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巴黎两日情》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巴黎两日情》经典观后感10篇

2022-03-13 15:56:5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巴黎两日情》经典观后感10篇

  《巴黎两日情》是一部由朱莉·德尔佩执导,亚当·戈德堡 / 朱莉·德尔佩 / 丹尼尔·布鲁尔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巴黎两日情》观后感(一):为什么我不喜欢巴黎二日

  费加罗报称赞茱莉.德尔比(Julie Delpy)仿似美国导演伍迪.爱伦(Woody Allen)的养女,她的第二部长片制作,自导自编自演:巴黎二日(Two Days in Paris),直叫人联想起伍迪.爱伦的旧作:Tout ce que vous avez toujours voulu savoir sur le sexe (原片名:Everything You Always Wanted to Know about Sex...But Were Afraid to Ask,中文名作性爱宝典)。

  看片在前,读此评论在后。如果颠了个,或许我对这部电影的期望更高,因为伍迪.爱伦是笑匠中的极品,被拿来类比的夸张讽刺至极的老片子,我曾推荐给朋友,自己先笑到打跌。然而,我看巴黎二日,一点也笑不起来,也压根儿没有联想到伍迪.爱伦.倒是想过Sex and the City里常常让女主角们尴尬不已的男女关系。可是巴黎二日又做不来美国人那么彻底的自我调侃因而喜剧效果,还要强挡一块遮羞布,简直,就有点讨嫌。

  巴黎二日在IMDB上评分不差,观者亦不少,这是我为什么找来看的原因。茱莉.德尔比说她所诠释的性,一点儿也不俗鄙,而我的观感,恰恰就无法认同这一点, 以至于我有一点怀疑,这还是那个写过Before Sunset脚本的茱莉吗?

  故事讲一对情侣来巴黎小住,男方是美国人,做室内设计,女方是法国人,摄影师。他们的关系已剑拔弩张而不得不小心翼翼,当男方发现女方有一系列漫不经心的旧爱和性事时,他们就差不多到了分崩的边缘。情节很简单,茱莉.德尔比注入的酱味,无非恋爱中的人所遭遇的文化和国别冲击,借性爱具化出来。男主角只懂几句蹩脚的法语,他就成了施虐对象。整个电影,都牵着一股法国或者法语对外来者的排拒力和优越感,让人舒服不起来。

  比如有一场戏,茱莉和男伴乘出租,司机与茱莉聊天,问他们是否结婚,有没有小孩,之后称谓一改,变成tutoyer(“你”而不再“您”称呼对方),立即满嘴泛黄,赞茱莉比凯瑟琳泽塔琼斯还美,一边暗示,若你男朋友不行,不如与我上床,我很猛的......一路乐得受捧的茱莉猝不及防,满脸尴尬,只得对颜色狐疑的男伴“翻译”,司机说我们生的小孩一定很好看。

  对照之下,谁还能批评我国首都北京的司机又贫又痞,只怕奉为圣人还来不及。

  一小段这样的市井插曲还罢了,德导还偏偏不断地估计重施,她在戏里几乎每一段性事的揭底,都要经历男主角因语言不通而被所谓的善意蒙蔽,被格档在女方的小圈圈之外,随后谁谁大舌头,谎话穿帮。如果德导的原意,是想拿本已十分挫折局促的外国人开涮,那么目的达成,法国的观众,必定是笑得欢畅的。然而德导也许忽略了一点,她特别强调的这种由文化对冲,或者在法国可博满堂彩,却是反衬了被她没心没肺玩弄羞辱美国男主角的朴素和大度--虽然真实世界里,美国人未必如此。

  这部电影开场不久,演了一段调侃达芬奇密码热的细节。一群人排队打车,一队靠前的美国游客识出男主角是同胞,更以为他是巴黎通,亲热地凑上来,自我介绍,人手一册达芬奇密码,请教去卢浮宫怎么走。男主角装作友善,沿塞纳河胡乱一指,他的同胞便感激涕零,深信不疑。大队人马疏散,男女主角立刻抢到先机,女方一边骂男方不道德,却又夸赞他聪明,颠颠儿上了车。

