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影评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影评精选10篇

2022-05-19 02:06:1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影评精选10篇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是一部由赵宝刚执导,徐静蕾 / 濮存昕 / 刘汉强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影评(一):管好你的灵魂

  很多年前,有人说我长得有点儿像徐静蕾,还有身上那种乖乖的邻家女孩的气质也很像。

  虽然自己清楚地知道咱俩水准相差甚远,不过难免有点臭屁心理,曾一度偷着乐呵。

  前些日子用iphone下载了很多书籍,其中有一套“海岩作品集”。

  点开之后,我一眼就看到了封面上有徐静蕾身影的那本《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料想她是主演吧)

  海岩笔下的作品不少都被拍成了电视剧,似乎反响不错,不过,我也只是听说,一部都还没有看过。

  就因为以前的那么点儿情结,莫名的勾起了我看这本书的兴致。

  好的东西,往往叫人停不下来。

  一开始,口味很清淡,慢慢地,会愈来愈醇,到最后,可以拿来回味很久很久。

  第一次读刑事侦缉类背景下的作品,没想到表面上是通俗的故事,骨子里却透着深刻的内涵。

  它把埋藏地下三十尺“人类灵魂多变”的潜在问题给掏了出来,大大咧咧地拍在了桌面上,曝在了空气中。

  吕月月是故事的女主人公,一名大学毕业没多久的内地女警。

  因为一把国宝级小提琴,组织上安排她去接近香港潘氏头目潘大伟的弟弟潘小伟

  相信所有人都猜得到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自然是两个热血青年在长时间的相处中暗生情愫。

  爱情这东西,压抑往往是催化剂,一旦被它找到了突破口,来势必然汹涌,甚至还会决堤。

  终于,艰巨的使命敌不过热血沸腾的爱情,月月辜负了组织的期望,她不告而别,跟着小伟踏上了逃亡的路。

  二十多岁的姑娘,心里只是憧憬爱情的美好,又哪堪现实生活的残酷。尤其,背井离乡,一无所靠。

  兵与贼共舞, 能舞多久?

  月月要相处的不光是小伟,还有他的哥哥大伟,一个黑道中人。

  鉴于曾经公安的身份,大伟时时刻刻都在提防她,同时也一直在劝说弟弟离开她。

  大伟玩世不恭的混混习性,又让月月很厌恶。

  一边是女友,一边是大哥,小伟夹在中间很窝火,两人的矛盾越来越多。

  不知从何时起,那种单纯的相爱,美丽的色彩,慢慢地暗淡了。

  月月脑海中与小伟相爱相守的幸福生活渐渐变模糊了,她忽然看不清自己的未来。

  她开始后悔了,她后悔跟了一个不成熟的男人。

  她想念含辛茹苦独自拉扯她长大的母亲,她想念关爱照顾培养她的队长,她想念曾经风里雨里一起执行任务的同志们。

  人在孤独的时候,特别容易怀旧。

  人在对生活现状挑剔不满的时候,往往只会用眼睛去看这个世界,而不会用心去倾听、去体会、去感受身边所发生的一切。

  终于,吕月月在沉重的心理挣扎中,趁着众人熟睡之机,偷偷拨通了报警电话,揭发他们的藏身之处。

  剧情概要上说“吕月月犹豫再三,终于以人民警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战胜了个人私情”,我觉得这也太冠冕堂皇了。

  我相信这时候他们的爱情依然存在,但刻薄的生存环境已经扭曲了她的心。

  她分明就是怀着侥幸心理,在最后关头,为自己可以回到原来的生活而出卖了她和小伟的感情。

  她想当然的以为即使不能得到“深入虎穴,打击犯罪”的美名,起码也可以是“回头是岸,舍小家为大家”云云。

  至少,她为自己的退路,找了个见得光的说词。

  一觉醒来的小伟,意识到之前冲动争吵时说话太重了,对月月是真心诚意的道歉,眼神充满了歉疚和怜爱。

  可是他怎么也想不到,这片天马上就要迎来翻天覆地的巨变了。

  黑帮仇杀,大伟死在对手的乱枪之下。

  警察围堵,小伟在月月面前绝望自杀。

  之前小提琴已经收归国有,现在犯罪分子又已伏法。似乎,一切都恢复了平静。

  虽然如愿重新回到岗位,但是领导和同事对她的态度却不同了。

  火眼金金的队长更是明确表态自己错看了她,不是因为爱上小伟撇下组织,而是因为她的“恶劣行径”。

  既然已经决定为了爱情什么都不顾了,那就应该同甘共苦,好好珍惜好好爱。

  临阵倒戈,血泪滂沱,她置小伟于何地,置他们的爱情于何地?

