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送礼这个千古难题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人生感悟 >

送礼这个千古难题

2016-10-20 作者: 闫晗等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阅读:载入中…

  引导语:终于,小编决定,把经典随笔推上我们的头条。

送礼这个千古难题

  送礼是千古难题

 

  文|闫晗

 

  每到传统节日,走亲访友带什么礼物便成了一大难题。这时才明白那个看上去很萌蠢的广告“送礼就送×××”曾经霸占荧屏多年的缘故——它给难题提供了一个备选答案,虽然不十分满意,但总比空着好。

 

  想想这些年送过和收过的礼物,真是不堪回首,一言难尽。最家常最不必花心思的做法是从超市里买上盒装干果、高档牛奶等食品随机组合,没有惊喜,自然也不会有惊吓,节日里常常从这家拎到那家,只要记着换个牌子和品种,别把某家送的原封送回本人即可。

 

  拎着大包小包串门,客人返回的时候还要表示不用客气,空手来就行,拿什么东西呀。我爷爷有一回对远房晚辈带的食品一边推让一边大声说了一句:“这么一点儿东西,我们哪还好意思都留着?”一时间场面有些尴尬,全家上上下下都记住了这句话,传为笑谈。

 

  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一年难得回次老家,即便不赶上节日,也得给父母亲戚带点“心意”。礼物希望他们喜欢,能用得上,这可是世纪难题。面包机、运动手环、电动牙刷都是实用东西,可事在人为,缺了主观的喜爱,带回去不拆封便束之高阁的也很多。送个品牌的保温杯?也可能会抱怨,上午倒的开水下午还是滚烫的……

 

  公司刚毕业的小男生说起每年回家给老妈带过的礼物,竟奇迹般的从未成功。有一年带买了条珍珠项链,没料到链子太短,老妈作为中年妇女脖子略粗,戴上勒得简直喘不过气。他吸取教训,下一年春节参考其他人的选择,买了个羊绒披肩孝敬老妈,自我感觉温暖贴心。老妈接过暖融融的围巾,当即激动得泪奔:“我们这里是海南耶,你觉得我啥时候能用得上……”

 

  男生都觉得送女朋友礼物是最难的。直男们受三观不正偶像剧影响,总想亲身上演浪漫桥段,送出的礼物真是俗套。朋友老公情人节那天曾经送她一把价格不菲的伞,含情脉脉说道:“我要为你遮风挡雨。”等来的不是女主小鸟依人的含羞一笑,而是一句“啥呀,赶紧拿去退了吧”。本人还曾经收到一个豆浆机做生日礼物呢,太鸡贼了,以后打豆浆的事情难不成全归我了吗?

 

  另有一难是穷人去富人家做客,总觉得跟不上人家的档次,送啥都显low。我去土豪同学家串门,思虑再三,空手又不合适,只能参考第二次去贾府的刘姥姥,拿了点亲戚家种的嫩玉米棒子土特产,以及邻居奶奶送来的一袋鹅蛋,也算吃个新鲜。同学的爸爸果然表示很喜欢,不让我空手走,给了一堆干贝海参……

 

  可我没有刘姥姥心理素质好,收人贵重礼品总是不安的。到了第二天,我更加忐忑,因为邻居奶奶来敲门,问:“我给你们的鹅蛋有坏的吗?我怎么敲了几个都坏了……”我一边装若无其事:“没有啊。”脑袋里却是一片黑线:天啦噜,送人家那么点东西,还是坏的,太丢脸了吧,这可咋办好。

 

  我失眠了好几天,终于也没好意思问。

 

  你所在的世界

 

  文|钟小君

 

  罗永浩讲了一个故事:他住的新小区冬天取暖达不到规定温度,他就和一些小区论坛的刺儿头一起天天去折磨物业和开发商,一个月后他们终于崩溃,同意加锅炉,后来大家就不冷了。再后来,他就看到有人在小区论坛说:“最近屋里好温暖啊,其实大家不必整天抱怨的,要相信生活会慢慢变好的……”(哲理名言 www.wenzhangba.com)

 

  这故事,多么令人莞尔。

 

  想起当初本小区被汽修店烤漆房的毒气所折磨,我所在位置倒几无影响。因为当初我弄了个业主QQ群“芳邻一家人”,邀请了社区和物业入住本群,本是为了各家有些七长八短的事,方便跟物业联系。几个与烤漆房近距离深受其害的邻居,在群里请大家讨论如何维权,大家七嘴八舌莫衷一是,粗暴野蛮地打上门去的意见最占上风,说的激昂,听的倍爽,谁去打?谁领头?谁也没声儿了。总这么有头无尾口水盛宴之后,我提出意见:先走正常程序,跟有关部门投诉。此间,邻居们各种表现令我观止,不光有认为应该去跟烤漆房打架的、还有冷嘲热讽要看维权无果笑话的、还有事虽关己却超然挂起的、还有认为我应该出面去找市长上访的,更有甚者,认为我抢了他们风头的……我解释程序正义的重要性,被骂得狗血淋头,说我装文明。