  不必法国人出面,由美国人自己欺负自己,多有反效果,被骗的一方,愈发很傻很天真。可是,我临到剧末,也不免心存疑问,茱莉.德尔比,读过达芬奇密码吗?如果她读过,应该知道,这是一本用达芬奇来包装营销的书,卖点在达芬奇本人而不在卢浮宫的蒙娜丽莎,退一步说,蒙娜丽莎之所以跟法国扯上关系,也无非托了达芬奇和弗朗索瓦一世的私交而已,换言之,是法国沾了别人的光。

  茱莉.德尔比大约更不曾注意丹布朗在达芬奇密码的开篇如何讽刺法国人吧:越是性无能,越要竖一根硕大的阳具,好比艾菲尔铁塔,皇帝新衣,自欺欺人。

  从这一层意义上说,也许采用达芬奇密码的巴黎二日倒可以牵强附会,有那么零星一点点伍迪.爱伦的功力?

  《巴黎两日情》观后感(二):bond of Linklater & Smith

  非常惊喜,说说感觉影响影片风格的两个“幕后黑手”,一当然是Linklater,两位主演都是linklater爱将,男女细微感情、滔滔不绝的话痨表达,精细真实又妙趣横生,但是涉及的题材是linklater未曾深入过的领域,所以更像kevin smith,大谈特谈女友过去对现今感情影响,情节几乎就是chasing amy的翻版,而且在smith所有电影里出现过的既深情又矫情的大男子主义,都在这儿汇聚体现。笑料的设置也非常kevin smith,但因为本片主题依赖的是cultural shock,所以更自然不显得太夸张,只有女方父母的段落过份神叨,其它的都搞笑得恰到好处。夹的小段子那么自然,地铁直视男的段落笑死我了。

  delpy实在太有才了,不亏跟大西洋两岸大导都混的,选景配乐用镜出色我相信,但整个剧本都是她写的这就太牛了,把悲喜情绪节奏控制得不错,快到结束时真担心压不住尾,但是手法又变了,独白很到位,还挺感人。

  Adam goldberg很好玩,最早认识是friends里joey暂搬出去时chandler的临时室友,后来拯救大兵瑞恩的一员,还有一些龙套,三次跟linklater混,都是龙套角色。奇怪的是我看这片时总觉得他曾出现在mallrats之类至少一部smith电影里,后来查查并没有,只能说这里的smith电影感觉太深入我心了。那种又会端着应酬别人,又小心眼的情绪竟然显得非常可爱,从圣经里发现照片,两次介绍自己,动作细节都很有感觉,开始不能理解找个近似谐星来配戏,看完后认为几乎是非他莫属了。

  最后再说一遍,delpy,你真有才,现在开始疯狂期待明年有望与hawke重聚的The Countess。

  《巴黎两日情》观后感(三):Just get married with a French lady,Sir!

  I saw this movie because of July Delpy,in fact.

  I like her views of many things around us,just like love, policy,sex,man and woman,and the future or the cute cat and so on.At least,I love her ways of thinking and treat the world.

  I don't know if she is a good actor,but I am sure she is a good director,as she just act herself.

  he is not the most beautiful woman,but just the one who is deserving being loved I bet.

  Every time I saw her movie ,she let me thinking about something,using a comfortable way.

  he use a comfortable way to let us thinking our lives and living,the same time,we try to comprehension others and have generally been loved with the aspects we don't like in the world and things occurs to us.

  For example the world peace,the environment,(in <before sunset>),the love between man and woman and even the two people in the same sex.Sometimes we even began to love the cuture we thought would never be agreed with by ourseves.But she did.She makes us accept the different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different sexes different men and different views by telling us a wonderful story which happened on the most attracting sighting in the world-Paris.

  I fall in love with Paris,with french girl,the most important,with the man who both fall in love with such a french girl like her.

  How lovely the man he is ,right?