  不久,月月发现自己怀孕了。于是,她脱下了这身神圣的装束。

  回乡生完孩子,她辗转又回到了北京,在夜总会找了份工作,做陪酒女郎。

  她以为自己就会这样过下去了,不料潘氏老母派人查到了她和她的儿子。

  大伟、小伟都已经不在了,潘氏后继无人,潘母派人接他们母子回香港,要让孙子认祖归宗,延续香火。

  月月实在过怕了这种生活,没有钱又极度缺乏安全感的日子,把她推向了潘氏。

  就这样拨开云雾了么?——错了。是越走越远了。

  不日,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就刊登了吕月月和她的幼子双双惨死在香港这个纸醉金迷大都市的街上。

  灯红酒绿的光影,映衬着他们猩红的鲜血、煞白的面孔、惊惧的表情。

  不可避免的,他们成为了潘氏家族内部利益斗争的牺牲品。

  相信她做梦都不会想到,这就是她吕月月的一辈子人生。

  海岩说,毛主席的“机会主义”批评的是当时的一种缺乏远见的军事政治倾向,其实对人的为人处事来说,也一样适用。今天这件东西吸引你就投向这个,明天那件东西吸引你就毫不在意地抛弃原来的追求,转过去投向那个,那就很讨厌了。

  他说得一点儿都没错,吕月月丢失了最基本的操守。

  灵魂的多变,使她相继失去了组织、失去了爱人、失去了儿子、失去了平凡而平安的日子,最终,连自己的性命也失去了。

  看完这部剧集,我感觉很有收获。

  每个人的灵魂总有不定性的时候,我们时常会因为某些人某些事而短暂或长久的影响我们的判断和行为。

  爱上一个人,共同组建一个新的家庭,在矛盾中悲伤,在感动中欣喜,这一定人人都有过。可是,有些人在悲伤中会偏激。

  一时的错乱情境,左右着我们当时的心境,会不受控制地做出很多事情。

  某些事只是情绪的调剂,无伤大雅。而某些事或许就走到了悬崖边缘,无可挽回了。

  看来,我们都应该管住自己的灵魂,别让它飘飘荡荡地投向了“机会主义”。

  我们应该理解他人的处境,宽容他人的言行。

  我们应该用“心”去看周围的一切,而不是用那一双会撒谎的“眼睛”。

  人生的路靠自己把握,迢迢远,娓娓明。。。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影评(二):有关风月

  看了一部很老的电视剧 老徐的荧屏处女作《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我不擅于写影评 只是慢慢的想 心中的郁结堵着放不开 于是想写出来 额 算是一个拙劣的半成品.

  小伟喜欢月月什么呢 无非是初见的美丽容颜 然而与其说一见钟情 倒不如说日久生情. 有时候我会想 如果月月不漂亮,小伟会对这个拿枪指着他脑门的女孩子有好感么...小伟会爱上她么...如果呢...而很多时候是没有如果的.

  潘小伟打动吕月月的招数并不复杂 喜欢的单纯 喜欢的诚恳.

  一掷千金为红颜 那个名贵的包包重点不在于它的名贵 而在于小伟的心意 (起码当时的月月并不是一个爱慕虚荣的女孩子否则小伟也不会喜欢上她)当月月觉得实在贵重急着要退时, 一个大男孩居然红了脸, 满脸的不知所措. 直到一旁的老季出来打圆场,月月才被动的接受了.

  一首《难道你现在还不知道》当老季拦了小伟第二次邀请月月跳舞,小伟径直走上了舞台有意无意的唱起了这首. 这令月月着实尴尬了一回. 但是月月不能喜欢他啊, 她是人民警察. 就算动心也是不会有结果的.

  但是小伟是个性情中人 喜欢就是喜欢了 他管不了那么多 爱了就是爱了 不愿意去掩饰什么.于是按他大哥的话来说“拿了琴要去讨那女人欢心” 乍一听像是红颜祸水 但是也着实说明小伟是真的爱上月月了 奋不顾身的爱上了.

  一次他们谈到顾城杀妻自缢,崇拜顾城的潘小伟被吕月月问到:“你也会像顾城那样,死的时候要先杀了自己的妻子做垫背吗?”他的回答是:“如果我杀了你,那就是舍不得离开你呀,我舍不得你,所以要带你走,永远和我在一起。难道你不怕我在阴间太孤独嘛?”

