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人知道而只有一个人敢说出来的东西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人人知道而只有一个人敢说出来的东西

2018-08-29 20:32:01 作者:周国平 阅读:载入中…

人人知道而只有一个人敢说出来的东西

  思想思想停止了,才有思想。一切思想都是回忆

  思想是一份一经出版就被毁掉的原稿,学问便是各种充满不同印刷错误版本,每一种都力图证明自己最符合原稿。

  有时思想孕育于沉默,而靠谈话催产。有时思想孕育于谈话,而靠沉默催产。

  感觉与感觉之间没有路,只能跳跃。思想与思想之间有漫长的路,必须跋涉。前者靠灵巧,后者靠耐力

  真理人人知道而只有一个人敢说出来的东西

  不过,也可能相反:真理是人人都不知道而只有一个人知道却不肯说出来的东西。

  谎言重复十遍就成了真理,——当然是对那些粗糙耳朵来说。

  还有另一种情形:真理重复十遍就成了谎言,——对于那些精致的耳朵来说。一个真理在人云亦云过程中被抹去了个性,从而丧失了原初的真实性。精致的耳朵是宁愿听到有个性的谎言,而不愿听到无个性的真理的。不妨说,有个性的谎言比无个性的真理更为真实

  世界的真理一直在我的心中寻找能够把它说出来的语言,我常常觉得快要说出来了,但是一旦说了出来,却发现仍然不是。

  读许多前人的书的时候,我发现在他们身上曾经发生过同样的情况。那么,世界的真理始终是处在快要说出来却永远没有说出来的边缘上了,而这就证明它确实是存在的。

  真理在天外盘旋了无数个世纪,而这些渴求者摊开的手掌始终空着。

  每个人一辈子往往只在说很少的几句话。

  极端然后丰富

  一个聪明人说:“不把真理说得太过分,就可以把它说得久一些。”

  但也可能相反:没有人注意这位有分寸导师世人往往不理睬平和的真理,对极端的真理则大表震惊和愤慨,然后就悄悄打折扣接受。一切被人们普遍接受并长久流传的真理,在其倡导者那里几乎都是极端的,说得太过分的,只是后来才变得平和持中。

  新思想的倡导者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偏执狂,他对自己的发现有一种狂热,每每把它绝对化。一种新思想无非是看事物的一个新角度,仅仅是一个角度,但倡导者把它看作唯一的角度,把它变成轴心了。就让他这样做好了,否则很难引起世人的注意。只有这样做,才可能使人们摆脱习惯的角度,接受新的角度。在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他的偏执并无大害,迟早会被克服,而他发现的新角度却永远保留下来了,使得人类看事物的角度日益多样,灵活自由。于是,偏执辩证地导致了灵活。

  一个思想家一旦形成一生中的主导思想,他便成熟了,此后他只是在论证、阐释、应用发挥、丰富他的这个主导思想。很少有根本改变自己的主导思想,而且其结果往往是不幸的——多半不是确立了一个新的主导思想,而只是转入了别人的思想轨道,丧失了自己的活力特色。唯有旷世大才能经历主导思想的根本转折而又不丧失活力和特色。

每一个伟大精神创造者,不论从事的是哲学文学还是艺术,都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具有内在的一贯性,其所有作品是一个整体。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每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一辈子只在思考一个问题,每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一辈子只在创作一部作品。另一是具有挑战性,不但向外界挑战,而且向自己挑战,不断地突破超越自己,不断地在自己的问题方向上寻找新的解决

  人类思维每每开出相似花朵,相隔数千年的哲人往往独立地发现同一真理。这与其说是因为人心理结构一致,不如说是因为人类境遇的一致。不管社会如何变化,人类的总体境遇是基本不变的。

  人类基本的真理始终是相同的,变化的只是对它们的表达以及那些次要的真理。

  我确信人性人生基本境况是不变的,人类不分古今东西都面临着某些永恒的根本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构成了一切精神文化的核心当然,对于每个人来说,如何融汇贯通却是要他独立完成事情,并且必定显出文化背景价值取向差别

