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四月之泪》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四月之泪》影评10篇

2022-03-22 03:33: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四月之泪》影评10篇

  《四月之泪》是一部由Aku Louhimies执导,Pihla Viitala / Samuli Vauramo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四月之泪》影评(一):转:战争与性本质很相似

  来源:影萍网 作者:影萍

  这部以1918年芬兰内战尾声作为故事背景的影片,有着冷峻清冽的北欧影像风格,镜头画面深邃而静默,人性解读大胆而独到,其中特定境况下几场身体裸露的戏份,更将战争、意志、欲念和人性的对接碰撞适时呈现。

  作为芬兰新锐导演阿库·卢希米斯的第七部导演作品,其架构手法和叙事节奏已然纯熟地道,特别是多种解读的综合运用,如类比、暗示和讽喻。阿库这位景仰同胞前辈阿基·考里斯马基(代表作《十分钟年华老去》、《没有过去的男人》)的导演,对影像风格始终保持着诚挚求真的探究态度,并对不同身份和环境下的人性剖示有着相当的兴趣。

  他的影片总有一些恰如其分的性爱场面,自导演处女作《纵情欲海》开始便是如此,不论激烈还是平静,痛苦还是沉醉,都被呈现得妥贴而必要,毫无故意卖弄之感,反而籍此似在阐述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两性的角力与共存。这部《四月之泪》也毫不例外地探问了性与爱,还呈现出了欲念的多角、多样化,将剧情设置在战争的极端情形下,平添了几重交错的思虑。

  片中男主人公士兵艾罗·哈朱拉(萨穆利·瓦拉莫饰演)和女俘虏米伊娜·玛琳(菲拉·维塔拉饰演)之间、艾罗和军事法官夫妇之间的爱欲纠葛,尤其是影片伊始获胜方强暴俘虏的镜头,都似在揭示性与战争的原始本质是近似的,都源自不断膨胀的欲望和无尽索取的本能,都有着掠夺性和侵害性。而之后的因爱付出和自我牺牲,则让孤儿最终获得了一份关爱和温暖,似寓意——爱和无私奉献才是解决暴力争端和无聊角力的出路。

  艾罗在引渡唯一幸存俘虏米伊娜的途中,后者的试图逃跑,令两人落水,并流落孤岛相处多日,这似乎成了军事法庭法官埃米尔·海伦伯格的“心病”,他不断审视、试探着艾罗,想要从中获得艾、米二人是否孤岛从密的回答,他甚至偷窥女囚,观察她的一举一动,并在审问时积极提及……

  在见到法官之前,艾罗满心以为他会给米伊娜一个公判,“海伦伯格法官是个有教养的人,他是一个作家、人道主义者,他很公平,你能得到最好的审判。”然而初见之时,印象并非如此,除了对孩子温和外,这位作家、人道主义者却总在宣判他人的死,仿佛一个莫大的反讽,难道战争已令他沦为黑心判官,而他对米伊娜又将作何审判?www.130q.com

  在影片进行中,不断在细节处交代了法官的秘密——他偷窥艾、米二人谈话时,眼睛是紧张的;他对艾罗用过的床铺深情抚摸良久;他对自己美丽而具有才情的妻子并不感冒……原来,他不是要和艾罗争女囚,而是要和女囚争艾罗!不仅他对艾罗情有独钟,就连他的妻子比依也对艾罗一见倾心,看来,这个芬兰士兵魅力超群。

  编导借用法官的文人身份,以诵读歌德的诗“夜幕下在荒芜的丛林中奔驰”等词句来暗指艾罗的处境,而艾罗也曾在独行时路遇一只漂亮的独狼,这似在表明,艾罗的人道情怀在彼时军中是孤独的,他很可能因此而走向绝境。同时,这个定格画面像是在提示艾罗,他曾对女囚说过的话,因为法官称女囚为“母狼”。

  法官几次提及了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他、比依和艾罗也曾分别弹奏过,这首早于片中所述战争100多年的音乐经典,在创作之时,欧洲正被拿破仑军队以枪炮横扫的姿态重新划分着版图。法官认为贝多芬在写这首曲子的时候,心里一定想着歌德的诗。“国王想要那个男孩”,法官在暗示他想要艾罗,坐在一旁倾听的比依的眼神变化表明她立刻会意了,“国王让女儿和妻子跟那个孩子玩耍”,比依采取了主动……

