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芋虫》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芋虫》观后感10篇

2018-07-02 03:3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芋虫》观后感10篇

  《芋虫》是一部由若松孝二执导,寺岛忍 / 大西信满 / 河原萨布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芋虫》观后感(一):真实的,往往最引人深思

  为了乱步所以看的这部电影。

  首先是真实。影片头尾处穿插的史料无不体现了中日战争、美日之间争端的一些血淋淋例子。被强奸的妇女普通老百姓、大男子主义的日本男人、为了躲避参军而装傻的农民、那些因战争而变得病态士兵将领……没有规避任何事实,而是将其毫不隐晦地展露出来。

  当这个被称为“芋虫”的男人从战争中保命而归,他的四肢早已与躯体分离,他的喉咙也已失声。正如大家所想,这样的人生与死又有何区别呢?从他迷乱的眼神里,你可以看到他正在试图寻找存在的一些意义,他让自己女人拿来他的勋章,看着自己的荣誉,以及自己被报道的文章,他强烈空虚感似乎被填满了些许,然而这些依旧不够。一个曾经有着强烈控制欲,甚至会打老婆的人,一下子成为了那个要被照顾,被“控制”的人。一个连吃喝拉撒都已经无法自理的人,恐惧空虚是被无限放大的。他希望能够通过做爱来填满自己一时的痛苦,然而,这不仅仅只是一时的,而且还会引发起战乱中,他对妇女们做出的毒手,因此可以看见,他在影片后段和妻子做爱时,是痛苦不堪的,所谓现世报吧。

  这个男人在从开头,到结尾,唯一一次笑过,就是在得知日本战争又一次胜利时候

  而说到片中的女人,有着懦弱、隐忍,甚至是病态的性格。她痛恨丈夫对她的打骂,同时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在这样的传统束缚下,她又屈从而逐渐习惯这样的方式,而习惯一旦形成,性格便会随之扭曲。当丈夫四肢残缺地归来,她一时无法接受。慢慢地,开始为他打理生活,照顾起居满足他的需求。然而,他的无声无息,没有任何回馈,甚至到后期的痛苦,都使女人更加厌恶和厌烦。她带着她那隐忍已久的不满,一通发泄出来,然而这依旧改变不了性格上的屈从,她注定是个为别人而活的女人,因此她还是努力地要去爱自己的丈夫。

  影片最后,男人撞门而出,艰辛地用自己的身体,挪动到湖边,短暂停留,结束自己的生命。此时,战争终于完结,女人在田里干活,得知消息之后,乐开了花。她并不知道丈夫已死,这是一种心理依托的失去,也是一种解脱相信,后者可能会多一些。

  《芋虫》观后感(二):芋虫

  我想这个电影吧不说他的政治倾向,这种感觉我喜欢的,除了结尾时说日本战犯们是为了大日本帝国而死这点让大多数中国人都不舒服外,整个电影就是一部虐恋电影啊,一个还有些姿色的日本妇女,看着岁数也不小了,但风韵依旧,家里有一个无手无脚的丈夫,但是能吃能喝还不傻,整日不是吃饭就是想和老婆做,幽静的小山村,大宅大院,屋外还有还有小河夏天知了叫个不停,春天樱花烂漫的,秋天稻穗随风荡漾,试想这样一位战神经历了残酷的战争,如今回到家乡,有贤惠的妻子照料着,况且性欲也并没有丧失,邻里间对他也是一副膜拜入神的表情,可谓悲惨荣耀关键是让人浮想联翩的是电影中欲言又止的情爱片段,我看的不知是删减了还是本来就如此,那些含蓄点到为止的片段后面,是怎样的一种肉体上的交流啊,难道妻子对这样一个军神肉块丈夫没有一点抵触,而饱受战争摧残的丈夫又有着怎样变态的性欲要求,这些我都没看到,但是可以想到,男下女上位的做爱方式如果表现出来肯定让这部电影增色不少,然后在这种变态的性关系中找到精神寄托导演就不要讲什么军人国家荣耀那些狗屁了,反而让这样一部反映人类欲望的好电影在结尾倒人胃口,变成吹捧日本军国主义,反应日本本国普通百姓的战争痛苦的正统电影,不偏激,也不小众,非要往宏大里讲,浪费了一个非主流电影的好题材啊。

