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卖掉一套房去做书,出版过“甄嬛传”和北野武、侯孝贤
小津安二郎《豆腐匠的哲学》、北野武《北野武的小酒馆》、伍迪·艾伦《我心深处》、大卫·林奇《与火同行》、大岛渚《我被封杀的抒情》、阿巴斯《樱桃的滋味》、今敏《我的造梦之路》、侯孝贤《恋恋风尘》、寺山修司《扔掉书本上街去》、谷川俊太郎《二十亿光年的孤独》、黄灿然《奇迹集》、废名《我认得人类的寂寞》...
你很难想象到,这些图书的出版方是一个由20人组成的年轻出版公司,雅众。自2008年成立,出版图书约400种。
我们采访了雅众文化的副主编陈希颖,听她讲述雅众如何找到了自己的市场和受众。
陈希颖,雅众文化副主编,明治大学日本文学硕士。曾策划出版《起风了》《二十亿光年的孤独》《豆腐匠的哲学》《我的生活不可能那么坏》等。
01
丫:我记得方老师(雅众的创始人兼主编方雨辰)原来是律师对吧,怎么会想到要做出版?
希颖:方老师之前是律师没错,但她也是个文艺青年(不知道能不能说哈哈),2008年的某一天,方老师突然决定卖掉了位于陆家嘴金融中心区的房子,然后创办了雅众。
丫:所以雅众从创立之初就一直出这种文艺得不行的书吗?
希颖:也不是,一个出版社,总要有赚钱的书去养那些不赚钱的书。
最早方老师创办雅众的时候,出过一系列的畅销书、也出过小说。比如渡边淳一《爱的流放地》,卖了30多万册,《魔兽世界》卖了将近100万册,还出过《后宫·甄嬛传》(第一版)等等,算是给雅众打了个比较好的基础。所以后面可以稍微“吃吃老本”,出点文艺的精品类的好书。
早期雅众出版 渡边淳一《爱的流放地》
我对“雅众”这两个字有印象,大概是从看到北野武、小津、今敏那一系列的日本电影书开始的,还有很多日本诗集,我就去问雅众的营销编辑舒畅,这些书都是谁做的,她说这些日语书都是你引进的?
雅众出版“影人系列”:小津、大卫·林奇、今敏
希颖:确实我参与得比较多。我是2011年进的雅众,日本诗集和日本导演算是由我起头的选题和书系吧。
丫:所以,你是学日语的?
希颖:不是哈哈,我是学中文的,日语是自学的。后来主要做日本书的版权,所以还去日本进修了一下。
希颖:太多了。上大学的时候,我最喜欢的作家是太宰治,后来去日本读研,选择研究的课题也是太宰治。认识太宰治的时候,他的作品还没有在国内大规模出版,书名翻译也不叫《人间失格》。
第一次看好神奇,像是打开了另一个世界,我特别想知道小说原文是什么样子,日语与中文表达有怎样区别,所以就自学了日语。就是这样,单纯为了这么一个目的。
后来自己能读懂日文原版后,觉得太宰治确实有自己的语言表达、有自己的一个世界、一个系统。
02
你们误解了,
丫:现在太宰治已经烂大街了,“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已经变成丧文化的代名词了。你是个很丧的人吗?