  该片还给出了战争中孩子的境况,当艾罗将米伊娜亡友玛塔的儿子艾卡抱上去孤儿院的摇车时,一行泪从小男孩眼中跌落,艾罗劝导,“在那里你会过得好点”,孩子问,“有人会来找我吗?”这个问题令人难过,战争带来了无数无家可归的孩子,他们的人生大多如草芥蝼蚁般被漠视。为了信守对米伊娜的承诺、对小艾卡的承诺,艾罗同意了法官的要求,于是一场该片最大胆的戏码出现了——原来,法官还是个喜欢偷懒省力的攻。

  饰演米伊娜的芬兰80后女演员菲拉·维塔拉,出场时是一副毅然剪掉长发的女战士模样,当只要将身份换为玛塔便能存活,但被问及时,却被她毅然拒绝了。在了解艾罗之前,米伊娜对男人的认知是偏颇的——他们有性无爱,于是她忍受并轻蔑着,并且只要有机会便肆意挑衅,然而法官的拒绝和艾罗的付出,终于换来了她的改变。结尾时身怀有孕的她眉宇间多了些女性的温柔,挽起的头发散发出母性的味道,她还是以妈妈的身份来照顾小艾卡了。

  另外,艾罗的结局可早早预见,他在认真望向米伊娜的一瞬间,便决定了他的宿命,芬兰影坛生力军萨穆利·瓦拉莫胜任了这个有表演难度的角色。而得知盼不到爱人回还的法官的绝望自悬,再次说明纯粹的“同”总是痴心而专一的。法官此生最后一张照片拍摄于死尸堆,即将和那些曾被他宣判死亡的人烂在一起,而之前的刑场留念,他都是以胜利的姿态站在尸体旁的。

  《四月之泪》影评(二):《四月之泪》:不仅仅是杜撰的感动

  在文艺作品的范畴内,几乎所有动人的爱情故事骨子里都是悲剧。相比喜剧和正剧,悲剧故事更复杂,于是也更有张力。这种强大的张力对人的情感冲击的后果便是感动。但戏剧性的传统悲剧,它的优点是戏剧性,缺点也是其戏剧性。戏剧性强就意味着编撰的成分多,除非是看《哈姆雷特》这样的经典,不然一部新的传统性质的悲剧是很难打动人的。

  早已参透了这点的导演们都是聪明的。具体的做法就是把杜撰的爱情故事放在一个悲剧性的历史事件当中,这样可以大大的增强其真实感。这就是为什么一部《泰坦尼克号》能够骗了全世界的眼泪。

  再说回到这部《四月之泪》,它的整体构架和《泰坦尼克号》几乎是一致的。导演把这部混杂着同性间和异形间爱情的故事放在二十世纪初的芬兰内战当中,这与《泰坦尼克号》的做法可算是异曲同工。一个是战争,一个是灾难。而且主题也是一样的。虽然做法相近,可是能有这样的构思就实属不易。此外,《四月之泪》的情节要比《泰坦尼克号》更有说服力,因为电影中同性异形间的感情环环相扣,让故事情节更显张力十足。

  女俘虏玛琳和她的女战友一样没逃过白军的先奸后杀,幸运的是她没被打死,不幸的是她又被白军士兵阿罗抓回。阿罗是个正直的人,执意要将玛琳送军事法庭审判,而不是将她打死。押送途中两人打斗翻船,只能暂时栖身孤岛。两人的爱情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故事进行到这里情节还比较简单,如果电影仅仅是描写一种对敌对状态下的个人情感,倒也未为不可。不过,接下来在军事法庭发生的一切才是电影最精彩的环节,也是导演和编剧功力的体现。

  军事法官埃米尔的所作所为让人感觉一头雾水,摸不清他的动机所在,直到全片结尾才让人恍悟。法官没有直接判处玛琳死刑,而把她关在监狱里,还伺机偷看她洗澡,给人一种垂涎玛琳美色的感觉。但在玛琳主动投怀送抱时,法官却是一把推开。再后来,法官主动把自己的妻子献给阿罗,然后和他温情的跳舞。此时,法官的同志本色才初见端倪。之前法官对玛琳的种种举动完全是对情敌的窥探。法官对阿罗的感情纯洁而且执着,就像他的死那样的决绝而动人。

