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那个时间之外的故事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那个时间之外的故事

2022-04-21 03:03:46 作者:蓝风 来源:民国文艺 阅读:载入中…

那个时间之外的故事

  那个时间之外的故事

  蓝风丨文

  边城,即边远小城之意因为边远,所履足迹就罕有文明的足迹所以,这边城是与裹缠在繁华中的都会参差而在的彼此都是一份比照,互为镜像沈从文的边城是都市所代表现代文明的对岸,它是原生状与理想状的化身在描绘这个理想小城时,沈从文是用最淳朴的散文在写诗清澈如湘水的诗故事背景的搭建,也是沈从文理想乐园的搭建他撮一把湿土,掬一捧好水,拈一束虎耳草,丢一抹风情,边城就筑竣了然后,安放翠翠的故事,轻悄如梦地,就像安放一缕枝梢上的柔云

  水,是边城的魂魄沅水的浩荡并不是沈从文的着力点 他把更多笔力投注于沅水的清澈与幽柔沈从文心中眼中的沅水是女性的而且,是山野的女性,她是有力的,又有几分娇美而之于水,行船是流动的景致 邻省近县的商旅,荡船来去,途经边城这个孤岛般的小城,也就不再孤独,她有了必要的喧嚣 那些异乡客商,把丰富的货物带到了边城,也把边城的特产带到远方 边城的生活,简朴却并不匮乏

  边城被水绕着,也被山围着 事实上,没有这里的山,水也不会显得那样的清与柔,民风也不会那样淳厚但是,沈从文确实对于山的描写是从虚处简省处落笔的 不像写水,完全是精工细作,水的魂与形无一挂漏地将墨泼上 他写山,只不过是一笔带过地点一下,让你知道,那水是有山相伴左右的 那山是峻峭深秀的,沈从文写那山在水中的倒影,尤其是那翠碧欲滴的竹林的倒影 与其说,这是在写山,不如说还是在写水 所以,边城的山,是虚笼笼的一种坚硬可没有它,边城就挡不住叫嚷尘嚣 就不会罩住这一方纯水净土

  边城的主景,集中在城外的溪边和城里的河边溪边的故事又都盛在老旧的渡船上和那间破屋里 河边的故事则盛在王乡绅家的碾坊里和船总家的吊脚楼上 那只渡船比那间破屋更像爷爷和翠翠的家 这个家,是漂浮的,这个家里有爷爷和翠翠,也有来的人走的客 这是个快乐的家 在溪水上起舞的快乐王乡绅家的碾坊,是水车带动的碾坊水车转动中,水流激越地冲击着碾盘,发出轧轧声响杨马兵在这里为天保向爷爷说项 ,也是在此,爷爷眼看着天保远走,又被傩送漠视 而船总顺顺的家只有几个场面,但也都相当重要 这是傩送的家,也可能是翠翠的家,但也只是可能了

  边城人与人相处时的那份坦诚和热情,大多应是湘西的确切情形,但我以为,更多还是沈从文的一种理想 这样的人际往还是比这里的山水风物更牵动人心的 那是淌在彼此心间的清润之水 爷爷把渡人当成自己分内之事,渡客因为感激爷爷的热情与周到,会不由自主地给他些 小费,或赠其随身顺手的什物,爷爷百般不肯,必定退返 但是,爷爷很明白他不能一点都不留,那毕竟是人家的心意 也正是渡客对爷爷的在意敬重,爷爷就更热情以待他会用所留渡客的小费买来烟叶,携在身上,随时供给要抽烟的人 天热了,爷爷会让翠翠备好茶水,这样,就解决了口渴问题 那渡船,爷爷看管了差不多一生,渡船让他觉着亲切,搭船的人也让他觉着亲切 他也把他的热情善意不吝惜地给了那只船和那些渡客

  爷爷与城里熟人,都相互坦诚到极点 为了陪翠翠看龙舟,爷爷不得已找杨马兵替他渡船 翠翠正看得热闹,爷爷说他要找熟人说话,要翠翠在原地待着,等他回来 爷爷并没找谁说话,而是又返回渡船 他觉得不好意思让杨马兵代其守船 他就问杨马兵要不要去城里看看,这个间歇他可以留在渡船上 而杨马兵并没走,两个人便在渡船上边抽烟边闲聊着打发时光 天色将晚时,爷爷便托杨马兵回城时告知翠翠自行回来 爷爷与杨马兵就像一对父子,感情深长 后来,爷爷永远地离开了翠翠,杨马兵为爷爷操办后事,并接续上爷爷的职责,开始像父亲一样长久地陪伴翠翠 这也算对知己的一种回响吧

  爷爷每次进城,就像回到老家 他去买肉,卖肉的要多给他些斤两,他不肯 卖肉的只好做罢,但给他挑了块最好的 爷爷买酒,归途遇到相熟的老哥们,就取酒给那人喝 那人喝了,赞不绝口 爷爷就继续给那人喝 和几个老哥们天也聊得差不多了,酒也见底了 爷爷就高高兴兴地又折回店里,再买些 然后,才带着酒和杂货乐呵呵地回到家里 每次回家,爷爷总要迟晏 翠翠照例撒娇假作抱怨 她很明白,爷爷一遇见熟人,就要给人绊到的

  船总顺顺虽然是有钱人,却待人亲和,非常热诚 端午盛会时,船总家的吊脚楼总是敞开的,要看龙舟的人都会在船总家吊脚楼的窗前眺望水上盛况 船总非常地乐善好施,边城的人,有需助济的,他都会痛快地伸以援手 虽然天保的死和爷爷没有干系,但爷爷的迟疑不决也是天保愤而远走的缘由之一 可是船总顺顺和傩送并未真生爷爷的气,与其断绝往来 而且,爷爷死后,正是船总出资出力,协同杨马兵为他办理了后事 边城的世界,是个情义缠绵的世界,这里没有坏人,只有缺点在身的人

