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女子婚姻登记处被打后照样领证?为什么家暴受害者不离开?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女子婚姻登记处被打后照样领证?为什么家暴受害者不离开?

2018-05-28 11:30:38 作者:明玥 阅读:载入中…

女子婚姻登记处被打后照样领证?为什么家暴受害者不离开?

  见小曰明成长|女性|思维|投资NO.87第94篇原创

  文 | 明玥

  之前刷微博,看到一条其他的新闻

  说是打架,其实女方直接被暴打。

  后来有人辟谣说,其实两人已经领完证了,在拍照的时候女方用单手拿结婚证,被男方认为“不够尊重”,于是开打,转了头就离婚了,红本换绿本。

  不管是因为要考虑,还是因为显得不尊重,一言不合就被打,还是在婚姻登记处,看起来都够荒唐的。

  当场离了倒也罢,若是继续夫妻双双把家还的话,估计不出半年,这两人就要上法制版了。

  说来也巧,正在我被这条可悲可气的新闻,弄得哭笑不得的时候,一个同学发来微信跟我八卦说:

  同事,因为被老公打了要请假十五天,刚刚说要离婚了。关键是,她其实已经被家暴六年了,一直没有说出来过,娘家人都不知道,这次是实在办法了。

  所谓的“实在没办法了”,是因为这次她被关在车库里打了十几分钟,公婆都在旁边冷眼看着,再不离就要没命了。

  同学在很好的公司工作,她同事也是高知高职女性,这种事每次都让我们无比费解:到底为什么不离婚,早干嘛去了?

  她的说法是,为了面子

01

  为了面子,为了孩子,为了有个完整的家,为了不让最亲近的人伤心……

  问题是这些理由根本成立啊。

  “让别人感觉你过得好”哪里有你“实际上过得好”重要?家里有个暴力狂,连安全都不能保证,谈何给孩子完整的家?至于让家人伤心,难道不是生命高于一切吗?

  朋友说,也许深层原因是,财务精神至少一项没办法独立潜意识里就是承受不了个人生活

  我从来没有写过家暴相关的文章作为未婚人士,我们的讨论通常到这里也就结束了——她们没用啊,承受不了一个人的生活,苦果自己尝。

  这么想,其实我们预设了两个前提第一,我们比她们幸运,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我身上。第二,我们比她们聪明,遇事肯定处理,不就是零容忍嘛。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02

  知乎上就有这个问题:家暴的受害者为什么不选择离开所在家庭

  一位在美国留学的网友洛胭写道:

  在美国,三分之一的女性至少会遭到一次来自配偶的暴力行为。在2001年到2012年之间,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牺牲的美国士兵是6388人,而被配偶杀死的女性,是11766人,是前者的两倍。

  我国统计数据不比人家好,加上我们有“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国人又视离婚为洪水猛兽真实情况肯定比妇联拿出来的数据更糟。

  人性有一个致命弱点是: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比大多数人更高明比如:

  93%的驾驶员认为自己比平均水平的驾驶员更安全;

  90%的学生认为比平均水平的学生更聪明;

  94%的教授认为自己比平均水平的教授要更好;

  同样讽刺的是,有92%的人说他们比平均水平更公平,更少偏见

  所以,令人背脊发凉的是——也许我们预设的那个前提并不存在——永远不能确定这种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而我们也不见得比别人聪明。

03

  她们所说的“为了面子,为了孩子”,很可能只是一种模糊笼统的说法。

  那些细细密密的缘由,嵌在过去浮浮沉沉的岁月中,剪不断理还乱

  生活本身就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冰山一角,那些藏在水面下更深层的基体部分,你看不见,当事人难以言说,甚至可能自己都无法察觉。

  事后诸葛亮多容易,但身在一段关系、一个家庭之中,谁又有能力时时以上帝视觉审视自我?

