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是“低端劳动力”,是人
2017年11月19日,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新建村的“聚福缘”公寓发生火灾。19人死亡,八人受伤。死者中,有八名儿童。
这栋租住着400多名外来务工者的建筑,地上三层,两层住人,底层为商户。地下一层则为冷库,事发前还在安装调试。目前官方尚未通报起火原因。但据财新报道,明火起于地下冷库,与冷库制冷剂发生故障有关。
看到这样的新闻,你会觉得痛吗?
这似乎是一个标准的北京折叠的场景。
城市边缘拥挤嘈杂的结合部。密密匝匝的电线网骑着那些临街铺面时断时续支出的招牌。电线杆上层层叠叠的小广告,街角成堆的垃圾污水横流。
发生在他们身上的这一场大火,与这座华丽的城市,没有关系。
在大火刚刚发生的24小时内,社交媒体被严格审查,官方的通稿之外,几乎见不到媒体的自采报道。人们只看得到冷冰冰的数字,和立即赶赴现场指挥的领导。
还好,仍然有那么几家媒体,突破重重封锁,写下大火背后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这场火灾中,死去与幸存的都是谁。
是在服装厂起早贪黑加班挣钱给孩子交学费的母亲。是夜半在都市为人代驾的司机。是带着妻儿落脚于此的快递员。是帮忙照顾孙辈的祖父母。
是“背井离乡辛辛苦苦打拼的人”。
(来自人民网)
2
而这些人,正离这个城市的主流越来越远。
他们的居住地,正从这个城市不断消失。打击群租,清空地下室,成片拆毁城中村。他们的生活空间,被压缩到那些和你杳无交集的城市最边缘。
这些“背井离乡辛辛苦苦打拼的人”,成为媒体与政策文件上频繁出现的抽象名词:低端劳动力。
但他们并不会消失。
无论这座城市的产业如何升级,城市中产的消费如何升级,永远需要 人 去满足各种基本需求。从快递外卖,建筑家装,餐饮家政到环卫安保。这些提供服务的人,需要路边摊,需要批发市场,需要更“低端”服务和产品满足他们的需求。
这就是每个大城市都必须存在的生态链,哪里会有凭空存在的“高端城市”“高端产业”和“高端人口”?
他们是这个城市生态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只要他们能够在这座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态中找到合法、合理的就业机会,就有权利在这个城市体面、正当的生活。
有区别的,充其量是收入的高低,哪里有人口的高端或低端?
任何一个城市,一定有低收入人群的聚居区。但这些聚居区并不等同于脏乱差、不安全。居住在此的人,有着平等的权利,要求城市的管理者匹配相应的公共服务,提供宜居、安全的生活环境。
让低收入人群有尊严的生活、融入这个社会,给予每个人依靠自己的劳动实现阶层上升的机会——而不是为他们打上“低端劳动力”的标签,将他们视作城市发展的累赘,似乎他们在此一天,就凭空占据了大城市多少不得了的便宜。
3
但当控人、赶人成为这座城市“政治正确”的声音时,谁在关注他们的权利,哪里还能听到他们的声音?
这些公寓,到处都是安全隐患。
而消除隐患的方式,应该是强化配套的公共服务,支持鼓励更安全、规范的廉租公寓。例如当人们都反对普通公寓里的群租,认为存在安全消防隐患,那城市管理者是否鼓励市场提供管理更为规范、专为多人集中居住而设计的集体宿舍?
让人们的居住环境更安全——有着更多可能的路径。但在每一次事故发生后,我们看到的只有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更快让他们离开。人赶走,隐患,自然也就没了。
11月20日,重庆的刘先生来北京做服装23年,今天他陆续将机器和货物搬离 新京报记者彭子洋摄
大兴大火之后,违建在被拆除,低端工厂继续被关停。打工者们带着行李包裹,在沉默中寻找下一处栖身之地。
他们没有发言权,没有影响力,也无法喊出要在这座城市平等居住的口号。
11月20日,接到搬离通知后,各商家在店内外打出清仓、打折标语 新京报记者彭子洋摄
这两天你会在朋友圈里看到奚梦瑶摔倒几十次,却很难看到一个新媒体流量大号站出来,为他们说一句话:
嘿,他们不是低端劳动力,他们是人。
事发公寓南侧的胡同里,中年阿姨在打包行李 新京报记者彭子洋摄
他们与这座城市中产的关系,并不在于他们真的离开后,“高端”的生活会变得更加昂贵、更加不便。而是在于,无论收入高低、阶层为何,大兴聚福缘里的租客,和高档写字楼里的白领中产都一样——都是平等的人。都是为了生活,在这座城市奋斗打拼的人。他们不应该遭受污名、歧视、排挤,他们的孩子应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他们的家庭在这座城市应该享有平等的居住权。
我们需要看到火灾中他们的苦难,他们遭受的不公。
...............................................................
中国好青年
做自由、独立、智慧的中国好青年
做有思想、品位、视野、情趣的订阅号
中国好青年微信:chinahq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