  《巴黎两日情》观后感(四):法国拍出这么轻喜剧的片儿,实在让人担心自己的理解能力

  众所周知,法国片儿在电影届可以说占了极大的比重。先不说与好莱坞的对抗,法国片儿作为一个“类别”,甚至可以与“谍战片”,“科幻片”,“喜剧片”相提并论,站在同一高度。别人问起我喜欢什么类型的电影,我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法国片”。

  看了这么多法国片,从新浪潮运动当现代。跟那么多人聊法国片,从懂电影的到没怎么看过的。。法国片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定性节奏——“深奥”!而站在观众的角度讲,那就是——完全看不懂!

  不如好莱坞那么直接、黑白分明,法国电影总让人对其“用意”摸不着头脑。看到最后,总觉得好人都变成了坏人,而坏人又都变成了好人。真真假假、好好坏坏,皆是我们搞不明白,也毫不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问题摆在那儿,像发霉的面包摆在桌上,没人去碰。

  《巴黎两日情》并不完全缺失法国电影的特点,在好坏不分这一点上,它可以说是个典型的例子了。片中不乏对美国男的种族/文化污蔑,以及对法国女放荡私生活的暴露。而片子演到最后,这场争闹又如没有发生一般,让生活归为原轨,原本注定两败俱伤的战争也转变为一个美好新生活的开始~

  然而即使这部片揭露了许多现实生活中颇为严肃的文化交叉问题,片中处处为观众留下了轻松易懂的笑点,于是种族间相互歧视和家人间不停开骂的低级玩笑都成了逗乐观众的道具。片中人物要死要活,观众没心没肺。

  笑着笑着问题来了,作为一部法国片儿,不可能只是为了逗我笑吧?甚至,不可能是真的为了突出社会问题——种族歧视吧?太明显了,不太有法国作风。明显法国电影站得住脚,毋庸置疑,连拍得太“轻”,都让人怀疑起自己的智商,是不是中途睡着了。

  《巴黎两日情》,事实上,并不是个简单的轻喜剧片儿。说它不像法国制造,还有一个原因:用意太明显。这里的“用意”,并非指片子的主旨或者类似于“黑白不分”这种特性,这部片的用意更多像是对法国文化的一种散播和辩解。

  也许法国的确经常出现片中出现的这类问题,而多数外国人初到法国也像片中的美国男一样对法国人的行为举止不甚理解,甚至深感厌恶。这部片一方面解释了法国看似“坏”的人也有善良一面,更大声呼喊出“外国人(尤其老美)同样也很混,只是混在不同的地方”。

  看似笑点过低的法国电影,其实探讨了非常严肃的种族及文化碰撞的问题,经久不衰的、亘古不变的问题。而把它拍得引人发笑,实则是预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受到侮辱甚至激发争执的最好方式。

  05/07/13

  电影资料馆放映

  《巴黎两日情》观后感(五):被翻译败了胃口——巴黎两日游

  独立制作、小众电影、讲感情、文化融合、情感的互相尊重和背叛、非主流演员……如果要为《巴黎两日游》写上几个标签的话,上面的这些词汇都可以算是关键词。一对夫妇前往欧洲旅行,在巴黎,女方的家乡待了两天,两人因为种种原因几乎分手,却又还是走到了一起。曾经和老婆一起背包前往越南,一开始的不适应和片中的男主角一样,看到这一段的时候也会心一笑。虽然最后两人的和好似乎有些莫名奇妙,但至少,这是部轻松的片子,旅途中打发一下时间算是蛮不错的。

  男主角一出来时就感觉眼熟,看了一会儿突然发现是《老友记》里的“脱水疯子室友”艾迪。这次同样也演了一个略有些神经质的设计师,嗯,表现得不错。

  另外还有些感叹法国人的性开放。我在这儿描述没用,感兴趣的朋友自己找找这部片子看看就了解了。

  《巴黎两日情》观后感(六):用嘴恋爱,但请用心沟通

  耐着性子看巴黎两日游《Two Days In Paris》。 先是又好气又好笑,继而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D,在《Before Sunrise》里絮絮叨叨也就罢了,谁叫人家长得水灵,两人虽然满嘴跑火车话题不着边际,但那年纪谁不这样?而且,那时候Julie Delpy那小样看起来可真是招人。后来到《Before Sunset》,人大了,就开始装B了,安全套都用了两,她却愣是装失忆,当然,这可以解释为人家柔持,哦不,矜持,矜持,嘿嘿,还能接受。

