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 我们家的学习时代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日志文章 >

我们家的学习时代

2017-03-04 作者:鹅黄的柳 来源:鹅黄的柳投稿 阅读:载入中…

 我们家的学习时代

  我们家的学习时代

  作者:张良妹

  我的父亲是20世纪70年代初的高中生,受当时张铁生“交白卷”的影响,没有高考就参加工作了。我的母亲因为外公被划为“右派”身份的牵连,小学三年级未读完便辍学在家。但就是这样一对没有多少文化父母,却为我们兄妹营造出了浓厚的读书学习氛围与安静家庭成长环境。

  父亲是一个拥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人。虽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都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但这种身体上的劳累似乎并未影响到他精神上的快乐。在那个物质条件并不充裕的年代里,我们家没有农田,父母又接连下岗,连吃饭都成问题。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在村里别的小伙伴只能玩儿泥巴的时候,父亲却像变魔术似的让我们早早地拥有了羽毛球、乒乓球、军旗、象棋、电子琴等高大上的玩物。

  儿时的记忆里,每个周末,父亲从外地做工回来,不管他有多累,都会带着我们娘仨儿,分成两组,一起在屋里玩会儿捉迷藏;家门口的那块空地永远是我们打羽毛球的好去处;难得一个不用出门务工的雨天,父亲会在屋檐下的一长溜水泥地上写下满满的粉笔字,我在后面跟着一笔一画地涂描。再大些的时候,我们三个就可以比赛写字了。不会写几个字的母亲自然被邀请来当裁判,当然,也没有人会质疑母亲的裁定水准;很多个夏天的夜晚,父亲在老家的屋顶上,教我们三个学会了乐谱,还有当时的很多流行歌曲,等我们唱歌唱累的时候,便谁也不说话,静静地数着天上的星星。

  相比父亲,母亲是个纯粹的现实主义者,对我们的教育带有某种要“出人头地”的功利色彩。她似乎对什么都有兴趣。这一点上,母亲要比父亲好学的多。她所能够接触到的人与事,无论是远在北京还是近在身边的,她总能从里面挑出点要学习的东西出来。比如国家领导人在接见外宾时是如何握手的,拍照时该怎样面对镜头,播音员播报新闻时的语速和节奏……这些东西母亲不仅自己要学,还会第一时间教给我们。她又常常会顺带捎上一句,“你学到的任何知识总有一天用得着。”(感人的故事 www.wenzhangba.com)

  母亲生性爱干净。过去家里的房子很破但总是一尘不染,我跟哥哥写作业的小桌上永远不会有一丝灰尘。母亲自然是辅导不了我们功课的,但每次都会坐在我们旁边,安静地摇着蒲扇,又随时准备着给我们削铅笔。等作业完成后,母亲爱听我跟哥哥的谈话,喜欢让我们把写好的作文朗诵给她听。说来也怪,没多少文化的母亲虽不专业,但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哪里写得好,哪里写得不够好。她还最喜欢让我们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讲给她听。母亲说,这样不仅她可以学习,我们也可以把知识重新温习一遍。后来我读大学后,能几次在高校的“教师技能大赛”中获奖,大概也得益于很小的时候就当过母亲的老师吧。

  在父母身边,我们似乎时时处处都可以学到新知。母亲常说,“知道的东西多了自然就不会胆怯。”5岁第一次乘坐火车时,我知道了列车快进站时,列车员会将厕所门关闭,所以需要方便就要提前做好准备,每经过一个站点,母亲都会把外公曾讲给她听过的关于这个城市的故事复述给我听。这些营养的汲取让我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无穷尽的好奇心。父亲有时候给别人搬家干活儿,看到有人家准备丢弃的废旧书报,总会给我们讨要回来。看到我们从那些书报上摘抄下很多有用的知识,父亲的脸上总有一丝不易被察觉到的喜悦和成就感。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潜移默化里,我们全家齐头并进,互相参与了彼此的学习成长。即使到了今天,书架上堆满了各类书籍,父亲还会经常给我打电话,特别开心地告诉我他在北京街头学到的一些公益公告语,我跟哥哥也更是会为一些自鸣得意的言论鼓掌喝彩,且由我定时收录进《老张家的语录集》……

  这就是我们家的学习时代。它使我终身受用并将代代相传。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 我们家的学习时代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