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2018年了,15岁少女还被用来换彩礼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2018年了,15岁少女还被用来换彩礼

2018-03-15 13:00:06 作者:谈心社 来源:谈心社 阅读:载入中…

2018年了,15岁少女还被用来换彩礼

  “天下哪有父母爱自己孩子”,这可能是无数谎言中,被戳穿后会最伤人的一个。

  开学季,15岁的陕西女孩小青没有按时到学校报道。两位校长得知情况后找上门,一再追问,小青父母才说,因为家里实在困难想让小青早点出嫁换取彩礼钱,让家庭渡过难关现在已经收了彩礼,不嫁女儿不行

  之后司法人员调查,她的父母又辩称,这么做是为女儿好,还怪学校来家里“坏了好事”。

  知情群众小青的父母正在闹离婚,两个人都想甩掉女儿这个包袱,把她“许配”出去了,还能趁机捞一笔。

  有网友说:生在这样的家庭,还不如从小是孤儿

  小青家墙上挂着的“家和万事兴”,也成了对这家人最大的讽刺。

  小青家 / 西安新闻

  因为要散伙,因为家里穷,女儿就要成全“一家人的幸福”,被亲生父母用彩礼的形式 “卖”给一个25岁的男人——他们既能换到钱,又甩掉了包袱。

  不敢相信,已是2018年,还有女孩在被父母如此理直气壮不公对待。

  中国女性处境真相

  路遥在《平凡世界》里说,“假使封建社会不封塞女人视野,不禁锢她们的思想,不阻碍她们的的发展,这个世界上,女人和男人除了性别,就什么都一样

  然而,我忘了,即使是在最原始年代,也从来都是男人出去打猎,女人等着男人回来。”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现在仍有很多地方的父母,心甘情愿地把年幼的女儿推向早婚的深坑。

  有人对湖南某乡村做过调研报告显示,村里早婚夫妻有1490对,全乡合法结婚有6900对。也就是说早婚的比例占了超过五分之一。

  在云南省金平县,少男少女辍学结婚生子的情况已成为常态村寨中,常常能看到背着孩子的少女

  有个姑娘在13岁就结了婚,她和她现在的“丈夫认识三天后,就被男方家里留下成了亲。

  还在念小学的她在婚后辍学,当年就怀上了孩子。

  2014年11月27日,云南金平,早婚的小两口在新房中大笑 / 视觉中国

  少女们在成人之前先成了家,他们口中的爱情更像是在过家家,在还不懂生活为何物时,就开始孕育下一代

  一代代的村里人都不太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他们认为,相夫教子本就是女孩最好的归宿

  也许有人说,这只是小部分落后地区状况

  中国女性的现实处境,还远没有想象中的好。

  中国的性别平等指数排名从2013年的第69位,掉到了第100位 / 制图:解放日报

  据《2017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国在144个经济体中排名100,已经连续5年退步。

  从报告数据还可以看出,中国女性花在照顾家庭等无报酬工作上的时间占总劳动时间的44.6%,男性仅为18.9%。除此之外,中国女性在公司董事会级别人数占比仅为9.4%。

  如此的不平等还体现婚姻中。

  在江西安义县,有个“闪婚”的习俗男女双方相亲后看对了眼,就可以开始“谈盘子”——可以理解成“谈(彩礼)价格,买老婆”。

  之后,男方若是肯一次性交清礼金,就可以立马带媳妇回家同床共枕

  之前有个火爆网络视频中,满盘的礼金高达68.8万,拿到彩礼的人笑得很开心

  有些地区有这样的说法,如果女方父母出的嫁妆只占礼金的一小部分,就叫“卖女儿”,偶尔有嫁妆超出了彩礼,就是“陪送女儿”。

  六七十年代时,儿女较多,女儿嫁出去收到的彩礼,常常被用来给儿子娶媳妇,女儿要是多,还可以赚一笔。

  五年前,有媒体总结过一幅“全国彩礼地图”,标注着各地结婚的彩礼金额。

  全国彩礼地图 / 制图:王萌、彭训文

  而经过五年的时间,很多农村地区的彩礼早就翻了番,车子房子也成了娶媳妇的必备品。

  彩礼似乎在给女人们明码标价,女性的一辈子就与那几万块等价交换

  习俗背后不平等的潜意识,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谁让你是当姑娘的

  即便在不时兴早婚的地区,女性也常常在为照顾更多人的方便,而让自己受尽委屈

  有网友说,“小时候我妈希望我不要上学了,出去打工赚钱给哥哥读书;工作了我妈希望我挣钱,好帮哥哥买房;长大了我妈希望我嫁个有钱人,在生活中就总能照应哥哥……”

