围对子贡的诠释,恂恂儒雅、温润如玉,又带点儿商贾的油滑气,让人压根认不出他在《绣春刀》里还演过流氓气十足的丁修。 事实上,在《孔子春秋》这部戏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刘鉴老师饰演的齐景公。编剧把齐景公塑造成了一个昏聩好色之君,形象十分单薄,但一经刘鉴老师的表演,简直是化腐朽为神奇!大家可以细细品味一下齐景公与晏婴、孔丘的几场对手戏,在一般情况下,齐景公的双眼都是半阖半张之间,头微微昂起,双手笼着袖子,佝偻着身子,说话略带些漫不经心,底子里却透着股君王的傲慢与威严。而气急败坏的时候,齐景公须发飘动,挥袖顿足,甚至声线在因急躁而尖促的同时,还掺杂了灰败喑哑! 要知道,齐景公一角原本是敲定让黄品沅(《人间正道是沧桑》里的范班长,后来在《孔子春秋》里演晏婴)来演的,结果后来晏婴的演员因故离职,才让黄品沅顶晏婴,刘鉴老师顶齐景公。临危受命,还能奉献出教科书般的表演,不禁让人叹为观止。 演员说完了,再说剧本。我认为,《孔子春秋》一剧未能臻至化境,完全要归咎于剧本的缺陷。 一言以蔽之,《孔》剧剧本的缺点在于:浮光掠影、走马观花。 《孔子春秋》的编剧是张挺,他最近的一部作品更有名气,那就是…… 《道士下山》…… 《孔》与《道》在剧本结构上有惊人相似的缺点,那就是情节碎片化、断裂化,每一个故事都是片段性地呈现出来,零零碎碎,前后根本衔接不起来。 平心而论,编剧的态度还算认真,起码用心研究过相关史料,对孔子、老子、端木赐、南子、三桓等历史人物都有独到的理解。剧本也创作得很工整,每一集的内容比较紧凑,不像大多数注水剧那样不讲良心。但无论如何,剧本也仅限于“工整”而已,基本上就是把历史情节磕磕绊绊地复述出来,一板一眼、呆板生硬,没有丝毫的灵气。要不是有黎叔的摄影撑着场子,完全就流于俗套了。 是编剧想象力匮乏,不会开脑洞吗?显然不是。编剧的脑洞开得蛮大的,比叔梁纥、颜徵在跨越生死阶级的凄美恋情;比如孔丘、阳虎、少正卯义结金兰,三人还为一个“小姜”争风吃醋;比如少正卯做接盘侠喜当爹…… 所以,不是编剧不会开脑洞,而是脑洞开得太烂俗。市面上言情戏那一套牛黄狗宝屎尿棍,一股脑儿全给用上了。到了该开脑洞的地方,比方说”受教老聃“”诛少正卯””子见南子“”受困陈蔡“”编删诗书“,却又老老实实地平铺直述起来。 可以看出,编剧是用力而没用心,许多戏剧冲突塑造得幼稚而又拙劣。前一幕三桓或者少正卯想出一条奸计,下一幕转眼就被孔门弟子三下五除二化解了。刚有人对儒家学说提出质疑,孔子三言两语就嘴炮得对方哑口无言了。在情节和逻辑上,根本不具有信服力,更不具有戏剧张力。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剧本刻意营造出一系列的戏剧高潮,愣是搞出了种种迷之感动,莫名其妙地自我煽情起来。比如说颜回之死,颜回这位最能继承孔子衣钵的高徒,在之前数十集中几乎一点戏份都没有,结果一出场不久就死了。紧接着就是哀乐大作,朱刚日尧一把鼻涕一把泪大喊回啊回啊,搞得很催人泪(niao)下的样子,折腾了足足大半集。整部剧活脱脱像是为了表现孔子的伟大而刻意编排的独角戏,显得孔子因“必须伟大”而伟大,让观众因“必须感动”而感动。 诚然,这部剧确实把孔子从”神“还原成了”人“,可惜这个”人“是个”完人“,他唯一的缺点,也只是”固执“”严格“而已。孔子历史形象中的很多缺点,包括”礼教“等儒家学说中的糟粕,全都给隐去了。这实际上不过是伟人传记式电视剧的另一种拍法,只是披上了古装这层外衣而已。 不知道是否是因为江苏广电、湖南广电联手参与此剧制作的关系,才让这部剧显得那么伟光正。 同样是因为剧本呆板生硬的缘故,剧中的人物,也显得单薄片面,甚至变得脸谱化、漫画化。 比如说阳虎、公山不狃、仲梁怀这三个人,还有鲁国三桓这三兄弟,完全成了功能性的角色,不是阴险狡诈,就是野心勃勃,跟革命戏里的黄世仁差不多,坏得一点特点都没有,还阴阳怪气的,换谁吹胡子瞪眼都能演,浪费了那么多优秀的演员。 再比如说李耳、季札、子产这些当世俊杰,每个人昙花一现,装一装13,接着就下场了……让我瞠目结舌,不知所对。 再比如说孔门弟子,除了花大篇幅展现的子贡还有些神采外,子路、子夏、冉有、伯牛,甚至是伯鱼、颜回、曾子,给人的印象还不如《史记》《论语》中的只言片语来得形象鲜明。 这还是当年呈现出慈禧、李鸿章、袁世凯;嘉靖、严嵩、赵贞吉;杨立仁、楚材、董建昌这些立体多面、血肉丰实的形象的张黎作品嘛? 所以说,这是一部立意很高,格局不大的作品,一部因主角、剧本二宗罪而沦为平庸的神作。 另:很多人物的离场台词太出戏了。 比如季孙氏临死前的台词是:”鲁国若没有我,不知早已有几人称霸、几人称王?“(曹操) 子路临死前的台词是:”人生五十年,如梦亦如幻,有生斯有死,壮士何所憾?“(织田信长《敦盛》) 孔子临死前的台词是:”我的《春秋》《诗》编纂已成,无论天地震怒,还是山崩地裂,都不能把它化为无形!“(……奥维德《变形记》序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