  《芋虫》观后感(三):《芋虫》:慢慢蚕食掏空你

  《芋虫》:慢慢蚕食掏空你

  何谓“芋虫”?所谓芋虫指的是蝴蝶与蛾子的幼虫中没有刺的那种,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毛毛虫。以“芋虫”作为片名,暗喻有三:芋虫象征着片中四肢俱残仿佛一个肉团的男主人男主人妻子以凌虐芋虫般畸恋毫无抵抗能力的丈夫。男主人的精神被芋虫——丑恶的战争罪行梦魇所慢慢蚕食掏空。

  出征时,光鲜靓丽,回乡时,让人作呕。这团肉就是在侵华中侥幸没死掉的“军神”——一个截去四肢、半边脸烧伤、耳聋嘴哑的废人。尽管已经成为怪胎,却依然有着旺盛食欲和性-欲(芋虫也做欲虫解),这一恶心的怪胎形象是非常契合日军在侵华时的人物形象。兽性,丑陋,残缺,非人类。

  怪胎在华夏残暴妇女,在入伍前家暴妻子,这些欠下的帐如今在“衣锦还乡”后得到一一清算。在华夏残暴妇女的闪回印记成为怪胎的梦魇,纠缠折磨着他。在入伍前遭受家暴的妻子如今也从体下位逆转变成体上位,不再怕他,变被动做-爱成主动报复,“你性-欲强,就让你在性-欲中崩溃!”

  作为一部政治大体正确,反战的电影,本片对战争的控诉力度显得太过刚猛粗糙,无法给人切肤之感,无代入感,很难触发对战争发自肺腑反思。但作为一部日本老人拍摄的侵华反思电影,一部只拍了十二天,只有十几个工作人员拍摄完成的电影,本片的水准也只能到此为止了。

  本片根据江户川乱步的同名短篇小说改编,在片中出演怪胎的妻子的寺岛忍凭借本片表现拿到了2010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的最佳女演员奖,也算是在世界范围对反思侵华战争留下了一笔。

  2011-5-3

  《芋虫》观后感(四):唯有痛苦无情色

  《芋虫》的导演是号称日本情色电影大师的若松孝二,故事又幻化自以变态内容招牌的江户川乱步的小说,也难怪各网站在推介这部影片时煞费苦心想出的“左派情色电影”这个标签,也可能是绝无仅有的了。影片中是涉及到一些情色内容,女主角寺岛忍也有全裸镜头。但是……

  寺岛忍饰演的茂子身下的是什么?芋虫。所谓芋虫者,指的是蝴蝶与飞蛾幼虫中没有刺毛的那一种,换言之就是没有毛的毛毛虫。茂子从迎回了从战场上归来的丈夫久藏,村民们膜拜着这个被称为“军神”的男人,但是对一个农妇来说,却只意味着她面对的是一条肉虫,没有四肢,烧伤的脸如同恶鬼,什么也听不见,也不能再说话,剩下的唯有旺盛的食欲与性欲。在最初的虚荣过后,茂子还能留下什么?只有无尽的痛苦,无法解脱的痛苦。只到有一天,茂子发现这条肉虫还有用,那就是她可以利用他的“军神”称号,从村民们那里为自己换来实惠,比如最紧缺的食物;再么就是她终于可以为昔日遭受的家暴出一口恶气,愉快收拾过去总是打骂自己的丈夫,作一回家里的主人。茂子并不懂什么国家战争的高深说法,她所做的就是能让自己的痛苦得到稍许的转移。大道理说战争在破坏人类生活的同时可以使人性迷失,看着这一幕充满变态感的场景,若松孝二在痛斥战争,这是影片的主旨

