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博恩霍姆大街》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博恩霍姆大街》观后感10篇

2022-03-12 11:12:3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博恩霍姆大街》观后感10篇

  《博恩霍姆大街》是一部由克里斯蒂安·施沃霍夫执导,赖纳·博克 / 乌尔里希·马特斯 / 弗雷德里克·劳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博恩霍姆大街》观后感(一):历史与哲学

  在B站上刷的,看之前还是稍微做了点功课,了解了一下89年东欧剧变历史史实。

  历史书上的寥寥几句,再读起来,总是不以为然,因为既不在当下,又已成历史,必然没有什么共鸣。可是本片,却用德式幽默缩放在柏林墙边境守着他们以为信仰的社会主义的十几名军人,在西欧忽然宣布可以自由进出东欧时,面对民众的意愿和军人的职责,国家的信仰这些冲突聚集在一起时挣扎的一系列好笑的反应。

  弹幕上讨论最多的是他们该不该打开柏林墙的通行门,从而延伸到人民,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些名词到底谁该为谁服务,谁才是谁的衍生词?

  我感兴趣的点是,人民的意愿是全部人的意愿?少部分人的意愿我们该怎么安排?全部人的意愿就是正确的吗?少部分人的意愿就不能掌握真理?我想的这个问题应该就是哲学家喜欢疯狂归纳事物共性的原因之一吧。归纳、推导这些词都是属于控制,焦虑源于失去控制。

  许多与众不同的行为或者人,总是让他人和自己都很焦虑。他人的焦虑你必不需要顾,自己的焦虑怎么解决?

  《博恩霍姆大街》观后感(二):其实全是真事儿

  这部电影又名《推倒柏林墙》,不喜欢这个译名的可能是不知道当年名噪一时、影响了不少当时的年轻人的自由主义博主“推倒柏林墙”,这个梗我看到反正是会心一笑的。

  很多人都不知道,作为二十世纪历史最重要的时刻之一,柏林墙倒塌事件本身是一系列阴差阳错、令人啼笑皆非的偶然造成的。89年11月9日,迫于国际局势的压力,东德政府计划放松对边界的控制,结果东柏林党委书记沙博夫斯基会错意,在记者发布会宣布“即刻解除东德公民的旅行限制”。

  结果大批东柏林市民立马涌向博恩霍姆等边检站希望前往西柏林。事出突然,也没人通知边检站官员,一脸懵逼的博恩霍姆边检站官员向上级寻求命令,而此时东德官僚机器因担心承担政治责任无人敢对此事负责,更无人做出明确命令,最终边检站官员自行下令开放边界。此例一开,东德就再也回不到墙内了,东德乃至苏联和它们的意识形态一起,在两年之内就迅速崩塌了。

  这部电影就以当晚博恩霍姆检查站官员们为主角的政治喜剧,将socialist官僚机器在危机面前的逃避责任、强装镇定的一面,纤毫毕现的嘲讽一番。其实编剧在真实历史基础上增加的情节并不多:当晚的事件本身已经够荒谬不经了,并不需要多余的渲染。

  如果你对历史,尤其是冷战史感兴趣的话,这是一部不错的片子,值得一看。

  《博恩霍姆大街》观后感(三):国 民 彼 此

  基于真实案例写照 以人性光辉树立与以往了解的刚烈德国军权主义风格成对比 前后贯穿黑色幽默调节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

  关于基层岗位(手)面临顶层(脑)捅的篓子 常年生活在僵硬机制里 如何让脑子不再淤血活络起来 最终作出和平进程 人民生活在上的台子倒下了 这一打开边界线的决定 预示一个东西德冷战的终结 团结一致的新时代开启

  两边不断通过电话来拖延真正该做的决定 几个来回里 看海关人员们最终得到消息后在传达室里抱着跳舞转圈 体现了军权里没有例外的服从已相当于最大化解放自己

  但当阶层上级做了决定时 真正疲于奔命都是现实里的平凡人 墙之所立起来 要问那些沉睡了的开国元勋 为何海关人员要不顾一切代价守护这道墙 因为先烈决定了且这是工作 不需要知道为什么

  国家于人民如抗议者所喊道的父亲软禁儿子那般针锋相对的父与子 如海关和母亲一起依偎着的不分你我的母与子 如久久不曾相见渴望团聚的母与女 关系斩不断 彼此依赖互相成长 不然只有互相同化老去

  “爸爸 我们有世界观但看不到世界”

  《博恩霍姆大街》观后感(四):推倒的不仅是柏林墙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