  不过我实在没料到,到了这部《Two Days In Paris》,哇靠,拖匹白马过来丫整个就一唐僧,我绝不介意大家用嘴,恋爱、或者做爱都行,但正常情况下,我还是建议大家向中国电信学习,要用心沟通嘛,而丫却偏偏还是一间歇性暴力型的,发作起来战斗值超高,海大一副墨镜架着,学维多利亚么?靠,维多利亚把脸遮了身上还有其它东西可以看,您呢?再说,就算人家身上也没啥看头,身边还有小贝呐,不要跟我提您身边那Adam Goldberg喔 ,哇哦,那真叫一可怜,小伙子在纽约好歹也人五人六是个搞艺术的,到了巴黎,立刻就歇菜。先是被钱钟书先生所谓的N多“同情兄”染得从头到脚绿油油差点变成圣诞树,继而又少见多怪被法国大餐吓到要吐胆汁,好不容易得空回家歇歇,还被丈母娘调戏,奇怪的是最后这位仁兄居然还让同性恋者咸猪手了一番后遭人报警弄到要落荒而逃……

  咦,这不是法国么?怎么弄得好像咱们社会主义国家一样?切!……

  总之,别看美国佬船坚炮利还有TMD,到了法国,跟法国MM玩什么Feeling、玩什么Art、立刻就变土豆,这方面,法国人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比如Julie Delpy的那个老爸,老爷子年纪一大把了还照样拿钥匙划人家车漆,看来小时候就没少拿弹弓打人家玻璃窗,这行为艺术的造旨,不不,造诣,造诣,啧啧……

  虽然这年头早已见多了诸多莫名其妙自以为是的家伙,但影片看到最后,Julie Delpy感觉良好地大段独白一番之后,居然又安排Adam Goldberg跟她和好时,我还是怒了!

  某天曾和哥们一起带一他身份可疑的新女友去酒吧,柜台后的大姐恰好刚从法国回来,酒至半酣,她斜睨着一边舞池中HIGH到不行的女孩,笑吟吟地靠过来,赞我们有法国男人的风范……切,我连丫姓什么都不记得,当然法国了,要是换了自己LP,哼哼,说不定早就跟昌平那哥们一样,提刀就奔丈母娘家去了。

  咳,法国女人,怪不得姜文那厮要重投祖国姑娘温暖的怀抱!

  《巴黎两日情》观后感(七):美国人眼中的法国人

  这个星期唯一没有用快进看完的片子. 吃饭的时候喜欢看着电影或者喜欢的书,杂志来度过人生最美好的时刻之一.

  自己觉得这个片子很有意思. 一个美国人眼里的法国. 的确,在去过巴黎之后,我才觉得那个人人都希望去游览的'浪漫之都',的确是太热闹,太吵了. 各种肤色,说着各种语言的人,在大街小巷,哪个角落都可以看到. 她的存在,她的风格,其实就是因为美丽的建筑,加上mix的文化. 那些来自不同国家的游客,为那些巴黎特有的建筑,默默的铺上独特的背景. 就像gare du Paris-Nord一样,无论是清晨5点,还是夜晚11点,永远都是熙熙攘攘的人.

  影片女主角的男友,一个有才华的室内设计师. 我原以为美国人才是最开放的. 可是自从他到了法国之后,我才发现,他和热情开放自由的法国人相比,简直是内敛了很多. 在看到他去Party上看到各种各样的人,包括Gay时候的表情,我就偷笑起来. 这不就是法国标榜的liberté么. 法国人以最宽容的态度来包容所有处在法律条款中的人. 支持个性发展. 以至于,有些人到最后,已经走向了众人不能接受的地步. 当然,这些人中一些智商高的,当然就成为了蓬皮杜里边的'大师'. 剩下的,就各自为盟,组成风格不同的小分队.