  而后来小伟在月月面前绝望的吞枪自杀 他却并没有带月月走 爱的另一种极致是舍不得. 月月的背叛害死了他哥哥, 可是他还是那么的爱着她, 舍不得杀死她. 这就是小伟顾城式的爱情.

  小伟在爱上面他那么单纯,那么对她、对爱、对未来充满了幻想! 但是月月毁掉了这一切.

  如果我是月月 爱一个人做这个爱人的决定就是要负责任的 如果我答应了小伟,我就跟着他走下去 义无返顾随他浪迹天涯. 那些世俗都不重要的...真的不重要...

  这部剧一共20集 本人耐心也不够 从第3集跳着看到第13集就不忍心再看下去了. 我不想知道小伟是怎样死掉的, 不想看到月月最后沦落成风尘女的样子, 更不想看到她和她和小伟的爱情结晶统统被杀的凄凉. 虽然我什么都知道了.

  爱情应该在最巅峰的时刻结束,不应该拖得冗长到双方都没了力气的时候苍凉散场.

  这样想 也好 我看到他们爱情最好的时候 就不要去理会后来的世事变迁.

  恩 就像《花心》里的一句“花满泪飘落风中 虽有悲意也从容“

  生亦何欢, 死亦何忧

  我再也不要看海岩的任何一部作品 ... 这一次我是真的看的伤心了 沉重了.

  玩了这么多天 该好好学习了.

  现实还是简简单单的比较好.

  贴一首简单的小诗 命令自己忘掉这个沉重的爱情故事.

  爱一个人,原来就是这样

  就是沉醉于罂粟花的芬芳

  甘愿独自背负所有的伤

  面对子弹也肯敞开胸膛

  哪怕前方是冰冷的死亡

  爱一个人,原来就是这样

  就是愿意跟着他四处流浪

  夜夜在爱人的耳边浅吟低唱

  时刻微笑着迎向爱人的方向

  紧紧圈住爱人的手永远不放

  爱一个人,原来就是这样

  就是情愿将心放逐去流浪

  流浪是为了找到一扇窗

  可以让你看见我流泪的脸庞

  可以让我看见你温柔的目光”

  爱一个人,你还必须做到这样

  她若是和你吵了架你得先投降

  她若是喊饿了你得立即下厨房

  她若是要你减肥你就不敢长胖

  她若是要钱你就得去抢银行!”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影评(三):爱上吕月月

  仍然记得,多年前通宵读完这部小说的那个夏日的清晨,外面的天已经大亮了,阳光从薄薄的窗帘中透射进来,不知怎么,一丝凉意袭上来,我关掉了空调,房间里立刻静了下来,静的有点吓人,我听得到自己的呼吸,我不知道为什么?心里很乱,是为主人公感到悲哀?为她多年正统的人生观教育在纷繁迷离的外在诱惑面前似乎不堪一击感到悲哀?是为自己感到难过?因为小说主人公这种为爱的不顾一切反照出我自己在爱情中的瞻前顾后?是这种所谓的轰轰烈烈的真爱衬托出我自己爱情生活的苍白无力?都是,又好想都不是。。。

  小说中既美丽、又难以琢磨的女主人公让我对天生丽质的漂亮女人产生了一点奇怪的感觉,像小说中伍队长说的:你太可怕了。也许是因为时间太久了,这个好像10多年前就拍成电视剧的小说影响力远不及海岩后面的几部戏,其实就电视剧和小说本身的质量来说,回味起来的确有点粗糙。可是。。。 。。。吕月月愿意放弃亲人、放弃同事甚至放弃名誉,放弃一切的一切,去与人私奔,与一个在逃黑帮去私奔,只是为了一个爱的承诺,这样的故事让我压抑,却又对我充满了不可救药的吸引力,那时,我似乎爱上了“吕月月”,可我却不知道到底爱她什么。。。  

