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缄默》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缄默》的观后感10篇

2022-04-06 03:34: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缄默》的观后感10篇

  《缄默》是一部由邓肯·琼斯执导,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 / 保罗·路德 / 贾斯汀·塞洛克斯主演的一部科幻 / 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缄默》观后感(一):多一星是给蚁人保罗路德的

  看完了这部期待了好久的《静音》,有点失望,没有预期的好看!给四星吧,多一星是给蚁人保罗路德的! 导演打着致敬《银翼杀手》的旗号,却只是学到了《银翼杀手》的皮毛,并没有学到其实质性的东西!电影讲的是哑巴酒保里昂寻找失踪女友的故事,在寻找的过程中遇到了外科医生比尔和达克,而一系列的线索表明比尔成为了里昂寻找女友的关键! 其实这就是一段环环相扣的孽缘,比尔怕前妻和自己争女儿,杀了前妻,也就是里昂的女友,里昂知道真相后杀了比尔,而比尔的基友有恋童癖的变态医生达克则打算杀了里昂,而且给里昂做手术修复了声带,最后反被里昂杀死,里昂带着女友和比尔的女儿生活在了一起! 电影结尾导演说:致敬那些当父母的人,什么鬼?

  《缄默》观后感(二):我*** 一星不能多半颗!

  主线剧情与科幻毫无关系!科幻是什么?是痴汉哑巴追短命翠花的故事吗?科幻的点在哪?致敬用这片子是要把人气活么?CG钱全白花!剧情背景放在60年代美国配点Bobbie Gentry的歌可能还好点!花这么多钱拍出一坨屎!我真的R了Dog!爱情、基情、恋童、残障人士关爱,MD什么问题都想讨论一下,但是呢?Netflix预告片剪那么好看,点进来瞎眼。尤其是最后莫名其妙给人按个嗓子,然后又莫名其妙跟给自己按嗓子的人一起跳河,又莫名其妙把别人弄死自己游上来???小女孩死了爹都不伤心,关心Leo的一B屌造?全程黑人脸!$13.5一个月Netflix为什么各种烂片?RRRRRRRR 一直期待惊喜,到结尾都没看见?就看见了Happy Ending是痴汉哑巴和被恋童癖盯上失去暴力男父亲的无知小女孩在一起快乐的生活??????

  《缄默》观后感(三):难看到静音

  2018年,剧情科幻电影《 静音 | Mute》

  据说这个电影大有来头,各种噱头,各种大牌,好样的。。。这2个多小时的电影,是如此的煎熬。。

  确实看到致敬《银翼杀手》的影子。。只是电影开始的画风和30年后的画风,这哪里是30年的差距啊。。

  女儿控,爱人控,塑料兄弟情。。这都什么鬼玩意啊。。。电影剧情的走向很无聊,人物动机也是很玄妙。。故事讲的乱七八糟。666没毛病。

  (╯‵□′)╯︵┻━┻,编不下去了。这个电影真的没什么好说的。。。 说好的静音呢? 是因为难看到不想说话吧。。。

  -------我是沉默的分界线----

  推荐指数:★☆(3/10分),看了个这么无聊的电影,真的是让人按难不住想骂人呢。

  《缄默》观后感(四):教你看懂魔兽导演邓肯琼斯的烧脑神作《静音》!(智商低于120别进)

  本文是我最喜欢的影评,转载自朋友翻译的英文影评。原文作者要求低智勿扰,依样搬来。

  静音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未来的沉重的情感故事。我很喜欢将mute翻译成静音的初始版本(还有什么缄默,哑巴,像人权纪录片的标题),恰到好处的揭示了这部电影的含义。从艺术表达的角度,静音不仅仅指代哑巴,哑巴是一种个人情感表达无能的状态。而静音是属于彼此交互的领域出现的情感障碍。当你排斥对方,不想继续沟通时会怎么做?点mute键。所以静音这个标题隐喻着并且高度概括了未来高科技症候群之下人们彼此之间的情感隔绝以及试图冲破这种隔绝的努力。

  人类历史长河漫漫,“我本将心付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孤独始终是绕不过去的主题。为什么这样一个故事会发生并且必须发生在未来?琼斯宇宙两部科幻电影迷们先回答这样一个问题:2052年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很多人会立刻说,一个哑巴酒保为了找寻失踪的女朋友,穿越了黑暗的柏林。但是再想深入一层,琼斯宇宙中2052年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惊雷滚滚划破长空的意义。(承接月球的剧情)在月球上采矿的克隆人山姆回来了,并且帮助156个一模一样的克隆人山姆回到地球。从静音中穿插的月球彩蛋可以看出来,克隆人山姆在地球上是被视为解救156条生命的英雄(静音中柏林街道张贴的海报)而出庭作证,指证(也许是真正的始作俑者)——人类山姆的。很明显在这场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中克隆人胜利了,赢得了最起码的生存权。因此2052年对于人类是多么惊心动魄的时刻啊,想象一下从此和克隆人共同生活在地球上。而当他们具有了人类的情感和自我认同的渴望,人类的优势何在?我们会被彻底取代吗?(关于月球剧情的思考)琼斯先生的科幻影迷们相当多也是银翼杀手迷,银翼杀手1的剧情就是关于人类不承认克隆人的权利,组织了专门的武装力量试图对其赶尽杀绝,(不解的是为什么会有人认为静音沿袭银翼杀手1,我一直觉得琼斯先生的两部连贯的电影剧情透露出来的价值观和银翼杀手系列12是正好相反的,比如月球和银翼杀手1,静音和银翼杀手2,接下去详细叙述。)