  以对那场战争的反省态度不同而把日本人划分成两类,右翼自不必说,左派的说法如果抠字眼尚可以勉强成立,但至于情色二字,看完《芋虫》就免了吧。对于茂子而言,她不明白战争是为了什么,眼前触手可及的事情难道就是为了奖赏她一只贴满荣誉标签的肉虫?而对于久藏来说,肉体已经基本被毁灭,精神也被丑恶的战争罪行梦魇慢慢蚕食掏空。若松孝二在《芋虫》中塑造了“军神”久藏,却没有一丝笔墨描写他的“战功”,萦回于久藏脑海中的回忆,就是他冲进已成废墟的房舍中,强暴被侵略国的年轻女子(若松没有点明是哪个国家,但明显是在中国),闪回的是那女子痛苦的眼神。看似战争是在别人的土地上进行,但若松同样的反省是,发动战争国家的人们也没有好日子过,久藏是一个代表,茂子更是一个代表,去不去前线都是一样的。据称因为《芋虫》的直白性表现,这部影片在日本国内遭到了不少非议。从这一点上看,以中国人视角,加上反战影片(或者强加上“左派”的说法)标签,当不为过。

  充溢影片的主导情绪就是痛苦,即使看到茂子和久藏做爱的直接镜头,也不会改变这种情绪。想看三级片的人就不要抱有幻想了,这根本不是情色电影,而是若松孝二用江户川乱步最变态的小说为蓝本,来讲述最不变态的道理---战争是魔鬼。而涉及到性的内容,时年38岁的寺岛忍奉献了最出色表演,她那鲁钝的面颊和略显壮硕的身体,没有美艳没有风情,看机器般的女人和一条肉虫搅在一起,欲望之车早不知到了天边何处。看到《芋虫》的标签,人们可能会像看到裸体的女人,判定它疑似充满情色;然而静下心来看完《芋虫》,结论却很清晰,这里毫无情色,只是一个被榨干了血泪的女人在倾诉战争带给她的痛苦,貌似很变态,但若松孝二会大声说:我不变态,是战争太变态!

  《芋虫》观后感(五):反战是一个方面

  电影是好电影,不过为什么不用胶片来拍呢,感觉像拍电视电影,战争场面也是处理的太粗糙了;少了江户乱步中的玄幻色彩,更有现实性了,只不过叙事有点拖沓,日本电影叙事风格总是感觉不是很紧凑,感觉导演好像是在嗑药,给人一股怪怪的感觉。

  反战只是一个方面吧,就日本人千百年来承受的天灾和恶劣的环境,以及他们与生俱来忧患感,他们要是能够反省对外战争才怪呢,历史上他们只是耍流氓成功而已。

  男主角最后自杀,不排除是因为日本战败了,更多感觉是因为是从以前的强者变为了现在的弱者,由以前的施暴者变成了现在的玩物;而妻子由一个以前被压制的对象变成了施暴者,失去四肢的丈夫虽然让人恶心绝望,但是作为军国之妻她又不得不接受,她仍然是一个被压迫者,但是她却可以私下里对这个没有四肢不会讲话的玩具任意侮辱,以获得心灵快感.

  要是导演能用点心拍一下感觉会更好。

  《芋虫》观后感(六):在黑暗中坠落。

  在黑暗中坠落——电影《芋虫》赏析

  文/周奕兵

  ①生命初期,我们在母体内被羊水包裹,可能人最初感受是内部的温暖。我们的皮肤感觉到疼痛温度眼睛感受光和色彩;我们用双脚行走,在天地之间奔跑;用手来劳动制造工具; 我们的声带振动、发出声音学习语言、与外界交流。还有嗅觉味觉听觉,我们可以从许多侧面感受来体会世界的形态,世界逐渐变得完整丰满。 我们通过经验动作神态,对客观存在的物体有自己的评判标准

