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丨强弩之末:扶摇?扶汉?扶不起阿斗
各位书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来继续共读《三国志 蜀书》。
在诸葛亮死后的近三十年中,刘禅依旧作着他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太平天子”。对于后主的没心没肺,很多人深感羡慕,也有很多人疑惑不已:
这样一个昏庸的人是怎样在失去诸葛亮后,还能够维持三十年不*的呢?
今天我们就通过共读《三国志蜀书 姜维传》以及其他剩余部分的内容,来探寻蜀汉后三十年的末路挣扎。
后世的很多评论家都认为:诸葛亮这一生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及时培养一些人才,以至于身死之后人才凋敝。
其实不然!可以说,诸葛亮自从刘备去世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培养各方面人才了。
在诸葛亮辅政时期,蜀汉实行了“军政一体”的“军、朝、宫、府”四位一体组织原则。这种极度专权的制度,将整个蜀汉的方方面面都集中到宰辅一人手中。
一般来说,这样的安排对皇权已然构成了极大威胁,甚至可以说:蜀汉的皇权,已经不存在了。
但正如后世所说的那样:周公和王莽的最大区别便是一个“忠”字。值得庆幸的是:诸葛亮是又一个周公。
也正因如此,刘备放心他专权,刘禅任由他专权。
“军、朝、宫、府”的高度统一运作,不仅使得诸葛亮可以放开手脚、一心北伐,也使得后方稳定、朝政清明。
在军队方面,诸葛亮掌握着整个蜀汉的主力——北伐军队。除此之外,蜀汉在边境的军力布置上大体分为“两点三线”。
汉中和涪水关通常是主力驻扎之处,诸葛亮自然是长期驻兵汉中,其继任者蒋琬、费祎则多次屯兵于涪水关,既能拱卫成都又可支援边境。
“两点”是蜀汉主力屯扎处,而“三线”则承担起边防重担。蜀汉东方与吴国交界处,设有江州与永安两道防线。江州是东线大军的大本营,永安则是桥头堡。由于吴蜀联盟的再度形成,东线守卫显然要薄弱于南北两处。
南方则有庲降都督全权统领,鉴于南方蛮夷屡次在地方造乱,所以南方的庲降都督则责任重大,担任此职位的人不仅要有过硬的军事才能,更要能感化和震慑住蛮夷,从这一点上说,马忠是蜀汉最优秀的庲降都督。与此同时的邓芝、王平,则分别是东线、北线最优秀的大将。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蜀汉与曹魏势如水火,所以北方汉中防线则是压力最大之处。从魏延到王平,汉中的的驻防政策一直都是:拒敌于国民之外,直到后来姜维将策略改为:诱敌深入,围而歼之。才彻底改变了汉中的防守方式。
边境防线的合理配置,使得诸葛亮能够放心北伐。在北伐大军的内部组织上,诸葛亮最为看重的便是出谋划策的参军和节度军戎的随军长史。因此,他对马谡和杨仪两个人都进行了对应的重点培养。
蜀汉*组织沿用了东汉的原则,朝政归尚书台处理,而尚书令则是尚书台的中枢,拥有不小的权力。诸葛亮任用陈震担任尚书令,来处理朝中日常的事物,而军国大事却交由留府长史张裔和蒋琬来执行。
由于诸葛亮被赋予了开府处理事务的权力,而且军政大权尽归他一人之手,所以丞相府事务要比尚书台事务重大的多。
尚书台的责任是率领百官,处理日常政务;而留府长史则要担起“坐镇后方、足食足兵”的重大军政要务。这也是诸葛亮后来选定蒋琬、费祎做继任者的原因。他早就开始培养磨练二人了。
相比于府中、朝中,宫中最不要紧,其实也最要紧。因为侍中一职要担负起监督、服务皇帝的职责。说的简单些就是:看着刘禅,让他无法胡作非为,让他“亲贤臣、远小人”。
诸葛亮为刘禅选定了三位“看守人员”,费祎常年奔波于军前;郭攸之虽然行得正,但是性情温和;只有董允是个正直无私、敢言敢做的人,他不仅时刻教导刘禅,还担任着宫中的守卫工作。在董允的明察秋毫下,黄皓只是个小奴才,刘禅也只是个好孩子。
在诸葛亮留下制度与留下人才的双重保险下,蜀汉似乎延长了生命。但实际上,不过是强弩之末罢了。
在诸葛亮指定的三个继任者中,费祎是不思进取的“保守派”,姜维是立功立事的“激进派”,蒋琬则属于无可无不可的“中间派”。
在蒋琬费祎*时期,由于董允的病逝,“军、朝、宫、府”四项权力中已经彻底丧失了“宫中之权”。刘禅开始自己随心所欲了,黄皓也开始玩弄权术了。
待到了姜维时期,四项大权中,也就只剩下了军权。而且这个军权也是不完整的,尚有一部分军权把持在与黄皓狼狈为奸的阎宇手中。
姜维是诸葛亮在军事上最为看重的人,这不仅因他有着高出余人的军事才能和可以煽动凉州羌胡的号召能力,更是因为他身上有着一种立功立事的进取精神。
姜维数十年来,一心不忘诸葛亮的心愿,发动了数次北伐*,他是三国后期唯一一个传承了前人信念的人。他毫不犹豫地接过“刘备在白帝城传给诸葛亮的火炬”,以一个“外来人”的身份耗尽自己一生的热血,来奉行一种信念、坚守一颗初心。
他就如同一个热血青年,时刻怀揣着梦想,并准备为之抛头颅、洒热血。这个社会固然需要成年人的理性、稳妥,但更需要的这是少年人的冲天干劲儿,这才是一种“革新的力量”。
直到后主的投降诏书传遍三军之时,姜维心中火焰依旧没有熄灭。他要借终会之手,复蜀汉江山,可惜最终没能如愿,只落得个身死国破的下场。
景耀六年,公元263年,蜀汉后主刘禅开城而降,延续四百余年的汉室火种彻底熄灭。当后主投降的消息传到军前时,蜀汉的热血将士们愤怒异常,以至于拔刀斫石。
兴衰谁人定,胜败岂无凭?一心想通过“立功立事”扶摇而上的姜维,没有扶起大汉江山,也没有扶起阿斗,甚至于没有扶起他自己。
蜀汉一州之地,人才凋敝、后继无人,最终难逃覆灭。那么自古贤才辈出的江东又是怎样的一幅光景呢?
-End-
#英语共读#
免费【单词记忆法】上线!每天15分钟,跟着世界记忆大神背单词~10天,最强大脑 带你不背单词也能认出单词边玩边学 重现歪果仁学英语最真实的单词速记方法限时免费,扫码报名
▼
共读丨军师联盟:腹中之“谋”+身后之“士”=“谋士”
共读丨建安风骨:悲哉,秋之为气也
共读丨经天纬地:才下神坛,却上圣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