  今年的我,觉得去年的我很傻很幼稚,说的话写的文章都不忍回头看,但去年的我并不觉得啊。

  你看自己过得还不错,搞不好人家看你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公众号KNOWYOURSELF发过一组数据:2010年,福布斯报道的一份来自美国反家暴联盟的数据表明,85%的受害者无法彻底离开一段虐待的关系。据2013年美国家暴热线的统计,一个受害者平均要经过7次的努力尝试离开,才能真正离开一个施暴者。

04

  与其质问她们为什么不离开,倒不如思考为什么离不开。

  十几年前播出的那部童年阴影剧,《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展现了一个完美的“离不开”陷阱

  记得当时我爸看着电视机说,如果没有这种事,这是一对多般配的夫妻啊,一个医生一个老师,小日子很好过的。

  这,就是此类事件的第一个陷阱——人是像模像样的人,有很好的工作和社会地位,在别人的想象中,这是一对生活很顺利的小夫妻。

  因此,你的不满抱怨,在向外倾诉的时候,很容易被看是“作”,不满足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几十年了吵吵闹闹还不就这么过来了。”

  长辈和朋友都是这么劝你的,于是你走向放松警惕的第一步,以为他的情绪脾气,只是偶然的不顺导致的。

  剧中,梅婷演的梅湘南,在少女时期曾经遭遇过性侵,因为不想面对,她在婚前隐瞒了这件事。

  事情公开后,这成了她的一大“缺陷”,成了丈夫安家和挑剔她的理由,让他占据了道德高点。

  注意,任何一个有理智的人,都能理解女主是受害者,那完全不是她的责任,更不应该成为“被原谅”的缺陷。

  他没资格原谅她,因为她在被性侵这件事上并没有错。

  可是在没格局的人那里,不但这种被动“污点”是个问题,你的家境不如他、你年少无知犯下的小错误、因你而起的麻烦——全部都会成为他构建自己道德高点,同时贬低你的由头。

  梅湘南在遭遇第一次家暴后,没有痛斩婚姻,除了她很爱他之外,就是隐隐觉得自己有错,于是他的报复被她合理化了。

  “我的确不够好,这不能怪他。”

  跟男性相比,女性天然就更喜欢自省,习惯性地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两人和好之后,生活还要继续,因为一次教学事故,梅湘南在丈夫鼓励下辞去了工作——走向了陷阱的第二步:隔离。

  谁都知道工作意味着生存能力,但其实远远不止,工作还是一种心理支持,是自信来源;更是一种与社会的重要联系,是社交圈的保证。

  家暴多发生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女主内的家庭,就是因为这种家庭权利和地位一边倒现状——经济地位决定上层建筑,谁养家谁就是王道。

  更糟糕的是,你没有社会价值,也就没有社会背书。

  他如果宣称你精神有问题,而你一个没工作的人,又没有领导同事这些相处小时的人来证明你没有,那你就只能有“精神问题”。

  再次被打后,梅湘南认清了丈夫的真面目,她准备逃跑,却被回家的丈夫撞个正着,于是她被囚禁了。

  早就没了工作,无法向母亲求救,也没有职场上的同伴因为工作需要来联系她。

  直到打到伤口恶化送去医院,安家和又找了一个保姆,名为照顾,实为监视。

  到这里,“离不开”的陷阱初步构建成功,她已经插翅难逃。

  剧中的梅湘南很聪明,趁着安家和不备成功逃离过一次,一度重获安宁,后来不得已又回来了。

  因为恶魔祭出了大招:威胁

  她的母亲软弱无能,被安家和利用后,反复劝她回家。而她也隐约感觉到,如果她不顺着走,就无法保证母亲的安全。

  大部分女人遭到家暴后无法离开,就是因为受到威胁。她见识过他变身恶魔的那一面,就知道这种威胁不是说说而已。

  实际上,很多女人是在逃跑过程中或逃离之后,被追打致死。

  曾经《今日说法》播出的董珊珊案,就是女方已经逃离后,还被前夫他的朋友找到,关在公寓里暴打,最终重伤不治过世。

  在躲避之前她曾经逃回家一次,结果被回到娘家的7天后,丈夫王光宇带人找上门,几个人扯着董珊珊,高举过头顶把人带走了。

  而此前她的一再忍耐,就是因为他“不许离婚,不许告诉家里人,否则杀你全家。”