  大致上,人们了解世界的经验基本如此。也有少部分先天即丧失了某些能力,比如无法讲话,通常来讲哑是伴随着失聪出现的,当然也有声带受损的情况。因为无法用听觉去学习语言,因此很难使用声音来沟通考虑到先天的情况,我在想他们对文字的体会可能是另外一种系统。我们来回想一下这种情景譬如说你在思考某件事的时候事件转换为一种语言的形式出现在脑海当中,甚至有人在思考时,嘴巴会像自言自语一样做着口型。就像我当下写着这篇文章,用拼音输入法码字。文字一定以一种声音的形态从我的喉头震动开始,又借由手指敲击显示在屏幕中。无法想象一个聋哑人是如何思考的,他们想事情的时候文字会转化为其他的什么形态。永远无法了解音乐是什么,主观上看来我觉得这是十分可怜的事情。但天生既如此,我们的场域完全不同。唯心的看,音乐在无声的世界里是不存在的东西,因此无需顾影自怜。

  ②色盲悖论让我感到恐惧,这里说的色盲并非通常讲的将几种颜色混淆无法辨认的情况而是蓝色看成绿色,绿色看成蓝色。那么他如何才能了解到自己眼中的世界与他人眼中的不一样呢?乍看之下似乎是很蠢的问题,有人会说你让那个可怜的色盲患者画一片草地,如果画面一片湛蓝就可以证明他的病情。但你仔细想真的如此么?事实是他依然会拿出我们说的绿色的笔(他通过视网膜看到的颜色是蓝色 ,那个绿色的笔在他眼里也是蓝色的 ,草地也是蓝色的 ,他管这种我们称为蓝色的颜色为绿色)这完全不会给他造成任何困扰小时候的我在报纸上看到这个悖论差点哭出来,我觉得恐惧的原因是,我们给各种颜色命名同时也能够辨认,但却无法确认自己眼里的东西跟别人眼里的是否一致

  ③你碰没碰到过这种事。你躺在床上,左手举着手机。屏幕显示一个女人揉着胸的画面,你右手做着匀速直线运动兴致正浓,突然手机铃声响起,你看着上一秒还是大波美女的手机画面切换成班主任来电通知,你突然陷入贤者模式。你划着手机相册里的情色图片,突然划出一张你老母亲的自拍,你开始从慌张到自我否定、再到怀疑人生。对自我的厌恶呈现一种螺旋上升的趋势,多年之后,老母亲笑容在你脑内仍然挥之不去期待自己变成透明人,我发现我被他人凝视,我变成了他人凝视的对象。我被我母亲的笑和班主任的名字奴役了,这是对我这个主体的自由性和超越性的剥夺。他人即是地狱,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可以很开心,与他人接触时考虑更多的是我在他心里是怎样的、别人是怎样看我的。他人眼中的我成为主体而由我的目光建立起来的那个“我的世界”崩溃了。

  上述的经验也许会让你产生共鸣,或是引发思考。下面进入正题。我想分析的这个故事名字叫做《芋虫》 。芋虫,日文当中指一种蛾类的幼虫,通体无毛,在夏季以蔬菜的叶片为食,害虫。《芋虫》是江户川乱步的短篇小说,后来陆续衍生出以这个故事为蓝本的漫画、电影创作。因为对电影语言及拍摄技巧知之甚少,因此我只从剧情及角色刻画上来对电影进行赏析。

  电影中将故事的年代背景设定在中日战争时期。日本由于大量的征兵导致家庭结构中父亲角色缺失,农活、家务都由妇孺老人来完成。女人们扎着头巾喊着口号,以一种病态的方式送走家中的男丁。故事的开端在女主角茂子的歇斯底里中开始。她从困惑、怅然若失、到意识到事情俨然无力回天时的宿命感。她奔跑于田间、在泥泞中挣扎、她想逃脱,并且用最原始的姿态咆哮着。变成这样是在她见到被送回家的丈夫之后,她无法确认眼前看到的是可否称之为人的东西,她的丈夫在战争中失去双臂、双腿、声带受损无法讲话、半张脸的五官由于烧伤粘连在一起。茂子如何也想不到朝思暮想盼回来的竟是这样一个东西,他活着又并非活着。长久的盼望化作泡沫,不能分担自己任何的劳作,今后的日子会更加辛苦。哪怕丈夫生死未卜自己也能依靠着美好的愿景活着,而现在茂子只能一步步走向地狱。

