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流亡的故城》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流亡的故城》的观后感10篇

2022-03-22 03:34:2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流亡的故城》的观后感10篇

  《流亡的故城》是一部由吕美静执导,西川 / 唐晓渡 / 文昕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流亡的故城》观后感(一):待会补充

  看了一半 真觉得非常可怕

  少女追求光芒 追求纯粹 所以追求诗人

  但太纯粹 太干净 太纯洁 太真实 就是太恐怖

  美的巅峰就是死亡

  我说不出

  现在觉得如果人年纪大了 还是油腻一点好 好色的嬉皮笑脸的 起码有点生活气息

  你知道像顾城这样 已经是个成年人 善恶分明的像个孩童 他的心他的灵魂都还是小孩 可孩子不能用语言把他看见的想得到表达的完整

  可顾城可以运用他成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来描述孩子看到的感受到的世界

  他没长大 他没忘了他身体里的小男孩 这就很可怕 正常人的世界不会接纳他 他是艺术品 只能存在最高最高的

  哎 终归是最美的东西也最脆弱 最阴森可怖...待会再写

  《流亡的故城》观后感(二):这的确是一个折磨人的问题

  这的确是一个折磨人的问题:爱情过去,我们剩下了婚姻;革命过去,我们剩下了政治;诗过去了之后,我们剩下的是诗坛……一个精神的创造力过去了的时候,剩下的可以说是一具尸骸。那么这个时候怎么办?

  这是诗人顾城的纪录片《流亡的故城》开篇之语,以前的我并不喜欢诗歌,偶尔附庸风雅地看看宋词,除此之外觉得其它年代的诗仿佛都是无病呻吟之态,直至昨夜观看了这部纪录片,才深深地感受到了诗的魅力。

  要我说,这部纪录片做得相当有水准,片中截取了顾城生前诗歌中的精华片段,以《鬼进城》这首组诗为主线,展示了顾城的一生。这位有着孩子脾气的诗人的每一个生活片段,就这样天衣无缝地嵌入在这首诗中,浓缩而不乏凝练。与其说是纪录片拍得有水准,倒不如说这位诗人的一生本身就像一部波澜壮阔的诗篇,一小篇一小篇的诗,堆砌成了一座永恒的长城,让世人景仰。

  顾城,像来自另外一个极其干净的世界,他的诗一尘不染,你甚至嗅不到一丝烟火味。当一群鸡在我眼前咯咯咯地走来走去时,我觉得这再寻常不过了。可是对于在激流岛上养鸡的顾城,他却能有这样的感悟:“鸡的世界与人世无别/只是少点文化/不相混杂/小鸡无知多动/母鸡琐碎/公鸡尴尬虚妄/与人一样/等级森严/一代代鸡如此近似/真的像百年孤独/只是有的在春暮忽然透出清净的玉色/把人看呆了/每一代都有这个瞬间/优雅、平静、淡红的冠上有火焰。”寥寥数语,却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思考。相比之下,我觉得自己或许只是一桩没有太多思想的木头罢了,虽然心里也填满了东西,但却只是些纹理重复的木质纤维。而他的心里装的永远是一股流动的灵性。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有灵性的人,他的童年是在禁锢思想的文革中度过的。缺乏自由的童年使他很早就已经洞悉了生死。五岁的他躺在床上望着雪白的墙壁时,看到了墙上许多眼睛在看着他,一夜沉眠之后,就有了这样的感悟:“如果死亡只是我们对死亡的一个想法/死亡也就没有了。”

  那个扭曲的时代虽然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我觉得,这可以在他的组诗《鬼进城》中看出一些痕迹),但并未消磨他灵魂中那与生俱来的天赋。“在没有自由的时候,我们获得了精神;在没有精神的年代,起码我们保存了真诚。”是的,他就是这样一个不懂得妥协、活得纯粹的人。

  这个世界上,但凡有天赋才情的人,生活中常常不那么如意。因为,他们就像一块未经过雕琢的璞玉,朴实单纯得不知如何取悦于人。当我们这些普通人磨去自己的棱角长袖善舞般竭力地周旋于各种复杂的人情世故时,他们很惶恐,只会躲在一个角落里静静地看着这个世界却走不进这个世界。他们一生注定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他们渴望被理解却又不喜欢前呼后拥的崇拜;他们只喜欢自由,他们的心中有不被理解的梦想和追求。现在的天才还是如此难以融入社会,更毋宁那思想单调、步调一致的过去。“毛泽东突发了一个奇想,既然一切将往,那么死亡为什么不死亡。中国有一句话叫以毒攻毒,他们善用最恶毒的东西去治病。朋友说,我有种堂吉••诃德式的意念,老向着一个莫名其妙的地方高喊前进。我想他是有道理的,我一直在走各种极端,一直在裁判自己,在我生命里一直有锋利的剑,有变幻的长披风,有黑鸽子和圣女崇拜,我生怕学会宽恕自己。”

  为了追求自由,他选择在一个小岛上过着自己的日子,固执地守卫着属于自己的城。可是自由之外是孤独,其实他也很想回到儿时的胡同串子中去。然而,他发现根本不可能回去,甚至到了一种极其思念但又过分惶恐的状态,你永远无法理解那是一种怎样的痛苦才使他毁灭了自己。“你的心问你的脑袋,怎么它老不明白,要是你心里明白,怕已没了脑袋。”

  这的确是一个折磨人的问题,天才为什么常常和这个社会格格不入。

  为了让上帝赐予我们的天赋延续,我觉得我们的社会似乎需要更宽容些。

  诗的力量确实超乎了我的想象,我不自觉地在看纪录片的同时,用纸笔快速记下了那些精美又有意蕴的诗句,尽管字写得歪歪扭扭,却还是很开心,仿佛找到了知己。估计,我那或许曾拥有的天赋也早已在追求适应的过程中打磨得差不多了吧。

  夜已深,每次写文都觉得无法尽兴。文笔一般,很难表达出我想表达的内容,早点睡吧,或许明天又要继续打磨自己以适应这个苛刻的世界呢。

  2014年5月14日夜

  《流亡的故城》观后感(三):一些印象较深的片断

  1 李英的访谈:回忆起初识顾城,顾城请她跳舞时李英的眼神,说到后来忽然开始抹眼泪的样子

  2 杨炼的访谈:第一眼看到一头乱糟糟的长发而且好像很久没洗的时候默默地呵呵了一下,后来觉得他说的话,说话的语气,还有说话时候老是笑着尼玛真是疏达大气,气度非凡。。

  3 忘了谁的访谈:谈顾城在激流岛的生活,中心思想是打击不明就里的观众各种小清新浪漫主义幻想,说了一句(大意):那样一个人的生活很难回避存在的问题

  4 高中时看过顾城的几封遗书。仍然不记得是谁的访谈:说那场事故发生前,顾城与谢烨吵架之后,顾城坐在停车场给父母写信,谢烨从外面回来后,屋也没进又开车走了,顾城就在已经写了两段的信后面画了一条线,开始写他的四封遗书。

  5 顾城因养鸡过多被要求处理掉鸡,因卖不掉鸡而斩下一百只鸡头装在桶里,地方官员去找他时倒在官员脚下。想起片头顾城写的“革命过去,我们只剩下政治”。恩。。革命是烈酒。

  6 这种纪录片很难拍,立场不好站,但是怎么站又都会有立场,所谓客观中立而回避谈伦理道德其实立场也已经很明显。碰巧我也是这个立场,所以觉得蛮好。。。恩,我一点都不善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