05

  比直接动手更可怕的是,很多人一直生活在语言暴力和性暴力之中,这种事情更隐蔽,更难以为他人道也。

  2017年播出的美剧大小谎言》里, 妮可基德曼饰演的Celeste,以前是一位美丽精干的女律师

  有了孩子后,她跟着帅气多金的丈夫和一对双胞胎儿子,搬到了有高级学区的海边别墅,每天送完儿子上学,就去海边咖啡馆闺蜜喝下午茶。

  如果说梅湘南的小康家庭看起来已经够美满,那么Celeste过的,简直是一种梦幻的生活。

  剧情暗示,这对夫妻拥有过“强势御姐爱上聪明小鲜肉”的偶像爱情, 她曾经因为工作导致神经高度紧张,为了她的身体一家人搬到远离市区的地方生活。

  毫无疑问,他是真的爱她——身心灵合一的缠绵激情,一家四口嬉笑打闹的温馨画面,他的甜言密语和随时关注,对她的大方付出重视保护……

  连邻居嫉妒变形,也让观众和女主同时产生幻觉这画面太美好王子公主幸福生活得来不易,就算有小瑕疵,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以他老公的帅气和浪漫程度,估计99%的女人都不愿离开。

  所以,就算他会控制不住情绪打她,却连她自己都有点享受略带扭曲的关系,出现了一些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症状

  她虽然已经离开职场,但不是弱势女子,出门能为朋友争取权利,被打也会还手会发怒。

  除了“为了你好”不让她重返职场之外,他也并不干涉她的社交生活,还把她和她姐妹需求都放在心上。

  这让她以为,一切尽在控制之中,我不离开是因为不想离开,我们出的问题是婚姻的问题,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

  心理学有一个名词叫做“煤气灯(Gaslighting)”效应,出自1940年的一部黑色悬疑电影《Gaslight》,讲丈夫想谋妻子遗产,千方百计地要把她逼疯的故事

  其中的一个情节是,丈夫通过调控灯光控制家中气氛,妻子看到微弱的煤气灯光,丈夫却硬说没有看到,久而久之,妻子就真的相信自己确实是哪里出了毛病。直到遇到了一个警察,警察说,他也看到了那微弱的煤气灯光。

  美国心理学家Robin Stern从这部电影得到启发,写了一本非常轰动的书,取名《煤气灯效应:远离情感暴力和操纵狂》。

  Celeste的错觉,就来自这位小鲜肉丈夫的控制。

  她以为她自己是这段关系的核心,是受益方,他让她别工作,陪她到海边居住,都是为了治愈她。

  其实两人之间的权力早已对调,她不再是那个精明能干的御姐,他也不是那个纯情可爱的小奶狗了。

  为了改善夫妻关系,两个人还一起去看了心理医生,直到心理医生把她单独留下来,要求她独自去租好房子,做好随时离开他的准备……

  不管是梅湘南还是Celeste,尽管经历了行踪败露的危机场面之后,都因为主角光环开挂,最后恶魔自食其果,她们转危为安

06

  那么,现在各路大V所谓的零容忍到底是什么?

  如果是“打回去”,这其实很难操作,因为女性体力不能更男性相比,搞不好就要吃大亏。

  如果是求饶度过之后,搬出娘家资本,向对方露过肌肉并得到了对方的保证,是不是就算干预成功了,可以不离婚了?

  带着这个问题,我到处搜索了一番。

  结果悲哀发现出来自爆的人里面,几乎没有干预成功的案例,全是“他求饶我心软原谅后换来了更大的暴力”。

  所谓的爱情,过往甜蜜,全都敌不过一件事——人格的不健全

  有一期《圆桌派》,请到李玫瑾教授来聊江歌案。

  主持人问,“案发后,有记者采访陈世峰的同学,有人讲他内向小气,也有同学觉得他外向大方,为什么一个人在不同人的眼里,可以出现完全不同的印象?有没有可能在关系没深入之前识别渣男?”

  李教授答,“过去我们这代人谈恋爱至少要谈两年,就是因为,时间才是检验渣男的试金石。”

  时间是检验渣男的尺度言辞细节是泄露人格的关键。

  董珊珊在决定结婚的时候,曾跟母亲说过,“以后不管出去干什么,我有一种这个男人能保护我的感觉,最起码我受欺负的时候,他肯定会替我打倒一片。”

  大概,他是一个经常把“死”这个字眼和暴力行为挂在嘴上的人。

  我没有更好的想法,只能引用一句“贪心记”博主晴予的话作为建议

  招人要慢,开人要快。

  【the end】

  转发朋友圈就是最好的赞赏

见小曰明成长|女性|思维|投资NO.87

  想当明玥的亲生闺蜜智囊团的姐妹,请扫这个二维码加我哦,注明“智囊团”

  图片来自《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大小谎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