希颖:不是。我去日本研究太宰治时发现,他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么丧,反而,我认为他是个努力去生活的人。
你想一个人为什么会丧?除了内心根深蒂固的本质外,还有外部环境的影响。太宰治是那种从小缺爱、后来郁郁不得志,到东京以后被认为是乡下来的孩子。他从上京来到东京大城市,说话带着家乡青森的口音,觉得不能融入社会、自己是个外来者,写的作品也不能得到大家认可。
他以前在家乡学校非常出色,脑袋好,长得又好看,家世也不错,但因为从小是家里排行倒数第二的孩子得不到关爱,生在大家庭,是乳母带大的,从小没怎么看到过亲生父母的脸,一直觉得自己缺爱。
到了大学以后,他沉默寡言,不能融入社会,怀着文学梦想不能得到大家承认的这样一个人,难免就会抑郁。但大学时他就搞了一些社会运动(马克思主义浪潮),那时候在日本不是很蓬勃吗,他还写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文章,基本上他所有的东西都是在写他自己,小说创作的理论也好、那种深度也好,都是有过构思,绝对不是一种自恋,是他内心情感的一个出口。他写了这么多的自传性小说,正表明他是个努力生活的人。不能说他是个悲观的人,也许悲观只是他的一个表象,他其实是非常渴望得到世界的关爱、世界的承认,非常渴望别人的目光的这样一个人,努力去生活的一个人。
丫:也就是说,你学中文,最爱的是日本文学?
希颖:可以这么讲,当时我都快大学毕业了,一下就陷入日本文学里了,还有日本诗歌,我是个诗歌爱好者(自己也偷偷写一点)。不仅仅是日本文学吧,日本音乐、艺术、设计、电影等等,都很*。
所以我进雅众后,策划的第一本书是小津的《豆腐匠的哲学》。这本书对我有特殊的意义,除了它是我真正意义上独立策划的第一本书外,《豆腐匠》像是一个导火索,后续有了雅众的“影人系列”。因为有了小津,才有了今敏、大岛渚、寺山修司、今村昌平等等。这套书也是这两年雅众在文艺青年中获得大量认知的原因吧,后来还有阿巴斯、大卫·林奇、伍迪·艾伦等等。
希颖策划的第一本书,雅众“影人系列”
小津安二郎《豆腐匠的哲学》
03
从日本诗人,
丫:刚刚说到你也喜欢诗歌,你介绍一个最喜欢的日本诗人给我吧?
希颖:我最喜欢的是中原中也(丫丫:没读过)。其实他在国内二次元圈里名气很大了(啊?)。日本有一个很火的动漫叫《文豪野犬》,是把各种各样的作家像太宰治、芥川龙之介赋予超能力进行乱斗的这么一个设定。包括太宰治在里面也属于人气角色,中原中也也是人气角色,经常跟太宰治一起组CP的感觉。
百科:《文豪野犬》是角川书店漫画杂志连载作品。是以现代横滨为舞台讲述日本文豪们的超能力战斗的故事。
中原中也人物设定:
丫:你能推荐一首中原中也的诗给我吗?
希颖:中原中也有一首特别特别有名的诗,在网上译本也是非常多,叫《污浊的悲伤之上》,这首诗为什么会这么火?中原中也最喜欢的是法国诗人兰波,他对兰波的模仿特别多,受他影响很大,叫“没有穷尽的无以名状的悲哀”。
丫:没有穷尽的无以名状的悲哀...
希颖:
污浊了的悲伤之上
今日也降下小雪
污浊了的悲伤之上
今日甚而有风吹过
污浊了的悲伤
譬如狐狸的革裘
污浊了的悲伤
因小雪覆盖而瑟缩
污浊了的悲伤
无甚期望亦无所祈望
污浊了的悲伤
在倦怠中梦见死亡
污浊了的悲伤之上
污浊了的悲伤之上
无所事事也迎来日暮…
——中原中也《污浊了的悲伤之上》
(摘自吴菲译本)
加藤周一曾说:“如果说诗人,一百余年的日本也就三位:宫泽贤治、中原中也、谷川俊太郎。”
当时我就想把这三诗人的诗集在雅众全出了(后来真的都出了)。
雅众出版日本三诗人诗集:
宫泽贤治、中原中也、谷川俊太郎
为什么中原中也这么受日本年轻人欢迎?他写每个人青春的苦恼、失恋的痛苦,包括在尘世中郁郁不得志的感受,日本当代的年轻人,人家都讲他们是“宽松世代”,但其实他们是放弃的一代。
丫:怎么讲?