  现实中,有太多的女孩为了亲情,就这样牺牲了自己的大好年华,甚至被拖累一生

  在很多父母的心里,好像儿子才是自己的孩子,女儿生来就要为儿子付出

  广西的阿芬家里向来重男轻女,哥哥们娶妻生子,母亲都出钱出力,可自己和姐姐出嫁时,母亲什么也没给。所以在知道母亲准备遗产全都留给两个哥哥的时候,并不惊讶

  而让她不能接受的是,母亲生病住院了,因为心疼儿子,不让他们到医院看她,却要求两个女儿24小时轮流看护。

  母亲对两个哥哥说,“你们在这里干嘛,又帮不上忙,快回去睡觉。这里有她们两个女的就行了。”

  阿芬和妹妹提出,她们可以照顾母亲,但因为耽误了工作,觉得两兄弟应该承担治疗费和护理费。母亲和大嫂都不同,母亲还说,“生儿子就是传宗接代,让儿子养家;养女儿图的就是老了有人能照顾。

  母亲解释称,自己是因为依赖女儿才这样做,而且,女儿伺候老人就是当地的习俗。

  和年迈的母亲没法争辩,况且又是普遍存在现象多少当女儿的有苦说不出,只能忍着。

  同时,当女儿的也是别人家儿媳妇而对于很多人来说,也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牺牲自己。

  为了照顾患上老年痴呆症公公,四川的吴桂英辞掉了月薪过万的月嫂工作,回乡当专职保姆婆婆年纪大了,无力照顾,洗澡、换衣都由吴桂英亲力亲为。

  面对记者采访,吴桂英说自己为公公做的这些都是应该的。“虽然他现在什么都不知道了,但还是要让他活得有尊严

  吴桂英在给公公喂饭 / 成都商报

  网友们却对此观点各异。虽然新闻中,儿媳是自己做的选择,可很多人认为,媳妇照顾公公,并不一定就实现了让老人活得更有尊严。

  有网友问,为什么不是儿子或者请护工来照顾?

  别人自己的选择旁人无权评价,可这种事情总被冠以“令人感动”、“值得赞赏”的帽子,人们潜意识中认同的应该做出更大贡献的人,总是女儿、儿媳妇。

  人们为这种自我牺牲感动,背后却总是女性对自己的压抑与过分要求。

  歌颂有目的性的牺牲,是逼着女性用自我感动安慰自己。这样的动容,廉价不已。

  改变需要双向努力

  在男女平等仍未完全成为现实的今天,父母扮演的角色和女性自身的意识,都在同时作用决定一个女性处世姿态

  父母对于女儿的尊重理智与平等对待,是在关键时刻保护女儿不被陈腐思想的遗留惯性伤害的盾牌。

  这种保护体现在一些很小的事情上。

  黄磊的女儿多多是一个被爱围绕的孩子,黄磊给她写信说:幸福就是你选择一种自己喜欢方式活下去。

  在多多的一举一动中,都可以看出一个女孩该有的自信和率真,她可以活成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而不必成为“家和万事兴”的牺牲品。

  孩子不是父母生命的延续,而是独立个体。这种观点不因性别而被区分。

  《回家的诱惑》的女主秋瓷炫就成长在重男轻女观念严重的家庭,爸爸的几个兄弟都有儿子,唯独她们家都是女儿,所以奶奶总是责怪妈妈

  妹妹溺亡,妈妈把气撒在秋瓷炫身上,骂她“应该是你替她死’,同时秋瓷炫也得不到长辈的爱护。

  进入演员行业以后,她拼命往国外发展。来中国拍摄电视剧不仅是为了发展事业,更是为了远离那个地狱般的家。

  “现在我赚钱了,我给爸爸,爸爸给奶奶。所以奶奶现在特别想见我,但我不想去。

  父母对女孩的态度,决定她一生的性格

  而女性自己的命运,也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努力改造。

  美国评论家费思克说,思想的自由就是最高的独立。

  这对于很多中国女性来说,是一个愿景,更是“战斗”的方向

  意识上的觉醒并不简单。女性想在男权社会体面的生存,并不是要通过高喊“女权主义”企求被关注,而是要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把自己当成一个独立的人。

  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女人。女性为家庭牺牲自己,可以是自主选择,但不该被标榜为人人都要学习美德

  老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但都2018年了,把女性当“有去无回”的附属品、当“一次性”的牺牲者的观念,早该过时了。

  推 荐 阅 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网易新闻沸点工作室《槽值》栏目长期招聘线上作者,单篇稿费300元-1500元。在公众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