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多数90后毁于“坚持”?
▲
朋友知道我在写作,问我:“当坚持只能是坚持,而看不到希望,还应该坚持吗?”
我说:“那要看具体什么事。”
半年前加入公司,因为门槛低,公司竞争压力巨大,同事换了一批又一批。
她扛住了前期压力,活了下来。
可活了下来,不代表就挣到了钱。她还是那样穷。运气好点,就业绩平平,运气差点,连下个月房租,都要焦虑。
至于努力,也试过,但总没有刚来时的那股冲劲。
公司紧缺员工,领导立马劝道:“你好不容易熬过了新手期,现在放弃多可惜。你这么有亲和力,只有坚持下去,积累到客户,肯定能挣到钱!”
于是,她又继续耗着。毫无斗志,也提不起斗志。
传单懒得发,推销电话有心情就打,没心情就推给新人。累了卷了,就看撇两眼办公室的标语:坚持就是胜利!
听到这里,我马上说:“你这不叫坚持,叫打着坚持的口号,混吃等死!”
其实,他们早已丧失了*,也没有了目标,得过且过成了他们的日常。
他们不想用力往上走,也懒得换个新环境。累了卷了,就翻两页成功学,喝两碗鸡汤,继续自欺欺人,自我麻木:我再坚持一会儿。
他做服务员时,店长经常给他们做思想:“现在年轻人,太浮躁,太沉不住气,干两月,有点小钱,就换工作,结果到头来啥也没有。外面钱是那么好挣吗?只要你们坚持······”
在店长这么忽悠下,还真有几个服务员,一直在“坚持”着。
不过,是这么坚持的:
11点上班,他们要睡到10:50起来;
9点下班,他们夜夜熬夜玩游戏;
不到凌晨1点,根本舍不得入睡。
工资一发,这一群人,不是往红灯区跑,就是两幅扑克牌,大战三天三夜。
我弟没干多久,秒辞职。
连他一个刚成年的人,都明白,不做努力的坚持,无异于自我堕落。
倘若你有也陷入这种困境,你首先应该想想,你选择的到底是什么工作?
一个收银员收了10年的银,她做10年和做1天的智识收益,是差不多的。
一个快递员送了10年的快递,能积攒到的有效收获,也是有限的。
假如俞敏洪当初日复一日地照本宣科,那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新东方。
现实告诉我们,只知道死磕,是不够的,你还应该知道怎么死磕,往哪里死磕。
比如刷盘子、切菜,或前台、保洁、收银员、收费站工作人员······等等这些不带任何创造性的工作,都不应该是一个理想的工作。
最起码,不应该是年轻人的理想工作。
这种情况下,你会被安逸氛围同化,志气和野心,也会被琐碎和无聊消磨殆尽。
那什么叫创造性呢?
稻盛和夫这样解释:
然后,每天工作时,你必须要时刻思考“这样做是否可行”,同时带着“为什么”的疑问,今天胜过昨天,明天胜过今天。
只有这样,你时间才会越来越值钱,你的坚持,也才具有“坚持”的意义。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可我穷啊,我学历低啊,我目前只能从事不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有何办法?
那就记住第二条:有目标性的坚持。
在我全职写作之前,写作只是我的兴趣爱好。但我立下目标,一年后,我一定要全职写。
那时,我给自己立下要求:每周至少看完两本书,写完四篇稿。
哪来的时间?只有利用业余时间写。写不完,就熬夜写,看不完,就熬夜看。
不管你此刻正在从事什么工作,你要记住,除了工作八小时,你还有大把的时间。
今天我做什么?
这周我要背多少单词?
这个月我达到什么成绩?
一定要量化。把长期目标,化为短期目标,把短期目标,化为日常要求。
心理学《自控力》说,如果你没有把目标进行量化,苛刻到每天做什么,最终,你将只剩下意*。
停留在舒适区会让你一直平庸,而待在学习区才能令你一直自我精进,逐渐成为超级个体。
电影《后会无期》有句火爆台词:我听过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听了你又不去做,做了也只是三分钟热情,有热情又没有目标,没有创造性,怎么去过好这一生?
如果你喜欢琐碎和无聊,喜欢器械性的重复和麻木,那谁也救不了。
如果你尚且还有一丝“不”的念头,就打起精神,甩开那些惰性和幻想,定下目标,细化好时间的安排,把“耗着”,变成真正的坚持,然后,一步一步往前走。
也许在前行的路上,你终究无法成为英雄,但是,你一定会磨着磨着,去掉一身锈,变得光万丈,前程千里。
也许你还想看:
用钱鼓励孩子,是对还是错?有钱的女人不叫离婚,叫恢复单身被减肥毁掉的中国女人微信半年停封2000万个招嫖账号:男人为什么喜欢前往花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