  “上天给了你一张美丽的脸,却又让你有一颗冰冷善变的心”,这是小说借薛宇之口对女主人公的评价,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海岩另一个故事的女主人公:舒庆春。这两个女人有着相同的职业、相同的美丽、相同的善良、甚至人物性格都是相同的冷冰冰,可她们似乎又是那么不同。好像舒庆春更加符合大多数男人心目中标准的恋人形象,可对比舒庆春,吕月月对我来说却显得更加真实,我说不上来为什么。或许,吕月月身上有着更多更真实的女性化特质:天真、任性、爱幻想、却又善变、虚荣、爱耍小聪明,以及言不由衷,从一个男人的角度,吕月月也许会更加充满“诱惑”,更能激起欲望,追求的欲望、占有的欲望。或许“女人不坏,男人照样不爱”,套用小说中吕月月的话,没有一个女人会真正爱上一个正人君子,那么,是不是也没有一个男人会真正爱上一个贤妻良母,并为她激动、发狂,甚至“私奔”呢?我情不自禁地对吕月月这样的女人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小说中,作家也曾小心翼翼的问吕月月,她是否对潘小伟有好奇心(也许他本意是想避开“喜欢”这样直接的字眼),但问得很对,在我看来,好奇心——这才是所谓欲望或者爱情最初的源动力——如果真有所谓“真爱”。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影评(四):第三次评,那些男人们风花雪月的动机

  最近因为对电影的不满,忍不住又把电视剧回顾了一遍,也再次忍不住想再评一次,谈谈之前那么多遍都没看到的那些,关于这个故事里每一个男人,原来猥琐又有趣。

  在这第二次的评论里,我提到了剧中的男性角色对女主角吕月月有集体意淫,并认为这是他们集体捧杀吕月月的动机。我当时非常愤慨,却并没有仔细分析这其中的玄机。而今再次重温,发觉海岩真是厉害,对人物的设计和把握,甚至每一句台词的拿捏都异常精准,入木三分。于是,有了这第三次的评论。

  海岩的小说喜欢写女人,每个女人都是强势的、不可复制的、亦正亦邪的非典型女人。这些女人在海岩的小说里找得到,在现实中却难遇到。而海岩小说中的男性角色却往往比女性角色现实的多。在《一场风花雪月的事》里,前前后后出现了这样一些男性角色,推动了吕月月的一步步行动:男主角潘小伟、预备男友薛宇、队长伍立昌、副队长李向华、同事刘保华、同事纪春雷。这是“毁掉吕月月”小集团的主要成员。关于潘小伟,他是故事主线,少女偶像,各种分析珠玉在前,这里就不班门弄斧了。我此番关注的,是其它男性角色。在过去的讨论中,这些可能被放置或忽略了。而这些角色的精准设计却恰恰体现了海岩对社会的洞察力和批判力量,也体现了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

  所有的男人中,最大张旗鼓的要做掉吕月月的就属副队长李向华了。李副队长侦查员出身,一路爬上了刑警的位置,并放自己相恋多年的女友于美国多年,迟迟未前往与其团聚。在潘小伟出现之前,李向华并未表现出过任何对吕月月的防备或不满。当然,那时的吕月月只是一个刚毕业分配到警队的大学生,每天做些打杂的工作,是李向华绝对的“下属”,距离之远对李队长够不成丝毫威胁。但是当潘小伟出现,吕月月在这个大案中迅速占据了重要角色,李副队长的各种非词就多了起来。他抓住任何机会在队长伍立昌面前表达对任用吕月月的不满,从质疑她的专业性转移到质疑她的人品,不将之换掉不罢休。他甚至私下在预备男友薛宇面前似有似无的说了些似是而非的话,希望薛宇“劝劝”月月,不要掉入糖衣炮弹的圈套。在案子进入僵局,局里领导代领大家“批评与自我批评时”,他第一个举手发言,旗帜鲜明的表达他对“吕月月”的不满,甚至不惜直指吕月月已经被金钱迷惑,是案子破不掉的最大元凶。当吕月月和潘小伟逃亡后,在案情尚未清晰的情况下,他直接向上级领导要求对吕月月发出通缉令,直接断定她“变节投敌”了。到底吕月月做了什么,让这位李副队长这么恨她?难道只是因为李副队长某一次教训吕月月的时候,吕月月顶了几句嘴?

  吕月月第一次和潘小伟出去吃饭,由于没有汇报而让整个警队找了一个晚上。当然,李副队长没有浪费一分一秒,几乎一整晚都在投诉吕月月。这里面李向华有几句话颇为有意思:“要说专业,她吕月月警校毕业,科班出身,比你我都专业多了吧?可你看看她今晚干的这事儿,是一个刑警该做的吗?”