  常常听人叹息: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大思想家?什么时候我们才有自己的世界级大思想家?我答道:难道这很重要吗?凡是大思想家,例如康德、海德格尔等,既然是世界级的,就是属于全世界的,也是属于你的。思想无国别。按照国别选择思想家的人,真正看重的不是思想,而是民族虚荣

  置身于传统之外,没有人能够成为思想者。做一个思想者,意味着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人类精神传统中去,成为其中积极的一员。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这个传统一开始是外在于他的,他必须去把它“占为己有”,而阅读经典便是“占为己有”的最基本的途径

  可以剽窃词句文章,但无法偷思想。一个思想,如果你不懂,无论你怎样抄袭那些用来表达它的词句,它仍然不属于你。当然,如果你真正懂,那么它的确也是属于你的,不存在剽窃的问题。一个人可以模仿苏格拉底的口气说话,却不可能靠模仿成为一个苏格拉底式的思想家。倘若有一个人,他始终用苏格拉底的方式思考问题,那么,我们理应承认他是一个思想家,甚至就是苏格拉底,而不仅仅是一个模仿者。

  新的思想凭借误解前人的思想而形成,凭借同时代人对它的误解而传播

  诠释——也就是误解——是每个人精神上自我生长的方式。

  当一个大师解释另一个大师时,难免发生曲解,因为他自己的思想太强大了,犹如强磁场,使一切进入这磁场的事物都发生了扭曲。

  是否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说出一个真理,这不只是表达的问题,而是决定了说出的是不是真理。世上也许有共同的真理,但它只存在于一个个具体的人用心感受到的特殊的真理之中。那些不拥有自己的特殊真理的人,无论他们怎样重复所谓共同的真理,说出的始终是空洞言辞而不是真理。

感情的极端是痴,思想的极端是疯。

  长期生活在户外的人,与长期生活在户内的人,他们会有十分不同的感觉和思想。

  第一种人有常识,没有思想,但也没有思想的反面——教条。他们是健康的,像动物一样健康。

  第二种人有常识,也有教条,各有各的用处工作用教条,生活靠常识。他们是半健康的。

  第三种人完全缺乏常识,全然受思想的支配或者全然受教条的支配。从常人眼光看来,他们是病人,前者是疯子,后者是呆子。

  那个用头脑思考的人是智者,那个用心灵思考的人是诗人,那个用行动思考的人是圣徒。

  倘若一个人同时用头脑、心灵、行动思考,他很可能是一位先知

  一个人用一生一世时间见证和践行了某个基本真理,当他在无人处向一切人说出它时,他的口气就会像基督

  读者高昂网名go on,中华文化促进会朗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全民悦读全国联盟常务副秘书长,山西广播电视台职业播音20余年,专注于纪录片解说。听到他更多声音公众号:全民悦读太原阅读会, 

  配图:来源网络

  消息周国平老师关闭了其他收费问答栏目,开设了免费问答专用公众号,欢迎大家关注,将你在生活、学习情感上的问题提交到公众号后台,周老师不定期回答大家的问题。机会难得,大家快来提问吧~

关注我们

  荐读

  人过中年应有的觉悟

  对待女性恰当态度

  怎样才能不老?

  你能否获得高级快乐在于这一点

  获得精神快乐的两种捷径

  一味付出,没有回报的爱,不会长

  七夕:形影不离情人,这一天不妨劳燕分飞

  别把精力放在鸡毛蒜皮小事

  习惯失去是成熟人生的标配

  胸怀豁达的人注定思考过这个问题

  回复以下关键词,送你一篇周国平哲理美文

  爱| 爱情| 善意| 感情

  孩子| 父母| 父亲| 女儿| 教育

  命运| 位置| 快乐| 欲望| 妥协| 弱点

  道路| 人生| 沉默| 真实| 觉醒| 尊严| 使命| 本质

  智慧 | 年轻|自白| 友谊 | 大自然| 雄心 | 谦和 | 怀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