  电影《四月之泪》完美的将同性恋和异性恋的美好情感串连在一个故事中,是电影最成功的闪亮之处。而其中对人性的压抑和矛盾的表现也毫不逊色。如果说,导演阿库·卢希米斯是一个聪明的导演,那是不公平的。聪明之外,他还有大智慧。

  《四月之泪》影评(三):站在死亡废墟上歌颂爱与美

  什么是好的电影,几个镜头出来就可以让你想哭。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那么细腻动人。电影的本质,就应该是浓缩的时间的精华。

  男主角真傻,可怜见的,被女囚用枪砸了两次,念念不忘军事法庭、公平审判,战争的事情怎么会有什么公平呢?女囚有天夜里在他睡着时有机会杀了他,不过没动手。他不如早些被女主杀了,然后女主逃跑照顾小男孩。结局倒是一样的,只是省下后来那些孽情冤业了。

  他真够没用的,那女囚连叉鱼都比他强。

  那么荒凉萧索的画面,还有这些几乎不笑的角色们,却奇怪地让人感觉他们内心的炽热汹涌。是如此冰冷的环境逼得人燃烧自己来温暖自己吧!

  男主是个纯洁天使加越看越帅型万人迷,他奇怪地多情,奇怪地吸引着身边的人对他产生依恋;从女红军到军法官到小男孩,杀伤范围挺广的。作为一个白军战士,你不要这么多情!

  怎么会有这么美的画面!士兵男孩与一头幼狼在冬日的阳光下对视。

  连法官妻子都要来引诱他,绝倒!

  两个男人跳舞的画面有够诡异!

  那法官就是一个行为艺术的主!上个吊还要叫摄影师摆椅子。

  死亡与落叶。鲜活有欲望的生命与一堆腐败的死尸。

  男主强大,不仅安慰了军法官,还让法官妻子怀了孕,对别人爱的需要有求必应,他就是男版的爱神!

  战争留下了一堆孤儿,包括死了父亲的和不知道父亲是谁的。

  结尾一幕幕黑白照片没有画蛇添足!

  内战、枪毙、乱葬冈!都是中国人很熟悉的情景,中国还有句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四月之泪》影评(四):半夜观影胡言乱语

  开头活脱脱一部<倚天屠龙记>的芬兰版,男主角既然与女俘虏在孤岛上产生感情,何以当其投怀送抱只以接吻对之,继而跑出屋外DIY解决生理需求?若言其有处女情节似又不妥,莫非因女囚早前被己方官兵奸污,若自己与其同房则亦有禽兽之恶感?然其为好美色之伪君子乎?盖与女囚朝夕相对一周之久坐怀不乱,而与法官娇妻眉目传情即有浴室之欢.法官头发造型颇似希特勒,有龙阳之好,与美艳妻子结婚一年而郁郁寡欢,提审女囚不为趁机揩油,而只关心男主角是否童子功被彼女所破,女囚自脱衣裳目惑之,手抚摸其要害致其勃起,终推托之呵斥之.末了法官终得偿所愿与男主角有床第之欢,其面对老婆与男主角偷情,似乎更伤心的是那男的被自己老婆破了处,又变成一同志电影乎?

  《四月之泪》影评(五):战争让人扭曲

  观后:因为芬兰,因为战争与人性的剧情,我看了「四月之泪」。且不论战争胜负与正义与否,光就剧情本身来说,这是一个人性扭曲的故事,而故事中的人,无论是士兵哈朱拉、女俘米伊娜,还是法官海伦伯格都是悲剧中的角色,让人感到战争的残酷,人性的可怕,在不屑主角们的种种作为的同时,又不得不给予他们深深的同情。因为是战争改变了他们,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人是盲目的、弱小的、无奈的,甚至是扭曲的。哈朱拉为了营救米伊娜不惜放弃自尊接受法官的一夕爱抚,米伊娜为了逃生不惜利用哈朱拉对她的真情唆使他满足法官的要求,海伦伯格由一个良知的诗人变成了邪恶的法官,一切都源于战争,就像北欧的冬日清寂孤冷,只是到了片尾才一切归于平静和释然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