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色的肉体+有趣的灵魂=中国的莎士比亚
Vol.012
只有李渔,在封建礼教森严的几百年前能写敢写肉蒲团和怜香伴
说李渔,很多人可能不熟但说到肉蒲团,很多人眼睛都会发光,心里都会痒痒肉蒲团就是李渔写的
书生范介夫带着新婚妻子崔笺云来到寺庙上香,一心向佛的崔笺云却被一阵女人体香吸引住了
住持告诉她,是一位叫曹语花的官家小姐天生自带的异香住持把曹语花请上殿来一见面,崔笺云就惊叹眼前这个女子真是个绝色佳人,连她这个妇人看了都怦然心动
在住持的建议下,崔笺云以女人香为题作了一首诗曹语花一听倾心两个女子,一个怜香,一个爱才,一见如故,互相钟情
一来二去,二人竟然跪在佛前像夫妇一样拜堂定了终身崔笺云还精心设计,让曹语花嫁给了范介夫
这个故事叫怜香伴,是中国唯一一部以女性同性恋为主题的古典戏曲它的作者也是李渔,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
也只有李渔,在封建礼教森严的几百年前能写敢写肉蒲团和怜香伴
他还未出生,就被断定为天星下凡;他身负奇才,却遭逢国破家亡他是中国第一个职业畅销书作家,却终身贫病潦倒;他还是中国历史上一等一有趣的人
明万历三十九年八月初四,还差几天就是中秋节
如皋药材商人李如松的老婆,已经怀孕11个月,疼了三天三夜,孩子还没生出来
直到八月初七,李家突然来了一个白发长老,他来到李夫人跟前,盯着大肚子看了一会儿,一言不发
随后,他又绕着李家走了几圈,一番观察后,他捋了捋胡须,对李如松说到:
夫人怀的是天上的星宿,而你家这宅子,地盘太轻,接不了要把夫人移到李家大祠堂去,才能顺利分娩
果不其然,李夫人一到李家祠堂,孩子就生出来了
白发长老随后说:你这个孩子不是凡胎,是仙之侣,天之徒,就给他取名叫仙侣,字天徒吧
李仙侣,就是李渔不到一岁就能认字,六七岁能过目不忘,十五六岁就下笔千言
老李家看着这个神童,就像看到了大富大贵的未来
十九岁时,父亲李如松病逝
这简直是放猴归山
为了应付母亲查岗,李渔随身带着几本经书做做样子
母亲一不在,他就看那些跟考试无关的杂书,什么野史,传奇,小说,越不入流,他越喜欢
古人最讨厌那些写鸳鸯蝴蝶的戏曲,李渔最喜欢看,看完了还要自己唱,自己写,自己演
书楼上的日子,愁煞了母亲,乐坏了自己
二十四岁,李渔第一次参加童子试,连闯三关,一举成名
主考官许玉史对这个奇才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逢人就夸,不仅如此,还自费把李渔的作品刊印成册,发给同僚
一时之间,李渔就收获了全城学子嫉妒的目光,成为了浙江全省妇孺皆知的名人少年得志,鲜衣怒马
二十九岁,李渔自信满满参加乡试
但明末的考场,和当时的官场一样,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考试结果早就内定了,李渔没行贿,运气也不好,落榜了
三年后,李渔赶赴大明王朝最后一次乡试,但走到半路,正遇上李自成的义军和官军打仗,不得不躲回老家
回家不久,清兵入关了,杀得昏天暗地,老家待不住了,李渔只好举家躲进深山
等李渔再出山,山外的世界已经从大明改成大清
满清政府颁布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令,这个难看的发型,让李渔这个明朝秀才,倍感屈辱
给满人当官,李渔是绝对不干的但还有一大家子要养,总要谋些出路
李渔回到了乡下好山好水滋养着李渔的心
即使朝不保夕,李少爷还是东拼西凑借来银子,买了一处宅子,还建了一个林园
他亲自担任设计师,园里种满了牡丹,简直像世外桃源也是在这里他正式改名李渔,字笠翁,从此纵情山水,放浪形骸
他想发动村民修运河,既可以灌溉农田,还可以走船关键从自己园子门前经过,他平时可以直接撑船去上班,闲暇时就可以坐船去省城渔歌唱晚,多美一幅乡村田园画!
李渔终究不是一个甘于寂寞的人,他的才干和抱负根本无处发挥,再加上文人和耕田种地这事儿实在有些格格不入
三年后,他和当地的乡民产生了矛盾,被迫卖掉了心爱的园子,去了杭州
杭州,自古是繁华的所在,街上到处都可以说书听戏,看灯走马,这才合李渔的性子
他寄住在好友虞哉君家虞哉君交游甚广,他和朋友们最喜欢和李渔聊天,因为李渔装了一肚子别处听不到趣闻传奇
一晚,虞哉君饭后来到侧院,和李渔寒暄过后,虞哉君发现李渔虽然经济拮据,但是李渔妻妾二人不仅相敬相亲,而且侍奉李渔全心全意
虞哉君羡慕李渔:笠翁兄,我给你出道题吧,你看你这妻子贤惠,妾室美貌,两人还相处得这么融洽你就以这二人为蓝本,写一部传奇如何?