  再说第二个问题,静音为什么必须发生在柏林。这是一个很隐匿而且迷人的设定。相信大卫鲍伊的粉丝都知道,几十年前他曾经用一场开在柏林墙附近,让东德西德的歌迷都能够听见的音乐会,唤醒德国人民重拾对于情感连接的强烈渴望,开启一场划时代的破冰之旅并最终帮助推倒了柏林墙。柏林墙的诞生是人类近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群体性情感隔绝事件的标志之一。而作为大卫鲍伊的独子,琼斯先生这一部静音,同样意在探讨人类的情感危机和未来高科技主宰生活的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被扭曲的界限和因为不适应而造成的情感断层。其在片尾致敬父亲,十分含蓄的表达了对于父亲的爱和敬意,以及延续父亲曾经从事的伟大的人道主义事业的决心。人性十分复杂,与生俱来同时具有对于进化和崇高的不断渴求,以及与其背道而驰的文明教养下隐藏的毁灭幻想。永远不会只在单一的光明或者阴暗层面运作。而科技的飞速发展激发的是光明层面还是阴暗层面呢?高科技意味着追求更好的效率即必须不断淘汰掉落后者,其实是一种离心力正在激烈的分隔着人们。这正是当今人与人之间显而易见的问题之一,在聚会中满桌的亲朋好友人人都低头看手机,在现实中远远不如在虚拟网络上热络。也许未来科技代替了所有的服务行业,比如静音中的飞行餐,飞行出租车,语音机器人查询的图书馆。在日常生活中人类将越来越缺乏和同类互动的自然契机。现在年事已高的孤寡老人渴望找人说话,每天还可以坐在便利店和店员闲聊。而全世界都在试水无人便利店。经济腾飞的日本消失了一百万四肢健全的中青年,躲在公寓中以便当外卖为生,靠游戏网络打发时间,不工作不外出也拒绝和任何人交流。其中最长的整整与世隔绝了二十多年。(如果有一天一切生活问题都可以躲在被窝里靠按键解决,那样人类会慢慢退化失去语言能力吗?静音的剧情简介里所说,未来的柏林是一个发声困难的城市——人们越来越失去彼此交谈,表达真实情感的机会和意愿。)

  什么是科幻电影的主流氛围和潮流趋势?如果我是一个“政治正确”的科幻片导演,我会这样承接月球的剧情。克隆人头目山姆带领156个克隆人山姆回到了地球,他们因为克隆中不可控因素各自产生了不同的特异功能。他们利用十个变形人山姆混进了白宫和克林姆林宫和环球最高领导人会议,掌握了美国政府最高机密的核导弹发射密码。他们在地球上到处制造传送门,传送去太阳上烤肉,火星上越野竞赛(特斯拉跑车赞助),去水星上海钓,还把无辜的地球人送去月球接着采矿和种植有机马铃薯。这时候英雄站出来了,就是人类山姆,克隆人的始祖和基因材料提供者。他知道自己有一个遗传缺陷可以打败战无不胜的克隆军头领山姆。于是他舍身取义,自告奋勇告别青春期叛逆少女的女儿,去了太阳系某星球进行近距离自杀式袭击。就在克隆人山姆正在试图代表地球向整个银河系宣战的关键时刻,人类山姆阻止了他,这时候他女儿那个不争气的男朋友正好在太空中某处做点见不得光的小生意,俩人碰上小伙子无意中救了未来岳父然后一起逃命登上了MUSK先生的那辆特斯拉开回了地球!对了车里还有香槟巧克力和写给外星人的情书!伴随着大卫鲍伊的歌曲,最终父女俩在门前飙泪相拥尽释前嫌。女儿的男朋友突然那么阳光那么帅的特写,扔掉了口袋里的大麻:“叔叔。”女儿甜甜一笑:“该叫爸爸了!”这里每个情节我都在电影院里看过,彻头彻尾的好莱坞制造。坦白的说这些看多了之后,就会出现网上这种观后感:“为什么里奥作为主角竟然哑巴得那么随便,跌入水里被误伤就一辈子残疾了?导演的思维太简单了!!”那么怎么样才不简单呢?就是在克隆人试图入侵地球的时候,本来平凡无奇的阿米什村民里奥一下子迸发出远古洪荒之力,像罗马战争中那只著名的白鹅一样撕心裂肺的吼出警醒世人的最强音!然后被克隆人大军静音了?!这里我想到一点,网上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里奥要在电影中屡次一口气喝大量的水。其实这是一种心理学疗法,为了治疗他儿时溺水而造成的心理创伤。细节决定这是一部极端精致和骄傲(不解释,就是不解释),需要发掘和思考的电影。——如果在第一幕酒吧中光顾着看美女修长的大腿和性感的抖屁股了,而忽略了好爸爸比尔为了逃避被抓回军中继续服役而正在酒吧收买上司(长官收了比尔的信封之后面露微笑,两人举杯示意),导致后面的剧情衔接不上,怪谁?