 

  此后群内骂战不休,有劝解或说几句正常话的邻居,也被各种撕搅,场面壮观得如同动乱之继往开来。

 

  正常的头脑,根本无法理解为何同为业主,有些人会认为我有义务为大家做事、有义务听任牢骚和谩骂、有义务服从他们无理的夹缠,他们都忘了自己并未向我支付过一分钱,而我也并非他们的雇工……气鼓鼓的人们,虽然意见各有不同甚至南辕北辙,但锋芒和利剑,都统一对准了我,那骂阵的架势,好像不是烤漆房令他们吸毒,倒是我若不按照他们的暴力蛮干上访等方式,就会令他们气绝于人间似的。

 

  二十天内,我给主要领导写信,找汽修店谈判,找开发商抗议,跑社区求援,给八个相关部门分别投诉和呼吁,在本市更多烤漆房尚屹立不倒之时,小区的汽车烤漆房问题迅速解决了,被拆除了。

 

  我把群也解散了。

 

  如今,早已经不会有人想起曾经呼吸着那么毒臭的空气,仿佛,从来未曾发生过那么奇葩的争执,那么暴戾的攻击。

 

  你所在的世界,无论傻子一样风雨前冲,还是傻子一样坐享其成,还是坏蛋一样恶意如弓,一切都那么浑然天成,一切都那么天经地义,一切都那么自然。

 

  肌肤之亲与疏离后的想象

 

  文|驳静

 

  文小姐在巴黎的时候,由于某种现在想来恍如隔世的原因,时常跑去伦敦。

 

  大概没有比在巴黎到伦敦的欧洲之星上,更适合读奥威尔的《巴黎伦敦落魄记》了。对当时那个独自上路的年轻人而言,光是书名,就已经获得了某种一箭双雕的满足感。当然,这实在不是一本浪漫的书。它讲了年轻的怀有理想的写作者,离开工作了五年的缅甸,并在接下来的四年时间里,多次流浪。他既希望对自己家庭的殖民渊源赎罪,又被那些身处边缘的赤贫者所吸引,所以他不顾家人亲友的极力反对,离开舒适,踏足肮脏的社会最底层。书中的前一部分,就讲了他在贫民窟是怎么生活的。

 

  所以奥威尔的巴黎,完全是浪漫的反义词。而“巴黎人浪漫吗?”是文小姐回答过不下一百次的必答题。

 

  从波德莱尔将巴黎作为抒情诗的题材开始,人们对它向往有加。索性巴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身上的标签很多,又分布广泛,无论钟情于何种意象,都能找到合意的避难所——甚至它是已流行一个多世纪的“逃离”主题的理想目的地。《月亮与六便士》中的画家,便是这样毫无征兆地逃到了巴黎,毛姆笔下这个以高更为原型的人物,成为所有逃离者当中最着名的一个。当然,还有《革命之路》。

 

  疏离后,不免时常想象。

 

  若干年前,巴黎市立历史图书馆举办过一场名为“巴黎歌声下”的展览。从名字上判断,它似乎是一场靠纸醉金迷吸引注意力的流行展览,但是真的走进去,发现不光有皮雅芙,更有19世纪的诸多传奇,都是歌词曾经唱及的地段,以及以这些着名地点为中心辐射开去的古旧与历史。

 

  以今日巴黎人的目光,回顾旧日巴黎,所呈现出来的丰富内容,令人醒悟,无论怎么看,它总有未见识过的另一面。这是文小姐与这个展览密谋出的小九九,若干年过去,那种企图对它了解更深的欲望却在逐年增加。

 

  本雅明在《巴黎,19世纪的首都》中,讲到现代人的欢乐与其说在于“一见钟情”,不如说在于“最后一瞥之恋”。不得不承认的是,巴黎几乎没完没了,即便在那里生活若干时日,并且对海明威的定论持不同意见,仍然不足以抗拒最后一瞥之后产生的亲近欲望。但是,最近在被问到一个朴素的“最喜欢哪个城市”时,文小姐嘴边的巴黎,倒有点出不了口。与其说离上一次回去相距太远,不如说,疏离后的想象,隔出了比亲近前更广阔的陌生感。★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送礼这个千古难题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