  当然我所关心的只是美国人眼中的法国. 所以忽略了电影中的爱情部分. 而且,我也始终认为电影存在着一个败笔. 我最后也没有看明白那个在美国生长的法国女人,到底是不是一个喜欢和男人搞暧昧关系的人. 不过,我也相信,恋爱中的男女,大部分的恋爱细节都是相同的. 吵架,分开. 基于长时间的相处,到最后和好时,都不是因为找到了承认错误的勇气,而是发现根本无法适应没有彼此的世界,所以,以往的怨恨,也就因为无法忍受分离,轻而易举地划上句号.

  不过,通过电影里边他们和TAXI司机对话,吵架的画面,还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这个电影,一直在走喜剧路线. 我的房东曾经对我说,只要会说'Bonjour,Merci',就已经很法国了. 所以,在每次女主角摔门下计程车的时候,都会愤愤地说一句'Merci,Au Revoir'的时候,我都会觉得超级搞笑. 以及上车就会跟乘客拉家常的司机们,都是这个影片的亮点,也是对法国人的真实写生.

  《巴黎两日情》观后感(八):身边的另一位--总没有完美的

  又是很julie style的一部爱情喜剧.戏中刻画的巴黎并不是大家都期望看到的那种美.破旧的巷子,贼子,种族歧视,吃兔子和猪舌头等细节时刻充斥着我们一向对巴黎的美好幻想..剧中的喜剧成份其实就在细节中,女主角Marion几次与司机的对话,(与那个racist司机的对骂我是重复看了又看,觉得很有意思也很疯狂)男主角Jack多次被她那对戏剧化的父母的行径吓着,(据说剧中那对父母是Julie的亲生父母呢),还有那帮被Jack欺骗过的美国游客回来报复的情景..都很生动.

  这部戏我也看了上6,7次了,一半是因为方便学点法文,一半是觉得剧中男女主角的故事细节像自己的写照(异国恋遇到的culture shock真的很令人抓狂).. 兜兜转转,分开相聚,当发觉自己曾经很喜欢的另一半有时候也很讨厌,该如何取舍? 要不分手,要不妥协吧..

  故事结尾以Marion独白为主,"There's a moment in life when you can't recover anymore from another break-up..And even if this person bugs you 60%of the time,well you still can't live without him.and even if he wakes you up everyday by sneezing right in your face,well,you love his sneezies more than anyone else's kisses..

  (看戏是没有字幕,若有任何错误欢迎更正..)

  《巴黎两日情》观后感(九):雕刻爱情

  来自法国的玛莉安是一位摄影师,她有一个室内设计师的美国男友杰克,两人在一起生活了两年多,“幸福的两年有高潮也有低潮,但不高不低的时候最多”。为了维护这份两人都很珍视的感情,他们抛开了忙碌、琐碎、烦心、乏味的纽约都市生活,像一对小情侣似的赴威尼斯度假,希望以此来舒缓心境,重拾昔日的美好感觉。

  旅程结束之际,玛莉安临时决定转往巴黎——接寄养在父母家的宠物猫一同回纽约,他们计划在巴黎停留两日……法兰西才女朱莉·黛比(JulieDelpy)的新作《巴黎两日情》由此开始。

  影片继承了《爱在黎明破晓时》和《爱在日落余晖时》的风格,没有花哨的配乐,没有炫目的风景,一切都很普通,普通得就如我们日常的生活;最具代表性的依然是连篇累牍的对白,玛莉安和杰克简直就是塞利纳和杰西的中年升级版,乐此不疲地在巴黎继续着他们无休无止的话题。不过,这次多了几位友情客串,有玛莉安跋扈的老爸、刁钻的老妈、古怪的妹妹,还有浪漫多情的前男友,他们齐心合力地将故事的主题矛盾推向激化——杰克终于难以接受玛莉安的过去,玛莉安也无法容忍杰克的猜疑,两人在塞纳河边大吵之后分道扬镳。

  西方有好事者经过多年研究,得出一个相当震撼的结论——男女之间的爱情最多只能维持18个月。难怪玛莉安感慨:“现代人能在一起两年几乎是奇迹!”