  你可以很直观的感受到茂子心态上的变化,已变为肉虫的丈夫被村里人誉为战神,茂子摸着丈夫军服上的勋章告诉自己是战神的女人,她活在村里人的赞美中,想象着自己是一个恪守妇道的女性。渐渐地茂子也不去务农了,她不胜其烦的每天将丈夫穿着整齐,佩戴好勋章将面容可怖的丈夫放在推车上,推着他走遍村子的街巷。村人会停下手头的工作鞠躬敬礼,茂子在受人敬仰的目光中微笑、点头致意。

  故事没完,但我先换个角度说明,丈夫的内心是怎样的,他又何曾想以这副姿态活着。虽然头脑已不清醒,但他很明显的羞于见人,他没有手脚、不能讲话,向妻子抗议只能通过吐口水的方式,微弱,无效。作为丈夫的尊严早已消失殆尽。在作为战神被人供奉的过程中,村里的傻子一把拿下他头上的军帽,他气的颤抖,但反映出的效果,微弱,无效。即使身披战神的名号他也知道自己已经不配做人了。正文前的部分就是关于我对感官的思考。他无法表达并且依靠别人来维持生命,充其量可以算是一块儿能思考的肉虫。这样一条肉虫能感受到的只剩下味觉和性欲,因此他极度需求这两种官能上的刺激。战争年代无论如何也食不果腹,即便吃掉了妻子的那部分也得不到满足。夜深人静,望着天花板陷入无尽的空虚之中。性的方面就更复杂了,起初丈夫乞求茂子与自己做爱,但没有手脚自己处于很被动的状态,不仅无法得到满足反而觉得羞辱。小说部分的侧重点在于描写茂子迷失在一种奇特的官能体验中,茂子把丈夫当作一个有思考能力的性玩具,将战神压于身下,通过把玩、物化丈夫来获得快感。小说中妻子刺瞎了丈夫的双眼,使丈夫与世界仅存的联系更加减少,得到更充分的物化。茂子在丈夫的眸子中察觉到自己的罪行,即前面提到的他人即地狱,丈夫坚毅的目光使茂子的罪恶感累积,她开始反省同时又害怕反省。

  丈夫在茂子身下体会到的羞辱,让他回想起战争时自己侵犯过的中国妇女(这是电影区别于原著自由发挥出的部分),现在角色互换自己遭受凌辱,曾经的自我催眠已经无效。他了解到自己并非战神而是罪人。因此他在盛夏即将过去的午后,茂子外出务农,自己如同一条芋虫,不停地翻身、旋转,坠下楼梯、滚出房门,最后滚入井中结束了自己可悲的生命。

  《芋虫》观后感(七):火光熊熊 焚尽一切

  反思战争的片子。片头烈火中人的兽性的嘶叫和片尾死亡人数的黑白字幕交织的是一副末日图景。然而片子交代的却是‘军神’妻子的心路和惨淡。更多的是那些看不见得伤痛只在烈火熊熊和灰白的图景中遗落在历史的尘埃中。

  日本国民性中包含了若水和哀物。但这部电影中,主要突出的是火,而火则昭示了战争形态下异化了的人格。

  因为之前对导演的名气无甚了解,于是简单定式了电影形式。观影中,当推进到肢躯不全的久藏要求做爱时,就觉得这电影又落了俗套,怎么日本人表现异化心灵时都是通过性呢。按理说,一个如此人从战场上退下来,值得表现的地方有很多,怎么着墨点又落到了性上面。战争中的性都是兽性的。如此而来,作为一个心理片来说还行,但若是表现战争就落了下乘了。但当久藏看见油灯的灯光癫狂时,便明白了导演的深意。片头,就在一片熊熊烈火中,几个日本兵在在燃烧着得房屋中强奸中国妇女,交织的画面最初以为就是合成的,事实上正是在这样实际的火中燃烧着人的兽性,然而久藏等依然没有吸取教训,其残存的兽性通过导演的安排倒成了其妻子茂子的梦魇,并最终演变成了其妻与其矛盾爆发的发泄点。