希颖:因为他们觉得再怎么努力,生活也不会变好、不会变得富裕、不会变得有钱,社会地位也不会提高。因为日本社会发展现今这个阶段,阶级固化已经非常严重,你可以看到、触摸到那个天花板的顶是在哪里,你永远不可能跨过你的阶层。与其说去努力…
丫:所以“宅文化”这么流行?
希颖:对,我觉得这个影响很大。他们放弃努力,人家叫他们“下流社会”。这个词起源于几年前非常火的一本书,日本社会学家三浦展的《下流社会》,或叫“低欲望社会”,其实是表达他们这种不努力的、放弃的、年轻一代的这种精神状态,觉得特别能引起共鸣。
下流社会一词是日本社会学家三浦展于其2006年著作《下流社会:新社会阶级的出现》中所提出的。大意为于全球化之趋势下及社会阶级的变动中,中产阶层渐渐失去其特征及优势并下沉为下层社会的一群。(信息来源:维基百科)
最近有一个北野武的视频,他说,其实我在电影里对年轻人有很多批评,社会上也有很多人批评他们,说他们这种精神状态很不好、宅、不努力、得过且过。我与其说他们是宽松世代,不如讲他们是放弃的那一代,他们已经迈入这样的阶段。所以他们可能会对宅文化也好,包括中原中也这种忧伤、日常的忧伤也好,他们可能会有共鸣。
04
最好将之做成一个“系列”
丫:感谢希颖,但我还是想问一个比较铜臭的问题,你们怎么敢出这么小众的诗集?日本三诗人不讲了,比如阿巴斯《一只狼在放哨》?这书不怕赔钱吗?
雅众“阿巴斯”系列
希颖:当时也没有想太多,首先是觉得阿巴斯诗写得确实好,他是一个导演,不是一个专业诗人,但写的诗已经获得圈内人认可。其次,因为是黄灿然老师来翻译,我们对黄灿然老师的译笔非常有信心,觉得还是可以做。
而且当时雅众已经签了阿巴斯的《樱桃的滋味》,就想出一个小系列,也想引起一些关注、一些效应。还有,我们对做书的品质、对黄老师的译笔,都很有信心。事实也证明,这个书在圈子里无论是设计、装帧、品质,都是被各种夸。
坦白讲,东一本、西一本做书,对品牌的建立没有太大益处,也不好宣传,按照系列去做书反而省力、更容易形成口碑。
雅众其实是想给编辑们提供一个平台,大家先找一个喜欢的类型,比如“电影”,接着,大家一起来策划、挑选自己喜欢的选题,找版权和译者,再做统一视觉的装帧设计。我们先不管它赚不赚钱,因为我们也有一些赚钱的书,就一起来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丫:现在雅众的书都是偏“系列”的吗?
希颖:嗯,基本是这样。我们有个绘本卖得不错,是帮雅众赚钱的书系,你应该听过,叫《你今天真好看》那个系列。还有“悦经典”系列、“国内诗人”系列,包括黄灿然、蓝蓝、陈黎等等。
雅众畅销绘本《你今天真好看》系列
雅众国内诗人系列:黄灿然、废名、蓝蓝
丫:再讲一个你最喜欢的电影吧。
希颖:就是杨德昌的《一一》,太喜欢了,它是那种...…不行,让我冷静一会儿。我觉得你应该能体会这种感觉吧,你肯定看过。
杨德昌《一一》
丫丫:嗯,我懂。
最后的话:
还和希颖聊了很多。讲到《一一》的时候,已经接近了我俩聊天的尾声,突然有一瞬间,我们俩好像都有点说不出话来。又过了一会儿,希颖缓了缓,把她没有说的话说完:
“能够让你回忆(味)很久的电影就是好电影。它涉及的可能不是一个很宏大的人生命运或很激烈的情感冲突、或有很戏剧化的情节的成分,但它在你今后的生命里和时光里,能让你不断去回想,感受到人生厚重的情感和力量,非常隽永。”
做書原创文章,转载*授权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