  是的,这句话直接暴露了李向华对吕月月最直接的怨念。对吕月月专业背景的遥不可及以及恐惧,是李向华一直要做掉吕月月最直接的动机。

  和吕月月刑警大学毕业的高起点不同。李向华是从最底层的侦查员做起,一点点累计经验,爬上了刑警队副队长的位置的。对于任用能力和前景都远远高于自己的手下,李向华是非常防备的。他对自己工作的热爱,或者说对于得来不易的事业地位的留恋是超越了爱情的。这一特点有迹可循。李向华曾收到其在美国的女友的一封信,信中女友大量篇幅描述对李向华的思念以及自己在美国独自生活的艰辛,那些肯下嫁大款的女人轻易就可以使用F等世界名牌,而自己却还在苦苦等待男友前来团聚。在电视剧中,导演用了几个不短的镜头去拍摄李向华读信,信的内容是女友的画外音,听起来委屈又纠结,让人不觉感叹那个巨变时代的中国人对金钱和爱情的迷茫。但是当李向华读毕抬起头,脸上丝毫看不到对女友境遇的担忧或牵挂,而是直接问老纪:“前两天潘小伟送吕月月的包是不是F牌的?”当得知的确是6000多块的世界名牌时,李向华一脑门子钻入了对吕月月拜金的定调和批判里。

  李向华不爱自己的女朋友吗?肯定不是。但他对自己当时地位的迷恋明显超越了个人感情。他深知,如果去了美国,他将失去现在拥有的一切,而不是重获新生。因此他一直拖着签证的办理,最后还是伍立昌托关系帮他办了下来(这个情节设计也颇具深意)。而吕月月在警队中的迅速崛起无疑让他心有不平。他希望一切按照旧有的秩序,像他一样,从底层一点一点升上来,而不是像吕月月这批大学生一样空降,天之骄子一般的享有一切。

  或许你会提,薛宇也是警校毕业,为什么李向华没有针对薛宇?李向华当然有针对薛宇。记得别的组来借薛宇参加射击比赛吗?李向华以办案为由百般阻挠,多次劝薛宇放弃比赛。编剧和导演用了不少时间来描写薛宇参加射击比赛。除了要表现薛宇的能力,要通过历次成绩的起伏来表现薛宇在吕月月问题上的纠结,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是让观众看到李向华的表现。丁春诚饰演的李向华非常痞,面对所有的事情都是一副不可一世的歇斯底里。他自始至终缺少大起大落的调调掩盖了他内心的那些小想法,却掩盖不住有心人的留意。

  再来说说队长伍立昌。伍队长在片中是个正义角色,讲话义正词严,提携下属,特别是在所有人都踩吕月月下水的时候,只有他非常坚决的为吕月月辩护。他也是侦查员出身,但与李向华的狭隘不同,他非常看中年轻人的长处和能量。月月也在海岩面前毫不避讳,说队长很给她机会,是个很开明的领导,是她和薛宇的偶像。伍队长对吕月月的偏爱无疑被所有人看在眼里。所以当小提琴已经拿回来而吕月月失踪时,处长将继续追查吕月月和潘小伟的任务交给了副队长李向华,这一决定无疑已经表明了领导对吕月月失踪的判断。伍队长因为偏爱吕月月背了黑锅。这一切的偏爱似乎来得有点过于强烈,有点超出了伯乐爱才惜才的范畴。但伍队长的所有行为非常体面,让人找不出半点儿蛛丝马迹,觉得他觊觎吕月月。读者也不好一直猥琐的觉得所有的男人都是坏的,至少还可以留那么一个半个善良正直的美好人物吧?

  可惜,海岩并没有留情。伍队长没有露出痕迹,但他的儿子伍冬冬露了马脚。一次吕月月拿了一锅小鸡炖蘑菇给冬冬吃,伍冬冬欲言又止,不停试探吕月月的婚姻观。当吕月月直接问伍冬冬的初衷时,伍冬冬说了实话:“我想让你做我妈妈,和我爸爸结婚。”小说里和电视剧里没有正面写吕月月听到这句话的想法,但稍有留心的读者/观众都会问,吕月月这么聪明,难道不会立刻联想到伍冬冬的这个愿望是否和他爸爸有关?吕月月毕竟还是小心的问了一句为什么,伍冬冬直言:“因为你像我的妈妈。”