  里奥不是英雄,这部静音不是一部英雄电影。真正的英雄是从核导弹爆炸中救出浴缸里瑟瑟发抖的小孩,将恐怖分子从纽约地铁的人流中一枪爆头,吹着冒烟的枪口用有磁性的男低音缓缓念出那句几乎和米兰达警告一样著名的口头禅:“我警告过你,不杀妇女,小孩!!(No Women,No Kids!)”而静音中,里奥是因为在酒吧打架,失手打晕了女招待而被开除的。他从始至终只是一个普通人。看过很多对于静音的评价,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一种,和我的感受完全一样,“不知道为什么偏偏被这个很简单的故事吸引,觉得很治愈。”是啊,这正是导演想要表达的理念之一。里奥代表了人性中单纯美好的面向。他生活方式非常简单,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日子,没有被未来世界错综复杂的意识所污染,正如女主角所形容的那样,“他很和善,我为什么不爱他呢?”女主角失踪了之后,他一直执着的在寻找着,因为他相信爱情,不相信说爱着自己的她会不告而别。而同样爱着女主角并且付出更多物质的路巴,在发现女主角不见了之后,第一个反应是猜疑,怀疑她骗了自己的钱和里奥联合起来玩消失,其间因爱生恨试图勾引里奥不成恼羞成怒,还差点曝光女主角的秘密(有一个女儿)。当路巴在女主角的公寓门口遇见找到这里的里奥之后,发现他真正不知情,又觉得是女主角独自卷款潜逃了。这其中折射出来的是一个极端渴望爱情,为爱付出一切的人,却对于爱情和人性本能的丧失信心。当里奥站在女主角公寓紧闭的大门口,附身研究如何开门时,远处一个妖娆妩媚的身影款款走来,手上提着高跟鞋。灯光下一头金色瀑布似的长卷发,潋滟红唇红裙,让人血脉贲张的完美曲线和胸部,路巴那张化妆得一如女人般精致而疲惫的脸,老练而带有一丝优越感的问道:“想喝一杯吗?”接着抬手一扫指纹门就开了。那一刻他和女主角的关系不言而喻。可以想象地狱从此向里奥敞开了大门,然而他依然寂静无声。这里没有嘶吼,纠缠,砸东西,甚至一个面部痛苦而扭曲的特写都没有。我特别喜欢导演从始至终对于情感的把控和冷处理,让观众的情绪完全不受干扰,就像一个人在雪夜旷野中的湖面上如履薄冰。你内心中有什么,从冰面上就看到什么。记忆里有伤的人会不敢深究,只怕一脚用力踩踏下去,整个人失重再次跌入深渊。

  创伤和治愈是静音始终围绕的主题。里奥不只有儿时留下的身体和心灵双重创伤,在一路找寻失踪女朋友而穿越黑暗柏林的旅途中,他不断的受挫,受到新的伤害,同时也不断撞破别人平静的外表下不堪一击的内在。印证了那一句,谁的记忆不带伤。无论是女主角隐瞒里奥自己有女儿,达克暗恋女主角而她却突然怀孕嫁给好兄弟(他的少女情结也是潜意识中渴望抚平情感创伤的一种体现),还是不断寻欢的大嫖客奥斯华,里奥闯进他公寓去找女主角时看到无数妓女的照片,床上还有一对夸张的性爱机器人,那叫高科技吗?更应该叫真正的空虚寂寞冷吧。所以当里奥被他侮辱妓女的言辞激怒,愤怒的往其嘴里塞纸之后离开,奥斯华被刺激得兴奋得从床上跳起来说:“噢——告诉尼基(拉皮条的),下次你可以来!”这是因为里奥代表的是一种真正的执着,属于鲜活的生命所独有的激情。只有这种活法让人类区别于并且远远的优于机器。纵观本片,里奥并不是唯一静音的那一个。被争来夺去并遭遇双亲惨死的小女孩也一直没有开口说话。她是被爸爸从妈妈和外婆身边强行拉走的,当然心灵也饱受创伤。直到片尾,里奥浴血重生并被手术治愈,而小女孩在从桥上探出头大喊里奥:“你还好吗?”而饱受达克折磨(达克在给里奥动完手术教其说话时输入语言:“求求你停止这太疼了。对不起我杀了你的朋友。”可见动手术的过程中可能一直在用生理疼痛折磨他。)拥有阿米什血统不愿妥协的里奥,终于在情急之下对她大喊:“退回去,很危险!很危险——”看到这里我情不自禁泪流满面。至此主题终于揭开。人与人之间真正的互相关怀,真正的情感可以破冰,结束这静音并最终治愈我们。这就是人类情感无与伦比的力量。印证了片头那句阿米什的格言:有时候上帝为了重新塑造,不得不先融化人类。导演在片尾致敬父亲和养育其长大的马伦,以此献给所有的勇于为父母者,还有另一层含义,生儿育女自我延续的动力和血脉之间与生俱来的情感联结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所以无论是否我们真的会和克隆人一起生活在这个地球上,这是我们真正的人类永远优于克隆人的一点。无论未来科技发展到如何境界,人类无可取代。正好和银翼杀手2相反,后者剧情是围绕着人类试图掩盖克隆人也能生孩子这一令人震惊的即将颠覆世界的消息展开。

  导演对于情感疗伤有一种特别迷人的热忱。无论是女主角爱上里奥,数次被其他人质疑“这么高格调的妞到底看上你哪一点”,还是最终小女孩接到了里奥从桌子上滚过来的木球海马,再看看手腕上妈妈留给自己的手镯,略带酸楚的微微一笑,里奥看着她也笑了,还是饱受质疑的关于达克的“恋童癖”,这些都传达了非常统一的观点,我们渴望被纯洁本真的东西所吸引,因为它们能够治愈我们。达克其实是一个病人,而他的伤痛应该属于永远都无法突围的静音吧。

  本片的背景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值得一提。因为静音是延续月球的设定,LUNAR能源公司作为电影月球里世界第一大公司,在经历了世界范围的能源危机导致的大停电之后,短短时间让沙漠花开,让地球充满生机(来自月球片头的LUNAR公司广告)。但在月球剧情中,该公司为了降低在月球采矿的成本,不惜冒险违背良心又违法,复制克隆人取代真正的工人在月球采矿。试想这样的黑心企业在垄断了供给地球资源之后,我们的地球(不只是柏林)看起来会是什么样子?高耸入云的七星级酒店和空中巴比伦花园?家家都有前庭后院鸟语花香天上人间?当然不会的。就会是像静音中那样,公众场所到处都是LED显示屏,泳池里,洗手间里,购物中心,保龄球馆等等等等,“价廉物美”的虚拟电子美景无处不在。月球拍于2008年,而静音拍于2016年。不短的时间里好莱坞特效技术何止一日千里翻手云覆手雨。而导演依然完全忠实于同一个时代背景的框架,忠于月球片头广告中琼斯宇宙外观的线索提示,让静音中天上飞的只有不多的出租车,主流的交通工具依然是地面跑的汽车,包括好爸爸比尔的霸气侧漏的大越野(采用了自动身份识别和充电系统,在达克购买LUNAR公司自动售货的零食时有电量提示)。因此当将月球和静音连起来一起看时,毫无违和的感觉,非常真实而震撼。