  情侣在相恋的时候,总是喜欢刻意展示自己的优点,掩藏缺点;同时,也易于聚焦对方的优点而忽视缺点;随着相处时间的拉长,特别是共同生活一段时间之后,一个人的全貌就会暴露无遗。“真心相爱就要真心了解,即使真相不是那么容易接受”,然而,我们经常是习惯性地手握一把锋利的雕刻刀,“帮助”对方屏除一些旧有的“陋习”,执着地试图把对方雕塑成自己心中的理想模样,不知轻重,刀刀见血。但是,谁愿意被动地变成一个失去自我的“作品”呢?谁不是更热衷于积极地改造他人啊?于是,问题和矛盾犹如雨后春笋,节节攀升,“个性不合”就是雕刻刀下的“成品”,先是小打小闹,如果放任自流就会发展为大吵大闹,再严重下去更会反目成仇,终了,分手便是唯一的解决方式。

  玛莉安和杰克选择威尼斯,是“因为爱情电影都是这么演的”,“情侣都会去”,可惜,水城毕竟只是“一座浮在水上但终会沉没的城市”,浪漫和激情永远是短暂的。在巴黎,一出火车站,玛莉安和杰克就又回到了现实的冲突关系中:杰克在等出租车时的抱怨不断,玛莉安对杰克卖弄摄影的颇有微辞,杰克对家居卫生的苛刻挑剔,玛莉安对杰克疑心的无名怒火,两人携手游览巴黎的百无聊赖……相恋容易,相爱太难!

  影片结尾,两人在寓所又进行了长达四个小时的讨论,总结下来就是——“谈恋爱不容易,尤其是要深入了解彼此,接受他们的缺点与过去。”

  杰克坦言,通过两日里所发生的一切,他明白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就是“我不认识你”;玛莉安也承认,“找一个真正的伴侣”,“愿意与他共度一生,努力维持关系,遇到问题不会立刻逃避”,这些对她来说都十分困难。两人从度假的浪漫温情忽地坠入彼此完全没有感觉,令人心痛。

  不过,好在他们都是三十多岁的中年人,沉默片刻之后,他们都意识到自己“再也经不起又一个失恋的创伤”,尽管对方有诸多缺点,但自己的生活中已不能失去对方,没有其它理由,只是因为原先的爱恋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习惯。西方又有好事者潜心调研,发现男女在恋爱激情消退后之所以还能共同生活,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习惯和对方在一起。这是一种亲情,或是一种依赖,还是一种无奈呢?

  前苏联电影大师塔可夫斯基说:电影,是雕刻时光的艺术。大师自知无法改变时光的面貌和本质,于是就用电影的方式将时光描绘出来,有喜有悲,有明有暗,有笑有泪,有幸有憾,时光不会为大师而改变,所以,大师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用艺术的手法去探寻,其间,我们便发现了“美”。

  夜晚,在巴黎街边的露天酒吧,玛莉安和杰克又像一对热恋的情侣那样相拥而舞。

  爱情,对于双方当事人而言,何尝不也是一种艺术……

  (2008年8月15日·深圳)

  《巴黎两日情》观后感(十):缺乏安全感和文化差异 (補115地址)

  看的时候很多次都笑出了声。关于美国人的stereotypes很是经典,比如“My first religion is private property",而法国人确实是很像上学期的法语老师。但由于与美国人打交道比较多变觉得那些取笑他们的话看着很让人开心。

  这个故事大概所有与另一文化背景的人做男女朋友的人都能理解吧。很多时候个性,文化差异,和态度被误解,而由于他不懂你的语言总觉得和你的朋友在一起的时候被忽视或是他不能像你的朋友那样好的理解你,或者觉得对于你来说他可有可无。太易产生嫉妒。

  最后结尾Julie Delpy旁白让人很有同感,缺乏安全感的女人恋爱时还是会心酸。而他们俩的争吵我几乎一个月进行一次,所以更能体会。

  了解点美国和法国文化的人看的话会觉得很有意思。

  地址:http://u.115.com/file/f3f878a913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