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鬼》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鬼》观后感10篇

2022-05-16 02:09:4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鬼》观后感10篇

  《鬼》是一部由川本喜八郎执导,动画 / 短片主演的一部日本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鬼》观后感(一):射被射

  在现实里,人们的身边,任何一种文化、文明的源头都有千万年演变而诞生的传说孕育在宗教思想之中,再经过世俗化并衍变成一种文化心理,潜藏在社会的深层。

  现代人往往对此视而不见,以为通过现代的价值观和审美喜好就能了解其他地方的人。基本上,这不太可能。除非看世界的目的只是停留在简单的直接的体验,那这又是深入了解一种文明之外的另一个问题。

  真想深入地球上任何一种文明的内心深处,除了从每种文明的宗教启程前往他们古老的传说,还需要在传说中穿过历史。除了真实的历史,还要穿过那些看起来虚无的、诡异的人们口中的所谓真实。

  当全球化以狂澜突进的姿态席卷地球的时候,当这个世界需要超越所谓的科学这个唯一的价值评判标准,在工业文明诞生之前,世界上每个角落、每种文明、每个文化、每个人种、每个部落、每个地方都有多样丰富的传说和原始的或者成熟的宗教思想等待为今天的单一价值观的世界提供它们真正的营养。

  《鬼》观后感(二):残酷现实与奇幻想象

  喜欢看童话故事的人也许不知道,童话故事的初始版本在今天看来是异常血腥暴力的。白雪公主、睡美人、小红帽多少都有迷奸、肢解、拐卖一类的经历。后来这些流传于民间数百年的民俗故事被中产阶级收编,驯化,终于成为可以端到孩子床前伴其安睡的甜点。

  但我还是喜欢粗野的初始版本。

  在看《搜神记》(个人感觉比《聊斋志异》精彩)的时候,故事的说教成分还不多,而且遵循的逻辑也常常具有挑战性。与《鬼》一样,故事往往奇幻不已,但揭示的东西更为贴近现实。

  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在用“变态”来给这部片子贴标签,我只是觉得与那些天神惩罚了不孝儿女的故事相比,用老母亲吃儿子的故事更能体现母亲年老时的寂寥与怨恨心境,主体的转换虽然看似简单,但效果差很远。

  人的怨恨能达到一种什么地步,以至于不顾亲情以吞噬自己骨肉?也许只有等到我们老去才能在漫漫长夜中体会得出。

  《鬼》观后感(三):“时间对他们来说已经太多了的时候”

  “传说父母老了,甚至是时间对他们来说已经太多了的时候,他们会变成鬼,去吃掉自己的亲身孩子。”对于人生的悲苦,对于那绵延相续的世代,这里有多少怨恨的生灵。他们被打入那绵延相续之中,又被迫产生着相续的下一环。他们所恨的自然不是自己的子女,而是这子孙相续的要求。这种要求在现代尤其疯狂,以至于认为自身具有绝对的合理性,对这世世代代的每一个个体从此有正当的理由,要他们做为组成成员和不需要自身的完整性的个体,为一个繁衍的整体服务。不是他们变成了鬼,吞吃了自己的孩子,而是这个整体,吞噬了他们。

  可是现在,在连鬼都不再轻易为人们所相信的时代,还有多少人能了解,包含在世世代代的人身上都一样的命运,一样的值得幽怨的、更多是还在等待醒悟和超拔的,真相。

  “时间太多”,经历的痛苦和辛酸的过去太多。

  “时间太多”,他们本身就是被抛弃的太多。

  “时间太多”,在太多之中他们感到彻骨的虚无。

  太多了,生生世世太多了,每一生每一世也太多了。那藏在幽怨的音乐里的缥缈空远,也正是这样的“太多”的表达。或许人们还有希望感觉到这种“太多”,而不是相反在越来越大的看鬼片的队伍里消弭了一切畏惧,一切等待,一切希望,一切努力。

  《鬼》观后感(四):其实你并不一定要爱我

  是谁从一开始就规定父母一定要爱子女?

  以前我总觉得某某人很爱我,我也爱他们。

  小时候,妈妈一直给我灌输我姥爷很爱我,姥姥比较爱其他表姐表弟的想法。然后姥爷在我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死去,我就一个人在那儿哭着晕过去,幼稚的想着这么爱我的人为什么要死去而剩下那个不爱我甚至讨厌我的人?两年之后,姥姥过世。记得当时是一滴眼泪都没有留出来,一点儿感触都无。

  随着自己长大,慢慢发现,姥爷爱我倒不一定姥姥不爱我反是不错的。或许姥爷只是不讨厌我。不讨厌和喜欢和爱之间的差别其实很大的,他在那个时候离世给我带来了十几年活在那个错觉里面的生活才是真。

  或许是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求才会变得比较高。凭什么就一定要认为你爱他们的同时就一定会得到他们的爱,而他们也要完成你对他们的所以期待?

  小时候,我想我是爱他们的吧,或者说我一直生活在一个要爱他们的规则里面。可是慢慢的长大,也就会慢慢的发现,即使是血缘上最亲的人也未必能彼此付出无尽的爱与包容。所以,平时看到的那些被骂作没有孝心的人,除去不符合现在道德观的做法,其他的也只是把每个人心里都会有的感觉表现在了行为上面吧?

  我妈妈最近一不小心说漏了嘴,说我爸一直在责怪她不会教养孩子才把我教成这样。他一直都说我冷血没有同情心不懂得爱父母。我从来都不回辩。

  只能说现在你要我给他爱,很困难。他不知他自己是怎样在我面前一步一步撕掉自己的面具,撕掉我对他原本的看法以及期待。

  可是那句没把我教养好,真是让人心灰意懒啊!

  对于有些父母,他们养育儿女其实真的不是爱而是责任。一个是主动的给予,一个是被动的付出。他们的区别有多大?我想在一个生活在满是爱与责任并行的家庭里的孩子是很难区别他们到底有什么不同的。只有自己去体验过了才会知道:那是怎样不同的人生啊!

  而亲情也并不一定是以它美好面貌出现的,它也有它丑陋自私狭隘的面目的,只是看到它的人不多而已。

  “传说当父母老了,甚至当岁月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太多了的时候,他们会变成鬼,去吃掉他们的亲生儿女”

  ——该片最后引《今昔物语》。

  《鬼》观后感(五):《鬼》:老而不死是为鬼

  《鬼》:老而不死是为鬼

  《论语·宪问》:“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解释:原壤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孔子骂他说:“年幼的时候,你不讲孝悌,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可说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虫。”说着,用手杖敲他的小腿。

  《鬼》的故事来源于《今昔物语》。很久之前,女人的一生是凄惨的一生:年幼时,被无情的父母压迫放逐,青春期同样悲悲惨惨,结了婚,丈夫也是无情,而因贫穷导致的常年生病的身躯拖到残年时,她也并不能被什么从凄惨的生活中拯救出来。因此,有传说她(男人也是如此)老了的时候,会化成厉鬼吃掉自己的亲生骨肉。虎毒不食子,何况母子。类似于《聊斋志异》的故事,诉说的是“老而不死是为鬼”的故事,内瓤却是老无所依的残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鬼》观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