  片名就叫芋虫,应该是一种毛毛虫。真的很让人恶心,但也正是导演臆想时毫不留情的地方。在地上扭动身躯纠结的前行,裹满毛毛身下只散发着浓重性的荷尔蒙气息,毛毛虫甚至不配叫兽,不过是裹藏在荒草角落里的一团肉,是潜伏在人心的阴暗。这种交织着变态和阴郁的想象不得不让人感到毛骨悚然。

  电影着墨点最多的是久藏的妻子茂子,最初激烈的反应,到沉醉于军神妻子的荣誉中,再到不甚其烦的种种磨难中。在电影中导演通过茂子的唱歌缓缓表现着这一变化。应该就是代表了大多数战时日本女性的形象。

  总的来说,导演在有限的篇幅了,把战争的诸多问题都有涉及。但也正是较短的篇幅,让很多表现流于形式化,比如就一傻子有反战意识,着墨不多,倒显得有点刻意了。但或许点到为止就是导演的意图。短小精悍,言简意赅。

  很多人说看到了变态。名导演选择问题的切入点依然不能免俗啊。或许是吧。日本人考虑问题思维方式的确有他们一套。就想接近片尾时,冲天而起的原子弹蘑菇云涤荡的也许仅仅是广岛和长崎,但心理的核辐射却像幽灵一般嵌入了日本人的国民性中,事实上身居岛国的尝试着发泄而不能,最终异化的是自己的灵魂。

  电影的最后是处死日本战犯,画外音的质问可能冲淡了电影关于战争兽性的定义,而唤起了日本人的民族性。族内同哀的同时是兽性的回落和人性的回归,这几百处死的人代表日本受到了惩罚,为几亿日本国民赎了罪。这种倾向倒不是危险的,而是深思的。有人说是日本的军部一手导演日本的侵略战争,于是处死这部分军部的首脑们,便还清了大和民族的清白,但电影中是明明白白的显示了在后方的妇女们在战争思维熏陶中如何的狂热,包括主角茂子在生活中已然把把战争荣誉当成了人生的最大精神食粮,而只在最后,因为战争而造成的家庭磨难中,才真正意识到战争的愚蠢。而这样的痛骨铭心是不是每个日本人都有的体会呢,显然不是。时至今日,多数日本人还把恶行昭彰的战犯当成英雄供奉在神社里膜拜,正是电影最后质问中呈现的受迫害者情愫而表现的民族性作祟。我们应当看到导演的客观和嘲讽。虽然如此,但此刻的我不无悲观的想到,现在讨论战争的对错和非人性似乎不应景了,我们个人所处的位置很大程度上已经决定了每个人的立场。普世标准和民族性不可调和。

  不管怎么说,这是反战电影。而反战的态度是我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和世界公民中在特定情况下因该取舍的问题。

  《芋虫》观后感(八):慾蟲電影觀後感

  《慾蟲》是日本推理始祖江戶村亂步寫於1926年的短篇小說。

  看了05年電影《亂步地獄》短篇作品《苧虫》, 電影宣稱把亂步不可能拍成電影的奇異文字搬上銀幕, 導演佐藤壽保留了原文情色, 大膽以[愛得極端]為題, 改了丈夫四肢不全、 面目全非原因; 女主角束起高髻, 穿上現代藍色連衣裙, 不是大戰時期農村婦人的樸素打扮, 模糊了時代背景是導演強調的加插要旨可以適合任何時代, 愛得太盡太偏, 不論外表再漂亮, 衣著更入時, 加在至愛的截肢, 只是據為己有的貼服寵物。

  原作夫婦名字是順永及時子, 今作導演若松孝二改了夫婦名字: 軍人丈夫稱黑澤, 妻子稱茂子, 導演有意擺脫作者初版想寫殘廢丈夫與健全妻子奇特的交歡, 以及性虐待的片段, 礙於當時這樣的意淫構思不為廣大讀者接納, 作者不敢超越當代的道德防線尺度, 軍權也是萬萬不能開罪, 所以初版沒有描述, 老導解放了原文難言之隱的段落, 以開宗明義的肉體交合詮釋壯年失意軍人的強大性索取挽回男性尊嚴。