  这些就是我对于静音一些粗略的感受,因为其中太多细节值得琢磨和体会了。每一次看都会有新的发现。那些觉得这个故事的灵感是不是来自于发生在你们小镇上隔壁结巴王二狗手拿大棍抢回女朋友还上了报纸的,我这真不知道从何说起,因此,回到前段,点mute键吧。

  《缄默》观后感(五):数一数片子里月球的彩蛋

  1.开篇Liberty Films 两三秒的背景音乐用的是Clint Mansell给月球做的配乐

  Welcome to Lunar Industries

  2. 25分钟 早餐店的电视机 大多数人应该都注意到了

  数一数一共有27只甜贝 很可爱> <

  3. 40分 Leo被黑哥哥赶出去的时候 墙上是巨幅电子海报 Free the 156

  熊仔在腿特上发过这个图

  4. 40分 场景切到保龄球馆 有个球上是Gerty的标志性微笑

  ·u· 算么?

  5. 还是保龄球馆 滚动标语上写着

  ... lead to short-circuit of Lunar Industries Gerty system ...

  6. Leo来到Oswald家里 电视上在放新闻

  7. 50分 Leo跟踪Nikki

  街景里半个海报

  8. 闪回 这个海报几乎贯穿了整部电影

  可能是因为熊仔太穷了吧。。。

  9. 加油站还是靠Lunar Industries提供的氦3供能的?

  本来对Mute也没报什么希望 只想看看Sam跟柏林夜景(柏林夜景是真的美哇!

  后半程实在提不起精神认真看了 所以就这样- -

  如果有发现更多的彩蛋请告诉我(* ̄(エ) ̄)

  《缄默》观后感(六):静音

  就像一部中庸科幻剧的一整季被塞到了126分钟里。讲述40年后的未来柏林,仍是自《银翼杀手》和《少数派报告》后你已经在无数科幻片里见过的那样充斥着霓虹、涂鸦和广告牌,车子能飞,无人机送快餐,但用来点餐的电话好像自2018年之后没变多少。而且这些设定就是存在在电影里,跟影片要说的事情毫无关系,它要讲的是一个奇怪而失败的“失踪人口谜题”和“康复寓言”的混合。 ……斯卡斯加德演的Leo是个乏味的主角,能定义他的角色是他的哑巴属性,但这个属性没展现出任何东西,反而像给斯卡斯加德下了个他无法驾驭的套。而似乎是为了填补他带来的空虚,路德又把疯狂和讨人喜欢演得过头了,做的所有事情都没谱,不可信,尤其是他变得暴力的时候,不过这片子需要活力。……贾斯汀·塞洛克斯的角色有一个荒谬的、无意义的剧情转折。(摘自slant杂志)

  《缄默》观后感(七):看完影评,我有些愤怒了。

  看完影片之后,我就直接来写评论了。老实说,我一开始只写了一个短评,给了4星评价。

  我然后就开始看影友的观感,甚至于连豆瓣评分都没看(10分制,本片居然4分,相当烂的意思)。

  这一看,我彻底迷茫了:1星,2星满天飞,3星都少的可怜。3星的我就不说了,毕竟这片子的确在我心目中也的确算不上经典,你给3分也许有你的理由,但1星、2星的人真的去看这部电影了么·???

  短评上我也说过了,这部片子说是科幻片,的确有些牵强附会。刨除科幻元素,对剧本本身几乎没有影响,稍加改动,依然是一部完整合理的影片。但是,鉴于此片是导演很喜爱,并且向《银翼杀手》致敬的一部片子,加入科幻元素我是可以理解的(影片的部分场景、色调、拍摄手法同《银翼杀手》相仿,且没有照搬)。所以,不科幻,就是烂片·???你是看影片,还是来意淫,又或者是来看特效的·???

  至于剧情,女主的下落和“发生了什么”,始终是贯穿故事的主线和矛盾点。男主也是通过线索一点点串联故事的发展,只是不能“发声”,你们就看不懂了么·???女主开篇的渲染,和语言,都是在渲染、引发随后的整个故事。整个故事逻辑流畅、合理,怎么就一片混乱了·???

  对于剧中人物,男主,女主,反一号,反二号,各有特色,没有谁是彻头彻尾的“恶棍、垃圾”。主角不说,反一号的所作所为,全是为了女儿和自己,女主的背叛让他愤怒,对朋友大家自己去评判。反二号,········(对不起,刚才写了些,但发现会剧透,所以又删掉了),也算不上不可理解吧·???

  至于写那个影片简介的,也是个脑残的主。什么 “在未来人们连最基本的发声都很难”。沃日你大爷~!

