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柴静:我看红楼梦是看人性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柴静:我看红楼梦是看人性

2018-08-27 09:30:24 作者:柴静 来源:名家散文 阅读:载入中…

柴静:我看红楼梦是看人性

  问:人们往往认为文学应该跌宕起伏

  柴静:这可能和我的趣味有关,我的趣味是比较现实主义,托尔斯泰和曹雪芹教给我的关于人的知识采访的知识,多过任何教科书

  《红楼梦》也可以拍成通俗言情剧,大家一把鼻涕一把泪,好家伙,但真去看这本书的时候字里行间都是寻常人生经验,隔了几百年也能感觉到男和女初相识的情愫家族里的人都是寻常的。举个小例子,抄检大观园后,薛宝钗突然说要搬出园去住了,这里曹雪芹用了一句话,“李纨看着尤氏一笑,尤氏看着李纨也一笑”。笔墨之间如果不琢磨,就过去了。这一笑是什么意思呢,抄检大观园后亲戚家姑娘为了避嫌搬走了,还得找这个借口,不能明说。我“剽窃”了这个,我的书里老范和老郝那段,她俩的表情让我想到了这点,你看,隔了那么多年,人和人又相见了。这是夹缝文章,以前我看不到这些,如果我不是日积月累地看,也看不到这些。

  问:你看了多少遍《红楼梦》?

  柴静:很难说,但我当年从湖南到北京就带了这一本书。

  问:女孩子爱看《红楼梦》可以理解,但你为什么又特别喜欢看《顾准文集》?

  柴静:里面都是人么。我看《红楼梦》看的也不是传奇、言情,我看的是人性,我看的是平等,我看的是曹雪芹对于各种人物同时加以理解的深度。顾准对于经济政治研究,一切都是为了人,从人出发去研究,才能不去建立天上王国,老老实尊重规律。托尔斯泰也是这样,所以他才能把《安娜·卡列尼娜》从通俗剧写成文学。回头一看,多少年过去了还会有共鸣,这才叫文学,消费一个故事没意思了。文学和新闻,都是“看见人”。 

  问:对文学的理解与对新闻的认知,这两者的相通之处是什么?

  柴静:都是“看见人”。一切事件都是人的结果。人永远是个寻常,一切人都在情理之中,只不过发生在身上的事情是在意料之外。

  问:以前你的采访似乎更多关注的是事件,现在则更为关注事件中的人,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柴静:这是我很重要思想上的改变。以前我认为事件影响人,所以那时我注重事件,认为事件造成了各种结果,这些结果对世界形成了影响。现在我的想法是人造就了世界,每个事件中的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他所处的位置相互之间关系,造成了事件,所以就回到人本身来认识事件。

  其实这也是受托尔斯泰的影响,他也是用很长时间明白,所有事件都是人的爱恨欲念冲突交织的结果,而不是激发。拙劣情景剧里人都是被激发的,情节发展不下去了,女主角立刻就得了白血病,或是男主角的初恋情人就回来了,这是靠外在的戏剧性来推动情节,使人产生情绪真正的人生是靠各种欲念不断滚动发展冲撞来形成事件。

  问:在你心中哪些人可以称为真正的作家

  柴静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巴比尔、曹雪芹,还有好多。我有自己喜爱的人,这个群体的人都有相近处。像我最近刚读完勃兰兑斯的《十九世纪文学主流》,我非常喜欢,对我有很大的影响。他写的是十九世纪的文学,听上去多枯燥啊,讲的都是拜伦、雪莱这些人,我连他们的诗都没怎么看过,但我却被这套书完全迷住了,以至于读到精彩段落时,会忍不住站起来,在我们家屋子里走上两圈。

  真正的作家是什么人?我想应该是“年轻人”,他们在精神上永远不衰老,即使隔了一百年、两百年,永远不老,永远年轻。就像勃兰兑斯,我是看了他对歌德评价,才去买了歌德的书看,后来又看了朱光潜写的《歌德回忆录》。人生的阅读总是充满惊喜,好比你有一个亲人,他又给你介绍了另一个亲戚亲切的人总会相遇。

  他们这类人精神比较雄壮,就像大橡树,不会在贫瘠土地成长,因为在那里它长不高,它也不会跟其他树挤在一起,因为那样会长得很细。橡树总是独自在山崖上,在沙土层里,经历了风雨的搏斗后,才长成苍天大树展现出特别雄壮摇曳姿态。我欣赏的有文学气息的人,就是这样一类人。

  摘自:《试遣愚衷》

  曹雪芹说写红楼梦,是“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跟诺贝尔文学奖畅销书都没有关系,只是“试遣愚衷”。

  艺术在我看来,就是这四个字“试遣愚衷”。

>>>>

  《看见》日文版访谈

  问:海外人士认为中国电视台或多或少受到官方的一定的制约。您作为主持人,这么看待这种“制约”。您又面对着“制约”进行了什么样的尝试

  柴静:其实我们大概已经谈到了这个部分。我经常会想,比如说你看《红楼梦》你会想想曹雪芹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他是在一个有皇帝、一个还有文字狱的年代,托尔斯泰也是在沙皇帝制的时期,但是都不妨碍他们的创造力,能够创作出在几百年后仍然有影响力作品。所以我刚刚说我不是把新闻记者功利地当作一个工具来看,而是认为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研究历史或者是文学工作者视野。这个视野是什么?就是它要非常宽广深厚吧。我不是去挑选一个我认为完美社会型态才去工作,而是生活在人类的任何时期,人类的生活本身都是那么让人饶有兴味。不管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能选择的是我要不要活一遭。所谓的活一遭就是我能不能睁着眼睛感受我周围正在发生的一切,更进一步使它能够逼真存在于我的镜头或文字之下。而不是功利主义地加以选择,说只有在哪个时期我才创作,我觉得曹雪芹不会这么想,托尔斯泰也不会这么想。

  柴静读过的书:

  知名主持人柴静出版销量超过百万的《看见》一书,让很多人都开始关注她的文章以及行踪,作为一个有责任心以及良心媒体人,2014年她离职,专门策划调查出了纪录片穹顶之下》,这个纪录片不仅直指了雾霾形成的原因,以及雾霾形成背后的利益集团,同时也呼吁普通民众关心身边的环境问题

  很多人在问,到底什么让柴静成为这样优秀的人,答案是阅读,是书。我们下面罗列柴静读过的书: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巨流河》

  《西方政治思想史》

  《曾国藩嘉言钞》

  《曾国藩的正面和侧面》

  《安娜卡列尼娜》

  《失明症漫记》

  《顾准日记》,《顾准文集》

  《威尼斯日记》

  《歌德谈话录》

  《童年故乡

  《红楼梦》

  霍布斯《利维坦》

  孟德斯鸠《法的精神》

  朱苏力的《送法下乡

  亚瑟史密斯《中国人性格

  《大明王朝七张面孔

  《江城》

  《寻路中国》

  《倒转红轮》

  《乡关何处》

  《批评官员尺度

  ……

  摘自:《做对的事就是为了对  认识越深越不抱怨

  来源解放网-解放日报

  

  :继名家散文之后,我们又成立了名家小说和名家诗词欢迎喜欢小说和诗词的朋友关注~~

  (名家诗词)长按*识别关注

  (名家小说)长按*识别关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