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高考录取率和高校分布丨让大数据给你做参考
综合来源:萍语文(dypyuwen)、大数据前沿、知乎@二胖
知道你高考那年的录取率吗?
一起来看看吧!
通过数据可以分析得到,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峰1050万人之后急剧下降,直至2014年起开始止跌趋稳。即使近年来高考录取率越来越高,但依旧寄托着无数人对于未来的满满希望……
01. 中国高校分布情况可以看到,中国高校主要集中在京津、长三角、成渝和珠三角地区。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高校录取一般是有地区保护主义的,一般情况下高校录取本省的学生人数要远远多于其他省。
我们就来看两个数据。
天津大学,2016年在天津录取了750人,在北京录取了66人,在广东录取了40人,在四川录取了90人。
四川大学,2017年在四川录取了2140人,在北京录取了135人,在天津录取了72人,在黑龙江录取了77人。
这可是数量级的差距。
羡慕不羡慕?
02. 各省高校个数下面来看看具体的数据——每个省的高校个数,这里的高校包括本科与专科学校。
来看看你的家乡有几所高校?
03. 各省985和211高校个数和高校个数的指标相比,每个省的985、211高校个数更能衡量一个省的教育水平。
通常,一个省的高端人才越多,则该省的科研能力越强、发展速度越快。
下面先看看各省985高校的个数。
北京、上海占据前两名是无疑的。
有的省并没有985高校!
这也就意味着,这些省成绩相对较好的同学需要到外省的985高校求学,难度会相应增加。
有哪些省没有985高校呢?
河北、河南、江西、贵州、云南、海南等。
下面来看各省211高校的个数。
这组数据更加“触目惊心”!
光北京一个城市就有26所211高校。
其数量是排名较后的19个省的211高校数量的总和!
所以说,拥有北京户口本身就是一个优势,要不为什么那么多人挤破头都想拥有一个北京户口。
这是有原因的。
04. 各省参加高考的人数这是2018年最新的数据。
看看排第一的河南,考生数量已经接近百万了。
各省的高考人数直接影响着考生考大学的难度。
排名第一的河南,考生数量近百万,而河南省只有一所211高校,没有985大学。
而北京,考生只有6.3万,却有8所985高校,26所211高校。
下面我们来看看量化的指标。
05. 各省一本录取率排行榜下图是2017年各省份一本录取率的统计数据。
100个人里面只有7-8个人可以上一本。
河南的考生加油吧。
努力,努力,再努力。
06. 各省985、211高校录取率看完各省的一本录取率,再来看看各省985、211高校的录取率。
07.各省复读考生画像很多考生在高考之后由于没有获得满意的高考成绩而选择了复读。
下面的数据可视化图由百度大数据指数生成。
第一张图是2017年6月各省在百度检索“复读”的次数排行榜。
可以看到,广东省占据第一位。
结合前面的数据,排名靠前省份的录取率也相对偏低。
首先看看年龄分布。
看到这个数据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不应该啊,要复读的不应该都是19岁以下的学生吗?
后来一想,其实更多的时候是父母在检索。
高考生父母的年龄大多在40岁左右。
谁的父母没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呢?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女性占56%。
这里想多说一句,这两天正好是高考出成绩的时候,没考好的同学不要灰心,人生路上总会有不如意。
也有人说:高考不是最完美的制度,但是是中国当下最公平的制度。高考有缺陷,但至少是底层子女往上走最公平的途径,如果没有高考,许多寒门子弟只能待在社会最底层。
事实,确实是如此吗?
万恶的考试制度,却让寒门终于能出贵子
最早的拼爹是古时的“世卿世禄”,特别讲究投胎技术,直到隋朝建立了科举考试制度,布衣草民才有了绫罗加身的可能。诗人孟郊四十六岁及第登科,曾作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喜极!而比孟郊更痴的是范进,疯了!莫笑古人,如果还有另一条羊肠小道可以安身立命,谁会这般痴?
君曾记否?还有另外一种世袭现象,接班制度,直到80年代中期才废止。何为接班,就是不管你痴呆聋哑,都能名正言顺地顶替父辈公职端上铁饭碗。这为多少寒门关上了登堂之门,又为多少二代架起了通天之梯啊!
如果你出身微寒朝中无人,别不承认,恢复高考让你获得了唯一的选拔公平!也不要迷恋什么逆袭,说黄光裕也能登上富豪榜,说二人传也能唱红小沈阳。黄光裕初中肄业随长兄北上谋生,小沈阳从小辍学随母亲帮人哭丧,谁懂少年奔波之苦?是的,寒门依然可以出贵子,但你要跋涉多久,才能逃出你的穷山恶水?
你十指不沾泥,就不知道跳出农门有多重要
“跳农门”曾是几代人的励志名词,你若十指不沾泥你就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如过江之鲫,想要逃离花香鸟语的乡土。我们总喜欢以诗人的情怀,把乡村吟诵成久违的山水田园。但那里绝不只有《山楂树之恋》里的清静安闲,还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喂猪放牛打谷割麦啊……
考试不是人生必过的桥,却省了你趟水过河的苦
席慕蓉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连沾了仙气的诗人也坦承,我们有不可不渡的河,有不得不去的彼岸。凡夫俗子更要细细思量,人生如渡,怎样过河?当然,我们不鼓吹考试就能普渡众生抵达一切。可是,考试虽不是人生必过的桥,但它省了你趟水过河的苦,不是吗?
今年二月,年仅13岁的柳博身着阔气的阿玛尼西装列席深圳政协会议,他那又红又专精致无瑕的小阅历,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教育公平的焦虑。这个“阿玛尼少年”的提案是:继续推进教育改革,全民关注素质教育,不要让一张卷子决定我们的未来……
后来,连篇累牍的报道帮我们拼齐了这个完美少年的成长秘密——柳博的妈妈全职带娃,送他去各类高大上的培训班,演艺、形体、画画、钢琴、舞蹈、主持无一遗漏……而同样是13岁,在千里之外的郑州,龙龙已经因贫辍学,每日拾荒养家。
我们不仇富不欺穷,只想说素质教育是穷孩子更加买不起的船票!人家有富爸爸,两岁学礼仪,三岁学外语,四岁学钢琴;周五音乐会,周六植物园,周日美术馆,外加每年一次海外游学。这份气定神闲,寒门岂能有?而在四川大凉山,悬崖村的孩子们每天要花几个小时攀爬藤梯,连上学的路都要搏命穿越,更遑论素质教育!
如果你无法为孩子包办未来,就教他顺应吧
近年,关于应试教育的鸡汤和狗血都很多。某报刊上有某教授阔论高考无用,那文章真叫个气吞山河啊!难道他家的孩子,上完高中真的不考大学了吗?要我说,登高一呼当然爽,谁的骨子里不是英勇斗士?只是,生如蚁的我们,不得不被环境驯养。一个无法为孩子包办未来的父母,除了教会他改变所能改变的,还要让他懂得顺应所不能改变的。要不然,你还能怎样,扛着猎猎大旗独自放弃考试吗?
尤其,当你只是个寒门子弟!
19岁少年问“中国向何处去?”,被判10年!
北京,每天有100万人假装在谈项目
现役少将看望老战友,被拆迁队打伤,军委震动...
读《南渡北归》,心在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