  就这样,一个脑残的人,写的一个脑残的简介,结果引发了一群脑残的评论。

  总之,看完影评后,我很愤怒,所以专门回来修改了评价,我就是要给这个才4分烂片一个 “力荐”。

  另外,引用一下另一位影友的影评:

  -------------------------------------------------------------

  “ 想说

  我知道,打一星两星的人里一定有着大量虚伪的见风使舵者。

  这些见风使舵者摸索着辗转一个又一个的评论区,遇到本身分高的电影,可以看也不看直接打高分,希望越来越高,看到分低的电影,也可以看也不看直接打一星,希望继续烂得连用铲子铲都铲不翻身。

  他们私底下一定对心里另一个微弱的声音大喊过,我愿意,谁能限制我个人的感受,我个人的主观意愿,老子想让它死,就会往烧灼它的火堆里多扔几块柴火,老子想让它红,就会在它身边多放几挂鞭。

  所以当一名导演就只能笑,人人陪笑。哭,独自垂泪嘛。”

  《缄默》观后感(八):Not good enough

  豆瓣和imdb评分都太低了。。。我觉得看2049困的这个肯定都睡着了。plot毫无疑问是有问题的,新的概念太杂太多,又没讲好。感觉此片就像是2049的续集,比网飞的altered carbon更像原著。btw, altered carbon拍的真的让人失望。

  看了很多外网影评,批评这部电影是邓肯的adolescent fantasy, mixed with Guy Ritchie’s “lad humour”, stealing from all the iconic reference points and these witty visual design alone does not a movie make.

  HARSH! 看这话说的狠的!不过作为一个拍了源代码月球的导演来说,可能确实让观众失望了。毕竟大家期待的是Moon cinematic universe——虽然剧中出现了很多moon彩蛋——但在观众眼里还是没能拍好这部片。

  但在结尾,邓肯皮了一下,致敬了David Jones. 让人会心一笑不是吗?也许人家拍这部电影就不是给你们critics看的。就是为了实现一个adolescent fantasy. How many of us have the courage to do that?

  影片从一个哑巴酒保寻找女朋友开始,到最后竟然有了红酒烩鸡之感。让我不禁想象,如果影片真的是顺着这条线走下去会不会好很多?

  一个小女孩,live with a crazy unsteady father who perform illegal surgery with a pedophilia for the mob.

  一个有着puppy eye的哑巴酒保,an Amish. 喜欢画画雕刻,与世无争,却因为女朋友的失踪而stand up against all.

  最后,怪大叔因为小女孩破了mute,发出了声音。这部电影不再mute.

  邓肯,到底是这个小女孩还是这个怪大叔?Maybe he’s both.

  《缄默》观后感(九):一边哭一边写下了这篇吐槽

  我有一种偏见,那就是俗人最好别拍科幻片。这种话说起来过于绝对,而且有种法西斯的味道,容易为人所不齿,所以我一直想要换一种委婉的说法,但是到现在还是找不出更加准确的表达。

  去年《攻壳机动队》真人版上映的时候我曾经这样写道:

  剥掉科幻的壳,美版《攻壳机动队》的内里又是一部宣传友情、亲情、爱情的力量,对强权的反抗,对真相的追求,找寻自我,最终立足于人性高于邪恶,爱可以拯救世界的成长励志大片。在立意上可能比《疯狂动物城》稍高一筹,应该跟《乐高蝙蝠侠大电影》处在同一水平上。

  其实并不是说友情、亲情、爱情、追求自由不好,它们很好,只是有点俗。俗并不是说它们低级,俗的东西也可以很高级,但这种高级的俗坏就坏在它高级——爱情、正义这类东西太高级了,简直是顶级的东西,丢出来,很少有人敢摇头说不好,你要说不好,就有点狼心狗肺,所以许多人一见到这个,蒙着眼睛就拍掌叫好,它就俗了。

  更糟的是,因为知道大家一见这类东西必定拍掌叫好,创作者就费尽心思想往作品里多加一点,再多加一点,事情就变得有点媚俗。这样一来二去,心思总在这种方面打转,格局就不大,如果创作者功夫不到家,作品也不会好看,评价就不高,到头来就会说:世道变了,人心不古——就是在感叹人们都不关心正义与自由了。其实并不是不关心正义与自由,而是觉得片子实在不够好看,仅此而已。

  我这样说没有指涉任何国产电影,也不是说邓肯·琼斯的科幻新片《静音》有媚俗的嫌疑。但就像新浪潮教母瓦尔达对新好莱坞电影《毕业生》的评价那样:“我几乎能想象出主创团队围坐一圈悄悄商量有什么新点子能让电影显得更下流些”,笔者也简直可以想象邓肯·琼斯先生是如何苦思冥想让他角色的命运再悲惨一些,再孤独一些,再有人文关怀一些。

  例如电影名《静音》所代表的主人公哑巴的设定,就让人觉得不够意思。身处在未来世界声色喧扰的柏林城区,冷艳的瑞典男神斯卡斯加德所扮演的哑巴男主Leo在一家酒吧从事酒保的工作。除了《静音》,今年还有另一部关于哑巴的电影,那就是奥斯卡13项提名的《水形物语》,在后一部里,因为哑巴造成的孤独和不被社会接受的种种,几乎直接导致了女主对大鱼怪的惺惺相惜。

  但在《静音》里,男主的哑巴似乎只在打电话说不了话、在图书馆没有办法通过语音搜索图书等场合派上了用场,认真地说,其实是可以删掉的,同样的情况也包括了反派恋童癖的取向设定,对于推动剧情的帮助并不大。

  你可以说那是一种关于孤独的隐喻,是邓肯·琼斯对于信息社会噪音太多,人本身失去了发声的可能,就算发声了也会立即被淹没的一种寓言。可是说实话,这些用不着你告诉我。如果一个设定可以删掉也不影响这个作品,那么还是删掉的好。海明威告诉我们,文章里有太多的形容词,有可能是作者对自己要表达的东西没自信,所以要先弄花读者的眼,当然你也可以写唯美主义的文章,但里面还是有些道理比较好。

  甚至包括影片最大噱头,也是原本最让人期待的一点:“赛博朋克”,跟电影要讲的东西有什么必然联系,也不算明朗。故事的两条线索,一条是男主角在柏林的街头游窜,找寻失踪的女友;另一条是脾气暴躁的美国逃兵想要搞到假护照逃回美国。