  殘廢軍人是妻子的負累, 村民託付的神祇, 他們奉獻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的莊稼予不事生產。然而, 軍神是他們的頂禮膜拜。茂子煮好了村民慨贈的營養豐富食物, 經湯匙把食物送進黑澤嘴巴, 肉粥米飯是村民汗水掙來的, 粒粒皆辛苦, 掰開見血汗, 軍神吞吃養生活命的糧食, 轉化無窮的性慾是剝奪了農民的耕種收穫, 電影暗示了侵略他國, 奪取豐富資源的軍國主義耗盡農民所耕所得, 日本利用自稱的資源短缺主因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軍神在家吃喝睡覺做愛, 未能沙場殺敵、姦淫婦女, 光看著日皇裕仁伉儷合照、頭版報導的英勇戰績, 以及三枚代表軍階的懲章是懷愐過去出征前站立廣場臉容堅貞的向妻子、村民敬禮的為國捐軀, 可是國志未酬, 妻子赫見一副半邊炸毀臉孔的不成人形肉塊, 衝出家門到插秧河床的自盡不果後要接受照顧軍神的使命驚喊撕破了攤坐塌塌米的雙目無神, 不能自由活動, 不能在中國撕牙舞爪強姦婦女的淫獸。

  丈夫縱使截肢, 看見了貼身服侍的肌膚磨擦, 嗅到了農地作業的汗香, 慾念不能把持, 他用牙齒扯下妻子褲子繩結要求敦倫, 妻子以女上男下的體位滿足夫君, 她控制節奏, 有主導權, 不再是那個遭受健全丈夫毒打的怨婦, 她包辦丈夫的食慾、性慾。 大呼萬歲的禿頭白痴拿下了他的軍帽, 令端坐廣場中央, 接受眾村民歌功的軍神大感受辱; 軍神不想穿上軍服坐在木頭車, 然後妻子拉動出外看著她插秧, 自己不事生產的靜坐, 不明不白的戲弄, 以及強來的出外, 丈夫十分恨自己的無能, 他大口的吃, 補足體力, 他用傳統的男上女下性愛體位征服妻子, 舌頭替代手臂愛撫她, 男權不能維持久遠, 他只能吞噬妻子食物的份表達僅餘的權威, 她用村民送的數個雞蛋在軍神的臉砸碎, 妻子厭惡弄權的丈夫; 村民厭惡日漸不利的戰爭, 妻子不理丈夫意願, 強行要他做愛, 她恨惡的表情是當日軍神高高在上強暴婦孺的自身感受, 丈夫不要性, 後悔當年暴行, 男性權力瓦解。戰爭末期, 婦女模擬軍人刺扎以草編織的假人; 身體孱弱的弟弟因為男丁不敷戰爭需索參軍是戰敗的徵兆, 身為妻子要求不高: 她在山坡碰到邊抬起樹木邊唱歌的精壯青年, 強而有力的手臂是丈夫沒有的, 她要的是丈夫的擁抱而已。

  原文是短篇, 主要場景是屋內, 作者表達的是男人沒有手腳, 只要一息尚存, 慾火可以燃燒, 女人是他的洩慾, 改篇了的影片加了導演的反戰意識, 白痴披上了嫩紅的櫻花長衣, 笑看戰敗國, 日本國花遭到了莫大的羞辱, 戰爭, 只是一班瘋子才會發動的狂暴行徑。