  这个“像我妈妈”是指冬冬觉得吕月月和他已故的母亲样子像?还是冬冬觉得吕月月符合他对母亲的幻想?这些书中和电视剧中都未做深究。但若联系起背景,却不难找到端倪。伍立昌鳏夫多年,每当有同事或上级劝他续弦,他总是搪塞:“冬冬不喜欢”。冬冬在故事里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朋友,小小年纪很能吃苦,善解人意,拉得一手小提琴。冬冬是了解父亲的喜好,才说的这话,还是纯粹出于自己的喜好才提出这样的要求?他难道看不出吕月月每次和薛宇一起来,这两个人是什么关系?但这个答案并不重要。冬冬对吕月月的接受,无疑暗示了伍立昌的立场。

  作者还借冬冬之口多次表达了伍立昌的心情。“爸爸,月月姐姐去哪儿了?我好想她。”

  追究到这里,在吕月月归队后,伍队长对其的唾弃和打击就有迹可循了。所有人都知道吕月月和潘小伟有事儿。所有人都看到了吕月月对潘小伟的死多么的肝肠寸断。也因此,当所有人看到吕月月变成“英雄”后,大家的唾弃就更加严重。伍队长眼中吕月月“太可怕了”,不仅仅是对自己看错一个人的失望,更是对自己心中女神的陨落的忿恨。他曾为此背负了那么多沉重的包袱,而最终却证明还是被背叛了。因此,他的恨留的时间最久。电视剧一开篇就表明了伍立昌在时隔多年后对这件事这个人的态度:“你有采访证吗?先去开个介绍信。”“我们这没这个人。”谁能想到开篇这么官僚冷漠的人,却在故事的大部分时间里是个如此正义温暖的伍队长呢?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影评(五):生命不能承受的浪漫

  一切的一切都太浪漫,太极致了。做事太满,物极必反。

  小伟,我看到的是单纯善良,在国外长大的他追求浪漫,喜欢一切美的事物,并喜形于色。当然性格中也有懦弱的缺点,但他才21岁啊。21岁就要让他被一个国家的公安机关控制做人质,监控软禁,这不是对他的残忍吗?

  如果你是月月不会喜欢这样的一个男人么?一个单纯善良,为了你对抗他的大哥,一个只为见你一面连命都不要的,一个把众人珍惜的国宝视如粪土,只因为他已把你视为他生命中的最珍贵,这样的一个男人,你会不爱上他,不跟他走吗?我想是女人都会被这种感情所诱惑的,所以吸引月月的绝对不是物质,她不是一个物质女孩。

  她也更不是一个自私的背叛者,为了爱,她抛弃了家人,事业,熟悉的朋友和环境,但她有正义感,责任感,这些一直在和她内心的爱做斗争,她只是希望小伟能走另一条路,走她认为对的路。

  尽管两人为了爱,努力付出,并且都牺牲了很多,但错误的开始,是不可能会有一个好结果,不要去想如果他们自首,如果他们能逃到香港,如果他们没有和他大哥在一起,有没有这些如果,都会是一场生命不能承受的浪漫。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影评(六):还是觉得原著有感觉.

  对这部电视剧一直存在好奇,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它是海岩的小说改编的,大学时期很迷海岩的小说,基本都是看过的,所以即使这部电视剧距离现在已经过去十多年了,还是忍不住找来看.第二个原因是因为老徐是女主,据说还是她的处女作.我对老徐谈不上喜欢,但对她的另一部作品将爱情进行到底很有情结.

  再说回这部戏.故事概括咱就不多说了,我觉得这部剧一直被冷落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不够养眼,不够震撼.换作现在从拍这部戏那选角方面肯定是越当红越好,那绝对是收视率啊,其次是画质实在是粗糙,只是十几年而已,不得不说咱们的电视剧水平进步太多了.先不管剧情如何,现在的电视剧绝对比十年前养眼.所以我几次险些放弃看下去.

  剧情上来说,我还是很喜欢这个故事本身的.吕月月从一名女警到做了夜总会的二陪小姐,再到去了香港做了几天的阔太太,再到结局的惨死街头,这一切其实都是必然的.因为吕月月本就是一个自我矛盾的个体.一方面她曾经被爱情的冲动占了上风,但又不能致国家使命于不顾,最后总算是完成了任务,但是她也失去了所拥有的一切.包括那个她爱的人,也包括她的工作.这一切如果再一念之间有了别的选择,也许结局都会是不一样的.但我想这正是这个故事的精彩之处.吕月月确实是美丽的.美丽的女子或许就注定了这样的多灾多难.