  我猜测,邓肯·琼斯是想借赛博朋克的城市景观来表达一种社会底层的图景——混乱、嘈杂、人情冷漠并且有一种无政府的状态。但这个就像马特·达蒙那部《缩水人生》一样,通过把人体缩小的软科幻主题,去谈论种族主义和环境问题,多少让人看了大失所望,觉得想象力匮乏。

  男主角斯卡斯加德曾说看了剧本以后觉得有点像40年代的黑色电影,《马耳他之鹰》或是《卡萨布兰卡》。从不断出入小酒馆找寻爱人,以及逃兵偷渡的主题来看,确实有那个意思——有点悬疑,有点肮脏,若是如此,影片中那惊鸿一瞥的性爱机器人和白眼打手又是什么意思就很让人讶异,只好解释为更多的隐喻(这是在不考虑经费不足或是片长限制的前提下)。

  科幻电影一定要像押井守和雷德利·斯科特那样,探讨玄之又玄的人类命运和永恒未来的问题吗?虽然这又是一种法西斯的说法,但我私下还是有着这种期待的。前些日子去世的科幻小说家厄休拉·勒古恩女士,一生创造了许多头脑实验室,让人们去想象一个没有性别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让人们观察把世界分为绝对的无政府主义和绝对的等级社会又会发生什么;菲利普·狄克和押井守提出了人造人也有人的情感这样一种处境,进而发问:人何以为人。

  都是些难解的谜,他们断然不会造出一种救赎的假象:真爱可以拯救世界、作恶者必将自食其果等等——在特定问题面前,这种结论就显得过于轻飘飘了。

  不太敢看讲真爱的电影,因为真爱无敌,又不是一拳超人,无敌是多么的寂寞。也很怕批判恋童癖的电影,因为恋童癖实在是太糟糕了,你敢说你不喜欢批判恋童癖的电影?你这个禽兽!

  我崇拜邓肯·琼斯的父亲大卫·鲍伊,虽然已经故去,但他的歌声坐在一辆车里,正朝着宇宙尽头飘去呢。

  本文首发巴塞电影APP,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引用、洗稿

  合作、约稿、勾搭请私信~~

  《缄默》观后感(十):教你看懂邓肯琼斯的烧脑神作《静音》(又译缄默)

  本文是我最喜欢的影评,转载自朋友翻译的英文影评。

  静音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未来的沉重的情感故事。我很喜欢将mute翻译成静音的初始版本(还有什么缄默,哑巴,像人权纪录片的标题),恰到好处的揭示了这部电影的含义。从艺术表达的角度,静音不仅仅指代哑巴,哑巴是一种个人情感表达无能的状态。而静音是属于彼此交互的领域出现的情感障碍。当你排斥对方,不想继续沟通时会怎么做?点mute键。所以静音这个标题隐喻着并且高度概括了未来高科技症候群之下人们彼此之间的情感隔绝以及试图冲破这种隔绝的努力。

  人类历史长河漫漫,“我本将心付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孤独始终是绕不过去的主题。为什么这样一个故事会发生并且必须发生在未来?琼斯宇宙两部科幻电影迷们先回答这样一个问题:2052年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很多人会立刻说,一个哑巴酒保为了找寻失踪的女朋友,穿越了黑暗的柏林。但是再想深入一层,琼斯宇宙中2052年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惊雷滚滚划破长空的意义。(承接月球的剧情)在月球上采矿的克隆人山姆回来了,并且帮助156个一模一样的克隆人山姆回到地球。从静音中穿插的月球彩蛋可以看出来,克隆人山姆在地球上是被视为解救156条生命的英雄(静音中柏林街道张贴的海报)而出庭作证,指证(也许是真正的始作俑者)——人类山姆的。很明显在这场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中克隆人胜利了,赢得了最起码的生存权。因此2052年对于人类是多么惊心动魄的时刻啊,想象一下从此和克隆人共同生活在地球上。而当他们具有了人类的情感和自我认同的渴望,人类的优势何在?我们会被彻底取代吗?(关于月球剧情的思考)琼斯先生的科幻影迷们相当多也是银翼杀手迷,银翼杀手1的剧情就是关于人类不承认克隆人的权利,组织了专门的武装力量试图对其赶尽杀绝,(不解的是为什么会有人认为静音沿袭银翼杀手1,我一直觉得琼斯先生的两部连贯的电影剧情透露出来的价值观和银翼杀手系列12是正好相反的,比如月球和银翼杀手1,静音和银翼杀手2,接下去详细叙述。)