  atrick Chan寫於2011年6月18日

  《芋虫》观后感(九):粉红老导演的无力批判

  影片拿下了去年柏林电影节的最佳女主角奖,同时入围《电影旬报》2010年十佳影片,照理说,再怎么浪得虚名,终归还是有可看之处,然而比起2007年的《联合赤军实录:通往浅间山庄的道路》,这部电影的水准实在是差上了一大截。若松孝二批判得越用力,他就把短处和弊端暴露得一览无遗。如果试举一例子,《芋虫》批判效果之低劣,堪比片中那些火光冲天、鬼哭狼嚎的闪回,话糙理更糙。    我不喜欢《芋虫》,原因就来自若松孝二的战争观,他把批判思路拘泥在简单的因果报应上面,浅显得有些可笑。有人说,便是如此浅显的道理,在日本同样遭遇巨大阻力,犹如香川照之演过了《鬼子来了》,回去便被称呼为“东大败类”。这电影太不容易了,作为中国观众更应该宽容去看待。问题就在这里,如果任何敏感激烈的电影都被拉低至宽容的层面,那么《南京!南京!》等电影同样可以被封为神作——可事实并非如此,主题先行不等于绝对正确。    丑陋是概括这部电影的关键词,丑陋的躯体、丑陋的面目以及丑陋的罪行,它们一同指向了一度盛行、至今不死的军国主义。为了表现这种丑陋,《芋虫》安排了普通女性的意识反抗,寺岛忍摆出了一张苦大仇深的脸,跟《振荡器》一样欲求不满,生活无乐趣。由这样一名对生活冷感的女性来戳穿丑陋面具,确实很合适,但这些依然只是表面文章。在情节上,《芋虫》乏善可陈,人物符号化,性格的扭转、意志的崩溃,几乎所有人都能猜得中结局,那就正如早已发生的历史结局。    性、食物和暴力,在若松孝二自己总结的三个关键词里头,性是一个关键存在。在男性本位的日本,男人在性关系上处于绝对支配的地位。军人变成废人却被尊为军神,受村民围观膜拜。他的性需求和饮食一样不可或缺,面对妻子的不满,甚至愈发强烈,然而他却不得不接受被妻子支配的命运,沦为实打实的工具。但如果这名军人不是犯下强暴中国妇女的罪行,他仅仅是杀了人或者洒过毒气,那么他是否就可以逃脱变成怪物的惩罚。很显然,若松孝二在性上面用力愈多,它并不会让电影因而多出深度,反倒容易沦为一堆噱头。    至于技术层面上,拍摄粉红电影的导演们大多讲究速成创作,恣意随性,而若松孝二是出了名的快,镜头语言上很少有一套套的东西,跟大片场出来的导演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因此,说《芋虫》偏粗糙,那倒也不是冤枉它。    早前两年,《芋虫》有过一个短篇版本,出现在几个导演合拍的《乱步地狱》里面。按照江户川乱步的原意,战争只是一处背景,人物走向全然不同,原故事更注重对人心的挖掘,而非战争时代的猎猎大旗。《芋虫》已经把焦点聚焦在了杀人的战争上面,压制了常人易见的变态,更为激进。所以,仅就《芋虫》而言,无论时代背景怎么变,若松孝二没有变,他依然高举政治的拳头,同时不忘情色电影的本。只是,他真的老了,年轻人也听不见他喊的口号了。【南方都市报 http://gcontent.oeeee.com/6/04/6048ff4e8cb07aa6/Blog/4c7/502449.html】      尾声部分过度滥用闪回和“战争是错误”的历史课毁掉了影片之前苦心营造的氛围。———Leslie Felperin(《综艺》)

  《芋虫》观后感(十):日本帝国的那些劣根性

  中日之间,我相信始终是有一站的,在乎中国的态度和日本的势力。

  每每看到那些曾经发生的历史,作为中国人,总是不由主的排斥。

  你说日本这个小国,能苟延残存到现在是怎么滴,

  说穿了,还是我们国人不断的内需促成了他们的成长。

  日本人,但是还是有让人佩服的地方,

  爱国,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不能比的,

  或许我们只是嘴上说说,但是他们却真心地付出了实际,

  另外他们自己的闭门制造的电子产业,让我们不断的去购买。

  想着那些嘴巴中喊着抵制日货的人们,扪心自问,你家就没撒电器或撒产品是日货么?

  当然日本能这样,说穿了他们还是低能的,民族的劣根摆在那,

  看那小日本的男人,总是武大郎似的模样,女人们总是贤妻良母似的,让人生厌,

  我所希望的是,中国,不要再原地犹豫,前进,也许就是另一迸发的方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芋虫》观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