本来只是一句戏言,没想到李渔当真闭门创作二十余日,就写出了开篇说到的,中国第一部同性恋题材的戏曲怜香伴
李渔终于找到了在乱世里谋生的办法,于是开始了他卖赋糊口的余生
不管男女,大家都喜欢李渔
他的戏剧里没有经国大业,也不想发人深思,更不喜欢板着脸说教,他只是单纯得想让大家开心,笑一笑,所谓唯我填词不卖愁,一夫不笑是我忧
一日,李渔游玩经过芜湖,正在客栈里写着剧本,突然就来了一个面容憔悴的书生,一见李渔,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相公这是作甚,李渔一介布衣,怎么受得起如此大礼!李渔急忙上去扶
笠翁先生,鄙人有一事相求,万望成全!
原来,眼前这个书生,名叫曹石臣他的妻子就是李渔的忠实读者,生前就非湖上笠翁之书不读可惜红颜薄命,临终前,她告诉丈夫,如果能得到李渔写给她的只言片语,她死也瞑目
用妇孺皆知来形容当时的李渔,实在恰当不过
后来,他干脆把自己写的戏排成剧,组成一个李家班,四处巡演赚钱,俗称打抽丰
不用多久,名声就遍传全国,请李家班来家里演出,不仅仅是有钱就能办到的
当时的平阳太守为了看李家班的演出,买了一个乔姓穷苦人家的女孩送给李渔李渔最开始并不在意
后来李家来了客人,席间艺人唱了一曲凤求凰等到宾客走后,李渔问乔姬,知不知道都唱了什么不料乔姬虽然不识字,听不懂吴语和昆曲,却能将故事一五一十的讲来
天才乔姬果然不负李渔所望,只用了一两个月的时间,就学会了吴语和昆曲,且毫不夹带一点平阳口音
次年,李渔又收获了同样天分奇高的王姬姐妹二人惺惺相惜,配合默契,很快就成了李家班的台柱子
她们跟着李渔四处游历巡演,一有新作,不用几天二人就能演得出神入化,李家班赚得金满银满
三人也很快就从师生变成了夫妇
虽然李渔已经六十多岁,但王乔二姬依旧深深地为其才华所折服,一生都以成为李渔的妻妾为豪
但王乔二姬因频繁演出,积劳成疾在为李渔诞下一子后,乔姬就去世了,王姬痛不欲生,过了一年也得怪病离开了
王乔二姬的离去,不仅让李渔的精神世界从此一蹶不振,也让李家班辉煌不再,名存实亡
晚年穷得连饭都没得吃,但依然不改对园子的痴迷他找朋友借钱买园子,同样修得很别致
李渔为了享受生活,还有很多小发明
冬天冷,就设计一个加碳火的暖椅;夏天热,就做一个可以用水制冷的凉床;有洁癖,就发明一个自动排污的马桶他还发明了淋浴,从此迷上洗澡,还说洗澡比男女行房更快乐
只要是心头所好,命也可以豁出去
李渔年轻时,曾经得了一种叫疫疠的传染病,医生嘱咐千万不能吃杨梅,吃一个就能死人
但李渔平生最喜欢的,恰恰是杨梅
躺在床上命悬一线的李渔,还心心念念杨梅季到了,一直催家人去买,家人只好骗他还未上市
怎奈李渔养病的房间就临近大街,有一天,他听到了街上有人在叫卖,李渔再催去买家人实在瞒不过,只好告诉他真相
李渔一听,哈哈大笑:那个庸医懂什么!人如果想吃的东西吃不到,心里就会郁闷,这才是生病的根源,你快去买!
如愿吃到杨梅的李渔顿时觉得自己所有郁结都散开了,病居然也好了
林语堂将李渔和苏东坡金圣叹等人并提,认为这些人因为胸蕴太多的独特见解,对事物具有太深的情感,因此不能得到正统派批评家的称许;这些人太好了,所以不能循规蹈矩,因为太有道德了,所以在儒家看来便是不好的
李渔天纵奇才,但生不逢时,没有像其他读书人一样高官厚禄,捭阖天下
又有什么关系呢?
他嬉笑怒骂,他放浪形骸
他讥笑红尘中蝇营狗苟,苟延残喘的伪君子,他扒开世俗的藩篱,活得潇洒恣肆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也许唐伯虎这句话,刚好能说清楚李渔这一生
本期编辑 丘吉鸟
本期主播 阿松
本文由国馆原创,转载请注明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