  潘小伟.心里话,我觉得我读原著时一直觉得这个角色应当是很阳光帅气而又天真无邪的男子形象.但剧中的这个潘小伟让我多少失望了.唉,这种失望直接导致我写到了这里就不想再继续评论下去.先看吧,权当只是看热闹了.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影评(七):《痞子英雄》算什么

  多少年过去了,今天不知怎么中了邪,突然又翻出这部剧看,多年前那种心跳的感觉再次浮现。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始终是我最喜欢的一部海岩的作品,虽然它可能并不是最红的一部。但是红不红和营销手法,市场环境联系更大,《风花雪月》不过是没赶上《永不瞑目》的好时候而已。

  海岩剧的魅力,在于把悬疑、破案、逃亡、浪漫爱情完整的缝合在一起,剧情的吸引力成几何系数的被放大。这么多年过去,没有任何人可以像海岩这样把三种完全不同的元素融合的这么好。海岩也在丢弃了”破案“和”逃亡“等元素后丧失了他原本的魅力。而《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是这么多剧集里,讲这几个元素发挥到最好的一部。猜不到的结局,意想不到的下一步,生离死别的爱情,震撼人心的痴心……就连真相大白之后,海岩还要加上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尾巴,让主人公的形象在正邪之间徘徊不绝……

  相比之下,号称将破案和爱情融合在一起的《痞子英雄》,做的多么的生涩。为了追求出乎意料的结局,只不过是让主角的身份更加离奇而已。情节上完全没有任何复杂的矛盾冲突。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影评(八):给我一个潘小伟,我愿意为他背叛全世界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片尾歌词

  总以为爱会始终如一

  其实那只是一种误区

  爱像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

  来无影去无踪变换瞬息

  风花雪月会是晴空万里

  风花雪月也会是狂风暴雨

  风花雪月既有雪花般的飘逸

  风花雪月也会有冰雹般的凛冽

  总以为爱会始终如一

  来无影去无踪变幻瞬息

  其他几首歌

  王菲的《棋子》

  周治平《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

  张洪量《你知道我在等你吗》

  (要学会这个小提琴谱,前奏迷死我!!!)

  郭富城《难道你现在还不知道》

  纯真温柔热烈专一的纨绔子弟,谁能不爱?带着我那颗金星双鱼梦幻般的心虔诚地祈祷会遇见一个潘小伟。

  如果一起死去,那又有何遗憾。记得当年对他说过,你愿意同我一起去殉情吗?脑海中无数次想象我们在海崖上一起跳入海水中双双毙命,黄泉路上再一起携手,地狱中也不孤独,只要能在一起,哪怕是受再多的苦也不怕。那年冬天,我订了北京飞W的机票,做好了赴死的准备,当然,只是一个人。只是他一封邮件,硬是让我退了机票,心就这样慢慢凉了。他说,不要去死,好好活着,我们都要好好活着。可是你要知道,不痛不痒的活着从来都不是我渴望的,尘世中不愿意伤害别人只愿意一个人默默承受那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思念与爱。

  与其说是要活出生命的广度,我更希望拥有生命的深度,对我而言,一个爱情的理想主义者,没有爱情,世界上一切一切的都是黑白的,没有真正的快乐可言。

  难道今世今生我注定得不到我想象中的爱情与爱人吗?!问起自己这句话时,已经没了勇气,只剩一片漆黑。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影评(九):若是灵魂也自私——无关是非,不由自己

  很多年前,看过《风花雪月》的电视剧,这个礼拜,一点一点终于把海叔叔的原作看完了。我想我有点明白原来不理解的关于私欲和选择,关于瞬间和永恒的故事。

  海岩的书,向来是诡异的结局,奇葩的过程。依稀记得电视中徐静蕾被数抢击毙的惊恐不甘的眼神,还记得结尾处,濮存希走在路上,说过的太不安分的人,过于忠实于自己的人,是无法很好的共事的。如果一个人总以自己一时的喜怒哀乐和利益进退为取舍,那就是丧失了基本的操守。

  有太多不理解的成分,在我看来,女主人公吕月月忠于自己善于他人,感情真挚而强烈,却这般的被人诋毁和误解。直到看到原本的结尾,在大楼门前的街道上,积雪未化,人来人往,嘈杂纷乱。互不相识的人擦肩而过,面无表情目中无人的匆匆赶路。这种热闹与冷漠并存的都市生态,又使人感叹:不管怎么说,在这个因物质化官能化和功利化而变得俗不可耐的世界上发生的每一场真实的感情激动,都是可歌可泣的。那种真实无邪的感情从发生到破灭虽然总是短暂,但它所迸射出的火花,却能给人们的世界增添一种美丽的色彩。