  再说第二个问题,静音为什么必须发生在柏林。这是一个很隐匿而且迷人的设定。相信大卫鲍伊的粉丝都知道,几十年前他曾经用一场开在柏林墙附近,让东德西德的歌迷都能够听见的音乐会,唤醒德国人民重拾对于情感连接的强烈渴望,开启一场划时代的破冰之旅并最终帮助推倒了柏林墙。柏林墙的诞生是人类近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群体性情感隔绝事件的标志之一。而作为大卫鲍伊的独子,琼斯先生这一部静音,同样意在探讨人类的情感危机和未来高科技主宰生活的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被扭曲的界限和因为不适应而造成的情感断层。其在片尾致敬父亲,十分含蓄的表达了对于父亲的爱和敬意,以及延续父亲曾经从事的伟大的人道主义事业的决心。人性十分复杂,与生俱来同时具有对于进化和崇高的不断渴求,以及与其背道而驰的文明教养下隐藏的毁灭幻想。永远不会只在单一的光明或者阴暗层面运作。而科技的飞速发展激发的是光明层面还是阴暗层面呢?高科技意味着追求更好的效率即必须不断淘汰掉落后者,其实是一种离心力正在激烈的分隔着人们。这正是当今人与人之间显而易见的问题之一,在聚会中满桌的亲朋好友人人都低头看手机,在现实中远远不如在虚拟网络上热络。也许未来科技代替了所有的服务行业,比如静音中的飞行餐,飞行出租车,语音机器人查询的图书馆。在日常生活中人类将越来越缺乏和同类互动的自然契机。现在年事已高的孤寡老人渴望找人说话,每天还可以坐在便利店和店员闲聊。而全世界都在试水无人便利店。经济腾飞的日本消失了一百万四肢健全的中青年,躲在公寓中以便当外卖为生,靠游戏网络打发时间,不工作不外出也拒绝和任何人交流。其中最长的整整与世隔绝了二十多年。(如果有一天一切生活问题都可以躲在被窝里靠按键解决,那样人类会慢慢退化失去语言能力吗?静音的剧情简介里所说,未来的柏林是一个发声困难的城市——人们越来越失去彼此交谈,表达真实情感的机会和意愿。)

  什么是科幻电影的主流氛围和潮流趋势?如果我是一个“政治正确”的科幻片导演,我会这样承接月球的剧情。克隆人头目山姆带领156个克隆人山姆回到了地球,他们因为克隆中不可控因素各自产生了不同的特异功能。他们利用十个变形人山姆混进了白宫和克林姆林宫和环球最高领导人会议,掌握了美国政府最高机密的核导弹发射密码。他们在地球上到处制造传送门,传送去太阳上烤肉,火星上越野竞赛(特斯拉跑车赞助),去水星上海钓,还把无辜的地球人送去月球接着采矿和种植有机马铃薯。这时候英雄站出来了,就是人类山姆,克隆人的始祖和基因材料提供者。他知道自己有一个遗传缺陷可以打败战无不胜的克隆军头领山姆。于是他舍身取义,自告奋勇告别青春期叛逆少女的女儿,去了太阳系某星球进行近距离自杀式袭击。就在克隆人山姆正在试图代表地球向整个银河系宣战的关键时刻,人类山姆阻止了他,这时候他女儿那个不争气的男朋友正好在太空中某处做点见不得光的小生意,俩人碰上小伙子无意中救了未来岳父然后一起逃命登上了MUSK先生的那辆特斯拉开回了地球!对了车里还有香槟巧克力和写给外星人的情书!伴随着大卫鲍伊的歌曲,最终父女俩在门前飙泪相拥尽释前嫌。女儿的男朋友突然那么阳光那么帅的特写,扔掉了口袋里的大麻:“叔叔。”女儿甜甜一笑:“该叫爸爸了!”这里每个情节我都在电影院里看过,彻头彻尾的好莱坞制造。坦白的说这些看多了之后,就会出现网上这种观后感:“为什么里奥作为主角竟然哑巴得那么随便,跌入水里被误伤就一辈子残疾了?导演的思维太简单了!!”那么怎么样才不简单呢?就是在克隆人试图入侵地球的时候,本来平凡无奇的阿米什村民里奥一下子迸发出远古洪荒之力,像罗马战争中那只著名的白鹅一样撕心裂肺的吼出警醒世人的最强音!然后被克隆人大军静音了?!这里我想到一点,网上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里奥要在电影中屡次一口气喝大量的水。其实这是一种心理学疗法,为了治疗他儿时溺水而造成的心理创伤。细节决定这是一部极端精致和骄傲(不解释,就是不解释),需要发掘和思考的电影。——如果在第一幕酒吧中光顾着看美女修长的大腿和性感的抖屁股了,而忽略了好爸爸比尔为了逃避被抓回军中继续服役而正在酒吧收买上司(长官收了比尔的信封之后面露微笑,两人举杯示意),导致后面的剧情衔接不上,怪谁?

  里奥不是英雄,这部静音不是一部英雄电影。真正的英雄是从核导弹爆炸中救出浴缸里瑟瑟发抖的小孩,将恐怖分子从纽约地铁的人流中一枪爆头,吹着冒烟的枪口用有磁性的男低音缓缓念出那句几乎和米兰达警告一样著名的口头禅:“我警告过你,不杀妇女,小孩!!(No Women,No Kids!)”而静音中,里奥是因为在酒吧打架,失手打晕了女招待而被开除的。他从始至终只是一个普通人。看过很多对于静音的评价,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一种,和我的感受完全一样,“不知道为什么偏偏被这个很简单的故事吸引,觉得很治愈。”是啊,这正是导演想要表达的理念之一。里奥代表了人性中单纯美好的面向。他生活方式非常简单,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日子,没有被未来世界错综复杂的意识所污染,正如女主角所形容的那样,“他很和善,我为什么不爱他呢?”女主角失踪了之后,他一直执着的在寻找着,因为他相信爱情,不相信说爱着自己的她会不告而别。而同样爱着女主角并且付出更多物质的路巴,在发现女主角不见了之后,第一个反应是猜疑,怀疑她骗了自己的钱和里奥联合起来玩消失,其间因爱生恨试图勾引里奥不成恼羞成怒,还差点曝光女主角的秘密(有一个女儿)。当路巴在女主角的公寓门口遇见找到这里的里奥之后,发现他真正不知情,又觉得是女主角独自卷款潜逃了。这其中折射出来的是一个极端渴望爱情,为爱付出一切的人,却对于爱情和人性本能的丧失信心。当里奥站在女主角公寓紧闭的大门口,附身研究如何开门时,远处一个妖娆妩媚的身影款款走来,手上提着高跟鞋。灯光下一头金色瀑布似的长卷发,潋滟红唇红裙,让人血脉贲张的完美曲线和胸部,路巴那张化妆得一如女人般精致而疲惫的脸,老练而带有一丝优越感的问道:“想喝一杯吗?”接着抬手一扫指纹门就开了。那一刻他和女主角的关系不言而喻。可以想象地狱从此向里奥敞开了大门,然而他依然寂静无声。这里没有嘶吼,纠缠,砸东西,甚至一个面部痛苦而扭曲的特写都没有。我特别喜欢导演从始至终对于情感的把控和冷处理,让观众的情绪完全不受干扰,就像一个人在雪夜旷野中的湖面上如履薄冰。你内心中有什么,从冰面上就看到什么。记忆里有伤的人会不敢深究,只怕一脚用力踩踏下去,整个人失重再次跌入深渊。

