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通缩十年
——《永不退转》,郑钧
昨日午后,港股佳源国际控股和阳光100中国同时遭洗仓式闪崩,其中,佳源国际控股暴跌-80.6%,市值由300多亿跌剩60多亿,阳光100中国暴跌-64.59%,接近沦为仙股。
若是宏观错了,微观再是用力,也终将只是徒劳和不堪,譬如最近的二康(康美、康得新),事实上,这些都不是一个微观事件,而是一个宏观事件,映射的是整个市场的生态状况。
事实上,这些看上去似乎并没有联系的事件,皆是历史大分形的枝枝叶叶。
这个历史大分形已经演绎了一段时间,且还在继续演绎的过程之中;这个历史大分形裹挟着历史进程中的每一个人,对于历史的浪潮而言,我们都只是一朵浪花。
2018年12月社融数据主要靠票据支撑,老口径社融余额增速同比创新低,这意味着尽管央行主观意愿货币宽松,但是,由于商业银行本身的风险控制,以及企业、居民资产负债表的衰退,一个通缩的场景已是无可避免,而我们看到的呈现出来的是货币政策失灵。
央行数据显示,2018年10月末基础货币余额为29.8万亿,同比缩减-2.3%;2018年11月末基础货币余额为30.6万亿,同比缩减-0.4%。
这意味着央行虽然有逆周期调节的主观意愿,但或已认识到流动性陷阱的问题,所以,在运用更加细腻的货币调节手段,应该是一个稳的策略,而非一个进的策略。
而微观上,微信、支付宝的备付金交存央行,城投土储收紧,等等,这些都将影响信用派生,也即是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通缩的场景。
在这个通缩的场景中,我们或会看到基钦周期(库存周期)的暗淡无光,因为它面对的是朱格拉周期、库兹涅茨周期,甚至包括康波周期三期叠加的回落。
也即是说,当拉尼娜降临之时,一阵一阵的暖风或会显得非常地软弱无力。
但是,面对拉尼娜,人们总是会条件反射地去用力反抗。殊不知,正如苏东坡所言,用力即著,我们应当采取的是接受、任运和自然的态度,但是,道理大家都懂,只是我们都缺乏知行合一的能力。
由此,我们会看到几股交叉的力量去试图稳定市场,然而,这种稳定市场或恰好暗合了海曼·明斯基的那句“稳定最终是通向不稳定的”。
也即是说,我们可能不应当给予所谓的逆周期调节特别的高估,事实上,逆周期调节也是周期的应有之义。
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最近报告称,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产量预计将下滑-19%,为201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这意味着以计算机、互联网、智能手机为核心组合的信息技术革命红利或已走到尽头,全球经济驱动需要新的技术革命和动力源,以形成新的技术——经济范式。
遗憾的是,在纳西姆·塔勒布的语境里,技术革命它是从0到1,它是黑天鹅事件,并不会因为人们的期待即会降临。
所以,在此背景之中,我们就看到了去全球化、看到了产业链条和贸易链条的重构、看到了各种不稳定的现象,因为在新的技术革命降临之前,全球经济它就陷入了一个存量博弈的泥潭之中。
很多人不相信周期,那是因为,一方面并不真正了解周期,另一方面我们总是力求精确,而周期它并不精确(但它正确)。
另外,就是当我们在生命的历程中没有经历大周期的起伏前,我们对于周期的感觉是迟钝的,不敏感的,甚至是麻木的。
也即是说,四十年信用扩张的长程信仰,可能已经使我们彻底忘记了经济周期里必然存在的通缩周期。
那么,如果历史已经转身,通缩已经降临,那么个人究竟应当如果应对?
首先,是接受。
接受是东方文化里非常智慧的一部分,但是,似乎我们越来越缺乏接受的能力。
其次,是钝感力。
也即是说,在通缩的场景里,你交易的不再是通胀,不再是信用扩张,你只能交易通缩,而如果你仍然试图交易通胀或是复苏,那可能将会遭到一万点的暴击。
熊市周期尾部下跌的空间有限,时间漫长,对于投资者的心理冲击巨大,往往愈是到了后期,投资者的心理往往缺乏能忍,并最终在预期的层次心灰意冷,在交易的层次丢盔弃甲。
由于人类的情绪往往会在悲观和乐观两个方向走过头,也因此,我们放弃预测底部具体的点位。
任何的所谓精确预测,皆是一种障碍,我们需要秉持的基本态度是,以一种旁观者的视角,静待市场自己走出来。
未来还会不会有牛市,答案是,一定会有,因为人们的贪执、赌性和投机热情始终在冰山里若隐若现。
再则,是精进。
生命里的每一境况均有可为。
硬币总有另外一面,生命的目的地并非过劳时代,焦虑的一代,也并非低欲望社会。
这个时代的精神状况已经是非常的凌乱不堪,它或需要一阵清醒的风。
当满地不再是六便士的时候,人们或许终于有时间抬头看见天上的月亮。
要知道,曾经的我们都是热烈而坚持的,那是一种光芒,引人入胜~
梧桐,20190118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