  边城的故事格外动人,因为那是纯粹从泥土里长出的花儿 边城的爱情也是如此,它没有轰轰烈烈的荣枯,只是淡淡地发生了,成长着,结束了 可它依旧能够镌刻在心间,哪怕历经风击雨蚀,也不会消磨无踪 严格来说,边城里的那段爱情只是翠翠与傩送的爱情,与天保是不相干的 但是不相干的人,一触及那爱情,爱情就受到干扰,而他,也不可避免要被那爱情撞到 在我看来,爱情,在他们三人的故事里,很像一条渡船天保还没上船,就意外落水,傩送只让自己在岸上观望,翠翠只能守在船上,无人同渡,独自忧伤 那是一条孤独的船,它原本可以不那么孤独的

  翠翠和傩送彼此相慕,却不过才见了几次面 他们几乎没有几句交谈,更不必说涉及关键问题的交谈 这样缺乏了解就彼此深印在对方心底,证明这确是一份生动深沉的爱情,片刻的接触也抵得过厚重岁月的相处 然而,这样缺乏了解,也种下了这份爱情走向悲剧的主因 这是没有足够明确性的爱情 所以,他们都不敢确定对方的想法 他们的爱情含蓄得令人心碎,也令人生气 极稀疏的相见,竟没有半句痛快话 他们爱了,却完全不知该如何爱 傩送只是在兄弟情与爱情间纠结,一点干脆都没有翠翠只是躲着,令人不耐地躲着 当事人都这样貌似着重地不重视着,他们的爱情自然要掉落水中,载沉载浮

  天保对傩送与翠翠爱情的干扰,并不激烈,却是致命的 天保喜欢翠翠,他自然有这个权力 天保也非常优秀,而且似乎也比傩送要主动 他喜欢翠翠,就即刻托杨马兵去向爷爷说合 但是当知道傩送也喜欢翠翠时,他犹豫了 而傩送唱给翠翠的歌是那样动听,天保彻底灰了心,索性一走了之 如果只是如此的话,傩送也许还有一些伤怀和歉意,但还是会和翠翠在一起的 可天保却沉水毙命了  所有人的心都破碎了 傩送与翠翠坚定而飘忽的爱情也遭到了强劲的震荡 傩送把天保之死的原因推在自己对翠翠的爱和爷爷的迟疑不定上 他开始疏远爷爷,疏远翠翠 实际上,他是在自我放逐 但是,爱情何辜?翠翠何辜?悲剧被天保无端招至,又被傩送紧紧抱住,爱情和翠翠被温和而无情地推远

  爷爷做为翠翠的监护人,是称职的 但是,翠翠的爱情悲剧也有爷爷太过称职的原因 为了翠翠能够幸福,爷爷给了天保傩送和翠翠绝对的自由 这样三个善良却不擅表达的少男少女,就置爱于飘摇之境 爷爷确定任何一个,事情都不会这样 天保和傩送就一起唱歌给翠翠听 傩送是天生的歌者,而天保却不会唱歌傩送的歌声让天保知难而退,才有了后来天保的意外落水  应该说翠翠和天保的死一点关系也没有的,但是,爷爷多次问她对天保和傩送的态度,她都一味回避,这也是爷爷拿不定主意的原因之一 当然,还有天保和傩送,他们太讲兄弟之情,反而 怠惰了爱情 说到底,爷爷和翠翠,天保和傩送,都是不懂爱情是什么,更不懂该如何对待爱情

  爱情是那么强烈,它甚至具有摧毁性 爷爷失去了为爱而死的女儿,他是有所体会的 但翠翠的爱情到来时,爷爷似乎已轻忽了  他没有有力地帮到翠翠,反而弄巧成拙,害了翠翠,也气死了他自己 天保和傩送不知道爱情是一种特立独行 尊严极强的情感爱情是不能相互推让的,它和别的情感是毫无挂碍的 兄弟二人同时爱上了翠翠,便在爱情与兄弟情义间纠结 爱情被冷落了,翠翠成了被排斥的局外人翠翠在爱情抓住她时,兴奋而又惊慌,她完全不知该如何是好,肯定也肯定得不够肯定,拒绝也拒绝得不像拒绝 爷爷和天保和傩送也在远远的间距里茫然猜疑着

  这是个爱情故事,更是一个无端疏离了爱情的故事 这里一切都那么美好,仿佛是个无染的世界,甚至纯粹得连财富和欲望和阶级都可以忽略了 可是,悲剧仍旧发生了,相当惨烈 可能沈从文这个理想世界里的悲剧是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无论演进到怎样的境地,都是害怕寂寞的,必需得有事件发生 而事件往往要牵涉到悲剧 悲剧,长着一张冷寂肃静的脸,骨头里则激动着一派热闹喧嚣 恶被消除,或近乎被消除的理想世界里,性格的缺陷,认识的失焦,无端的误解与不可知解的天灾人祸构成了悲剧诞生的主因 这原是个没有时间流过的故事,但时间并不能根除悲剧那棵巨大的古榕 翠翠必需有一个彻骨的等待 所以,沈从文理想的边城仍然是现实的,而不是乌托邦边城除了带给我们难得的一次纯美心灵之旅,也给予了我们相当的启示

蓝风,民国文艺公众号专栏作者,每一篇在本号独家首发的文章,均系专为本号创作

  长按识别二维码

  一键加关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