  创伤和治愈是静音始终围绕的主题。里奥不只有儿时留下的身体和心灵双重创伤,在一路找寻失踪女朋友而穿越黑暗柏林的旅途中,他不断的受挫,受到新的伤害,同时也不断撞破别人平静的外表下不堪一击的内在。印证了那一句,谁的记忆不带伤。无论是女主角隐瞒里奥自己有女儿,达克暗恋女主角而她却突然怀孕嫁给好兄弟(他的少女情结也是潜意识中渴望抚平情感创伤的一种体现),还是不断寻欢的大嫖客奥斯华,里奥闯进他公寓去找女主角时看到无数妓女的照片,床上还有一对夸张的性爱机器人,那叫高科技吗?更应该叫真正的空虚寂寞冷吧。所以当里奥被他侮辱妓女的言辞激怒,愤怒的往其嘴里塞纸之后离开,奥斯华被刺激得兴奋得从床上跳起来说:“噢——告诉尼基(拉皮条的),下次你可以来!”这是因为里奥代表的是一种真正的执着,属于鲜活的生命所独有的激情。只有这种活法让人类区别于并且远远的优于机器。纵观本片,里奥并不是唯一静音的那一个。被争来夺去并遭遇双亲惨死的小女孩也一直没有开口说话。她是被爸爸从妈妈和外婆身边强行拉走的,当然心灵也饱受创伤。直到片尾,里奥浴血重生并被手术治愈,而小女孩在从桥上探出头大喊里奥:“你还好吗?”而饱受达克折磨(达克在给里奥动完手术教其说话时输入语言:“求求你停止这太疼了。对不起我杀了你的朋友。”可见动手术的过程中可能一直在用生理疼痛折磨他。)拥有阿米什血统不愿妥协的里奥,终于在情急之下对她大喊:“退回去,很危险!很危险——”看到这里我情不自禁泪流满面。至此主题终于揭开。人与人之间真正的互相关怀,真正的情感可以破冰,结束这静音并最终治愈我们。这就是人类情感无与伦比的力量。印证了片头那句阿米什的格言:有时候上帝为了重新塑造,不得不先融化人类。导演在片尾致敬父亲和养育其长大的马伦,以此献给所有的勇于为父母者,还有另一层含义,生儿育女自我延续的动力和血脉之间与生俱来的情感联结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所以无论是否我们真的会和克隆人一起生活在这个地球上,这是我们真正的人类永远优于克隆人的一点。无论未来科技发展到如何境界,人类无可取代。正好和银翼杀手2相反,后者剧情是围绕着人类试图掩盖克隆人也能生孩子这一令人震惊的即将颠覆世界的消息展开。

  导演对于情感疗伤有一种特别迷人的热忱。无论是女主角爱上里奥,数次被其他人质疑“这么高格调的妞到底看上你哪一点”,还是最终小女孩接到了里奥从桌子上滚过来的木球海马,再看看手腕上妈妈留给自己的手镯,略带酸楚的微微一笑,里奥看着她也笑了,还是饱受质疑的关于达克的“恋童癖”,这些都传达了非常统一的观点,我们渴望被纯洁本真的东西所吸引,因为它们能够治愈我们。达克其实是一个病人,而他的伤痛应该属于永远都无法突围的静音吧。

  本片的背景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值得一提。因为静音是延续月球的设定,LUNAR能源公司作为电影月球里世界第一大公司,在经历了世界范围的能源危机导致的大停电之后,短短时间让沙漠花开,让地球充满生机(来自月球片头的LUNAR公司广告)。但在月球剧情中,该公司为了降低在月球采矿的成本,不惜冒险违背良心又违法,复制克隆人取代真正的工人在月球采矿。试想这样的黑心企业在垄断了供给地球资源之后,我们的地球(不只是柏林)看起来会是什么样子?高耸入云的七星级酒店和空中巴比伦花园?家家都有前庭后院鸟语花香天上人间?当然不会的。就会是像静音中那样,公众场所到处都是LED显示屏,泳池里,洗手间里,购物中心,保龄球馆等等等等,“价廉物美”的虚拟电子美景无处不在。月球拍于2008年,而静音拍于2016年。不短的时间里好莱坞特效技术何止一日千里翻手云覆手雨。而导演依然完全忠实于同一个时代背景的框架,忠于月球片头广告中琼斯宇宙外观的线索提示,让静音中天上飞的只有不多的出租车,主流的交通工具依然是地面跑的汽车,包括好爸爸比尔的霸气侧漏的大越野(采用了自动身份识别和充电系统,在达克购买LUNAR公司自动售货的零食时有电量提示)。因此当将月球和静音连起来一起看时,毫无违和的感觉,非常真实而震撼。

  这些就是我对于静音一些粗略的感受,因为其中太多细节值得琢磨和体会了。每一次看都会有新的发现。那些觉得这个故事的灵感是不是来自于发生在你们小镇上隔壁结巴王二狗手拿大棍抢回女朋友还上了报纸的,我这真不知道从何说起,因此,回到前段,点mute键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