  我想吕月月或许是对生活绝望了吧。当刑侦队昔日的同事提起她是,怕是也只会说这个人作风有问题。而不会想到,这样一个女孩子,用最好的年华,凭着对自己事业的热爱和正统的正误判断观,赌上了事业和爱情,换来短暂和悲凉的一生。

  吕月月漫不经心的冷笑一下,“噢?还有人记着我?我以为我早就消失了。”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选择,我一定不会去警官学校,一定不会

  队长对我的好,我会记一辈子。

  任人评说吧,每个人都经历过不可逾越的年龄,都做过荒唐的事。

  我机械的说我没事,看着小伟被押到警车里,在车门关上的一刹那,我看到散落一地的红透的玫瑰。

  我说:“小伟,你听我解释好么,你要听我解释么。你要我跟你走么,就像顾城那样,你要么”

  小伟说过宁可自己死也会在阴间保佑我,他也说过如果他决定去死就一定带上我,可是最终没有这样做。他到死也没有对我说一句话,哪怕是一句诅咒的话语。

  我放纵的个性使我付出了毕生的代价,谈不上检讨,只是既充满怀恋,又不堪回首。我无地自容。

  人总是在顺境时迟钝,逆境中敏感,通常到了穷途末路,心就变冷也变得脆弱,冷眼看世界,好像人情世态翻来覆去全是一群丑角的龙套。但假使这个时候哪位朋友和师长给你稍稍一丝丝善意,又准会把你感动得像个孩子一样的热泪盈眶了。

  生命的终止对死者来说是故事的结束,可是对于活着的人,常常仅仅是情节的一个转折而已。

  我曾经发誓沉默,我常常想,我为什么要把这个故事告诉你,为什么不能继续像死了一样的活着,为什么当一切都遥远了平静了成为历史了,还要把往事从头细细说来。

  逝者安息。而指责和蔑视却铺天盖地。毫不留情

  “你怕什么,你特别聪明,这我都知道,你很清楚现在能证明你问题的人都不可能再说话了,你还怕什么,你怕我么?”

  我低头避开,队长却咬牙切齿替我回答,“你觉得有利可图所以你跟他去了,不惜抛弃你的母亲你的组织,抛弃那些关心你帮助你的人,后来你觉得没有好处了,或者他得罪了你,或者你想家了,然后你便出卖了他。”

  薛宇说。“我再也不能受伤了。经历过这次,上膛开枪之后,我觉得我一下子成熟了,再也不会吊在一棵歪脖子树上了”

  我徒步走回警队,浑身湿透。我辞职了,我开始明白,从这一刻起,我已身败名裂。

  身心的安顿始于智慧,中间经过烦恼,恐怖,颠倒梦想和断除苦难,达到一个清静不动的境地。

  人生是一个大舞台,可是人却千万不要太入戏,计较得失,得也不安。人要随缘而安,有因而往。

  这便是月月的母亲对人生的总结了,我想也是海岩对这个奇特的故事的总括。

  她曾经热情如火,有着年轻人的朝气。那些对组织的忠诚和热血终究被误解和怀疑,没有余地。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多么无私多么完美。她选择了保护自己,无关是非。只能说每个人都有私心,当无法控制自己的灵魂,太不安分,时常变来变去。选择或许会偏移,不由自己。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无人认可,只当与一个面庞清丽和作风不良的女警察,荒唐和绝情的相遇。

  这终究只是一段陈年往事,随风而去。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影评(十):第一部喜欢的国产电视剧

  这个电视剧忘记是在小学和初中的时候看过了,那个时候非常流行TVB的电视剧,这个剧是我第一个追的国内电视剧,简直打开了我对国内电视剧的新世界的大门。

  故事源于一把意大利小提琴,这把价值连城的小提琴在我国失窃后,被偷运到香港,引起了香港两大黑帮一场火并。国内公安人员闻讯后,立即组织侦破小组,以潘小伟为线索,展开了追查小提琴的工作……

  这剧是老徐的第一部剧,当年气质真好,很有御姐范,觉得比后来将爱里面的文慧气质好很多!给老徐32个赞!男主角也很帅气,可惜现在变大叔拉233333。剧本是根据海岩热门的小说改编,海岩很擅长这种纠警匪破案+感情纠结在一起的小说,从这部剧以后,海岩的小说大火,多部被改编成电视剧,永不瞑目、玉观音等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